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让校本教研活动在教师的专业成长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如何让校本教研活动在教师的专业成长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作者:刘晓静

来源:《读写算》2014年第26期

【摘要】校本教研活动,是学校教研活动创新的主要突破口,也是实现教师专业可持续发展的理想途径。

【关键词】校本教研重构接地气教师专业发展

校本研究是以学校教师为研究主体,以行动研究为方法,以研究解决学校管理者和教师教学工作中遇到的亟待解决的具体实践问题为内容,以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提高学校教育教学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主要目标的一种研究活动。那么,如何让校本教研活动在当今的课程改革中,在教师的专业成长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国内外的研究表明:教师的探索性实践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一条途径。教研活动应该是一种紧贴教学实践且面临教学现实情景的针对性很强并极富创造性的研究活动。下面结合本校的实践,谈谈几点认识。

一、重构教研载体,“小课”教研由先导走向协同

“小课”教研是以“小课”教学为载体的教学研究活动。“小课”教学有三重含义:其一,是教学片段的含义,即把它看作是从完整的课堂教学结构中,切出的一个相对独立的部分。这部分可以是某个教学流程、教学环节,甚至是某一教学技能的应用。教学片段的实质是对课堂教学的局部定格研训。其二,是微型教学的含义,由片段作教学,比如语文课中以一篇课文的其中一个段落作为教学内容,是一个有完整结构的教学系统,是集约型内容、形式和精神的结合体。其三,以单位时间来衡量,出于经济、便捷的考虑,一节课为20分钟。可以有学生参与的实景演练;也可以是没有学生的课堂模拟,即当前盛行的试讲。

1、先导式教研点上突破

校长或学校中核心人物接受了一个新的理念,通过建立一个由少数人组成的“先导小组”方式,先行实践,在实践的过程中带动了更多人的认识,引发了学校更多人的自觉实践,最后达成各自的共同长进。

2、体验式教研面上带动

正所谓“听过易忘,看过易记,做过才会”,体验到的东西使我们感到真实,并能在大脑记忆中留下深刻印象。体验式教研就是为教师创设教学活动的参与情境或观察情境,营造多方位

的体验、欣赏、学习的交流氛围,引发教师分享亲历课堂现场的实践体验后的感受和想法的教研方式。它促使教师更好地整合教学技能或教学研究技能的操作要领,提高教研的实效。

3、辐射式教研全员协同

这里所说的辐射式教研主要指以教研组为单位的彼此间的辐射,不包括师徒结对之类的个体辐射。其主要指学校教研管理者依据教研主题,在学校各教研组的面中确立一个点作为教研重构的突破口,由此从点及面,发挥点的辐射作用。它最常见地表现在各教研小组之间的协同合作,既包括同一学科教研组的同质协同,也包括多门学科教研组的异质交互。

二、重构合作形式,“小组”教研由引领走向合作

虽然教研组是开展校本教研的最基本的组织,但是这里所说的“小组”绝非仅此,它既包括上面提到的“先导小组”和“师徒制学习共同体”,还涉及学校教师专业发展组织中的其它性质小组,比如教师读书会、青年教师研究中心、教科共同体等。

1、群体式教研让学习跟进

群体式教研的重构,可以从这样三方面努力:首先,加强对组长的培训,采取不同形式对教研组长进行激励。其次,把教师专业阅读以小专题的形式整合到小组研讨活动中去,推动组内群体合作学习,知识和经验的分享。

2、联动式教研促校际合作

联动式教研是指实施开放性行动策略,在立足本校开展校本教研的基础上,重视校际联动,充分挖掘不同学校的潜力和资源,从而实现优质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谋求共同发展,形成跨校域的学习共同体。甚至在这基础上,建立同年级同学科的联校协作教研组,加强校级间的交流与协作,激活教师的潜能,发挥教师群体的作用,找出共性问题,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研究活动,解决教学实践中遇到的真实问题,提高教学研究的质量。

三、重构教研延伸,“小题”教研由项目走向连动

“小题”教研是立足教科研实践的教科类教研专题研讨,意在以小课题研究来延伸教研活动。教师研究问题的历程是解决问题的历程,也是基于问题培训教师以及被培训的历程。所解决的问题既是研究的成果、解决问题的答案、教育教学的“实践性知识”,也是教师培训、专业发展的课程。因此,基于“小题”教研的重构总体表述为:“教研问题化,问题课题化,课题课程化”。

1、项目式教研触动

我们对项目的界定是由企业管理中的项目概念变通过来的,可以这样理解学校教学研究中的项目:一种被承办的旨在创造某种独特成果或教师教育服务的临时性努力,围绕一个明确的目标或者目的,由一系列独特的、复杂的并相互关联的活动组成,必须在特定时间、要求、资源限定内,争取效果的最优化。

2、专题式教研驱动

专题式教研中的专题主要产生于“基于问题的小课题研究过程”、“教学特定任务的执行过程”以及“教研文化的形成过程”。通过专题式教研驱动教师的小课题研究的深入。以问题驱动:关注问题的发现与解决为特征的教学小课题研究,重在引导教师发现日常工作实践中的真实问题,努力使每一个教师都带着自己的小课题致力于教学研究。

3、沙龙式教研连动

沙龙式教研其实质是通过教研活动,引导教师用一种自然的话语来讲述自己的教学案例,分享自己的教学感受,公开自己的教学思考。每次可以就一个课改话题展开讨论,没有专家的居高临下,没有骨干教师的话语霸权,有的只是教师间的平等诉说与思维的碰撞,旨在开阔思路,引导思考,加深教师对某一问题的认识,寻求更多的教学策略。这种表达方式更具有再现性、感悟性。

实践证明,校本教研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模式,但不是唯一的模式,它的精髓在于注重将教师的进修学习、研究探讨与教学实践紧密融合,从而催生教师专业发展新“生境”。这种重构是一个探索性实践的过程,要从学校实际出发,充分开发自己可供利用的资源,注意城乡学校的差别、不同学段学校的差别以及不同发展水平学校的差别。这种重构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是一个开放的系统,教师之间、教研组之间、学校之间以及各种形式的研究群体之间需要全面地公开,吸取别人经验、发展自身特点,致力于建立教师间的“合作性同事”之间的关系(通过教学研讨、教师间相互学习、共同成长的关系)。

参考文献

[1]郑慧琦、胡兴宏:教师成为研究者,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8

[2](日)佐藤学著,李季湄译:静悄悄的革命:创造活动、合作、反思的综合学习课程,长春:长春出版社,2003.1

[3]郑杰著:学校的秘密,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