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学》实验教学大纲(2006版)

合集下载

临床医学专科诊断学教学大纲专科

临床医学专科诊断学教学大纲专科

《诊断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5200032◆英文名称:Diagnostics◆适用专业:三年制临床医学专科◆总学时:86学时,其中理论教学 64 学时,实践教学22 学时◆选用教材:《诊断学》,邓长生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年7月第5版一、课程简介与教学目标诊断学是研究和诊断疾病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思维方法的一门科学,是联系基础和临床的桥梁课程,也是临床各学科的基础。

本课程的基本任务是通过理论讲授和临床实践,使学生掌握诊断疾病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学会采集和诊断疾病有关的全部临床资料的方法,并对其进行客观、系统的综合分析,作出正确的临床诊断。

本大纲所安排的课程,根据教学内容提出不同的深度,需要“掌握”的内容要讲深、讲透,要求学生深刻理解、记忆、并能融会贯通;需要“熟悉”的内容要重点讲,要求学生理解和牢记;需要“了解”的内容则概括地讲解,要求学生有一定的印象。

二、教学方式与方法在诊断学教学过程中,应尽可能地多组织学生接触临床,参加实践,以达到理论联系实际的目的。

在本阶段的教学中,通过专业理论学习与临床实践,使学生初步掌握诊断疾病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进一步学习各临床课程及今后的工作打下基础。

三、教学内容概述绪论(一)教学要求阐述诊断学是一门论述诊断疾病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的学科,是临床医学专业的重要基础课。

通过教学使学生学会以辨证唯物主义观点为指导学习掌握诊断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以后学习临床专业课程奠定基础。

(二)知识点提示1.主要知识点:学习诊断学的指导思想,诊断学的内容;概要介绍近代诊断方法的进展, 学习诊断学的方法、要求。

2.重点:学习诊断学的指导思想,诊断学的内容。

3.难点:学习诊断学的方法、要求。

(三)教学内容(按掌握、熟悉、了解三层要求描述)1、熟悉诊断学的基本内容:常见症状、问诊、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心电图检查、超声波检查,病历编写与诊断思维方法,并概要介绍诊断方法的新进展。

诊断学实验教学大纲.doc

诊断学实验教学大纲.doc

诊断学实验教学大纲(供五年制口腔医学、预防、针灸推拿学专业用)一、实验课程的性质和地位《诊断学》是医学各专业木、专科学生的必修课,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课。

诊断学实验则在诊断课屮占很大比重,主要目的是通过锻炼学牛的动手能力,为学生将來进入临床打下坚实的革础。

诊断学实验的内容,包括收集临床资料的步骤和方法、全身体格检查、心电机使用及心电图讲解,是医学生必须学习和掌握的基木实验技能。

二、实验教学环节和教学方法《诊断学》的实验教学环节包括临床技能培训、课间实习、临床技能考试等。

除课堂教学外,大虽的实践课是在技能训练室和病房中进行,在病房中了解病史采集方法,了解各种杲常体征及」[•:规的检查手法。

在反复医疗实践中,逐步学会临床思维方法、检查方法和检查技术,逐步提高对疾病的诊断水平。

考试是检验实验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实验考试成绩为20分(占总成绩的20%),实验考试是检验学生的实际动手查体的能力,是对学主动手能力的检验与考核。

三、课程总学时根据教务处下发的教学计划、口腔医学、预防医学、针灸推拿本科专业诊断学实验总学时为36学时,其中:体格检查24学时等,心电图实习8学时,考核4学时。

实验教学进度及学时分配表课程内容实习课时(一)基木检查法一燉检查头部颈部检査4(二)胸部体表标志胸壁、胸廓和乳房肺和胸膜检查4(三)心脏检查(视诊、触诊、叩诊及听诊)4(四)腹部检査4(五)胸■腹部异常体征网络多媒体模拟人检杏4(六)脊柱、四肢及神经系统检查4(七)技能考核4(八)心电机的使用、测量和正常心电图4(九)异常心电图(心房、心室肥人心肌缺血与ST-T改变心肌梗死及4心律失常等)注:实习内容遵着《诊断学实习指导》执行四、实习内容及要求第一次实习一般状态检查头颈部检查;目的要求通过观看《--般状态、头颈部检查》录像片和老师讲解示教使学牛掌握一般状态、头颈部检查的内容、顺序、操作手法及注意事项。

实习内容1•一般检查:观察发育、营养、面容、意识等;2. —般状态: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3. 头颈部检查:头部视诊、触诊;眼、耳、鼻、口检查;4. 浅表淋巴结的检查:甲状腺的视、触、听诊。

诊断学教学大纲

诊断学教学大纲

《诊断学》教学大纲(供临床医学使用)一、课程性质和任务《诊断学》是论述诊断疾病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重要医学专业课程,是建立在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课程,是诊断临床各科疾病的基础。

技能性强、实践操作多是本课程的特点。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疾病诊断的原理,利用正确的方法和技巧学会采集、综合、分析以获取临床资料,在熟悉临床资料的基础上,以科学的思维方式综合分析作出初步诊断,并能完成规范的病历书写。

二、课程教学目标本大纲适用于临床医学专业。

依据全面推行素质教育、面向社会、适应未来岗位竞争需要的总要求,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诊断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对疾病作出初步诊断、完成规范病历书写的能力。

具体的知识、能力、素质目标分述如下:【知识教学目标】1、掌握各种常见症状的概念、病因与临床表现,熟悉各种常见症状的发生机制,了解各种常见症状的伴随症状。

2、掌握问诊的主要内容,熟悉问诊的方法与技巧,了解问诊的概念和系统问诊要点。

3.掌握体格检查的正确方法,熟悉体格检查内容的正常状态及其临床意义,及其重要阳性体征及其临床意义。

4.掌握实验室检查常见检查项目的参考值,熟悉常见检查项目异常改变的临床意义,了解常见检查项目标本采集的方法。

5.了解常用X线、CT、MRI及超声检查的指征及其临床意义,了解X线检查的基本原理和超声检查的基本原理。

熟悉各系统重要器官X线正常表现和常见疾病X 线表现、重要器官正常声像图和常见疾病异常声像图。

6.熟悉心电图机的操作,初步掌握正常心电图及异常心电图的分析及其改变的意义。

7.熟悉胃、肠镜检查和支气管镜检查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8.掌握病历书写的内容与格式、诊断的内容与格式,熟悉诊断的基本原则和方法、病历书写的基本要求,了解诊断的步骤和病历的重要意义。

【能力培养目标】1.进行系统的问诊,了解病人的主诉、体征的内在联系和临床意义。

2.能独立进行系统的体格检查、动作规范,结果贴近实际。

《诊断学》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诊断学》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诊断学》实验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12071020/12071010课程名称:诊断学实验学分:2 学分实验学时:72学时适用专业:本科临床医学专业诊断学是应用问诊、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及器械检查等方法,进行调查研究,达到正确认识健康与疾病,并综合培养学生临床操作技能的一门课程。

诊断学实验的主要内容包括疾病症状的问诊、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心电图检查,病历编写。

本课程实验教学要求通过模拟训练和临床见习相结合,掌握问诊、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器械检查等方法,培养学生对疾病诊断的综合分析能力,使学生熟悉症状、体征的现象与本质、共性与个性、局部与整体、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形态与功能的辩证关系。

了解诊断步骤,逐步掌握诊断过程的思维方法,为随后进行临床实践奠定坚定的基础。

实验项目名称与学时安排使用教材:《诊断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第六版主编陈文彬(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教学内容与要求:实验一、基本检查法、一般检查实验性质:验证性实验实验目的与要求:1、掌握视诊、触诊、叩诊、听诊的基本检查方法。

2、熟悉一般状态检查内容及正、异常体征的临床意义。

实验内容:学习一般状态检查内容及视诊、触诊、叩诊、听诊的基本检查方法。

(一)生命征1.体温:体温计的辨别、读数(示教)测体温的三种方法及正常值2.呼吸、脉搏、血压在各章节中分别讲解(二)一般状态1.发育:判断方法及记录2.营养:判断方法及记录3.神志:神志障碍的分度4.体位:自动、被动、强迫体位的定义(分别举例)5.表情:6.面容:7.步态:(三)皮肤1.色泽:发绀、苍白、黄染2.弹性:检查部位及方法3.温度4.湿度5.皮疹:斑疹、丘疹、斑丘疹、玫瑰疹、荨麻疹的区别6.出血:出血点、紫癜、瘀斑的大小区别出血点与皮疹的区别7.蜘蛛痣:①检查方法②常见部位及临床意义8.毛发分布:9.水肿:轻、中、重度分度10.瘢痕、溃疡。

(四)淋巴结1.检查顺序、部位及手法(示教)2.检查内容:淋巴结的部位、大小、数目、硬度、压痛、移动度、有无瘢痕及瘘管注意要点:浅部、深部触诊手法、腋窝、滑车上淋巴结触诊方法实验二、头、颈部检查实验性质:验证性实验实验目的与要求:熟悉头部、颈部的检查顺序与方法,并了解正常状态和异常改变的临床意义。

《诊断学》教学大纲

《诊断学》教学大纲

《妇产科学》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1060010课程名称:妇产科学(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学分:4学分总学时:76学时理论课:56学时见习课:20学时先修课程要求: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组织胚胎学、病理生理学、病理学、诊断学等适应专业:临床医学五年制本科教材:1.谢幸,苟文丽.《妇产科学》.第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03参考教材:2.乐杰.《妇产科学》.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04一、课程在培养方案中的地位、目的和任务妇产科学是一门研究妇女生殖系统的生理、病理以及与妊娠有关的生理和病理的学科,也是一门专业性、技术性、操作性、实用性很强的临床学科。

是临床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综合性与独特性,是高等教育临床医学专业必修的主要专业课程之一。

培养的目标是通过教学使学生较系统地掌握妇产科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妇产科常见病、多发病的发生发展规律、诊疗方法以及妇女保健、计划生育措施。

安排大量临床见习;结合临床案例进行PBL、CBL教学;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由此提高学生内科学的理论和实践水平,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自主学习能力,最终达到能初步处理妇产科急、难、重症,初步具备妇产科科学研究的能力。

为学生毕业后从事妇产科临床及其它临床学科的工作奠定较扎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二、课程基本要求1.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1)掌握女性生殖系统生理、妊娠诊断、正常分娩;熟悉女性生殖系统解剖、妊娠生理、正常产褥;了解孕期监护及保健,自学孕期营养及合理营养。

(2)掌握流产、异位妊娠、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前置胎盘、胎盘早剥、产后出血、产褥感染定义、病因、病理生理、分类、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和预防。

(3)掌握子宫颈癌、女性生殖系统炎症、子宫肌瘤、卵巢肿瘤、妊娠滋养细胞疾病、子宫内膜异位症定义、病因、病理生理、分类、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和预防。

(4)熟悉异常分娩、早产、胎膜早破、妊娠合并心脏病、妊娠合并急性病毒性肝炎、胎儿窘迫定义、病因、病理生理、分类、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和预防。

诊断学实践教学大纲(2篇)

诊断学实践教学大纲(2篇)

第1篇一、课程概述诊断学是一门研究疾病的诊断方法、诊断技术和诊断思维的学科,是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诊断学实践教学旨在通过实验、临床见习、病例分析等多种形式,使学生掌握诊断学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提高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掌握常见疾病的诊断方法和诊断流程;(2)熟悉常用诊断技术的原理和应用;(3)了解诊断思维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2. 技能目标:(1)能够进行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的预约;(2)能够正确进行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3)能够分析病例,制定初步诊断和治疗方案。

3. 能力目标:(1)培养良好的临床思维能力和诊断技巧;(2)提高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3)增强责任心和职业道德。

三、教学内容1. 实验教学(1)病史采集技巧;(2)体格检查基本技能;(3)常用辅助检查技术;(4)病例分析。

2. 临床见习(1)常见疾病的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2)辅助检查的预约和解读;(3)临床病例分析。

3. 案例分析(1)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的案例分析;(2)辅助检查的案例分析;(3)临床病例的综合分析。

四、教学安排1. 实验教学:16学时(1)病史采集技巧:4学时(2)体格检查基本技能:6学时(3)常用辅助检查技术:4学时(4)病例分析:2学时2. 临床见习:32学时(1)常见疾病的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16学时(2)辅助检查的预约和解读:8学时(3)临床病例分析:8学时3. 案例分析:32学时(1)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的案例分析:16学时(2)辅助检查的案例分析:8学时(3)临床病例的综合分析:8学时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结合多媒体教学,讲解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的基本原理和技巧。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典型病例分析,培养学生的诊断思维和临床判断能力。

3. 实践操作法:通过实验和临床见习,使学生掌握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的实践技能。

《诊断学》教学大纲

《诊断学》教学大纲

引言概述:《诊断学》是医学专业中的重要课程之一,它旨在培养学生熟练掌握常见病和多发病的诊断方法和技能,从而提高临床诊断能力。

本文将对《诊断学》教学大纲进行详细阐述,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

正文内容:一、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熟悉临床诊断的整体思路和方法,掌握系统的体格检查技巧和必备的实验室检查项目。

2.培养学生准确判断疾病种类和临床表现,提高诊断能力和临床问题解决能力。

3.培养学生了解常见病和多发病的诊断原则和方法,构建临床诊断决策的系统化思维。

4.培养学生独立开展常见病的诊断和治疗,提高临床实践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5.培养学生的持续学习能力,了解新的临床诊断技术和方法。

二、教学内容1.体格检查技巧的教学a.检查整体健康状况,包括生命体征、皮肤、头颈、心肺、腹部等主要系统的检查方法和技巧。

b.学习神经系统、肌肉骨骼系统、泌尿系统等特殊系统的检查方法和技巧。

2.实验室检查项目的教学a.熟悉常见的实验室检查项目,包括血常规、尿常规、生化指标等。

b.学习实验室检查结果的解读和临床诊断的关联。

3.临床病史采集和分析的教学a.学习合理的病史采集流程和技巧,包括主诉、既往史、家族史等内容。

b.熟悉病史分析的步骤和方法,掌握临床问题的提炼和假设的建立。

4.常见病和多发病的诊断原则与方法的教学a.掌握诊断学的基本原理,包括疾病的概念、分类和诊断标准的理解。

b.学习常见疾病的诊断标准和诊断方法,如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等。

5.临床诊断决策的教学a.培养学生构建临床诊断决策的系统化思维,包括问题解剖、病史推理、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等方面。

b.学习临床诊断决策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如化验结果与临床病情判断的结合等。

三、教学方法1.理论授课a.通过教材讲解、案例分析等方式进行理论知识的传授。

b.引导学生进行知识归纳和总结,提高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实践教学a.定期组织学生参与临床实践,与真实病例接触、观察和分析。

实验诊断学教学大纲

实验诊断学教学大纲

《实验诊断学》教学大纲(供五年制临床医学、精神医学专业使用)济宁医学院临床学院二OO六年六月实验诊断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主任:马伟开课单位:济宁医学院诊断学教研室课程编码:课程中文名称:实验诊断学课程英文名称:laboratory diagnosis《实验诊断学》是基础与临床之间的桥梁课程,以临床诊断为教学中心。

其任务是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熟悉或了解检验的原理和方法,掌握各项检验的适应症、参考值及临床意义,使学生掌握临床思维,运用实验结果,综合为临床所用。

通过检验结果所反映的机体功能状态、病理变化或病因等客观资料,进行全面系统的综合分析,判断健康状况,指定临床诊断、病情监测、疗效观察和预后评估等,为学习其它临床课程和今后从事临床工作奠定基础。

先修课程要求:生理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等基础课程。

本课程计划45学时,3学分。

选用教材:诊断学(人民卫生出版社)教学手段:课堂讲解+实验教学考核方法:闭卷理论+实验考试教学进程安排表课内实验安排(实验课教学大纲另行制订,此处只简要标注下列内容)第一章绪论一、学习目的熟悉实验诊断学概念,主要内容,正确选择实验室项目。

二、课程内容(一)掌握实验诊断的定义(二)掌握常用标本采集的方法、注意事项及参考值概念。

(三)了解实验诊断及实验诊断常见影响因素。

三、重点、难点提示和教学手段重点是掌握实验诊断的定义和标本采集的方法,了解学习实验诊断的重要性。

难点是“两会”,即会开化验单,会看化验单。

四、思考与练习1、通过学习实验诊断,如何做到“两会”?第二章临床血液学检验第一节血液的一般检查一、学习目的(一)掌握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测定和白细胞分类计数的参考值及结果变化的临床意义,了解检验方法。

(二)熟悉贫血的形态学分类,以及红细胞比积,红细胞各项平均指数的参考值及临床意义。

(三)熟悉网织红细胞计数及红细胞沉降率测定,掌握其参考值及临床意义。

二、课程内容(一)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测定;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的生理变化,参考值以及病理性增、减的临床意义。

诊断学教学大纲0001

诊断学教学大纲0001

诊断学教学大纲〔供八、七年制、五年制医学专业用〕内科教研室二00 六年三月、八前言一、诊断学是一门联系医学基础与临床医学的桥梁课,但它的内容以及在整个教学计划中的位置都更偏向为一门临床课。

重点内容包括:问诊、物理检查、实验诊断、心电图诊断、超声诊断。

其它部分,未列入教学大纲中的内容,供学生自学参考。

二、诊断学总数学时数为216 学时,其中物理检查150 学时〔讲44 学时,习106 学时〕,实验诊断36 学时,心电图检查18 学时,超声波检查12 学时。

其中全年课堂讲授76 学时,实验室操作和临床见习140 学时。

三、在诊断学教学过程中,应尽可能地多运用电子模具及接触临床,参加实践,以达到理论联系实际的目的。

要注意引导学生努力学习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去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不断提高独立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本阶段的教学中,通过专业理论学习与临床实践,使学生逐步掌握诊断疾病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进一步学习各临床课程打下基础。

四、学习诊断学的要求:1. 学会问诊、了解常见症状的发生机理,问诊要点和临床意义。

2. 掌握物理检查的基本理论及基本方法,以及典型体征的发生机理与临床意义。

3. 第一学期结束时,每位同学必须完成《诊断学反思记录》的编写。

4. 掌握实验诊断讲授内容的基本理论,临床意义与应用指征,并掌握血液、尿液、粪便三项常用临床检验操作方法。

5. 熟悉心电图各波形产生的基本原理,初步掌握正常心电图的各波的测量方法,并了解心电图检查的临床应用及其某些常见典型的异常心电图特征。

6. 熟悉超声波检查的基本原理及应用范围。

7. 学会对各方面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逐步使学生具有独立编写完整的住院病历和提出初步诊断的能力。

五、诊断学考核方式:诊断学作为年课,在第一学期以考核方式为主,由带习教师根据学生在上半学期的表现:SP的练习成绩、写病历情况、完成诊断学反思和平时上课的表现,结合全球最低医学要求的相关标准,给出“通过”和“不通过”两种成绩,学生必须“通过”上半学期的学习方能进入下半学期。

《诊断学》课程教学大纲(doc 21页)

《诊断学》课程教学大纲(doc 21页)

《诊断学》课程教学大纲(doc 21页)《诊断学》教学大纲课程编号:课程名称:诊断学英文名称:《Diagnostics》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总学时:108学时讲课学时:75学时实习学时:32学时学分:6学分适用对象:医学检验专业、医学影像专业、医学眼视光学专业、口腔医学专业、法医学专业诊断学五年制本科教学大纲基本要求45学时理论讲授和32学时见习学习。

通过专业理论和见习实践的学习,使学生逐步掌握诊断疾病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进一步学习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打下基础。

在诊断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努力学习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去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通过理论课和自学的学习,掌握上述各章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通过见习课的学习,学会并掌握或熟悉基本技能的操作方法。

在诊断学的教学过程中,应尽可能多地运用电子标准化模拟病人、临床典型病例示教及学生互帮互学等形式,使学生积极参加实践,以达到理论联系实际的目的。

由于学时教少,有部分需要熟悉或了解的内容必须由学生自学完成。

因此,教师应督促和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学生应加强学习主动性,以使检体诊断学的课程教学达到教学大纲的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不断提高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检体诊断学为学期课,学习结束时进行期末考试。

考试内容:(1)理论笔试,卷面成绩100分,占总成绩的70%;(2)课堂纪律及平时成绩30分,占总成绩的30%。

检体诊断教学时间安排问诊、病历书写、诊断方法 1 4 6心电图12 5 17合计45 32 77第一章绪论目的要求:阐述诊断学是研究诊断疾病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临床思维方法的学科。

应用问诊、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及辅助检查等方法,进行调查研究,达到正确认识健康与疾病的一门课程。

学习本门课程,必须以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为指导,努力学习,反复训练,牢固掌握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今后掌握临床各科疾病的诊断打下基础。

《诊断学》教学大纲及学时计划.doc

《诊断学》教学大纲及学时计划.doc

《诊断学》教学大纲及学时计划(供社区医疗专业使用)参考学时教学活动单元内容教学目标一体化实践总结累计方法与手段测验 1. 1. 诊断学的主要1 1 讲解 1. 概述《诊断学》包括的重点绪论内容内容 2.临床诊断的种 2. 说出《诊断学》的学习方法类与步骤与要达到的目标3. 学习诊断学目的、方法和要求 2. 1. 问诊的重要性 1. 概述问诊的方法、技巧及注问诊 2. 问诊的内容 3 4 讲授、模拟意事项,学会正确的问诊方法 3. 问诊的方法与 2. 牢记并能详述问诊的内容,技巧特别是主诉、现病史、既往史 4. 问诊的注意事项 3.常见发热 2 讲授,每个症1. 说出每个常见症状的病因、症状疼痛1 状的问诊要点临床表现特征、问诊要点。

咳嗽、咳痰、咯1 训练(每2名2. 能根据主要症状特点和不同血同学1组)的伴随症状对疾病作出初步分呼吸困难 2 析,同时做好鉴别诊断紫绀 0.5 3. 按照每个症状的问诊要点进黄疸 1.5 行问诊训练,力争达到能问清水肿2 每个症状的特点,并能将问诊呕血、便血、 1 所得到的资料进行归纳、总昏迷 1 结,做好记录16 重点症状:发热疼痛咯血呼吸困难呕血黄疸水肿意识障碍 1 问诊练习 2 (每2名同学1. 通过模拟问诊训练,学会正 1组,互为医确的开展问诊(开放式问阶段总结2 诊),做好医患沟通,对问诊20 患角色练习问得到的资料进行认真、科学分诊)析、归纳、总结,形成文字记录即病史记录,按病历书写要求记录在病历上 2. 树立科学、认真、实事求是的态度,采集与记录的病史必须具有真实性、系统性和完整性4.体格1. 基本检查法 0.5 22 讲、练结合 1. 学会体格检查的基本方法、检查 2. 一般检查 1.5 适时的配合观步骤,能正确使用体检工具,全身状态检查看教学光盘、牢记各部体检的内容皮肤录像学习 2. 通过对机体各部的体检练淋巴结(一体化教习,能独立、正确、科学合理一般检查实习 2 的、熟练的对患者进行全面细24 学)。

诊断学实验教学大纲

诊断学实验教学大纲

实验教学大纲《诊断学》实验教学大纲(供五年制本科临床医学、口腔医学等专业使用)Ⅰ前言实验诊断学(Laboratory diagnosis)是诊断学的一部分,是基础医学向临床医学过渡的一门桥梁学科。

实验诊断学教材是高等医药院校教材体系中一门重要课程,是医学生的必修课。

实验诊断学实习指导编写中强调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验与临床结合,并注重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思维能力;因而本实验指导中突出了实践性、实用性、启发性。

在内容上分为实验部分和病例分析部分。

本大纲适用于五年制本科临床医学、麻醉学、妇产科学、口腔医学、急救医学、眼耳鼻喉科学、医学美容、影像学、法医学、临床心理学专业(方向)学生用。

现将大纲使用中有关问题说明如下:一为了使教师和学生更好地掌握教材,大纲每一章节均由教学目的、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三部分组成。

教学目的注明教学目标,教学要求分掌握、熟悉和了解三个级别,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级别对应。

并统一标示(核心内容即知识点以下划实线、重点内容以下划虚线,一般内容不标示)便于学生重点学习。

二教师在保证大纲核心内容的前提下,可根据不同教学手段,讲授重点内容和介绍一般内容。

三总教学参考学时72学时,其中检体诊断28学时,完整病历书写4学时,异常体征4学时,实验诊断24学时,心电图检查12学时。

四教材:《诊断学实验指导》,自编,陈琦,2006年。

Ⅱ正文实验一血液检查(一)一教学目的在掌握毛细血管采血法、光学显微镜的正确使用及维护、改良牛勃氏计数盘的结构及使用方法的基础上,了解网织红细胞测定法及红细胞沉降率(ESR)测定法。

二教学要求(一)掌握毛细血管采血法。

(二)掌握光学显微镜的正确使用及维护。

(三)掌握改良牛勃氏计数盘的结构及使用方法。

(四)掌握红细胞计数的测定方法(目测法),熟悉血红蛋白测定方法。

(五)了解网织红细胞测定法。

(六)了解红细胞沉降率(ESR)测定法。

三教学内容(一)光学显微镜的正确使用与维护。

(二)改良牛勃氏计数盘结构及使用方法。

《诊断学》(diagnostics)课程教学大纲

《诊断学》(diagnostics)课程教学大纲

《诊断学》( Diagnostics)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说明课程编号:总学时:82学时学时分配:大课讲授82学时,课间见习和临床见习24学时。

适用专业:适用于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医学影像学专业、预防医学(妇幼卫生)专业、临床病理专业、临床药理专业;四年制药学专业。

课程类型:考试二、课程的教学目的与任务:《诊断学》是高等医学院校七年制和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的主干课程,本大纲是参照全国高等医药院校教材《诊断学》(第七版)而制定的。

《诊断学》是由基础医学过渡到临床医学的的桥梁学科,也是医学生进入临床实习最基础的、最重要的必修课之一,更是毕业后医学生取得临床医师资格的重要基础知识,是打开临床医学大门的一把钥匙。

《检体诊断学》是《诊断学》中的最重要和最基本的内容,主要论述疾病的临床表现及其发生机制;讲解问诊和体格检查的基本内容和方法技巧;教授如何用科学的逻辑思维和方法去识别和判断疾病、揭示其本质,以获得正确的临床诊断,为进一步检查和治疗提供科学的依据。

《检体诊断学》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应尽可能地组织学生接触临床,参加医疗实践,以达到理论联系实际的目的。

通过对学生诊断思维和诊查技术的训练,要注意引导学生努力学习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去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不断锻炼和提高学生们独立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本阶段的教学中,通过专业学习与临床实践,使学生逐步掌握诊断疾病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及诊断思维程序,不断丰富学生的医学知识和临床基本技能的应用。

同时学会与患者接触和交流,培养学生的爱伤观点和良好的医德医风,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各临床课程及从事研究工作打下基础。

课程基本任务是重点讲授问诊、体格检查、心电图检查、诊断思维和病历书写等内容,其它未列入教学大纲中的部分内容,供学生自学参考。

最终要求学生能掌握常见症状的发生机理和临床意义,并学会问诊的方法与技巧;掌握检体诊断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规范化检查手法,掌握典型体征的发生机制与临床意义;了解心电图各波图形产生的基本原理,初步掌握正常心电图的各波图形及各波的测量方法 ; 并了解心电图检查的临床应用及某些常见典型的异常心电图表现;了解对各种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的方法,使学生具有独立编写完整的住院病历和提出初步诊断的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诊断学》实验教学大纲(2006版)课程名称:诊断学英文名称:Diagnostics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独立开课适用专业:本课程实验面向本科:临床医学系、麻醉学系、医学影像学系、公共卫生学系、药学系开设。

考核方式:主要为日常考核、操作考核和卷面考核,实验成绩占总成绩的40%,其中10%为日常考核成绩,30%为操作考核成绩。

课程简介:诊断学是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教学的必修课程,是运用医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对疾病进行诊断的一门学科。

其主要内容是学习症状学及采集病史、体征及全面系统的体格检查、并进行一些必要的实验室检查以及器械检查,来揭示或发现患者的整个临床表现。

教学目的是学习获取这些临床征象的方法,掌握收集这些临床资料的基本功,并应用所学过的基础医学理论,提出可能性的诊断。

因此,诊断学可以说是一座连接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也是打开临床医学大门的一把钥匙。

诊断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实验教学总时数为64学时,共开设15个实验。

实验教材及参考书:自编教材:《诊断学实验指导》。

实验要求:通过诊断学实验,要求学生:1.掌握规范化的体格检查方法。

2.能按照规范的顺序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系统的全身体格检查,操作正确,内容完整,结果准确。

3.通过临床见习及电子模拟标准化病人,认识临床常见病理体征的表现及特点,掌握其临床意义。

4.掌握心电图的操作过程,能熟练、正确地阅读正常及常见异常心电图图片,并书写出诊断报告。

5.掌握常见实验室检查的操作过程,能独立分析实验结果。

6.掌握问诊的技巧与科学的问诊方法,能熟练地围绕常见症状进行深入、全面的问诊,并总结出完整的病史。

7.掌握科学的临床诊断思维方法,书写出高质量的完整住院病历。

1实验一体格检查方法和一般检查一、类别:训练、示教性实验。

二、实验目的和要求:【掌握】体格检查的基本方法,重点是间接叩诊法。

【掌握】一般检查的顺序及内容,重点是血压的测量和淋巴结的触诊方法。

三、实验内容:1.体格检查的基本方法体格检查的注意事项体格检查的基本方法:视、触、叩、听,重点是叩诊方法 2.一般检查 (1) 全身状态检查① 全身状态检查包含的内容。

② 体温、呼吸、脉搏、血压等生命征的检查方法及异常的临床意义,血压测量的要点与注意事项。

③ 发育、营养状态的评价,体型的分型。

④ 意识状态、语调、语态、面容和表情、体位、姿势、步态与疾病的关系及检查与评价方法。

(2) 皮肤:皮肤检查的内容与注意事项,常见的异常体征及临床意义。

(3) 淋巴结:淋巴结分组,检查方法与检查顺序。

淋巴结肿大的临床意义。

四、学时:4学时。

五、主要仪器设备:多媒体、体温表、血压计、体重秤、软尺、听诊器六、实验中注意事项:1.不大声喧哗,保持环境安静;保持实验室清洁2.爱护器械,损坏东西要登记并赔偿3.按照教师示教的方法,训练规范化的操作手法 4.按照要求,实验结束后书写实验报告 5. 体温表损坏、血压计水银泄露后参照“有害物、毒物处理办法”。

2实验二头颈部检查一、类别:训练、示教性实验。

二、实验目的和要求:【掌握】头颈部检查的顺序及内容,重点掌握眼(眼球运动及震颤、对光反射、调节反射)、鼻窦压痛以及甲状腺的检查。

三、实验内容:1.头部:头颅、头发眼:结膜、巩膜的检查方法,翻上眼睑;眼球运动、震颤的检查;瞳孔对光反射的检查;角膜反射的检查方法和临床意义。

耳:外耳道的检查方法和内容,乳突压痛的检查。

鼻:外形,鼻腔的检查,鼻窦的检查方法。

口的检查方法及异常体征的临床意义。

2.颈部:颈部:外形与活动。

血管:颈动脉的视诊与触诊,颈静脉的视诊。

甲状腺:视诊、触诊与听诊。

气管的检查方法及异常体征的临床意义。

四、学时:4学时。

五、主要仪器设备:多媒体、手电筒、压舌板、听诊器、棉签六、实验中注意事项:1.不大声喧哗,保持环境安静;保持实验室清洁2.爱护器械,损坏东西要登记并赔偿3.按照教师示教的方法,训练规范化的操作手法 4.按照要求,实验结束后书写实验报告 3实验三胸廓及肺脏检查一、类别:训练、示教性实验。

二、实验目的和要求:【掌握】胸廓及肺脏的检查顺序及内容,重点掌握肺脏的触诊、叩诊和听诊;【熟悉】胸廓的体表标志;常见肺脏疾病的体征;【了解】乳房的触诊。

三、实验内容:1.胸部的位置、胸部检查的方法和顺序。

2.胸部的体表标志:骨性标志、人工划线、自然隐窝和解剖分区、肺和胸膜的界限。

3.胸壁、胸廓和乳房。

胸壁:静脉、皮下气肿、胸壁压痛、肋间隙,胸廓的异常、乳房的视诊和触诊。

4.肺和胸膜检查(1)视诊:胸廓外形、呼吸运动、呼吸频率和节律。

(2)触诊:胸廓扩张度、语音震颤、胸膜摩擦感。

(3)叩诊:叩诊的方法和影响因素、正常胸部叩诊音的分布、肺界的叩诊和肺下界的移动度,胸部异常叩诊音。

(4)听诊:胸部正常听诊音的类型及分布、异常呼吸音的类型及其临床意义,罗音的分类及其各自的特点和临床意义、语音共振的机制及其类型和临床意义、胸膜摩擦音的特点及临床意义。

5.通过电子模拟标准化病人,熟悉常见肺部体征的特点。

四、学时:4学时。

五、主要仪器设备:多媒体、听诊器、电子模拟标准化病人、直尺、红色特种笔六、实验中注意事项:1.不大声喧哗,保持环境安静;保持实验室清洁2.爱护器械,损坏东西要登记并赔偿3.按照教师示教的方法,训练规范化的操作手法4.按照要求,实验结束后书写实验报告 5. 注意爱护电子模拟标准化病人 4【提高部分】利用“电子模拟标准化病人”心肺听诊模型,掌握各种正常呼吸音的分布及特点,熟悉干、湿性啰音、语音共振的听诊特点;体会语音震颤、胸膜摩擦感的感觉。

1、正常呼吸音:气管呼吸音、支气管呼吸音、支气管肺泡呼吸音、肺泡呼吸音 2、干罗音:哨笛音、鼾音 3、湿罗音:大水泡音、中水泡音、小水泡音、捻发音 4、语音共振 5、胸膜摩擦音 5实验四心脏及血管检查一、类别:训练、示教性实验。

二、实验目的和要求:【掌握】心脏以及血管的检查顺序及内容,重点掌握心脏的触诊、叩诊和听诊;【掌握】周围血管的检查;【熟悉】常见心脏疾病的体征。

三、实验内容:1.心脏检查(1)视诊:包括心前区隆起与凹陷、心尖搏动及异常搏动的观察及意义。

(2)触诊:心尖搏动、震颤及心包摩擦感的触诊方法及临床意义。

(3)叩诊:叩诊方法,心浊音界各部分组成及心浊音界的叩诊、扩大的临床意义。

(4)听诊:瓣膜听诊区、听诊内容,包括心率、心律、心音、常见额外心音、心脏杂音、心包摩擦音。

第一、二、三、四心音的形成原因及听诊要点。

心音改变的临床意义。

心脏杂音的产生机制、听诊要点及各种杂音的临床意义。

2.血管检查(1)脉搏:脉率、脉律、脉波强弱、紧张度及常见脉波类型。

(2)血压测量方法及变动的意义。

(3)常见动静脉杂音的常见原因、周围血管征。

3.通过电子模拟标准化病人,熟悉常见心脏体征的特点。

四、学时: 4学时。

五、主要仪器设备:多媒体、听诊器、电子模拟标准化病人、直尺、红色特种笔六、实验中注意事项:1.不大声喧哗,保持环境安静;保持实验室清洁 2.爱护器械,损坏东西要登记并赔偿 3.按照教师示教的方法,训练规范化的操作手法4.按照要求,实验结束后书写实验报告 5. 注意爱护电子模拟标准化病人 6【提高部分】利用“电子模拟标准化病人”心肺听诊模型,掌握正常心音的听诊特点,了解心音改变、心脏杂音、心律失常、附加心音、心音分裂和心包摩擦音;体会心包摩擦感的触诊特点。

1、正常心音 2、心音改变:第一心音增强、减弱;第二心音增强、减弱3、心脏杂音:二尖瓣狭窄、二尖瓣关闭不全、二尖瓣狭窄伴关闭不全;主动脉瓣狭窄、主动脉瓣关闭不全、主动脉瓣狭窄伴关闭不全4、心律失常:窦不齐(呼吸性)、早搏、二联律、房颤 5、舒张期奔马律 6、心音分裂:第一心音分裂、第二心音分裂。

7、心包摩擦音 8、触诊心包摩擦感 7实验五腹部、脊柱四肢和神经系统检查一、类别:训练、示教性实验。

二、实验目的和要求:【掌握】腹部的检查顺序及内容,重点掌握液波震颤以及肝脾的触诊、移动性浊音;【掌握】脊柱四肢及神经系统的检查顺序及内容,重点掌握生理反射、病理反射以及脑膜刺激征的检查。

【熟悉】腹部的体表标志;常见腹部疾病的体征。

三、实验内容:1.腹部检查腹部的体表标志及分区 (1)体表标志 (2)九区分法及各区主要脏器视诊 (1)注意事项 (2)腹部外形:膨隆(气、水、包块)、凹陷。

全腹还是局部异常及其意义。

(3)呼吸运动:消失的临床意义。

(4)腹壁静脉:血流方向的辨别及意义。

(5)胃肠型和蠕动波:胃型及肠型的临床意义。

(6)皮疹、色素、疤痕、疝、搏动的检查和临床意义。

触诊 (1)注意事项和检查手法。

(2)腹壁紧张度、压痛及反跳痛:检查方法,全腹或局部腹膜刺激症的临床意义,常见腹部疾病压痛点。

(3)肝脏、脾脏、胆囊、肾、膀胱。

(重点为肝脾触诊及Murphy 征) ①触诊方法。

②触诊内容及意义。

(4)腹部包块:触诊内容及正常腹部可触及的脏器。

(5)液波震颤:方法及意义。

(6)振水音:方法及意义。

叩诊 (1)正常腹部叩诊音。

(2)肝区叩击痛、肝浊音界:异常的意义。

8(3)移动性浊音:方法及意义,腹水与巨大卵巢囊肿的鉴别方法。

(4)脾脏、胃泡鼓音区、膀胱叩诊方法及意义。

(5)肾区叩击痛。

听诊 (1)肠鸣音:亢进、消失的意义。

(2)血管杂音、摩擦音的意义。

2.四肢脊柱(1) 脊柱弯曲、活动度、压痛和叩击痛的临床意义。

(2) 四肢和关节:形态异常的意义,运动功能和活动范围。

肌力与肌张力的检查方法。

3.神经系统检查(1) 脑神经、运动神经、感觉神经的检查方法与临床疾病诊断的关系。

(2) 浅反射、深反射的检查内容、方法。

(3) 病理反射的检查内容、方法及临床意义。

(4) 脑膜刺激征的检查方法。

四、学时:5学时。

五、主要仪器设备:多媒体、听诊器、电子模拟标准化病人、直尺、叩诊锤、软尺、竹签六、实验中注意事项:1.不大声喧哗,保持环境安静;保持实验室清洁2.爱护器械,损坏东西要登记并赔偿 3.按照教师示教的方法,训练规范化的操作手法 4.按照要求,实验结束后书写实验报告 5. 注意爱护电子模拟标准化病人 9【提高部分】利用“电子模拟标准化病人”腹部检查模型,掌握肝脏、脾脏的触诊、莫菲氏征、压痛与反跳痛。

与模拟人的腹式呼吸相配合,注意触诊手法。

1、肝脏肿大 2、脾脏肿大 3、莫菲氏征阳性 4、阑尾压痛点压痛及反跳痛 10实验六体格检查方法复习一、类别:训练、示教性性实验。

二、实验目的和要求:【掌握】通过实验要求学生系统复习全身体格检查的内容,熟练掌握全身体格检查的顺序,达到操作到位、动作规范、结果准确。

三、实验内容:观看全身体格检查录象。

按照顺序进行系统的全身体格检查:卧位检查一般情况和生命征→头颈部→前侧胸部,然后坐起检查后背部(包括肺、脊柱、肾区、骶部),然后卧位检查腹部→上肢→下肢按照实验中心编写的体检内容及顺序进行操作,做到脱稿、熟练、规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