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四〓古代民族关系与民族交融(隋唐以前).ppt
合集下载
隋唐时期的民族关系与对外关系+课件--2024届高考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
交流 加强与流求的接 触,曾三次派人 抵达流求
3.唐朝的边疆民族和民族交融
唐朝与边疆地区的 突厥、回纥、吐蕃、 南诏、渤海等保持 密切联系,边疆、 内地各民族呈现出 前所未有的大交融 局面。
三、隋唐时期的民族关系和对外关系
“李唐起自西陲,历事周隋,不唯政制多袭前代之旧,一切文物亦复不闻华夷, 兼收并 蓄。”北朝的胡人君主,都有大单于和中国皇帝的双重身份。唐太宗继承了同样 的传统,一身兼中国大皇帝和草原上天可汗。在“回纥以南,突厥以北”有特辟 的交通路线引向长安,号称“参天可汗道”。唐朝周边的许多地区实际上仍由原 来地方族群的领袖管理,他们有“大都督”、“大都护”这一类的名称,甚至还 加上唐室中央政府的官衔。
唐政府在上述羁縻府州基础上设立都护府,代表中央行使对羁縻府州的管理权。都 护由汉人担任,中央任命,不能世袭。唐王朝设置的羁縻府州遍布于东西南北各边疆民 族地区,边疆的行政包括都护府、都督府、州、县四级,共约八百多个。后来宋代在西 南地区设置羁縻州、县,明代在边境部分地区设置羁縻卫所。
——摘编自韦庆远主编《中国政治制度史》
三、隋唐时期的民族关系和对外关系
1.隋唐管理民族事务的机构
礼部司负责朝聘及册封
鸿
礼部 主客司负责各族朝见事
胪 寺
官
鸿胪寺 负责宾客接待礼仪
员
东
北
少
东
数
罗高 民
马丽 族
使使 使
节节 节
含光门,使节进入长安必经之地, 鸿胪寺与鸿胪客馆位于门东侧
《礼宾图》
唐朝——羁縻统治
“羁”——用军事和政治的压力加以控制 “縻”——以经济和物质利益给以抚慰 从太宗开始,在归附唐朝的少数民族地区普遍设置了羁縻府 州。以部族首领担任都督、刺史、县令,子孙相袭,不列入 “编户齐民”,不承担赋役,仍沿用当地民族原有统治方式 和生活习俗。
专题四古代中国的民族关系.ppt
奠定中国基本版图,维护和巩固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二、对中国古代民族关系的基本认识
阶段 夏商周 春秋 战国 秦汉 魏晋 南北朝 隋唐 宋元
阶段特点
华夏族初步形成 华夏族和周边民族融合 统一多民族国家建立和巩固 少数民族大量内迁,开始封 建化,民族融合高潮
主要人物
趋势 1.中央对边疆民族 的管辖逐渐加强
秦始皇
阶段 夏商周 春秋 战国 秦汉 魏晋 南北朝 隋唐 宋元 明清
阶段特点
华夏族初步形成 华夏族和周边民族融合 统一多民族国家建立和巩固
主要人物
秦始皇
少数民族大量内迁,开始封 北魏孝文帝 建化,民族融合高潮 国家统一和开明的民族政策, 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 唐太宗 民族交往空前频繁 民族政权并立到元朝大一统, 民族融合的新高潮
古代史 专题
古代中国的民族关系
古代史 专题四
主要内容
1.中国古代民族关系发展概况
(1)秦始皇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
(2)北魏孝文帝改革与北方民族的大融合 (3)唐太宗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4)康熙帝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2.对中国古代民族关系的基本认识
一、中国古代民族关系发展概况
1.秦始皇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BC3世纪晚期)
2.北魏孝文帝改革与北方民族的大融合(5世纪)
(1)背景: 民族融合的趋势出现;北魏统一黄河流域 (2)内容:
①前期改革:侧重于建立封建化政治、经济制度 ②后期改革:侧重于推行汉化政策
(3)影响:
改革促进北方民族的融合,为结束长期分裂,国家重新走向 统一奠定基础
一、中国古代民族关系发展概况
1.秦始皇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BC3世纪晚期)
3.唐太宗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7世纪)
二、对中国古代民族关系的基本认识
阶段 夏商周 春秋 战国 秦汉 魏晋 南北朝 隋唐 宋元
阶段特点
华夏族初步形成 华夏族和周边民族融合 统一多民族国家建立和巩固 少数民族大量内迁,开始封 建化,民族融合高潮
主要人物
趋势 1.中央对边疆民族 的管辖逐渐加强
秦始皇
阶段 夏商周 春秋 战国 秦汉 魏晋 南北朝 隋唐 宋元 明清
阶段特点
华夏族初步形成 华夏族和周边民族融合 统一多民族国家建立和巩固
主要人物
秦始皇
少数民族大量内迁,开始封 北魏孝文帝 建化,民族融合高潮 国家统一和开明的民族政策, 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 唐太宗 民族交往空前频繁 民族政权并立到元朝大一统, 民族融合的新高潮
古代史 专题
古代中国的民族关系
古代史 专题四
主要内容
1.中国古代民族关系发展概况
(1)秦始皇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
(2)北魏孝文帝改革与北方民族的大融合 (3)唐太宗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4)康熙帝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2.对中国古代民族关系的基本认识
一、中国古代民族关系发展概况
1.秦始皇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BC3世纪晚期)
2.北魏孝文帝改革与北方民族的大融合(5世纪)
(1)背景: 民族融合的趋势出现;北魏统一黄河流域 (2)内容:
①前期改革:侧重于建立封建化政治、经济制度 ②后期改革:侧重于推行汉化政策
(3)影响:
改革促进北方民族的融合,为结束长期分裂,国家重新走向 统一奠定基础
一、中国古代民族关系发展概况
1.秦始皇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BC3世纪晚期)
3.唐太宗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7世纪)
《唐朝的民族关系》课件
唐朝与蒙古族的交往过程中,双方在 文化、技术等方面进行了交流和融合 。
唐朝与藏族的关系
唐朝时期,藏族生活在青藏高原地区,与唐朝保持着密 切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联系。
藏族的一些部落归附于唐朝,为唐朝的边疆防御和稳定 做出了贡献。
唐朝在青藏高原地区设置了羁縻府州,保障了边疆地区 的安定和民族间的和谐共处。
02
唐朝的民族政策对于当今边疆地区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有助于推动边疆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
有助于提升国家软实力
03
唐朝的民族文化交流有助于提升国家软实力,增强国际影响力
。
05
唐朝民族关系的评价与反思
对唐朝民族关系的评价
1 2
政治统一与民族融合
唐朝通过政治统一和民族融合,实现了多民族共 同发展的局面,为中华文化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文化交流
唐朝与周边民族进行广泛的文化 交流,推动各民族文化的发展与
融合。
教育普及
唐朝在各民族地区推广教育,提高 各民族的文化素质。
宗教传播
唐朝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并积 极传播佛教等宗教文化。
04
唐朝民族关系的意义和影响
对唐朝的影响
促进经济繁荣
唐朝采取开放的民族政策,与各 民族进行广泛的经济交流,推动 了边疆地区的开发,促进了经济
的繁荣。
巩固国家统一
唐朝通过与各民族的交往和融合 ,扩大了统治基础,巩固了国家
统一,增强了民族认同感。
丰富文化底蕴
唐朝文化受到各民族文化的深刻 影响,形成了独特的唐文化,成
为了中国文化的代表之一。
对后世的影响
提供了民族交往的范例
唐朝的民族关系处理得当,为后世处理民族关系提供了宝贵的经 验和借鉴。
唐朝与藏族的关系
唐朝时期,藏族生活在青藏高原地区,与唐朝保持着密 切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联系。
藏族的一些部落归附于唐朝,为唐朝的边疆防御和稳定 做出了贡献。
唐朝在青藏高原地区设置了羁縻府州,保障了边疆地区 的安定和民族间的和谐共处。
02
唐朝的民族政策对于当今边疆地区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有助于推动边疆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
有助于提升国家软实力
03
唐朝的民族文化交流有助于提升国家软实力,增强国际影响力
。
05
唐朝民族关系的评价与反思
对唐朝民族关系的评价
1 2
政治统一与民族融合
唐朝通过政治统一和民族融合,实现了多民族共 同发展的局面,为中华文化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文化交流
唐朝与周边民族进行广泛的文化 交流,推动各民族文化的发展与
融合。
教育普及
唐朝在各民族地区推广教育,提高 各民族的文化素质。
宗教传播
唐朝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并积 极传播佛教等宗教文化。
04
唐朝民族关系的意义和影响
对唐朝的影响
促进经济繁荣
唐朝采取开放的民族政策,与各 民族进行广泛的经济交流,推动 了边疆地区的开发,促进了经济
的繁荣。
巩固国家统一
唐朝通过与各民族的交往和融合 ,扩大了统治基础,巩固了国家
统一,增强了民族认同感。
丰富文化底蕴
唐朝文化受到各民族文化的深刻 影响,形成了独特的唐文化,成
为了中国文化的代表之一。
对后世的影响
提供了民族交往的范例
唐朝的民族关系处理得当,为后世处理民族关系提供了宝贵的经 验和借鉴。
隋唐的民族、对外关系及文化繁荣ppt 通用
(3)先进繁荣的 经济文化 产生了吸引力和融汇力。
(4)交通发达,使中原与边疆来往便利。
2.边疆各民族的发展及其与中央政府的关系
少数民 族名称
发展
与中央政府的关系
演变
突厥
(1)战争:贞观初期, 唐军大败东突厥, ①兴起于阿尔泰山 颉利可汗 被俘,东突 一带突厥汗国 厥灭亡 ②6世纪中期,建 (2)设机构管理:①唐 立 太宗设都督府管辖东 ③隋朝初年分裂为 突厥;②武则天置 东突厥和西突厥 北庭都护府 ,管辖西 突厥故地
考 纲 点 击 一、隋唐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隋唐中央政府与突厥、回纥、靺鞨、 南诏及吐蕃的政治关系及经济文化 交流 二、隋唐时期的对外关系 和新罗的交往;和日本的交往;和 东南亚、印度半岛各国的交往;和 中亚、西亚、欧、非各地的交往 三、隋唐时期的文化 1.科技技术 2.文学和艺术
一、隋唐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1.原因及条件 (1)国家统一、疆域辽阔。 (2)隋唐统治者,尤其是唐前期统治者推行较为 开明 的民族 政策。
世界产生了更加深远的影响。
三、文化繁荣
1.科技成就 (1)雕版印刷术:隋唐时期已经有了 雕版印制 的佛经、日历和 书籍。 (2)火药:唐朝中期已有了制成火药的 配方 ;唐朝末年,火药
开始用于军事 。
(3)天文历法 ①僧一行制订的《大衍历 》比较准确地反映了太阳运行的 规律,表明中国古代 历法体系 的成熟。 ②僧一行是世界上用科学方法实测 地球子午线长度的创始人。
族关系,排除④。
答案:A
1.原因
(1)国家统一强盛,经济繁荣,为文化的繁荣奠定了雄厚基础。
(2)统治者推行开明、兼容的文化政策,创造了文化发展的有 利氛围。 (3)国内各民族经济文化交流密切频繁,增添了中华文化的多 民族的色彩;对外交往频繁,得以吸收外国文化的优秀部 分。 (4)继承和发展了历代优良的文化传统,特别是直接以魏晋文
民族和睦与中外交流史隋唐时期 教学PPT课件
9、成功的道路上,肯定会有失败;对于失败,我们要正确地看待和对待,不怕失败者,则必成功;怕失败者,则一无是处,会更5、别着急要结果,先问自己够不够格,付出要配得上结果,工夫到位了,结果自然就出来了。
6、你没那么多观众,别那么累。做一个简单的人,踏实而务实。不沉溺幻想,更不庸人自扰。
7、别人对你好,你要争气,图日后有能力有所报答,别人对你不好,你更要争气望有朝一日,能够扬眉吐气。
7、人往往有时候为了争夺名利,有时驱车去争,有时驱马去夺,想方设法,不遗余力。压力挑战,这一切消极的东西都是我进取成功的催化剂。
8、真想干总会有办法,不想干总会有理由;面对困难,智者想尽千方百计,愚者说尽千言万语;老实人不一定可靠,但可靠的必定是老实人;时间,抓起来是黄金,抓不起来是流水。14、成长是一场和自己的比赛,不要担心别人会做得比你好,你只需要每天都做得比前一天好就可以了。
那烂陀寺遗址
②经历:
玄奘历经艰难到达那里, 在天竺游历17年,遍访有名的 佛教寺院,并在佛学最高学府 那烂陀寺游学,成为著名的佛 学大师。
③回国:
贞观后期,玄奘携带大量佛 学经典回到长安。
④成就:
玄 奘 负 笈 图
a.精通梵文、汉文,翻译了许多佛经。 b.根据西行见闻写成《大唐西域记》, 记述了西域和天竺的佛教、历史、地 理、风土人情等,是研究中亚、印度 半岛等地历史和佛学的重要典籍。
17、学习的敌人是自己的满足,要认真学习一点东西,必须从不自满开始。对自己,“学而不厌”,对人家,“诲人不倦”,我们应取这种态度。——毛泽东
18、只要愿意学习,就一定能够学会。——列宁
19、如果学生在学校里学习的结果是使自己什么也不会创造,那他的一生永远是模仿和抄袭。——列夫· 托尔斯泰
第二单元 魏晋南北朝隋唐的民族融合(课件)高一历史课件(中外历史纲要上)
羯( jié)
氐(dī)
东汉以来,西、北边陲少数民族便不 断向内地迁徙。主要有匈奴、羯、 氐、羌和鲜卑五族。
263年 曹魏权臣 司马昭发兵灭蜀
西晋
280年西晋灭 吴,完成统一 三国鼎立形势图(262年)
一、从草原民族内迁到民族隔阂
【合作探究1】:少数民族内迁的原因(第一组)以及影响(第二组)?
材料1:从东汉开始,西北边缘地区的少数民族或因被中原王朝所征服,或因自身经济发
材料6:其民调,一夫一妇帛一匹,粟二石。——《魏书》
6)租调制
二、从民族隔阂到汉化改革
3、孝文帝改革 【辩论】:孝文帝改革有利于PK不利于社会的发展。(第四、五小组)
材料1: 自晋宋以来,号洛阳为荒土,此中谓长江以北,尽是夷狄。昨至洛阳,始知衣
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仪富盛,人物殷富。 ——(东魏)杨炫之:《洛阳伽蓝记》
进步性:
1、顺应了北方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 史趋势,大大缓解了民族矛盾; 2、促进了北魏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繁荣;
西东 魏魏
3、为以后北方统一南方以及隋唐盛世
的出现打下了基础。
宋
齐
梁
局限性:
1、全面推行汉化,使鲜卑族丧失作为 一个民族的独立性、主体性; 2、失去尚武的民族精神,削弱了军事 力量。
到南朝初年,除了偏僻地区深山密林之中的部分 外,多数蛮人已同汉人融合较深。
材料4:陇西李冲……当朝贵重,所结姻女连,莫非清望,帝亦以其女为夫人。 4)—胡汉—通《婚资,治加通强鉴融合》
材料5:诸男夫十五以上,受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奴婢依良......老免及 身没还田......男夫一人给(桑)田二十亩......诸桑田皆为世业,身5)终均不田制
还......——《魏书》
专题四古代中国的民族关系.ppt
北方 消灭匈奴主力
匈
奴
西北
通西域,开辟疆土
秦朝 西 汉
商 夏 春秋 西周 战国
联络“西南夷” 使之归汉
平定东南 设置郡县
一、中国古代民族关系发展概况
1.秦始皇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BC3世纪晚期)
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发展奠定基础
2.北魏孝文帝改革与北方民族的大融合(5世纪)
(1)背景:
六朝时期,北部、
沙俄侵入黑龙江 漠西、漠北蒙古的离心
鳌拜专权
郑成功割据台湾
康熙即位初,在巩固统治上面临什么问题?
叛乱范围: 云南、贵州、福 建 、广东 、湖南、四川、陕 西、甘肃、浙江、江西
“三藩”问题的由来
“三藩”即清初分封的三个异姓 王——吴三桂、尚可喜和耿精忠, 他们在平息南明政权和农民军抗清 斗争中立下汉马功劳。封吴三桂为 平西王,驻防云南、贵州;尚可喜 为平南王,驻防广东;耿仲明为靖 南王,驻防福建。 三藩不但掌握地方兵权,还控 吴三桂 制财政,自派官吏。经常以“边疆 未靖”向清廷要挟军需,清初有 “天下财赋,半耗于三藩”之说。 以顺治十七年为例,云南一省岁需 俸饷九百余万两,加上福建、广东 两省的饷银,共需二千余万两。而 本年度全国军饷也不过一千七百余 万两。
(2)影响:
北方 消灭匈奴主力
匈
奴
西北
通西域,开辟疆土
秦朝 西 汉
商 夏 春秋 西周 战国
外兴安岭、库页岛一带,南及南海
联络“西南夷” 平定东南 唐前期疆域空前辽阔:东到大海,西达咸海,东北到 使之归汉 设置郡县
一、中国古代民族关系发展概况
1.秦始皇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BC3世纪晚期)
2.北魏孝文帝改革与北方民族的大融合(5世纪)
人教版古代史第四章 隋唐时期的民族关系和对外关系PPT课件
唐玄宗为密切与少数民族的联系而采取的措施有
①封骨力裴罗为“怀仁可汗”
②封皮罗阁为“云南王”
③与松赞干布和亲
④封大祚荣为“渤海郡王”
⑤设安西都护府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⑤
一试身手
下列少数民族政权与唐朝关系从双
方地位的角度看,最特殊的是
A.突厥
B.回纥
C.南诏
D.吐蕃
一试身手
对开发我国东北地区作出贡献的少数民族首领
突厥
3.突厥汗国分裂为东西两部 ①隋朝初年,突厥被隋打败,分裂为东西突
厥。 ②隋末中原动乱,东突厥强大起来,不断向
南进扰。
突厥
4.唐朝对东西突厥地区的管辖
①贞观初期,唐朝大败东突厥,俘获颉利可汗, 东突厥灭亡。
②在东突厥地区设都督府,仍以突厥贵族为都督、 将军。
③唐太宗的开明政策对北方各族产生巨大影响, 他们纷纷入朝,尊称唐太宗为“天可汗”。
2010年高考历史第一轮复习课件 第四单元 封建经济的繁荣----隋唐
第3讲 隋唐时期的民族关系和对外关系
江西泰和二中李文华整制
第3讲 隋唐时期的民族关系和对外关系
考点1 隋唐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一、突厥 三、靺鞨
二、回纥蕃
一试身手
考点2 隋唐时期的对外友好交往
一、和新罗的交往
一试身手
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
独爱之如一。”他在位期间最能体现这一思想 的重大举措是
①与吐蕃和亲,送去手工业品和医药、生产技
术书籍
②在东突厥建都督府,由突厥人自己管理
③册封皮罗阁为云南王,把手工业技术传到南
诏 ④接待渤海人来长安学习汉族文化
隋唐时期民族关系PPT教学课件
返回
1.(02苏粤5)唐太宗时蒙古高原一带最强大的少数
民族是
A.鲜卑 B.突厥 C.回纥 D.吐蕃
2.(04天津13)对开发我国东北地区作出贡献的少
数民族首领是
A.大祚荣 B.皮罗阁 C.元昊 D.骨力裴罗
3.(04北京12)“西藏的布达拉宫是世界文化遗产,
初为唐时吐蕃松赞干布为文成公主营建,清代重修。
方位
西北和北
东北靺鞨
西南
民族 突厥 回纥(鹘) 黑水 粟末 南诏 吐蕃
①建国统 ①太宗南 ①玄 ①玄宗
一,分裂; 移归附管 宗设 封大祚
关系 史实
②东突厥 -击败俘 获;开明 政策-天 可汗; ③ 西突厥战争,管 辖-安西
辖;②玄 宗册封; ③助唐平 乱;④多 次和亲. ⑤改名瓦 解迁徙演
黑水 都督 府,划 入唐 朝版 图. ②女
返回
7.(04全国四13)日本大化改新期间向唐朝学习 的主要内容是
①政治经济制度 ②建筑样式 ③中国姓氏 ④儒学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8.(05北京12)下列史实反映唐代中印友好交往 的是: A 佛教传入中国 B 法显游历天竺 C 义净西行研究佛学 D 鉴真渡海传播佛法 9.(05全国三16)派遣留学生到唐朝学习先进文 化,推动了本国政治经济改革的国家是 A.天竺 B.日本 C.新罗 D.波斯
交流 瓷器,制 贸易频繁; 产品 菩提树, 人在华 中国瓷
铜.
货币出土
熬糖术 经商 器出土
文化 留学;儒 教授儒学; 白居 吸收 学为国学; 留学生; 易记
喜唐诗; 吉备真备 歌舞 生活习俗. 和鉴真.
玄奘义 造纸术 净求佛; 传到大 十进位 食 道德经.
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 课件(共39张PPT)--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
左为清末《封燕然山铭》拓片局部;右为2017年蒙古国杭爱山发现的碑刻原件。
东汉89年窦固北击匈奴,刻铭燕然山;南匈奴内迁,北匈奴西迁。
西汉在河西走廊设“河西四郡”,分别是敦煌、酒泉、张掖、武威;在西域设“西域都护府”,作为西域的军政机构;
地方:西域
2、汉朝
地方:东北
设置护乌桓校尉。
《汉书·食货志》载:文帝时,匈奴数寇边,晃错上言:“以陛下之时,徙民实边,使远方无屯戍之事;塞下之民,父子相保,无系虏之患。”
(2)边疆管理:
中央:礼部、鸿胪寺、提督四夷馆。
地方:
修筑明长城防范蒙古,布置军镇。
开放马市,与蒙古、女真各族贸易。
设都司、卫、所,管理女真。
设赤斤蒙古、沙洲、哈密等卫。
设土司。
卫所和土司官员由各族酋长世袭任职,统领部署,按时向朝廷进贡土物,接受朝廷征调军兵。
西藏:
敕封西藏僧侣领袖,建立羁縻性质的都司机构,对西藏进行管辖。通过贡赐、茶马贸易进行经济交流。
【史料史证能力训练】根据材料概括朝贡体系的特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这一体系走向解体的原因。
【合作探究】
概括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的特点(趋势、路线、内容、形式)
1、由开放走向封闭:明清以前总体上以开放为主,明清时期,逐步走向闭关锁国。2、由陆路为主转向海路为主:秦汉时期,对外交往的主要路线是陆上丝绸之路(虽有海上丝绸之路但不占主要地位);唐朝对外交通发达,海陆并进;宋元时期,主要是海路为主。3、对外贸易与文化交流同步进行:秦汉时期,陶瓷和丝织品传到西方,同时佛教传入中国;唐朝时中国和日本、新罗、印度的交往主要是经济文化交流;宋代对外交往主要以海外贸易为主,同时中国科技外传;明清从国外引进大量农作物。4、交往形式以和平为主:汉朝丝绸之路,进行经济文化交流;唐朝以经济文化交流为主;宋代海外贸易。
东汉89年窦固北击匈奴,刻铭燕然山;南匈奴内迁,北匈奴西迁。
西汉在河西走廊设“河西四郡”,分别是敦煌、酒泉、张掖、武威;在西域设“西域都护府”,作为西域的军政机构;
地方:西域
2、汉朝
地方:东北
设置护乌桓校尉。
《汉书·食货志》载:文帝时,匈奴数寇边,晃错上言:“以陛下之时,徙民实边,使远方无屯戍之事;塞下之民,父子相保,无系虏之患。”
(2)边疆管理:
中央:礼部、鸿胪寺、提督四夷馆。
地方:
修筑明长城防范蒙古,布置军镇。
开放马市,与蒙古、女真各族贸易。
设都司、卫、所,管理女真。
设赤斤蒙古、沙洲、哈密等卫。
设土司。
卫所和土司官员由各族酋长世袭任职,统领部署,按时向朝廷进贡土物,接受朝廷征调军兵。
西藏:
敕封西藏僧侣领袖,建立羁縻性质的都司机构,对西藏进行管辖。通过贡赐、茶马贸易进行经济交流。
【史料史证能力训练】根据材料概括朝贡体系的特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这一体系走向解体的原因。
【合作探究】
概括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的特点(趋势、路线、内容、形式)
1、由开放走向封闭:明清以前总体上以开放为主,明清时期,逐步走向闭关锁国。2、由陆路为主转向海路为主:秦汉时期,对外交往的主要路线是陆上丝绸之路(虽有海上丝绸之路但不占主要地位);唐朝对外交通发达,海陆并进;宋元时期,主要是海路为主。3、对外贸易与文化交流同步进行:秦汉时期,陶瓷和丝织品传到西方,同时佛教传入中国;唐朝时中国和日本、新罗、印度的交往主要是经济文化交流;宋代对外交往主要以海外贸易为主,同时中国科技外传;明清从国外引进大量农作物。4、交往形式以和平为主:汉朝丝绸之路,进行经济文化交流;唐朝以经济文化交流为主;宋代海外贸易。
隋唐的民族、对外关系及文化繁荣优秀课件
考 纲 点 击 一、隋唐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隋唐中央政府与突厥、回纥、靺鞨、 南诏及吐蕃的政治关系及经济文化 交流 二、隋唐时期的对外关系 和新罗的交往;和日本的交往;和 东南亚、印度半岛各国的交往;和 中亚、西亚、欧、非各地的交往 三、隋唐时期的文化 1.科技技术 2.文学和艺术
一、隋唐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1.原因及条件 (1)国家统一、疆域辽阔。 (2)隋唐统治者,尤其是唐前期统治者推行较为 开明 的民族 政策。
2.日本 (1)政治往来:隋朝时互派使臣;唐朝时日本派出的 遣唐使 有 十多次。
(2)文化交流:日本著名的 大化改新 中的制度大都以唐制为蓝
本;日本都城的建造完全仿照 唐长安城 的样式。 (3)贸易往来:日本出土了大量唐币“ 开元通宝 ”,中国也出土 了日本的银币。
3.东南亚
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彼此互派使节,交换 土特产品 。 4.印度
进了中华文化圈的形成。
2.下列四幅图中,能反映汉、唐时期中国与亚非国家交往和交 流历史信息的是 (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和归纳问题的能力。①反映东
汉与日本的交往,②反映东汉与印度的交流,③反映唐朝与
非洲国家的交往,④不是中外交往的史实,反映的是清朝民
(3)世界领先。隋唐时期雕版印刷和火药的发明是世界上最 早的;僧一行是世界上用科学方法实测子午线长度的第 一人;《唐本草》是世界上最早的由国家颁布的药典。 (4)影响深远。唐文化不仅影响到亚洲文明的发展,而且促 进了西方乃至世界文明的进步。唐文化至今在世界上还 有影响。
3.《中国文化概论》一书认为:“所谓唐型文化,是一种相对
③柳公权创立了“柳体”,代表作有《 神策军碑 》。 ④唐朝的草书大家有“草圣” 张旭 和 怀素 。 (4)乐舞 ①隋唐乐舞受 西域 影响,著名的乐曲有《秦王破阵乐 》。 ②隋唐舞蹈分为健舞和软舞。唐玄宗创作的《 霓裳羽衣 舞 》,高出众舞之上。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大一统的发展说课精品PPT课件
专题线索 明线:政权更迭(分裂)
Part 3 教学尝试
五代
唐 907-960
-618
618-907 十国
907-979
【设计意图】学生的知识储备被唤起,为下一环节预热。 【学习任务】在时间轴上标出关于统一的重要历史事件。
专题线索 明线:政权更迭(分裂)
Part 3 教学尝试
为何?如何?怎样?
统一 质量
教学重点: 1.运用时间轴、疆域图,明确政 权更迭脉络。 2.梳理、概括民族交融的概况。 3.准确理解历史概念。解读、分 析史料,把握制度和文化的发展。
认同感 归属感 传承和创新
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与重难点
唯 物 指导 史 观
历史解释
时空观念
史料实证
Part 2 目标提炼
感悟
家 国
情
怀
教学难点: 在共同体概念的指引下,能够理解、分析和解释中国从分 裂走向统一是历史合力的作用,提升对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发展的过程和影响。
学成科的影响,作出解释。
知水识平3:
【设计意图】通过相对“弹性”的论述题, 学在科唯物史获取观和的解指读导信下息,,对调重动要和运的用民知族
测量学生学习状况。
能融力合事件识,进描行述分和析阐和释评事价物。与人物,论
水平4:证和探究
考在核全面、识记客,观理论解述,历分史析的,基综础合 上,将 目影标响延伸至当下,观照现实问题。
西
北 隋唐
晋
魏
【学习任务】探讨统一王朝之间的差别。
【设计意图】突破难点:体会在分裂之下,中国始终 有走向统一、重新凝聚为共同体的趋势。
专题线索 暗线:共同体(统一)
Part 3 教学尝试
第11课 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 教学课件(共40张PPT)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一
3.魏晋
各民族大迁徙、大交融
民族迁徙(“五族内迁”)
民族交流
西晋少数民族内迁和北民南迁
汉化政策
十六国时内迁各族不断交融
经济开发
北魏再度统一黄河流域实行汉化改革 三国、东晋、南朝南方不断得到开发
Ø历史纵横(P63)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交 融
东汉以来,西部、北部边 陲的一些少数民族不断向内地 迁徙。到西晋时,内迁的民族 主要有匈奴、羯、氐、羌和鲜 卑等。他们在西晋灭亡后开始 建立政权,学习汉族的典章制 度,各族间彼此频繁接触,通 婚杂居,互相影响。5世纪,鲜 卑族建立的北魏政权统一北方, 推行汉法,进一步推动民族交 融。在南方,三国时期的吴、 蜀两国以及东晋、南朝的经济 开发,加强了南迁中原人民与 东南、西南地区人民的交融。
屯戍政策:开发边疆,移民屯田
含义:“屯田戍边”是我国防守 边疆的一项重要措施。屯田指汉 代以来历代政府为取得军队给养 或税粮,利用兵士和农民垦种的 荒废田地。戍边顾名思义就是在 边疆守卫的意思。
屯戍作用: 经济:有利于开发边疆,降低军费开支; 军事:抵御匈奴,稳定边疆 民族:推动民族融合,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
汉政府在边疆推行屯戍政策, 与当地民族共同开发边疆。
(北方匈奴): 西汉:和亲、三击匈奴; 东汉:刻铭燕然山
(东北): 设护乌桓校尉
(中央): “设大鸿胪
(西北)河西走廊: “河西四郡”
方式:大量移民、设置田官、军 民共同屯田。 特点:①政府提供生产工具,由 官员负责管理;②屯田主要分布 在北方和西域 地区;③分民屯和军屯两种。
“羁”就是用军事和政治的压力加以控制 “縻”就是以经济和物质利益给以抚慰
政治上隶属中央王朝,经济上朝贡义务外, 其余一切事务均少数民族首领自己管理。
5《隋唐时期的民族交往与交融》(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2024)历史七年级下册
文成公主入藏
唐太宗时,吐蕃赞普松赞干布统一了青藏高原的各个部落,定都逻些。他推广灌溉技术,创制 文字,颁行法令,设置官职官阶等,采取了一系列发展生产、改革和完善制度的措施。
松赞干布仰慕中原文化,多次派使者去唐朝请婚。唐太宗同意将文成公主嫁给他,并派专使护 送文成公主远行。641年,文成公主入藏,带去了蔬菜种子、茶叶、丝绸、工艺品,以及佛经、医 药、历法、生产技术等方面的书籍。松赞干布为了更好地学习中原文化,派遣贵族子弟到长安学习, 还请求唐朝给予蚕种,派遣掌握各种专业技能的工匠。唐蕃和亲,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也增进了唐蕃的友好关系。
知识拓展
大昭寺 拉萨大昭寺是松赞千布所建的一所藏传佛教寺院。主殿
坐东面西,高四层,两侧列有配殿。寺院内有释迦牟尼殿、 松赞千布殿等。寺内绘制有大型壁画《文成公主进藏图》。 从大昭寺远望可见布达拉宫,门前广场上矗立的唐蕃会盟碑, 表达了汉藏人民世代友好、亲如一家的情谊。
说一说,这节课你都学 到了哪些知识?
9世纪,回鹘部众离散,汗国灭亡。 余众一部分南下融入汉人等当地民众中, 其他西迁到河西走廊和西域。其中,大 多数西迁到新疆地区,逐渐与当地民众 融合,成为维吾尔族先民的主体。
渤海和南诏
靺鞨是我国东北地区的古老民族,主要生活在黑龙江流 域,其中一个分支粟末靺羯于7世纪基本统一各部,建立政权。 唐玄宗封渤海国首领大祚荣为渤海郡王,以渤海为号。渤海 与唐朝经贸往来频繁,多次派遣留学生到唐朝求学,经济文 化发展很快,被称为“海东盛国”。
传说,唐朝文成公主在远嫁吐蕃赞普 松赞干布的路上,途经赤岭。她回首眺望, 取出皇后所赠“日月宝镜”,镜中呈现出长 安的绚烂景象。不料宝镜失手落地,摔成 两半,分别落在东西两座山上。此时,落 日余晖与初升月色交相辉映,日月山由此 得名,成为唐蕃友好的象征。你知道隋唐 时期民族交往中还有哪些历史佳话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