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屠宰后肉的变化-资料

合集下载

肉的宰后变化

肉的宰后变化

一、肉的宰后变化现象及原因。

肉的宰后变化包括尸僵、成熟、腐败。

(1)尸僵:屠宰后的肉尸经过一定时间,肉的伸展性逐渐消失,由弛缓变为紧张,无光泽,关节不活动,呈现僵硬状态。

死后僵直的机制:动物死亡后,呼吸停止了,供给肌肉的氧气也就中断了,此时其糖原不再像有氧存在时最终氧化成CO2和H2O,而是在缺氧情况下经糖酵解作用产生乳酸。

在正常有氧条件下,每个葡萄糖单位可氧化生成39个分子A TP,而经过糖酵解只能生成3分子A TP,A TP的供应受阻。

然而体内A TP的消耗,由于肌浆中ATP酶的作用却在继续进行,因此动物死后,ATP的含量迅速下降。

ATP的减少及pH的下降,使肌质网功能失常,发生崩解,肌质网失去钙泵的作用,内部保存的钙离子被放出,致使Ca2+浓度增高,促使粗丝中的肌球蛋白ATP 酶活化,更加快了A TP的减少,结果肌动蛋白和肌球蛋白结合形成肌动球蛋白,引起肌肉收缩表现出肉尸僵硬。

(2)成熟:尸僵持续一定时间后,开始缓解,硬度降低,保水性恢复,变得柔嫩多汁,具有良好风味,适于加工食用的过程。

成熟包括解僵和嫩化。

肉成熟的条件及机制:关于解僵的实质,至今尚未充分判明,主要有以下几方面论述:a、肌原纤维小片化刚宰后的肌原纤维与活体肌肉一样,是由数十到数百个肌节延长轴方向构成的纤维,动物死后由于僵直收缩产生张力,同时由于基质网功能破坏,大量Ca2+从网内释放,高浓度的Ca2+长时间作用于Z线,使Z线蛋白变性而脆弱,给予物理力的冲击和牵引即发生断裂。

b、死后肌肉中肌动蛋白和肌球蛋白纤维之间结合变弱。

研究显示随保藏时间延长,肌原纤维的分解量逐渐增加,家兔肌肉10℃条件下保藏2d肌原纤维分解5%;到6d分解近50%。

c、肌肉中结构弹性网状蛋白的变化结构弹性网状蛋白是肌原纤维中除去粗丝、细丝及Z线等蛋白质后,不溶性的并具有较高弹性的蛋白质,贯穿于肌原纤维的整个长度,连续地构成网状结构。

肉类在成熟软化时结构弹性蛋白质的消失,导致肌肉弹性的消失。

宰后肉变化

宰后肉变化

肌肉宰后会发生一系列变化,使muscle→meat热鲜肉→肉的尸僵→解僵成熟→自体酶解→腐败变质动物刚屠宰后,肉温还没有散失,柔软具有较小弹性,这种处于生鲜状态的肉称作热鲜肉。

肌肉宰后:尸僵→成熟→腐败一、肌肉收缩的基本单位肌肉→肌纤维(肌细胞)→肌原纤维→肌节二、肌肉收缩的机制生活的肌肉处于静止状态时,由于Mg和ATP形成复合体的存在,防碍了肌动蛋白与肌球蛋白粗丝突起端的结合。

肌原纤维周围糖原的无氧酵解和线粒体内进行的三羧酸循环,使ATP不断产生,以供应肌肉收缩之用。

肌球蛋白头是一种ATP酶,这种酶的激活需要Ca2+的激活。

神经冲动→肌内膜→肌质网释放Ca2+→ Ca2+浓度升高→使肌动蛋白暴露与肌球蛋白结合位点→使ATP酶活化→ATP分解产生能量→肌动蛋白与肌球蛋白结合→收缩三、肌肉僵直形成的原因①ATP减少:动物死之后,呼吸停止了,在缺氧情况下经糖酵解产生乳酸,产生的ATP量显著降低。

然而体内ATP的消耗,由于肌浆中ATP酶的作用却在继续进行,因此动物死后,ATP的含量迅速下降。

同时,由于糖酵解的进行,产生大量乳酸,使肉的pH迅速降低。

②ATP的减少及pH值的下降,使肌质网功能失常,发生崩解,肌质网失去钙泵的作用,内部保存的钙离子被放出,致使Ca2+浓度增高,促使粗丝中的肌球蛋白ATP酶活化,更加快了ATP的减少,结果肌动蛋白和肌球蛋白结合形成肌动球蛋白,引起肌肉收缩表现出肉尸僵硬。

③反应不可逆:这种情况下由于无神经调节作用,ATP不断减少,钙泵功能丧失,Ca2+浓度无法调节,所以反应是不可逆的,则引起永久性的收缩。

四、肌肉宰后有三种短缩或收缩形式,–热收缩(heat shortening)–冷收缩(cold shortening)–解冻僵直收缩(thaw shortening)冷收缩当牛肉、羊肉和火鸡肉在pH值下降到5.9~6.2之前,也就是僵直状态完成之前,温度降低到10℃以下,这些肌肉收缩,并在随后的烹调中变硬,这个现象称为冷收缩。

宰后肉的变化及卫生检验课件 (一)

宰后肉的变化及卫生检验课件 (一)

宰后肉的变化及卫生检验课件 (一)宰后肉的变化及卫生检验课件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食品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肉制品的质量也成为了大众关注的热点。

宰后肉的变化及卫生检验是肉制品质量控制中重要的一环,下面将对其进行详细介绍。

一、宰后肉的变化宰后肉指的是动物在屠宰之后,肌肉组织由于缺乏血液供给,导致发育缩减、肌肉组织变硬、颜色改变等特征。

这些变化对肉制品质量有很大影响,以下是宰后肉的主要变化:1.肌肉变硬肌肉的变硬是宰后肉的一种明显特征。

肌肉主要得到的能量来源是氧,而屠宰后,动物身体停止了氧的供应,肌肉组织失去能量来源后会开始变硬,使得肉质变得不鲜嫩。

2.色泽变化动物的肌肉中含有血红蛋白,平时呈现红色,但宰后,由于氧供应不足,血液里的氧被用完,造成肌肉的颜色变深,呈现深褐色。

3.蛋白变性肉中蛋白质易受热变性和凝固,屠宰后,肌肉温度迅速下降,导致蛋白变性,肉质变得更加粘稠,口感较为劣质。

二、卫生检验课件在提高宰后肉质量的同时,卫生检验也是不可忽视的一环。

卫生检验可以从原料的入厂检验、生产过程中的检验以及成品检验三个方面来保证肉制品的卫生安全。

1.原料入厂检验开展原料入厂检验是保障肉质安全的重要环节,原料检验的主要目的是检查肉质的新鲜程度、有无病害和药物残留等问题。

2.生产过程检验随着肉制品加工方式的不同,生产线检验也会分为相应的几部分,包括碾肉、熏制、烤制等。

在生产过程中,要确保操作规范、机器设备良好、工艺技术过关,以及现场卫生条件合格等。

3.成品检验成品检验是肉制品生产中极其重要的一环,主要检验成品标准和要求、产品包装和质量控制标准等内容。

同时,还要对成品进行抽样检验,以保证肉制品在出厂时已达到相关生产标准和消费者用品质的期望。

三、总结宰后肉的变化及卫生检验对于肉制品质量控制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通过了解肉质变化及通过严格的卫生检验,我们可以更好地保证肉质安全,提高肉制品的食品品质。

第五章屠宰后肉的变化

第五章屠宰后肉的变化

肌肉收缩包括以下四种主要因子
()收缩因子 肌球蛋白()、肌动蛋白 ()、原肌球蛋白()和肌原蛋白()。
()能源 ()调节因子 初级调节因子─钙离子,次级
调节因子─原肌球蛋白和肌原蛋白。 ()疏松因子 肌质网系统( )和钙离子泵。
• 生活的肌肉处于静止状态时,由于和形 成复合体的存在,防碍了肌动蛋白与肌 球蛋白粗丝突起端的结合。
• 尸僵的肉硬度大,加热时不易煮熟,有 粗糙感,肉汁流失多,缺乏风味,不具 备可食肉的特征。这样的肉从相对意义 上讲不适于加工和烹调。
一、屠宰后肌肉糖原的酵解
糖酵解作用 酸性极限值
糖酵解作用
• 动物屠宰以后,糖原的含量会逐渐减少, 动物死后血液循环停止,供给肌肉的氧 气也就中断了,其结果促进糖的无氧酵 解过程,糖原形成乳酸,直至下降到抑 制糖酵解酶的活性为止。 有氧代谢,一 个葡萄糖可产生 个,而糖酵解作用,一 个葡萄糖可产生 个,使能量的产生大大 减少。
第一节 肌肉收缩的机制 第二节 肉的僵直 第三节 肉的成熟 第四节 肉的腐败变质
第一节 肌肉收缩的机制
肌肉收缩的基本单位 肌肉收缩与松弛的生物化学机制
肌肉收缩的基本单位
• 在每一条肌球蛋白粗丝的周围,有六对 肌动蛋白纤丝,围绕排列而构成六方格 状结构。在每个肌球蛋白粗丝的周围, 有放射状的突起,这些突起呈螺旋状排 列,每六个突起排列位置恰好旋转一周。 在突起上含有酶的活性中心的重酶解肌 球蛋白,并能和─肌动蛋白结合。粗丝和 细丝不是永久性结合的,由于某些因素 会产生离合状态,便产生肌肉的伸缩。 即所说的肌肉收缩和松弛。
与牲畜的种类、不同的部位及个体的差异 等内在因素有关,
受屠宰前是否注射药物、环境的温度等外 界因素影响。环境温度越高,值变化越快。

简述宰后肉的变化及各过程的特征

简述宰后肉的变化及各过程的特征

一、宰后肉的变化宰后肉是指在动物宰杀后,在一定温度和湿度条件下,肌肉组织发生的变化。

宰后肉的变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脱氧血红蛋白变成氧合血红蛋白、糖原变成乳酸、ATP降解、pH下降和酶促反应等。

1. 脱氧血红蛋白变成氧合血红蛋白:动物被宰杀后,血液停止流动,导致肌肉中的脱氧血红蛋白逐渐被氧合血红蛋白取代。

这一过程通常需要一段时间,可导致肌肉颜色由鲜红色变为暗红色。

2. 糖原变成乳酸:在宰后的过程中,肌肉中的糖原会被糖酵解酶分解成乳酸,乳酸的积累会导致肌肉的pH下降,影响肌肉的质地和口感。

3. ATP降解:ATP是细胞内的一种重要能量储备物质,宰后后,ATP会被降解成AMP、IMP等物质,从而影响肌肉的质地和口感。

二、各过程的特征1. 色泽变化:宰后肉经过一定时间后,由于脱氧血红蛋白变成氧合血红蛋白,导致肌肉颜色由鲜红色变为暗红色,甚至出现褐变。

这对于肉品的外观质量具有重要影响。

2. pH下降:随着乳酸的积累,肌肉的pH值逐渐下降。

在一定范围内,pH值的升降会影响肌肉的蛋白溶胀能力,直接影响肌肉的质地和口感。

3. 质地变化:宰后肉的质地随着糖原变成乳酸、ATP降解等化学变化而发生改变,从而影响肉品的嫩度和口感。

总结回顾宰后肉的变化及各过程的特征,是一项复杂而又重要的研究课题。

通过对宰后肉的变化和特征进行深入了解,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掌握肉品的贮藏和加工技术,提高肉品的品质和口感,还可以为食品科学领域的发展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个人观点和理解宰后肉的变化是一个涉及生物化学、微生物学和食品加工等多个领域的综合性课题。

了解宰后肉变化的过程和特征,对于提高肉类产品的质量、保质期和口感具有重要意义。

也需要我们加强对食品科学技术的研究和探索,以更好地满足人们对食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的需求。

在知识的文章格式中,以上是对宰后肉的变化及各过程的特征的简要阐述,希望能够帮助您更深入地了解这一课题。

如果您对宰后肉的变化有更多的疑问或者想要深入了解,欢迎继续探讨交流。

《屠宰后肉的变化》课件

《屠宰后肉的变化》课件

腌制
通过添加盐、糖、香料等调味 料和防腐剂,改善肉的风味和 延长保质期。
熏烤
通过熏烤工艺使肉制品具有特 殊的风味和色泽。
烹煮
通过加热使肉制品熟透,并保 持其口感和风味。
肉制品的品质控制
原料品质
选用新鲜、优质的原料肉是保证肉制品品质 的前提。
储存运输
合理的储存和运输方式可以保证肉制品的品 质和安全。
检测肉中的细菌数量、大肠杆菌等指标,判断肉 的新鲜度。
化学指标
检测肉中的pH值、氨氮等化学成分,判断肉的新 鲜度。
肉的保存方法
低温保存
将肉放置在低温环境下,如冰箱或冷库,以延缓肉的新鲜度下降 。
真空包装
将肉放入真空袋中,排除空气,以延长肉的保存时间。
防腐剂使用
在肉的表面涂抹或喷洒防腐剂,以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延长保存时 间。
03
04
冷鲜肉
指在屠宰后经过冷却排酸处理 ,并在冷藏条件下运输和销售
的肉。
热鲜肉
指在屠宰后未经任何处理,直 接运输和销售的肉。
冷冻肉
指在屠宰后经过冷冻处理,并 在冷冻条件下储存和销售的肉

腌制肉
指经过腌制处理的肉制品,如 咸肉、腊肉等。
肉制品的加工工艺
切割
将大块的肉切割成适当的大小 和形状,以便后续的加工处理
丰富的风味。
微生物的影响
储存过程中,肉可能会受到微生 物的污染,这些微生物会导致肉
产生不良风味和气味。
温度的影响
温度对肉的风味也有影响,高温 会使肉的风味变得更加浓郁,而
低温则会减缓风味的变化。
03
肉的新鲜度与保存
肉的新鲜度评估
感官评估
通过观察肉的颜色、气味、质地等指标,初步判 断肉的新鲜度。

宰后肉的生物变化(精)

宰后肉的生物变化(精)

死后pH下降的速率受牲畜遗传特性、尸体温度
以及各种肉类相互混杂放置等的影响。一般肉类在
pH为5.4-6.7时即僵硬。
继僵硬之后,肌肉开始变为酸性的,组织比较
柔软嫩化,具有弹性,切面富含水分,有愉快香气 和滋味,易于腐烂和咀嚼,这种食用性质改善的肉 称为成熟肉,这种变化过程称为肉的成熟。
2.肉的自溶
物的生长、繁殖提供了良好的营养价值,随着时间
的转移,微生物大量繁殖的结果,必然导致肉更加
旺盛和复杂的分解过程。
腐败过程被认为是变质中最严重的形式,因为
腐败分解的生成物,如腐胺、硫化氢、吲哚和甲基
吲哚都有强烈的令人厌恶的臭气。
肉的腐败主要是由微生物造成的,因此,只有
被微生物污染,并且有微生物发育繁殖的条件,腐
五、宰后肉的生物变化
1.肉的成熟
屠宰后的牲畜肉尸,随着血液和氧气的供应停止,正常 代谢中断,此时,肉内糖原的分解是在无氧条件下进行的。
由于糖原无氧分解产生乳酸,致使肉的pH下降,经过 24h后,肉中糖原量可减少0.42%,pH可从7.2降至5.6-3.0之 间。但当乳酸生成到一定界限后,分解糖原的酶类即逐渐失 去活力,而另一种酶类——无机磷酸化酶的活性大大增强, 开始促使三磷酸腺苷迅速分解,形成磷酸,因而pH值可以 继续下降至5.4。
败过程才能发展。
Hale Waihona Puke 肉在成熟过程中,主要是糖酵解酶类及无机磷酸化酶的
催化反应在起作用,而蛋白质分解酶的作用几乎完全没有表 现出来或者及其微弱。但随后由于肉的保藏不适当,使肉长 时间保持较高温度,此时即使组织深部没有细菌存在,也会 引起组织自身分解,这种现象的出现,主要是组织蛋白酶类
催化作用的结果。
3.肉的腐败

《农产品仓储管理》课件——2.3.1屠宰后肉类的相关变化

《农产品仓储管理》课件——2.3.1屠宰后肉类的相关变化
持水力和风味得到很大改善的变化过程。
屠宰后肉类变化
肉的成熟
• 通常可按成熟过程肉的形状和特点分为几个阶段:
糖原的酵解 僵直的解除
死后僵直 成熟
屠宰后肉类变化
肉的成熟 糖原的酵解 • 动物死后,心跳停止跳动,对肌肉的氧气供给也
随之中断,这促进了肉体中糖的酵解过程。
屠宰后肉类变化
肉的成熟
糖原的酵解 • 糖原在一系列酶系的作用下,降解产生乳酸,使
肉的腐败
屠宰后肉类变化
肉的腐败 • 当肉贮藏不当时发生自溶,这时自溶所产的分解
产物为微生物或细菌的生长提供了良好场所。
屠宰后肉类变化
肉的腐败
• 这时,如不改变贮藏温度,肌肉中的酶活性将进 一步增强,将肌肉蛋白、脂肪等进一步分解,产 生甲胺、尸胺、三甲胺氧化物(鱼腥味)、神经 碱以及酮酸等对人体有害物质。
屠宰后肉类变化
肉的腐败
• 肉类的腐败同时需有微生物或细菌进行参与繁殖, 腐败过程才能发生。因此,在运输和贮藏期间, 需要良好的卫生条件。
肉的失重
屠宰后肉类变化
肉的失重 • 肉的失重是指肉中的水分含量减少导致肉的质量 减轻的现象。
肉的PH呈酸性,直到抑制糖酵解的活性为止。这 一阶段也称为僵直前期。
屠宰后肉类变化
肉的成熟
死后僵直 • 动物在宰杀后由于酵解作用,体内的糖原降解成
乳酸,造成体内ATP的急剧减少,使得肌肉内的肌 球蛋白和肌动蛋白发生不可逆的结合,生成肌动 球蛋白,引起永久性的肌肉收缩,即死后的僵直。
屠宰后肉类变化
肉的成熟 僵直的解除 • 动物死后僵直达到顶点后,保持一段时间,其后 肌肉又逐渐变软,解除僵直状态。
屠宰后肉类变化
肉的成熟 僵直的解除 • 解除僵直所需的时间由动物的种类、肌肉的部位 及其他外加条件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宰后肉的变化45页PPT

宰后肉的变化45页PPT

END
16、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华盛顿 17、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自强不息。——罗素·贝克 18、最大的挑战和突破在于用人,而用人最大的突破在于信任人。——马云 19、自己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过得更美好。——雷锋 20、要掌握书,莫被书掌握;要为生而读,莫为读而生。——布尔沃
宰后肉的变化
1、合法而稳定的权力在使用得当人渐渐失去温厚善良的美 德。— —伯克
3、最大限度地行使权力总是令人反感 ;权力 不易确 定之处 始终存 在着危 险。— —塞·约翰逊 4、权力会奴化一切。——塔西佗
5、虽然权力是一头固执的熊,可是金 子可以 拉着它 的鼻子 走。— —莎士 比

《屠宰后肉的变化》课件

《屠宰后肉的变化》课件

肉质分级和肉的品质
了解肉质的细菌和病原体
肉类可能携带细菌和病原体,了解如何处理和烹饪肉类以确保食品安全非常重要。
《屠宰后肉的变化》PPT 课件
在这个PPT课件中,我们将深入探讨屠宰后肉的变化过程。从屠宰的定义开始, 一直到肉类保鲜方法对环境的影响,我们将详细介绍各个方面的内容。
什么是屠宰?
屠宰是将动物宰杀并进行初步处理的过程,以获取供人类消费的肉类。
屠宰对肉的影响
屠宰过程会对肉质和营养成分产生影响,如肌肉紧缩、能量消耗、酸性增加 等。
肉的营养成分变化
屠宰后,肉的营养成分可能会发生改变,包括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和矿物 质的含量。
屠宰后肉质的变化
屠宰过程中,肉质的变化包括嫩化、水分流失、颜色改变和pH值变化。
储存和处理屠宰后肉的方法
了解正确的储存和处理方法可以延长肉类的保鲜期,并确保其质量和安全性。
烹饪对屠宰后肉的影响
烹饪方法和时间可以影响肉类的风味、质地和营养价值。

第五章屠宰后肉变化(可编辑)

第五章屠宰后肉变化(可编辑)

第五章屠宰后肉变化第五章屠宰后肉的变化孔保华热鲜肉→肉的尸僵→解僵成熟→自体酶解→腐败变质 muscle to meat 动物刚屠宰后,肉温还没有散失,柔软具有较小弹性,这种处于生鲜状态的肉称作热鲜肉。

经过一定时间,肉的伸展性消失,肉体变为僵硬状态,这种现象称为死后僵直(rigor mortis),此时肉加热食用是很硬的,而且持水性也差,因此加热后重量损失很大,不适于加工。

继续贮藏,其僵直情况会缓解,经过自身解僵,肉又变得柔软起来,同时持水性增加,风味提高,所以在利用肉时,一般应解僵后再使用,此过程称作肉的成熟(conditioning)。

成熟肉在不良条件下贮存,经酶和微生物作用分解变质称作肉的腐败(putrefaction)。

屠宰后肉的变化,即包括上述肉的尸僵、肉的成熟、肉的腐败三个连续变化过程。

在肉品工业生产中,要控制尸僵、促进成熟、防止腐败。

肌肉收缩的基本单位肌肉收缩与松弛的生物化学机制肌肉收缩的基本单位在每一条肌球蛋白粗丝的周围,有六对肌动蛋白纤丝,围绕排列而构成六方格状结构。

在每个肌球蛋白粗丝的周围,有放射状的突起,这些突起呈螺旋状排列,每六个突起排列位置恰好旋转一周。

在突起上含有ATP酶的活性中心的重酶解肌球蛋白,并能和F—肌动蛋白结合。

粗丝和细丝不是永久性结合的,由于某些因素会产生离合状态,便产生肌肉的伸缩。

即所说的肌肉收缩和松弛。

肌肉收缩包括以下四种主要因子(1)收缩因子肌球蛋白(myosin)、肌动蛋白(actin)、原肌球蛋白(tropomyosin)和肌原蛋白(troponin)。

(2)能源 ATP (3)调节因子初级调节因子—钙离子,次级调节因子—原肌球蛋白和肌原蛋白。

? (4)疏松因子肌质网系统(sarcoplasmic reticulum system)和钙离子泵。

生活的肌肉处于静止状态时,由于Mg和ATP形成复合体的存在,防碍了肌动蛋白与肌球蛋白粗丝突起端的结合。

畜禽屠宰及屠宰后肉变化

畜禽屠宰及屠宰后肉变化

屠宰后肉的变化:包括颜色、质地、保水性等方面的变化 储存过程中的生物学变化:微生物繁殖、酶促反应等 储存过程中的化学变化:脂肪氧化、蛋白质变性等 影响因素:温度、湿度、氧气等
肉质变化:随着 畜禽屠宰及屠宰 后肉的变化,肉 质也会发生变化
营养价值:肉质 变化会影响其营 养价值
蛋白质:肉质变 化会影响蛋白质 的含量和结构
脂肪:肉质变化 会影响脂肪的含 量和组成,从而 影响口感和健康
温度:高 生异味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湿度:湿度过高会导致肉发霉、 腐烂;湿度过低则会使肉变得干 燥
细菌:细菌繁殖会导致肉变质, 产生有害物质
常见卫生问题: 屠宰过程中可能 存在多种细菌、 病毒等污染源, 如病原体、化学 药物残留等。
销售过程中的食品安全问题:包括过期、假冒伪劣等,控制措施包括规范 销售渠道、定期检查产品保质期、加强市场监管等。
感官检测:通过观察、触摸、闻味等方式检测肉的质量 化学检测:通过检测肉中的化学成分、添加剂等指标来评估肉的质量 微生物检测:通过检测肉中的微生物种类和数量来判断肉的质量和安全性 仪器检测:利用先进的仪器设备对肉进行全面检测,如光谱仪、质谱仪等
,
01 畜 禽 屠 宰 过 程 02 屠 宰 后 肉 的 变 化 03 畜 禽 屠 宰 后 的 储 存 和 处 理 04 畜 禽 屠 宰 及 屠 宰 后 肉 变 化 的 科 学 原 理 05 畜 禽 屠 宰 及 屠 宰 后 肉 变 化 的 食 品 安 全 问 题 06 畜 禽 屠 宰 及 屠 宰 后 肉 变 化 的 行 业 发 展 趋 势 和 前 景
屠宰过程中工作人员要遵守 安全规定
肉的颜色变化与氧气供应有关 肉的颜色变化与屠宰后肉内部发生的化学反应有关 肉的颜色变化与温度有关 肉的颜色变化与时间有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此时期,细丝还能在粗丝中滑动,肌肉比较柔 软,这一时期与ATP的贮量及磷酸肌酸的贮量有 关。
随着磷酸肌酸的消耗殆尽,使ATP的形成主 要依赖糖酵解,使ATP迅速下降而进入急速期。 当ATP降低至原含量的15%~20%时,肉的延伸 性消失而进入僵直后期。
2020/6/5
• 动物屠宰之后磷酸肌酸与pH值迅速下降, 而ATP在磷酸肌酸降到一定水平之前尚维 持相对的恒定,此时肌肉的延伸性几乎没 有变化,只有当磷酸肌酸下降到一定程度 时,ATP开始下降,并以很快的速度进行 ,由于ATP的迅速下降,肉的延伸性也迅 速消失,迅速出现僵直现象。
• 由冷收缩可知,死后肌肉的收缩速度未 必温度越高,收缩越快,牛、羊、鸡在 低温条件下也可产生急剧收缩,该现象 红肌肉比白肌肉出现得更多一些,尤以 牛肉明显。
• 从刚屠宰后的牛屠体上切下一块牛头肌 肉片,立刻分别在1~37℃的温度中放置 ,结果表明:在1℃中贮藏的肉收缩最快 、最急剧。在15℃中贮藏的肉收缩得最 慢,而且也最小。
少,所以反应是不可逆的,则引起永久 性的收缩。
2020/6/5
三、死后僵直的过僵直现象为 止,即肌肉的弹性以非常缓慢的速度进 展阶段,称为迟滞期;
◆急速期:随着弹性的迅速消失出现僵硬 阶段叫急速期
◆僵硬后期:最后形成延伸性非常小的一 定状态而停止叫僵硬后期。到最后阶段 肌肉的硬度可增加到原来的10~40倍, 并保持较长时间。
四、冷收缩(cold shortening) 解冻僵直收缩(thaw shortening)
肌肉宰后有三种短缩或收缩形式,即热收 缩(heat shortening)、冷收缩和解冻 僵直收缩。
热收缩是指一般的尸僵过程,缩短程度和 温度有很大关系,这种收缩是在尸僵后 期,当ATP含量显著减少以后会发生,在 接近零度时收缩的长度为开始长度的5% ,到40℃时,收缩为开始的50%。
★进入肌浆中的Ca2+浓度从10-7 Mol增高到 10-5 Mol时,钙离子即与细丝的肌原蛋白 钙结合亚基(TnC)结合,引起肌原蛋白 三个亚单位构型发生变化,使原肌球蛋 白更深地移向肌动蛋白的螺旋槽内,从 而暴露出肌动蛋白纤丝上能与肌球蛋白 头部结合的位点。
2020/6/5
★钙离子可以使ATP从其惰性的Mg--ATP 复合物中游离出来,并刺激肌球蛋白的 ATP酶,使其活化。
2020/6/5
肌肉收缩包括以下四种主要因子
(1)收缩因子 肌球蛋白(myosin)、肌 动 蛋 白 ( actin)、 原 肌 球 蛋 白 ( tropomyosin)和肌原蛋白(troponin) 。
(2)能源 ATP (3)调节因子 初级调节因子─钙离子,次
级调节因子─原肌球蛋白和肌原蛋白。 (4)疏松因子 肌质网系统(
2020/6/5
继续贮藏,其僵直情况会缓解,经过自身 解僵,肉又变得柔软起来,同时持水性增加, 风味提高,所以在利用肉时,一般应解僵后再 使用,此过程称作肉的成熟(conditioning) 。 成熟肉在不良条件下贮存,经酶和微生物作用 分解变质称作肉的腐败(putrefaction)。
屠宰后肉的变化,即包括上述肉的尸僵、肉 的成熟、肉的腐败三个连续变化过程。在肉品 工业生产中,要控制尸僵、促进成熟、防止腐 败。
、、、、、、、 尸尸冷死死死屠 僵僵收后后后宰 开和缩僵僵僵后
第 二 节
始保及直直直肌
和水解的的的肉 肉
持性冻类过机糖
续的僵型程制原
时关直

间系收

的 僵 直


2020/6/5
尸僵的定义
• 屠宰后的肉尸(胴体)经过一定时间, 肉的伸展性逐渐消失,由弛缓变为紧张 ,无光泽,关节不活动,呈现僵硬状态 ,叫作尸僵。
• 尸僵的肉硬度大,加热时不易煮熟,有 粗糙感,肉汁流失多,缺乏风味,不具 备可食肉的特征。这样的肉从相对意义 上讲不适于加工和烹调。
2020/6/5
一、屠宰后肌肉糖原的酵解
糖酵解作用 酸性极限pH值
2020/6/5
糖酵解作用
• 动物屠宰以后,糖原的含量会逐渐减少 ,动物死后血液循环停止,供给肌肉的 氧气也就中断了,其结果促进糖的无氧 酵解过程,糖原形成乳酸,直至下降到 抑制糖酵解酶的活性为止。 有氧代谢, 一个葡萄糖可产生39 个ATP,而糖酵解 作用,一个葡萄糖可产生3 个ATP,使能 量的产生大大减少。
★ ATP与Mg形成复合物,且与肌球蛋白头部 结合。而细丝上的原肌球蛋白分子又从肌动 蛋白螺旋沟中移出,挡往了肌动蛋白和肌球 蛋白结合的位点,形成肌肉的松驰状态。
如果ATP供应不足,则肌球蛋白头部与肌动蛋 白结合位点不能脱离,使肌原纤维一直处于 收缩状态,这就形成尸僵。
2020/6/5
七六五四三二一
2020/6/5
引言
热鲜肉→肉的尸僵→解僵成熟→自体酶解→腐败变质
muscle to meat 动物刚屠宰后,肉温还没有散失,柔软具有
较小弹性,这种处于生鲜状态的肉称作热鲜肉 。
经过一定时间,肉的伸展性消失,肉体变 为僵硬状态,这种现象称为死后僵直(rigor mortis),此时肉加热食用是很硬的,而且持水 性也差,因此加热后重量损失很大,不适于加 工。
• 肌球蛋白头是一种ATP酶,这种酶的激 活需要Ca2+的激活。
2020/6/5
神经冲动→肌内膜→肌质网释放Ca2+ → →使肌动蛋白暴露与肌球蛋白结合位点 →使ATP酶活化→ATP分解产生能量 →肌动蛋白与肌球蛋白结合→收缩
2020/6/5
★肌肉收缩时首先由神经系统(运动神经 )传递信号,来自大脑的信息经神经纤 维传到肌原纤维膜产生去极化作用,神 经冲动沿着T小管进入肌原纤维,可促使 肌质网将Ca2+释放到肌浆中。
2020/6/5
二、死后僵直的机制
※ATP减少 动物死之后,呼吸停止了,供给
肌肉的氧气也就中断了,此时其糖原不再 像有氧时最终氧化成CO2和H2O,而是在缺氧 情况下经糖酵解产生乳酸。在正常有氧条 件下,每个葡萄糖单位可氧化生成39个分 子ATP,而经过糖酵解只能生成3分子ATP, ATP的供应受阻。然而体内ATP的消耗,由 于肌浆中ATP酶的作用却在继续进行,因此 动物死后,ATP的含量迅速下降。
2020/6/5
• 温。的还 生 低僵度温直越有 冷高收收资 收 ,缩缩A与是料 缩 TA不PT的一表 的 P消减样明 温 耗少的越产。, 度 大生肌 范肉 围发 是 最0近~ 一1项0结℃ 果表之明间 ,冷。收由于迅速 缩的 不是冷由却 肌质和 网的肉作的 用产最终温度 生来降 ,的C而到 a是2+由产0线生℃ 粒的体,,释含糖 放有出大酵解的速 量度 线粒显体著 的红减色慢 肌肉,,但 在 ATP 的 死分 后厌解 氧的速低温度条在 件下开 放 始 时 下 置放条降 始 ,出件线钙下, 加粒,机而 速 C体能a机下2在 , +能降再低 下的被因降肌在于 此 而质低释网温肌 15肉 ℃收 时开 缩 回增 收而加引。 起收缩。
2020/6/5
• 哺乳动物肌肉的极限pH值为5.4~5.5之 间,达到极限pH值时大部分糖原已被消 耗,这时即使残留少量糖原,由于糖酵 解酶的钝化,也不能继续分解了。肉的 pH值下降对微生物,特别是对细菌的繁 殖有抑制作用,所以从这个意义来说, 死后肌肉pH值的下降,对肉的加工质量 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020/6/5
第一节 肌肉收缩的机制 第二节 肉的僵直 第三节 肉的成熟 第四节 肉的腐败变质
2020/6/5
第一节 肌肉收缩的机制
肌肉收缩的基本单位 肌肉收缩与松弛的生物化学机制
2020/6/5
肌肉收缩的基本单位
2020/6/5
• 在每一条肌球蛋白粗丝的周围,有六对 肌动蛋白纤丝,围绕排列而构成六方格 状结构。在每个肌球蛋白粗丝的周围, 有放射状的突起,这些突起呈螺旋状排 列,每六个突起排列位置恰好旋转一周 。在突起上含有ATP酶的活性中心的重 酶解肌球蛋白,并能和F─肌动蛋白结合 。粗丝和细丝不是永久性结合的,由于 某些因素会产生离合状态,便产生肌肉 的伸缩。即所说的肌肉收缩和松弛。
乳酸 (mg%) 319.2 314.7 465.5 512.8 600 700.6 692.6
无机酸 (mg%) 70.5
---77.7 75.3 75.4
2020/6/5
酸性极限pH值
• 一般活体肌肉的pH值保持中性(7.0~ 7.2),死后由于糖原酵解生成乳酸,肉 的pH值逐渐下降,一直到阻止糖原酵解 酶的活性为止,这个pH值称极限pH值。
2020/6/5
牛 肉 宰 后 在 4 ℃ 条 件 下 4 8 h 内 糖 原 、 乳 酸 、 p H 值 的 变 化 如 表 3 - 1 。
屠宰后延续时间 (h) 1 3 6 9 12 24 48
pH
6.21 6.0 6.04 5.75 5.95 5.56 5.68
糖原 (mg%) 633.7
---462.0 274.0 189.1
sarcoplasmic reticulum system)和钙
2020/6/5
2020/6/5
2020/6/5
2020/6/5
2020/6/5
2020/6/5
• 生活的肌肉处于静止状态时,由于Mg和 ATP形成复合体的存在,防碍了肌动蛋 白与肌球蛋白粗丝突起端的结合。
• 肌原纤维周围糖原的无氧酵解和线粒体 内进行的三羧酸循环,使ATP不断产生 ,以供应肌肉收缩之用。
2020/6/5
宰后极限pH值的影响因素
与宰前状况有关 如果在屠宰前剧烈运
动,或注射肾上腺素,那么这时的糖原含量 就会减少。如果这时候屠宰,死后继续消耗 糖原,肉就会产生高极限pH值。
与牲畜的种类、不同的部位及个体的差 异等内在因素有关,
受屠宰前是否注射药物、环境的温度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