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阴阳五行学说ppt

合集下载

中医基础理论阴阳五行学ppt课件

中医基础理论阴阳五行学ppt课件
在经络之中,也分为阴阳。经属阴,络属阳,而经之中有阴经与阳经,络 之中又有阴络与阳络。就十二经脉而言,就有手三阳经与手三阴经之分、足三 阳经与足三阴经之别。在血与气之间,血为阴,气为阳。在气之中,营气在内 为阴,卫气在外为阳等等。
总之,人体上下、内外、表里、前后各组织结构之间,以及每一组织结构 自身各部分之间的复杂关系,无不包含着阴阳的对立统一。
可以用来说明疾病征候的转化关系
中医基础理论·阴阳五行 【阴阳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大德中医】
—{大仁医道岐黄术·德厚载物天地心}—
1.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 2.说明人体的生理功能 3.说明人体的病理变化 4.用于疾病的诊断 5.用于疾病的防治
中医基础理论·阴阳五行 【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
【大德中医】
—{大仁医道岐黄术·德厚载物天地心}—
阴阳学说在阐释人体的组织结构时,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是一个极 为复杂的阴阳对立统一体,人体内部充满着阴阳对立统一现象。人的一切组织 结构,既是有机联系的,又可以划分为相互对立的阴、阳两部分。所以说: “人生有形,不离·阴阳”(《素问·宝命全形论》)。
阴阳学说对人体的部位、脏腑、经络、形气等的阴阳属性,都作了具体划 分。如:
含义
用阴阳来说明事物或现象对立双方在一定条件下, 各向其相反方向转化的运动变化形式,即阴转化 为阳,阳转化为阴。


①阴阳转化必须具备一定条件,包括

内部条件和外部条件。
相 互
理解
② 阴阳转化是阴阳消长的结果


③阴阳转化含有“质变”的含义。
应用 意义
生理上 病理上
可以用来说明机体的物质与物质、 功能与功能、物质与功能之间的 转化关系

中医基础知识--阴阳五行精品课件

中医基础知识--阴阳五行精品课件
最新 PPT
独特的护理技术与方法: 起居护理 预防护理 情志护理 饮食护理 中药护理等
湖南省中医药学会护理专业委员会编 《常用中医护理操作技术及考核评分标准》
最新 PPT
•第一节 阴阳学说
最新 PPT
阴 阳 的 起 源
最新 PPT
概念
• 阴阳—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事物和 现象对立双方的属性的概括。 • 水(阴) • 火(阳)
要点:相关 对立 属性
1.《三因极一病症方论》宋代·陈无择 “三因学说” 2.《小儿药证直诀》宋·代钱乙开创 “脏腑证治”
最新 PPT
3.金元四大家:
• 刘完素(刘河间):认为大多数病证性质属于火热,治疗 善用寒凉药物,世称寒凉派。
• 张从正(张子和):认为人患病是因为感受邪气,邪去则 正安治病以汗、吐、下三法攻邪为主,世称攻邪派(攻下 派)。
完整过程。
最新 PPT
辨证施护
• 从整体观念出发,通过望、闻、问、切四诊收集患者有 关疾病发生、发展的资料,分析整理从而制定相应护理 计划和护理措施的过程。
最新 PPT
防护结合:预防与护理结合
1.未病先防 ①固护正气:顺因自然、调神情志、起居有常、饮食有节、
锻炼身体 ②预防邪侵:慎避六淫、疫毒、预施药物 2.既病防变:早期诊治、控制传变

最新 PPT
三、中医护理的基本特点
整体观念 辨证施护 防护结合 恒动观念 独特的护理技术与方法
最新 PPT
整体观念
1.人体是有机的整体:
人体是以五脏为中心,通过经络系统,把六腑、五体、 五官、九窍、四肢百骸等全身组织器官联系成有机的 整体;并通过气血津精等生理物质的作用,来完成机 体统一的机能活动
• 李 杲(李东垣):认为脾胃虚弱或异常是内伤疾病的主要 病因,脾胃一伤,百病由生,治疗上善补脾胃,世称补土 派。

中医基础理论--阴阳五行学说 ppt课件

中医基础理论--阴阳五行学说  ppt课件

ppt课件
25
1、阴阳偏胜
(1)“阳胜则热”—(实)热证:高热、 大汗、烦躁、面赤、脉数
(2)“阴胜则寒”—(实)寒证:面白、 脘腹冷痛、泻下清稀、舌淡、脉沉迟或 沉紧
ppt课件
26
2、阴阳偏衰 (1)“阳虚则寒”-阴相对偏亢-虚寒证: 面白、畏寒、肢冷、神疲蜷卧、自汗、脉 微 (2)“阴虚则热”-阳相对偏亢-虚热证: 潮热、盗汗、口干舌燥、脉细数 (3)阴阳互损 原因:阴阳互根互用
ppt课件 20
(五)阴阳相互转化
-转化是消长的结果。 “物极必反” 量变——质变 形 式 1) 渐变-寒暑交替,昼夜转换 2) 突变-急性发热性疾病,高烧持续不退, 突然出现体温下降,四肢厥冷、脉微欲 绝。-阳证转化为阴证
ppt课件 21
三、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一)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
玻尔 -族徽:太极图 “contraviasuntcomplementa”(对立即互 补)
ppt课件 11


(三)阴阳互根互用


阴阳互根:阴和阳的任何一方都不能脱 离另一方而单独存在,每一方都以相对 的另一方的存在作为自己存在的前期和 条件。 “阳根于阴,阴根于阳” 阴阳互用:阴阳双方不断地资生、促进 和助长对方。

阴阳是宇宙中相互关联的事物或现象对 立双方属性的概括。 “阴阳者,有名而无形” 1 相互对立的事物或现象 -天与地、昼与夜、水与火、寒与热 2 同一事物内部对立着的两个方面 -气与血、脏与腑、寒热与温凉
ppt课件 4
事物的阴阳属性
阳:运动的、外向的、上升的、温热的、无形的、 明亮的、兴奋的 阴:静止的、内守的、下降的、寒冷的、有形的、 晦暗的、抑制的

中医基础理论 阴阳学说 PPT课件

中医基础理论 阴阳学说 PPT课件

相反:阴阳的属性完全相反,故构成对立的关系。 例: 上与下、天与地、动与静、出与入、升与 降、昼与夜、明与暗、水与火、寒与热等等,皆 为属性相反的矛盾双方 制约:阴阳双方相互抵制、相互压制、相互克制 或相互牵掣。 例: 水与火的相互制约, 寒与热的相互制约; 兴奋与抑制的相互制约, 如同力学中的作用与反作用,电学中的正 电与负电一样。
阴阳消长平衡
阴阳消长,是指阴和阳之间的 对立制约、互根互用,并不是处 于静止的和不变的状态,而是始 终处于不断的运动变化之中。 阴阳消长是阴阳运动变化的基 本形式。 具体表现为二类八种。
由阴阳对立制约关系导致的阴阳 消长变化主要表现为:此消彼长, 此长彼消。
阴消阳长 阳长阴消 阳消阴长 阴长阳消
关联性 相互关联的事物或现象,或 者同一统一体中相互关联的 两部分,才能分属阴阳。 前提 属于同一范畴、同一层次。
相对性
事物或现象的阴阳属性不是绝对 的、不变的,而是相对的、可变的。 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阴阳的无限可分 阴阳互藏 阴阳属性互相转化
事物、现象阴阳属性的划分
凡是静止的、内守的、下降 的、寒冷的、有形的、晦暗的、 抑制的都属于阴; 凡是运动的、外向的、上升 的、温热的、无形的、明亮的、 兴奋的都属于阳。
正常的阴阳对立制约 如:春夏秋冬的气候变化 异常的阴阳对立制约 阴阳双方中的一方过于亢盛,则过 度制约另一方而致其不足,称为 “制约太过”。 阴阳双方中的一方过于虚弱,无力 抑制另一方而致其相对偏盛,称为 “制约不及”。
统一(动态平衡)
正是由于阴阳的相互制约,才使事物或 现象的阴阳双方之间取得统一,取得相对 的协调平衡——阴平阳秘 动态平衡:平衡的取得是阴阳双
阴阳交感与互藏
阴阳交感,是指阴阳二气在运动 中相互感应,即不断地相互影响、 相互作用。 阴阳交感是万物化生和变化的根本 条件。 阴阳交感是生命活动产生的基本条 件。

阴阳五行ppt课件

阴阳五行ppt课件
方医多例疑难病例,肺部缺水机制导致哮喘
温肺化饮可使津液恢复 转血瘀经络闭阻-轻血府逐瘀,重大黄庶虫,加
山甲蜈蚣东莞病例
转脾肺气虚-异功散,补中益气. 转肺肾两虚-六味,金匮肾气,都气
肝病的阴阳证侯变化-76方证侯
轻度慢乙肝-免疫耐受与低下-肝纤维化 肝郁血瘀-疏肝活血 阳气血虚.补益, 结果:抗病毒2年阴转率58%,对照组38%. 2年纤维化逆转80%, 参考书籍-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杨宏志主
1一阴一阳为立论基础 2以循环变化观察宏观微观世界 3五行生克立场观察万物时空之间关系 4时空物三位一体时空观 5天地四时五方五脏数字化
●道的3重意义 永恒活力的生生之源 至高无上的评价标准 发明创造的哲理之源
●道的四个赋形之处 太极卦象符号中 阴阳五行中 时空中奇偶之数中
阳虚证
肾阳不足诸证。其中肾气丸为补肾助阳 的代表方,适用于肾阳不足诸证;右归丸温 补肾阳,填精补血,适用于肾阳不足,命门 火衰及火不生土等证。
治疗肾阳不足顽固哮喘过敏性鼻炎 的良方.大量案例
传染病严重感染气营分阳热证
阳明(气分)热盛,症见壮热汗出,烦渴,脉洪大。 后者功用是清热兼以益气养阴,降逆和胃,主治热 病后期,气阴皆伤,余热未尽,症见身热多汗,心 胸烦闷,气逆欲呕等。白虎汤与竹叶石膏汤 邪初传营,症见身热夜甚,时有谵语,神烦少 寐,或斑疹隐隐;后者功用是清热解毒,凉血散瘀, 主治热已入血,迫血妄行,症见吐衄、发斑等。 清营汤、犀角地黄汤
阴阳变化-时间昼夜阴阳寒热转(变)化 中药,气候,冷热饮食,抗生素(等导致阴阳寒热
变化)
感冒咳嗽急慢迁延性支炎阴阳寒热诊治方 案-19首方例
风热-银翘散,轻证桑菊饮.多数人 风寒-实证杏苏,虚证参苏.三拗汤,加山甲

阴阳五行学说ppt

阴阳五行学说ppt
–如:兴奋与抑制、气与血。
• 互根与互用不可分离,互用必须 以互根为前提。
(三)消长平衡
• 消,减少;长,增加。 • 消长,反映了阴阳双方量 的不断变化。 • 平衡,反映了阴阳双方的 变化状态。即通过阴阳的 消长变化维持着一种动态 平衡状态。
• 阴阳双方在一定限度内的消长变化,反映了事 物之间对立制约和互根互用关系的协调平衡。
声高 息粗
阴阳属性的特性
• (2)相对性:
事物的阴阳属性在一定条 件下,可以发生相互转化, 阴可以转化为阳,阳也可以 转化为阴。
例如:


(参照物或标准不同)
阴阳属性的特性
(3)可分性:
同一事物内部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可以划分 阴阳,而其中的任何一方又可以再分阴阳。 例如: 阳 阴
昼 上午 阳中之阳 下午 阳中之阴 上半夜 阴中之阳 夜 下半夜 阴中之阴
• 阴阳双方中的一方过于亢盛,则过度制约另一方 而致其不足,称为“制约太过”。如“阳胜则热” • 阴阳双方中的一方过于虚弱,无力抑制另一方而 致其相对偏盛,称为“制约不及”。如“阴虚则热”
(二)互根互用
• 互根,指阴阳互为对方存在的前 提,离开了一方,另一方不能单 独存在。
–如:明与暗、上与下。
• 互用,指阴阳双方不断地相互资 生、促进和助长。
• 例1:春夏秋冬四季的温、 热、凉、寒的气候变化, • 春夏之所以温热,是因为 春夏阳气上升抑制了秋冬 的寒凉之气;秋冬之所以 寒冷,是因为秋冬阴气上 升抑制了春夏的温热之气 的缘故。
一方面互相对立 互为参照 一方面 互相抑制
• 例2: 人体阴阳双方相互制约而达到协调平 衡,则人体生命活动健康有序。若动态平衡 失调,则标志着疾病的产生。

阴阳五行学说课件PPT

阴阳五行学说课件PPT

阴阳学说在中医诊断与治疗中的应用
诊断方法
中医通过观察病人的症状、体征来判断阴阳的偏盛偏衰,从 而确定病证的性质和部位。如望诊观察面色、舌苔,闻诊听 声音、嗅气味,问诊询问病情、病史等。
治疗原则
调整阴阳平衡是中医治疗的基本原则。根据阴阳失调的具体 情况,采用补其不足、泻其有余的方法,使阴阳恢复平衡。 如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虚则补之,实则泻之等。
阴阳五行学说课件

CONTENCT

• 阴阳五行学说概述 • 阴阳学说在中医中的应用 • 五行学说在中医中的应用 • 阴阳五行学说在现代医学中的价值 • 阴阳五行学说在其他领域的应用 • 学习阴阳五行学说的意义和方法
01
阴阳五行学说概述
阴阳学说的起源与发展
起源
阴阳观念起源于古代中国人民的自然观,形成于殷周时期,西周 末年,以伯阳父为代表的一些贵族卿大夫把阴阳看作天地之气。
在建筑和风水布局中,阴阳五行学说 也有着重要的应用。通过合理的布局 和设计,可以营造和谐、宜居的环境 。
阴阳五行学说可以指导农业生产,根 据时令和气候的变化,合理安排种植 和养殖活动,以获得更好的收成。
THANK YOU
感谢聆听
发展
春秋时期,阴阳学说被赋予哲学含义,战国时期,阴阳学说进一 步发展,成为一种系统的理论。
五行学说的起源与发展
起源
五行学说起源于中国古代的方位 观念,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
发展
在战国时期,五行学说得到了进 一步的发展,与阴阳学说相结合 ,形成了阴阳五行学说。
阴阳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
阴阳
阴阳是宇宙中相互关联的事物或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阴阳最初的含义是 指日光的向背,向日为阳,背日为阴。后来引申为气候的寒暖,方位的上下、 左右、内外,运动状态的躁动和宁静等。

【医学课件】中医基础理论(阴阳五行)课件

【医学课件】中医基础理论(阴阳五行)课件

2023中医基础理论(阴阳五行)课件•中医基础理论概述•中医阴阳学说•中医五行学说目录•中医基础理论与现代医学•中医养生法01中医基础理论概述中医基础理论起源于先秦,历经数千年的发展与演变,形成了独特的理论体系。

起源汉代,张仲景、华佗等医家奠定了中医基础理论的基础。

奠基唐宋元明清时期,中医基础理论不断发展和完善,出现了众多医学流派。

发展现代中医基础理论在继承发扬古代中医理论的基础上,与现代医学相结合,形成了更为完善的理论体系。

现代发展阴阳学说阴阳学说用阴阳两极的矛盾运动来解释自然界和人体内的各种现象,包括人体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等。

脏腑学说脏腑学说主要研究脏腑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相互关系,是中医基础理论的核心内容之一。

经络学说经络学说主要研究人体经络系统的组成、功能及病理变化等,是中医基础理论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五行学说五行学说用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的性质来类比人体内各个脏腑器官的功能和相互关系。

1 2 3中医基础理论强调整体观念和辩证论治,有助于人们培养正确的健康观念,提高防病治病的能力。

培养正确的健康观念中医基础理论是中医学的基石,掌握好中医基础理论有助于提高临床诊疗水平,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提高临床诊疗水平中医基础理论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中医基础理论有助于弘扬中华文化,推动中医药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弘扬中华文化02中医阴阳学说阴阳是事物的两种基本属性,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和现象的概括。

阴阳的基本概念阴阳可表示事物的两个方面,具有普遍性、相关性和相对性。

阴阳的涵义阴阳学说的基本概念阴阳两个方面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彼此依存和制约。

阴阳对立统一阴阳两个方面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阳极则阴,阴极则阳。

阴阳相互转化阴阳两个方面在动态变化中维持着平衡关系,达到平衡状态时则表现为调和状态。

阴阳消长平衡阴阳学说的基本原理03指导养生保健阴阳学说指导养生保健,如春夏养阳,秋冬养阴,饮食调理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③ 阴阳两虚:
❖ 因阴阳之间存在互根关系,故又可发 生阴阳互损的病理变化导致阴阳两虚。
❖ 阴阳互损,是指机体的阴或阳任何一 方虚损到一定程度,必然导致另一方的不 足。表现为:
❖ 阳损及阴——当阳虚至一定程度时,因阳 气的不足,累及阴液的化生不足,出现以 阳虚为主的阴阳两虚的病理状态。
❖ 阴损及阳——当阴虚至一定程度时,因阴 虚累及阳气的化生不足,或阳气无所依附 而散耗,出现以阴虚为主的阴阳两虚的病 理状态。
❖ 阴阳转化---- 阴阳失调的病理变化,可在一
定的条件下,发生病理变化的转化,即阳证可转 为阴证;阴证转为阳证。

正气的强弱
条件 邪气的盛衰
治疗、护理是否得当
热极生寒,重阳、用于疾病的诊断 ❖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善诊者,察色
按脉,先别阴阳”。 ❖ 张景岳:“凡诊病施治,必须先审阴阳,
四肢外侧——为阳 四肢内侧——为阴
❖ 从脏腑分:

六腑——为阳

五脏——为阴

气——主动、属阳
❖ 从气血分

血——主静、属阴
❖ 2、说明人体的生理功能——“阴平阳秘,
精神乃治”。
❖ 阴气平顺,阳气固密,阴阳双方在对 立制约消长中维持着相对的动态平衡,人 体的生命就正常。
3、说明人体的病理变化
(1)正、邪的含义 正:正气,指人体结构与功能活动及
种物质的朴素认识基础上,进行抽象而逐
渐形成的理论概念。作出了经典性的阐述。
将其概括为“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
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穑。 ”
❖ 水曰润下:水具有滋润,向下的性质。引申为具 有滋润、下行、寒凉、闭藏等性质或作用的事物 和现象,归属于水。
此PPT下载后可任意修改编辑增删页面
中医阴阳五行学说
有医术,有医道。术可暂行一时,道则流芳千古。
友情提示
感谢您不吸烟
手机调成静音
欢迎随时提问
❖ 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应用
❖ 1、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
❖ 从人体部位分:
❖ 体表——为阳
上部——为阳
❖ 体内——为阴
下部——为阴
❖ 背部——为阳

❖ 腹部——为阴
即 “壮水之主,以制阳光”。
❖ 阳偏虚——虚寒证——助阳散寒,补阳

抑阴,阳气恢复,虚寒自消。

即“益火之源,以消阴翳”。
❖ ② 、药物性能,必分阴阳。 ❖ “性能”:指药物的四性(四气),五味
及作用。皆可用阴阳来归的说明 ❖ 药之四性(四气)
寒、凉——属阴,如黄连、石膏 温、热——属阳,如干姜、附子 肉桂
❖ ① 阳虚则寒 ---- 指人体阳气虚衰不 足,阳虚不能制约阴,则阴相对偏盛而现 虚寒证。即 “阳虚则阴胜”。
❖ ② 阴虚则热 ------ 指人体阴液不 足,阴虚不能制约阳,则阳相对偏亢 而出现虚热证。即阴虚则阳亢。
❖ 综上所述,阳盛则热,阴盛则寒,阳虚则 寒,阴虚则热,是中医学寒热性病证的病 机总纲。 根据《素问·通评虚实篇》: “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阴阳偏胜 所出现的热证,寒证分别为实热证,实寒 证;阴阳偏衰所现的热证,寒证则为虚热 证,虚寒证。
❖ 泻其有余(损其有余)——适用于阴阳偏 胜之实证,即“实则泻之”
阴偏胜——实寒证——寒者热之——用
温热的方药治之
阳偏胜——实热证——热者寒之——用
寒凉的方药治之。
❖ 补其不足(补其偏衰)——适用于阴阳偏
衰之虚证,即“虚则补之”
❖ 阴偏虚——虚热证—— 滋阴清热,补阴

抑阳,阴液充足,虚热自清。

❖ 5、用于疾病的治疗----必平阴阳 ❖ 《素问·至真要大论》说:“谨察阴阳 之
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
❖ “阴阳失调”是疾病发生的基本原理, 因此,把握阴阳失调的状况,调整其阴阳 的偏胜偏衰,以恢复阴阳的协调平衡,是 最基本的治疗原则。
❖ ① 确定治疗原则
❖ 《灵枢·邪客篇》:“补其不足,泻其有 余”。
其抗病和康复能力。包括脏腑、经络、精 气血津液及其所产生的维护人体健康的能 力。用阴阳来区分其属性,可分阳气和阴 精两部分。
邪:邪气,泛指各种致病因素。也有 阴阳之分:
❖ 如 六淫 寒湿——阴邪 风、暑、火——阳邪
❖ (2)说明病理变化的总纲
阴阳偏胜:指阴邪和阳邪致病的一种病理变化。 属于阴或阳任何一方高于正常水平的病变。
❖ ① 阳胜则热,阳胜则阴病 阳胜则热——阳邪侵犯人体 使机体

阳绝对亢盛 ,属实热证。

“阳胜则阴病”。——阳胜的病变必然

损伤人体的阴液。
❖ ② 阴胜则寒,阴胜则阳病
阴胜则寒——指阴邪侵犯人体,使机体的

阴绝对亢盛,属实寒证。
❖ 阴胜则阳病——阴胜的病变必然会损伤人

体的阳气。
❖ 阴阳偏衰:指机体的阳气或阴液不足, 属于阴或阳任何一方低于正常水平的 病变。
❖ (二)、五行学说的含义

五行学说是研究木、火、土、金、
水的概念、特性、生克规律,并用以阐述
宇宙万物的运动变化及其相互联系的古代
哲学思想。是古人认识世界,解释世界和
探求自然规律的一种自然观和方法论。
五行学说认为,宇宙间的一切事 物都是由木、火、土、金、水五种基 本物质构成的,世界各种事物和现象 的发展变化,都是这五种物质不断运 动和相互作用的结果。
药之五味(六味)
辛、甘、淡——为阳,如菊花、薄荷、猪苓 酸、苦、咸——为阴、如地龙、乌梅、五味

药之作用
升、浮——属阳,如桑叶、升麻、浮萍 降、沉——属阴,如石决明、牡蛎、磁

❖ 五行在中医学中是怎么运用的?
❖ 一、五行及五行学说的基本概念 (一)、五行的含义 1.五材:构成客观世界的木、火、 土、金、水五种基本物质。 2.五行:行,运动、运行。五行 是指木、火、土金水五种 物质的运动变化。
❖ 上世纪七十年代以来,不少学者应用现代 控制论、信息论、系统论,电子计算机等 原理和方法来研究五行学说,对五行学说 的生克制化理论进行了确切地解释,并给 予了高度的评价,称五行学说为具有东方 色彩的普通系统论。
❖ 二、五行的特性

五行的特性是古人在长期的生活
和生产实践中,对木、火、土、金、水五
乃为医道之纲领”。起到执简驭繁的作用。 ❖ (1)四诊分阴阳,为辨证提供可靠依据。
❖ (2)辨证分阴阳: ❖ 八纲辨证是临床各种辨证方法的纲领,
而阴阳又是八纲辨证的总纲。

表、实、热——阳
❖如

里、虚、寒——阴
❖ 无论四诊,还是辨证,都必须以分辨阴 阳为首务。如张景岳所说:“医道虽繁, 可以一言蔽之者,曰阴阳而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