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的概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最早出现
“文”最早出现在甲骨文、金文中,“文” 指文身之文,《谷梁传•哀公十三年》载: “吴,夷狄之国也,断发文身,”注: “文身,刻画其身以为文也。”“文”的 最初含义如实地记录了这一历史现象。 “文”又泛指一切纹理、花纹,与“纹” 相通。许慎认为:“文,错画也;象交 文。”
“文”是一种“象征符号”
如何揭示文化的本质
一般来说,要揭示文化的本质,我们 至少要关注以下两个方面的基本特性: “首先,文化具有人为的性质,它是 人类本质活动对象化。……其次,文 化具有群体性,它是历史积淀下来的 被群体所共同遵循或认可的共同的行 为模式。”
文化范畴成为哲学观照的客体
从古典的文化进化论学派到符号——文化学派, 文化人类学家们对文化范畴的认识和把握经历 了一个具体到抽象,由表及里,最后一步步接 近文化的本质,为文化哲学对文化范畴的理解 和概括提供了思想基础。也只有当“文化”从 传统思想势力、习惯和定势下剥离、显露出来, 成为哲学意识观照的客体(研究对象)时,一 种自觉的文化哲学才有可能成立。
它是早期人类学家泰勒(Edward B.Tylor)提出的。 1871年,泰勒在 《原始文化》中指出:“文化或文明, 就其广泛的民族学意义来说,乃是包 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 风俗和任何人作为一名社会成员而获 得的能力和习惯在内的复杂整体。”
泰勒文化定义的评价
这是一个经典性的文化定义,它注重 文化的整体性、精神性和普遍性,但 仅仅停留在对文化现象的表层描述上, 没有对文化的深层本质、结构予以揭 示。泰勒的文化定义代表了文化进化 学派的基本观点。
“文”与“礼”
孔子的“文之以礼乐”(《论语•宪问》) 直接把礼乐作为文化的基本内容和表现形 态。荀子也指出礼乐是文化的基本表现形 态。他说:“日月食而救之,天旱而雩, 卜筮然后决大事,非以为得求也,以文也。 故君子以为文,而百姓以为神,以为文则 吉,以为神则凶也”(《荀子· 礼论》), 直接把“文”与“礼”等同起来。
甲骨文和金文中的“文”
它被解释为心的图形。李孝定云:“金文 文多从心。”杨筠如《尚书核诂》:“古 文‘文’作 ,从文从心”。这一构形形 象地传导出“文”的象征符号特点:不仅 具体外在的感性形态,而且具有内在的蕴 涵,是外在之文和内在之心的统一。因此, “文”又象征着心灵的平和、宁静、镇静 和安抚。
文化与人的生命本质
文化与人的生命本质紧密相关,于是“文” 与“质”,“文”与“人性”的思考也是 先秦儒家文化哲学的基本主题之一。孔子 认为,“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 语· 雍也》)。孟子和荀子则提出了文化 与人性的命题。前者认为修养在于发掘先 天的善心善性,后者则要求改变人性, “化性起伪”(《荀子· 礼论》),以进 行文化创造。
文化历史—批评学派 的理解
后来的文化历史—批评学派则认为, 理解文化时应强调文化的实际的具体 事象及其历史性质。他们认为,文化 是由各个文化特质共同构成的整合体。 这一定义注意到文化的历史性、客观 性和特殊性,注意到文化的最小单元 结构——文化特质,但仍未揭示出文 化的本质。
文化功能学派的 理解
文化功能学派的代表人物马林诺 夫斯基(B.K.Malinowski)指出, “文化是包括一套工具及一套风 俗——人体的或心灵的习惯,它 们都是直接的满足人体的需要。”
文化功能学派的评价
这是从人的生命、人的需要对文化的 思考,它注重文化的整体性与主体性, 但表现出机械性、静态性和自然主义 倾向。
文化的本质——文化符号化
《易传•系辞传》中也有圣人观象制器, 观物取象,以成八卦的记载,它意味着中 国先人对文化的主体性、人为性的肯定以 及对文化的本质——文化符号化的朦胧认 知。 中国的先人用具有“纹花”本义的 “文化”来指称文化概念,显示了先人对 文化内涵的发现。……“文”……几乎包 括文化所有层次的‘象征符号’的认知。”
文化与文明区别
文化。文明则和某种价值观相联系,它是 指文化的积极成果和进步方面,作为一种 价值判断,它是一个褒义概念。 《易经》贲卦 彖传上讲:“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 人文也。关乎天文以察时变,关乎人文已 化成天下。”
文化与文明区别
①从内容上看,文化是人类征服自然、社 会及人类自身的活动、过程、成果等多方 面内容的总和,而文明则主要是指文化成 果中的精华部分。 ②从时间上看,文化存在于人类生存的始 终,人类在文明社会之前便已产生原始文 化,文明则是人类文化发展的一定阶段。
文化与文明区别
③从表现形态上看,文化是动态的渐进的 不间断的发展过程,文明则是相对稳定的 静态的跳跃式发展过程。 ④文化是中性概念,文明是褒义概念。人 类征服自然和社会过程中化物化人的活动、 过程和结果是一种客观存在,其中既包括 优秀成果,也有糟粕,既有有益于人类的 内容,也有不利于人类的因素,它们都是
作为人的行为方式的“文化”
“文”包括“服文”、“容文”、“辞 文”、“德文”、“行文”等等。春秋战 国时期的《国语》和《左传》对此有极明 白的表述:“言,身之文也”, “夫服, 心之文也”,孔子也说:“言之无文,其 行不远。” 《礼记》进一步深化了这一认 识:“是故君子服其服,则文以君子之容; 有其容,则文以君子之辞;遂其辞,则实 源自文库君子之德。”是把“文”用人的行动系 统和道德系统联系了起来。
清人段玉裁注解说:“错画者,交错之画 也。《考工记》曰:‘青与赤谓之 文。’……造画者,文之本义。……黄帝 之史仓颉见鸟兽蹏迒之迹,知分理之可相 别异也,初造书契,依数象形,故谓之 文”。这里透露的消息是,人身之纹,器 物之文,绘画之文和文字之文都是一种 “象征”,一种“象征符号”,是圣人根 据天下万物的形象及其活动的轨迹进行符 号化创造的产物,这一思想带有普遍的文
文化哲学成为当代哲学显学
1983年8月21日-29日,在加拿大蒙 特利尔召开的第17届世界哲学大会郑 重宣布,世界哲学的重点由科学哲学 转向了文化哲学,文化哲学成为当代 哲学的显学。
“文化”一词在中国
在中国,“文化”一词最早是以动词出现 的,《说苑· 指武》云:“凡武之兴,为 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文化” 是与武力相对应的“文治教化”,这与现 代意义上的“文化”相去甚远。要考察中 国文化要领的发展历程,我们不能不关注 一个“文”字。在古汉语中,“文”是一 个非常复杂的字眼,有纹花、纹身、文字、 文献、文学、文章、文彩、文饰、人文等 到多种含义。
“文”与“心”
波兰学者K· 高里科斯基进一步指出, 这一含义所指的是“文化上的转变”, 是以社会的、伦理的规范即“良好行 为”和自我克制的规范来在精神上加 以“装饰”,而这些规范则可产生精 神上的宁静和内心的平和 。
“文”与“心”
“文”与“心”的结合标志着人们对文化认识的 深化,进一步凸现出文化的生命本质和文化的 主体性。“文”向人心内部推进,与“情” (人的情感)也紧密结合在一起,荀子称“三 年之丧,称情而立文”,认为礼文化最完美的 形式就是“情文俱尽”。(《荀子· 礼论》)在 先秦儒家那里,“文”的主体性凸显使它又与 “圣”紧密关联,圣人成为文化的载体和象征, 成为文化的创造者与传承者。
文化的概念
在西方,“文化”进入哲学的视野并成为 一个哲学范畴,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 程。“文化”一词源于拉丁语cultura,本 义是指对土地的耕作和动植物的培育,后 来才逐渐演变为培养、教育、发展、尊重、 信仰等含义。到了19世纪的文化才开始取 得它的现代意义 。
“文化” 的最早最明确的定义
二十世纪西方文化 哲学的绚丽图景
柏格森生命冲动的文化哲学,胡塞尔的现象学 文化哲学,海德格尔与雅斯贝斯的存在主义文 化哲学,斯宾格勒与汤因比的历史的文化哲学, 列维•斯特劳斯的结构主义文化哲学,弗洛伊德、 荣格的精神分析文化哲学,维特根斯坦的语言 分析文化哲学,马林诺夫斯基的功能的文化哲 学,卡西尔的人类符号的文化哲学,库恩的科 学哲学文化哲学等等。
“文”与“道”
孔子之“道”,是指儒家孜孜以求的古者 先王之道,是尧舜禹汤文武周公一脉相承 的文化传统,它代表着儒家文化价值理想 的最高典范。孔子以周文化的继承者自居, 他声称: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论
语·子罕》)
朱熹注解说:“道之显者之谓文” ,文 与道是相通的,文便是道。明代宋濂也认 为:“明道之谓文,立教之谓文,可以辅 俗化民之谓文。”
美国学者克罗伯和克鲁克洪
文化存在于思想、情感和起反应的各种业 已模式化了的方式当中,通过各种符号可 以获得并传播它;文化是历史上所创造的 生存式样的系统,既包含显型式样又包含 隐型式样,它们具有为整个或部分群体共 享的特征。从文化哲学的角度看,符号— 文化学派对文化的理论探索逐步逼近了文 化的本质规定性。
结构主义的文化概念
结构主义人类学家列维· 斯特劳斯 (Levi-Strauss,L)将文化视为人类 的无意识结构,这是对文化认识的深 化。它标志着人们对文化的认识由具 体走向抽象,由经验论开始走向文化 哲学,但它的不足之处在于对文化的 主体性重视不够。
符号—文化学派的文化理论
符号—文化学派的文化理论继续朝着 文化的本质开拓。美国人类学家莱斯 利· A· 怀特(Leslie· A· white)用象征 符号来解释人和文化的本质、基础, 他声称:“人的行为是符号行为,符 号行为是属人的行为。符号就是人性 之全体。”
“天文”与“人文”
在《易传 · 贲卦 · 彖传》中,“文”又区分 为“天文”与“人文”:
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在文化上,天文是人文的范本,是人文赖 以产生的逻辑起点,人们草创人文,必须 仰观天文俯察地理,从“天”那里得到启 迪。 《左传》把这种文化创造活动称之为 “经天纬地谓之文”。
[德]卡西尔(Ernst· Cassirer)
卡西尔进一步把文化的功能规定为符号, 认为人类文化形式都是符号形式,人是 “符号的动物”(animal symbolicum), 生活在日益精密的“符号之网”中。只有 把人理解为符号的动物,才能指明人的独 特之处,也才能理解对人开放的新路—— 通向文化之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