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云流水的武汉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行云流水的武汉

我想,我们坐在这里来说武汉是最好不过了。

这儿是我最喜欢的一个地方。在这里,你可以看到汉水带著它的明亮,缓缓汇入进浑浊的长江。入江口的水线十分清晰,两水激荡著状态,是又排斥又交溶的。你细细凝视时,心裏会蓦然地生出感动。

在这里,我们可以坐在江堤上,遥看龟蛇两山的行云,倾听长江滔滔的流水。还有白云黄鹤、琴台知音这样美丽的传说和晴川汉阳树,芳草鹦鹉洲这样雅致的典故相伴在我们的身边。虽然它们与我们相隔了几百年甚至一千年,可此时此刻,你不觉得它们都近在咫尺麼?诗说,日暮乡关何处去,烟波江上使人愁。这诗就站在黄鹤楼上写的。黄昏的这个时刻,读了这样的诗句,不觉得我心你心还有诗心都是相通的麼?

这一切,对于一座城市都是不可缺少的元素。它们使这座城市的韵味绵长,自有一种动人的魅力温暖你的心。坐在这里,我们信手指点,它们便都会从四面八方,从千年万年的时光中,涌来眼前。

当然,我引你来到这里,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在很久很久以前,我就是沿著这条大江,来到了这座城市。

那是1957年一个很冷的日子,我的父亲为了参加长江三峡工程的建设,带领著我们全家溯江而上,从古都南京迁来了江城武汉。三轮车拉著我们来到一个名叫“刘家庙”的宿舍。这里刚刚建起十六栋红色的楼房。

我们搬入了刘家庙宿舍五栋楼上十一号。这个地址我们用了将近三十年。

我居住的这个刘家庙宿舍在汉口的东北方向,人们管这一带也叫黑泥湖。打起仗来,这里是进入武汉的通道。辛亥革命时,民军就曾与清军在这里打过一场大仗。所以,我小的时候,在这里看到过许多的碉堡,它们颓败地立在路边或树林裏。

因为武汉曾是古云梦泽的一部分,所以它四周的湖泊星罗棋布。我们宿舍得周边,也到处可见水沟和池塘。它们就是那些萎缩或分解了的湖泊。现在我曾经住过的小楼已经被拆了,四周的湖泊也被填实了。大雨回来时,循著自己的记忆,找不到自己以前流淌的家,就在街上氾滥。而我也跟雨水一样,在这里已然找不到家了。这里的一切都在四十五年间改变了样子。昔日的田园风光早已不在。我住过的那一幢幢红色的楼房,都已拆毁。当年的年轻的意气风发的邻居妈妈们,业已老态龙锺。岁月虽然改变著环境,但它更著力改变著的是人的容颜。环境可以一天天地新起来,而人们却只能一天天的老下去。重新返回这里,我心裏多多少少都有些惆怅。

说实话,我的父亲非常不喜欢武汉。他对这座城市的牢骚从来不曾间断过。武汉太脏了,武汉太热了,武汉太俗了,武汉人太凶了。父亲在武汉生活了多少年,这些话就在他嘴裏说过多少年。

父亲每天都骑著自行车沿著这条马路上班。他工作的机关当年叫长江流域规划办公室。父亲是这里的工程师。这座红色的办公楼当年我们叫它为“老大楼”。父亲一生中最好的年华都是在这幢楼裏度过

的,但他却并不快乐。政治运\动的颠簸使他永远处在不惶恐安之中。1972年,他猝死在这里。这是机关的俱乐部,对外又叫长江电影院。父亲为何而死我就不说了,因为说起来则又是一个国恨家仇的故事。需要说的是父亲至死都没有爱过武汉。

我为了父亲在武汉的日子写过两部小说。一部是长篇,是写父亲活著时的状态,书名叫《乌泥湖年谱》;另一部是中篇,是写父亲死时的过程,它叫《祖父在父亲心中》。这座机关大院和这家电影院都在我的小说中出没,它们深深地镌刻在我的脑海裏,永远不会消失。

我读书的小学在著名的二七纪念馆旁边。我在这里从幼儿园、小学一直读到初二,总共呆了九年。我们的校园很大。有好几处果园,那是我们最珍视的地方。我少年时代所有的痛苦和欢乐几乎都在这里发生。我在这里最风光的事是小学二年级我便加入了学校的火炬艺术团。我是全团最小的一个舞蹈演员。我跳舞一直跳到了初三,然後改学了扬琴。我在学校裏基本上是个名人。在课余时,我们经常到二七纪念馆去玩。那裏的松柏郁郁葱葱,走到近处,我们就无法嘻闹。

二七大罢工,是这座城市非常重要的历史事件。上小学的时候,我见过许多亲自参加大罢工的人。他们对我们讲述林祥谦和施洋的故事。那些英雄的往事,曾经让我热泪盈眶。

不记得是几年级了,我和几个同学埋了一张纸条在二七纪念馆中央一个最大的柏树下,纸条上写著我们的理想,大家相约二十年後再找出这纸条,看看自己的理想实现了没有。我不记得我在纸条上写下的是什麼,我只记得少年时代的我最想当的是一名解放军记者。这个

理想看来也是永远无法实现的了。

二十年早就过去了,我们没能回来找那张纸条。

二七纪念馆也搬离到了别处。大柏树亦不见踪影。我就读的新村小学,後来改名叫作林祥谦学校,现在又改了回来。只是英雄们还活在我们心中。当年那些老工人讲解罢工过程的神态,在我心裏依然清晰可见。

对于武汉来说,长江是一个永远的话题。

如果说武汉是一颗珍珠,长江便是那根串珠之绳,从武汉穿心而过。它在龟山脚下挟带著汉水一起,将武汉的地面流切割成为三个大镇:汉口、武昌、汉阳。汉口在北岸,它是著名的商业大镇,大的商场都在汉口,当年武昌的人买件衣服都得搭著船到汉口来买;武昌是文化镇,几乎所有的大学都集中在武昌;汉阳则是工业镇,武汉最老的工厂都在汉阳。这样的格局也不知道是什麼人划分的。三大镇皆临江而立,随江流而曲折。因为这个缘故,武汉人是没有什麼东南西北的方向感的。徜若有人问路,武汉人的问答多半都是“往上走”或“往下走”。上,便是指长江上游方向,下则是指下游方向。江水对武汉人的影响深刻到了骨髓,既便是人们随意的一指,也无不透视著水流的意味。武汉人的性格也就有点像水流一样,无拘无束,自由而散漫。

武汉不像北京南京西安曾为国都,因而它也从未成为过中国政治文化的中心,它自古便是商业都市;可它偏偏它又不像上海广州天津一样,它们虽然也是商业城市,可却因为临近海岸,受西方文化熏染深重,武汉地处内陆深处,洋风一路吹刮到此,已是强弩之末。所以

武汉的文化带有强烈的本乡本土的味道,它和弥漫在市井的商业俗气混杂一起,便格外给人一种土俗土俗的感觉。但幸亏有了长江。是长江使这座城市充满了一股天然的雄浑大气。这股大气,或多或少冲淡了武汉的土俗,它甚至使得生长於此的武汉人也充满阳刚。他们豪放而直爽,说话话高声武气,颇有北方人的气韵。

是长江使武汉这座城市的胸襟变得深厚和宽广;是长江给武汉的文化注入了品味,从某种意义上讲,也是长江,塑造了武汉人的性格。这些武汉人中,也包括我。

我的三个哥哥都喜欢横渡长江,他们常常带著一个汽车轮胎便在江水裏游来游去。从江北游到江南,曾经也是我的一个梦想,记得读高中时,学校参加市裏组织的横渡长江活动,我立即报了名,可惜那一年,我们学校没有女生名额,於是,横渡长江便成了我一个永远的梦想了。我常常想,我对长江的热爱是与生俱来的。仿佛根本不需要说,这份热爱就一直在我心裏生长。

所以我觉得武汉市要是没有长江没有汉江,没有两条大江的话武汉市就没有什麼味道了,就少了,至少就少了很大很大的味道,一半以上的味道都没有了.我之所以特别喜欢武汉,我就喜欢这两条大江从城市裏穿过.那种感觉你在别的地方都找不到.

其实,武汉的历史,就是人与水斗争的历史。是人进水退的历史。

武汉人外战江洪,内战湖涝,经年已久。这场斗争到现在仍然没有结束。与水争地,在水中筑土为墩,所以武汉遍布以墩为名的地址;遇水架桥,水退过後,地名尚在,所以武汉也满是以桥为名的地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