如何开展校本教研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校本教研”的基本要 校本教研” 素
校本教研有三个基本要素 自我反思 同伴互助 专业引领
1.自我反思——校本教研的基础。 1.自我反思 自我反思——校本教研的基础 校本教研的基础。
反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回顾” 反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回顾”,而是反省、思考、 探索和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各个方面存在的问题,它 具有研究性质,是校本研究最基本的力量和最普遍的 形式。 “校本教研”的根本目的不是传授给教师一些现成的 校本教研” 研究方法,而是要把教师的创造潜能诱导出来,将教 师的生命感、价值感从沉睡的自我意识和心灵中“ 师的生命感、价值感从沉睡的自我意识和心灵中“唤 醒”。“唤醒”教师的研究意识,增强其自我意识, 唤醒” 使教师获得一种生命的升华。
2.同伴互助——校本教研的 同伴互助——校本教研的 重点。 重点。
同伴互助是指教师在自我反思的同时,开放自己, 同伴互助是指教师在自我反思的同时,开放自己, 加强教师之间的专业切磋、协调和合作, 加强教师之间的专业切磋、协调和合作,共同分 享经验,互相学习,彼此支持,共同成长。 享经验,互相学习,彼此支持,共同成长。 敞开每一间教室的大门,相互评论,连续改进, 敞开每一间教室的大门,相互评论,连续改进, 除此之外,别无它法。——( 除此之外,别无它法。——(日)佐藤学
在一个教师群体当中,能够有不同的思想、观念、教学 在一个教师群体当中,能够有不同的思想、观念、 模式、教学方法的交流与冲突,是非常宝贵的, 模式、教学方法的交流与冲突,是非常宝贵的,是非常 重要的。 重要的。 如果一个学校的教师没有不同的思想,一个人说了大家 如果一个学校的教师没有不同的思想, 都认为好,这不是学校的幸运。 都认为好,这不是学校的幸运。特别是一些有威信的学 校领导,一些有威望的老教师,尤其要注意对不同思想、 校领导,一些有威望的老教师,尤其要注意对不同思想、 不同观念、不同行为的支持。 不同观念、不同行为的支持。 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强调科学的精神和求实态度, 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强调科学的精神和求实态度,学校 要培植学术对话和学术批评的文化, 要培植学术对话和学术批评的文化,营造一个教师内部 自由争论的气氛。 自由争论的气氛。
经验+反思= 经验+反思=成长
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 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曾提出教师的成长公式是“经验+反思 波斯纳曾提出教师的成长公式是“经验+ =成长”,我国著名心理学家林崇德也提出“优秀教师=教 成长”,我国著名心理学家林崇德 林崇德也提出“优秀教师= 学过程+反思” 学过程+反思”的成长公式。 自我反思有助于改造和提升教师的教学经验,没有经过反思 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意识性不够,系统性不强,理解不深 透,它只能形成肤浅的认识,并容易导致教师产生封闭的心 态,从而不仅无助于而且可能阻碍教师的专业成长。 只有经过反思,使原始的经验不断地被审视、被修正、被强 化,这样经验才会得到提炼、得到升华,唯有如此,经验才 能成为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力杠杆。
教师教学中的实际状况
很多教师一方面缺乏研究的意识,把科研看成是教育专家的事, 教研人员的事;另一方面缺少研究的能力,很多教师不善于从实 践中发掘提炼问题,不熟悉研究的基本策略和方法,不知道对实 践经验进行理论升华和科学的总结,仍然停留在凭经验教书,按 传统办事阶段。 有些教师认为自己的教学已经是高效率、高水平的教学,他就会 估计别人也“不过如此”,不可能玩出什么“花样” 估计别人也“不过如此”,不可能玩出什么“花样”。做教师, 完成教学工作,就那么回事。也就不想研究用什么方式去提高自 己的教学水平。 有些教师虽然承认自己的教学水平并不高,也承认存在一种比较 理想的、有效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但在实际条件中,由于这 些美好的教育理想不可能成为现实,他就会断定自己的教学是 “不得已而为之”,于是会估计别人也都“无可奈何”地、艰难 不得已而为之”,于是会估计别人也都“无可奈何” 困苦地“活着” 困苦地“活着”,那些大学教授或教育博士提出的教育理论不过 是一些富有诗意的、浪漫的理想主义想法。理想归理想,浪漫归 浪漫,现实的教育制度下只能实施如此“不得已而为之” 浪漫,现实的教育制度下只能实施如此“不得已而为之”的教学 活动。
1.课程改革进一步推进的的需 要
2.教师专业成长的需要。 教师专业成长的需要。
经常听到的声音
备课时考虑得挺好,可一到课堂上常常就会出现一些意 想不到的事情,不知如何应对。 评价制度不改,我如何敢放手让学生学习自己感兴趣的 “校本课程”? 校本课程” 考试制度不改,我怎敢不训练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 能以及相关的考试技巧? 课程资源不够,我如何由“教教材”转向“用教材教” 课程资源不够,我如何由“教教材”转向“用教材教” 呢? 教学工作负担已经很重,时间和精力都不够用,我如何 还能做研究呢?
二、为什么要进行校本教研
新课程实施后,教师普遍感到缺乏专业指导,教师培训量大面广, 而且后续培训更为关键,任务更加突出,仅靠专家的指导是远远 不够的,而送教师外出学习,人力、财力都会遇到一定的困难。 在教师培训中,常常听到有教师讲:“ 在教师培训中,常常听到有教师讲:“你费力给我们讲那么多理 论和观点干吗?我关心的是究竟该怎么做,你告诉我怎么做就行 了。” 了。”应该说,在教师中持这种观点的不是少数。一位校长曾经 介绍经验:“ 介绍经验:“我们就是派骨干教师外出观摩,然后让他们移花接 木,给教师上引路课,这种方法简便、快捷、省事。” 木,给教师上引路课,这种方法简便、快捷、省事。”在他们看 来,教师的职责就是上课,知道怎么上课就行了,管那么多理念 干什么。 校本教研作为推进课改进程的首选策略,其重要性正随着改革的 深入日显突出。但校本教研对于绝大多数的学校和老师而言,是 一个既熟悉又不熟悉的事物,在理论上还缺乏深刻而全面的认识, 在实践方面也没有系统而成熟的经验。
“校本教研”是一种融学习、工作和教研于一体 校本教研” 的学校活动和教师行为,是基于学校,为了学校, 在学校中进行的教学研究制度。 “校本教研”是一种研究方式,它的内涵是行动 校本教研” 研究,强调研究主体的观念、价值、目的,相信 教学本身就是一种研究,是在行动中不断改善行 为的过程。 “校本教研”是教师改善自身行为的反思性实践 校本教研” 和专业成长的过程。 “校本教研”是教师职业生活的基本方式和特征。 校本教研”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主任朱慕菊: 校本教研,是将教学研究的重心下移到学校, 校本教研,是将教学研究的重心下移到学校,以 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 以教师为研究的主体, 象,以教师为研究的主体,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的重要保证。 的重要保证。
教师个人的教学反思,按教学的进程可分为教学 教师个人的教学反思, 教学中、教学后三个阶段: 前、教学中、教学后三个阶段: 在教学前进行反思,这种反思具有前瞻性,能使 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实践,并有效地提高教师的 教学预测和分析能力。 在教学中进行反思,即及时、自动地在行动过程 中反思,这种反思具有监控性,能使教学高质高 效地进行,并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调控和应变 能力。 在教学后的反思——在行动结束后进行反思,这 在教学后的反思——在行动结束后进行反思,这 种反思具有批判性,能使教学经验理论化,并有 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总结能力和评价能力。
校本教研
——如何开展校本教研 ——如何开展校本教研
山西省兴县康宁中学
zzw776@126.com
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 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 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 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 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 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 不研究事实,就没有预见性,就没有创造性, 不研究事实,就没有预见性,就没有创造性,就没有丰 富而完满的精神生活,也就没有对教育工作的兴趣。 富而完满的精神生活,也就没有对教育工作的兴趣。
——【 ——【苏】苏霍姆林斯基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一、什么是“校本教研” 一、什么是“校本教研”
二、为什么要进行校本教研 三、“校本教研” 三、“校本教研”的基本要素 四、学校如何进行校本教研
一、什么是“校本教研” 什么是“校本教研”
1.众说纷纭的定义
所谓校本(school-base)教研,就是为了改进学校的教育教 所谓校本(school-base)教研,就是为了改进学校的教育教 学,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从学校实际出发,依托学校自 身的资源优势、特色进行的教育教学研究。 这种教育教学研究的特点是“ 这种教育教学研究的特点是“以全体学生全面发展为宗旨, 以新课程实施中的具体问题为研究对象,以行动和反思为基 本研究形式,以学校为基地,以教师为主体,以教研员专业 引领为支撑、以相应制度为保障。” 引领为支撑、以相应制度为保障。” “校本教研”不仅仅是一种认识、研究方法和实践活动,更 校本教研” 是学校和教师存在的基本方式和特征,是一种“唤醒” 是学校和教师存在的基本方式和特征,是一种“唤醒”、是 一种“体验”,是一种“视界融合” 一种“体验”,是一种“视界融合”和“对话文化”。 对话文化” (不是传授给教师一些现成的研究方法,而是要把教师的 创造潜能诱导出来,将教师的生命感、价值感从沉睡的自我 意识和心灵中“唤醒” 意识和心灵中“唤醒”。教师与新课程的对话、教师与自身 的对话、教师与教师的对话、教师与学生的对话。)
2.校本教研的基本理念
为了学校(for school) 为了学校(for school) 在学校中(in school) 在学校中(in school) 基于学校(by school) 基于学校(by school)
“为了学校(for)”——促进师生共同发展是校 为了学校(for) ——促进师生共同发展是校 本教研的直接目的。 校本教学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 质量,提高学校的办学层次,提高教师的专业化 水平。是为了使师生都得到共同发展。 在学校中(in) ——校本教研发生在教师的 “在学校中(in)”——校本教研发生在教师的 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 基于学校(by) ——校本教研的立足点是学 “基于学校(by)”——校本教研的立足点是学 校,研究要扎根于学校的实践,以学校教育教学 中出现的问题为出发点,解决师生共同生活中、 共同面对的实际问题。
同伴互助的基本形式
信息交流会——大家把自己拥有的信息公诸于众。 信息交流会——大家把自己拥有的信息公诸于众。 读书汇报会——彼此交流看到过的书、观点以及心得体会。 读书汇报会——彼此交流看到过的书、观点以及心得体会。 经验交流或经验总结会——大家把自己的成功的事例和体会,失败的教训和 经验交流或经验总结会——大家把自己的成功的事例和体会,失败的教训和 感想与同事分享、交流。 课改沙龙——课改沙龙是一个自由的开放的发散过程,它会诱使教师把深藏 课改沙龙——课改沙龙是一个自由的开放的发散过程,它会诱使教师把深藏 于心的甚至连自己都意识不到的看法、思想、智慧展示出来、表达出来。 课改沙龙可以有主题,也可以无主题。 专题讨论(辩论) ——专题讨论是大家在一起围绕某个问题畅所欲言,提出 专题讨论(辩论) ——专题讨论是大家在一起围绕某个问题畅所欲言,提出 各自的意见和看法。在这个过程中,每个人都为自己的意见辩护,同时也不 断思考和质疑他人的意见。大家互相丰富着彼此的思想,不断地提高自己和 同事对问题的认识。知识也因此不断地变更和扩张。在有效的讨论中每个教 师都能获得单独学习所得不到的东西。 课题协作——指教师共同承担完成任务,新课程要求教师共同承担教研课题 课题协作——指教师共同承担完成任务,新课程要求教师共同承担教研课题 或教改任务。 协作强调团队精神,群策群力,第一要发挥每个教师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长, 使教师在互补共生中成长;第二要发挥每个教师的作用,每个教师都要贡献 力量,彼此在互动、合作中成长。 师傅带徒弟——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成绩突出的优秀教师,指导新任教师, 师傅带徒弟——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成绩突出的优秀教师,指导新任教师, 发挥传、帮、带的作用,使其尽快适应角色和环境的要求。 ……
一个案例
我陪同一位课改专家调研时,听这位专家谈起: 他在我省的一些学校,经常遇到教师问他:“ 他在我省的一些学校,经常遇到教师问他:“我应该怎么 请对我的课给予指点。 做?” “请对我的课给予指点。” 而他在深圳市的学校更多地听到的是:“ 而他在深圳市的学校更多地听到的是:“我这样做可以 请对我的课给予评点。 吗?” “请对我的课给予评点。” 短短几个字之差,反映了不同的理念。 后者体现的是主体 后者体现的是主体 意识和平等意识,而前者 意识和平等意识,而前者却是被动地服从,缺乏创造性。 前者却是被动地服从,缺乏创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