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互动发展(完整版)
推进工业化城镇化新思路、新举措(案例)
推进工业化城镇化新思路、新举措和新经验XXXX镇工业化城镇化新思路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建设与发展,XX镇初步实现了从农业向基本工业化、从农村向城市化、从农民向现代市民、从村组散居向社区化的转变。
2009年,XX镇面积平方公里,辖个社区,常驻人口多万;工业化率、城市化率分别超过%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工作思路。
一、坚持“四轮驱动”,涵养“两化”根本动力。
改革开放以来,始终坚持以镇、社区、小组三级集体经济和民营经济同步发展的“四轮驱动”战略。
全镇通过组建镇级、村级股份制公司,实行市场化运作,增加各级组织可支配收入。
2009年,镇、社区、小组三级集体资产总额达到亿元,全镇税收总额达亿元,同比增长%;实现镇本级可支配财力为亿元,同比增长%,其中,由股份制公司上缴的收入占到镇级财政可支配收入比重的50%左右。
二、坚持“互动”推进,提高“两化”发展质量。
为实现工业化城镇化同步推进,积极通过优化城镇空间布局推动产业集约集聚发展,通过优化城镇产业结构提升经济发展品质。
近年来,以每年超过亿元的资金加大对城市建设和基础设施的投入,城乡一体化的城镇建成区面积达到多平方公里。
按照“五个一”标准打造镇中心区和中心村,高水平兴建了一大批基础设施和城镇配套设施。
绿化覆盖率%,道路绿化里程100%。
居民人均年收入、工业化率、三大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城市化率均已达到工业化水平,全镇正处于“两化”互动发展的成熟期。
三、坚持“三性融一”,引领“两化”科学发展。
一是坚持超前性。
对镇中心区进行规划,编制了《镇环境规划》,完成了《镇总体规划》。
二是坚持科学性。
根据不同时期的需要修编,与产业规划、环境规划“三规合一”。
近两年投入亿元建设新主干道路和改造原有道路,投入数亿元进行市政和环境配套设施建设,兴建个大型高科技工业园区,实施高污染企业向工业园区搬迁。
三是坚持连续性。
无论总规修编多少次,始终坚持“规划一张图、建设一盘棋、审批一支笔、管理一张网”的原则,无论领导换几届,规划不随领导改,保证规划的顺利实施。
新余市新型工业化与新型城市化良性互动
·85·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0 年第 9 卷第 9 期
方公里的动力与储能电池产业园。 到 2015 年, 产业 000 亿元, 主营业务收入力争达到 1 , 并最终建设成 为全国最大的动力与储能电池产业基地 。 启动了国 内首个光伏市场建设。 项目工程整体耗资 5 亿元, 首期建筑面积近 5 万平方米。 交易市场建立后, 预 日均采购量 10 亿元, 计有 500 多家光伏商家进驻, 000 亿元。力争通过 3 至 5 年的时 年交易额达到 2 , 间, 把该市场建设成为全国最大的光伏产品集散地 , 同时打造成集展览展销、 信息传媒、 贸易采购、 会议 论坛及服务外包等为一体的全球一流的专业市场。 高起点、 高标准规划建设一条光伏产品商业街 , 将该 市场培育成规模大、 产品齐全、 具有影响力的光伏产 品集散基地, 以光伏市场带动光伏产业发展。 ( 二) 以城镇建设促进产业扩张。 累计投入近 50 亿元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建设, 建成了“五横八纵 ” 总长超 80 公里的道路循环网络, 区内供水供电供 程控电话、 宽带网、 移动通信网、 数据通信网与市 气、 区同步, 城东污水处理厂总处理能力为日处理污水 16 万吨, 排水管道全部实现雨污分流, 用地已基本 实现七通一平, 公共交通、 路灯照明、 城市监控、 通讯 网络、 供水供电供气、 排水排污等配套完善。 规划了 市政中心区、 酒店商务区、 商业居住区及娱乐休闲区 等几个大型功能区, 商业网点布局合理、 医疗保健设 施完善, 公共行政、 商住、 教育、 卫生、 三产服务等城 市配套设施一应俱全。已着手建设全省第一个满足 外国人 生 活 需 要 的 赛 维 欧 洲 城。 规 划 范 围 面 积 1, 190 公顷, 800 亩, 规划用地面积约 3 , 一期计划用 000 亩, 地面积约 2 , 总投资 10 亿元。政策支持强力 推进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城市建设 。 将建筑一 体化光伏电站建设作为建筑节能的重要内容, 纳入 城市发展规划。率先在全省编制了《太阳能屋顶计 《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城市示范实施方案 》 。 划》 和 2009 年至 2011 年 制定出台了加快太阳能推广应用 、 太阳能应用项目建设安排、 太阳能应用项目建设和 管理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措施, 明确了太阳能推广范 围和应用要求, 以及各部门职责和工作目标、 应用进 程、 主要措施。正在着手启动中心镇太阳能应用规 划编制, 逐 步 推 进 太 阳 能 建 筑 应 用 向 农 村 延 伸。 2009 年 10 月, 新余市被国家财政部、 国家住建部评 为全国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城市, 并获得国家 000 万元, 补助资金 5 , 是目前全省惟一获此殊荣的 设区市。这是新余加快新型城镇化和城市建设的一 次重大机遇, 对于提高建筑用能效率, 培育建筑节能 材料生产和销售市场, 促进节能建筑发展也具有十 分重要意义。 ( 三) 以中心镇建设为突破口, 完善农村基础设 施, 带动农村城镇化达到新水平。 在全力推进城乡 一体化的进程中, 新余市把加快中心镇建设作为突 确立了水西、 罗坊、 双林、 湖泽、 姚圩、 水北、 良 破口, 11 山、 钤山、 杨桥、 欧里、 河下为中心镇。 数字显示, 个中心镇的数量仅占全市乡、 镇、 办数量的 32. 5% , 但其 GDP、 财政总收入分别占全市乡、 镇、 办总和的 61. 9% 和 52. 8% , 示范和带动效应日益凸显。 ( 四) 在加快发展新型工业的同时, 加强生态环 境建设, 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新余在加快发展新型 “生态立市, 工业的同时, 坚持 绿色发展 ” 战略, 以融 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 建设国家新能源科技城为契 机, 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和生态建设, 加大城市环境综 , “ 、 合治理 形成了 一城五区 两江四岸 ” 的城市发展 框架, 提高了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水平, 城市面貌日 投入城市建设资金超 200 亿元, 建 新月异。两年来, 成区面积扩大到 60. 1 平方公里, 比 2007 年底扩大 了 16. 1 平方公里; 城市化率达 56. 38% , 比 2007 年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解读(附全文)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解读(附全文)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部署,旨在推动我国城镇化进程,实现城乡发展一体化,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全文共分为八个部分,下面将对其进行解读。
第一部分:背景与意义本部分阐述了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的背景,分析了我国城镇化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明确了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的重要意义。
城镇化是我国现代化进程的重要阶段,也是推动经济发展、促进社会进步的关键举措。
然而,传统的城镇化发展模式存在诸多问题,如城市病、城乡差距等,严重制约了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制定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对于解决这些问题,推动城镇化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部分:总体要求本部分明确了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新型城镇化要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坚持绿色发展、创新发展、协调发展、共享发展四大原则,推动城市规模结构、空间布局、功能品质、产业支撑、生态环境、社会治理等方面的优化升级,实现城镇化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相互促进。
第三部分:优化城镇化布局和形态本部分提出了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的空间布局策略,强调要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格局。
要发挥城市群的核心引领作用,加强城市间的交通、产业、文化等领域的互联互通,促进城市功能互补和产业协同发展。
同时,要关注小城镇和乡村的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实现区域发展的均衡。
第四部分: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本部分重点分析了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重要性,提出了具体政策措施。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是新型城镇化的核心任务,对于提高城乡发展水平、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要意义。
要通过改革户籍制度、完善住房政策、提供就业培训等手段,保障农业转移人口的合法权益,使其享受到城市发展的成果。
第五部分:提高城市质量本部分从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等方面提出了提高城市质量的具体措施。
城市质量是新型城镇化的基础,要注重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强化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市环境品质,优化城市公共服务,提高城市治理水平,营造宜居宜业的城市环境。
推进工业化与城镇化互动发展
融 入城镇 化 全过程 , 按 照走 出一 条具 有 山区特 点 、 民族特 色 的新 型城镇 化
道 路 的总体 思 路 , 结合 全 州2 O 个 城 市综 合体 、 2 O 个特 色 小城 镇 建设 规划 , 加 快 州域空 间布局 调整 ,促 进 区域 中心城市 在 更 大范 围 内优 化 资源 配置
着力提 升 园区管理 水平 。 进一步 理顺 园
区管委会与县乡政府之间的关系、 权利
与责任 的 关系 , 合理 划 分管委 会 的规划
1 5
2 0 1 3年第3期
总第 3 4 1 掘
- I
Li l un Y u D angdai
本 期 关
注
管理职能和县兰
Li l un Y u D angdai
本 期 关
注 坚
推进工业化与城镇化互动发展
张万 民
党 的十 八 大 报告 指 出 : “ 坚 持 走 中 国特 色 新型 工 业化 、 信息化、 城 镇
化、 农 业 现代 化道 路 , 推 动 信 息化 和 工业 化深 度 融合 、 工业 化 和城 镇 化 良 性互 动 、 城 镇 化和 农 业现 代 化相 互协 调 , 促 进 工 业化 、 信 息化 、 城镇化、 农 业 现 代化 同步发 展 ” 。工业 化是 城镇 化 的 内在动 力 , 城镇 化 是工 业化 的 空 间依 托 , 城 市 的追赶 跨越 需要 工业 化与城 镇 化互 为 支撑 、 相 互促 进 。作 为 欠发达 、 欠开 发地 区的黔 东南 州 , 如何 加快推 进 工业 化 与城镇 化 良性 互动 发展 , 是 当前和 今后 一段 时间 的一项 重要任 务 。
山东省建设厅2009年全省建设工作要点
山东省建设厅2009年全省建设工作要点【法规类别】建设综合规定【发文字号】鲁建发[2009]1号【发布部门】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发布日期】2009.01.14【实施日期】2009.01.14【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山东省建设厅2009年全省建设工作要点(鲁建发[2009]1号2009年1月14日)2009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是贯彻中央和省扩大内需决策部署的关键一年,也是推进"十一五"规划顺利实施的重要一年,全省建设工作的总体思路是: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和省委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重民生"的总体要求,以推进新型城镇化为主线,以举办"十一运"为契机,积极作为,科学务实,突出抓好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房地产市场发展、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农村住房建设、城乡环境整治集中行动,全面提升城乡规划、质量安全、节能减排、城市管理、建筑业发展水平,扎实开展学习实践活动,努力保持建设领域和谐稳定,推动建设事业又好又快发展,为经济文化强省建设做出积极贡献。
建设事业主要计划指标:①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和房地产业:新增廉租住房保障2万户,建成经济适用住房5万套,改造城市棚户区260万平方米,开展农村危房改造试点;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20%以上。
②城市建设:设市城市和县城完成城建投资605亿元,增长5%;城市和县城污水集中处理率、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分别达到73%、70%。
③村镇建设:完成村镇建设投资685亿元,增长5%。
④建筑业:完成总产值5200亿元,实现增加值1900亿元,分别增长13%、14%,实现利税345亿元。
⑤墙改与建筑节能:新型墙材生产、应用比例分别达到85%、97%,建成节能建筑4600万平方米,占同期竣工新建民用建筑的95%。
一、全面提升城乡规划水平,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一)推进新型城镇化。
“两化”互融并举 加快县域经济发展——乐至县联动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的实践
承载 产业 ”的思 路 ,探 索 出一条 新 资四年翻 了两番多 ,年均增长 5 % , 3
型 工 业 化 新 型 城 镇 化 互 动 发 展 的 路
里 ,是 2 0 0 6年的 5倍 ,产值达 1 6 1
亿 元 :成 功 创 建 为 全 国 农 产 品 加 工
全县 地 方 生产 总 值 翻 了一 番 多 ,年 均
对 经 济 增 长 的 贡 献 率 达 6 % ,拉 动 6
GDP增 长 1 . 百 分 点 。 工 业 企 业 4个 1 解 决 就 业 3 1万 人 ,带 动 5万 余 人 .
施 “ 业 强 县 、 项 目带 动 、 环 境 兴 工
县 ” 三 大 战 略 , 努 力 实 现 “ 强 开 加 放 合 作 、 改 善 交 通 条 件 、 破 解 水 资 源 瓶 颈 ”三 大 突 破 ,全 力 推 进 新 型
主 要 做 法 及 成 效
20 0 7年 以来 ,乐 至 新 一 届 县 委 县 政 府 深 入 贯 彻 省 、市 推 进 “ 化 两
工 业 经 济 加 快 发 展 ,带 动 城 新 项 目入 驻 搭 建 了 平 台 ,为 县 城 商 市快速 扩 张
实施 工业 发展 “ 24 ”战略 , 13 5
培 育壮 大 支柱产 业 ,增 强城市 发展动力
围 绕 产 业 发 展 规 划 ,狠 抓 对 外 招 引 、 对 内扩 能 , 纺 织 、 食 品 、 机 电三 大支 柱 产 业 产 值 突 破 1 0亿 元 。 O 通 过 外 引 内联 ,贵 均 、 乾 源 等 在 建
和 建 成 的 纺织 企 业 将形 成 7 0万 纱
.
明பைடு நூலகம்
怔 魁
超 迪 电 器 成 为 西 部 最 大 的洗 衣 机 生 产 基地 ,落地 了 总投 资 6 0亿 、 首
乐至县推进两化互动工作汇报9.14
乐至县推进“两化互动”工作汇报在全省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工作会议召开后,我县抢抓发展机遇,深入贯彻中共资阳市委关于《推进工业化城镇化互动发展的决定》(资委发…2010‟16号)的重大决策部署及李佳书记《坚持两化互动发展,努力建设幸福资阳》讲话精神,在产业发展、项目推进、园区建设等方面狠下功夫,产业支撑、项目带动能力进一步增强,“两化互动”工作加快推进,成效明显。
现将我县近2个月“两化互动”推进情况作简要汇报。
一、今年1—8月工业经济继续高位运行1—8月全县实现工业产值140亿元,同比增长38%,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30亿元,同比增长41%;产品销售收入128亿元,同比增长40%;利润10.8亿元,同比增长122%;工业投入完成18.8亿元,同比增长54.2%,其中:技改投入完成13.9亿元,同比增长39%。
增加值增速、万元GDP综合能耗和规模工业万元增加值综合能耗完成市下达目标。
二、所开展的主要工作(一)扭住项目不放松,夯实“两化互动”基础今年以来,我局紧紧围绕“全党抓经济、重点抓工业、关键在项目”的总体要求,按照“三个倒排”、“三个量化”和“一强化、五坚持”的要求,以项目带动为主线,以大抓项目、抓大项目为发展路径,以扩充工业经济总量为目标,努力提高项目质量和档次,工业项目顺利推进,项目工作不断取得新突破。
我县充分把握省下放的经济管理权力,积极主动对接省、市相关部门,主动融入成都经济区,项目按照“向上争取、向下挖掘、向前创新”三向思路,项目工作成效显著。
我县继成功引进总投资22亿元的熊猫汽车产业园、总投资13亿元的西班牙菲伯萨集团食品机械及食品加工产业园等一批好而优的大项目后,今年8月,总投资60亿元的深圳骏富电子产业园、总投资40亿元的潇湘产业园两大项目相继签约落户乐至,全县机电产业将会实现飞跃式发展,整体水平将会迈上新台阶。
1—8月,29个工业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8亿元,占年度总投资25亿元的72%。
重庆市白沙镇产城融合发展的路径分析——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互动发展的个案
( 一) 产城 融合 , 交通先 行 , 渝 泸高速公 路 全 线贯
通。 渝 泸高 速 的通车 提高 了 白沙重 点 中心镇 、 白沙 工
业 园 区 的交 通通 达 性 , 构 建 了 白沙高 密 度 、 大容 量 、
多形 态 、 无缝 化 的交 通体 系 , 使 白沙 的聚集 辐射 作用
重庆 市 白沙镇 产城融合发展的路径分析
新 型工 业化和 新型城镇 化互动发展 的个 案
口 李 雪 苏承 益
回顾 我 国城 市 化 、 工 业 化推 进 的3 O 多年 , 产业 和 城 市 的协 调发展 面临着 诸 多 问题 和 挑 战 ,特 别是 忽
移 民新 区 , 给新城 和工 业 园区 的无 缝对 接 , 为做 到产 城 融合 ,提 升城 镇规 划建设 品质 提供 了一个 绝佳 的
街 道企 业纷纷 停 产 、 倒闭。 白沙工业 园作 为江 津 的新 生 经济 增长极 至今 未投 产 。 其次 , 农 业 产业化 发展 水 平不高, 总体 上还 是 粗放 型 , 附加 值较 低 , 农 业 龙 头 企业 带 动效应 小 , 农 民收入 不高 , 柑 橘产 业处 于萎 缩 状态。 其三 , 第三 产业 辐射带 动力 不强 , 缺乏 知名 、 大 型 商贸 物流企 业 和专业 流通 市场 ,农村 剩余 劳动 力 流 动性 差 , 农 村二 三产业 与城 镇发 展相 分离 。
代、 新形势 、 新 要求 下 , 白沙城 镇 建 设机 遇 与 挑 战并 存 。在 重庆 市江 津 建设 “ 双百” 现 代化 大城 市 的过 程
中, 白沙 镇 作 为承 接 江津 , 辐射 周 边 的重 点 中 心镇 ,
上 世纪八 九 十年代 , 白沙 的工 业发 展如 机械 加工 、 纺
推进我省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互动发展
二是推进农村土地整治 ,创新用地 保障模 式。根据具体情况 ,有序推 进 和规 范 城 镇 建 设 用 地 增 加 与农 村
建设 用 地 减 少 相 挂 钩 制 度 。 三是 积 极 探 讨 集 体 建 设 用地 参 与城 镇 建 设 的新 形 式 ,挖 掘 农村 集体 用 地 价 值 潜 力 ,将 集 体 建 设 用地 纳入 城 乡统
新兴产 业 的 比重大 致为 3 :1 ,高 耗 能 企业 增 加值 仅为 规模 以上工
业企 业 的 5 0 % 左 右 ,而 能耗 却 占全 部工业的7 0 %以 上 。二 是企 业 自主 创新 能 力 不强 ,工业 产 品8 0 %以 上 属 初 级 产 品 ,产 品 技 术 含 量 较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低 ,附加值 不高 ,工业 企业 研 究
与 试 验 经 费 支 出 占 GD P的 比重 很
低 。三 是产 业集 中度不 高 ,乐 山
发展 目标 责 任 制 、首 长 问责制 , 理 顺 政府 职 能 ,严 格 规划 修 改 的 法 定 程序 ,杜绝 “ 以权 代 规 ” 的
行 为 发 生 , 保 持 规 划 实 施 的 连 续 性 。 三 是 在 制 定 规 划 时 要 注 意 体
划 管理 。 “ 两 化 ” 互 动 ,规 划 在 先 。 一 是 进 一 步 修 订 完 善 各 类 规 划 , 充 分 发 挥 规 划 的 指 导 和 调
控 作用 。加 强城 镇 建设 、产业 发 展 、土地 利用 、交 通发 展 、新 村 建设 等 各类 规划 的相互 衔 接 ,做 到 “ 多 规合 一 ” ,构建 统 筹推 进 “ 两 化 ” 的规划 体 系 。二 是建 立
仅 为城 镇居 民人均 可 支配 收入 的
_四化同步_发展新型城镇化_主要困境及推进路径_徐晓军
“四化同步”发展新型城镇化:主要困境及推进路径徐晓军1,2(1.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院,湖北武汉430079;2.湖北社会发展与政策研究中心,湖北武汉430079)摘要:“四化同步”为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协调发展指明了方向,也为推进传统城镇化向新型城镇化转型提供了理念支撑,结合“四化同步”发展理念与新型城镇化发展机遇,以新型城镇化为“四化同步”发展的突破点,充分发挥新型城镇化的引领作用,成为了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基于此,在阐述、厘清“四化同步”发展新型城镇化逻辑依据与核心内涵的基础上,提出了城镇化与工业化互动有限、城镇化与信息化融合不够、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关联不紧等“四化同步”发展新型城镇化的主要困境,进而提出了“四化同步”发展新型城镇化的推进路径。
关键词:“四化同步”;新型城镇化;困境;推进路径中图分类号:G1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915(2015)01-0013-07DOI :10.16387/ki.42-1867/c.2015.01.003目前,我国已步入工业化后期阶段[1]、城镇化中期阶段的中间点[2]、信息化快速发展阶段[3]、农业现代化关键阶段[4],并实现了从“三化同步”(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向“四化同步”(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发展的理念转变。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
”“四化同步”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理念的重大创新,为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协调发展指明了方向。
同时,也为探索如何进一步推进传统城镇化向新型城镇化转型提供了理念支撑。
因此,结合“四化同步”发展理念与新型城镇化发展机遇,以新型城镇化为“四化同步”发展的突破点,充分发挥新型城镇化的引领作用,成为了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互动发展
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互动发展推进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互动发展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推进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互动发展已经成为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阶段。
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的相互促进可以有效地推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提高全国城镇化水平,实现可持续发展。
新型工业化是指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和科技创新等方式,推动工业经济实现高质量、高效益、低碳排放、环境友好的发展。
新型城镇化是指以人为本的城市化发展模式,追求城市和人的和谐统一,推动城市规模和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升。
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同时,也要加快城镇化进程。
首先,要加大工业发展力度,通过技术进步和创新推动产能提升和工业升级,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其次,要加强人力资源和社会资本的投入,培育和壮大新兴产业,提高产业供给能力,为城市化提供良好的基础设施和产业支持。
再次,要加强城乡一体化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破城乡二元结构,促进乡村产业转型升级和农民收入增长。
最后,要加强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利用,推进绿色发展,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
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的互动发展可以带来多重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首先,促进了就业机会的增加和收入水平的提高。
新型工业化的推动需要大量的劳动力,而城镇化的发展也需要更多的人力资源。
因此,推进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互动发展,可以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提高人民的收入水平。
其次,可以实现资源和市场的优化配置。
新型工业化需要大量的资源和市场来支撑,而城镇化可以提供多元化的市场需求和资源配置。
通过互动发展,可以实现资源和市场的优化配置,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再次,可以改善人民生活质量和促进社会进步。
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的发展可以提供更好的教育、医疗、居住等公共服务,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
同时,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的互动发展也可以促进社会进步,推动社会整体素质的提高。
要实现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的互动发展,需要政府和市场共同发力。
政府要加强宏观调控,制定相应的政策和规划,提供必要的经济支持和政策保障。
两新2024年度工作计划
两新2024年度工作计划一、背景“两新”是指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是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
2014年,我国以推进两新战略为主要内容,成立两新工作领导小组,进一步明确了两新发展的战略定位和发展目标。
在2024年,两新工作将迎来新的机遇和挑战,需要制定全新的工作计划,推进两新工作取得更加显著的成效。
二、总体要求2024年度,两新工作的总体目标是:加快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发展步伐,促进工业和城镇的协同发展,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基于此,制定以下工作重点和具体措施:三、工作重点(一)加快新型工业化1.实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战略,深化“中国制造2025”实施,推动智能制造、绿色制造等新技术、新模式广泛应用。
2.加大技术创新和研发投入力度,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科技创新企业。
3.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推进绿色制造和循环经济发展,提高工业发展的环境友好型。
(二)促进新型城镇化1.优化城市规划和建设布局,提高城市建设品质和人居环境,解决城市人口密集、资源紧张等突出问题。
2.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城市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提升城市功能和服务水平。
3.加快城市管理体制和机制改革,促进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协同有序发展。
(三)推进工业和城镇的协同发展1.加大中西部地区两新工作支持力度,促进内陆地区工业和城镇化发展。
2.促进工业和城镇发展的深度融合,形成产业与城镇相互依存的新模式。
3.推动制造业与城镇化产业相结合,促进城市和乡村的有机结合发展。
四、具体措施(一)加快新型工业化1.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2.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企业。
3.加强制度建设,建立健全知识产权保护体系,激励企业技术创新。
(二)促进新型城镇化1.推动城市更新改造,提高城市品质和宜居性,增加城市绿地和公共服务设施。
2.扩大城市就业机会,加大对城乡劳动力转移的政策支持和保障。
以新型工业化带动新型城市化发展-最新文档
、新型工业化的内涵与特征
立后大力发展工业的战略选择, 片面强调优先发展重工业, 忽视 轻工业、农业和服务业的发展,形成了畸形的产业结构,造成严 重的比例失衡。 而新型工业化道路则根据工业化发展的客观规律 和科技时代世界信息技术发展趋势, 破解我国产业结构发展中的
失衡问题,促进三次产业结构优化。
化的前期阶段走的是西方国家的老路, 过度依赖资源的投入、 环 境不断遭到破坏, 水源土壤污染严重。 以自然环境恶化为代价的 工业增长得不偿失, 中国的工业化发展再不能走这样的老路, 唯 一的选择是走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实现人与环境的和 谐相处。 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以信息技术替代资源消耗, 以清洁 生产替代污染排放, 发展科技产业与绿色产业, 保护环境和合理 开发资源,走“边发展边保护”的新路子。
早在2002年,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了我国要走一条
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 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总结中央的指导思想 与国内学者的拓展研究,我们认为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基本涵义 是:其一,新型工业化的核心是科技,通过科技带动工业升级, 充分发挥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作用;其二,通过科技进步,不断 改善经济增长质量、提升经济发展绩效;其三,新型工业化要发 挥人才优势,逐步提高劳动力素质和技能,以智力代替劳力,提 高劳动生产率;其四,新型工业化要推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以高新产业代替传统制造业, 特别要淘汰高能耗高污染的落后产 能,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实现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
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贵州省山地特色新型城镇化规划(2016—2020年)》的通知
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贵州省山地特色新型城镇化规划(2016—2020年)》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贵州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6.05.30•【字号】黔府发〔2016〕15号•【施行日期】2016.05.3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贵州省山地特色新型城镇化规划(2016—2020年)》的通知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贵安新区管委会,各县(市、区、特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现将《贵州省山地特色新型城镇化规划(2016—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规划》是今后一个时期指导全省城镇化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综合性、战略性、引导性规划,是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的具体落实,是统筹推进全省新型城镇化发展及示范区建设的指导依据。
制定实施《规划》,有利于推动形成山水城市、绿色小镇、美丽乡村、和谐社区的多彩贵州格局,建成贵州山地特色新型城镇化示范区,走出一条有特色、集约型、多样化、可持续的贵州城镇化发展新路,对我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各级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提高对我省山地特色新型城镇化的认识,全面把握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大意义、指导思想和目标原则,深刻领会我省城镇化建设的“新”与“特”,切实加强对新型城镇化工作的领导。
省有关单位要结合职能职责,制定《规划》配套政策与措施,形成支撑《规划》实施的政策保障。
各市(州)政府、贵安新区管委会要根据《规划》制定行动计划,充分发挥地方和基层首创精神,坚持因地制宜,推进试点示范,加快城镇化重点领域率先突破。
省新型城镇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省住房城乡建设厅)要建立监督检查和评估机制,实时对领导小组成员单位配套政策制定情况和各地推进落实情况进行跟踪督导,加强工作考核,定期组织评估,推动《规划》提出的各项目标任务落到实处。
新型工业化与协调发展PPT课件
利用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动制造业数字化、 网络化、智能化发展。
创新驱动
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推动产学研用协同创新, 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应用。
智能转型
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推动制造业生产方式变革,提 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绿色发展
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推动制造业绿色化改造,构建绿色 制造体系。
促进城乡产业协同发展,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城乡要素市场一体化
打破城乡要素流动壁垒,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 配置。
社会公平正义保障措施
教育公平
01
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缩小城乡、区域、校际教 育差距。
社会保障公平
03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提 高社会保障水平。
就业公平
02
加大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和 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支持力度。
东北振兴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构建 现代产业体系。
中部崛起
发挥承东启西、连南接北的区位优势,加快形 成新的增长极。
城乡一体化发展路径
城乡规划一体化
制定实施统一的空间规划,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互 联互通。
城乡产业发展一体化
运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提高产品质量 和附加值。
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 性新兴产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
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务业向精 细化和高品质转变。
绿色低碳循环发展
推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
02
协调发展理念
协调发展内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互动发展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互动发展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互动发展,是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加快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的必然选择。
目前,**正处在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关键时期,面临着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成**经济区建设、四川“天府新区”规划建设、自身区域协调发展、国际和沿海产业加速向内地转移等重大战略机遇。
如何抢抓重大机遇,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全面推进“两化”互动建设,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任务和课题。
一、科学统筹,引领“两化”互动工业化和城镇化是一个辩证统一体,工业化是城镇化的经济支撑,城镇化是工业化的空间依托。
要正确处理工业化与城镇化的辩证关系,要以新型工业化为“发动机”引领城镇化水平提升、以新型城镇化为“增长极”支撑工业优化升级,实现工业化城镇化有机结合和“双加速”发展。
推进“两化互动”,首先就要克服工业发展和城镇建设不相衔接,各自为阵的弊端。
一是要在理念上体现互动。
在制订产业发展规划时,要将促进城镇化建设作为重要内容,引导人口和产业向中心城区、县城、重点乡镇聚集,从提升就业和增强带动力等方面,为加快城镇化进程提供持续动力;在制订城镇建设规划时,充分考虑产业发展需要,为产业发展留足空间。
二是在规划上体现协调。
不仅要从城市总体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基础设施发展规划上实现科学统筹,同时应结合国家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成**经济区建设、四川“天府新区”规划建设给全市带来的新机遇、新变化,主动对接,及时修编,使当前的规划变得更具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三是在布局上体现科学。
全市“七山两丘一平”的地理特征促使我们在推进“两化”互动的过程中应坚持“分类指导、因地制宜,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游则游”的原则,实现特色发展、错位发展、合作发展。
彝区应通过政策强有力的扶持,推进扶贫攻坚,改善交通条件,培育特色农业,逐步推进工业化;通过大力实施就业培训和输出,促进彝区人口有序向城镇转移,提高城镇化水平。
山区则重点打好“生态牌”、“有机牌”,发展生态农业和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推动山区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建设一批生态型、旅游型、农林产品加工型小集镇。
坝区则应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兴产业,以主城区为龙头辐射带动城镇集群发展,打造**最具发展活力的中心区域。
丘区可依托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重点发展农产品加工产业,建设一批工贸型、农贸型、旅游型小集镇。
二、工业引擎,助推“两化”互动加快“两化”发展,核心在工业。
**工业发展具备良好的基础,推进新型工业化,应坚持以“高端”为切入点,朝着开放合作、创新驱动、绿色低碳的方向,突出扩大增量调结构、提升层次增效益,加快打造现代工业强市和新兴产业大市。
一是优化工业布局。
根据全市资源分布特征,逐步形成“两江一区”工业布局,把“两江”建设成为**工业发展的走廊,把“一区”建设成为**工业经济发展的核心区域。
二是培育壮大产业集群。
以物联网产业园区为新平台,大力发展电子信息产业;以太阳能和风能开发利用为方向,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以现有机电制造企业为基础,大力发展现代装备制造产业;以提升品质和延伸产业链为重点,大力发展冶金建材产业;以优势矿产资源和骨干企业为依托,大力发展盐磷化工产业。
三是加快园区建设。
要按照“一县一园区,一园一主业,园区有特色”的要求,突出主导产业,培育龙头企业,用好引导资金,统筹项目管理,推动新上项目和搬迁项目有序进园,促进园区产业集中发展、集约发展、集群发展,以产业聚集带动城镇发展。
三、城镇依托,促进“两化”互动加快两化发展,依托在城镇。
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应科学处理好五**系:一是新型城镇化道路与不同地区城镇化具体路径选择的关系。
应做到城镇化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相协调、城镇功能与产业结构优化相协调、城镇布局规模与自然地理人口条件相协调。
不同地区应根据这三个协调的要求,选择适合自身发展要求的城镇化路径。
二是新型城镇化与要素利用的关系。
必须努力探索各种要素高效集约利用的路径。
要推动要素有效聚集,挖掘城镇用地潜力,促进人口有序转化,突破城镇化建设的投融资瓶颈。
三是新型城镇化与新型工业化的关系。
要推进工业化与城镇化的有效互动,促进城镇功能优化;强化园区载体建设,促进城镇产业集聚集群发展;提高产业国际竞争力,保持城镇化发展的持续动力;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打造城镇化发展的新动力。
四是新型城镇化与文化遗产及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要强化文化遗产保护观念,协调城镇建设与遗产保护、文化产业发展的关系,努力建设生态宜居城镇,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五是新型城镇化与促进社会和谐的关系。
要建立健全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和公平合理的收入分配机制,不断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努力推动区域协同发展。
四、要素保障,幸福“两化”互动加快“两化”互动,以人为本是潜在动力。
实施“两化”互动,其最终目的在于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因此,要坚持将增加GDP与提高幸福指数统一起来,着力抓好人才、土地、资金、社会等保障,努力营造工业化、城镇化互动发展的良好环境。
一是人才保障。
要坚持就业与创业相结合,以失地农民就业、市民创业为重点,制订出台鼓励全民创业的政策措施,大力引进高科技人才,积极发展职业教育,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新模式,努力为工业化提供充足的人力资源、为城镇化提供充足的就业岗位。
二是土地保障。
按照“对上争取、对内挖潜、对前创新”的思路,利用灾后恢复重建、西部大开发战略和新兴产业项目优先保障用地的政策,在大力向上争取用地指标的同时,通过深化土地改革、清理闲置用地、建立产业用地投资强度等有效措施,满足“两化互动”发展用地需求。
三是资金保障。
牢固树立“资源资本化”的理念和“全社会融资”概念,广泛融合民间资金,保障“两化互动”重点项目、重点产业发展资金需求。
四是能源保障。
深入研究全市能源保障总体规划,以搞好电力规划为基础,统筹搞好水、气、视、讯规划建设。
五是社会保障。
要坚持以人为本,完善基本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制度,不断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切实解决群众进城的后顾之忧。
建立完善城乡统筹发展机制,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推进以城带乡、以工哺农,促进三次产业联动,城乡经济社会相融,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
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互动发展附送:推进机关绩效考评工作试点纪实推进机关绩效考评工作试点纪实准备得好与坏就决定考评主体对其全年工作的评价结果。
工作质量和效果既得不到保障,考评结果也不能真实反映工作的完成情况,有违公平、公正的原则。
现在通过绩效管理,将年度的计划细化并延伸到月度计划,月底要进行工作小结并提供文档、报表、单据、图片等一系列过程性凭证来实实在在反映工作的推进情况,避免虚假填报和重材料、轻实干的倾向。
考评主体改变过去单一的年终考核的方式,每季度对部门(单位)的工作进度进行监控和考核,使激励作用日常化,确保工作任务每一阶段的质量和进度,出现问题将及时亡羊补牢,做到工作一步一脚印地扎实推进。
㈥借助信息化手段,对绩效考核涉及的各类数据进行及时查验,确保了考核的公正和公平,同时提升了区绩效办及考评主体的工作效率和公信度。
通过六位一体的政府绩效管理体系,***区镇、街道、机关部门(单位)、社区、公务员的工作和重点项目的推进情况在各部门(单位)和领导干部中实现共享,***区资金物资使用、规划制定实施、重大决策制定、重要节点执行等关键信息被置于各类监控之下。
考评程序和方法公开透明,考评成绩由计算机记录并汇总,公示后受理考评对象的申诉并及时答复。
改变过去考核成绩易受人为因素影响,信息的不对等带来的考核不公正的现象,考评对象对考评结果的满意度大大提升。
借助信息化手段,***区政府不断提升工作效率,顺利实现了政府效能的网上实时监控和预警纠错,促进行政行为依法、透明、廉洁、高效运行。
同时,对及时发现的虚假信息和问题将严格按程序进行问责,提高了***区领导干部的责任意识和干事效率,最终提升了政府的透明度和公信度。
㈦调动工作积极性,形成业绩评比、服务赶超的良好工作氛围。
由于绩效管理与考评的指标设置科学合理,工作的过程管理和信息化管理实现工作留痕,360度的全方位、多维度考核,电子化体现的阳光工作平台表现形式更为直观,评价标准更为明确,都能真实反映单位和个人的工作实绩和综合素质,体现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绩效考评结果作为业绩评定、奖励惩处、选拔任用干部的重要依据,起到很好的激励作用,工作积极性进一步提高,在全区各部门(单位)、公务员间形成业绩评比、服务赶超的良好工作氛围,推进***区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实现创先争优、创新提升的目标。
㈧转变工作作风,提高行政效能,建设服务型政府。
六位一体的整体绩效管理体系促使***区政府效能建设形成合力,促进单位及领导干部转变工作作风,增强服务意识,提高工作效率,诚心诚意为群众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事,切实做到戒骄、戒懒、戒空、戒虚、戒假、戒奢。
例如,过去节假日公车私用较常见,通过绩效考评,违规行为基本杜绝;其它的违法违纪行为发生率大为降低,严重性大为减轻。
同时将群众满意和政府效率提升置于首位,将群众满意度考评融入绩效考评,强化政务推行过程中的责任追究制,促使领导干部都把时间精力放在为人民服务上,认真听取老百姓的意见和建议,及时进行整改,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权利观,促进行政行为依法、透明、廉洁、高效运行,贯彻落实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绩于民的管理理念,建设服务型政府。
推进机关绩效考评工作试点纪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