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政策建议

合集下载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一项高瞻远瞩的战略决策,正在激励着全国人民为建设我们美好的家园而上下一心,团结奋斗。

2005年10月11日,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要把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2006年3月,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十一五”规划纲要首次以国家规划的形式,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确定为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的一项重要内容和战略目标。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党中央作出的事关中华民族生存和长远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是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一个重大的战略性选择,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项重要的全局性任务,体现了人类社会的共同追求与发展方向。

着力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加强环境保护,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我们党和国家在新形势下作出的一项具有全局性和战略性的重大决策,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理论。

“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

”古老的中华民族,节约理念深入人心,节约之风代代相传。

共和国走过的58年光辉历程,无不有力地证明了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对社会主义中国迅速崛起的巨大作用。

节约,体现的是一种忧患意识,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深谋远虑,是为子孙后代着想的未雨绸缪之举。

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高瞻远瞩,为国家的中长期发展制定了一项宏伟战略: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把节约能源资源工作放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切实做到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可持续发展,坚定不移地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建设基层节约型机关存在的问题及工作建议

建设基层节约型机关存在的问题及工作建议

建设基层节约型机关存在的问题及工作建议十八大以来,陆续出台了一系列“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政策法规,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勤俭节约”正得到新提倡、新发扬,建设节约型社会正是党中央、国务院根据我国国情和新时期、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做出的一项重大决策,而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点是建设节约型机关。

近年来,在系统以优化配置、节约资源为特点的科学管理方式正在逐步形成,但“节约行动”如何在新常态下落实到基层实际工作中,并实现基层事务管理法制化、资源配置合理化、后勤服务标准化和费用支出透明化的节约型机关目标,这是当前需要我们认真加以研究思考的课题。

一、基层机关事务管理存在问题及原因建设节约型机关是一个涉及面广的系统工程,也是一项任务艰巨的深刻变革。

目前全国系统机关事务管理主要是以行政手段为主,普遍存在“重投入、忽效率;重服务、忽成本,资源低效配置,浪费严重”情况。

(一)部分机关部门运转不畅、行政效率不高。

资源的最大浪费就是配置不合理、资源整合不力,即运行效率低。

相同的工作量完成的工作有好有坏、有多有少、有快有慢,行政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则是最大的资源浪费。

(二)不必要的经费开支繁多。

重复、低效的费用支出普遍存在,少部分部门单位负责人及员工没有“家”的意识,用单位资源办私事习已为常。

如巧借各种名目用公款为干部职工发放福利奖金;对因工作不慎重或错误的决定导致资源的浪费、费用的超支等持无所谓态度,认为只要自己不贪污挪用就可以了。

(三)工作不重细节、不重效率。

部分基层机关工作人员对节约“一滴水”、“一度电”、“一张纸”的细节关注不够,特别是对一些日常办公用品不加珍惜地随便使用、丢弃,造成了大量资源的浪费。

究其原因:一是节约型机关理念未深入人心。

部分机关工作人员受“地大物博、资源丰富”等传统思维影响,节约意识不强,使部分机关工作人员存在潜意思的不珍惜行动。

二是对建设节约型机关重视不够。

部分基层领导更多注重的是业务的发展、考核指标的完成、调研创新考评等问题,而对节约行政成本、提高使用效率、避免资源浪费等细节问题重视不够,没能从具体指导上推动节约型机关建设。

建议书 勤俭节约建议书范文

建议书 勤俭节约建议书范文

建议书勤俭节约建议书范文建议书。

尊敬的各位领导:
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如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等。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我们应该提倡勤俭节约的生活方式。

在此,我向各位领导提出以下建议:
首先,政府应该加大对勤俭节约的宣传力度,倡导全民节约意识。

可以通过举办节约用水、节约用电等主题宣传活动,提高人们的节约意识,促使大家从小事做起,从日常生活中做起,形成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

其次,政府可以出台相关政策,鼓励企业和个人节约资源、减少浪费。

比如,对于节约能源、减少排放的企业可以给予税收优惠或补贴,鼓励他们投入更多的研发和生产节能环保产品。

同时,也可以建立奖惩机制,对于浪费资源的行为进行惩罚,让大家都意识到勤俭节约的重要性。

最后,学校和家庭也应该加强对勤俭节约教育,培养孩子们的节约意识。

可以通过开展节约用纸、节约食物的主题班会和家庭活动,让孩子们从小就养成节约习惯,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

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希望各位领导能够重视这一问题,出台相关政策,引导全社会形成勤俭节约的良好风气,共同建设美丽的家园。

谢谢!。

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

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

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齐卓泽(天津环科环境咨询有限公司天津300000)摘要:文章着重于节约资源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研究,首先将从两个角度分析节约资源和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需求,其次是针对具体需求提出建议:创新业务发展模式,落实环保生产问题,提出新想法,创新环保道路,树立节约资源理念,创造环境友好型文化环境,促进新型社会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资源节约;环保意识;可持续发展;和谐社会引言在中国共产党第六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上,提出了要加快制定资源节约措施的方针计划。

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推进与我国国情紧密结合,这一重要的战略决策需要学习国际的先进理念,集中解决我国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是保证我国“十一五”期间和谐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建设节约资源和环境的社会要运用可持续发展的科学理念。

从而保护资源和环境,提高人们的生活环境以及改善经济发展环境。

1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必要性1.1可持续发展政策要求可持续发展政策和全球环境危机的出现对可持续生态发展有着重大影响,导致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

异常的温度和温室效应威胁人类的生存环境。

解决持续升级的环境问题需要坚持执行可持续发展政策。

转变社会建设方式,弘扬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理念,保护人们的生存环境,时刻关注环境变化,制定基于有效保障措施的科学发展政策叫1.2和谐社会构建指导构建和谐社会中,人们非常重视环境问题,构建和谐社会的目的是与自然和谐相处,利用资源建设理性社会,改善生态环境,指导社会与自然,促进共赢发展。

为了建设和谐社会,必须做到这一点,人与自然的和谐也反映了社会与自然的和谐。

特别是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生态环境的改善对于大自然整体环境至关重要。

我们将积极开发回收材料,以减少对环境资源的使用以及对环境与社会和谐发展的压力。

2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目标与任务在“十一五”期间,中国经济将逐步实现由“环境促进增长”向“绿色增长”改变,重大变化基于结构优化,有着更高效率和更低能耗的。

对市委市政府的意见建议 对市政府的意见和建议

对市委市政府的意见建议 对市政府的意见和建议

对市委市政府的意见建议对市政府的意见和建议尊敬的市委市政府:非常感谢您为全市人民谋福祉所做出的巨大贡献。

作为一名年轻居民,我拥有一定的直觉,但也有许多建议和意见,以改善这个美丽的城市更上一层楼:一、提高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交通水平。

1.加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比如提升公路的安全性、优化城市的排水系统;2.加强公共交通体系建设,比如修建大型公交线路,扩建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确保市民出行更加顺畅;3.加大公共投资,改造城市老旧区域,提升生活环境质量;4.实行大数据治理,有效监管和管理城市的资源,降低城市犯罪率;二、建立绿色节约型城市1.积极推广可再生能源,推进智慧能源建设,尽可能减少能源浪费和污染;2.积极建设低碳、绿色出行系统,配套普及公共出行,减少私家车使用;3.搭建绿色能源体系,积极策划“绿色政策”,推动社会可持续发展;4.对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处理,宣传环保知识,营造友好的城市环境;三、普及新技术,提高城市总体水平1.大力推动智能城市建设,搭建一个集智慧出行、智慧管理、智慧生活的生态圈;2.积极拥抱互联网技术,建立数字经济模式,优化城市发展现代化;3.支持金融创新,让金融技术服务社会经济发展,推动社会更上一层楼;4.加强智能安全建设,搭建安全的网络技术系统,确保市民财产安全。

四、改善就业水平,保障社会福祉1.制定支持企业及创业者的具体政策,鼓励就业创业;2.引进外部投资,提高城市就业质量;3.推动传统行业的升级、产业的转型、劳动力的转型;4.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培养更多的就业人才,促进社会的繁荣发展;五、改善城市居住环境1.加快供应住房,改善城市居住环境;2.健全租赁住房政策,确保市民住房补贴;3.实行新型物业管理合同,改善小区内的居住环境;4.鼓励物业管理企业积极投入社区文化建设,打造社区文化与现代物业管理的完美结合。

以上所列的意见和建议,仅供市政府参考探讨。

希望市委市政府在以上问题上,给出更多更明确的政策,以共同打造更加繁荣美好的城市生活。

建设资源节约型 、环境友好型社会

建设资源节约型 、环境友好型社会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十四班 B10011403 王域琴摘要:我国虽然整体上完全称得上是地大物博、资源富饶的国家。

然而,我国又是一个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无论哪种资源、能源,人均拥有量都非常低。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由于我国的经济增长基本建立在高消耗、高污染的传统发展模式上,出现了比较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为了顺利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和中华民族生存和长远发展,我们必须加快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关键词: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发展一、的良好氛围,形成爱护生态环境、保护生态环境的良好风尚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基本概要2005年,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提出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奋斗目标。

资源节约型社会,是指以能源资源高效率利用的方式进行生产、以节约的方式进行消费为根本特征的社会。

它不仅体现了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更是一种全新的社会发展模式,它要求在生产、流通、消费的各个领域,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以节约使用能源资源和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以节能、节水、节材、节地、资源综合利用为重点,以尽可能小的资源消耗,获得尽可能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从而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社会,通过人与自然的和谐来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

具体说来,它是一种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目标,以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遵循自然规律为核心,以绿色科技为动力,坚持保护优先、开发有序,合理进行功能区划分,倡导环境文化和生态文明,追求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社会体系。

环境友好型社会首先要求最大限度地减少资源消耗,其次要对消耗资源产生的废弃物进行再利用和循环利用,最后对在目前科技水平和经济条件下没有再利用价值的废弃物进行环境无害化处理。

二、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要性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继新世纪提出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重大决策以来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认识的新飞跃,它是总结我国现代化建设经济,从我国的国情出发而提出的一项重大决策。

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倡议书

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倡议书

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倡议书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同事们:大家好!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向大家提出一个非常重要的倡议——建设节约型社会。

在当今社会,资源的日益枯竭和环境的污染成为了我们不得不面对的严峻问题。

我们的城市空气质量越来越差,水资源的供给日益紧张,森林的面积不断减少,生态平衡受到破坏,全球变暖日益严重。

这些问题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困扰和威胁。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应当积极倡导和参与建设节约型社会。

节约型社会是指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始终坚持合理利用和有效管理资源,减少能源消耗和废物排放,并尽量保护生态环境的社会形态。

建设节约型社会不仅是对环境负责,也是对我们自身和后代负责。

建设节约型社会,首先需要我们树立节约意识。

每个人都应当从自己身边做起,养成合理使用资源和节约能源的习惯。

我们要从日常生活中做起,尽量减少浪费,比如节约用水、节约用电、合理使用纸张、减少食物浪费等等。

只有每个人都能做到自律和节约,才能在整个社会形成浓厚的节约氛围。

建设节约型社会,还需要加强环境教育。

我们应当不断提高公众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培养保护环境的意识和习惯。

学校、社区、家庭都应当加大环保知识的宣传力度,让每个人都知道环保的重要性,并且能够将环保理念付诸实践。

同时,我们也应该加强对环境科学知识的学习和研究,提高环保技术和管理的水平,为建设节约型社会提供有力支持。

建设节约型社会,更需要加强政府的领导和管理。

政府应当制定和完善相应的法律、政策和措施,加强对资源的合理分配和管理。

同时,政府还应当加强对环境污染的监管和治理,严厉打击环境犯罪行为,保护生态环境的安全和健康。

建设节约型社会,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努力。

企事业单位应当积极响应号召,加强节约能源和减排工作。

要加强技术创新,优化资源利用方式,推广绿色生产技术和产品,积极参与环保行业发展。

我们要落实责任,坚守诺言,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

亲爱的同事们,建设节约型社会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发展绿色建筑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发展绿色建筑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化 快 速 发展 阶段 ,城 乡 建 设 规模 空 前 ,伴 随 而 来 的 是严 峻 的 能 源 资 源的 建筑 市 场 ,每 年 新 增 建 筑 面 积 达 12 亿 平 方米 ,建 筑 能 耗 约 占全 0 8 社 会 总 能 耗 的 13 / ,单 位 建 筑 面 积 能 耗 是 发 达 国 家 的 二 至 三
■ 住房 和 城 乡建设 部 政 策研 究 中心课 题 组
全 球 气 候 变 化 和 环 境 恶 化 深 刻 影 响 着 人 类 的 生 存 和 发 化 建 设 进 程 和 国 家 安 全 的 战 略 问 题 。 目前 ,我 国 正 处 于城 镇
展 ,发 展 低 碳 经 济 、 建设 低 碳 社 会 已成 为 全 球 共 识 。 建筑 物 在 建造 和 运 行 过 程 中 需要 消耗 大量 的 自然 资 源和 能 源 ,是 温 室 气 体 排 放 的主 要 来 源 之 一 。 目前 ,人 类越 来 越 深 刻地 认 识 到 建 筑 及 其 运 行 对 气 候 和 环 境 的 巨 大影 响 ,掀 起 了世 界范 围 内发 展 绿 色建 筑 的 高潮 。
的方 向发 展 。
发展绿色建筑意义重大
1建设 资 源 节约 型 社会 的必 然 选择 .
近年来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 ,资源消耗 多、能源短缺
等 问题 已经 成 为 制 约 我 国 经 济 社 会 持 续 发 展 、危 及 我 国现 代
绿 色 建筑 活动 不 断推 进 我 国推 行 绿 色建 筑 战 略 是 在 国 家 战 略 发展 的背 景 下 逐 步 进 行 的 。 在 可 持 续 发 展 战 略 、科 学 发 展 观 、建 设 资 源 节 约 型 和 环 境 友 好 型 社 会 、 建 设 生 态 文 明 等 国 家 相 关 战 略 的 背 景 下 ,相 关 法 律 法 规 逐 步 完 善 。 此 外 ,随 着 政 府 推 动 力 度 的加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为什么要建设资源节约 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这对我们来说意味着什 么?
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是由 我国基本国情决定的。 1、我国人口多给资源环境带来重大压力, 人口过多,大大增加了对资源的索取量和对 自然界的排放量,从而使人对自然资源和环 境的压力与日俱增。 2、我国资源相对不足、资源消耗高、资源 利用效率低已严重制约经济社会的发展 3、我国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严惩制约经 济社会发展,威胁着人的自下而上和发展。
怎样建设资源节约型、环 境友好型社会?
国内外的成功实践表明,能否有效推进资 源节约型社会建设,主要取决于以下几方 面的因素:一是能否真正确立科学发展、 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正确处理社会经济发 展与资源、环境的关系;二是能否广泛动 员社会各主体在不同层面和不同环节上各 自充分发挥其保护资源环境的作用;三是 能否综合运用行政、经济、法律、科学技 术以及宣传教育等方法和措施,共同促进 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
每个公民都应当摒弃讲排场、摆阔气、爱 面子、相互攀比的陈旧观念,从身边的小 事做起,节约每一张纸、一度电、一滴水、 一滴油、一粒米、一块煤……不要小看我 们身边这些不起眼的小事,如果人人都把 节约资源意识渗透至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 13亿人将会创造惊人的数字,对建设节约 型社会将会做出巨大贡献。
潘家铮:建设节约型社会是惟一出路 世界各国要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建设节约型社会应该 是共同的方向,节约应该是全人类的美德。但对于中国来 说,这一点尤其显得重要和紧迫。
我国是人多而物不博。现在发展水平还很低,人均GDP仅 为发达国家的十几分之一,还需要大力迅猛发展。中国人 口已达13亿,占全球1/5,高峰将达16亿或更多,而主要资源 耕地、水、能源、各种矿产按人均计,都列在世界最后 列。例如人均耕地仅1亩多,为世界平均的1/3,还在不断减 少,要养活自己难度极大。如果有1/10的粮食要进口,就会 压垮世界粮食市场。又如石油,为世界平均的1/10,如果中 国按美国现在的标准消费,每年需50亿吨以上,全世界生 产的石油都给中国用也不够。其他如水和重要的矿产资 源现在都已面临危机,如没有远虑,前景十分危险。另外, 中国的环境也不容许这样消耗下去。 这种资源的短缺又和资源的严重浪费、低效使用并存。 无论从哪个角度看,只有建设节约型社会才是惟一的出路。

论“两型社会”建设

论“两型社会”建设

论两型社会建设一、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不仅是走中国特色现代化道路的重大战略选择,而且也反映了人类社会的共同发展方向1.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以下简称两型社会)是中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核心任务。

建设两型社会的目的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污染物排放和促进可持续发展。

它通过运用综合措施,使资源从生产到消费的各个环节都能得到合理配臵、与高效、综合、循环利用,使不可再生资源、能源得到有效保护和替代,使污染物产生量最小化,并使废弃物得到无害化处理,实现发展与环境的双赢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

建设两型社会是对可持续发展三大支柱──经济、社会、环境──的全面支撑,是可持续发展理论同中国现实国情相结合的具体体现和客观要求。

2.建设两型社会是中国未来长期发展的必然选择。

众所周知,我国人口众多,资源相对紧缺,人均主要资源(包括耕地、淡水、能源、铁矿等)占有量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1/3到1/2。

进入21世纪,随着新一轮以重化工业拉动为特点的高速经济增长以及人均收入超过1000美元所带来的消费结构变化,我国的资源环境压力将持续增加。

在当前国内外形势下要缓解资源能源的长期供需矛盾,中国必须走充分利用本国资源和发挥比较优势的两型道路,即要以较少的资源和环境代价支撑快速的经济增长,实现全面的小康社会乃至现代化。

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既是渐进的动态的概念,又是相辅相成的,建设两型社会将是我们发展过程中的一项长期任务和必须始终坚持的基本方向。

3.建设两型社会是中国特色现代化发展模式的本质要求。

所有发达国家的现代化道路都依赖于传统的工业化模式,并以不可再生资源特别是化石能源的高消耗和生活资料的高消费为基础。

这种模式是不可持续的。

随着可持续发展观念的兴起、科技技术的日新月异、以及生产要素的全球配臵,工业化国家在不断调整发展方向,谋求保持持续的竞争力。

中国的现代化,已经不具备西方工业化初期的发展环境,中国所面临的资源约束和环境挑战比任何一个大国在工业化过程中所遇到的形势都更加严峻。

促进可持续发展小建议十条

促进可持续发展小建议十条

促进可持续发展小建议十条1. 推广可再生能源积极倡导并鼓励使用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和水能等。

政府可以提供补贴和税收优惠,企业和个人也应该采取措施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以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2.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立和推动循环经济模式,通过资源的有效循环利用,减少资源消耗和废弃物的排放。

政府应制定相应政策,促进企业转型和发展循环经济产业。

3. 加强环境教育加大环境教育力度,让公众了解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政府和学校应加强环境教育课程,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并推广环保知识和理念。

4. 提倡绿色出行鼓励人们使用公共交通、步行、自行车等低碳出行方式。

政府可以优化城市交通规划,建设更多的绿色交通设施,并提供相应的交通优惠政策。

5. 推进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加强对资源的管理和保护,推动全社会转变消费观念,倡导节约使用资源。

政府可以加大对资源的监管力度,推出相关政策和法规,鼓励企业和居民减少资源浪费。

6. 增加环境保护投入加大环境保护投入,增加环境保护与治理的资金和技术支持。

政府可以设立专项基金,用于环境保护项目的资助,同时鼓励企业增加环境保护投资。

7. 推行绿色建筑倡导和推广绿色建筑理念,通过节能、节水、减少废弃物等方式来提高建筑的可持续性。

政府可以出台相关政策,鼓励企业和个人在建筑过程中采用绿色建筑技术。

8. 加强环境监测和治理建立健全的环境监测网络,加强对污染源的排查和治理。

政府应加大对环境污染的监测力度,同时对污染企业进行严格的执法和监管。

9. 培养可持续发展领导力加强对可持续发展领导力的培养,培养更多关注环境和社会责任的领导者。

政府可以加强相关培训和教育,鼓励企业领导人主动承担社会责任。

10. 促进国际合作加强跨国合作,分享和推广可持续发展经验和技术。

政府应积极参与国际环境保护合作,加强与其他国家的交流与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环境问题。

通过以上十条建议,我们可以促进可持续发展,保护环境,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摘要: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切实走新兴工业化道路,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是党中央从我国国情出发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

本文从国家相关政策出发,研究了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基本内涵和重大意义,重点探讨了建设两型社会中应着力解决的几方面重点工作。

关键词: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循环经济,生态保护我国资源相对紧缺,人均资源占有量大大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我国经济已经保持了30多年的持续快速增长,现实告诉我们,如果不改变传统的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率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不在全社会强化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经济的发展必然会越来越多地受到资源、环境的约束,将直接影响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实现。

在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环境压力不断增大的背景下,2005年3月举行的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胡锦涛总书记提出要“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2005年10月,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指出,要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首次把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确定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的一项战略任务。

与此同时,《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也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基本国策,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了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及系列相关举措,包括“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等发展目标。

2011年3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提出,面对日趋强化的资源环境约束,必须增强危机意识,树立绿色、低碳发展理念,以节能减排为重点,健全激励与约束机制,加快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提高生态文明水平。

建筑业的环保意见和建议

建筑业的环保意见和建议

建筑业的环保意见和建议在当今社会,建筑业是一个日益发展的行业,它不仅为城市的发展提供了支撑,也为人们带来了更好的居住环境。

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和人口的增长,建筑业面临着环境保护的重大挑战。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提出一些关于建筑业环保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一、节约能源1. 采用可再生能源:建筑物通常需要大量能源供应,如电力和燃气。

为了减少对传统能源资源的过度依赖和排放量增加带来的污染问题,我们可以鼓励建筑公司采用可再生能源技术,如太阳能、风能等。

这不仅可以减少对非可再生能源的需求,还可以减轻温室气体排放。

2. 提高节能技术:在设计与施工过程中应积极探索先进节能技术,并将其运用到实践中。

例如,在建筑设计中使用高效隔热材料、优化空调系统、安装智能照明系统等等。

通过这些改进措施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能源消耗,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二、减少废弃物和污染1. 推广绿色建筑材料:在建筑过程中,我们可以更多地采用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建筑材料。

这些材料包括再生木材、生态砖块等。

推广使用这些绿色建筑材料不仅可以减少能源和资源的消耗,还可以有效降低对环境的污染。

2. 建立废弃物管理体系:一个完善的废弃物管理体系能够促进废物资源化利用与循环利用,从而减少对自然资源的侵占和环境的污染。

建筑公司应设立专门负责处理废弃物的机构,并制定相应政策与流程,确保废物得到妥善分类和处理。

三、水资源管理1. 鼓励节水意识:在施工过程中,加强员工关于节约用水的教育培训,提高他们对水资源稀缺性以及节约措施重要性的认识。

同时,在设计阶段注意合理布局雨水收集系统,并使用节水型设备,如节水型洗手间设备,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2. 防止污水排放对环境的影响:建筑工地通常会产生大量污水,如果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到河流或排水系统中,将对环境造成严重影响。

因此,建筑公司应当建立和执行严格的污水处理计划,确保污水经过适当的处理后才能排放。

四、推动可持续发展1. 强化监督与规范:政府部门应加强对建筑业的监管力度,制定更加严格的环保标准,并定期检查与评估。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2005年7月6日国务院下发《国务院关于做好建设节约型社会近期重点工作的通知》,提出了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指导思想和今明两年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点工作。

2006年3月6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草案)》提出,落实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建设低投入、高产出,低消耗、少排放,能循环、可持续的国民经济体系和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规划纲要(草案)》要求在资源开采、生产消耗、废物产生、消费等环节,逐步建立全社会的资源循环利用体系。

要节约能源,实现结构节能、技术节能、管理节能,突出抓好钢铁、有色、煤炭、电力、化工、建材等行业和耗能大户的节能工作。

要节约用水,农业基本实现灌溉用水总量零增长,城市强制推广使用节水设备和器具。

要节约土地,控制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的规模,控制城市大广场建设,到2010年实现所有城市禁用实心粘土砖。

要节约材料,鼓励采用小型、轻型和再生材料,提倡简约实用的建筑装修,规范并减少一次性用品生产和使用。

要加强资源综合利用,推进工业废物利用,加强生活垃圾和污泥资源化利用。

要强化促进节约的政策措施,推行强制性能效标志制度和节能产品认证制度,增强全社会的资源忧患意识和节约意识。

一、含义(是什么)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就是要在社会生产、建设、流通、消费的各个领域,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切实保护和合理利用各种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就是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目标,以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遵循自然规律为核心,倡导环境文明和生态文明,构建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社会体系。

二、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原因(依据,为什么)1、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是由我国基本国情决定的。

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环境承载能力较弱的基本国情决定了我国必须走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路子。

2、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双减政策对策建议

双减政策对策建议

双减政策对策建议
针对双减政策,我有以下几点建议:
1. 优化经济结构:鼓励企业加大技术创新和研发投入,提高产品质量和附加值;推动传统产业向高端制造和服务业转型升级;支持发展新兴产业,如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新能源等,以推动经济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2.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加大对退休、医疗、失业等社保领域的投入,确保老年人、贫困人口和失业人员的基本生活权益;建立灵活、包容的就业政策,鼓励创业和自主创新,促进就业机会的增加。

3. 加强环保治理:加大环境保护力度,严格控制污染排放;推行绿色生产和循环经济,鼓励资源节约和再利用;加强生态修复和生态保护,提高生态环境的质量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4. 深化改革开放:推进产权保护和市场化改革,提高企业和个人的创新动力和经营环境;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提高技术创新能力;扩大对外开放,吸引外国投资和技术引进,促进经济发展的国际化。

5. 加强教育和人才培养:加大教育投入,提高教育质量;加强技能培训和职业教育,提高劳动者的技能水平;深化人才评价机制改革,鼓励人才创新和创业。

总体来说,双减政策需要在减少过剩产能和降低企业杠杆率的
同时,通过优化经济结构、加强社会保障、环保治理、深化改革开放和加强教育人才培养来推动经济的健康发展。

这些措施可以提高企业竞争力、促进就业增长、推动技术创新和升级、改善环境质量,并为经济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关于推进资源全面节约和循环利用的建议

关于推进资源全面节约和循环利用的建议

关于推进资源全面节约和循环利用的建议资源全面节约和循环利用是当前社会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随着全球人口的增长和工业化的进程,人类对资源的消耗不断增加,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问题日益凸显。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推进资源的全面节约和循环利用。

一、加强资源管理和监测资源管理是推动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的基础。

政府应该建立健全的资源管理制度,加强资源监测和评估工作,确保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同时,加强资源的统一规划和管理,合理配置资源的使用范围和数量,避免资源浪费和过度开发。

二、促进资源节约利用技术的研发和推广现代科技的发展为资源的节约利用提供了技术支持。

政府和企业应该加大对资源节约利用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力度,引导企业加大技术创新投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资源的浪费。

同时,对于已经存在的资源浪费问题,可以通过技术手段对其进行再利用和再生,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

三、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法律法规是保障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的重要手段。

政府应该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明确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的政策措施,规范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

同时,要加大对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提高全社会的法治意识,促使企业和个人自觉遵守法律法规,确保资源的合理利用。

四、倡导节约型社会文化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是一种全社会的行为方式和文化观念。

我们应该倡导节约型社会文化,提倡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

政府和媒体应该加大对节约文化的宣传力度,引导人们养成良好的资源利用习惯,增强资源节约意识,推动资源的全面节约和循环利用。

五、推进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化资源循环利用产业是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的重要支撑。

政府应该大力支持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化的发展,建立完善的产业政策和支持措施,引导企业加大对资源循环利用产业的投入和开发。

同时,加强资源循环利用产业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提高资源的再生利用率,推动资源的循环利用。

总之,资源的节约利用和循环利用是当前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

建筑行业的绿色建造和能源节约建议

建筑行业的绿色建造和能源节约建议

建筑行业的绿色建造和能源节约建议绿色建造和能源节约是当今建筑行业中不可忽视的重要议题。

随着全球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人们对于能源消耗和环境影响的关注也越来越高。

作为一个重要的经济产业,建筑行业承载着巨大的责任和机遇,应该积极采取行动,推动绿色建造和能源节约。

一、绿色建造是未来发展方向1. 优化设计:在项目规划和设计阶段,应综合考虑建筑材料选择、结构设计、供暖通风与空调系统等因素,以实现最佳能效。

2. 使用可持续材料:使用可再生资源或回收材料,减少原材料消耗和废弃物产生。

3. 提高能源利用率:采用高效隔热材料、节能型设备以及智能控制系统等技术手段,降低建筑物运营过程中的能耗。

4. 增加自然光线利用:充分利用自然光线,减少对人工照明的依赖。

二、能源节约技术助力可持续发展1. 太阳能利用:将太阳能电池板安装在建筑物屋顶,通过光伏发电,为建筑提供清洁能源。

2. 风力发电:利用风能发电设备,如风力涡轮机或垂直轴风力涡轮机,将自然的风资源转化为可再生的电能。

3. 地源热泵系统:利用地下温度较为稳定的特点,通过地源热泵系统来达到供冷供暖、热水等多种功能,在大幅降低传统供能费用的同时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4. 智能节能控制系统:利用智能技术实现设备和灯光自动监测与控制,根据使用需求进行合理调节。

三、政府支持和鼓励1. 制定更加严格的环保法规和标准:政府应积极推动立法工作,制定更加严格的环保法规和标准以约束建筑行业。

2. 提高绿色金融政策扶持力度:政府可通过财税优惠、补贴奖励等方式鼓励企业投资于绿色建造和能源节约领域。

3. 推广宣传绿色建造理念:政府可通过媒体宣传、教育培训等方式提升绿色建筑意识,推动行业积极参与。

四、企业积极参与1. 加强技术创新与研发:鼓励企业加大投入,研发和应用绿色建造和能源节约的先进技术,提高产品附加值。

2. 建立绿色供应链管理机制:引导企业倡导环境友好的采购和合作伙伴选择,并监督供应商的环境和社会责任。

2024年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总结范文(三篇)

2024年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总结范文(三篇)

2024年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总结范文2024年是我国建设节水型社会的攻坚之年。

在这一年,我国各级政府、企事业单位和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努力,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

下面,我将对2024年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进行总结。

一、总体情况2024年,我国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全面展开。

各地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制定出台了一系列节水政策措施,加大对节水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的支持力度。

同时,广泛开展节水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全民节水意识。

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得到了各方的广泛关注和参与。

二、政策措施2024年,各级政府出台了一系列节水政策,其中包括:1.加强水资源管理。

建立完善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强水资源监测和调度管理,保障水资源的合理分配和利用,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2.推广节水技术。

加大对节水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应用力度,支持节水设备和节水器具的开发和推广,鼓励企事业单位和居民家庭采用节水措施。

3.加强农业水利建设。

优化农田水利布局,改善灌溉设施,推广节水灌溉技术,提高农业水利工程的水资源利用效率。

4.加强城市节水建设。

加强城市供水管理,改善供水设施,推广节水型公共建筑和节水设备,鼓励居民自觉节约用水。

5.加大对节水科技创新的支持。

增加科技创新投入,推动研发出更加节水高效的技术和装备。

三、技术推广2024年,我国节水技术得到了快速的推广应用。

国家和地方政府加大了对节水技术的支持力度,鼓励企事业单位和居民家庭采用节水设备和器具。

在农业方面,节水灌溉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通过改善灌溉设施、调整灌溉方式等措施,提高了农田水利工程的水资源利用效率,降低了灌溉用水量。

在城市方面,通过改善供水设施、推广节水型公共建筑和家电,以及加强水源保护和管理,城市节水效果显著。

此外,在工业、商业和居民家庭用水方面也加强了节水技术的推广,提高了用水效率。

四、宣传教育2024年,我国广泛开展了节水宣传教育活动,提升了全民节水意识。

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积极开展节水宣传活动,组织丰富多样的节水知识讲座、宣传海报和广播电视栏目等,向公众普及节水知识和技巧,引导大家形成良好的节水习惯。

我国节水型社会建设存在的问题与解决途径

我国节水型社会建设存在的问题与解决途径

我国节水型社会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方向摘要:节水型社会建设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解决我国水问题的战略选择。

首先,介绍了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内涵与作用。

其次,分析了我国节水型社会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最后,结合我国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需求,进一步指出了我国未来一个时期节水型社会建设的重点方向。

关键词:节水型社会;问题;发展方向我国水资源人均占有量约为世界平均水平的30%,而且其分布极度不均匀,地域性缺水现象普遍存在,由于水体污染等一系列问题的产生,使能够利用的水资源量就更加稀少;同时我国水资源利用方式粗放,用水效率低,新鲜水资源的使用极度浪费,更加导致了全国范围的缺水。

水资源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

因此建设节水型社会,已经成为符合我国国情、水情的必由之路。

自1998年成立全国节水用水办公室开始,我国节水型社会建设已走过十余年。

经过多年的建设,已取得显著成效,但与此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仍在制约着节约型社会建设的发展速度和建设效果,需要进一步的解决。

1 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内涵及作用节水型社会是一种社会形态,即指水资源集约高效利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节水型社会建设包括农业、工业、生活、生态等各个行业的节水,涉及群众思想观念、价值尺度、生产方式、行为方式转变的各个层面,同时也涉及行政职能、经济政策、法律体系、节水技术、管理体制和运营机制各个方面的变革完善,是一项实践性、探索性、创造性很强的综合性系统工程。

它要求人们在生活和生产的全过程中具有节水意识和观念,在全社会建立起节水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通过法律、经济、行政、技术、宣传等措施,在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各个环节,实现对资源的节约和保护,逐步杜绝用水的结构型、生产型、消费型浪费,使有限的水资源在保障人民饮水安全的同时,发挥更大的经济社会效益,并创造优良的生态与环境。

当前,水资源短缺、水环境污染与水生态退化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政策建议
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政策,涉及到经济、社会的诸多层面。

为此,专家学者们提出了丰富的建议。

推进资源价格市场化
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主任马凯加快推进水、电、石油、天然气等资源性产品价格的市场化进程,建立反映资源稀缺程度的价格形成机制,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部长冯飞目前能源和资源的价格比较刚性,缺乏灵活性,并没有发挥价格机制和调节供需的作用。

另外,从价格的结构来看,要形成有利于可再生能源发展替代能源发展,替代技术发展比价关系。

节约激励政策
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主任马凯建立健全有利于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财税政策体系,加快制定鼓励生产、使用节能节水产品和节能建筑以及低油耗,低排量车辆的财政税收政策,完善资源综合利用税收优惠政策,调整高耗能产品进出口政策。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周宏春出台相应的经济、财
税激励政策,才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关键。

我国对于节能的财税激励政策,在上世纪年代有“固定资产投资调节税”,即对北方节能建筑给予零税率的优惠,但后来为了拉动固定资产投资,此政策暂停。

目前,国务院相关部门正着手研究调整高耗能产品进出口政策、适时开征燃气油税、完善消费税制、研究制定低能耗、低污染车辆的财税政策等。

产业结构升级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潘家铮我国在工业化过程中必须有所为有所不为,有所发展有所控制,低级产业向中国转移并不是来者不拒、多多益善。

那些以付出土地、水、能源、矿产为代价取得一点点经济效益或外汇的产业就不能要。

必须加快产业结构升级的步伐,加快从传统工业向新兴工业的转变。

今后,国家应该基本停止发展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率、低产出的产业,各行各业各省区都要按照中央精神和具体情况对产业体系进行规划、转轨、重组、引进,制定传统工业和新兴工业的发展和取代过程。

放弃外延式、粗放式、低附加值的生产。

产业体系结构的调整升级是最大的节约。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部长冯飞建设节约型社会要紧紧抓住转变经济的方式、调整经济的结构的优化、发展循环经济这些核心的环节。

造成近几年能源和资源
消费快速增长的原因是结构性的问题,经济增长要从主要依靠资源的投入转向提高资源效用,要尽最大可能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特别是从有利于可持续发展和增强国家竞争优势的角度形成资源节约型国民经济的体系。

依靠科技创新
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工程院院长、院士徐匡迪依靠科技创新,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

国家和社会应该大幅增加科学研究和开发的经费投入,还应该努力将发明和专利转化为生产力,为此必须致力于人才培养和人力资源的开发,否则节约型社会就难以实现。

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主任马凯高度重视信息、先进工艺和制造技术在资源开发利用领域的应用,坚持引进技术与消化、吸收、创新相结合,加强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技术的科技攻关和产业化。

重点开发十分有重大推广意义的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技术。

加快资源节约新技术、新产品和新材料的推广应用。

加大对节约资源、发展循环经济的重大项目和技术开发、产业化示范项目的支持力度。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潘家铮要实现新型工业化,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从传统工业走向知识产业,以及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消耗,开发节约型产品,这些都要依靠科技创新和发展。

中国必须有强大的科技创新能力与发明成果,科技创新和发展是我国实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
动力和支撑力量。

国家和社会应该大幅增加投入,投入应该主要用于开发性、应用性和应用基础研究上,还应该有将发明和专利转化为生产力的渠道和保证,还要致力于人才的培养和人力资源的开发。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部长冯飞在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要推动技术进步,要鼓励技术创新。

技术进步和技术是建设资源性社会一个重要的保证,节约能源应该写入国家中长期发展规划当中。

特别是鼓励新技术的应用,包括政府采购节能、节约资源产品,为新技术成果的应用创造好的市场环境、好的政策环境。

完善法律与加强规制并重
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主任马凯健全法规标准,强化监督管理。

加强法规建设,抓紧制定和修订促进资源有效利用的法律法规,解决无法可依和法律不完善的问题,制定完善标准,对高消耗、高污染行业新建项目,提出更为严格的产业准入标准,加快制定产品的强制性效能标准,修订和完善主要效能行业节能设计规范、建筑节能标准等。

依法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并加大执法和监督检查力度。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部长冯飞建立资源能源审计制度,要从现行的环境评价制度一道共同构成新的社会性管制制度。

也就是说,要从能源、资源、环保这些方面提出更为严格的产业准入的标准和制度,对高耗能的落
后工艺、落后技术和落后的社会要实行强制淘汰。

对于重点耗能产品的市场准入制度要实现。

归根结底要全社会共同努力
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工程院院长、院士徐匡迪要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只有全社会达成共识,全民一起动手才能取得成效。

为此,树立全民对节约的观念,是当务之急。

要使大家认识到,我们整个世界都面临着资源全面短缺的严峻现实。

所以要选择正确的发展模式和生活方式,发扬勤俭节约的美德,唾弃浪费的行为,才能建设文明节约的社会。

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主任马凯广泛深入持久地开展资源节约的宣传,提高全社会对建设节约型社会重大意义的认识,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

编写培训教材,组织开展和相关管理和技术人员的培训。

编写消费行为守则和资源节约公约,引导合理消费,规范消费行为。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部长冯飞要全社会共同参与和共同行动,是非常重要的。

增强公众资源忧患的意识、资源节约的意识。

在全社会多层次上形成资源节约的良好社会氛围。

建立节约型社会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在我们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过程中,每个社会成员都应当摒弃讲排场、摆阔气、爱面子、相互攀比的陈旧观念,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如果所
有的社会成员都把节约资源意识渗透至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全社会将会创造惊人的数字,对建设节约型社会将会做出巨大贡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