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翻译选材动机研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 外在诱因 : 应 世 所 需
外 国文学家 的仰慕是胡适 热衷于 向国内读者介绍 西方文 学必 不可少 的先决 条件 。而矛盾 的个性 , 不羁 的心态 以及 留美期 间 思想的转变 , 胡适 在翻译选材方 面更 偏重 于写 实的 , 能传递某 种人 生哲 理 , 达到说教 目的的作品 。 他从 私塾走 出 , 到就读 中国公学 、 接受新 式教育 , 再到远渡
手 中。 然而无论德军 采用什 么办法 , 他们二人都不为所动 , 双双 饮弹而亡 , 壮烈牺牲 。 这是一段再普通不过 的生活故事 , 两个再 平凡 不过的人物 , 却强烈地震撼 了读者 的心灵 , 宣扬 了一种崇
关键词 : 胡适 ; 翻译 ; 短篇 小说 ; 选材动机 ; 译 者主体性
引 言
一
、
胡适 因首倡文学革命而“ 暴得大名 ” , 他“ 大胆假设 , 小心求 证” 的实验 主义哲学 曾在 我国风靡一 时 , 影 响至深 , 不仅在学术 思想上屡 创巅峰 , 而且在 翻译 领域也硕果 累累 , 其 白话 文创作
也是从翻译活动 中开始 的。作为一代翻译大家 , 胡适挑选素材 颇为挑剔 , 在 1 9 1 7年至 1 9 4 0年 间 , 面多诸多西方文学作 品 , 他
2 0 1 3 年l 0月
总第 2 9 5 期
教学科 研
胡适翻译选材动机研究
刘 琪
( 厦 门大学嘉庚学院, 福建
摘 要: 胡适对 于翻译 西方文 学作 品较为严谨 , 他 选择短
厦门 3 6 3 1 0 5 )
担子 。 与传统割裂是苦痛的。 无论他们 朝前迈一小步 , 还 是一 大 步, 是果决 , 还是犹豫 , 他们都有太多 的言不 由衷 。” 既是 苦痛 ,
精神 的冲击 。 这三篇 文章短小精悍 , 没有任何煽情 , 没有任何虚 伪, 自然细腻地透过故 事 , 触碰一些常常被人遗忘的角落 , 使 人
警醒 。
胡 适 的经 历 及 其 性 格 对 他 的认 知 需 要 和 审美 需 要 产 生 了
一
史积淀 ……形成 了他 的知识结构 , 审美倾 向 , 意识形态” 。 胡适早 年便喜爱翻译 , 1 9 1 1 年 留学美 国 , 接 触了大量西洋
高无 比的爱 国主义精神 。《 梅 吕哀》 是 一种 宫廷 舞蹈 , 在 皇族统 治时期 十分盛行 , 然而随着帝 国的瓦解 , 它也逐渐退 出历史舞
台。 表面上 , 这 只是一种舞蹈的兴衰史 , 其实象征着帝国统治 时 期所 赋予整个社会 的特质在其灭亡之 时必定要被新 的事物所
仅审慎翻译 了 1 2 篇短篇小说及一些诗作等 。
内在 起因 , 即个体 的内在要求 , 包括在潜 能 的基础 上通过
学 习而形成 的需要 以及 由需要 引起并推动个 体从事 满足这些 需要 的行动 的驱动力 。需要是动机发生 的关键性一 步 , 翻译活 动源于认知需要和审美需要 , 译者 由于个性及经历而形成 的偏 好对翻译选材影响很大 , “ … …他所生活 的环境 ,文 化传 统 , 历
文学 和他国语言文化 。1 9 1 4年 6月初《 赖 斯雷 氏插 图杂志》 刊 登 了胡适的照 片 , 标题 为“ 中国学生 的英 文胜过所有 以英文 为
定 的影 响, 源自文库而使其对外 国文学作 品的接受 和译介产 生了一
母语 的学生 ” ,使他受到万人瞩 目,不仅增强 了胡适 翻译 的信
心, 也 充分 说明了他 深厚的英语 功底。对外 国文学 的沉醉 和对
动机 。
人 回味深长 的人生 哲理 , 隐藏着浅浅 的悲情 , 他希 望能借此 宣 泄, 借此同旁人聊 以他实不平淡 的人生感悟 。胡适 翻译文集所 收录的短篇小说几乎都具备这种 特点 。 《 两个朋友》 记叙了在普 法战争爆发后 , 两个朋友去 战前他 们经 常垂 钓的小湖边 , 重新 回味钓鱼 的快乐 , 不料却 落入德军
定的兴趣偏好 。在这种兴趣 的鼓舞下 , 胡适 注重选 择那 些富于 哲 理性 , 感 同身受 的作 品 , 这样 , 通过 文本可 以更为接 近原作 者, 相互融合 , 达到一种精神层面 的沟通与交流 , 有助于更为准 确深刻地把握 和理解原作 , 进一步驱动译 者择心之所倾 , 译 心
之所 向, 因此 , 译者主体 的内在要求对翻译选 材有着较强 的决 定性作用 。
官, 这件杀父母 的案子究竟应该怎么办 呢?” , 散发 出一种浓浓 的无奈和淡淡 的忧伤 , 同时也 暗含 了一种对 中国封建社会愚孝
会实践 中形成 , 具有社会 历史性 , 不 同的个体 会呈现 不同 的动 机。胡适之所 以偏重于翻译短篇小说也有其独特的动机 。
二、 内在 起 因 : 择 己所 倾
究竟 在什么动力 下 , 出于什么原 因 , 即其 翻译选 材动机是
什么 , 体现了译 者的主体性 。 动机三要素包括 内在起 因, 外在诱
因及 中介 的调节作用 。人类行为 的社会动机 , 必须在广泛 的社
替代 。 《 杀父母 的儿子》 讲述 的是 曾被父母抛弃的乔治路易杀 害 父母 的悲剧 。 乔 治的父母都来 自上流社会 , 有家有室 , 却偷偷相 爱, 生下一个 儿子 , 他们害怕丑事暴露 而名誉 尽毁 , 便悄悄将孩 子送给别人抚养。 由于被父母抛弃 , 生活在底层社会 , 乔治虽天 资聪颖 , 但 只是一个/ j , / J , 的木匠 。 当乔 治得知 自己的身世 , 而此 时父母 却顾及名誉 地位 仍然不肯相认 , 争执 中 , 他 亲手杀害 了 自己的亲生父母 。文章的结尾处说道 : “ 如果我们 自己做 陪审
既是 言不 由衷 , 他在生活 中到底是难 以释怀 的 , 只有 寄情于文 字, 故而胡适所 翻译 的作 品多半诉 说着某种情殇 , 缓缓 道出令
篇 小说 作 为 翻 译 素材 的 倾 向性 , 即翻 译 选 材 动 机 , 体 现 了译 者
的主体性 。从动机三要素分析 , 胡适译介外 国短篇 小说有 着复 杂 的个人 及社会原 因 , 即 内在起 因和 外在 诱 因, 而正是在 他有 意识地 自我调 节下, 内 ̄ , t - f n 融, 有机 结合 , 共 同构成其翻译 选材
外 国文学家 的仰慕是胡适 热衷于 向国内读者介绍 西方文 学必 不可少 的先决 条件 。而矛盾 的个性 , 不羁 的心态 以及 留美期 间 思想的转变 , 胡适 在翻译选材方 面更 偏重 于写 实的 , 能传递某 种人 生哲 理 , 达到说教 目的的作品 。 他从 私塾走 出 , 到就读 中国公学 、 接受新 式教育 , 再到远渡
手 中。 然而无论德军 采用什 么办法 , 他们二人都不为所动 , 双双 饮弹而亡 , 壮烈牺牲 。 这是一段再普通不过 的生活故事 , 两个再 平凡 不过的人物 , 却强烈地震撼 了读者 的心灵 , 宣扬 了一种崇
关键词 : 胡适 ; 翻译 ; 短篇 小说 ; 选材动机 ; 译 者主体性
引 言
一
、
胡适 因首倡文学革命而“ 暴得大名 ” , 他“ 大胆假设 , 小心求 证” 的实验 主义哲学 曾在 我国风靡一 时 , 影 响至深 , 不仅在学术 思想上屡 创巅峰 , 而且在 翻译 领域也硕果 累累 , 其 白话 文创作
也是从翻译活动 中开始 的。作为一代翻译大家 , 胡适挑选素材 颇为挑剔 , 在 1 9 1 7年至 1 9 4 0年 间 , 面多诸多西方文学作 品 , 他
2 0 1 3 年l 0月
总第 2 9 5 期
教学科 研
胡适翻译选材动机研究
刘 琪
( 厦 门大学嘉庚学院, 福建
摘 要: 胡适对 于翻译 西方文 学作 品较为严谨 , 他 选择短
厦门 3 6 3 1 0 5 )
担子 。 与传统割裂是苦痛的。 无论他们 朝前迈一小步 , 还 是一 大 步, 是果决 , 还是犹豫 , 他们都有太多 的言不 由衷 。” 既是 苦痛 ,
精神 的冲击 。 这三篇 文章短小精悍 , 没有任何煽情 , 没有任何虚 伪, 自然细腻地透过故 事 , 触碰一些常常被人遗忘的角落 , 使 人
警醒 。
胡 适 的经 历 及 其 性 格 对 他 的认 知 需 要 和 审美 需 要 产 生 了
一
史积淀 ……形成 了他 的知识结构 , 审美倾 向 , 意识形态” 。 胡适早 年便喜爱翻译 , 1 9 1 1 年 留学美 国 , 接 触了大量西洋
高无 比的爱 国主义精神 。《 梅 吕哀》 是 一种 宫廷 舞蹈 , 在 皇族统 治时期 十分盛行 , 然而随着帝 国的瓦解 , 它也逐渐退 出历史舞
台。 表面上 , 这 只是一种舞蹈的兴衰史 , 其实象征着帝国统治 时 期所 赋予整个社会 的特质在其灭亡之 时必定要被新 的事物所
仅审慎翻译 了 1 2 篇短篇小说及一些诗作等 。
内在 起因 , 即个体 的内在要求 , 包括在潜 能 的基础 上通过
学 习而形成 的需要 以及 由需要 引起并推动个 体从事 满足这些 需要 的行动 的驱动力 。需要是动机发生 的关键性一 步 , 翻译活 动源于认知需要和审美需要 , 译者 由于个性及经历而形成 的偏 好对翻译选材影响很大 , “ … …他所生活 的环境 ,文 化传 统 , 历
文学 和他国语言文化 。1 9 1 4年 6月初《 赖 斯雷 氏插 图杂志》 刊 登 了胡适的照 片 , 标题 为“ 中国学生 的英 文胜过所有 以英文 为
定 的影 响, 源自文库而使其对外 国文学作 品的接受 和译介产 生了一
母语 的学生 ” ,使他受到万人瞩 目,不仅增强 了胡适 翻译 的信
心, 也 充分 说明了他 深厚的英语 功底。对外 国文学 的沉醉 和对
动机 。
人 回味深长 的人生 哲理 , 隐藏着浅浅 的悲情 , 他希 望能借此 宣 泄, 借此同旁人聊 以他实不平淡 的人生感悟 。胡适 翻译文集所 收录的短篇小说几乎都具备这种 特点 。 《 两个朋友》 记叙了在普 法战争爆发后 , 两个朋友去 战前他 们经 常垂 钓的小湖边 , 重新 回味钓鱼 的快乐 , 不料却 落入德军
定的兴趣偏好 。在这种兴趣 的鼓舞下 , 胡适 注重选 择那 些富于 哲 理性 , 感 同身受 的作 品 , 这样 , 通过 文本可 以更为接 近原作 者, 相互融合 , 达到一种精神层面 的沟通与交流 , 有助于更为准 确深刻地把握 和理解原作 , 进一步驱动译 者择心之所倾 , 译 心
之所 向, 因此 , 译者主体 的内在要求对翻译选 材有着较强 的决 定性作用 。
官, 这件杀父母 的案子究竟应该怎么办 呢?” , 散发 出一种浓浓 的无奈和淡淡 的忧伤 , 同时也 暗含 了一种对 中国封建社会愚孝
会实践 中形成 , 具有社会 历史性 , 不 同的个体 会呈现 不同 的动 机。胡适之所 以偏重于翻译短篇小说也有其独特的动机 。
二、 内在 起 因 : 择 己所 倾
究竟 在什么动力 下 , 出于什么原 因 , 即其 翻译选 材动机是
什么 , 体现了译 者的主体性 。 动机三要素包括 内在起 因, 外在诱
因及 中介 的调节作用 。人类行为 的社会动机 , 必须在广泛 的社
替代 。 《 杀父母 的儿子》 讲述 的是 曾被父母抛弃的乔治路易杀 害 父母 的悲剧 。 乔 治的父母都来 自上流社会 , 有家有室 , 却偷偷相 爱, 生下一个 儿子 , 他们害怕丑事暴露 而名誉 尽毁 , 便悄悄将孩 子送给别人抚养。 由于被父母抛弃 , 生活在底层社会 , 乔治虽天 资聪颖 , 但 只是一个/ j , / J , 的木匠 。 当乔 治得知 自己的身世 , 而此 时父母 却顾及名誉 地位 仍然不肯相认 , 争执 中 , 他 亲手杀害 了 自己的亲生父母 。文章的结尾处说道 : “ 如果我们 自己做 陪审
既是 言不 由衷 , 他在生活 中到底是难 以释怀 的 , 只有 寄情于文 字, 故而胡适所 翻译 的作 品多半诉 说着某种情殇 , 缓缓 道出令
篇 小说 作 为 翻 译 素材 的 倾 向性 , 即翻 译 选 材 动 机 , 体 现 了译 者
的主体性 。从动机三要素分析 , 胡适译介外 国短篇 小说有 着复 杂 的个人 及社会原 因 , 即 内在起 因和 外在 诱 因, 而正是在 他有 意识地 自我调 节下, 内 ̄ , t - f n 融, 有机 结合 , 共 同构成其翻译 选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