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绪论 急救护理技术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你心中的急救来源于
急救护理学定义
急救病人多元化
第一节 急救护理学发展史
一、急救护理学发展简史
(一)现代急救护理学的起源
一、急救护理学发展简史
(二)50~80年代国外急救工作发展的历程 50年代:北欧脊髓灰质炎流行——最早的呼吸支持急
救技术
美国老太与“铁肺”的故事
一、急救护理学发展简史
急救医疗服务体系
现场救治
转运 转至IUC
急诊科救护
三、急救医疗服务体系 (一)急救医疗体系
院前急救
院内急诊科 诊治
重症监护 病房救治
现场急救 民众的自救互救 专业急救人员现场急救 途中转运救护
专科“生命 绿色通道”
三、急救医疗服务体系 (一)急救医疗体系的组成 1 急救指挥中心
三、急救医疗服务体系
第三节 急救医疗服务体系
• 急救医疗服务体系(emergency medical service system ,EMSS)是集院前急救、院内急诊科诊治、重症监护病房 救治和各专科的“生命绿色通道”为一体的急救网络
• 院前急救负责现场急救和途中转运救护,急诊科和ICU负 责院内救护,该体系既适合于平时的急救医疗工作,也适 合于大型灾害或意外事故的急救
学习小结
急救护理 学发展史
急救护理学的起源 急救护理学的发展历程
急救护理 工作范畴
急救医疗 服务体系
院前急救 急诊科救护 重症监护 灾难救援 急救护理人才培训和科研工作
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的组成 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的管理 急救医疗服务特点与人员素质要求 急救警示标志
Thanks!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
三、急救医疗服务体系 (二)急救医疗体系的管理
2 合理布局、统筹管理急救网络
急救中心承担本地EMSS的统筹管理、院前急救协调 指挥、急救信息传播、急救技术培训及科研工作
三、急救医疗服务体系 (二)急救医疗体系的管理
3 改善EMSS硬件配置
1 建立灵敏、高效的急救通讯网络 2、配备符合院前急救需求的转运工具 3、指挥、急救信息传播、急救技术培训及科研工作
(一)急救医疗体系的组成
急救指挥中心主要职责:
1、 指挥协调现场急救、合理分诊、分流病人最 大效能的发挥EMSS的作用 2、担负一定的现场急救工作、对于危重病人及意 外事故伤员进行现场急救和转运 3、承担一定的科研、教研、教学任务 4、开展急救知识的普及与宣传工作。
三、急救医疗服务体系 (一)急救医疗体系的组成 急救指挥中心主要职责:
对一个公民来说,最大的威胁不是家里失火、也不是马路上 的犯罪,而是不能在生死攸关的几分钟内得到医疗救护 。
二、急救护理工作范畴
(二)急诊科救护
是医院急危重病人的首诊场所、是医院的“前沿阵地” 具备条件: 1、与救护工作相适宜的工作环境、设施设备、急救 物品 2、掌握急救医学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医护人员
准化、互助化并统一急救电话——120
国内急救护理发展
•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 战地初级救护和转运 • 20世纪50年代 前苏联模式在大中城市建立急救站 • 70年代 心脏监护病房 • 80年代 急救中心 • 1980年10月 卫生部颁发“关于加强城市急救工作的意见” • 1986年11月 我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急救医疗法》
二、急救护理工作范畴
(三)重症监护
概念:指受过专门训练的医护人员、在配备有先进 设备和急救设备的重症监护室接受有急诊科和院内 相关科室转来的危重病人、对病人进行心肺脑复苏 后、休克、昏迷、多器官功能衰竭、等病人进行全 面的监护及治疗。
二、急救护理工作范畴 (四)灾难救援
概念:指对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所造成的人员伤 害提供迅速有效的紧急救护与援助。
生命之星
运送到医疗机构 (Transfer to definitive care )
运送处理 (Care in transit)
发现 (Detection)
报告 (Reporting)
回应 (Response)
现场处理 (On scene care)
急救警示标志
救护车上 有哪些标
志
?
思考题
一天中午,已有10年护龄的刘护士,正在社区为病人输液, 突然隔壁邻居跑进来拉着刘护士来到了不远处的话吧门口, 原来一名男子意外触电,现场群众已断开电源,并拨打了 120,刘护士迅速向前查看,男子呼之不应,面色苍白,呼 吸已停止,脉搏未触及。刘护士立刻对男子行胸外心脏按压 、人工呼吸,现场一名目击者也协助进行CPR,直到十几分 钟救护车才来,经过抢救男子恢复了呼吸心跳。 请问: 1.该案例抢救成功的因素有那些? 2.公众急救知识的普及对提高急救成功率有何意义? 3.请向你家人宣教如何正确启动EMSS?
• 同时灾难救护需要社会各界有组织有计划协调的工作才能 取得良好的效果
二、急救护理工作范畴
(五)急救护理人才培养和科研工作
“急救护理技术”列为护理专业必修课程
• 医疗机构需要组织: 1、急救医学讲座 2、举办急救技术培训 3、进行急救护理学研究及信息交流
第三节 急救医疗服务体系
问题出在哪?
如果?
(三)急救医疗服务特点及人员素质要求
2 人员素质要求 1、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 2、具有良好的管理与沟通协调能力 3、具备良好的身心素质 4、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 5、熟练掌握常用的急救护理技术
三、急救医疗服务体系 (四)急救警示标志
“生命之星”
生命之星交叉的6条手臂:发现 报告 反应 现场抢救 运送途中监 护 转至院内救治
三、急救医疗服务体系 (一)急救医疗体系的组成 2 医院急诊科
三、急救医疗服务体系 (一)急救医疗体系的组成
2 医院急诊科特点
1、是院内救护的首诊场所院前急救的 延续 2、24小时对外开放 3、危重病人集中病种最多抢救和管理 任务最为繁重。 4、容易产生纠纷
三、急救医疗服务体系 (一)急救医疗体系的组成
(二)50~80年代国外急救工作发展的历程 60年代早期:抢救设备应用于临床——除颤仪、呼
吸机、血透机 60年代后期: intensive care unit,ICU建立
一、急救护理学发展简史
(二)50~80年代国外急救工作发展的历程 70年代早期:英国皇家护理学院成立形成了当今救护
理课程的基础 70年代后期:急救医疗会议提出:急救事业国际化标
三、急救医疗服务体系 (二)急救医疗体系的管理
4 加强急救专业人员培训
三、急救医疗服务体系 (二)急救医疗体系的管理
5 普及社会急救
三、急救医疗服务体系
(三)急救医疗服务特点及人员素质要求
1 特点
病人病情重、起病急、变化快、病因复杂 业务涉及范围广、工作独立性又有专业性 业务素质要求高
三、急救医疗服务体系
3 重症或专科监护 (ICU NICU CCU EICU)
三、急救医疗服务体系 (一)急救医疗体系的组成
4 基层急救医疗服务(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站)
三、急救医疗服务体系 (二)急救医疗体系的管理
1 完善的政策法规
1980年《关于加强城市急救工作的意见》后逐步建 立了较为系统完善的EMSS 2013年《院前医疗急救管理办法》EMSS系统更加完 善
设立了全国统一呼叫号码为“120” • 2013年12月19日 《院前医疗急救管理办法》
一、急救护理学发展简史
(三)国内急救工作发展的历程 起步于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
一、急救护理学发展简史
(三)国内急救工作发展的历程 70年代建立心脏监护病房
一、急救护理学发展简史
(三)国内急救工作发展的历程 80年代建立急救中心——我院建立于80年代
急救护理技术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急救护理学简史 第二节 急救护理学的范畴 第三节 急救医疗服务体系
学习目标
1. 具有急救护理人员强烈的责任心,树立“时间就是生命” 的危急意识
2. 掌握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的概念、组成及主要职责 3. 熟悉急救护理工作特点及急救护理人员素质要求 4. 了解急救护理学的起源、发展历程及急救护理工作范畴。 5. 熟练掌握紧急呼救方法
一、急救护理学发展简史
(三)国内急救工作发展的历程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增强以及急救意识增强、建立并完
善急救医疗体系
第二节 急救护理工作范畴
第二节 急救护理工作范畴
1
Biblioteka Baidu院前急救
2
急诊科救护
3
重症监护
4
灾难救援
5
急救护理人才培训和科研工作
二、急救护理工作范畴
(一)院前急救
概念:指急危重症患者进入医院前的医疗救护 意义: 1、维护病人生命、防止再损伤 2、减轻病人痛苦、为进一步诊治提供条件 3、提高抢救成功率 4、减少致残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