痤疮研究现状

合集下载

痤疮治疗的研究现状及复方多粘菌素B软膏的潜在应用

痤疮治疗的研究现状及复方多粘菌素B软膏的潜在应用

痤疮治疗的研究现状及复方多粘菌素B软膏的潜在应用摘要:痤疮是一种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疾病。

皮脂腺分泌过多、毛囊皮脂腺开口角化过度、痤疮丙酸杆菌繁殖以及炎症反应都会引发痤疮。

近年来局部和系统应用药物来治疗痤疮,已经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但由于抗生素的广泛使用,痤疮丙酸杆菌耐药性现象不断增加,同时还影响了皮肤表面常驻菌群,耐药现象日趋严重。

复方多粘菌素B软膏是由三种抗生素组成的独特复方抗菌制剂,抗菌谱广,杀菌作用强,耐药性极低,因此可望成为痤疮治疗的另一有效药物。

本文对痤疮的发病情况、机理,药物治疗及现状和复方多粘菌素B软膏治疗痤疮的应用价值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痤疮 痤疮丙酸杆菌 耐药 复方多粘菌素B软膏痤疮是人体皮肤表面常见的一种炎症性疾病,表现为粉刺、丘疹、脓疱、囊肿及炎症反应等。

90%的青少年及许多成年人在不同程度上都可患有此病。

由于痤疮治疗过程中全身或局部广谱抗生素的使用,导致皮肤表面与痤疮有关的细菌耐药现象日趋严重,而交叉耐药现象的存在,又降低了不同治疗药物的疗效。

复方多粘菌素B软膏在临床上被广泛用于预防和治疗各种类型的皮肤感染,并且它对于其他抗生素耐药菌株也有很强的杀灭作用[1]。

本文就目前已知的痤疮发病机理、治疗药物现状以及复方多粘菌素B软膏能够用于痤疮治疗的独特优势进行综述。

一、痤疮的发病情况及机理痤疮是一种由多种因素引起的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疾病,其特征为粉刺、丘疹、脓疱、囊肿、结节以及常伴有瘢痕,好发于颜面、背、胸部等富含皮脂腺的部位。

痤疮可分为非炎症性和炎症性痤疮两种,同时,根据严重程度又可以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痤疮三类。

非炎症性痤疮主要指微小或只发红的粉刺,而炎症性痤疮则指红斑丘疹、脓疱和结节性囊肿等。

痤疮会引起结痂、发红和愈合后留有疤痕等后遗症[2]。

痤疮除有碍身体健康外,还会影响患者容颜,损害个人形象,这些对于患者的精神情绪、心理、自信心都会带来巨大影响,有些患者甚至因此而产生自杀倾向。

痤疮的中医治疗研究现状

痤疮的中医治疗研究现状

理 问题 , 重 影 响 了患 者 的 生活 质 量 和 身心 健 康 。 严 关 键 词 : 疮 中医 治 疗 心 理 问题 生 活质 量 身 心 痤
健 康
我 国 学者 也从 多个 角 度 对 痤 疮 的 流行 病 学 进 行 了研 究 和 探 讨 ,中 国痤 疮 治疗 指 南 》 出 目前 我 国痤 疮 发病 率 为 7 %一 《 指 O 8 %。王 德 进 等 调 查 了杭 州 地 区5 7 例 中学 生 , 现 痤 疮 男 7 92 发 生 患 病 率 为4 . , 生 为 3 . 56 女 % 8 %。 李 灿 东 等 对 闽南 地 区8 0 5 4 名 1 —2 岁 的 青少 年学 生 调 查后 发 现 青春 期 寻 常 痤 疮 患 病 率 5 0 为8 .% , 性 发 病 率 为9 . , 性发 病 率 为 8 . 69 男 0% 女 4 1 %。 9
祖 国 医 学 认 为 , 疮 的发 生 主 要 与 肺 经 血 热 、 胃湿 热 、 痤 肠 脾虚痰瘀 , 以及 肾 阴 不 足 、 火 有 余 等 相 关 。故 中 医 辨证 可 相 肝 应 地 分 为 肺 经 风 热 型 、 胃湿 热 型 、 虚 痰 瘀 型 等 , 疗 也 多 肠 脾 治 从肺 、 胃 、 、 、 等脏腑下手 , 用清泄肺 热 、 血凉血 、 肠 脾 肝 肾 采 活
二 、 疮 的 中 医 治疗 研 究 进 展 痤
1痤 疮 的 中 医 治 疗 概 况 .
痤 疮 的流 行 病 学 研 究 痤 疮 好 发 于 青少 年 , 年 来 , 着 我 国人 民生 活 水 平 的 提 近 随


高 , 活方式的改变 , 生 以及 受 工 作 学 习 压 力 大 、 绪 紧 张 焦 虑 、 情 饮 食 习惯 改 变等 内外 因 素 的影 响 。痤 疮 发 病 率 呈 逐 年 上 升 的 趋 势。 A de s皮 肤 病 学 》 n rw ( ( 指 出 :0 岁 青 少 年 中 几 乎 有 9 % 1余 0 发 生过 不 同严 重 程 度 的痤 疮 。 美 国不 完 全 统 计 , 据 痤疮 影 响着 10 万 人 的健 康 。仅 19 年 , 有 4 0 人 因 痤 疮 或 痤 疮 直 接 70 90 约 5万 相 关 的原 因就 诊 , 中 8 %为 1 — 2 的 青 年 人 ,%为 2 — 3 岁 其 5 2 4 8 5 4

针灸联合外治疗法治疗痤疮现状

针灸联合外治疗法治疗痤疮现状

感、 皮质下 、 面颊 为 主 穴 , 配 以胃、 大 肠 、肝 、 胆、 膈、 脾, 用 王 不
司生 产) 进 行 随机 对 照观 察 , 结 果 火 针 治 疗 组 总 有 效 率 为
9 5 . 8 , 明显优于对照组 的 7 3 . 7 。黄蜀 等[ 4 ] 局部 取每个 结
Ep i d e mi o l , 2 0 0 6, 3 5 ( 1 ) : 8 3— 92 .
方 面 取 得 了 明显 疗 效 , 现 总结 如 下 。
疗3 疗程 。1 2 4例 中, 治愈者共 1 0 5例 , 为8 4 , 其中 1 个疗程 治愈者 4 9 例( 4 0 ) , 2个疗程治愈者 5 6 例( 4 4 ) , 其余 1 9例
经1 ~3个疗程 治疗 后均显 效 。郑英 斌[ 6 ] 等选 取 曲池 、 血海 、 肾俞 、 大椎 、 胃俞 、 三 阴交 、 肺俞 、 阳陵泉 ( 左) 、 足 三里 ( 右) , 女 性加关元 , 男性加 中脘 , 用埋 线的方法治疗 痤疮 5 8例 , 痊愈 2 8
E 9 ] 黄洪波 , 李东. 穴位埋线临床与基础研究概况 E J 3 . 河北 中医 , 2 O l O ,
云 南 中 医 中 药 杂 志
2 0 1 3 年第 3 4 卷第 1 0 期
针 灸联 合 外 治 疗 法 治 疗 痤 疮 现 状
王 蒙蒙 ,陈复 贤
( 泸 州 医学院 中西 医结合 学院 ,四川 泸州 6 4 6 0 0 O )
关 键 词 :痤 疮 ; 针 灸; 综 述
节或囊肿顶部 中央及基底部 , 整体 取肺俞 、 膈俞 、 脾俞 对 1 0 6 8
配足三里 、 内庭 穴 ( 均双 侧) ; 冲任 不 调配 天枢 、 公孙、 三 阴 交

痤疮产品行业调查研究报告

痤疮产品行业调查研究报告

痤疮产品行业调查研究报告
背景
痤疮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疾病,对患者的外貌和心理健康造成了负面影响。

因此,痤疮产品在市场上具有很高的需求。

本报告旨在对痤疮产品行业进行调查研究,以了解该行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方法
为了完成本调查研究报告,我们采用了以下方法:
1. 文献研究:查阅了相关的学术文献、市场报告和行业资讯,以了解痤疮产品行业的背景和相关信息。

2. 市场调查:通过在线问卷调查和个人访谈的方式,了解消费者对痤疮产品的需求、偏好和购买行为。

3. 竞争分析:对痤疮产品市场上的主要竞争对手进行了分析,包括产品特点、定价策略和市场份额等方面。

结果
根据我们的调查研究,我们得出以下结果:
1. 市场规模:痤疮产品市场正不断扩大,预计在未来几年内将继续增长。

2. 消费者需求:消费者对痤疮产品的需求越来越高,他们希望产品具有高效性、安全性和价格合理性。

3. 市场趋势:随着社交媒体的兴起,消费者对痤疮产品的宣传和推广越来越重视。

4. 竞争对手:该行业存在激烈的竞争,竞争对手之间的主要差异在于产品成分和品牌形象。

结论
痤疮产品行业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但竞争也很激烈。

要在该行业取得成功,企业需要关注产品质量和宣传推广的策略。

此外,了解消费者的需求和市场趋势是制定有效营销策略的关键。

参考资料
- [参考文献1] - [参考文献2] - [市场报告1] - [市场报告2] - [行业资讯1]。

皮肤病专业新进展与研究方向

皮肤病专业新进展与研究方向

参考内容
基本内容
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Dermatology Life Quality Index,DLQI)是一种用 于评估皮肤病对患者生活质量影响的量化工具,近年来在皮肤科临床实践和科 研中得到广泛应用。本次演示将概述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的内涵和测量方法, 阐述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的构建原理和方法,以及其在临床实践、科研创新等 方面的应用,最后探讨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的未来发展。
二、紫草外用治疗皮肤病的应用
1、银屑病:银屑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主要表现为皮肤鳞屑、 红斑。研究表明,紫草的有效成分可以抑制银屑病的关键炎性因子,减轻皮肤 炎症,缓解病情。临床试验也证实了紫草对银屑病的显著疗效。
2、湿疹:湿疹是一种常见的过敏性皮肤病,主要症状包括瘙痒、红肿、渗出。 紫草的抗炎、抗菌及皮肤修复作用可以有效缓解湿疹的症状。一项针对湿疹患 者的随机对照试验显示,紫草软膏外用能显著减轻湿疹的瘙痒程度,改善皮肤 状况。
3、遗传学研究:很多皮肤病具有遗传倾向,因此遗传学在皮肤病专业中具有 重要地位。遗传学研究主要探究皮肤病发病的基因和遗传因素,以及如何通过 基因检测和基因治疗来改善皮肤病的预后。
4、环境因素研究:环境因素在皮肤病的发生中也具有重要作用。环境因素研 究主要探究环境因素对皮肤病的影响,包括紫外线、化学物质、微生物等。
谢谢观看
4、环境因素研究:环境因素在 皮肤病的发生中也具有重要作用
1、皮肤微环境研究:皮肤微环境是指皮肤表面及真皮层的微生物群落和细胞 因子等环境因素的总和。研究表明,皮肤微环境在皮肤病的发病中具有重要作 用,因此未来的研究将更加注重皮肤微环境的研究,包括皮肤表面及真皮层的 微生物群落和细胞因子的组成和变化,以及如何通过调节皮肤微环境来治疗皮 肤病。

女性迟发性痤疮的中西医研究现状

女性迟发性痤疮的中西医研究现状
a o tt eld ah i a 6 gi ma v a a r a t e o y e — p po i c l e t n r t C l c o i e ci x g n v
凋亡的实验研究 . 国肿瘤 , 0 ,4 7 :6 — 1 中 2 5 1 ( )4 84 0 7
1 李振飞 , 3 张梅奎 , 张笑明 , . 等 平瘤康 方剂对 c 6胶质瘤细 胞增殖 的抑 制作 用. 国康 复理论 与实 践 ,07,3 5 : 中 20 1 ( )
4 84 9 3 -3
8 杨正钦. 姜黄素抑制 c 6胶 质瘤 细胞增 殖 \ 导其 凋亡 的 诱 分子机制. 中国药理通讯 ,0 6 2 ( )3 -2 2 0 ,3 4 :13
1 李殿 友 , 2 罗毅 男 , 杨
47 4 7 4- 7
红 , 人参皂甙 R 2诱导 G 等. h 6胶质
adcsaedpn e t u B l ( )idpn et a w y n aps—e edn t c x L - e edn t a. b — n ph Uf S i19 ,5 3 :34 e c,9 9 6 ( ) 3 -0
女性 中 4 % 的人 有 不 同程 度 的 痤疮 ,9 成 年女 性 1 4% 痤疮 患者 有 后 遗 症 ( 素 沉 着 或 瘢 痕 ) 。4 % 一 色 J 0
软、 眩晕耳鸣 、 五心烦热 , 舌质红 , 少苔 , 脉细数 , 实为 劳倦 伤肾、 肾精 暗耗 , 肾阴亏损 , 虚火上炎 , 阴虚火
9 Bate l h GH . o lw l W T, l mu eJ e 1 P oen k- u C ud el Vie r G, ta. rti i l
na e C ihiio ss prs elgo h i sa ihe nd lw— s n bt r up e sc l r wt n e tbls d a o pa s g gim a c l i e .A o sa e lo el ln s c mpaio b t e sa o s o rs n ewe n tur p —

痤疮研究现状ppt课件

痤疮研究现状ppt课件

激活补体系统 产生C5a等,引起白细胞趋化,中性粒细胞溶酶体酶 的释放毛囊皮脂腺导管炎症。
痤疮的发生
细胞免疫
增强炎症反应
其它因素
• 饮食:脂肪、糖、可可等。 • 血生化改变:锌,铁(女性),VA、VE,VD(男性), 硒,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力。 • 药物:皮质激素、异烟肼。 • 化学因子:矿物油、碘、氯、溴、锂。
Reingold 睾酮升高仅见于难以控制的女性患者。 Peseric 雄激素升高与痤疮分级无关。男性化程度与痤疮严重程度 无联系。在女性通过降低雄激素水平能使痤疮好转但不能完 全祛除痤疮。
Nader 糖皮质激素能降低女性痤疮雄激素至正常水平,60%患者仍 有炎症表现,9%的患者无改变。
毛囊皮脂腺导管异常角化
外用抗生素
克林霉素: 1% 凝胶。如特丽仙。 过氧化苯甲酰:强氧化剂,外用后可缓慢释放出新 生态氧和苯甲酸,对痤疮杆菌有抑制和杀灭作用,能收 敛杀菌;同时具有轻度但明显的角质松解作用,因而能 溶解粉刺。 1~10% 溶液、乳膏、凝胶。如必麦森(5% 本品+3%红霉素)。与克林霉素的混合制剂其疗效优于 二者单剂,且能抑制耐克林霉素的痤疮丙酸杆菌的产生。 壬二酸: 20% 霜剂。减少丝蛋白的合成,抑制毛 囊角化过度;对痤疮丙酸杆菌和其它菌有抑制和杀灭作 用,且不引起耐药痤疮丙酸杆菌的产生。
抗生素治疗首选四环素类,其次大环内酯 类,其他如复方新诺明和和甲硝唑也可酌情使 用,但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不宜选择。
抗生素的剂量原则:正确的剂量、足够的 疗程。
避免痤疮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
• 过去几十年来,痤疮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有了 显著的上升,已成为国际问题。 避免单独长期局部外用。 规范的剂量,规范的疗程,。 治疗后2~3周无反应时要及时停用或换用抗 生素。 痤疮丙酸杆菌药物敏感试验。

口服痤疮治疗药物的应用现状

口服痤疮治疗药物的应用现状
c n 结 构基 础上 , 掉 6位 羟 基 , 到稳 定 性 较 le i 去 一 得
病之一. 其发病 机理 尚不完全清楚 , 多认为与遗 传、 内分泌 、 感染及免疫 异常有关 , 部分患者与体
内雄 性激 素 水 平 增 高 有 关 J其 中 , 脂 腺 阻 塞 . 皮
是痤疮发病 的首 因 : J首先 , 皮脂腺对 甾体激素
程度上患有此病 , 可以不经治疗而 自动痊愈. 但严 重的痤疮患者在青春后期会 留下 凹陷疤痕 、 瘢痕
疙瘩 , 除影 响 美观 亦 会 造 成 继 发感 染 … . 目前 , 国 内外 上市 了很 多 治疗 痤 疮 的药 物 , 主要 包 括 口服
药、 抗雄性激素药物、 抗炎药物及抗皮脂溢药 . J

21 0 0正
可导致 光敏 反 应 等 , necie还 可 引 起 前 庭 功 Mioyl n
抗厌 氧菌 作用更 强. 替硝 唑 在 人体 内生 成 的 还原 代谢 物 也具有抗 菌作 用 , 抑 制 细菌 的脱 氧 核糖 可
能紊乱 , 表现为眩晕、 耳鸣 、 共济失调等 , 以女性 尤 多见 引.
文 献标 识 码 : B 中 图 分 类 号 : 6 R9 1
痤疮 ( ce 又称 粉 刺 、 刺 、 春 痘 , 一种 An ) 酒 青 是 常见 于青 春期 的皮 肤疾 病 , 部 分 青 少 年 在不 同 大
2 口服治疗药物
针对上述发病机理开发的 口服痤疮治疗药物
主要 包括 : 菌药 、 抗 抑制 毛囊 皮脂 腺导 管角 化异 常
性大 , 在毛囊 、 皮脂腺 中分布多 、 浓度高, 胃肠道吸
收好 , 改 善 临床 症 状 较快 , 故 炎症 消退 持 久 , 与其 他 抗 生素相 比发 生 耐药 率 最 低 , 吸收 不 受 饮食 影 响 , 目前 首 选 的 治 疗 药 物 之 一 . oyyl e和 是 D xcci n

痤疮的流行病学调查及中医分型研究

痤疮的流行病学调查及中医分型研究

痤疮的流行病学调查及中医分型研究一、概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痤疮作为一种常见的皮肤病,已经成为影响人们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

近年来痤疮的发病率逐年上升,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了极大的心理压力和经济负担。

因此对痤疮的流行病学进行深入调查和研究,探讨其发病机制及预防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通过对痤疮的流行病学调查及中医分型研究,为临床医生提供科学依据,以期更好地指导痤疮的治疗和预防工作。

痤疮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主要表现为面部、胸背部等部位的粉刺、丘疹、脓疱和结节等不同程度的皮损。

根据中医理论,痤疮的发生与脏腑功能失调、气血瘀滞、湿热内蕴等因素有关。

因此中医对痤疮的治疗注重调整脏腑功能、疏通经络、清热解毒等方面。

本文将从流行病学的角度分析痤疮的发病特点,探讨其可能的影响因素;同时结合中医分型理论,对痤疮进行分类治疗,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痤疮(Acne)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疾病,全球范围内约有80的青少年在青春期内受到痤疮的困扰。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环境污染的加剧,痤疮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给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带来了极大的影响。

因此对痤疮的流行病学调查及中医分型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首先深入了解痤疮的流行病学特征有助于制定针对性的预防措施。

通过对不同地区、年龄、性别、职业等人群的痤疮患病率进行分析,可以为制定针对性的干预政策提供依据,从而降低痤疮的发病率。

其次中医分型研究对于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痤疮的中医分型是根据患者的体质、脏腑功能、外邪侵袭等因素综合判断得出的,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通过对不同中医分型患者的病因病机进行探讨,可以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加精确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此外本研究还有助于推动中西医结合的发展,痤疮作为一种多因素引起的疾病,单纯依靠西医治疗往往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

而中医治疗具有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等特点,与西医治疗相互补充,有利于提高痤疮治疗的整体水平。

玫瑰痤疮

玫瑰痤疮
避免防水化妆品

外用药:

甲硝唑(FDA) 壬二酸(FDA) 磺胺乙酰及硫磺制剂(FDA) 过氧化苯甲酰


红霉素、克林霉素
维A酸

内服药

四环素类
大环内酯类
甲硝唑
维 A酸
其它
染料激光或强光治疗。

血管 真皮修复
PDL治疗52个月后
PDL治疗42个月后
治 疗 55 个 月 以 后
Lupus Miliaris Disseminatus Faciei (LMDF)

颜面粟粒性狼疮

面部对称发病,眼周好发, 尤其下睑。

红色半球形丘疹,表面光 滑,质软,部分丘疹表面 可有脓点、结痂。

玻片压诊呈果酱色。

结核菌素试验阴性。

抗结核治疗无效。
病程有自限性,有自愈倾向。 愈后常遗留萎缩性瘢痕。
玖瑰痤疮(酒渣鼻) (Rosacea)
闫国富 主任医师 重庆市第一人民医院皮肤科

玫瑰痤疮的分类
肉芽肿性玫瑰痤疮的概念


面部脓皮病的概念
治疗与发病机理研究现状
传统分期

红斑期:面中部红斑、毛细血管扩张。
丘疹脓疱期:红斑基础上的痤疮样丘疹脓疱,但 无粉刺形成。


鼻赘期
现行的四型分类方法
重度者可合用异维A酸。

女性患者可加用螺内酯或口服避孕药。
LMD治疗现状

氨苯砜
多希环素 米诺环素


异维A酸
氯苯吩嗪
异胭肼
皮质类固醇激素 局部:PUVA、红霉素、甲硝唑

痤疮丙酸杆菌抗生素耐药的研究进展

痤疮丙酸杆菌抗生素耐药的研究进展

痤疮丙酸杆菌抗生素耐药的研究进展王奇飒;孙东杰【摘要】口服或局部使用抗生素类药物为治疗痤疮的主要方法之一,但是抗生素耐药问题日趋严重.痤疮丙酸杆菌(PA)耐药目前发现主要与点突变有关.各国PA耐药情况大致相同:红霉素、克林霉素耐药较高,四环素、二甲胺四环素较低;耐药发生率与既往使用抗生素情况、病史长短相关.仅有个别抗生素耐药情况存在较大差异,可能与各国抗生素使用习惯及频率有关.非抗生素类药物如:抗菌肽二聚物A3-APO及其单体代谢物或中药提取物等在体外均有抑制PA的作用,且抑菌机制均不同于抗生素,在治疗痤疮过程中可将这些药物与抗生素联合应用,从而减少耐药的发生,提高临床疗效.【期刊名称】《皮肤病与性病》【年(卷),期】2015(037)006【总页数】3页(P323-325)【关键词】痤疮;痤疮丙酸杆菌;抗生素耐药【作者】王奇飒;孙东杰【作者单位】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皮肤科、云南省皮肤病研究所,云南昆明650031;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皮肤科、云南省皮肤病研究所,云南昆明65003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58.73+3众所周知,痤疮丙酸杆菌(Propionibacterium acnes, PA)在痤疮发生中起重要作用[1]。

抗生素治疗痤疮炎症性损害已有50余年的历史,一些常用抗生素疗效确切,安全性较高。

但近年来,PA耐药性问题日益明显,致使痤疮药物疗效降低。

现将PA耐药机制、国内外耐药现状、痤疮抑菌治疗的新探索以及展望综述如下。

细菌耐药是指抗生素体外最小抑菌浓度(MIC)大于体内血清药物浓度。

细菌耐药的产生机制包括染色体突变或耐药基因的转移。

耐药基因可能位于细菌染色体上或以质粒的形式存在,通过噬菌体的转导效应或结合而获得耐药性。

PA耐药目前发现主要与点突变有关。

Schafer等[2]通过对83例痤疮患者进行5种抗生素的MIC及16S rRNA测定得出:A2059G基因突变与红霉素的高度耐药密切相关。

痤疮动物模型研究现状_李琳

痤疮动物模型研究现状_李琳
痤 疮 几 乎 是 人 特 有 的 疾 病 ,仅 侵 犯 很 少 的 动 物 ,如 猫 、狗 等 。 动 物 痤 疮 的 发 病 机 制 与 人 明 显 不 同 ,尤 其 是 没 有 痤 疮 丙 酸 杆 菌 的 参 与 。 由 于 动 物
作者单位:100101 北 京,总 装 备 部 后 勤 部 亚 运 村 门 诊 部 (李 琳 、冯 熹 文 、郝 宇 丽 )
学 报 ,2007,39(1):26-29. [26]Honda K,Larheim TA,Maruhashi K,et al.Osseous abnor-
malities of the mandibular condyle:Diagnostic reliability of 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 compared with helical com- puted tomography based on an autopsy material[J].Den- tomaxillofacial Radiology,2006,35(3):152-157. [27]Schulze D,Heiland M,Blake F,et al.Evaluation of quality refor- matted images from two 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ic systems [J].J Craniomaxillofac Surg ,2005,33 (1):19-23. [28] 牛茜楠,冯 雪.CBCT 在口腔正畸领域的应用[J].现代生物 医 学 进 展 ,2012,12(29):5798-5800. [29] 师苏萌,施生根,白忠诚,等.上 颌 前 牙 唇 侧 黏 膜 厚 度 的 锥 形 束 CT 测 量 研 究 [J].牙 体 牙 髓 牙 周 病 学 杂 志,2014,24(6): 350-354. [30] 闫 澍,施 生 根,穆 晨,等.应 用 螺 旋 CT 和 激 光 扫 描 对 上 颌 黏膜组织 的 三 维 重 建 [J].实 用 口 腔 医 学 杂 志,2013,29(6): 833-836.

皮肤科疾病的流行病学研究

皮肤科疾病的流行病学研究

皮肤科疾病的流行病学研究疾病是人类社会面临的巨大挑战之一, 而皮肤科疾病作为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在全球范围内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

皮肤科疾病的流行病学研究旨在深入了解这些疾病的发生、发展和传播规律,以指导预防和治疗工作。

本文将对当前皮肤科疾病的流行病学研究现状进行探讨,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提出展望。

一、研究方法的进展1. 问卷调查:问卷调查是研究皮肤科疾病流行病学的常用方法之一。

通过收集患者和非患者的相关信息,如年龄、性别、职业、生活环境等,可以初步了解患病率与这些因素之间的关系。

2. 队列研究:队列研究是一种长期追踪观察的研究设计,可用于探索个体的潜在风险因素与皮肤科疾病发生的关系。

通过观察人群的暴露历史和后续发病情况,可以确定可能的危险因素。

3. 病例对照研究:病例对照研究通过比较患病个体和无病个体之间的暴露差异,探讨可能的疾病风险因素。

这种研究方法可以在相对短期内获得大量的数据,便于进行统计分析和结果判断。

4. 分子流行病学研究:分子流行病学研究通过分析基因、蛋白质和微生物等分子水平上的变化,探索与皮肤科疾病相关的生物学机制。

这种研究方法可以为疾病的早期诊断和个体化治疗提供理论支持。

二、常见皮肤科疾病的流行病学研究1. 痤疮(Acne):痤疮是青少年期最常见的皮肤病之一。

流行病学研究表明,痤疮的发生与生活方式、遗传因素和内分泌等因素密切相关。

另外,饮食习惯、环境暴露和压力等也可能对痤疮的发生起到一定的影响。

2. 牛皮癣(Psoriasis):牛皮癣是一种免疫介导的慢性皮肤病,可能与遗传、免疫功能紊乱等因素有关。

流行病学研究发现,牛皮癣患者的家族史和环境暴露等与该疾病的发病率密切相关。

3. 银屑病(Vitiligo):银屑病是一种破坏黑色素细胞的皮肤病,病因尚不完全清楚。

流行病学研究揭示,银屑病的患病率与遗传、免疫功能、氧化应激等因素相关。

此外,心理压力和环境因素也可能对银屑病的发生起到一定的影响。

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面部痤疮分级评估方法

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面部痤疮分级评估方法

2023-11-10contents •引言•卷积神经网络基础•面部痤疮分级评估方法•实验与结果分析•结论与展望目录01引言面部痤疮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疾病,对其进行准确的分级评估可以帮助医生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同时减少并发症的风险。

面部痤疮分级评估的重要性现有的面部痤疮分级评估方法主要依赖于医生的经验和视觉判断,存在主观性强、评估结果不稳定等问题。

现有方法的不足卷积神经网络是一种深度学习算法,具有自动特征提取和分类的能力,可以应用于面部痤疮的分级评估。

卷积神经网络的应用前景研究背景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介绍了国内外关于面部痤疮分级评估的研究现状,包括相关论文、专利、临床试验等。

存在的主要问题指出了现有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如缺乏客观性、评估结果不稳定、无法定量评估等。

研究现状与问题研究内容介绍了本研究的主要研究内容和方法,包括建立面部痤疮图像数据库、卷积神经网络模型的设计和训练、模型的评估指标等。

方法流程详细描述了本研究的方法流程,包括数据预处理、模型训练、模型评估等步骤。

研究内容与方法02卷积神经网络基础Convolutional Layer卷积层是卷积神经网络的核心组成部分,它通过将输入与一组卷积核进行卷积运算,以检测输入中的局部特征。

激活函数用于非线性转换,以防止网络过度拟合训练数据。

常用的激活函数包括ReLU(修正线性单元)和Sigmoid等。

池化层用于降低特征映射的空间尺寸,从而减少模型的参数数量并提高其泛化能力。

常见的池化操作包括最大池化和平均池化。

全连接层通常用于网络的最后几层,用于将前面层的输出映射到输出节点,以进行最终的分类或回归任务。

卷积神经网络的结构Activation Function Pooling Layer Fully Connected LayerLoss Function损失函数用于衡量模型预测与真实结果之间的差距。

常见的损失函数包括均方误差(MSE)和交叉熵(Cross-Entropy)。

痤疮的中西医治疗现状

痤疮的中西医治疗现状
白血 症 , 栓 性 血 小 板 减 少 性 紫 癜 , 出 血 一肾 炎 综 合 征 血 肺 ( od atr 综 合 征 ) 。 G o ps e u 等
IA可与循环 中的抗 IA抗体 形 成大 分子 免疫 复 合物 , g g 引起
过敏反应 , 人中无症状性选择性 I 病 g A缺乏 比较常见 , 行病 流 学统计 的为 110 , 中 2 % 的病 人 血 清 中含 有 抗 IA抗 /00 其 9 g
血 浆 成 份 , 血 栓 性 血 小 板 减 少 性 紫 癜 和 肝 衰 竭 所 需 的 凝 血 如
因子 , 通过清除 自身抗体 , 除了机体 内单核一吞噬细胞 的封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解
闭状态 , 内源性的 自身抗体清除增强 , 使 调节免疫功能 。 2 1 方法 . 传统 的方法是 全血 离心分 离法 , 良反 应多 , 不 已 趋 于淘汰 ; 目前 临床 应 用 较广 泛 的 T P为 膜 式血 浆 分离 法 E
制剂联合用 于 P / m治疗 , mD 能较 迅速 降低病人 肌酶 水平 , 改 善肌力 和皮疹 , 尤其是对 复发性 难治性 的 P / m, I 一 m D I G是 V
个好 的选择 , 包涵体肌炎 (B 也有一定 的疗效 。 I M)
1 12 S E 用 I I .. L V G治疗 S E的疗 效 尚不肯定 。笔者 近期 L 应用 I I V G与糖皮质激素 1 / gd及 C X4 0 s 1— msk . T 0m / 2周 , 或 80 s3— 0m / 4周治疗 S E伴严 重 的血小 板减 少症 或神 经精 神 L 性狼疮取得好 的效果 。 另外 , I I G联合 激素和免疫 抑制 剂 已用 于难 治性 R V A或 R A合并严重血管炎 , 以及系统性血管炎 的诱 导缓 解。 12 I I . VG的常规用法 13 不 良反应 . 20 g~ 0 msk . , 0 m 4 0 / gd 连用 3~ d为 5 1 疗程 , 必要时每月用 1疗程 。 常见的有面红 、 发热 、 肌痛 、 头痛 、 恶心 、 关节 痛、 寒战 、 胸部 不适 等。不 常见 的不 良反应 有 ( 发生 率 0 1 . %

痤疮的非药物治疗现状

痤疮的非药物治疗现状

除痤疮 丙酸杆菌 , 而耐 药性痤疮 丙酸杆菌 的 出现 , 使得 系统 使用常 规剂量 的抗生素在 毛囊皮脂腺 局部难 以达到有 效的
使纤维细胞生成 , 促成胶原蛋 白产生 , 减少瘢痕形成 。 以最 可
大 限度 地 减 少 炎 症 的 产生 , 终 大 大 减 少 痤 疮 瘢 痕 形成 的可 最 能 。 愈 合和 损 伤 修 复 中发 挥 治 疗 作 用 。 林 等 认 为 联 合应 在 丛 用 红 蓝 光 局 部照 射 治 疗 痤疮 的 疗 效 明 显 优 于 单 纯 蓝 光 , 不 且 良反应 少 , 者依 从性 好 。 法 是 将 9 2 轻 、 患 方 8例 中度 寻 常 性 痤 疮 患者 分 为 两 组 , 验 组 窄 谱 红 /蓝 光 局 部 照 射 , 照 组 单 试 对 纯 照 射 窄 谱 蓝 光 , 周 治 疗 2次 , 治 疗 8周 。 疗 前 及 治疗 每 共 治 4 8周 后 评 价 疗 效及 不 艮反 应 。结 果 治疗 8周 后 试 验 组 痊 愈 、 率 为 2 .% 有 效 率 为 8 .% 对 照 组 痊 愈 率 (3 9 ) 有 效 36 , 68 ; 1. % 及 率 (0 8 ) 低 于 试 验 组 , 7. % 均 有显 著性 差 异 。
动 力疗 法 (L— D ) 疗 以炎症 丘 疹 、 疱 和 囊肿 为主 要 表 现 AAPT治 脓 的 寻 常性 痤 疮 3 0例 , 2周 治 疗 1次 , 2次 , 每 共 疗程 结 束 2周
2 1放 射 疗 法 : 目前 所 有 的抗 生 素仅 能减 少 而 不 能 完 全 清 . 因
2 2 3绿色光 治疗 : .. 痤疮丙酸杆菌会产 生卟啉 , 卟啉暴露在一
定 波 段 的 红 光 和 蓝 光 下 时 会 激 活 , 生 化 学 反应 , 生 游 离 发 产

痤疮治疗方剂的历史及现状浅析

痤疮治疗方剂的历史及现状浅析
4 9
作者简介 :孙 艳红 (90 ) 18 ,女 ,湖北随卅1 ,云南中医学 院 o 级研究 生 ,主要从 事方剂配伍规律的研究 。 人 4
维普资讯
20 06焦
云南 中 医学 院学 报
第 2 9卷
治疗粉刺的美容方 ,如 “ 羊角散 ” “ 、 真君妙贴散” 等。
1 历史 回顾 11 先秦 时期 .
西周,医生始分疡医。据 《 周礼》记载 ,损容
性皮 肤病 由专 门 的医生 治疗 ,主要采 用外 治法 。 长 沙 马王堆汉 墓 出土 的 医书 中已有损 容性 疾病
及美容方剂的记载 ,《 五十二病方》中就有一首治 疗 痤疮 的方 剂 。
12 秦 汉 三 国—— 两晋 南北朝 时期 .
维普资讯
第2 9卷第 5 期
20 0 6年 1 O月
云南 中医学院学报
Ju a fYu n n C L g f rdt nlC ieeMe iie o rl o n a ol eo a io a hns dcn n e T i
V‘ .2 5 9 No
《 刘涓 子 鬼遗 方 》是 我 国现存 最早 的外科 专 著 , 其 中就有粉 刺 的治方 。
13 隋唐 五代 时期 、
《 鲁府禁方・ 宁集卷四》收载鲁王府美容方十余 首 ,书 中载有 治疗 痤疮 的方 剂如 “ 仙少 女膏 ” 孙 。 《 寿养丛书》之 《 香奁 润色》可称 美容专辑 。
痤 疮 是 现代 极 为 常 见 的面 部 损 容 性 皮 肤病 之

门辟 有 “ 面药 ”和 “ 人 面 药 ” 妇 ,收 载 美 容 方 剂百

发 病 率 较 高 。痤 疮 在 古 医 籍 中 多称 “ 风 粉 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雄激素 增加皮脂腺的活性
动物实验: 毛囊皮脂腺导管上皮细胞的角化过度
• 痤疮丙酸杆菌 机体免疫反应、局部炎症 (IL-1a通过与其受体结合或刺激其他生长因 子的释放漏斗部上皮细胞的角化过度 ) 改变皮脂成分
• 其他因素 维A酸 维A酸缺乏皮脂腺细胞分化异常、毛囊导管角化过度 临床、实验:维A酸异常毛囊导管的角化 临床中口服或外用维A酸治疗粉刺效好
治 疗
• 途径: 局部药物治疗(抗生素、维甲酸类) 系统性治疗(抗生素、维甲酸类、激素) 物 理 治 疗(果酸、光动力、激光) • 对因治疗: 抑制痤疮丙酸杆菌增殖 抗雄激素、减少皮脂分泌 控制毛囊皮脂腺角化异常
局部治疗
局部清洗 清水洗脸,去除皮肤表面的油脂、皮屑和细菌 的混合物,不宜过分清洗 忌用手挤压、搔抓皮损 在泌油高峰尚未得到控制之前,原则上不使用 油膏类化妆品
口服异维A酸
异维A酸对痤疮的作用: 维甲酸使已角化细胞之间的黏附降低,可 能与角质细胞间脂质的变化有关。角质细胞过 早脱落,角质层变薄,从而产生角质溶解的作 用。 维甲酸通过抑制张力细丝的合成,促进桥 粒的分离,阻止角化细胞在毛囊通道内相互粘 和形成坚固的阻塞物来防止粉刺的形成。
维甲酸是目前唯一可以抑制皮脂分泌的药物, 口服比外用更有效。通过抑制皮脂的产生和减 少皮脂腺的大小来减少皮脂分泌。13-顺维甲酸 和其它的维甲酸均有此作用。有实验显示,每 天应用0.05%的全反式维甲酸8周可减少25%的皮 脂,若口服异维A酸可减少80%。 维甲酸有显著的抗炎作用。
中医的研究
• 各种内外因素导致肺热、血热,肺热熏蒸、血 热蕴蒸肌肤。 • 过食辛辣油腻之品,生湿、生热,结于肠内不 能下达,反而上逆阻于肌肤。 • 脾气不健、运化失调,水湿内停、日久成痰, 湿郁化热、湿热加痰凝滞肌肤。 • 腠理不密,外涂化妆品刺激或沥青粘着皮肤为 诱发因素。
临床表现
临床分级 治疗、疗效评价的重要依据
根据痤疮皮损性质及严重程度可将痤疮分为三 度、4级 强调“皮损的性质,不考虑皮损的数量”
痤疮分级
严重程度 轻 度 分级 临床表现 粉刺
Ⅰ级
中 度
Ⅱ级
Ⅲ级
粉刺+炎性丘疹
粉刺+炎性丘疹+脓疱 粉刺+炎性丘疹+脓疱+结节+囊肿+瘢痕
重 度
Ⅳ级
Ⅰ 级 ( 轻 度 )
Ⅱ级
(中度)
Ⅲ级
Ⅳ 级 ( 重 度 )
女性更年期痤疮患者的临床特征及 睾酮和雌二醇水平的检测
• 共66例患者,测定其中35 例患者的血清睾酮和雌二醇水平。

结果:患者睾酮、雌二醇与正常人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但睾酮/雌二醇显著高于正常人对照组(P<0.05)。 63.6%的患者在更年期发病。皮损以上唇及颏部最多,其次为颊 部、额部。多呈散在分布。以粉刺及炎性丘疹或丘脓疱疹为主, 少数有炎性结节。多为轻至中度痤疮。78.8%的患者一般治疗即 可治愈,其余患者用性激素治愈。
外用维甲酸类
• 抑制微粉刺的发生
• 清除成熟的粉刺
• 清除炎性皮损 • 增加其它药物的穿透性
使用方法 • 各类痤疮,一线用药 • 如有炎性皮损,应与抗生素同时应用 • 维持治疗,预防复发
维甲酸:非炎性或轻中度炎性皮损。单独或与其他 药物合用。0.025%、0.05%、0.1%,霜/凝胶。 阿达帕林:对维A酸受体高度选择性,稳定,刺激 小,具有抗炎、抗增生和调节表皮细胞分化功能。对轻 中度痤疮有显效,可单独也可联合用药。0.1%/凝胶、溶 液。 他扎罗汀;具明显抗增生和调节表皮细胞分化功 能,轻中度痤疮,疗效优于包括阿达帕林和维甲酸在内 的其他维甲酸类药物。
抗生素治疗首选四环素类,其次大环内酯 类,其他如复方新诺明和和甲硝唑也可酌情使 用,但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不宜选择。
抗生素的剂量原则:正确的剂量、足够的 疗程。
避免痤疮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
• 过去几十年来,痤疮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有了 显著的上升,已成为国际问题。 避免单独长期局部外用。 规范的剂量,规范的疗程,。 治疗后2~3周无反应时要及时停用或换用抗 生素。 痤疮丙酸杆菌药物敏感试验。
其他: 羟基酸(水扬酸) 安体舒通霜(5%) 过氧化氢(1%) 硫化硒 硫磺(5%) 烟酰胺(4%)
系 统 性 治 疗
口服抗生素: 抗炎、抗菌、免疫调节。 中、重度痤疮、局部抗生素治疗失败或不 能耐受、有形成疤痕或炎症后色素沉着倾向, 及躯干部受累者。 疗程、剂量规范合理。
四环素类 (四环素、多西环素、米诺环素、赖甲四环素) 大环内酯类(红霉素、罗红霉素、阿奇霉素) 克林霉素 增效磺胺甲基异恶唑 喹诺酮类(左氧氟沙星 、环丙沙星) 其它:甲硝唑、替硝唑、利福定、氨苯砜
外用抗生素
克林霉素: 1% 凝胶。如特丽仙。 过氧化苯甲酰:强氧化剂,外用后可缓慢释放出新 生态氧和苯甲酸,对痤疮杆菌有抑制和杀灭作用,能收 敛杀菌;同时具有轻度但明显的角质松解作用,因而能 溶解粉刺。 1~10% 溶液、乳膏、凝胶。如必麦森(5% 本品+3%红霉素)。与克林霉素的混合制剂其疗效优于 二者单剂,且能抑制耐克林霉素的痤疮丙酸杆菌的产生。 壬二酸: 20% 霜剂。减少丝蛋白的合成,抑制毛 囊角化过度;对痤疮丙酸杆菌和其它菌有抑制和杀灭作 用,且不引起耐药痤疮丙酸杆菌的产生。
• 皮脂成分的改变 • 雄激素水平升高 • 痤疮丙酸杆菌增殖
毛囊皮脂腺导管上皮角化过度形成
正常情况下,在毛囊漏斗部仅出现非粘着性的角化细胞及单层细胞脱 落入腔内。
导管角质形成细胞过度增生 导管内皮角化细胞脱落减少
角化过度,角 栓形成→导管 口径变小
脱落的上皮细胞与 皮脂混合栓塞在毛 囊口,形成粉刺
克林霉素: 对G+菌、厌氧菌抗菌活性较强,用于炎 症严重、 或四环素耐药者。口服肠道副作用。 增效磺胺甲基异恶唑:有效。适用于其它抗生素无 效或毛囊G-菌感染者。 左氧氟沙星 、环丙沙星 :对G-、 G+菌明显抑制, 杀菌力强。 甲硝唑:杀死毛囊蠕形螨和厌氧菌。胃肠道不适, 长期应用引起肝损。可外用。 替硝唑:疗效优于甲硝唑。
• 雄激素作用 血清雄激素水平升高导致痤疮 雄激素“末梢器官敏感性”学说 ?雄激素导致痤疮
血清雄激素水平升高导致痤疮 • 青春期 :肾上腺功能雄激素 青春期后:慢性紧张垂体-肾上腺轴肾上 腺源性雄激素 绝经期:雌激素雄激素相对 • 严重男性患者去氢表雄酮升高、性激素结合蛋白降低 女性患者雄激素水平>男性
遗传 调控维A酸的代谢而调节毛囊皮脂腺的角化 (细胞色素P450IAI基因多态性研究:痤疮患者M1型 等位基因有高效表达天然维A酸皮脂腺细胞分化 异常、毛囊导管角化过度)
痤疮丙酸杆菌增殖
痤疮丙酸杆菌 • 占皮损处细菌分离率32.72%~61.12%,菌数减 少与临床改善平行。 • 改变皮脂成分。 • 产生炎症 漏斗部上皮细胞的角化过度。 免疫反应。 其它细菌:糠秕马拉色菌、白色葡萄球菌、颗 粒丙酸杆菌、棒状杆菌。
毛 囊 皮 脂 腺 导 管
毛 囊 皮 脂 腺 导 管
细胞连接成分的改变 细胞间桥粒增多 细胞间连接增加 细胞内被膜颗粒减少 脱屑障碍 导管内皮角化细胞脱落减少
• 皮脂成分的改变 1. 痤疮丙酸杆菌:游离脂肪酸 皮脂腺:游离脂肪酸 2. 痤疮丙酸杆菌:鲨烯鲨烯过氧化物 3. 痤疮患者毛囊上皮亚油酸水平低于正常人。
3.Propionibacterium.acnes( P.acnes) hypercolonization 痤疮丙酸杆菌感染
4.Inflammation and immunological reaction
炎症和免反应
皮脂分泌增加
• 皮脂腺小叶增生明显者,容易发生痤疮。 • 痤疮患者皮脂溢出明显高于正常人(两 倍),皮脂溢出率的高低与病情程度呈 正相关。 • 脂质成分的改变 皮脂溢出率 亚油酸浓度。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皮肤科 张超英
病因及发病机理 临床表现 治疗
病因及发病机理
1.Enhanced sebaceous gland activity with increased sebum production 皮脂分泌过多(雄激素的作用) 2. Hypercornification of the pilosebaceous duct 毛囊皮脂腺导管异常角化
免疫反应
• 粉刺后期宿主启动针对痤疮丙酸杆菌的炎症反 应。具个体差异,反应强的个体产生强、久的 反应,反应弱的个体在炎症刚启动时即消退, 从而导致临床炎症程度的不同。 • 炎症早期可溶性物质(菌—酶、趋化活性物质, 非菌性物质及皮脂)启动炎症
体液免疫中血清IgG水平增高
滴度与痤疮炎症程度呈正比。参与启动局部早期炎症
激活补体系统 产生C5a等,引起白细胞趋化,中性粒细胞溶酶体酶 的释放毛囊皮脂腺导管炎症。
痤疮的发生
细胞免疫
增强炎症反应
其它因素
• 饮食:脂肪、糖、可可等。 • 血生化改变:锌,铁(女性),VA、VE,VD(男性), 硒,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力。 • 药物:皮质激素、异烟肼。 • 化学因子:矿物油、碘、氯、溴、锂。
• 结论:更年期因卵巢功能衰退,雌激素分泌减少,雌雄激素比例 失衡,肾上腺源性雄激素相对过甚而导致痤疮。
雄激素“末梢器官敏感性”学说
• 皮脂腺对雄激素敏感性增加 • 皮脂腺中雄激素受体密度高 • 5 a–还原酶活性
寻常痤疮血浆性激素水平
男性患者E2 、T、SHBG与正常对照组无明 显差异。女性患者黄体期、卵泡期E2均低于正常 对照组, T均高于正常对照组, SHBG 与对照组 无明显差异。——女性寻常痤疮患者当E2降低 时,可能与痤疮的发生有关。 患者E2 、T、SHBG均在正常参考值范围 内——雄激素“末梢器官敏感性”学说。
Reingold 睾酮升高仅见于难以控制的女性患者。 Peseric 雄激素升高与痤疮分级无关。男性化程度与痤疮严重程度 无联系。在女性通过降低雄激素水平能使痤疮好转但不能完 全祛除痤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