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证主义的源起与发展

合集下载

实证主义

实证主义

实证主义实证主义(positivism)是强调感觉经验、排斥形而上学传统的西方哲学派别。

又称实证哲学。

产生于19世纪30~40年代的法国和英国,创始人为法国哲学家、社会学始祖A.孔德,主要代表有英国的J.S.密尔和H.斯宾塞。

其形成标志为1830年开始陆续出版的孔德的6卷本《实证哲学教程》。

以孔德为代表的实证主义称为老实证主义,20世纪盛极一时的逻辑实证主义称为新实证主义。

实证主义的基本特征是:将哲学的任务归结为现象研究,以现象论观点为出发点,拒绝通过理性把握感觉材料,认为通过对现象的归纳就可以得到科学定律。

它把处理哲学与科学的关系作为其理论的中心问题,并力图将哲学溶解于科学之中。

实证主义不仅对哲学而且对整个社会科学均发生了深刻影响,孔德所创立的实证主义社会学,在其后的一个半世纪是西方社会学的主流。

实证主义是一种哲学思想。

广义而言,任何种类的哲学体系,只要囿于经验材料、拒绝排斥先验或形而上学的思辨,都为实证主义。

狭义而言,实证主义则指法国哲学家孔德(Auguste Comte)的哲学。

这条目内主要介绍狭义的实证主义。

孔德生长的时代,正是一个宣扬理性主义及科学思想发端的时代,在“科学万能”思想的冲击下,人们对形而上学产生怀疑,逐渐以注重经验的科学方法观察、研究事物,探求事实的本原和变化的现象。

实证主义又称实证论,其中心论点是:事实必须是透过观察或感觉经验,去认识每个人身处的客观环境和外在事物。

实证论者认为,虽然每个人接受的教育不同,但他们用来验证感觉经验的原则,并无太大差异。

实证主义的目的,在希望建立知识的客观性。

孔德认为人类非生而知道万事万物,必须经由学习过程,从不同的情境中获得知识。

透过直接或间接的感觉、推知或体认经验,并且在学习过程中进一步推论还没有经验过的知识。

超越经验或不是经验可以观察到的知识,不是真的知识。

孔德在其所写的《实证哲学》一书里,认为人类进化分成三阶段:一是神学阶段,盖人类对于自然界的力量和某些现象感到惧怕,因此就以信仰和膜拜来解释面对自然界的变化;二是玄学阶段,以形而上或普遍的本质阶段,解释一切现象;三是实证阶段,也就是科学的阶段,运用观察、分类,以及分类性的资料,探求事物彼此的关系,此法获得的结果,才是正确可信的。

第二章社会科学方法论诸流派一、实证主义

第二章社会科学方法论诸流派一、实证主义

20世纪以来的社会科学方法论的争论,大都与 实证主义相关。
实证主义试图将自然科学里的方法应用到社会 科学。预先假定了科学的统一性。
实证主义将科学看做是外在于科学之外的客观 存在的研究。即,对象不因为主体的介入而变 化——拒斥了主体与客体之间、主体与主体之 间的解释学因素的发生。
实证主义五个特征:
范式的转移包括哲学、认识论、方法论 的转移和创新。
C,“不可通约性” (incommensurability)
新旧范式之间有一种质的差别,差异到 无法相容的程度。
各范式里的科学家就象在两个不同的世 界里工作。
几个不同:研究方法、解答方式、知识 标准不同;两个世界里说着不同的语言, 不可互相翻译。
第二,“语言”:既要命题由名称组成,一个 名称指谓一个对象。“语言图像论”——“精确 定义、理想、科学语言”。
第三,不可说的“神秘领域”。
“语言”的界限就是“世界”的界限。我们可以 说这个世界,世界之外的领域我们没有语言去 说。
“对于可说的我们都可以说清楚,对于不可说 的我们应当保持沉默”。
一,科学主义:实证主义、逻辑实证主义、后 实证主义——孔德、维特根斯坦、波普尔
1,实证主义兴起:孔德、马赫
从近代实验科学开始至今,主宰自然和社会科学 的正统观念近400年。
孔德:16世纪开始在科学研究界占据主流。19世 纪孔德首先用“实证主义”(positivism)一词, 指称一种关于科学和历史的知识论与世界观。
拒斥形而上“学”。(这个领域存在,但不可 说)
哲学就是语言命题意义分析。无意义的命题无 所谓真假。(如,“我说的话都是谎话”,属 于无意义命题)
影响:
被称为逻辑实证主义的宣言书
1,科学界。如建构实在论。 2,文学界。如作品意义分析。 3,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界。如,摩尔的

科学哲学中的实证主义思潮

科学哲学中的实证主义思潮

科学哲学中的实证主义思潮科学哲学是一门研究科学的本质、方法和价值的学科,而实证主义则是其中一种重要的思潮。

实证主义强调科学应该以实证为基础,通过观察、实验和验证来建立知识体系。

本文将探讨实证主义思潮的起源、核心观点以及其对科学哲学的影响。

实证主义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的维也纳学派,该学派由著名哲学家莫里斯·施利克创立。

维也纳学派强调科学应该摆脱主观偏见和形而上学的干扰,以实证为基础进行研究。

他们认为,只有通过观察和实验,才能得出真实可靠的科学结论。

实证主义的核心观点之一是验证主义。

验证主义认为,科学理论的真实性应该通过经验观察和实验来验证。

只有那些可以被观察到或实验得到证实的理论才是科学的。

这种观点强调科学应该以客观事实为基础,摒弃主观偏见和信仰。

另一个核心观点是概括性原则。

实证主义认为,科学理论应该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和概括性。

他们认为,科学理论应该能够解释和预测各种现象,而不仅仅是特定的情况。

只有那些具有普遍适用性的理论才是科学的。

实证主义还强调科学应该追求客观性和中立性。

科学研究应该摆脱主观偏见和价值判断,以客观事实为依据。

实证主义者认为,科学研究应该追求真理,而不是追求个人或社会的利益。

实证主义对科学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实证主义推动了科学方法的发展。

实证主义者强调科学研究应该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这促使科学家们更加注重实证研究和验证实验的设计。

实证主义的方法论为科学研究提供了指导原则。

其次,实证主义强调科学应该摆脱主观偏见和形而上学的干扰,追求客观真理。

这对科学研究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实证主义的思想使科学家们更加关注实证证据和客观事实,而不是主观意见和信仰。

然而,实证主义也受到了一些批评。

一些哲学家认为,实证主义过于强调经验观察和实验验证,忽视了理论的重要性。

他们认为,科学理论不仅仅是观察和实验的结果,还包括对现象背后机制的推测和解释。

此外,一些人认为,实证主义过于强调科学的客观性,忽视了科学研究中主体的主观参与。

实证主义史学1

实证主义史学1
2、巴克尔认为,对研究对象观察得越仔细,材料收 集的越丰富,对历史实物的认知就有可能越深入 。对所收集的史料,历史学家应当进行必要的鉴 别,区分真伪,务必保证材料的精确。但历史著 作不能仅仅限定在史料既成这一层上。
实证主义史学
3、历史研究应该从观察、考证具体的历 史事实出发,最终才能导向历史之中 的规律。
4、巴克尔在史学实践中也有不足之处, 最突出的就是他将某一学科的理论生 搬硬套在历史资料上,使生动的、复 杂的历史现象僵硬化和简单化。
实证主义史学
二、泰纳(Hippolyte Adolphe Taine, 1828—1893)
泰纳是法国19世纪杰出的文学批评家、历史学家 、艺术史家、文艺理论家、美学家。实证主义哲 学的信徒。
3、十九世纪,孔德的实证主义哲学思想 成为实证主义史学的思想源泉。
实证主义史学
实证主义史学出现的背景
1、十八世纪的理性主义史学和历史哲 学以及十九世纪的浪漫主义史学,主 要从主观的角度研究民族国家的历史 发展。
实证主义史学
法国历史家古朗治就此批评说,他们 提出了很多理论,但这些理论都不是 依照文献或史料。所以到了十九世纪 下半叶,与这种历史写作方式相对立 的派别,即实证主义史学出现了。
• 德国:兰普勒希特(lamprecht,18561915)《德意志史》
代表作:《英国文学史》《拉封丹及其寓言》《
巴尔扎克论》和《艺术哲学》等
实证主义史学
• 泰纳的主要思想
1、他一生醉心于从心理学角度来确立历 史学科的地位,把历史学看作是一个 机械学问题,而历史研究则是“心里 解剖学”
2、他不认同专注于考证史料的传统史学 ,历史学家研究史料是为了探知躲在 历史背后的“人”
实证主义史学

《实证哲学教程》

《实证哲学教程》

人工智能与计算机科学
人工智能
实证哲学在人工智能中的运用,探讨智能的本质、机器学习的可靠性、自动 化决策的原则等问题,为人工智能的伦理和社会影响提供思考。
计算机科学
实证哲学在计算机科学中的应用,关注计算理论的可靠性、算法的效率和安 全性、软件工程中的质量标准等问题,为计算机科学的理论和实践提供哲学 分析。
实证哲学的经验主义主张知识的 实用性和工具性。
04 详细描述
实证哲学的经验主义强调知识的实 用性和工具性,认为知识只是一种 手段,其目的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
实用主义
总结词
详细描述
总结词
详细描述
实证哲学中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实用主 义强调知识的实用性 和效果。
实证哲学的实用主义 认为,知识的价值在 于其能否带来实际效 果。这种观点认为, 知识的真正价值不在 于其是否符合某种先 验的真理标准,而在 于其能否帮助人们解 决实际问题。
重视观察和实验:实证哲学强调 通过观察和实验来验证理论。
强调语言的精确性:实证哲学注 重语言的精确性和逻辑的严谨性 。
实证哲学的重要性
科学方法论的基础
01
实证哲学为科学方法论提供了基础,强调实证证据和经验的观
察。
对现代哲学的影响
02
实证哲学对现代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特别是在分析哲学和
语言哲学方面。
基本观点
认为知识来源于经验,只有通过 实证才能获得真正的知识
核心问题
研究现实世界中实际存在着什么, 以及我们如何认识这些事物
新实证主义
代表人物
马赫、穆尔、罗素
基本观点
认为科学是唯一的知识,强调 用科学方法研究经验
核心问题
如何用科学方法研究经验,并 从中得出普遍性的结论

第六讲 早期分析哲学(实证主义)

第六讲   早期分析哲学(实证主义)

第六讲早期分析哲学(实证主义)第六讲早期分析哲学(实证主义)一、实证主义概述1、实证主义的形成实证主义是在尊重科学,尊重事实与经验的名义下,推行不可知论和主观主义的哲学派别。

它是现代西方哲学中科学主义思潮的开创性流派,在现代西方哲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广泛的影响。

实证主义于十九世纪三十至四十年代产生于法国和英国,先后经历了孔德的实证主义、马赫主义和逻辑实证主义三代。

从历史方面看:实证主义是十九世纪中叶为资产阶级调和阶级矛盾、安定社会秩序、统一人的思想与行动的理论学说。

从科学方面看:自然科学的发展引起了人们对科学的重视和崇拜,迫切需要哲学思维能够适时总结自然科学的成就,为自然科学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指导。

从哲学方面看:实证主义是十九世纪中叶英、法两国哲学由古典哲学向现代码哲学转变的结果。

2、实证主义的基本特征首先,明确表示拒斥传统哲学的思维方式,哲学体系和思辩时凤,主张哲学建立在经验事实和科学证实的基础之上,把哲学的研究对象、方法和任务局限在与科学有关的范围和领域,反对哲学研究世界观、本体论问题。

其次,试图用“经验”、“感觉”、“要素”等取代传统哲学中思维与存在、精神和物质的对立,以“中性”哲学自居,回辟对哲学基本问题的回答,试图超越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

再次,否认人有认识经验以外实在事物的可能性和必要性,主张把知识局限在感觉经验和现象的范围之内,宣扬不可知论。

最后,推崇人类知识的力量,强调用实证科学改进自然和社会。

孔德实证主义、马赫主义、逻辑实证主义各有不同。

3、实证主义的发展及其影响:实证主义刘现代西方哲学中最持久、稳定和最有影响和流派。

法国的孔德(1798---1857)、英国的约翰.穆勒(1806---1873)、赫伯特.斯宾塞(1820---1903)是早期实证主义的代表。

奥地利的马赫(1838---1916)、德国的阿芬那留斯(1843---1896)的经验批判主义,被认为是第二代实证主义,二十世纪逻辑实证主义和语言分析的实证主义,被称为第三代实证主义或新实证主义。

实证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基本特征

实证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基本特征

实证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基本特征作者:王瑜来源:《青年生活》2019年第25期摘要:实证主义作为一种哲学传统,是关于人类知识认知的特定态度。

在归纳研究其基本内涵和特征的基础上,分析实证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基本特征,结合当前中国的发展实际,对其进行价值意义的现代辩驳。

关键词:实证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实证主义发展演变经历了三个历史发展过程,它始终以一种标准规范的研究方法,通过经验的分析以实现对事物的真实内容的确定和本质规律的客观把握。

一、实证主义历史演变脉络梳理实证主义产生于19世纪40年代的英法两国,第一代实证主义由孔德创立。

随着理论研究持续深入推进,于19世纪70年代形成以马赫为代表的第二代实证主义哲学流派。

在运动发展中,在20世纪初又产生风靡一时的、被称为“新实证主义”第三代实证主义思潮。

(一)创立之初:旧实证主义时期19世纪30年代中期,法国处于一种“非理性”的社会意识。

源于这样现实状况,孔德在否定形而上学的基础之上,创立了实证主义的社会研究方法。

孔德认为,人的智力发展经过神学的、形而上学的、实证的三个阶段。

其中,实证主义精神是与科学所联系的,是“寻求科学,捍卫科学的事实的、有用的、进步的”。

因此,孔德实证主义的主旨表现为三个方面:彻底否定神学和形而上学,科学是认识世界的手段要就其进行本质探究,实证主义是将科学和社会共同容纳的一种总的学说。

(二)持续推进:经验批判主义时期19世纪70年代,科学界发生重大变革,以牛顿力学为基础的古典物理学崩塌,开始转向现代物理学。

基于现实问题,马赫等人开始尝试一种解释科学与社会的新方法。

他认为:“感觉经验是认识的界限和世界的基础”,把所有的科学命题都看做是经验的复合命题,反对一切先验的、绝对而未经证实的理论,从而抨击了牛顿力学所构建的绝对理论体系,主张用系统化的经验发现事物持久的规律和特性,用经验批判为人们建构了一个经验世界。

(三)批判发展:实证主义兴旺时期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加拿大兴起科学研究高潮,第三代实证主义便围绕着科学研究方法论展开,以合理性证明其实证研究方法的科学性。

实证主义简介

实证主义简介
一、实证主义简介
• 实证主义是西方哲学史上第一个明确提出要以实证自然科学 的精神来改造和超越传统形而上学的流派。 • 它是在西方近代哲学陷入危机以及随之在西方哲学界兴起的 对它的批判浪潮中形成的,要求建立一种排除思辨形而上学、 追求实证(经验)知识的可靠性和确切性的哲学,由此开创 了西方哲学历史中的“科学主义”思潮。 • 19世纪30年代出现于法国,40年代出现于英国,创始人是法 国哲学家孔德,英国哲学家穆勒、斯宾塞。 • 前后有新老三代实证主义:即孔德的社会实证主义(社会实 证论)、马赫与阿芬那留斯的经验实证主义 (也称马赫主 义) 、维也纳学派的逻辑实证主义。
(三)发展阶段
1.孔德实证主义 孔德最早提出了实证主义的基本原则,即认为哲学应 当以自然科学为依据,以可以观察和实验的事实及知识为 内容,摒弃神学和思辨形而上学所研究的那些所谓绝对、 终极的,然而却无法证明的抽象本质。一句话,就是以实 证的知识来代替神学和形而上学的思辨概念。
1
(一)基本பைடு நூலகம்则
• 新老实证主义都坚持一个共同的基本原则:“一切知识必 须建立在观察和实验的经验事实的基础上 , 人们不可能 有关于现象以外的任何东西的知识”。
(二)产生背景
• 1.思想渊源 • 孔德继承了经验主义传统,特别是贝克莱、休谟的主 观经验论和牛顿的机械论哲学。贝克莱、休谟和牛顿都强 调把人的知识限制在可直接观察的范围以内的认识论,他 们的观点本身就是一种实证精神,直接影响了孔德创立实 证主义哲学。 • 2.时代背景 • 文艺复兴以来,推祟实验科学以反对思辨的经院哲学 蔚然成风。18世纪的工业革命刺激了人们对实证的向往。 牛顿力学的巨大成功,细胞学、能量守恒和进化论之三大 发现,以及其它一些令人鼓舞的事件,都显示着实验和观 察的权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为西方哲学中的一种传统,“实证主义”通常是指关于人类知识 作为西方哲学中的一种传统,“实证主义” 的一种特定的哲学态度。 斯多亚学派的现象主义观点: 斯多亚学派的现象主义观点: 根据当代波兰哲学史家科拉可夫斯基(Leszek Kolakowski)的分析, 根据当代波兰哲学史家科拉可夫斯基(Leszek Kolakowski)的分析, 古希腊斯多亚(Stoics)学派的怀疑论提出的一种现象主义观点应当被 古希腊斯多亚(Stoics)学派的怀疑论提出的一种现象主义观点应当被 看作实证主义的雏形,这种观点认为,经验能够使我们确定给定的对象 是否具有这样或那样的外表,但我们却无法由此推断对象事实上的确正 如它的外表所呈现的一样,因而我们必须区分经验材料的真实内容与我 们由此推断的事物自身具有的性质。 罗杰尔培根和奥卡姆的观点: 罗杰尔培根和奥卡姆的观点: 中世纪晚期的罗杰尔 中世纪晚期的罗杰尔培根和奥卡姆的思想,同样表达了一种关于 人类认识范围和有效性的实证主义观点:如罗杰尔 人类认识范围和有效性的实证主义观点:如罗杰尔培根就明确指出, 知识的价值只能用使用的效果加以衡量,而获得知识的唯一合理手段就 是实验和几何推演;奥卡姆以“极端唯名论”的方式提出的“ 是实验和几何推演;奥卡姆以“极端唯名论”的方式提出的“奥卡姆剃 刀”清除了一切被认为是不必要的实体,严格区分了尘世的知识和宗教 的信仰,认为后者是无法证明的,也是无需证明的。

1.2 孔德与实证主义
“实证”是孔德哲学的基本概念和全部内容的基石。 实证”是孔德哲学的基本概念和全部内容的基石。 实证主义在19世纪30年代最早出现于法国 最早出现于法国,40年代出现于 最早出现于法国 英国。 philosophy) “实证的哲学(positive philosophy)”,最早由法国著 实证的哲学( 名的空想社会主义者圣西门 圣西门提出,而使它成为一种哲学的 圣西门 是他的学生和他的秘书孔德。(圣西门在他的著作中说过: 过去是“神学时代”,现在是“实证时代”,孔德的实证 一词就直接来源于圣西门之书。)

Company Logo
1.2 孔德与实证主义
“实证”的含义 实证”
“实证”一词来自拉丁文positivus positivus,意为“确实的”。 positivus 实证主义既是社会学上的一个主要的研究方法,也是 哲学上的一大流派。 孔德把实证解释为“实在 实在”、“有用 有用”、“确定 确定”、 实在 有用 确定 “精确 精确”、“有机 有机”、“相对 [1](p.30-31) ,它摒弃 相对” 精确 有机 相对 一切虚妄、无用、不确定、绝对的东西,摒弃一切神 学的和形而上学的东西。因此,孔德的实证主义一开 始就以反对神学和形而上学的科学哲学的面目出现。

Company Logo
2.2 实证哲学的主要思想
c) 斯宾塞的实证主义。 斯宾塞的实证主义。
斯宾塞是19世纪下半期英国实证主义的最大代表。他 斯宾塞是19世纪下半期英国实证主义的最大代表。他 与孔德一样认为,人只能认识事物的现象,不能认识事物 的本质,哲学的任务在于抛开绝对的东西,研究现象的东 西。一切哲学和科学都不能超越经验的范围,都应当以认 识经验的、现象的东西为己任。 他吸收了康德关于“自在之物”理论,提出“ 他吸收了康德关于“自在之物”理论,提出“力”的 概念,认为现象背后有一种力的存在。这种“ 概念,认为现象背后有一种力的存在。这种“力”是一切 事物的最后实体;是事物普遍进化的推动力,具有不可知 性;是经验之外的东西,因而是非实证的、无法认识的。 “力”只能假设其存在,经验无法证明。

孔德认为,由于“ 孔德认为,由于“实 他主张在感觉经 证主义” 证主义”是实证知识 验的范围内和基 的体系, 的体系,所以它能够 础上,通过观察、 础上,通过观察、 摆脱以往“形而上学” 实验、 摆脱以往“形而上学” 实验、比较的方 的困境, 的困境,克服唯心主 法,探讨和构筑 义和唯物主义的片面 科学知识体系。 科学知识体系。 性并把二者废弃, 性并把二者废弃,成 为真正的新的哲学。 为真正的新的哲学。
Company Logo
2.4 实证主义的影响
2.4.1 对定量型研究的影响
定量型研究以数据为基础,用数字进行论证,其哲学取向 是实证主义 实证主义。社会科学向自然科学借鉴,在很多领域移植 实证主义 了定量型研究的方法和技术,形成了一种确立的研究范式。 从语言学主流看,真正的定量型研究不多,语言学中以数 据为基础的研究采用的是语料,数字类数据用得少。 语言学中真正意义上的定量型研究常用于心理语言学、社 会语言学、语料库语言学、第一和第二语言习得等。
Company Logo
2.1 实证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2.1.2 实证主义产生的背景
a) 社会历史条件 近代自然科学的巨大成就促使19世纪的许多西方思想家 致力于将自然实证科学的成功经验引进到社会研究领域: 在社会需要方面,当时整个法国处于动乱中,封建势力和 资产阶级的复辟与反复辟、帝制与共和制的争斗,思想极 端混乱,社会问题逐渐增多,人们要求尽快建立新的秩序; 在科学研究方面,19世纪欧洲自然科学取得了巨大成就, 逐渐形成了这样一种思潮:只有科学才能使人日益控制实 在和进步,认为社会科学只有以自然科学为模式才能取得 和自然科学同样的发展和进步。

Company Logo
2.4 实证主义的影响
2.4.3 对布龙菲尔德的结构主义语言学和 其他描写语言学家的影响
由索绪尔创立的结构主义语言学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发展到 了顶峰,其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的布龙菲尔德。布龙菲尔德 (Bloomfield,1887---1949)的结构主义语言学观点奠定 了美国描写语言学的理论基础。他除了受到了行为主义心理 学的影响之外,也同时受到了实证主义哲学观的影响。 实证主义在19世纪末传到美国,科学研究的各个领域都受到 了它的影响。布龙菲尔德作为语言学界的集大成者,把实证 主义在语言学研究中的作用发挥到了极致。描写主义语言学 派在对语言现象进行描写时,排斥语义因素,就是因为他们 意识到意义太复杂,是目前人们把握不住的、不可知的东西。
Company Logo
2.2 实证哲学的主要思想
a)孔德的实证原则 孔德的实证原则 所谓“实证原则”,就是在感觉经验的范围 内和基础上,通过观察、实验、比较的方法,探 讨和构筑科学知识的体系。这一原则是孔德建立 其实证主义新哲学的工具。(略)

Company Logo
Company Logo
2.1 实证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b) 思想根源 孔德继承了17世纪以来欧洲哲学中一直存在的经验主义 经验主义传 经验主义 统,特别是贝克莱、休谟 贝克莱、 牛顿的机械论哲学。 贝克莱 休谟的主观经验论和牛顿 牛顿 可以说,孔德的实证主义是贝克莱和休谟的唯心主义经验论 与牛顿的机械论哲学的结合。贝克莱、休谟和牛顿都强调把 人的知识限制在可直接观察的范围以内的认识论,他们的观 点本身就是一种实证精神,直接影响了孔德创立实证主义哲 学。 正是在这种经验主义传统的启发下,孔德创立了其实证主义 哲学。他认为经验是知识的唯一来源,一切科学知识都必须 建立在来自观察和实验的经验事实的基础上,这正是各种形 态的实证主义哲学都必须遵守的实证原则。

Company Logo
2.4 实证主义的影响
2.4.2 对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影响
实证主义哲学的产生促成了19世纪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出现。 实证科学的本质就是把一切现象看成服从一些不变的自然 规律,其目标就是发现这些规律,并把它们的数目压缩到 最低限度。历史比较语言学把实证主义的这种确立的规律 看作整个科学中最高的和唯一的合法目的,并且认为这些 规律对于研究词源学和谱系学具有重要意义。 另外,实证主义的比较法(观察和实验通常采用的方法) 和社会学的历史法被借鉴到语言研究中,促使人们对各种 语言的历史以及各种语言的语音、词的构成和句法进行深 入的比较研究。 实证主义深刻地影响了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发展,从而使历 史比较语言学把语言研究朝科学的方向推进了一步。
Company Logo
孔德是社会学的创始人, 孔德是社会学的创始人,最 先提出并使用“社会学” 先提出并使用“社会学”的概 念,并力图把它建成一门研究 社会的实证科学。 社会的实证科学。 在孔德的学说中, 在孔德的学说中,实证主义 原则指导了大部分的社会学研 并提供了方法论基础。 究,并提供了方法论基础。近 代社会学起源于实证主义。
---1817年 ---1817年8月成为空想社会主义者 1817 圣西门的秘书和合作者。 C.H.de 圣西门的秘书和合作者。 后因观点相左,两人分道扬镳。 后因观点相左,两人分道扬镳。 ---1826年设馆讲授实证哲学。 1826年设馆讲授实证哲学 ---1826年设馆讲授实证哲学。 ---1830 1830年 实证主义教程》 ---1830年,《实证主义教程》第 一卷出版,稍后其他各卷(共四卷) 一卷出版,稍后其他各卷(共四卷) 陆续出版。 陆续出版。 ---1842年出版的第四卷中, 1842年出版的第四卷中 ---1842年出版的第四卷中,正式 提出“社会学” 提出“社会学”这一名称并建立起 社会学的框架和构想。 社会学的框架和构想。 ---1844 1844年孔德遇到对其理论发生 ---1844年孔德遇到对其理论发生 重大影响的德克洛蒂尔德德沃 德沃。 重大影响的德克洛蒂尔德 德沃。受 其影响,孔德创立“人道教” 其影响,孔德创立“人道教”,并 成立了具有宗教色彩的“ 成立了具有宗教色彩的“实证主义 学会” 学会”。

Company Logo
1.3 孔德的主要思想
1 2 3
人的感觉经验是实 在的、有用的、 在的、有用的、确 定的和精确的, 定的和精确的,因 此是实证的; 此是实证的;理性 的东西不是实在的, 的东西不是实在的, 无法证明其是否正 确可靠, 确可靠,因而是非 实证的。由此, 实证的。由此,他 认为传统的“ 认为传统的“形而 上学”是非实证的。 上学”是非实证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