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危重症患者管理

急危重症患者管理
急危重症患者管理

急危重症病人诊疗流程管理规范

建立“以病人为中心,以医疗质量,医疗安全为第一”的急危重症病人诊疗流程管理规范,对于规范医务人员的诊疗行为,提高医疗质量,防范医疗纠纷,为病人提供安全、及时和有效的医疗服务,具有重要意义。现结合我院实际,特制定本管理规范。

一、门诊管理

1、门诊部应对一站式服务台相关人员进行急救相关知识培训,对来院就诊人员进行密切观察,发现可疑危重病人,应及时引导至便民门诊医师前,给予初步检查、筛选,如有必要护送至急诊就医。

2、门诊便民门诊医师,应熟悉急救相关知识,及时发现异常,对生命体征不稳定的急危重症病人,必须优先诊疗,按照分科收治的原则,优先转送对应专科病房、ICU或急诊留观。

3、护理部应对门诊候诊区护理人员必须进行急救相关知识培训,对诊候人员体态、神色等进行基本观察,发现可疑危急重病人,应优先引导至对应科室门诊医师诊室,以便及时处理,必要时协助医师抢救或护送患者至病房。

4、门诊医师应严格执行首诊负责制,不得以任何理由推诿病人。接诊医生对病人的生命体征进行评估,对生命体征不稳定的急危重症病人,必须就地抢救处理,并及时向家属履行告知与沟通,必要时邀请其它科室医师到场协助处理、会诊;患者生命体征稳定后,及时完善门诊病历及抢救记录等,按临床专业范围分科收治的原则,优先收入ICU或相应专业科室病房。

5、门诊部定期对各单元急救车检查,督促对相关器械进行维护,对急救药品进行数量核对、效期核查,确保随时处于应急状态,并将检查情况记录在案。

二、急诊管理

1、急诊医务人员必须严格执行首诊负责制,不得以任何理由推诿病人。急诊科24小时负责应诊急危重症病人,按照“及时、迅速、准确、安全”的原则,接诊后及时处臵,特殊病人开通“绿色通道”,确保急诊救治及时有效。

2、接诊医生对病人的生命体征进行评估,在给予初步诊断的同时,向上级医师或二线班报告,上级医师或住院总医师接到医生或护士报告后必须在10分钟内到场指导处理,对诊断不明的应立即请求院内相关专科主任会诊。

3、对生命体征不稳定的急危重症病人,必须优先安排。立即完成维护生命体征的必要处臵,如吸氧、吸痰、人工呼吸、建立静脉通道等,给予抢救性治疗,并及时向家属履行告知与沟通。

4、急危重症病人按临床专业范围分科收治的原则,由科主任指导对病人进行分科收治,优先收入ICU或相应专业科室。

5、急诊医师必须完善门诊病历,尽快完成病人收治入院手续,同时通知收治科室医生护士做好病人收治的准备工作。

6、对于非本院临床专业范围的、或限于设备和技术条件不能诊治,确需转院的急危重症病人,或患者或其家属要求转院时,在维护生命体征相对平稳情况下,要向病人或家属告知转诊的原因与风险。在门诊病历记录中及时记载,并请病人或家属签字后同意转出,不得以任何理由强留或收治非本院专业范围的急危重症病人。

三、住院管理

(一)非手术

1、病人到达病区,病房护士按照入院收治流程接待,对初步判断急危重症者;或在日常巡视时发现病情突变,均应立即完成维护生命体征的必要处臵,并及时通知管床医师到场,5分钟内优先进行体格检查、病情判断,必要时邀请上级医师参与诊断、抢救性处置。

2、病房护士接到门急诊危重症通知后,立即告知值班医生并做好病人收治准备。抢救物品、器材及药品必须完备,所有

抢救设施处于应急状态。各临床病房必须常态保留1张抢救床位。

3、急危重症病人入院到达病房后,科室护士立即安臵病人,在5分钟内完成对病人生命体征的监护,值班医师立即接诊,并报告上级医师,不得以任何理由延误治疗抢救时机。

4、上级医师接到报告后,在10分钟内到达现场,组织治疗抢救,与值班医师共同对病人进行病情评估,指导值班医师诊断与治疗,审核医嘱,决定下一步处臵措施(如报告上级医师、请其他专科医师会诊)。及时与家属沟通并下达危重通知书。

5、住院期间急危重症病人需要抢救时由经管医生或值班医师立即实施,并通知上级医师,科主任10分钟内到达现场共同实施抢救,必要时通知医疗总值班主任组织相关专家参与抢救。

(1)、抢救由科主任或现场最高职级医生负责,抢救过程中,抢救人员应保持镇静和信心,禁止谈论抢救以外的话题,避免在病人家属面前对抢救措施提出容易引起医患矛盾的意见。

(2)、危重抢救过程中,应详细、及时、正确记录病情变化、抢救经过、各种用药等。医生下达口头医嘱后,护士需重复一遍;执行医嘱时,下达医嘱者再次核对药物名称,剂量及给药途径后方可由护士执行,以确保用药安全。抢救结束医生及时补记所下达的口头医嘱。

(3)、抢救使用的药品安瓿、药瓶、药袋和一次性用品等医疗废物,由护士负责单独放臵。

(4)、组织者应在本次抢救2小时内组织参与抢救的医师进行讨论,指导值班医师完成抢救记录(最迟抢救结束6小时内),并及时签名;拟定下一步抢救措施(包括会诊、转诊、转院事宜)。

(5)、如患者经济原因,可由现场最高职级医生行使先借药救治的绿色通道(行政总值班签字担保),给予紧急处理,以确保治疗抢救顺利实施。

(6)、抢救时,非抢救人员及病人家属一律不得进入抢救室或抢救现场,以保持环境安静。注意及时做好家属的病情告知和沟通工作;一般情况下,病情告知及家属沟通工作由抢救组织者或科主任负责进行。特殊情况时,可由医务科与科室共同负责。

(7)、抢救病人期间,必须及时追踪重要的临床检验、检查结果,及时分析、确认危急值,并给予有效干预措施或治疗。

(8)、相关医技科室值守人员必须坚守岗位,尤其是临床检验科、输血科要优先检测抢救病人项目,严格按急诊报告时限准确发出报告;如检验结果出现危急值,应在第一时间电话通知抢救科室,争取最佳抢救时机。医务科每季度对危急值进行一次评估管理。

(9)、患者病情超出本科专业范围,需其他专科医师参与组织抢救时,医务科或医疗总值班负责协调通知相关临床及医技科室,应邀科室相关医务人员应在接到通知后15分钟到达申请科室进行会诊,并携带必要的抢救设备,参与组织抢救。

6、严密观察病情,详细(及时、正确、清晰、完整)做好病情变化、治疗经过及效果等抢救记录,并准确记录执行时间;急危重病人的入院记录和首次病程记录要求在4小时内完成,最长不超过6小时,并按卫生部《病历书写基本规范》要求及时书写病程记录。

7、住院医师对急危重病人每日早、晚查房至少2次,结束本班次必须与值班医师进行床头交班;上级医师对急危重病人每日至少查房1次,二线值班每晚必须查房1次,重点巡视危重症病人,并做好记录报告医务科。值班医师必须报告病人的病情变化,医嘱执行情况,病人的生命体征及评估。

8、值班医师和护士必须严格执行值班制度和工作制度,严密观察病人的病情变化,对出现的病情变化及时处理直至病情

稳定。做到对急危重症病人进行至少2次查房(接班后、睡前);病人生命体征不平稳时,值班医师必须至少每小时巡视一次。

9、对新入院急危重症病人,科主任或上级医师必须在24小时内查房,并进行病情评估,对诊断及治疗方案提出指导意见,及时核对查房记录并签字。

10、入院后3天未明确诊断或治疗抢救效果不佳者,必须组织全科室医师进行讨论,明确诊断或修改治疗、抢救方案。

11、对5天内仍未明确诊断或治疗效果不佳或病情进行性加重者,及时报请医务科组织院内专家扩大会诊或请院外专家会诊。

12、对伴有跨科疾病者,本科无法处臵,应在24小时内向医务科报告,邀请专科专家会诊指导治疗或抢救。

13、对于限于设备和技术条件不能诊治,确需转诊(转科、转院)的急危重症病人,要向病人或家属告知转诊的原因与风险,并由病人或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14、对于无人陪护的急危重病人或其他特殊情况(如查无姓名、地址者、无经济来源者),在无法联系家属的前提下及时向医务科、护理部及医院行政总值班报告,同时加强对病人的看护。

15、急危重症病人自动出院须有主治医师以上的上级医师审批,家属必须履行签署自动出院相关手续,同时医师做好沟通告知及注意事宜。并按“非正常出院”有关规定上报医务科。

16、对于心理障碍、情绪不稳定的病人,医师做好心理干预,并及时与家属进行沟通,尽可能切断产生不良后果的条件和因素,如锐器、绳索、高楼防护、特殊药品管理等。

17、医务科要掌握全院急危重症病及重点病人诊疗情况,重点巡视抢救病人,参加甚至组织指挥全院性的抢救、病例讨论或大会诊。

18、重大抢救必须立即报请医务科或院领导亲临参加指挥;凡遇有重大灾害、重大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立即启动应急预案。

(二)手术管理

1、外科非手术的危重病患者管理,按内科非手术管理流程执行。

2、危重病人必须手术或疑难、复杂、重大手术时,要严格掌握手术适应症,执行手术分级管理制度。

3、疑难、复杂、重大手术(含60岁以上老人15岁以下小儿及智障等特殊人群)术前必须经手术科室、麻醉科、手术室、医务科、护理部共同完成讨论,手术科室填写《疑难、复杂、重大手术申请报告表》,科主任签字同意后报医务科,由医务科长审批或提交主管副院长审批后,由科主任或高年资副主任以上医师负责签发手术通知单。

4、致残手术、二次手术必须报请医务科(医疗总值班)批准或备案。

5、术前必须认真完成必要的检查,尽可能明确诊断,制定完善的手术方案,对手术及麻醉进行风险评估,充分做好术前准备工作。

6、对于疑难、复杂、重大手术,病情复杂需相关科室配合者,应提前2~3天邀请麻醉科及有关科室人员会诊,充分讨论手术风险、麻醉风险与手术方式,由麻醉科主任决定最终是否实施手术。

7、建立完善术前、术中、术后谈话制度,科主任及主刀医师要向急危重症病人或家属告知手术的原因与风险,尤其是术中可能发生的意外、术后严重并发症等。与家属术前谈话时必须进行录音,要将患者的主要家属成员均纳入谈话对象中,尤其是家庭成员中有学历、地位及专业知识的成员均要到场,由病人本人或主要家属集体签署知情同意书。术中发生意外情况必须及时告知家属与家属沟通。

8、术前2~8小时,由术者或科主任负责通知临床检验科、输血科等医技科室和后勤保障科室做好应急准备,术前半小时由麻醉科负责核实相关的准备情况。临床检验科、输血科等医技科室和后勤保障科室值班人员,必须坚守岗位,在手术结束前不得离开工作现场。随时做好应急保障工作。

9、围手术期间,必须及时追踪重要的临床检验、检查结果,及时分析、确认危急值,并给予有效干预措施或治疗。临床药师负责对每例围手术期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的监督与指导。

10、检验科术前一天,必须核对输血治疗知情同意书及血型等,及时做好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试验,并根据手术大小备足手术用血。需用血时,血液1小时到位,由手术室护士负责。

11、择期手术病人,出现发热时应待体温恢复正常后2-3天方可进行手术。有菌手术或手术时间较长的无菌手术,严格按围手术期管理使用抗菌药物。

12、若手术探查发现与预先设计的术式有明显改变,或出现紧急情况,手术主持医师应逐级上报上级医师及医务科或院总值班,直至分管院长,或紧急会诊决定,同时及时告知病人家属,并签署患者知情同意书,方能继续进行手术。

13、术中根据病人情况需要,及时采集标本,进行必要相关检查。标本由手术室护士及时送达检验科,要优先检测抢救病人项目,严格按急诊报告时限准确发出报告;如检验结果出现危急值,医技科室人员应在第一时间电话通知手术室,以指导处臵。需做冰冻切片的,术者要在术前一天通知病理科做好准备。

14、手术后生命体征不稳定者,必须在麻醉复苏室稳定生命体征后方可由手术医师、麻醉医师、手术室护士送至ICU或病房抢救室,至少观察24-48小时。与病房值班医师及护士进行床头交接,并做好记录。

15、有术后各种并发症处理预案及术中突发事件报告处理流程。

16、危重病人的手术记录、术后第一次病程记录和麻醉记录应在手术结束后1小时内完成,同时将重点内容、注意事项记载在交班本上。

17、术后值班医师要严格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时处臵并发症。术后24小时内的患者或术后病情加重的患者,要持续进行心电监护,值班医师每小时要掌握一次生命体征;有引流管的病人,值班医师每小时要观察引流管通畅情况及引流袋的内容物,颜色及准确计量,根据情况进行相应处理。

18、术后第1天,麻醉医师要做到至少2次访视;术后3天内,术者每天要做到至少2次查房,并做好病程记录;科主任每天至少1次查房。

四、报告管理

1、急诊科、住院部医师接诊危重症必须在10分钟内向医疗总值班报告。

2、医疗总值班必须每日向医务科报告全科危重抢救病人情况。

3、对存在医疗安全隐患或医疗纠纷患者,各科主任必须按照“医疗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在24小时内向医务科及分管院长口头及书面报告。

五、处罚

1、此管理规范纳入绩效考核。

2、引发医疗纠纷者,按医院有关规定处罚。面对强大的对手,明知不敌,也要毅然亮剑,即使倒下,也要化成一座山

三甲医院急危重症患者处理应急预案样本

三甲医院急危重症患者处理应急预案样本 逐级报告程序 l.各科室、各专业组值班医师在接诊危重患者后,要迅速到达患者身边询问病史和查体,做出初步诊断,快速完成生命体征的测量和记录。医师迅速开出医嘱交护士执行,病情紧急可先下口头医嘱由护士复述后执行,抢救结束后立即据实补记。在紧急处理后尽快完成人院记录、首次病程记录、抢救记录等资料。并向患者家属详细告知病情、初步诊断、治疗方案和风险程度等,听取患者家属对抢救治疗的意见,取得其合作。 2.严重外伤、大出血、休克或心肺功能不全等,如值班医师处理有困难,应在立即进行紧急抢救的同时,迅速报告本科上级医师到达现场参加抢救。如上级医师处理仍有困难,要迅速向科主任报告,科主任要立即调动本科人员,并与相关科室联系参与抢救。紧急情况下可口头或电话请会诊,但应据实补记会诊记录。

3.遇2 人以上严重外伤、中毒等突发事件时,白班值班医师要立即向科主任报告,夜班要向总值班报告,由科主任或总值班负责协调组织人员参加抢救。科主任或总值班处理有困难时要向医务处请求支持,特别严重事件值班医师可直接向医务处或分管院长报告请求支持。医务处在处理严重医疗事件、突发危急事件时要及时向分管院长汇报。 4.在发生医疗纠纷或可能发生医疗纠纷前兆时,值班医师要迅速报告上级医师和科室主任到场处理,做好病历记录等文书工作,听取患者及其家属的意见和要求。然后组织本科有关人员进行讨论,写出书面意见向医医事办汇报。 处理流程 1.门、急诊值班医师出诊,遇到急危重症患者,急诊5 分钟内到位,在给予必要初步治疗同时,通知门、急诊主任,或病区值班医师,并要求在10 分钟内到位。急危重症患者急诊留观原则上不超过3 天,门、急诊病历要求书写规范,值班医师据患者病情请示上级医师后可决定是否入院。如患者无足够经济能力,经请示院方(白天为医务处、门诊部,

急危重症患者优先处置制度与流程

急危重症患者优先处置制度 各部门、各科室; 为了保障急危重症患者连贯救治,最大限度地减少诊疗以外因素对救治的影响,为急危重症患者提供快速、有序、有效和安全的诊疗服务,根据《卫生部关于改进公立医院服务管理方便群众看病就医的若干意见》精神和我院《急危重症患者救治管理办法》要求,特制定本项制度,请遵照执行。 1.建立“优先处置绿色通道”,提供绿色通道的部门包括急(门)诊科室、辅助检查科室、ICU或专科ICU、手术室、导管室、挂号收费室等。 2.凡进入“优先处置绿色通道”的病人,实行“先抢救,后付费”,不需先办理挂号、候诊等手续,相关科室应立即给予抢救、优先检查,提供全程服务。 3.符合以下条件者可进入“优先处置绿色通道”:各种休克、昏迷、心肺复苏、急性重要脏器功能衰竭、急性创伤、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力衰竭、急性脑卒中、急性颅脑损伤、急性呼吸衰竭等重点病种患者。 4.“急危重症患者优先处置”的工作要求: (1)急诊科必须严格执行首诊负责制和24小时接诊制。 (2)由急诊科值班医生根据病情决定患者是否进入“优先处置绿色通道”,并在住院卡或相关检查申请单上加盖“优先处置通道”章,上报医务处(8小时内)或总值班(8小时外)。 (3)急危重症处置患者结束后,由执行科室护士协助患者家属缴费,并将加盖“优先处置通道”的检查单由检查科室领回至急诊科护理单元保存。 (4)进入“优先处置绿色通道”的病人,各相关科室必须简化手续,优先提供救治、检查,各科室间应密切配合,相互支持。 (5)当危重患者需入院抢救时,必须由急诊科医生、护士护送到相关科室。 (6)各临床科室应每日预留1~2张床位以备急危重症患者救治。 (7)在急危重症患者优先处置过程中,对推诿病人或呼叫不应、脱岗离岗的个人和科室,除按医院相关规定给予处罚外,还将按医院《医疗安全事件责任追究管理办法》给予责任追究。

急危重症患者管理

急危重症病人诊疗流程管理规范 建立“以病人为中心,以医疗质量,医疗安全为第一”得急危重 症病人诊疗流程管理规范,对于规范医务人员得诊疗行为,提高 医疗质量,防范医疗纠纷,为病人提供安全、及时与有效得医疗 服务,具有重要意义。现结合我院实际,特制定本管理规范。 一、门诊管理 1、门诊部应对一站式服务台相关人员进行急救相关知识培训, 对来院就诊人员进行密切观察,发现可疑危重病人,应及时引导 至便民门诊医师前,给予初步检查、筛选,如有必要护送至急诊 就医、 2、门诊便民门诊医师,应熟悉急救相关知识,及时发现异常,对 生命体征不稳定得急危重症病人,必须优先诊疗,按照分科收治 得原则,优先转送对应专科病房、ICU或急诊留观。 3、护理部应对门诊候诊区护理人员必须进行急救相关知识培训,对诊候人员体态、神色等进行基本观察,发现可疑危急重病人, 应优先引导至对应科室门诊医师诊室,以便及时处理,必要时协 助医师抢救或护送患者至病房、 4、门诊医师应严格执行首诊负责制,不得以任何理由推诿病人。接诊医生对病人得生命体征进行评估, 对生命体征不稳定得急 危重症病人,必须就地抢救处理,并及时向家属履行告知与沟通, 必要时邀请其它科室医师到场协助处理、会诊;患者生命体征稳 定后, 及时完善门诊病历及抢救记录等,按临床专业范围分科 收治得原则,优先收入ICU或相应专业科室病房。 5、门诊部定期对各单元急救车检查,督促对相关器械进行维护, 对急救药品进行数量核对、效期核查,确保随时处于应急状态, 并将检查情况记录在案。 二、急诊管理 1、急诊医务人员必须严格执行首诊负责制,不得以任何理由推 诿病人。急诊科24小时负责应诊急危重症病人,按照“及时、

急危重症患者管理定稿版

急危重症患者管理精编 W O R D版 IBM system office room 【A0816H-A0912AAAHH-GX8Q8-GNTHHJ8】

急危重症病人诊疗流程管理规范 建立“以病人为中心,以医疗质量,医疗安全为第一”的急危重症病人诊疗流程管理规范,对于规范医务人员的诊疗行为,提高医疗质量,防范医疗纠纷,为病人提供安全、及时和有效的医疗服务,具有重要意义。现结合我院实际,特制定本管理规范。 一、门诊管理 1、门诊部应对一站式服务台相关人员进行急救相关知识培训,对来院就诊人员进行密切观察,发现可疑危重病人,应及时引导至便民门诊医师前,给予初步检查、筛选,如有必要护送至急诊就医。 2、门诊便民门诊医师,应熟悉急救相关知识,及时发现异常,对生命体征不稳定的急危重症病人,必须优先诊疗,按照分科收治的原则,优先转送对应专科病房、ICU或急诊留观。 3、护理部应对门诊候诊区护理人员必须进行急救相关知识培训,对诊候人员体态、神色等进行基本观察,发现可疑危急重病人,应优先引导至对应科室门诊医师诊室,以便及时处理,必要时协助医师抢救或护送患者至病房。 4、门诊医师应严格执行首诊负责制,不得以任何理由推诿病人。接诊医生对病人的生命体征进行评估,对生命体征不稳定的急危重症病人,必须就地抢救处理,并及时向家属履行告知与沟通,必要时邀请其它科室医师到场协助处理、会诊;患者生命体征稳定后,及时完善门诊病历及抢救记录等,按临床专业范围分科收治的原则,优先收入ICU或相应专业科室病房。

5、门诊部定期对各单元急救车检查,督促对相关器械进行维护,对急救药品进行数量核对、效期核查,确保随时处于应急状态,并将检查情况记录在案。 二、急诊管理 1、急诊医务人员必须严格执行首诊负责制,不得以任何理由推诿病人。急诊科24小时负责应诊急危重症病人,按照“及时、迅速、准确、安全”的原则,接诊后及时处臵,特殊病人开通“绿色通道”,确保急诊救治及时有效。 2、接诊医生对病人的生命体征进行评估,在给予初步诊断的同时,向上级医师或二线班报告,上级医师或住院总医师接到医生或护士报告后必须在10分钟内到场指导处理,对诊断不明的应立即请求院内相关专科主任会诊。 3、对生命体征不稳定的急危重症病人,必须优先安排。立即完成维护生命体征的必要处臵,如吸氧、吸痰、人工呼吸、建立静脉通道等,给予抢救性治疗,并及时向家属履行告知与沟通。 4、急危重症病人按临床专业范围分科收治的原则,由科主任指导对病人进行分科收治,优先收入ICU或相应专业科室。 5、急诊医师必须完善门诊病历,尽快完成病人收治入院手续,同时通知收治科室医生护士做好病人收治的准备工作。 6、对于非本院临床专业范围的、或限于设备和技术条件不能诊治,确需转院的急危重症病人,或患者或其家属要求转院时,在维护生命体征相对平稳情况下,要向病人或家属告

急危重症患者的处理流程

急危重症患者的处理流程 急危重症通常指病人的脏器功能衰竭,包括“六衰”;衰竭的脏器数目越多,说明病情越危重(两个以上称“多脏器功能衰竭”),而最危重的情况莫过于心跳骤停。 1、脑功能衰竭:如昏迷、中风、脑水肿、脑疝形成、严重脑挫裂伤、脑死亡等。 2、各种休克:由于各种原因所引起的循环功能衰竭,最终共同表现为有效血容量减少、组织灌注不足、细胞代谢紊乱和功能受损的一组综合征。休克的常见病因,可分为创伤性、失血性、失液性、感染性、心源性、过敏性、神经源性和内分泌性等类型。 3、呼吸衰竭:包括急性与慢性呼吸衰竭,根据血气分析结果又可分为Ⅰ型呼衰(单纯低氧血症)、Ⅱ型呼衰(同时伴有二氧化碳潴留)。 4、心力衰竭:如急性左心衰竭(肺水肿表现)、慢性右心衰竭、全心衰竭和泵衰竭(心源性休克)等。 5、肝功能衰竭:? 表现为肝昏迷,包括急性肝坏死和慢性肝硬化。 6、肾功能衰竭:可分为急性肾功能衰竭和慢性肾功能衰竭(后者又称为“尿毒症”)。 7、有生命危险的急危重症五种表现 A.? ? Asphyxia? ? 窒息及呼吸困难(常见胸部穿透伤、气胸或上R 梗阻) B.? ? Bleeding? ? 大出血与休克(短时间内急性出血量>800ml) C.? ?C1:??Cardiopalmus??心悸? ? 或者C2 :Coma? ? 昏迷

D.? ?Dying (die)? ?正在发生的死亡(心脏停搏时间不超过8 ~10分钟) 二、急危重症的快速识别 ? ?要点——生命“八征”(T、P、R、BP,C、A、U、S) 通过对生命“八征”的重点体格检查,来快速识别病人是否属于急危重症——T、P、R、BP,C、A、U、S。 1、体温(T):正常值为36 ~ 37℃:?体温超过37℃称为发热,?低于35℃称为低体温。 2、脉搏(P):?正常60~100次/分、有力;?同时听诊心音,心律整齐,?清晰有力,未闻及杂音。 3、呼吸(R):?正常14 ~ 28次/分、平稳;?同时听诊双肺,呼吸音清晰一致,未闻及干湿罗音。 4、血压(BP):正常收缩压>100 mmHg?或平均动脉压>70 mmHg (平均动脉压=舒张压+1/3脉压差)?一旦血压低于此数值,即应考虑休克的可能性,?而舒张压如果超过90mmHg,?则称之为高血压。 5、神志(C):?正常神志清楚、对答如流, ??采用格拉斯哥评分≥ 9分; ??如果病人烦躁、紧张不安,往往提示休克早期;而神志模糊或嗜睡,说明即将发生昏迷;各种急危重症的晚期都会出现昏迷,分为浅昏迷(刺激无睁眼反应)、中度昏迷(无应答反应)与深昏迷(无肢体反应)三种程度。 6、瞳孔(A):正常直径3~5毫米,双侧等大等圆,对光反应灵敏;

(完整版)急危重症患者处理流程

急危重症患者处理流程 1.门、急诊值班医师出诊,遇到急危重症患者,急诊5min内到位,在给予必要初步治疗同时,通知门、急诊主任,或病区值班医师,并要求lOmin内到位。急危重症患者急诊留观不超过3d,门、急诊病历要求书写规范,值班医师据患者病情请示上级医师后可决定是否入院。如患者无足够经济能力,经请示院方(白天为医务科、门诊部,夜间为院总值班)为抢救生命,可予抢救性治疗,包括人院、手术。 2.转入患者,应从来源科室获得充分医疗资料,了解病情及诊治经过。并明确患者账目情况,留意家属心态,警惕已经潜在的医疗纠纷。 3.立即完成首次病程志、转入志,8h内完成住院病历,明确主管医师,做好监护,住院医师随时查看巡视患者,出现病情变化随时记录。当日主治医、副主任医师及时查房,组织治疗抢救,并及时向上级医师或科主任汇报。当日及时或晚交班时进行全科讨论,认真做好记录。 4.白班经治医师向夜班医师及听班医师书面和床边交班,并做好交班记录。值班医师及听班医师应认真查看患者,掌握病情。 5.以后,住院医师每日至少2次查房,每天至少1次病程记录。主治医师每日查房,3d内有副主任以上医师查房,病历应及时反应病情变化,重要诊治过程,如上级查房,会诊等内容,并妥善安全保存病历。 6.必要时通知医教科或院领导,以便调配医疗设备,组织全院会诊、院外专家会诊。对潜在医疗纠纷,严重欠费等情况,应及时向医院汇报,并呈交书面材料。 7.确保各种医疗、急救设备状态良好,随时投入使用。对需外借设备明确借用渠道、流程。若需其它部门、科室间合作,必要时应请医务科协调,避免向患方暴露医院内部分歧。 8.及时追踪重要化验检查结果,并妥善保存。 9.若需手术则必须进行术前讨论(急诊、抢救性手术除外),由科主任主持,术者必须参加,填写术前讨论单,病历中做详细记载。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14岁以下患者手术前应有儿科会诊。手术记录在术后24h 内完成,术者需亲自书写或审阅手术记录并签字。

第十六章--病情观察及危重患者的管理

第十六章--病情观察及危重患者的管理

第十六章病情观察及危重患者的管理一、选择题 (一)A 1型题 1.患者处于持续睡眠状态,但能被言语或轻度刺激唤醒,刺激去除后又很快入睡,此时者处于() A.嗜睡 B.意识模糊 C.昏睡 D.浅昏迷 E.-深昏迷 2.意识完全丧失,对各种刺激均无反应,全身肌肉松弛,深浅反射均消失,此时患者处于() A.嗜睡 B.意识模糊 C.昏睡 D.浅昏迷 E.-深昏迷 3.脑出血并发脑疝时,瞳孔的变化是() A.双侧瞳孔变小 B.双侧瞳孔变大 C.双侧瞳孔不等大 D.双侧瞳孔散大固定 E.双侧瞳孔无变化 4.危重患者护理中首先观察() A.意识状态的改变 B.有无脱水、酸中毒

C.T、P、R、BP、瞳孔 D.肢体活动情况 E.大小便情况 5.护理昏迷患者,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测口温时护士要扶托体温计 B.用王纱布盖眼以防角膜炎 C.保持病室安静,光线宜暗 D.防止患者坠床用约束带 E.每隔3h给患者鼻饲流质2h 6.正常瞳孔在自然光线下直径的范围是() A.1mm以下 B.1.0~1.5mm C.2~5mm D.5.5~6mm E.6mm以上 7.观察患者昏迷深浅度的最可靠指标是() A.生命体征 B.瞳孔反应 C.肌张力 D.皮肤的温度 E.对疼痛刺激的反应 8.胸外心脏按压频率为() A.20~40次/分 B.40~60次/分 C.60~80次/分 D.80~100次/分 E.100次以上 9.为成人进行人工呼吸时呼吸频()

A.5~7次/分 B.8~10次/分 C.11~13次/分 D.14~16次/分 E.16次/分以上 10.口对口鼻人工呼吸法最适用于() A.老年患者 B.中年女性患者 C.牙关紧闭患者 D.口腔严重损伤患者 E.婴幼儿 11.心脏按压时,按压部位及抢救者双手的摆放是() A.胸骨中、下1/3交界处,双手平行叠放 B.胸骨中、下1/3交界处,双手垂直叠放 C.胸骨左缘两横指,双手平行叠放 D.胸骨左缘两横指,双手垂直叠放 E.心前区,双手垂直叠放 12.急性中毒患者,当诊断不明时,应选择的洗胃液是() A.1:15 000高锰酸钾 B.温开水或生理盐水 C.牛奶 D.3%过氧化氢 E.2%~4%碳酸氢钠 13.吞服强酸、强碱类腐蚀性药物的患者,切忌进

危重病人管理办法

关于印发危重病人的通知 院属各科室、杨草分院: 危重病人的管理是医院质量管理中的关键,是建立健全医院规章,落实核心制度的重要途径。为确保管理制度的全面贯彻落实,督促病危病人管理质量的持续改进,保证医院能够准确、及时的为危重病人提供优质服务,使危重病人的诊断、治疗、手术、用药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和有效控制之中,能够预防医疗纠纷发生,充分体现我院的医疗技术水平。现将《危重病人管理办法》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附件:《危重病人管理办法》 二〇一五年二月十五日 危重病人管理办法 危重病人的管理是医院质量管理中的关键,是建立健全医院规章,落实核心制度的重要途径。为确保管理制度的全面贯彻落实,督促病危病人管理质量的持续改进,保证医院能够准确、及时的为危重病人提供优质服务,使危重病人的诊断、治疗、手术、用药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和有效控制之中,能够预防医疗纠纷发生,充分体现我院的医疗技术水平。特制定我院危重病人管理办法。

一、危重病人管理的组织机构和工作职责 为做好我院的危重病人管理工作,保证危重病人管理办法的有效实施,真正实现“以病人为中心”,促进医疗质量的进一步提高,成立危重病人管理委员会。 (一)人员组成 危重病人管理委员会是医院危重病人管理的主要责任机构,负责对危重病人管理中出现的重要问题进行专业性指导和专门性决定。危重病人管理委员会在主任委员的领导下开展工作,由临床医学、医疗行政管理、医院感染管理、护理等方面的负责人和具有专业代表性的技术人员组成。 主任委员:××院长 副主任委员:××业务副院长 ××业务副院长 委员:×× 危重病人管理委员会办公室设在医务科,日常工作由医务科处理。 (二)工作职责 危重病人管理委员会在主任委员的领导下负责制定和完善有关危重病人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督促各科室认真贯彻执行,组织危重病人的抢救,协调、解决危重病人诊疗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 二、危重病人管理办法 (一)因各种原因或疾病导致病人生命体征出现严重病态,威胁病人生命,或在治疗过程中有可能出现意外和并发症威胁病人生命安全的被视为危重病人。 (二)危重病人就诊实行首诊负责,首诊医师和医疗部门必须负责病人的急救和生命体征的维持直至落实好专科医疗部门和医师进行诊疗为止。

危重患者管理制度

危重患者管理制度 加强危重患者管理是提高医疗质量、确保医疗安全的关键。建立危重患者管理体系,对危重患者进行全方位的、科学的、系统的管理,是对危重患者的关键环节进行管理。将PDCA循环管理模式应用于危重患者的管理中,确保医疗质量管理循环往复,促进各个科室之间工作的紧密配合,医疗工作质量持续改进。 一、急诊管理 1、急诊医师接诊危重病人时,应立即接待和处置病人。从患者进院到开始处置时间≤5分钟,急诊抢救患者立即处置。急诊输血时间≤30分钟;急诊死亡病历讨论时间≤1周、尸检病历≤2周。院前急救出车时间≤3分钟;急诊危重患者会诊到达时间≤20分钟。 2、急诊医师在处置病人时,如遇有疑难急诊患者应立即请上级医师或相关专科医师会诊,办公时间应20分钟内(晚上1小时内)到场参加会诊,以免造成误诊、误治。严格落实针对急诊患者的各种会诊制度。特别是针对多系统疾病和复合伤及需要多学科协同抢救治疗的患者,各相关科室必须严格按规定参加会诊,不得互相推诿。 收治患者有不同意见时,由医务科或总值班决定收治至适当科室,相关科室应无条件服从,不得互相推诿。 3、重大抢救、突发医疗事件及特殊事件必须立即报告科主任、急诊科主任必须到场。并报告医务科,以便协调全院进行抢救。每例危重病人抢救结束后均要进行总结,分析评估本次抢救的效果,分析存在的问题和经验教训,以利提高抢救危重病人的能力。 4、加强急诊科技术质量的管理。急诊科应加强包括“三基”在内的各种急救技术培训,使每一位急诊科医生都能熟练处理急诊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并能熟练掌握气管插管、除颤、CPR以及外伤的止血、包扎、固定和转运以及监护仪、呼吸机的使用等。医务科每年一次定期组织医务人员急诊知识、急诊技术操作和急诊科应急能力的培训和检查。 二、住院管理 1、住院时急诊医师应与病区医师进行面对面交接班。 2、患者到达病区的处置时间主要有以下规定:危重患者立即处置;急诊输血时间≤30分钟;急诊手术当日实施、抢救手术≤1小时实施;危重抢救患者会诊到达时间≤20分钟。诊断不明确、治疗效果不佳的危重患者经治医师应立即报告上级医师或科主任,上级医师应在1小时内由科间组织会诊,科间会诊未解决问题的,随时报请院内会诊(办公时间报医务科,非办公时间报行政总值班);疑难患者应在6小时内组织科间或院内会诊;危重患者抢救到

危重患者护理管理制度.doc

危重患者护理管理制度1 危重患者护理管理制度 1、护士应熟悉所管危重患者的病情、诊断、治疗及护理,正确实施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做好相关急救准备。如患者病情变化,应立即通知医生处理,及时、客观、准确做好护理记录。 2、护士下班前除做好护理病历记录外,必须将危重患者病情、治疗、观察重点,向下一班护士以书面及床头两种形式交班,不得仅做口头交班。 3、实行危重患者护理质量三级控制,责任护士负责全面评估患者护理问题、制定详细的护理计划、落实各项护理措施,并向责任组长汇报,责任组长需及时查看危重患者护理工作落实情况。对护理疑难问题,应汇报护士长进行讨论后落实护理方案。 4、实行危重患者主管护士参与医疗查房制,以利于制定正确、科学、合理的护理计划。 5、对病情复杂、护理难度大,涉及多个专业科室护理的危重患者,科室需上报护理部,必要时组织全院护理专家实行全院护理会诊。 危重患者护理常规 1、将病人安置在抢救室或监护室,佩戴手腕识别带,穿病员服,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安静、整洁,温湿度适宜。

2、根据病情酌情给予合适的卧位,使病人舒适,便于休息,对于昏迷神志不清,烦躁不安的病人,应采用保护性措施,给予床栏、约束带、压疮防治垫等。 3、严密观察神志、瞳孔、生命体征等变化,及时发现问题,报告医师,给予及时处置。 4、保持静脉通道畅通,遵医嘱执行各项治疗、给药。 5、加强基础护理工作,病人做到“三短六洁”,使病人清洁舒适。 6、视病情给予饮食指导。 7、保持大小便通畅。 8、保持各导管通畅,妥善固定、有标识、防脱落、扭曲、堵塞,同时注意无菌操作,防止逆行感染。 9、心理护理:加强巡视,关心病人,多与病人沟通交流,消除病人恐惧、焦虑等不良情绪,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危重患者护理管理制度231 2.危重患者收治原则上应按临床表现最明显、需要立即治疗的系统疾病确定收治科室。出现两个及以上重要脏器衰竭或损伤,

急危重症患者管理系统

急危重症病人诊疗流程管理规 建立“以病人为中心,以医疗质量,医疗安全为第一”的急危重症病人诊疗流程管理规,对于规医务人员的诊疗行为,提高医疗质量,防医疗纠纷,为病人提供安全、及时和有效的医疗服务,具有重要意义。现结合我院实际,特制定本管理规。 一、门诊管理 1、门诊部应对一站式服务台相关人员进行急救相关知识培训,对来院就诊人员进行密切观察,发现可疑危重病人,应及时引导至便民门诊医师前,给予初步检查、筛选,如有必要护送至急诊就医。 2、门诊便民门诊医师,应熟悉急救相关知识,及时发现异常,对生命体征不稳定的急危重症病人,必须优先诊疗,按照分科收治的原则,优先转送对应专科病房、ICU或急诊留观。 3、护理部应对门诊候诊区护理人员必须进行急救相关知识培训,对诊候人员体态、神色等进行基本观察,发现可疑危急重病人,应优先引导至对应科室门诊医师诊室,以便及时处理,必要时协助医师抢救或护送患者至病房。 4、门诊医师应严格执行首诊负责制,不得以任何理由推诿病人。接诊医生对病人的生命体征进行评估,对生命体征不稳定的急危重症病人,必须就地抢救处理,并及时向家属履行告知与沟通,必要时邀请其它科室医师到场协助处理、会诊;患者生命体征稳定后,及时完善门诊病历及抢救记录等,按临床专业围分科收治的原则,优先收入ICU或相应专业科室病房。 5、门诊部定期对各单元急救车检查,督促对相关器械进行维护,对急救药品进行数量核对、效期核查,确保随时处于应急状态,并将检查情况记录在案。 二、急诊管理 1、急诊医务人员必须严格执行首诊负责制,不得以任何理由推诿病人。急诊科24小时负责应诊急危重症病人,按照“及时、

危重患者管理.

阳泉市第二人民医院郊区人民医院 危重患者管理办法(试行 加强危重患者管理是提高医疗质量、确保医疗安全的关键。建立危重患者管理体系,是对危重患者进行科学的、系统的、全方位的管理,促进各个科室之间工作的紧密配合,促进医疗工作质量持续改进。特制订本办法。 一、急诊管理。 1、急诊医师接诊危重病人时,应立即处置病人。院前救治现场及转运途中应进行简单、必要的处置,并向患者方交待病情;嘱咐调度员协调医院相关科室人员待命,及时报告科主任、护士长,值班时间报告总值班、值班护士长,并酌情上报医务科、分管院长、院长进行全员调度进行抢救准备工作。 目标:从患者进院到开始处置时间≤5分钟,急诊抢救患者立即处置。急诊输血时间≤30分钟;急诊死亡病历讨论时间≤1周、尸检病历≤2周。院前急救出车时间≤3分钟;急诊危重患者会诊到达时间≤10分钟。 2、急诊医师在处置病人时,如遇有疑难急诊患者应立即请上级医师或相关专科医师会诊,上班时间应10分钟内(晚上15分钟内到场参加会诊,以免延误诊治。严格落实针对急诊患者的各种会诊制度。特别是针对多系统疾病和复合伤及需要多学科协同抢救治疗的患者,各相关科室必须严格按规定参加会诊,不得互相推诿。收治患者有不同意见时,由医务科或总值班决定收治至适当科室,相关科室应无条件服从,不得互相推诿。 3、重大抢救、突发医疗事件、群体性及特殊事件必须立即报告科主任,并报告医务科(总值班,以便协调全院进行抢救。 4、医务科每年定期组织医务人员急诊知识、急诊技术操作和急诊应急能力的培训和检查,加强急诊科技术质量的管理。急诊科应加强“三基”及各种急救技术的培训,使每一位急诊科医生都能熟练处理急诊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并能熟练掌握气

危重症患者应急管理制度

危重症患者应急管理制度 一、急性左心衰(肺水肿)的应急管理制度(修) 1、住院患者发生急性左心衰(肺水肿)防范措施 (1)应严格遵照医嘱进行补液冶疗。 (2)应根据病人的年龄、病情、中心静脉压、血压等控制补液速度。 (3)对心肺功能不全、肺切除手后等特殊病人在补液过程中应严密病人的病情,发现有补液过多、过快的征象应及时调整速度或停止补液。 (4)发现病人有左心衰(肺水肿)的临床表现应及时报告医生并立即备好急救用品,协助医生抢救病人。 2、急性左心衰的应急流程:患者出现呼吸困难、发绀、咳粉红色泡沫样痰,强迫坐位、大汗等左心衰的临床表现→立即通知医生→做好抢救准备工作→配合医生抢救病人(高流量给氧湿化瓶内加入50%酒精、取半卧位双腿下垂、建立两条静脉输液能道)→遵医嘱及时完成各种处理→严密观察病情并做好记录→安抚病人及家属。 二、住院患者发生心跳骤停应急管理制度(修) 1、住院患者发生心跳骤停的预措施 (1)严密观察重症病人病情,并及时作好记录。 (2)对可能发生心跳骤停的高危患者(急性心肌梗死、房室传导阻滞、窦房结病变、电解质紊乱、妊娠合并心脏病患

者等)应做好宣教,告知起居饮食中的注意事项,并要求患者严格执行。 (3)对可能发生心跳骤停的患者,应24小时动态监测生命体征,床旁边备好急救车、除颤仪等急救设施。 (4)发现患者心跳骤停应立即启动心肺复苏急救程序。 2、心跳骤停的应急流程:发现患者出现心跳骤停→立即通知医生→立即启动心肺复苏急救程序→和医生共同抢救病人→遵医嘱及时完成各种处理→严密观察病情并做好记录→安抚家属。 三、休克的应急管理制度(修) 1、住院患者发生休克的预防措施 (1)使用青霉素前应询问家属史、用药史及过敏史,用药前应做过敏试验,使用过程中备好付肾素。 (2)对使用可能发生过敏性休克药物(如低分子右旋糖干、洁梅素等)的病人,使用早期应严密观察,发现异常现象应及时处理。 (3)对体位性低血压、贫血、使用降压药的病人,加强宣教,做好安全护理。 (4)对休克病人的护理应严格按照休克病人的护理常规进行严密监测,根据监测结果及时调整输液输血速度和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 (5)各种血管介入治疗及手术中,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危重病人管理规范

一、规范、工作流程、应急预案,风险评估和安全防范措施 (一)、危重患者护理规范 1、热情接待病人,将病人安置于抢救室或重症病房,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温、湿度适宜;做好病人及家属的入院(科)宣教。 2、及时评估:包括基本情况、主要症状、皮肤情况,阳性辅助检查,各种管道,药物治疗情况等。 3、急救护理措施:快速建立静脉通道(视病情及药物性质调整滴速),吸氧(视病情调整用氧流量),心电监护,留置导尿,保暖,做好各种标本采集,协助相应检查,必要时行积极术前准备等。 4、卧位与安全:绝对卧床,根据病情摆放合适的体位,勿在血压不稳的情况下随意搬动。(1)、据病情采取合适体位。 (2)、保持呼吸道通畅,对昏迷病人应及时吸出口鼻及气管内分泌物,予以氧气吸入。、(3)、关紧闭、抽搐的病人可用牙垫、开口器,防止舌咬伤、舌后缀。 (4)、高热、昏迷、谵妄、烦躁不安、年老体弱及婴幼儿应加用护栏,必要时给予约束带,防止坠床,确保病人安全。 齐一切抢救用物、药品和器械,室内各种抢救设置备用状态。 5、严密观察病情:专人护理,对病人生命体征、神志、瞳孔、出血情况、SpO2、CVP、末梢循环及大小便等情况进行动态观察;配合医生积极进行抢救,做好护理记录。 6、遵医嘱给药,实行口头医嘱时,需复述无误方可使用。 7、保持各种管道通畅,妥善固定,安全放置,防止脱落、扭曲、堵塞;严格无菌技术,防止逆行感染。 8、保持大小便通畅:有尿潴留者采取诱导方法以助排尿;必要时导尿;便秘者视病情予以灌肠。 9、视病情予以饮食护理:保持水、电解质平衡及满足机体对营养的基本需求;禁食病人可予以外周静脉营养。 10、基础护理 ⑴做好三短六洁、五到床头(三短:头发、胡须、指甲短;九洁:头发、口、手足、会阴、肛门、皮肤清洁;五到床头:医、护、饭、药、水到病人床头)。 ⑵晨、晚间护理每日2次;尿道口护理每日2次;气管切开护理每日2次;注意眼的保护。 ⑶保持肢体功能,加强肢体被动活动或协助主动活动。 ⑷做好呼吸咳嗽训练,每2h协助病员翻身、拍背、指导作深呼吸,以助分泌物排出。 ⑸加强皮肤护理,预防压疮。 11、心理护理:及时巡视、关心病人,据情作好与家属沟通,建立良好护患关系,以取得病人信任、家属的配合和理解。 (二)、危重患者护理工作流程 1、危重患者入院时,护士要了解危重患者病情,查看患者神志、皮肤粘膜、口腔、肢体等情况,备好抢救仪器和物品。 2、正确安置患者,对躁动、意识不清患者正确使用约束带并加用床挡。 3、护士长协调、安排人力,必要时安排特护小组。 4、开放静脉通路2—3条,应用套管针,保持静脉通路通畅。 5、持续氧气吸入,保持气道通畅,患者行机械通气时,护士应密切注意临床观察指标。 6、遵医嘱予以患者多参数监护48—72h更换心电监护电极片一次,防止皮肤损伤,根据病情设置报警、监护参数界值。 7、监测患者意识、面色、皮肤、末梢有无紫绀等。

急危重症质量管理小组

急危重症质量管理小组 记录本 科室:急诊科 年度: 2012年

急危重症质量管理小组及职责分工 急危重症质量管理小组成员: 组长:林重阳副院长 成员;赫黎明主任王宏主任 质控员:赵立佳 急危重症质量管理小组小组职责: 急危重症质量管理小组负责急危重症质量管理,制定急危重症质量管理措施和考核办法,督促医务人员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诊疗规范,对科室的医疗质量进行检查和考核。主管院长是急危重症质量管理的第一责任人。 具体职责分工: 林重阳副院长:对急危重症质量负总责,兼病历质控。 赫黎明主任和王宏主任:负责对急危重症质量进行检查和考核。

2012年度急危重症质量控制计划 一、需要改进的内容 (一)医疗制度、医疗技术 1.重点抓好医疗核心制度的落实:首诊负责制度、三级医师查房制度、疑难危重病例讨论制度、会诊制度、危重患者抢救制度、分级护理制度、死亡病例讨论制度、交接班制度、病历书写规范、查对制度、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知情同意谈话制度等。 2.加强医疗质量关键环节的管理。 3.加强全员质量和安全教育,牢固树立质量和安全意识,提高全员质量管理与改进的意识和参与能力,严格执行医疗技术操作规范和常规。 4.加强全员培训,医务人员“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必须人人达标。 (二)病历书写 1.《病历书写规范》的再学习和再领会,《住院病历质量检查评分表》讲解和学习; 2.病历书写中的及时性和完整性,字迹的清楚性; 3.体检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4.上级医生查房的及时性和记录内容的规范性; 5.日常病程记录的及时性和完整性(包括上级医生的医疗指示,疑难危重病人的讨论记录,危重抢救病人的抢救记录,重要化验、特殊检查和病理结果的记录和分析,会诊记录、死亡记录和死亡讨论记录等); 6.治疗知情同意记录的规范性(包括住院病人72小时内知情同意谈话记录,特殊检查、治疗的知情同意谈话记录,医保患者自费<特殊>药品和器械知情同意谈话记录等); 7.治疗的合理性(特别是抗精神病药及抗生素的使用、更改、停用有无记录和药物的不良反应有无报告和记录,处方〈包括精神、麻醉处方〉的合格率等); 8.归档病历是否及时上交,项目是否完整; (三)护理及医院感染管理 1.各班职责落实情况; 2.基础护理符合率及并发症发生率; 3.专科护理到位情况; 4.病房管理情况:是否安静、整洁、舒适、安全; 5.护理文书书写的规范性; 6.急救药品、器械的管理; 7.医院感染突发事件应急处理能力; 8.医院感染散发病历报告落实情况; 9.清洁、消毒、灭菌执行情况; 10.手卫生与自身防护落实; 11.抗菌药物合理使用; 12.一次性无菌物品是否按规范使用; 13.多重耐药菌的预防与控制; 14.医疗废物的管理; 15.加强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各项工作。 二、改进措施 1.严格遵守医疗卫生管理的法律、法规、规章、诊疗操作规范和常规,加强对科室的质量管理、检查、评价、监督。 2.科室实施全程质量管理,重视基础质量,加强环节质量,保证终末质量。树立全员质量和安全意识,加强医疗质量的关键环节管理和监督。关键环节包括疑难危重抢救病人的管理,严重药物不良反应的管理,病历书写中的及时性和完整性的管理,治疗知情同意记录的规范性的管理,医院感染的管理,治疗的合理性等‘ 3.认真执行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核心制度,建立病历环节质量的监控、评价、反馈,每本病历均由住院医师、副主任医师、科主

急危重症患者优先处置制度

乌拉特中旗人民医院 急危重症患者优先处置制度 为切实做好急诊患者的抢救及后续治疗工作,提供快速、有序、有效和安全的诊疗服务,尽大可能保证患者生命安全,让人们真正感受到“救死扶伤,治病救人”的人道主义精神,保证病情危重患者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抢救治疗,制定优先处置制度: 1、建立优先处置通道符合条件者及时启动优先处置通道。进入“优先处置通道”的病人:是指各种休克、昏迷、心肺骤停,严重心律失常,急性重要脏器功能衰竭垂危者。 2、“优先处置通道”的工作要求及诊疗程序如下: (1)急诊必须对所有急诊病人实行24小时应诊制和首诊负责制。 (2)送入急诊抢救室的病人,是否进入“优先处置通道”,由抢救室的当班医生根据病情决定,凡进入“优先处置通道”的病人,不需办理挂号、候诊等手续,立即给与抢救,提供全程服务。 (3)进入“优先处置通道”的病人,各有关科室必须优先诊治和简化手续,各科室间必须密切配合,相互支持。 (4)危重患者优先入院抢救,有急诊科医生、护士护送,后补办住院手续。

(5)各专业科室每日预留1-2张床位。 (6)全院职工必须执行我院设立急诊“优先处置通道”的决定,凡对进入“优先处置通道”的病人如有发现推诿病人或呼叫不应、脱岗、离岗的个人和科室,除按规定处理外视对病人抢救的影响程序追究其责任。 3、对群体伤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病情危重者,急诊科在积极救治的同时要上报行政总值班,必要时上报主管副院长、院长及卫生局。

急危重症患者处置流程 急诊 ↓ 危重病人先抢救后挂号交费 ↓ 急诊医生接诊 ↓ 病人评估,必要的辅助检查 ↓ 危重病人立即抢救,危重症病人的监护 ↓ 进入ICU病房 ↓ 待抢救结束、病情平稳,护士协助补挂号、交费 ↓ 病情再评估 ↓ 转普通病房

急危重症病人处理应急预案

急危重症病人处理应急预案 一、目的 通过本预案的实施,为病人提供快捷、安全、有效的诊治服务,提高急危重病人的抢救成功率。对危重病人的处理,制定规范的应急措施。 二、要求 (一)门诊、急诊、病房须很好地配合,充分利用医院资源,有问题及时向医务科及院领导汇报,及时会诊或进行各项检查,做到快速有效,协调有序。 (二)确保各种医疗设备状态良好,随时投入使用。 (三)各项检查及时落实结果,妥善保存,认真分析。 (四)上级医师查房,并在病历中认真记录。病历及时反映病情变化、重要诊治过程,妥善保管病历,包括门(急)诊病历。 (五)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注意用药原则、药物禁忌、不良反应,应用贵重或自费药品前,应告知家属。 (六)注意与病人家属沟通,使医患建立协调配合的良好关系,以利于病人抢救治疗。 三、逐级报告程序 (一)各科室值班医师在接诊危重病人后,要迅速到达病人身边询问病史和查体,做出初步诊断,快速完成生命体征的测量和记录。医师迅速开出医嘱交护士执行,病情紧急可先下口头医嘱由护士复述

后执行,抢救结束后立即据实补记。在紧急处理后尽快完成入院记录,首次病程记录,抢救记录等资料,并向病人家属详细告知病情,初步诊断、治疗方案和风险程度等,听取病人家属对抢救治疗的意见,取得其合作。 (二)严重外伤、大出血、休克或心肺功能不全等,如值班医师处理有困难,应在立即进行紧急抢救的同时,迅速报告本科上级医师到达现场参加抢救。如上级医师处理仍有困难,要迅速向科主任报告,科主任要立即调动本科人员,并与相关科室联系参与抢救,紧急情况下可口头或电话请会诊,但应在抢救结束后立即据实补记会诊记录。 (三)遇2人以上严重外伤,中毒等突发事件时,白班值班医师要立即向科主任报告,夜班要向总值班报告,由科主任或总值班负责协调组织人员参加抢救。科主任或总值班处理有困难时要向医务科报告,特别严重事件值班医师可直接向医务科或分管院长报告请求支援。医务科在处理严重医疗事件,突发危急事件时要及时向分管院长汇报。 (四)在发生医疗纠纷或可能发生医疗纠纷前兆时,值班医师要迅速报告上级医师和科室主任到场处理,做好病历记录等文书工作,听取病人及其家属的意见和要求,必要时写出书面意见向医务科汇报。 四、工作流程 (一)急诊出诊:凡接120指令或呼救,要求5分钟内出发,在给予必要初步治疗同时,通知急诊科或病区值班医师。病人急诊留观

2021年急危重症患者管理

急危重症病人诊疗流程管理规范 欧阳光明(2021.03.07) 建立“以病人为中心,以医疗质量,医疗平安为第一”的急危重症病人诊疗流程管理规范,对规范医务人员的诊疗行为,提高医疗质量,防备医疗纠纷,为病人提供平安、及时和有效的医疗办事,具有重要意义。现结合我院实际,特制定本管理规范。 一、门诊管理 1、门诊部应对一站式办事台相关人员进行急救相关知识培训,对来院就诊人员进行密切观察,发明可疑危重病人,应及时引导至便民门诊医师前,给予初步检查、筛选,如有需要护送至急诊就医。 2、门诊便民门诊医师,应熟悉急救相关知识,及时发明异常,对生命体征不稳定的急危重症病人,必须优先诊疗,依照分科收治的原则,优先转送对应专科病房、ICU或急诊留观。 3、护理部应对门诊候诊区护理人员必须进行急救相关知识培训,对诊候人员体态、神色等进行基本观察,发明可疑危急重病人,应优先引导至对应科室门诊医师诊室,以便及时处理,需要时协助医师抢救或护送患者至病房。 4、门诊医师应严格执行首诊担任制,不得以任何理由推诿病人。接诊医生对病人的生命体征进行评估,对生命体征不稳定的急危重症病人,必须就地抢救处理,并及时向家属履行告知与沟通,需要时邀请其它科室医师参加协助处理、会诊;患者生命体征稳定 后,及时完善门诊病历及抢救记录等,按临床专业规模分科收治的原则,优先收入ICU或相应专业科室病房。 5、门诊部按期对各单位急救车检查,催促对相关器械进行维护,对急救药品进行数量核对、效期核查,确保随时处于应急状态,并将检查情况记录在案。 二、急诊管理 1、急诊医务人员必须严格执行首诊担任制,不得以任何理由推诿病人。急诊科24小时担任应诊急危重症病人,依照“及时、迅速、

急危重病人抢救绿色通道管理制度

急危重病人抢救绿色通道管理制度 为了确保急诊危重病人得到有效的医疗救治,最大限度争取抢救的时间,进一步提高危重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医院决定加强急诊绿色通道管理。急诊科、手术室、ICU、药房、血库、检验科和功能影像检查等科室必须对进入急诊绿色通道救治的病人提供快速、有序、安全、有效的诊疗服务,医院特制定关于加强急诊危重病人抢救绿色通道管理暂行规定,希各科遵照执行。 一、危重病人和急诊抢救绿色通道的服务人群 所有生命体征不稳定的病人或预见可能出现危及生命的各类危急重病人。 二、危重病人和急诊抢救绿色通道的服务原则 费。 三、危重病人和急诊抢救绿色通道的工作制度 1 射、药剂、手术等相关辅助科室的医护人员必须全力抢救,无条件为患者提供方便,不得以任何理由推诿患者,延误患者的最佳诊疗时机。各科室对盖“绿色通道”专用章的申请单、处方须快速反应优先处理。

2、科室实行医生和护士24 和备用抢救药品齐备,做好随时做好危重病人和急诊抢救的准备。 3 院内抢救会诊原则上相关科室医生在10分钟内到达。 4 创操作,值班医师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先留取血样,随后送检查科进行梅毒、艾滋和肝功能的监测。 5 知情权,及时告之病情及变化,进行医患沟通,根据病情发给病人及家属病重或病危通知。 6 时,必须向医务科报告患者病情及抢救情况,正常工作日报告医务科,夜间或休息日报告院总值班,由医务科或院总值班协调相关科室协助抢救,同时上报业务院长,并在必要时组织抢救会诊。 四、急诊绿色通道救治的工作程序 1 有上述情况时,须立即报告医生,进入“急诊绿色通道”救治程序。急诊科医生根据初步的病情判断,尽快下达建立静脉通道、监测生命体征、进行各种救治措施、进行各种相关检查的口头或书面医嘱。急诊科护士尽快准确执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