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牛顿运动定律

合集下载

人教版物理必修一第四章第1节牛顿第一定律

人教版物理必修一第四章第1节牛顿第一定律
笛卡儿的补充和完善:
如果运动中的物体不受力,它将永远 保持静止或某种运动状态,永远不会 使自己沿着曲线,而只保持直线上的 运动。
笛卡尔
1596~1650
三、牛顿第一定律
牛顿第一定律:
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 止状态,除非作用在它上面的力迫使它 改变这种状态。
(另一表述:一切物体如果不受外力或所受合 外力为零,物体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 止状态不变。)
伽利略理想实验的结论: 如果小球不受摩擦力,小球就要一直
运动下去。
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力是 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当有力作用 在物体上,物体的运动状态就会改变。
爱因斯坦:伽利略的发现以及他所应用的科学的推理方法是人 类思想史上的最伟大的发现之一,而且标志着物理的真正开端。
三、笛卡儿的补充和完善
第四章 牛顿运动定律
1 牛顿第一定律
一、引入
放置在水平地面上静止的木箱, 怎样才能让它运动起来呢?
一、引入
怎样才能让静止的球运动起来呢?
一、引入
只有力作用在物体 上,物体才能运动。
亚里士多德
前384~前322
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物体的运动靠力来维持。
一、引入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运动不需要力来 维持。
伽利略
牛顿
1643~1727
力和运动的关系: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不是
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正确理解运动状态
四、惯性
1、惯性的概念: 物体具有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是静止状态的 性质。所以牛顿第一定律又叫惯性定律。
2、惯性是物体固有属性。 3、惯性的大小:
物体保持原来状态“本领”的大小,反映运动状 态改变的难易程度。

高中物理必修一 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 章末总结

高中物理必修一 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  章末总结

定 律
牛顿第 三定律
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同时产生,同时变化作用的物体上
作用力、反作用力和一对平衡力的区别
第3页,共27页。
答案
两类基 已知运动情况求受力情况
牛 本问题 已知受力情况求运动情况 顿


定 超重与 失重:加速度a 向下 ,FN<G
图1
第6页,共27页。
解析答案
(2)用大小为30 N、与水平方向成37°的力斜向上拉此物体,使物体从A处由 静止开始运动并能到达B处,求该力作用的最短时间t.
第8页,共27页。
方法提炼
解析答案
二、动力学中的图象问题
例2 一质量m=2.0 kg的小物块以一定的初速度冲上一倾角为37°足够长的斜 面,某同学利用传感器测出了小物块从一开始冲上斜面到上滑过程中多个时刻 的瞬时速度,并用计算机作出了小物块上滑过程的速度-时间图线,如图2所 示.(取sin 37°=,cos 37°=,g=10 m/s2)求: (1)小物块冲上斜面过程中加速度的大小;
律 失重
超重:加速度a 向上 ,FN>G
完全失重:a=g,FN=0
第4页,共27页。
答案

平衡状态:静止或 匀速直线运动
顿 共点力作用 运 下物体的平 平衡条件:
F合=0
动衡 定
求解方法
直角三角形法相
三角形法 似三角形法

正交分解法
第5页,共27页。
答案
返回
一、动力学的两类基本问题
典例精析
例1 如图1所示,质量m=2 kg的物体静止于水平地面的A处,A、B间距L= 20 m.用大小为30 N、沿水平方向的外力拉此物体,经t0=2 s拉到B处.(已知cos 37°=,sin 37°=0.6.取g=10 m/s2) (1)求物体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

第四部分牛顿运动定律课件

第四部分牛顿运动定律课件
一切物体总保持匀 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 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 它改变这种状态。——Biblioteka 顿第一定律牛顿三层含义
(1)物体在不受力时,总保持匀速直线 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即: 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2)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需要外力.
即: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的原因 (3)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匀速直线运动 状态或静止状态的特性.
物体具有保持原来匀速直线运动 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我们把这个 性质叫做惯性。
牛顿第一定律又叫做惯性定律。
关于惯性的认识:
1.惯性是指物体抵抗运动状态改变 的“本领”。
2.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物体的运动 并不需要力来维持.
3. 惯性是物体的固有性质,不论物 体处于什么状态,都具有惯性.
惯性与质量
足球守门员可以接住
足质球量,有如 是,
越样大速度,飞惯过性来越的大铁。球,他还
能接得住吗?
例1 下列关于惯性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只有在静止时才具有惯性 B.物体运动速度越大,其惯性也越大 C.太空中的物体没有惯性
D.不论物体运动与否,受力与否, 物体都具有惯性
例3 关于伽利略理想实验,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A.理想实验是不科学的假想实验
B.理想实验所得到的结论是不可靠的 C.理想实验是一种科学方法 D.牛顿第一定律描述的是一种理想化状

➢ 小结:
1、伽利略的研究方法——理想实验法:
2、牛顿第一定律: 内容: 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含义:
① 物体不受外力时的运动状态是匀速直线运动或者静止。 ② 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 ——惯性。 ③ 外力的作用迫使物体改变原来的运动状态。 意义:正确揭示了力和运动的关系。

高中物理同步导学--第四章 牛顿运动定律

高中物理同步导学--第四章 牛顿运动定律

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一、牛顿第一定律[要点导学]1.人类研究力与运动间关系的历史过程。

要知道伽利略的成功在于把“明明白白的实验事实和清清楚楚的逻辑推理结合在一起”,物理学从此走上了正确的轨道。

2.力与运动的关系。

(1)历史上错误的认识是“运动必须有力来维持”(2)正确的认识是“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3.对伽利略的理想实验的理解。

这个实验的事实依据是运动物体撤去推力后没有立即停止运动,而是运动一段距离后再停止的,摩擦力越小物体运动的距离越长。

抓住这些事实依据的本质属性,并作出合理化的推理,这就是伽利略的高明之处,我们要学习的就是这种思维方法。

4.对“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理解——运动状态的改变就是指速度的改变,速度的改变包括速度大小和速度方向的改变,速度改变就意味着存在加速度。

5.维持自己的运动状态不变是一切物体的本质属性,这一本质属性就是惯性。

揭示物体的这一本质属性是牛顿第一定律的伟大贡献之一。

6.掌握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

(1)“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者静止状态”——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一切物体都有惯性。

(2)“除非作用在它上面的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外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7.任何物理规律都有适用范围,牛顿运动定律只适用于惯性参照系。

8.质量是惯性大小的量度。

[范例精析]例1 关于惯性,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速度大的物体不能很快地停下来,是因为物体速度越大,惯性越大B.小球在做自由落体运动时,没有惯性C.乒乓球的运动状态容易改变,是因为乒乓球惯性较小的缘故D.物体受到的外力越大,其惯性越小,受到的外力越小,惯性越大解析:物体的惯性仅由其质量决定,一切物体都有惯性,与它是否受力及运动情况均无关.此题正确答案为C.乒乓球的运动状态容易改变,是因为其质量小惯性小的缘故.拓展:①惯性是物体本身固有的属性,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②火车在平直轨道上匀速行驶,车厢内有一个人向上跳起,发现仍落回车上原处,这是因为()A.人跳起后,车厢内空气给他以向前力,使他随与同火车一起向前运动B.人跳起的瞬间,车厢地板给他一个向前的力,使他与火车一起向前运动C.人跳起后,车在继续向前运动,所以人落下后必定偏后一些,只有由于时间很短,不明显而已D.从人跳起后仍落到回车上原处,这是由于人有惯性,在水平方向上始终和车具有相同的速度本题提示:人在水平方向匀速运动的原因是人有惯性,所以正确答案是D。

人教版2019高中物理4.5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共34张PPT)

人教版2019高中物理4.5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共34张PPT)

=2ax
牛顿第二定律F合=ma,确定了运动和力的关系,使我们能够把物
体的运动情况与受力情况联系起来。
重力 弹力 摩擦力
F合=ma 桥梁
v=v0+at
两类动力学问题
1.两类动力学问题 第一类:已知受力情况求运动情况。 第二类:已知运动情况求受力情况。 2. 解题关键 (1)两类分析——物体的受力分析和物体的运动分析; (2)两个桥梁——加速度是联系运动和力的桥梁;速度是各物理过程间相 互联系的桥梁.
01
从受力确定运动情况
知识要点
已知物体受力情况确定运动情况,指的是在受力情况已知的条件下, 要求判断出物体的运动状态或求出物体的速度、位移等。
处理这类问题的基本思路是: 先分析物体受力情况求合力, 据牛顿第二定律求加速度, 再用运动学公式求所求量(运动学量)。
【例题】:运动员把冰壶沿水平冰面投出,让冰壶在冰面上自由滑行,在不与其他冰 壶碰撞的情况下,最终停在远处的某个位置。按比赛规则,投掷冰壶运动员的队友, 可以用毛刷在冰壶滑行前方来回摩擦冰面,减小冰面的动摩擦因数以调节冰壶的运动。 (1)运动员以3.4 m/s的速度投掷冰壶,若冰壶和冰面的动摩擦因数为0.02,冰壶能 在冰面上滑行多远?g 取 10 m/s2。 (2)若运动员仍以3.4 m/s的速度将冰壶投出,其队友在冰壶自由滑行10m后开始在 其滑行前方摩擦冰面,冰壶和冰面的动摩擦因数变为原来的90%,冰壶多滑行了多少 距离?
F 370
θmFf g 【解析】物体受力分析如图所示 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
Fcosθ-µFN=ma
FN
FN+Fsinθ=mg
4s末的速度 4s内的位移
典例分析
汽车轮胎与公路路面之间必须要有足够大的动摩擦因数,才能保证汽车 安全行驶。为检测某公路路面与汽车轮胎之间的动摩擦因数,需要测试 刹车的车痕。测试汽车在该公路水平直道上以54 km/h的速度行驶时,突 然紧急刹车,车轮被抱死后在路面上滑动,直至停下来。量得车轮在公 路上摩擦的痕迹长度是17.2 m,则路面和轮胎之间的动摩擦因数是多少? 取 g=10 m/s2。

教科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精品课件 第4章 牛顿运动定律 第6节 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

教科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精品课件 第4章 牛顿运动定律 第6节 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
0.91m/s
a= 7s =0.13 m/s2。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 F=ma=(m1+m2)a 得

m2=-m1=3 500 kg
3.(从受力确定运动情况)如图所示,哈利法塔是目前世界最高的建筑。游
客乘坐世界最快观光电梯,从地面开始经历加速、匀速、减速的过程恰好
到达观景台只需45 s,运行的最大速度为18 m/s。观景台上可以鸟瞰整个迪
答案:(1)22 kg
(2)1 s
解析:(1)对木箱受力分析,由平衡条件得
Fsin37°+N=mg
Fcos37°=f
f=μN
解得m=22 kg
(2)木箱匀减速运动过程由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公式得
μmg=ma
0=v-at
解得t=1 s
根据受力求加速度的常用方法有合成法和正交分解法。
【变式训练1】 滑冰车是儿童喜欢的冰上娱乐项目之一。如图所示,小
2.通过处理生产生活中的相关问题,培养科学态度及责任。
自主预习·新知导

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
1.动力学方法测质量:根据物体的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求出加速度,利用
牛顿第二定律求出质量。
2.从受力确定运动情况:根据物体受力情况,由牛顿第二定律求出加速度,
通过运动学规律可确定物体的运动情况。
3.从运动情况确定受力:由运动情况,根据运动学公式求出物体的加速度,
拜全景,可将棕榈岛、帆船酒店等尽收眼底,颇为壮观。一位游客用便携式
拉力传感器测得:在加速阶段质量为0.5 kg的物体受到的竖直向上的拉力
为5.45 N。电梯加速、减速过程视为匀变速直线运动(g取10 m/s2)。
(1)求电梯加速阶段的加速度大小及加速运动的时间;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思维导图)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思维导图)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牛顿第一定律内容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说明了一切物体都有惯性,惯性是物体的固有性质,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惯性与物体的速度大小、受力大小、运动状态无关)独立性任何物体都具有惯性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揭示了力与运动的关系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产生加速度)的原因,而不是维持运动的原因它是通过理想实验得出的,它不能由实际的实验来验证适用范围只适用于惯性参考系在质点不受外力作用时,能够判断出质点静止或作匀速直线运动的参考系一定是惯性参考系牛顿第二定律内容物体的加速度a跟物体所受的合外力F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m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合外力的方向相同公式F=ma 特点瞬时性加速度和力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消失矢量性加速度和合力的方向始终保持一致同体性合外力、质量和加速度是针对同一物体独立性在一个外力作用下产生的加速度只与此外力有关,与其他力无关合加速度和合外力有关因果性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加速度是力的作用效果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等值不等质性F=ma,但ma不是力,而是反映物体状态变化情况的m=F/a,但F/a度量物体质量大小的方法,m与F和无关适用范围只适用于质点只适用于惯性参考系只适用于宏观问题只适用于低速问题力学单位制物理公式功能物理学的关系式在确定了物理量之间的数量关系的同时,也确定了物理量单位间的关系基本量被选定的能够利用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推导出其他物理量的一些量基本单位基本量的单位导出单位由基本量根据物理关系推导出来的其他物理量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一种国际通用的、包括一切计量领域的单位制长度l,单位米m质量m,单位千克kg时间t,单位秒s电流I,单位安培A力学中三个基本物理量及单位三个基本物理量长度、质量和时间三个基本单位米、千克和秒单位制的意义单位是物理量的组成部分,对于物理量,如果有单位一定要在数字后带上单位,同一个物理量,选用不同单位时其数值不同统一单位,便于人们的相互交流,统一人们的认识组成单位制牛顿第三定律内容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特点成对存在研究的对象至少是两个物体,多于两个以上的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总可以区分成若干两两相互作用的物体对相对且彼此依存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是相互的,互相依赖相为依存力具有物质性,不能脱离开物体(物质)而存在同时性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同时性,它们是同时产生、同时消失、同时变化同性质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必须是同一性质的力不可叠加性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分别作用在两个不同的物体上,各产生其效果,不可求它们的合力,两力的作用效果不能相互抵消适用范围只适用于惯性系中实物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一)运用牛顿第二定律解题的基本思路1.确定研究对象2.采用隔离体法,正确受力分析3.建立坐标系,正确分解力4.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列出方程5.统一单位连接体问题选取最佳的研究对象可采取“先整体,后隔离”或“分别隔离”等方法一般当各部分加速度大小、方向相同时,可当作整体研究当各部分的加速度大小、方向不相同时,要分别隔离研究选取的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依据牛顿第二定律列出方程式临界问题详细分析物理过程,根据条件变化或随着过程进行引起的受力情况和运动状态变化,找到临界状态和临界条件在某些物理过程比较复杂的情况下,用极限分析的方法可以尽快找到临界状态和临界条件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二)动力学的两类基本问题已知物体的受力情况,确定物体的运动情况根据受力情况,利用牛顿第二定律求出物体的加速度选择恰当的运动学公式求解相关的速度、位移等已知物体的运动情况,推断或求出物体所受的未知力根据运动情况,利用运动学公式求出物体的加速度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确定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从而求出未知力超重和失重在平衡状态时,物体对水平支持物的压力大小等于物体的重力当物体在竖直方向上有加速度时加速度方向向上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大于物体的重力,这种现象叫超重现象加速度方向向下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小于物体的重力,这种现象叫失重现象注意点当物体处于超重和失重状态时,物体的重力并没有变化物体是否处于超重状态或失重状态,不在于物体向上运动还是向下运动,即不取决于速度方向,而是取决于加速度方向当物体处于完全失重状态(a=g)时,平常一切由重力产生的物理现象都会完全消失。

第4章牛顿运动定律

第4章牛顿运动定律

•探究二 对惯性概念的理解
• 锤头松了,把锤柄的一端在凳子上撞击几 下,锤头就套紧了,为什么?试解释其中 的原因。
• 提示:锤与柄原来都处于运动状态,柄撞 在凳子上受到阻力作用,改变了它的运动 状态,就停止了运动,锤头由于惯性仍保 持原来的运动状态,这样锤头就继续向前 运动紧套在锤柄上了。
• 1.惯性与质量的关系 • (1)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 • (2)惯性与物体受力情况、运动情况及地理位置均无关。 • (3)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质量越大,惯性越大。 • 2.惯性与力的关系 • (1)惯性不是力,而是物体本身固有的一种性质,因此说
• (2)实验结论:力不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牛顿物理学的基石——惯性定律
• 1.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总匀保速持直线__运_动_________静_止_状态
或_______状态, 除非作用在它上面的外力迫使它改变这
种状态。
大小
方向
• 2.运动状态的改变:如果物匀速体直速线度的___静__止___或_______ 改变了,它的运动状态就发生了改变;如果物体做 ____________运动或______,它的运动状态就没发生变化。
原来的运动状态
• 解析:牛顿第一定律描述了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的状态, 即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不变,选项A、B 正确;牛顿第一定律还揭示了力和运动的关系,力是改变
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在水平地面上滑动的木块最终停下来,是由于摩擦力的作 用而改变了木块的运动状态,飞跑的运动员遇到障碍而被 绊倒,是因为他受到外力作用而改变了运动状态,选项C 错误,D正确。
• 这两个例子都充分说明了阻力能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 变(物体的速度变小),动力也能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 变(物体的速度变大),即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

高中物理必修一 第四章 第五节 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

高中物理必修一 第四章 第五节 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

针对训练1
一质量为m=2 kg的滑块在倾角为θ=30°的足够 长的固定斜面上在无外力F的情况下以加速度a= 2.5 m/s2匀加速下滑.若用一水平向右的恒力F作用 于滑块,如图所示,使滑块由静止开始沿斜面向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在0~2 s时间内沿斜面运动的位移s=4 m.求:(g取10 m/s2) (1)滑块和斜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
答案 0.5 30 N
设力F作用时物体的加速度 为a1,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 由牛顿第二定律可知: F-mgsin 37°-μmgcos 37° =ma1, 撤去力F后,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a2,由牛顿第二定律有 mgsin 37°+μmgcos 37°=ma2, 根据v-t图像的斜率表示加速度可知a1=20 m/s2,a2=10 m/s2, 联立解得μ=0.5,F=30 N.
(1)滑雪者受到雪面的支持力大小; 答案 400 N
滑雪者在雪坡上受力如图所示,建立如图所示的直角 坐标系, FN=mgcos 37°=400 N.
(2)滑雪者受到的阻力大小. 答案 100 N
由v-t图像可得滑雪者的加速度大小, a=v2-t v1=4 m/s2,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mgsin 37°-f=ma, 得f=mgsin 37°-ma=100 N.
(2)人在离C点多远处停下.
答案 12.8 m
人在水平面上滑行时,水平方向只受到水平面的摩擦力作用.设人在 水平面上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a′,由牛顿第二定律得μmg=ma′ 设人到达C时的速度为v,则由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得 人在斜坡下滑的过程:v2=2aL 人在水平面上滑行时:0-v2=-2a′s 联立解得s=12.8 m.
(2)t=3 s时物体的速度大小;
答案 0 t=3 s时的速度v3=v1-a2t=20 m/s-10×2 m/s=0, 即t=3 s时物体的速度为0.

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

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

牛顿运动定律复习一.知识结构图表1.惯性、惯性定律:一切物体都有惯性,其大小只有质量决定牛顿第一定律惯性是物体本身固有的属性,与它是否受外力无关(惯性定律)2.运动状态、运动状态的改变:运动状态的标志是速度,速度是矢量;速度大小或者方向变化都称为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1.表达式:F合=ma牛顿第二定律矢量性:加速度的方向总与合外力的方向相同(实验定律)2.理解:瞬时性:力和加速度有瞬时对应的关系牛顿第三定律1。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一定是同种性质的力,而平衡力不一定;2.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作用在两个物体上,而一对平衡力作用在一个物体上(作用力与反作用力)3.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消失;而对于一对平衡力,其中一个力变化不一定引起另外一个力变化(一)牛顿第一定律(即惯性定律)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①运动是物体的一种属性,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②它定性地揭示了运动与力的关系: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是使物体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③第一定律是牛顿以伽俐略的理想斜面实验为基础,总结前人的研究成果加以丰富的想象而提出来的;定律成立的条件是物体不受外力,不能用实验直接验证。

④牛顿第一定律是牛顿第二定律的基础,不能认为它是牛顿第二定律合外力为零时的特例,第一定律定性地给出了力与运动的关系,第二定律定量地给出力与运动的关系。

(2)惯性:物体保持原来的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叫做惯性。

①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与物体的受力情况及运动状态无关。

②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

③由牛顿第二定律定义的惯性质量m=F/a和由万有引力定律定义的引力质量m F r G M2/严格相等。

④惯性不是力,惯性是物体具有的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的性质、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惯性和力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二)牛顿第二定律1. 定律内容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m成反比。

物体的加速度a跟物体所受的合外力F合2. 公式:F ma合=①因果性:F合是产生加速度a的原因,它们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存在,同时消失;②方向性:a与F合都是矢量,方向严格相同;③瞬时性和对应性:a为某时刻某物体的加速度,F合是该时刻作用在该物体上的合外力。

高中物理4-4《牛顿第二定律》

高中物理4-4《牛顿第二定律》

汽车重新加速时的受力情况
某质量为1100kg的汽车在平直路面上试车,当达到100km/h的速度时关闭发动机,经过70s停下来,汽车受到的阻力是多大?重新起步加速时牵引力为2000N,产生的加速度应为多大?假定试车过程中汽车受到的阻力不变。
汽车减速时受力情况
G
FN
F阻
F阻
F
FN
G
确定研究对象。 求出合力。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
A、5m/s2 B、3m/s2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
在光滑水平面上的木块,在水平方向上受到一个方向不变、大小从零逐渐增加到某一固定值的外力作用时,这一过程木块将做 匀减速运动 匀加速运动 速度逐渐减小的变加速运动 速度逐渐增大的变加速运动
一个物体质量为m,放在一个倾角为θ的斜面上,物体从斜面顶端由静止开始加速下滑 (1)若斜面光滑,求物体的加速度? (2)若斜面粗糙,已知动摩擦因数为μ,求物体的加速度?
2、分析物体的受力情
况和运动情况,画出研 究对象的受力分析图。
4、选取正方向,根据
牛顿运动定律和运动学 规律建立方程并求解。
正交分解法
平行四边形法
一个物体,质量是4㎏,受到互成120o角的两个力F1和F2的作用。这两个力的大小都是20N,这个物体的加速度是多少?
F1
F2
0
F
x
y
0
F1
F2
有没有其他方法?
0
F1
F2
a2
a1
a
质量不同的物体,所受的重力不一样,它们自由下落时加速度却是一样的。你怎样解释?
PART ONE
C、2m/s2 D、6m/s2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
质量为1kg 的物体受到两个大小分别为2N 和4N 的共点力作用。则物体的加速度大小可能是

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

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

2、牛顿第二定律及探究实验教学目标,及 重难点突破。
• 1、知识与技能
• 掌握牛顿第二定律的文字内容及数学表达式;理解公式中各物理 量的意义及相互因果关系;知道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牛顿” 的定义;会用牛顿第二定律的公式进行有关计算。
• 2、过程与方法
• 以实验为基础归纳出物体的加速度跟它的质量、所受外力的关系, 进而总结出牛顿第二定律;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分析推理能力。
• 但双车实验也存在操作的难题,那就是一个运动的物体要突然停 下来显然不太现实。如果用铁夹等使运动物体停下来,仍然会存 在较大误差。那么不需要运动物体停下来能否测量出物体的位移 呢?显然频闪照相、雷达测距,激光测距完全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需要采用更先进的器材来解决问题。使学生从原理、器材、信息 的收集与处理等各方面来制定探究计划。学校投入巨额资金建立 的探究实验室也可以发挥作用。或者我们还可以固定位移,利用 两个光电门计时器测通过位移的时间,根据公式计算加速度比值, 找到加速度与力的关系。
牛顿第二定律解决问题的两种基本类型及静态共点力平衡 是重点,准确划分物理过程,进行受力分析和运动分析是 突破关键。
动态共点力平衡问题及超重失重的理解、整体法和隔离法、 传送带等模型是难点
• 动态共点力平衡,特别是三共点力动态平衡必须正确受力分析, 明确各力的已知条件及变化情况,抓住不变的力,“以不变应万 变”,利用图解法直观表现出力的变化。
• 牛顿第三定律的实验得出是本节的重点,弹簧秤对拉对 静态情况,容易读数,但动态情况下,不容易读数,此 时就可以用力的传感器来演示动态下的情况。从而比较 充分说明牛顿第三定律的普遍性。
4、牛顿第二定律应用教学注意事项、重难点 突破。
共点力平衡分为:静态平衡和动态平衡,对于等级考试的 学生必须都掌握,对于学考的学生则只需要掌握静态平衡, 特别是三力平衡,学会把三力平衡化归为二力平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4.1 牛顿第一定律知识点一理想实验的魅力1.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2.伽利略的理想实验(1)让小球沿一个斜面从静止开始滚下来,小球将滚上另一个斜面。

(2)若没有摩擦,小球将上升到原来的高度。

(3)如果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使小球在这个斜面上达到原来的高度就要通过更长的路程。

(4)继续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使它最终成为水平面,小球将沿水平面以恒定的速率持续运动下去。

3.伽利略的观点:在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之所以会停下来,是因为受到摩擦阻力的缘故。

物体不受外力作用,就会保持自己的速度不变。

4.笛卡尔的补充完善:除非物体受到外力作用,物体将永远保持其静止或运动状态,永远不会使自己沿曲线运动,而只保持在直线上运动。

5.伽利略的思想方法于意义(1)伽利略“实验+科学推理”的方法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观点。

伽利略的理想斜面实验虽然是想象中的实验,但这个实验反映了一种物理思想,它是建立在可靠的事实基础之上的,以事实为依据,以抽象为指导,抓住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从而深刻地揭示了自然规律。

(2)第一次确立了物理实验在物理研究中的基础地位。

(3)揭示了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4)“理想实验”在自然科学的理论研究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但是,“理想实验”的方法也有其一定的局限性。

“理想实验”只不过是一中逻辑推理的思维过程,它的作用只限于逻辑上的证明与反驳,而不能用来作为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标准。

相反,由“理想实验”所得出的任何推论,都必须由观察或实验的结果来检验。

知识点二经典力学的基石——惯性定律1.内容: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精致状态,除非作用在它上面的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

2.惯性:物体具有保持原来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叫做惯性。

3.惯性的属性(1)普遍性: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

(2)无关性:惯性与运动状态无关,不论物体是出于怎样的运动状态,惯性总是存在的。

当物体原来静止时,它一直“想”保持这种静止状态;当物体原来运动时,它一直“想”以那一时刻的速度做匀速指向运动。

惯性与是否受力无关,与速度大小无关。

(3)唯一性:惯性由质量唯一决定,质量是惯性带大小的量度。

注意:①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这里的一切是没有例外的意思,不论构成物体的物质是何种类、质量多大、是否受力、处于怎样的运动状态,物体都具有惯性。

②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

4.牛顿第一定律的含义(1)牛顿第一定律揭示了运动和力的关系,它说明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2)牛顿第一定律指出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即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特性。

5.物体的运动状态与运动状态的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标志是速度,运动状态是否改变由速度衡量,物体的速度(大小或方向)改变了,我们就说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了。

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有以下三种情况:①速度方向不变,只有大小改变;②速度大小不变,只有方向改变;③速度大小和方向都改变。

运动物体不一定受力,但运动状态的改变一定受力。

知识点三惯性与质量1.惯性与质量的关系: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质量越大,惯性越大;质量越小,惯性不变;质量不变,惯性不变。

2.对质量的理解从物质角度理解:质量为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从惯性角度理解:质量是决定物体惯性大小的唯一因素。

典型例题对伽利略斜面实验的理解例1 理想实验有时能更深刻地反映自然规律。

伽利略设想了一个理想实验,下面对斜面实验的设想步骤中,有一个实验事实,其余是推论①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小球在这斜面上仍然要达到原来的高度。

②两个对接的斜面,让静止的小球沿一个斜面滚下,小球将滚上另一个斜面③如果没有摩擦,小球将上升到原来释放时的高度④继续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最后使它成水平面,小球要沿水平面做持续的匀速运动(1)请将上述理想实验的设想步骤按照正确的顺序排列(2)在上述的设想步骤中,有的属于可靠的事实,有的则是理想化的推论。

下列关于事实和推论的分类正确的是()A.①是事实,②③④是推论B.②是事实,①③④是推论C.③是事实,①②④是推论D.④是事实,①②③是推论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例2如图所示,在一辆表面光滑的小车上,有质量分别为m1和m2的两个小球(m1>m2)随车一起匀速运。

当车突然停止时,如不考虑其他阻力,设车长无限,则两个小球()A.一定相碰B.一定不想碰C.不一定相碰D.难以确定运动状态的改变例3 如果物体运动状态发生了变化,说明该物体的()A.速度方向一定发生了变化B.速度大小一定发生了变化C.加速度一定发生了变化D.受到的合外力一定不为零对惯性的理解例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惯性是只有物体在匀速运动或静止时才表现出来的性质B.物体的惯性是指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仍保持原来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C.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有惯性;受外力作用时,不能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因而就无惯性D.惯性是物体的属性,与运动状态和是否受力无关惯性的唯一量度例5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掷出的铅球速度不大,所以其惯性很小,可以用手去接B.用力打出兵乓球速度很大,因此其惯性很大,不能用手去接C.相同的两辆车,速度大的比速度小的难以停下,是因为速度大的车惯性大D.相同的两辆车,速度大的比速度小的难以停下,是因为速度大大的车状态变化大应用牛顿伊定律解释实际问题例6在南京举行的全国十运会上,山东选手邢慧娜与金牌失之交臂,据报道,原因是邢慧娜在跑得过程中和别人发生了绊脚现象。

从生活的经验我们知道,在路上跑的人被绊倒时和慢走的人滑到时会发生不同现象。

试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表。

跑的人慢走的人绊倒时现象上身向前趴着倒下上身向后仰着倒下原因分析4.2 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知识点一实验目的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知识点二实验原理1.加速度与力的关系(1)实验的基本思路:测量质量m一定的物体在不同作用力F作用下得加速度a,分析a 与F的关系。

(2)实验数据解析:涉及表格,记录数据。

F/Na/(m·s-1)在如图所示坐标系内,作出a—F图象。

a分析:若图象是过原点的直线,则a∝F;若图象不是直线,再作其他分析,2.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1)实验的基本思路:F一定,测量不同质量的m O F的物体在同一作用力F作用下的加速度a,分析a与m的关系。

(2)实验数据解析:设计表格,记录数据。

m/kga/(m·s-1)猜想:F相同,m越大,a越小,是否有“a与m成反比”或“a与m2成反比”?从简单入手,若a与m成反比, a则a与1/m成正比。

所以,建立如图所示的坐标系,作a—1/m图象。

分析:若图象是过原点的直线,则a与m成反比。

知识点三制定实验方案时应注意的两个问题本实验有三个需要测量的物理量:a、F、m。

质量可用天平测量,a与F如何测量呢?1.测量(或比较)物体的加速度方法有三:(1)若物体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测量位移x和时间t,由a=2x/t2计算。

(2)用打点计时器打纸带,由纸带上的点求出。

(3)不测a的数值,测量不同情况下物体的加速度比值。

若初速度为零的两个匀加速运动,在相同时间内位移分别为x1、x2,则:a1/a2=x1/x2。

2.提供和测量物体所受的恒力如图所示,取两个质量相同的小车放在光滑水平面上,小车的前端各系上细绳,绳的另一端跨过定滑轮各挂一个小盘,盘中放有数目不等的砝码。

使小车自静止开始在不同拉力作用下匀加速运动,小车所受拉力F的大小可以认为等于砝码和盘所受重力的大小(保证小车的质量比砝码和盘的总质量大得多)。

小车后端系上细绳,用一只夹子夹住,以同时控制两小车。

使两车同时运动,同时停止,分别测出两小车的位移x和受力F的大小。

据x=1/2at2知道,在时间t相同的前提下,x∝a,通过实验分析知,x∝F。

可见,质量相同的物体,其加速度跟作用在它上面的力成正比,即a1:a2=F1:F2,或者a∝F。

注意:用此方法做实验时需要平衡摩擦力。

在长木板的不带定滑轮的一端下面垫上一块薄木板,反复移动木板的位置,直至小车在斜面上运动时保持匀速运动状态,这时小车拉着纸带运动时受到的摩擦力恰好与小车所受的重力在斜面方向上的分力平衡。

知识点四怎样由实验结果得出结论1.猜想:a∝F,a∝1/m。

若猜想正确,则a-F、a-1/m图象均是过原点的直线。

由于实验误差的存在,各点并不是严格位于一条直线上,且直线并非准确地过原点。

2.若经多次实验,图像上的点都靠近某直线,而这条直线又十分接近原点,那么,实际的规律可能就是这样。

知识点五实验注意事项1.平衡摩擦力时不要挂重物,整个实验平衡了摩擦力后,不管以后是改变小盘和砝码的质量还是改变小车以及砝码的质量,都不需要重新平衡摩擦力。

2.平衡摩擦力后,每次实验时必须在满足小车上所加砝码的质量远大于砝码和小盘的总质量的条件下进行。

只有如此,砝码和小盘的总重力可视为与小车受到的拉力相等。

3.先接通电源再放开小车。

4.改变拉力和小车质量后,每次开始时小车应尽量靠近打点计时器(或尽量远离定滑轮的一端),并应先接通电源,再放开小车,且小车到达定滑轮前应按住小车。

5.用图像法处理实验数据,作图像时应使尽可能多的点在直线上,不在直线上的点尽可能分布在所作直线两侧,偏离直线太大的点应舍弃掉。

典型例题对实验方法的理解例1 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关系的实验中,以下操作正确的是()A.平衡摩擦力时,应将重物用细线通过定滑轮系在小车上B.平衡摩擦力时,应将纸带连接在小车上并穿过打点计时器C.每次改变小车的质量时,不需要重新平衡摩擦力D.实验时,应先放开小车,后接通电源a、F、M的关系例2 现测得某一物体的质量M一定时,a与F的关系数据见表:a/(m.s-2) 1.98 4.06 5.95 8.12F/N 1.00 2.00 3.00 4.00(1)根据表中数据,画出a-F图象;(2)从图像可以判定,当M一定时,a与F的关系为:4.3牛顿第二定律知识点一牛顿第二定律1.内容:物体的加速度跟作用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作用力的方向相同。

2.表达形式:F=kma。

注意:牛顿第一定律说明维持物体的速度不需要力,改变物体的速度才需要力。

牛顿第一定律定义了力,而牛顿第二定律是在力的基础上建立的,如果我们不知道物体在不受外力的情况下处于怎样的运动状态,要研究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将怎样运动,显然是不可能的,所以牛顿第一定律是研究力学的出发点,是不能用牛顿第二定律代替的,更不是牛顿第二定律的特例。

知识点二力的单位1.1N的含义:当物体的质量是m=1kg,在某力的作用下他获得的加速度是a=1m/s2时,那么这个力就是1牛顿,用符号N表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