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吃透肱骨髁上骨折 Gartland 分型
小儿肱骨髁上骨折
1 畸形 2 肿胀 3 疼痛 4 功能障碍 5 血循环障碍 N损伤, 多为压迫.表现无脉;对掌障碍;垂腕。
内侧移位,易损伤桡N ;外侧移位易损伤肱A和正中N
手术探查肱A和正中N 松解外侧桡N
损伤机制〔屈曲型〕
跌倒肘部着地 髁上剪切骨折 肱二头肌收缩 远端骨折块向上移位
肱骨髁上骨折分类
伸直型 〔97%〕 屈曲型〔3%〕
Gartland分类
一度
无移位或轻微移位 肱骨皮质骨前缘线通过外髁 骨化中心
Gartland分类
二度 中度移位 后方骨皮质 保持接触
第三根克氏针内侧固定
屈曲型复位方法
屈曲型伸直复位,伸直固定是方法之一。但石膏容易滑脱 另一方法,伸直复位后屈曲肘关节,向后推挤维持复位,然后经皮克氏针固定。 A、B术前x线片C 、D 手法复位 E 克氏针固定后
术前、术后3d应用抗菌素,预防感染。
主动锻炼肘关节
1w后换石膏。4w后去除石膏和克氏针。
三维综合移位-内翻原因
A 水平面旋转 B 额状面倾斜 C 矢状面向前成角
肘内翻
内侧骨皮质嵌插,外侧张开,不矫正 导致肘内翻。
肘内翻
导致肘内翻畸形
骨折远端骨块水平面旋转
肘外翻畸形机制
骨折远端向外侧移位和外旋 B 骨折块向外侧移位 C、D 骨折愈合后,肘关节外翻 肱二、三头肌也外移,推波 助澜
屈曲型髁上骨折易损伤尺N
随着骨折复位,桡A搏动常常恢复
N功能也慢慢恢复
如果肱A功能不恢复,应该急诊手术探查
治疗方法
小儿肱骨髁上骨折应该急诊处理 半夜来诊也不得推迟 肿胀严重,应该 过头牵引
治疗Biblioteka GartlandⅠ度 石膏夹板固定,消肿后改成石膏管型 移位骨折〔Ⅱ、 Ⅲ度〕 手法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
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诊断及治疗要点
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诊断及治疗要点,都在这里!严亚波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是儿童最常见的骨折,多见于5到10岁儿童,约占所有儿童骨折的5%。
儿童肘关节骨折中,80%为肱骨髁上骨折。
很多年轻医生第一次值班遇到的骨折就是儿童肱骨髁上骨折。
如此常见的骨折,对于每个刚刚进入临床工作的年轻医生都是一种考验,也是每个骨科医生需要掌握的骨折类型。
1肱骨远端的解剖和髁上骨折损伤机制肱骨髁上骨折是指发生在肱骨内外髁连线上方2~3cm处的骨折。
此类骨折为AO分类中的A 型骨折,属于关节外骨折。
最常见于5-8岁的儿童,约占全部肘部骨折的50%~60%。
临床上,依据远端骨折块的移位方向,髁上骨折可分为伸直型和屈曲型。
当跌倒时,肘关节处于半屈曲或伸直位,则出现伸直型骨折;若处于屈曲位,则出现屈曲性骨折。
伸直型骨折最为常见,约占98%,此次主要讨论伸直型骨折。
图1.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肱骨远端分为外侧柱和内侧柱,中间由前方的冠状突窝和后方的鹰嘴窝连接,这个区域是肱骨由圆柱解剖形态转变为三棱柱的部位,骨质相对薄弱,是应力上的弱点,因而骨折风险高(图1)。
图2.肱骨髁上骨折的解剖如果肘关节过伸,鹰嘴抵在鹰嘴窝上作为支点,而前方关节囊向后牵拉肱骨远端,形成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
2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的后内、外侧移位临床上,对于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治疗应该充分考虑儿童自身的特点(肱骨髁上区域正在重建且骨皮质薄,肱骨下端无明显前倾角而不存在应力遮挡,肘部韧带比较松弛)。
儿童的骨膜较成人厚且坚韧,在儿童骨折的发生和治疗过程中,需要时刻考虑到骨膜的作用。
在伸直型骨折中,肱骨远端前方的骨膜可能被撕裂。
而后方骨膜可能完整,可以作为手法复位的铰链。
骨折块的移位方向有时候可以提示内外侧骨膜是否完整:如果骨折块向后内侧移位,提示内侧骨膜完整。
肘关节屈曲旋前可以使内后侧的骨膜紧张,可以纠正内翻和有助于复位。
如果骨折块向后外侧移位,提示内侧骨膜撕裂。
肘关节屈曲旋后有助于复位。
儿童肱骨髁上Ⅱ、Ⅲ型骨折(Gartland分型)手法整复结合有限内固定
[ 中图分 类 号 】 R 6 8 3 . 4 【 文 献标 识 码 】 B 【 文章 编 号 】 2 0 9 5 — 0 6 1 6( 2 0 1 4) 1 1 — 8 6 — 0 3
Ef i c f ac y o bs e r v a t i on o f t r a d i t i o na I Ch i ne s e me d i c i ne f um i g a t i o n-
a f t e r ma n i p u l a t i v e r e d u c t i o n c o mb i n e d wi t h l i mi t e d i n t e r n a l f i x a t i o n i n t h e t r e a t me n t o f h u me r a l s u p r a c o n d y l a r
l I a n d m( Ga r t l a n d Ty p i n g )i n Ch i l d r e n
Y UAN Gu o we i W U S hu i z h ou Z H U Ca i x i o n g Z HAN G 3 i a n yu n De p a r t me n t o f Or t h o p e d i c s , L a o l o n g Co u n t y He a l t h Ce n t e r , Lo n g c h u a n 51 7 3 0 0 , C h i n a
儿童肱骨内上髁骨折分型
儿童肱骨内上髁骨折分型儿童肱骨内上髁骨折是一种常见的儿童肘部骨折,通常发生在10岁以下的儿童。
这种骨折是由于肱骨髁的骨折导致的,可以分为不同的分型。
了解这些分型对于正确诊断和治疗这种骨折非常重要。
肱骨内上髁骨折分型通常采用根据突骨的骨折情况和位移程度进行分类。
最常用的分型系统是根据Gartland的分类方法。
Gartland分型将肱骨内上髁骨折分为三类:1. 第一型骨折:这是最轻微的骨折,并且骨折通常发生在髁的外缘。
大多数情况下,骨折没有明显的位移,仅有一些微小的分离。
这种骨折通常是比较稳定的,可以通过保守治疗,如固定和限制活动来治疗。
2. 第二型骨折:这是一种中度骨折,骨折部位通常紧邻关节面,或者有一定的位移。
这种骨折可能需要手术治疗,使用钢板或钢钉来稳定骨折,并恢复关节的正常功能。
3. 第三型骨折:这是最严重的骨折,通常发生在髁的中央部位,并且有明显的位移。
这种骨折通常需要经过复杂的手术治疗,可能涉及到骨折复位、钢板固定和其他附加的修复技术来保证骨折的稳定性。
肱骨内上髁骨折通常是由于儿童在参与运动或玩耍时跌倒或摔伤引起的。
由于儿童的骨骼发育尚未完全成熟,骨折的发生相对较常见。
此外,因为儿童的骨骺还没有完全愈合,骨折会比成人更容易愈合。
对于肱骨内上髁骨折的诊断,医生通常会先进行物理检查,观察儿童的肘关节是否存在肿胀、疼痛和运动受限等症状。
在初步诊断后,医生可能还会进行X射线检查来确定骨折的类型和位移情况。
治疗肱骨内上髁骨折的方法取决于骨折的严重程度。
对于较轻微的骨折,保守治疗通常是足够的,包括固定患肢、限制活动和使用石膏来维持骨折处的稳定。
对于较严重的骨折,可能需要手术干预,进行骨折复位、内固定和其他修复技术。
在治疗后的康复过程中,儿童需要接受物理治疗和康复训练,以帮助肘关节恢复正常功能。
物理治疗师会指导儿童进行肩关节和手腕的运动,以保持关节的灵活性,并逐渐恢复肘关节的力量和功能。
尽管肱骨内上髁骨折是一种常见的儿童骨折,但通过正确的诊断和治疗,大多数儿童可以完全康复。
儿童肱骨髁上骨诊疗指南
儿童肱骨髁上骨诊疗指南【概述】肱骨髁上骨折是最常见的儿童肘部骨折,约占全部肘关节损伤的50% ~ 70%,常见于3一10岁的儿童,以5 ~7岁的男孩最多见,肱骨髁上骨折多发生在手的非优势侧。
早期处理不当可致前臂骨筋膜室综合征,导致V olkmann挛缩,造成终身残疾。
骨折畸形愈合形成肘内翻,影响患儿的肘关节外观,需行截骨术矫正畸形。
因此,肱骨髁上骨折是儿童肘部的严重损伤。
【影像检查】肱骨髁上骨折的诊断以普通X线片检查为主。
因肘关节肿胀和疼痛,不能完全伸直肘关节,拍标准的肘关节正侧位片困难。
怀疑肱骨髁上骨折时应拍肱骨远端正侧位片。
若怀疑无移位或轻度移位骨折而正侧位片未发现骨折线,应拍斜位片。
建议术前加照对侧肘关节,对于粉碎性骨折和陈旧性骨折常规行CT检查。
【分类】根据远端骨折块移位方向,可分为伸直型与屈曲型骨折。
远端骨折块向后上移位者为伸直型骨折,向前上移位则为屈曲型骨折;伸直型骨折又可细分为伸直尺偏型(远端向尺侧移位);伸直桡偏型(远端向桡侧移位)。
伸直尺偏型多见(75 % ),可能与肌肉轴线偏内侧和受伤时多处于伸肘、前臂旋前位有关,易合并肘内翻。
伸直桡偏型虽仅占伸直型骨折的25 %,但易伴发血管、神经损伤。
Gartland依据骨折块移位程度,将伸直型骨折细分为三型:1、I型骨折无移位;2、Ⅱ型仅一侧皮质断裂,通常后侧皮质保持完整,骨折断端有成角畸形。
3、Ⅲ型前后侧皮质均断裂,骨折断端完全移位。
【诊断】严重移位骨折容易诊断,但要注意有无其他伴发骨折和神经血管损伤。
约5%的患儿同时伴发同侧其他骨折(通常为桡骨远端骨折)。
因而对诊断肱骨髁上骨折的患儿,应作详细检查,以免漏诊。
查体可见肘关节肿胀,髁上处有环形压痛,肘伸屈时可及异常活动。
肿胀严重者,肘后三点触摸不清。
检查时应注意有无合并神经血管损伤,并详细记录。
早期检查桡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这是由肱动脉被骨折近端前侧皮质压迫绷紧所致。
可试行轻柔手法复位,以解除对动脉的压迫。
肱骨髁上骨折的分型
肱骨髁上骨折的分型一、概述肱骨髁上骨折是一种常见的骨折类型,主要发生在儿童和青少年。
由于肱骨髁上骨折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对其进行正确的分型对于治疗和预后评估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肱骨髁上骨折的分型,以期为临床医生和患者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肱骨髁上骨折的分型方法目前临床上常用的肱骨髁上骨折分型方法主要有三种:AO分型、Schild分型和Winquist分型。
1. AO分型AO分型是最常用的肱骨髁上骨折分型方法之一。
根据骨折的严重程度和稳定性,AO分型将肱骨髁上骨折分为A型、B型和C型。
A型骨折是指骨折线从冠状面斜向通过关节,通常为稳定型骨折;B型骨折是指骨折线从矢状面斜向通过关节,相对较不稳定;C型骨折是指骨折线呈垂直方向通过关节,通常为不稳定型骨折。
2. Schild分型Schild分型是基于骨折线的位置和方向进行分型的。
Schild分型将肱骨髁上骨折分为三型:I型是指骨折线从外髁向内髁延伸;II型是指骨折线从内髁向外髁延伸;III型是指骨折线同时涉及内外髁。
3. Winquist分型Winquist分型是基于骨折的稳定性进行分型的。
Winquist分型将肱骨髁上骨折分为四型:I型是指稳定型骨折,无移位或轻度移位;II型是指不稳定性骨折,有移位但可用手法复位;III型是指不稳定性骨折,有移位且无法手法复位;IV型是指粉碎性骨折,通常为不稳定性骨折。
三、分型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在临床实践中,医生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分型方法,以便更好地评估病情和治疗方案。
肱骨髁上骨折的分型对于手术入路、固定方式以及康复方案的选择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例如,对于AO分型中的B型和C型骨折,由于其不稳定性较高,通常需要采用手术治疗,并选择合适的内固定物进行固定;而对于Schild分型中的I型骨折,由于其稳定性较高,通常可以采用保守治疗。
同时,不同分型的肱骨髁上骨折在康复过程中也需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案,以确保患者早日康复。
肱骨髁上骨折分类
肱骨髁上骨折分类
肱骨髁上骨折是肱骨髁部分骨折。
根据骨折线的位置和性质,肱骨髁上骨折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 髁间骨折(Intercondylar fracture):骨折线在两个髁之间,
形成一个骨折片。
这种骨折通常与肱骨髁下骨折(Supracondylar fracture)同时存在。
2. 髁下骨折(Supracondylar fracture):骨折线在肱骨髁的下方,通常是肱骨髁梗塞骨折(T-condylar fracture)的一种类型。
3. 横行骨折(Transverse fracture):骨折线横向穿过髁部,分
离髁的两个部分。
4. 螺旋骨折(Spiral fracture):骨折线呈螺旋状穿过髁部,通
常伴有扭转力导致的损伤。
5. 斜行骨折(Oblique fracture):骨折线以一定角度斜向穿过
髁部。
6. 粉碎骨折(Comminuted fracture):髁部骨折呈多个碎片状,通常伴有较严重的组织损伤。
根据骨折类型的不同,治疗方法和预后也会有所不同。
因此,对于肱骨髁上骨折的分类对于治疗决策和预后评估是非常重要的。
两种方式治疗儿童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比较
两种方式治疗儿童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比较杨立峰;杨斌辉;刘丰虎;卫永鲲;张波;郑劲喆;李伍建【期刊名称】《实用医学杂志》【年(卷),期】2018(034)008【总页数】3页(P1399-1400,1402)【作者】杨立峰;杨斌辉;刘丰虎;卫永鲲;张波;郑劲喆;李伍建【作者单位】西安交通大学附属汉中3201医院骨科西安723000;西安交通大学附属汉中3201医院骨科西安723000;西安交通大学附属汉中3201医院骨科西安723000;西安交通大学附属汉中3201医院骨科西安723000;西安交通大学附属汉中3201医院骨科西安723000;西安交通大学附属汉中3201医院骨科西安723000;西安交通大学附属汉中3201医院骨科西安723000【正文语种】中文肱骨髁上骨折是儿童第二大常见类型骨折,根据骨折分型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若治疗方法选择不当会产生严重的并发症[1⁃3]。
目前随着技术的发展及微创的理念,儿童GartlandⅢ型骨折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加石膏治疗成为趋势[4]。
现回顾性分析本院自2013年7月至2016年7月采用两种不同方式治疗儿童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旨在探讨其术后疗效。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纳入标准:(1)儿童肱骨髁上GartlandⅢ型骨折;(2)采用上述两种手术方式并获得随访患者。
排除标准:(1)陈旧性骨折,失访病例患者;(2)排除GartlandⅠ型,GartlandⅡ型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患者。
共纳入儿童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且获随访患者60例。
随访时间3~12个月,平均7.6个月。
男34例,女26例,年龄2~14岁,平均4.9岁。
左侧32例,右侧28例。
1.2 手术方式 A组:在全身麻醉下,采用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
术前给患者身上铺盖铅衣减少患者术中辐射,将患肢外展,前臂置于C 型臂影像增强仪上,消毒、铺巾后。
Gartland分型Mcintyre分类
Gartland分型Mcintyre分类肱骨髁上骨折1.按受伤机制分类可分为伸直型和屈曲型两种,以伸直型多见,伸直型骨折又根据侧方受力的不同分为又可分为尺偏(内收型)和桡偏(外展型)。
2.按骨折移位程度分类(Gartland分型)1959年Gartland把伸直型骨折分为三型:I型:骨折无移位II型:骨折远折段后倾,或同时有横向移位,后侧骨皮质仍完整III型:骨折断端完全移位,骨皮质无接触1988年Pirone等对此分类略加修改,把II型骨折分为两个亚型,即:IIIa型:骨折单纯远折段后倾,后侧骨皮质完整IIIb型:骨折横向移位,或兼远折段倾斜,断端仍有接触1994年,Mcintyre对传统的三型分类再做补充,每一型都分为两个亚型。
Mcintyre肱骨髁上骨折分类表类型移位骨折远段倾斜(伸直型)Ia 无移位后倾<5 oIb 无移位后倾≤15-20 o,内(外)侧间隙≤1 mmIIa 移位0-2mm 后倾≤15-20 o,或内(外)外皮质压缩或骨折间隙>1 mmIIb 移位2-15mm,断端有接触不同程度倾斜IIIa 断端无接触,重叠≤20mm或旋转移位>15mm,断端尚有接触不同程度倾斜IIIb 断端距离很大或重叠>20mm,或旋转移位>15mm,断端无接触不同程度倾斜肱骨外髁骨折1. 依其病理变化分为四型(北京积水潭医院、骨与关节损伤的分型)I型:无移位型骨折处呈裂纹壮,两骨折端有接触,局部的伸肌筋膜、骨膜未撕裂II型:侧方移位型骨折块向侧方,前方或后方移位,骨折端间隙增大,轻度移位者伸肌筋膜、骨膜部分撕裂,重度移位者可完全撕裂,复位后骨折块不稳定,在固定中可发生再次移位。
III型:旋转移位型骨折块向侧方、前方或后方移位,并有旋转移位。
由于局部伸肌筋膜、骨膜完全撕裂,加之前臂伸肌的牵拉,故骨折块发生纵轴的向外旋转可达90 o-180 o,在横轴上也可发生向前或向后的不同程度旋转,肱尺关节无变化。
肱骨外上髁骨折分型
肱骨外上髁骨折分型
《探秘肱骨外上髁骨折分型》
我有个表弟,那可是个调皮捣蛋的主儿。
有一次在学校爬树掏鸟窝,一个没抓稳,“啪”的一声就摔了下来,胳膊肘正好着地,疼得他哇哇大哭。
送到医院一检查,好家伙,肱骨外上髁骨折了。
这可让我对这肱骨外上髁骨折分型有了深刻的认识。
医生说,这肱骨外上髁骨折主要有三种类型。
第一种是无移位型,就像骨折了但骨头还乖乖地待在原来的位置,只是受了点“轻伤”,可能只是有个小裂缝之类的,这种情况相对来说比较幸运,就好比房子的墙有点小裂缝,但整体结构还稳固。
我表弟要是这种类型就好了,可惜不是。
第二种是侧方移位型。
这就严重一些了,骨折的部位向侧面跑了,就像火车偏离了轨道一样。
医生说这种情况下,骨头的位置发生了改变,得小心处理,不然以后胳膊可能就不那么灵活了。
我听着都揪心,想象着表弟以后胳膊不能好好玩耍,那得多难受啊。
还有一种是旋转移位型,这是最严重的。
骨头不仅移位,
还像个调皮的小陀螺一样旋转了。
医生形容的时候,我都懵了,这得多疼啊,感觉就像把胳膊肘的骨头搅成了一团乱麻。
表弟听到自己的骨折情况,哭丧着脸说:“我再也不爬树了。
”
在治疗过程中,医生根据骨折的分型制定了不同的治疗方案。
无移位型可能只需要简单的固定和休息,而侧方移位型和旋转移位型可能就需要手法复位或者手术了。
看着表弟打着石膏,挂着胳膊,我深深体会到这肱骨外上髁骨折分型可不是随便说说的,它决定着治疗的方向和患者恢复的难易程度,也提醒着我们这些调皮鬼,玩耍的时候可得注意安全,别让自己的身体零件受伤,不然可就麻烦大了。
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分类
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分类《聊聊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分类那些事儿》嘿,各位宝妈宝爸们,今儿咱来聊聊一个儿童经常会遇到的状况——肱骨髁上骨折分类。
别一听这名字就头大哈,我来给大家唠唠,保证让你们轻松理解。
咱先说这肱骨髁上骨折啊,那可是儿童骨折里的“大明星”呢!小朋友们活泼好动,不小心摔了碰了,就可能摊上这事儿。
然后呢,咱就得根据不同分类来处理。
比如说伸直型,这就好像小朋友不小心往前扑,胳膊肘直直地戳地上,“咔嚓”一声,就骨折啦。
咱想象一下那个画面,是不是有点小心疼。
这种情况下,胳膊肘那一块儿就不太听话咯。
还有屈曲型,顾名思义,就像是小朋友手肘弯着的时候遇到状况折了。
哎呀呀,这听着就让人揪心呢。
不过大家别担心,虽然骨折了听起来挺吓人,但咱医生有办法呀!就像是超级英雄一样,能搞定这些麻烦。
不同类型骨折处理方法也不一样呢。
医生们就像侦探一样,通过各种检查来判断是哪种类型。
有时候还得给胳膊拍个“艺术照”,也就是X 光,来瞧瞧骨头到底咋回事。
各位家长们看到宝宝胳膊受伤了肯定心疼得不行。
但咱可不能慌神儿呀,得赶紧找医生帮忙。
这些专业的医生会根据骨折分类来决定治疗方案。
有时候可能需要打个石膏,让胳膊好好歇一歇;严重一点的可能就得动点小手术啦。
当然啦,咱也得做好预防工作。
平时多看着点孩子,别让他们去太危险的地方疯玩。
要是真不小心骨折了,也别太焦虑,医生会搞定一切哒。
总之呢,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分类虽然听起来有点复杂,但咱只要知道有这么回事儿,心里有个底,配合医生治疗,宝宝们很快就能又活蹦乱跳啦!就像那句话说的,阳光总在风雨后嘛!希望每个小朋友都能健健康康,开开心心地成长,别被这些小状况给困扰太久哦!。
肱骨髁上骨折分型
肱骨髁上骨折分型2012-02-27 11:06:49| 分类:骨折常用分类|字号订阅肱骨髁上骨折多为间接暴力所致,根据暴力方向和受伤机制的不同可分为伸直型和屈曲型两种。
伸直型骨折很常见,约占肱骨髁上骨折的90%以上;屈曲型骨折较少见,多发生于8岁以上的儿童。
1、伸直型骨折跌倒时,肘关节在半伸位或伸直位,手掌先着地,地面的反作用力沿前臂传达至肱骨下端,将肱骨髁推向后上方,由上而下的身体重力将肱骨干推向前方。
这种剪力使肱骨髁上骨质薄弱处发生骨折。
折线由前下斜向后上,远折端向后移,近折端向前下方移位,前侧骨膜断裂,后面近侧骨膜剥离。
骨折移位严重时,近端可穿通肱前肌,甚至伤及正中神经和肱动脉,肌肉或血管常可嵌夹于两断端间。
伸直型髁上骨折根据侧方受力不同,可分为尺偏型和桡偏型。
尺偏型骨折(75%)外侧骨膜断裂,内侧骨膜大多保持完整,骨折虽经复位,但不稳定。
由于尺侧骨皮质遭受挤压而产生塌陷,再加上肢体的自身重量作用,复位后远折端通常内旋并向尺侧移位,造成内翻位愈合,出现肘内翻畸形。
桡偏型骨折(25%)虽内侧骨膜断裂,但由于外侧骨膜完整,再加上外侧皮质较为坚固不易压缩,复位后骨折较稳定,不易出现肘内翻畸形。
若桡偏移位严重,可遗留肘外翻畸形。
骨折侧方移位严重时可损伤桡神经或尺神经,但多为挫伤,预后较好。
跌倒时手掌撑地而固定,躯干及上臂发生相对旋转;同时,由于附着于髁部的前臂肌肉的牵拉,骨折远端可发生旋转移位。
尺偏型骨折多为旋前(内旋)移位,桡偏型骨折远端多为旋后(外旋)移位。
Gartland依据骨折块移位程度,将伸直型骨折细分为3型:I 型:骨折无移位;Ⅱ型:仅一侧皮质断裂,通常后侧皮质保持完整,骨折断端有成角畸形:Ⅲ型:前后侧皮质均断裂,骨折断端完全移位。
2.屈曲型骨折跌倒时,肘关节处于屈曲位,尺骨鹰嘴撞击地面致伤。
暴力经肱尺关节向上传递至髁部,造成髁上屈曲型骨折。
折线多由后下斜向前上,骨折远端向前向上移位。
手把手教程:全面吃透肱骨髁上骨折Gartland分型
手把手教程:全面吃透肱骨髁上骨折Gartland分型Gartland 分型是指导儿童肱骨髁上骨折诊疗的常见分型系统,目前美国骨科医师协会(AAOS)对于此类骨折的治疗建议也是基于改良的Gartland 分型。
美国华盛顿大学Alton 教授在近期的CLIN ORTHOP RELAT R 杂志上对其历史、应用、可靠性、局限性等内容做了介绍,与各位分享。
历史背景肱骨髁上骨折是儿童最常见的肘部损伤,根据受伤机制分为伸直型(90% 以上)和曲折型(2%-10%)。
由于肱骨髁上骨折常常会出现骨骼畸形和 Volkmann 挛缩,在 19 世纪 50 年代称为「被错误理解的骨折」。
在 1959 年,Gartland 提出了针对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的简单分型方案,并对其治疗方法进行了讨论。
根据骨折移位程度,Gartland 将伸直型的肱骨髁上骨折分为 3 型。
I 型损伤通常是无移位的横行骨折,不会出现神经、血管损伤的表现。
II 型为轻度移位,通常需要进行复位。
III 型通常为斜行骨折合并严重的移位和旋转。
无移位的肱骨髁上骨折可以使用石膏固定,无需手法复位,将肘关节屈曲75°至80°前臂旋转中立位进行固定。
轻度移位的骨折,首选全麻下进行闭合手法复位石膏固定。
如果初次复位手术24 小时后的X 线片显示骨折仍有移位或者继发移位,则认为骨折是不稳定的,需要进行尺骨基底部的过顶骨牵引。
严重移位的髁上骨折的不稳定情况和神经血管损伤比例会增加,可以使用切开复位不锈钢克氏针固定。
Gartland 骨折分型的改良Wilkins 纳入肱骨后侧皮质接触的概念,将 Gartland 分型进行了改良使之与临床的关联更为密切。
Wilkins 将 II 型损伤分为了 IIA 型和 IIB 型:IIA 型为骨折没有旋转畸形或骨折块移位,而 IIB 型骨折类型则有上述情况,骨折更为不稳定。
图1. 未损伤的肘关节真正侧位示意图,肱骨皮质前缘经过肱骨小头1995 年,De Boeck 等人描述了另外一种肱骨髁上骨折的亚型,即:肱骨内侧柱粉碎和不稳定,导致Baumann 角的减少。
肱骨髁上骨折PPT演示课件
THANKS
感谢观看
肌力训练
进行上肢肌力的训练,如握力器、哑铃等,以增 强肌肉力量。
心理支持与辅导
心理疏导
01
针对患者可能出现的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进行心理疏导,
帮助患者调整心态。Fra bibliotek家属参与
02
鼓励家属积极参与患者的康复过程,提供情感支持。
康复信心建立
03
通过介绍成功案例、分享康复经验等方式,帮助患者建立康复
信心,积极面对治疗过程。
关节镜辅助下复位内固定
对于难以复位的关节内骨折,可采用关节镜辅助下复位内固定的方法进行治疗。在关节镜引导下,将骨折复位并 使用内固定物进行固定。
康复治疗与随访
早期康复锻炼
在固定稳定后,应尽早开始康复锻炼 ,包括被动关节活动度训练、主动肌 肉收缩训练等,以促进关节功能恢复 和防止肌肉萎缩。
定期随访
在治疗过程中应定期随访,观察骨折 愈合情况和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及时 调整治疗方案和康复计划。同时,要 注意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如感染、神 经损伤等。
06
总结与展望
肱骨髁上骨折的研究进展
流行病学研究
近年来,对肱骨髁上骨折的流行病学研究不断深入,揭示 了该骨折在不同年龄、性别和种族中的发病率和危险因素 ,为预防和治疗提供了重要依据。
诊断技术改进
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发展,如X线、CT和MRI等,对肱骨 髁上骨折的诊断更加准确和精细,有助于医生制定更合适 的治疗方案。
发病原因及机制
发病原因
肱骨髁上骨折多由于间接暴力所致, 如跌倒时手部着地、肘部受到撞击等 。
发病机制
在受到外力作用时,肱骨髁上部位因 应力集中而容易发生骨折。同时,由 于肘关节的解剖特点,骨折后容易发 生移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手把手教程:全面吃透肱骨髁上骨折Gartland 分型
Gartland 分型是评估和指导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一种常见分型系统,可靠性好。
美国华盛顿大学 Alton 教授在近期的 CLIN ORTHOP RELAT R 杂志上对其历史、应用、可靠性、局限性等内容做了介绍,现介绍如下。
历史
肱骨髁上骨折是儿童最常见的肘部损伤。
由于肱骨髁上骨折常常会出现骨骼畸形
和 Volkmann挛缩,因此在 19世纪 50 年代称为“被错误理解的骨折”。
在 1959年,Gartland提出了针对肱骨髁上骨折的简单分型方案,并对其治疗方法进行了讨论。
肱骨髁上骨折发生于肱骨远端关节面的近端,骨折线可以是横行、斜行或者粉碎。
Gartlnd描述了骨折的旋转和横向畸形,骨折远端常常向后移位(伸直型)。
根据骨折移位程度,他将伸直型的肱骨髁上骨折分为 3型,I型:无移位;II型:轻度移位;III型:严重移位。
而屈曲型的肱骨髁上骨折则应使用另外的分型。
肱骨髁上骨折常被误解,治疗中需注意减少骨折畸形愈合和 Volkmann挛缩发生。
无移位的肱骨髁上骨折可以使用石膏固定,无需手法复位,将肘关节屈曲 75°至 80°前臂旋转中立位进行固定。
强调重视神经、血管系统的检查,反对石膏包扎过紧以及肘关节固定角度屈曲超过 80°。
对于轻度移位的骨折,首选全麻下进行闭合手法复位石膏固定。
如果初次复位手术 24小时后的 X线片显示骨折仍有移位或者继发移位,则认为骨折是不稳定的,需要进行尺骨基底部的过顶骨牵引。
对于严重移位的髁上骨折,也可以按照上述方法进行治疗,但该型骨折的不稳定情况和神经血管损伤比例会增加,可以使用切开复位不锈钢克氏针固定。
目前美国骨科医师协会(AAOS)对于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治疗建议仍是基于改良
的 Gartland分型。
I型骨折使用石膏固定制动 3至 4周,每周复查 X线了解骨折对位对线情况。
IIA型骨折使用闭合复位石膏固定或经皮克氏针固定,而 IIB型骨折则需要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以避免出现冠状面或其他角度的旋转畸形。
III型和 IV型骨折同样需要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因此可以被视为需要固定的骨折类型,当闭合复位无法获得良好复位效果时需要考虑进行切开复位内固定。
切开复位的入路选择 --外侧入路、内侧入路还是前方入路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考虑,需要清创冲洗开放性骨折、闭合复位不成功换做切开手术、骨折肢体远端无血供(无脉,手部颜色不是粉红色)等具体不同情况会决定手术的入路选择。
在现代医学中已很少使用悬吊牵引,仅仅适用于某些下述情况中,例如:无法进行麻醉或者患者的合并症无法耐受麻醉,没有合适的医生来进行手术,肢体肿胀严重需要临时制动。
Volkmann挛缩畸形认为是治疗肱骨髁上骨折时的噩梦,属于一种未经治疗的前臂间室综合征并发症。
及早的治疗肘部创伤,提高对骨筋膜间室综合征的临床和生理表现的警惕性,以及充分及时的进行筋膜切开减压可以降低前臂挛缩畸形发生。
但是,肱骨髁上骨折患者的筋膜间室综合征的发生率仍在 0.1%至 0.3%之间。
虽然筋膜间室综合征更容易发生在损伤暴力大以及骨折移位程度高的患者,但是所有 Gartland骨折分型的患者均会出现筋膜间室综合征。
Gartland 骨折分型描述
Gartland 伸直型 I型损伤通常是无移位的横行骨折。
可以出现肘关节的广泛肿胀,但是不会出现神经、血管损伤的表现。
伸直型 II型骨折通常被描述为“轻度向后移位”或旋转,通常需要进行复位。
伸直型(III型)骨折通常为斜行骨折合并严重的移位和旋转。
当骨折移位程度加大时,神经或血管损伤的风险也会增加。
Wilkins 纳入肱骨后侧皮质接触的概念,将 Gartland 分型进行了改良使之与临床的关联更为密切。
伸直型 I 型损伤为无移位的骨折;II 型损伤为肱骨后侧皮质相接触但骨折向前移位(前方骨折线位于肱骨小头前方,见图1);III 型骨折为皮质无接触的骨折移位类型。
Wilkins 同样将 II 型损伤分为了 IIA 型和 IIB 型:IIA 型为骨折没有旋转畸形或骨折块移位,而 IIB 型骨折类型则有上述情况,骨折更为不稳定。
图 1 未损伤的肘关节真正侧位示意图,肱骨皮质前缘经过肱骨小头
1995 年,De Boeck 等人描述了另外一种肱骨髁上骨折的亚型,即:肱骨内侧柱粉碎和不稳定,导致Baumann 角的减少(图 2),他们推荐对这一类型骨折进行闭合复位经皮穿针固定。
在 2006 年,Leitch 等人建议增加 IV 型损伤的分型,由于多平面的不稳定、术中才能确认不稳、没有完整的骨膜铰链都会造成这种类型的骨折比较难以治疗(图 3,表 1)。
图 2. Baumann 角是影像学上的角度,前后位上肱骨纵轴延长线(A)与肱骨外上髁的斜线(B)相交形成的角度(正常范围 64°至 81°),α=角(译者注:原文图片示意图标注有误)
图 3. 侧位影像示意图显示 Gartland I型(A)、II型(B)、III型(C)肱骨髁上骨折。
表 1 肱骨髁上骨折的改良 Gartland分型
骨折类型特征注解
I轻微移位X线上出现脂肪垫抬高
II后侧皮质链接肱骨干前缘位于肱骨小头前
方
III移位没有皮质相连
IV伸直或屈曲移位影像学上显示屈曲或伸直不
稳定
内侧Baumann角减少骨折端粉碎肱骨内侧柱塌陷
局限性
Gartland 分型并未专门将神经血管损伤并发症纳入分型,但是血管损伤几乎全部发生在伸直型 II型或更高分型的肱骨远端骨折中。
在复位之前或者复位之后,肱骨髁上骨折的骨折近端可以顶压、切断肱动脉,造成肱动脉的痉挛或闭塞。
据文献报道:7%至 12%的肱骨髁上骨折在初次就诊时会存在桡动脉搏动消失,但是在骨折被充分复位之后闭塞或扭转的动脉可以获得恢复,在复位之后血管受损的发生率低于 0.8%。
肱动脉切开探查手术的指证是要基于末梢血液灌注的情况,而不是取决于是否存在脉搏跳动。
目前认为,神经损伤是肱骨髁上骨折的最常见并发症,发病率占到 11.3%。
原发性神经损伤被认为是由于骨折端的近端尖锐碎片或骨折部位的神经受到卡压。
一些研究表明,
86%至 100%的神经损伤属于机能性麻痹,可以自发性消失。
伸直型骨折是最常见的骨折,会造成骨间前神经存在极大损伤风险。
在伸直型骨折中,创伤性神经麻痹的加权发生率为 11.3%,骨间前神经麻痹又占到其中的 34.1%。
并不常见的屈曲型肱骨髁上骨折的创伤性神经麻痹的加权发生率为 16.6%,其中尺神经麻痹占到 91.3%。
总结
Gartland 分型是评估和指导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一种常见分型系统,具有良好的观察者间和观察者内的评估可靠性。
III型损伤通常伴有神经血管损伤,需要高度重视。
Gartland的工作成果是现代治疗肱骨髁上骨折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