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国古代民族关系ppt.ppt

合集下载

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一第11课 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 课件(共21张PPT)

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一第11课 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  课件(共21张PPT)

(春秋战国) 列国纷争与华夏认同,出现民族融合的第一次高潮
秦 秦建立起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汉 汉朝稳固边疆并拓展疆域,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加强
魏晋南北朝
隋 唐
北方:五胡内迁和孝文帝改革;南方:衣冠南渡,江南开发;再现民族 融合第二次高潮
唐前期对边疆地区的灵活政策,加快了民族融合的进程
五代十国
辽宋夏金 两宋时期与周边少数民族政权间的战与和,周边民族封建化进程加快
选择性必修一第四单元
第11课
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
目录 CONTEN T
课程标准:
了解中国古代的民族政策 和边疆管理制度,认识中 国作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 发展历程,以及中国古代 处理对外关系的体制。
01 秦汉时期的民族关系 奠基
【 学习聚焦:秦汉时期,中央政府通过政治、军事、 统 经济、文化等手段推进与周边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
学习任务2:了解中国古代对外交往的基本体制
史料阅读:倭在韩东南大海中,依山 岛为居,凡百余国……使驿通于汉者 三十许国,国皆称王,世世传统…… 建武中元二年,倭奴国奉贡朝贺,使 人自称大夫,倭国之极南界也。光武 赐以印绶。
——《后汉书•东夷列传》
►“汉委(倭)奴国王”金印及印文 1784年出土于日本,现藏于日本福冈市博物馆
东北
忽必烈封八思巴为 帝师,领宣政院事
西藏
云南
在福建晋江设澎湖 巡检司经略台湾
台 湾
2.结合历代疆域地图了解各少数民族地方机构或官职及边疆管理制度
明朝卫所和土司的官员由各族酋长世袭
任职,统领部署,按时向朝廷进贡土物,
接受朝廷征调军队(羁麋性质)


奴儿干都司
东北
设都司、卫、 所,加强对女 真等族的管理

第(1)(1)课 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课件高二历史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

第(1)(1)课 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课件高二历史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

自主预习
三、中国古代对外关系发展的趋势与实质 1.古代外交趋势:中国古代外交经历了由开放到保守的变化过程。 2.外交政策变化的实质:从秦汉以来外交开放到明代中期以后外交逐步保守,其反映的 实质是农耕文明的前期上升与后期的衰落,这直接影响了中国古代的外交政策。中国 古代的外交本质上是农耕文明与世界文明的碰撞与交流。
(3)原因:明清政府在对外关系上致力于维护朝贡体制和朝贡贸易体系;异族的侵略,中
俄签订《 尼布楚条约
》;中国皇帝的无知。
(4)表现: 马戛尔尼使团 来华,请求通商交流遭拒。
自主预习
【归纳总结】
一、中国古代中央政权处理民族关系的主要政策 (1)民族战争。 (2)设置机构。 (3)和亲会盟 (4)册封加封。 (5)屯守贸易。
自主预习
四、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
1.秦汉时期的对外交往
(1)地位:中国与外部世界的交往扩大。
(2)交通:陆路经河西走廊向中亚、西亚延伸;海路从合浦郡徐闻县出发,最远到达
⑨ 印度南部

(3)方式
方式
史实
政治交流 东汉甘英出使⑩大秦 ,东汉光武帝刘秀赐给倭国国王 汉委(倭)奴国王 金印
经贸交流
汉朝对外打通陆海两个通道
随堂检测
1.史学家翦伯赞诗云:“汉武雄图载史篇,长城万里遍烽烟。何如一曲琵琶好,鸣镝无声 五十年。”作者盛赞的历史事件是( B )。
A.汉武帝大破匈奴 B.汉朝和亲匈奴 C.窦宪出击北匈奴 D.张骞开通西域 [解析] 材料“何如一曲琵琶好,鸣镝无声五十年”是对王昭君出塞和亲带来边境和平的描 述,这主要与汉朝和亲匈奴有关,B项正确;A、C、D三项与材料无关,均排除。
——摘编自刘杰《试析元朝时期回族的社会地位及其形成原因》 (1)概括材料一反映的社会状况。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元朝民族交融的特点。

高中历史课件 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

高中历史课件 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

改土归流
含义:废除世袭土官,中央选派有任期的流官进行管理。
意义 ①沉重打击了土司和地方割据势力; ②加强了中央对西南地区的统治,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③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朝代 秦 汉
中央机构 典客、典属国
大鸿胪
民族关系(措施) 北逐匈奴,修筑长城;南抚夷越
北击匈奴;和亲政策
边疆政策(管理) 南海郡、桂林郡、象郡
册封达赖班禅 设立办事大臣
管理机构:设理藩院管理地方 事务
民族政策:根据地图识记
改土归流
设台湾府
改土归流,强化了清政府对西南地方各民族的管理, 推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统一多民族国家更趋稳固 现代中国的版图逐渐定型

唐、宋时期,在鄂西民族地区推行和完备的羁縻政策,到宋、元交替时
期,逐步发展为土司制度。土司制度既是集历代王朝治理经验之大成,也
二.隋唐至两宋时期的民族关系
唐朝 政策:开明的民族政策
边疆﹑内地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大交融局面
联系,称唐太宗为“天可汗”
和亲(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入藏) 会盟(唐蕃会盟)
册封(南诏的王经唐朝加封)
册封
安南都护府
设置边疆管理机构: 大都护府、都督府、羁縻州
【概念解析】羁縻府州制度
材料:唐朝在总结秦汉边地设置郡县得失的基础上, “羁”就是用军事和政治的压力加以控制
土司制
都司卫所
马 市
《尼布楚条约》
武力平乱
册封喇嘛 驻藏大臣
改土归流
收复 台湾
一.秦汉时期的民族关系 ——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
1.秦朝
①中央机构: 典客、典属国(管理民族事务)
北逐匈奴筑长城 ②边疆管理:

专题四古代中国的民族关系.ppt

专题四古代中国的民族关系.ppt
奠定中国基本版图,维护和巩固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二、对中国古代民族关系的基本认识
阶段 夏商周 春秋 战国 秦汉 魏晋 南北朝 隋唐 宋元
阶段特点
华夏族初步形成 华夏族和周边民族融合 统一多民族国家建立和巩固 少数民族大量内迁,开始封 建化,民族融合高潮
主要人物
趋势 1.中央对边疆民族 的管辖逐渐加强
秦始皇
阶段 夏商周 春秋 战国 秦汉 魏晋 南北朝 隋唐 宋元 明清
阶段特点
华夏族初步形成 华夏族和周边民族融合 统一多民族国家建立和巩固
主要人物
秦始皇
少数民族大量内迁,开始封 北魏孝文帝 建化,民族融合高潮 国家统一和开明的民族政策, 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 唐太宗 民族交往空前频繁 民族政权并立到元朝大一统, 民族融合的新高潮
古代史 专题
古代中国的民族关系
古代史 专题四
主要内容
1.中国古代民族关系发展概况
(1)秦始皇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
(2)北魏孝文帝改革与北方民族的大融合 (3)唐太宗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4)康熙帝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2.对中国古代民族关系的基本认识
一、中国古代民族关系发展概况
1.秦始皇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BC3世纪晚期)
2.北魏孝文帝改革与北方民族的大融合(5世纪)
(1)背景: 民族融合的趋势出现;北魏统一黄河流域 (2)内容:
①前期改革:侧重于建立封建化政治、经济制度 ②后期改革:侧重于推行汉化政策
(3)影响:
改革促进北方民族的融合,为结束长期分裂,国家重新走向 统一奠定基础
一、中国古代民族关系发展概况
1.秦始皇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BC3世纪晚期)
3.唐太宗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7世纪)

课件《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优秀课件完整版统编版历史1

课件《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优秀课件完整版统编版历史1

三、元明清时期的民族关系
1. 元朝:首个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多民族国家 (1)背景:元朝结束分裂局面,重建了统一多民族国家。 (2)民族政策: ①“行汉法”; ②“因其俗而柔其人” :对不同民族实行了明显的差别对待政策 (3)周边民族管理方式: ①人分四等,任用大量色目人当官; ②对西藏地区:忽必烈封八思巴为帝师,领宣政院事。 ③在东北、云南分别设立行省。 ④东南,设立澎湖巡检司,管理澎湖屿与琉球(今台湾)。
①恢复旧路:恢复唐朝. ①陆路:经河西走廊、西域向中亚、西亚延伸。 ①恢复旧路:恢复唐朝. (4)政治改革,如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北魏孝文帝改革,忽必烈改制等。 第二阶段是春秋、战国,完成了中华民族的第一次大融合。 (1)结合材料一思考,辽实行什么样的政治制度? 秦朝:统一多民族国家历史的开始 南面官——负责以汉人为主的农耕民族事务(契丹人和汉人担任); 利于游牧民族学习先进的农耕文明,并向封建社会过渡; 西面:设立河西四郡,西域都护府等。 ③在东北、云南分别设立行省。 北面官——负责契丹等游牧民族事物(契丹人担任)。 (4)明清的对外交往的特点 ①桂林②象郡③南海④陇西 ①随着对外交往增多,清朝对外关系开始缓慢转型。 隋朝:结束了统一国家长期分裂的局面 春秋战国时期:华夏族与各民族走向交融 【总结】明朝对边疆的管理方式:军镇防御、卫所制度、册封制度、边疆贸易
①北方:东突厥接受管辖;西突厥与隋朝密切往来。
②岭南:隋文帝册封百越首领冼夫人为谯国夫人。
③边疆地区:推行郡县制,以当地的豪强大姓任郡守、县令。 ④流求:隋炀帝先后三次派人抵达流求。
2. 唐朝: (1)民族关系:与周边民族保持密切联系,各民族呈现大交融局面
(2)机构:
中央:礼部和鸿胪寺
边疆:有...;都督府都督、羁縻州刺史由...担任..由..直接管辖,上统于...

高中历史第四单元民族关系与国家关系第11课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课件部编版选择性必修1

高中历史第四单元民族关系与国家关系第11课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课件部编版选择性必修1

材料二
清朝立国后,多次采取有力的军事行动,致力于恢复和捍
卫疆土的安全,并取得良好的效果……清朝统治者还与蒙古上层长期联
姻,积极传播佛教,利用上层联络和文化影响的作用,促进了蒙古地区
与内地的相互了解,解决了长期以来中原王朝受游牧势力南下威胁的问
题。自贝加尔湖以东、外兴安岭以南的黑龙江流域,也归入清朝的版
1.了解汉朝北击匈奴、凿通西域的史实,培育时
空观念的核心素养。
2.了解唐朝与周边民族及邻近各国的关系,认识
唐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开放时期,理解统一多民
族国家在明清时期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培育唯
物史观、历史解释的核心素养。
3.了解元朝为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重建作出的贡
献,培育家国情怀的核心素养。
【时空坐标·历史脉络】
变化反映出
A.经贸往来有利于民族之间亲善和睦
B.明朝边疆的防御力量亟须增强
C.蒙古是明朝内陆边疆的主要威胁
D.明朝统治者对蒙古的政策摇摆不定
【答案】A
(
)
【解析】材料“明王朝与蒙古达成协议,边镇开设互市,边民自行
贸易,从此蒙古基本不再构成边境威胁”体现出经贸往来有利于民族之
间亲善和睦,故A项正确。
属于中央王朝、经济上有朝贡的义务外,其余一切事务均由少数民族首
领自己管理。
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
先秦时期 以中原为核心的华夏文明与域外有广泛的交往交流
甘英
陆路
汉朝
海路
倭国
与西域商路畅通。隋炀帝命裴矩驻张掖,掌管通商事务
造纸术
陆路
隋唐
时期
海路
隋朝常骏从南海郡出航到达赤土国,国王也遣其子随常骏
海路 来到中国

第11课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课件--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第11课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课件--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西北
羌、氐
西南 沟通西南夷(云贵)
乌桓
秦(五尺道) 川滇交界
三、汉朝
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屯 经济戍巩:作固有用利:于开发边疆,降低军费开支;
军事:抵御匈奴,稳定边疆
汉朝
民族:推动民族融合,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
机构
大鸿胪
汉初:和亲
北方 措 匈奴 施
南方
武帝: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 东汉:窦宪北击匈奴
屯戍政策,向北方移民屯田;
吐蕃僧师八思巴创制蒙 古文字,领宣政院事。
九、明朝(纲要上79-
80)
明朝
中央机构 礼部、鸿胪寺、提督四夷馆
地 东北 方 管 西北 理
设奴儿干都司、卫、所,
修长城,设“九边”重镇; 开放马市;设赤斤蒙古、沙 州、哈密等卫。
西南 设土司制度(土司及卫、所 由各族酋长担任世袭头领)
西藏 乌思 藏
敕封藏族僧俗领袖为“王”、 “法王”,建立羁縻性质的 行都指挥使司机构,开贡赐、 茶马贸易
士。
甚。
兼采唐宋之法而增损之。
民族交融(吸收汉人先进文化;通过议和维持和平局面;榷场贸易)
八、元朝(纲要上 p62)
中央机构
地方

管理

(注:元 朝一面
西 北
“行汉 西
法”;一 南
面对不同 西 民族实行 藏 差别对待
政策。)
元朝 中书省、宣 政院 辽阳行省
岭北行省
云南行省 设土司 封八思巴为 帝师,领宣 政院事。
匈奴 乌桓、东胡、 鲜卑

有所交流
册封回纥可汗
册封靺鞨首领
和吐蕃通婚、会 盟
和琉球接触 南诏
草原本位政策 辽阳行省 宣政院

.10明清时期的民族关系ppt课件

.10明清时期的民族关系ppt课件

入关后:
原因:根源(强烈民族意识)
漠西
土尔扈
直接(沙俄民族压迫)
特部的 回归:1771年渥巴锡(乾隆时)
回归 意义: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
2.与新疆地区的关系
1757年,粉碎准噶尔部割据势力,统 一天山北路
清: 平定大
小和卓 的叛乱
原因:大小和卓暴政,不得人 心;发动叛乱
结果:平定叛乱,设伊犁将军 (1762年)统管包括巴尔喀什湖 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
巴尔喀什湖 葱岭
西伯利亚 外兴安岭和库页岛
太平洋
台湾及其附
属岛屿钓鱼
岛、赤尾屿 南

南海诸岛

☆明朝巩固多民族国家的措施:
通过册封、互市加强同蒙古族的联系; 在西藏地区设立卫所和僧官制度; 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开始实行改土归流
☆清朝前期,为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采取了哪些 措施?
(1)平定噶尔丹的叛乱 (2)设乌里雅苏台将军,加强了对蒙古地区的统治。 (3)平定回部大小和卓兄弟的叛乱,1762年设伊犁将 军,管辖整个新疆地区。
国辽阔的版图最终奠定。
知识小结:
1、归纳历代中央政府 对边疆管辖的措施 。 2、共同经验有那些?
管 辖 措 施
①册封
②设置特别军事、 行政机构 ③和亲、会盟、议和
共 同 经 验
④战争
①国力强盛是保障; ②正确的民族政策
和宗教政策;
③开发边疆。
⑤与内地设立同样 的机构进行开发
练习:
• 达赖和班禅是西藏的宗教领袖,从乾隆年间
(4)加强对西藏地区的统治。册封制度;设驻藏大臣; 建立金瓶掣签制度。 (5)加强对台湾的统治管辖,设置台湾府。 (6)抗击沙俄入侵。 (7) “改土归流”,加强了清对西南少数民族管理

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 课件(共39张PPT)--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

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 课件(共39张PPT)--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
左为清末《封燕然山铭》拓片局部;右为2017年蒙古国杭爱山发现的碑刻原件。
东汉89年窦固北击匈奴,刻铭燕然山;南匈奴内迁,北匈奴西迁。
西汉在河西走廊设“河西四郡”,分别是敦煌、酒泉、张掖、武威;在西域设“西域都护府”,作为西域的军政机构;
地方:西域
2、汉朝
地方:东北
设置护乌桓校尉。
《汉书·食货志》载:文帝时,匈奴数寇边,晃错上言:“以陛下之时,徙民实边,使远方无屯戍之事;塞下之民,父子相保,无系虏之患。”
(2)边疆管理:
中央:礼部、鸿胪寺、提督四夷馆。
地方:
修筑明长城防范蒙古,布置军镇。
开放马市,与蒙古、女真各族贸易。
设都司、卫、所,管理女真。
设赤斤蒙古、沙洲、哈密等卫。
设土司。
卫所和土司官员由各族酋长世袭任职,统领部署,按时向朝廷进贡土物,接受朝廷征调军兵。
西藏:
敕封西藏僧侣领袖,建立羁縻性质的都司机构,对西藏进行管辖。通过贡赐、茶马贸易进行经济交流。
【史料史证能力训练】根据材料概括朝贡体系的特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这一体系走向解体的原因。
【合作探究】
概括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的特点(趋势、路线、内容、形式)
1、由开放走向封闭:明清以前总体上以开放为主,明清时期,逐步走向闭关锁国。2、由陆路为主转向海路为主:秦汉时期,对外交往的主要路线是陆上丝绸之路(虽有海上丝绸之路但不占主要地位);唐朝对外交通发达,海陆并进;宋元时期,主要是海路为主。3、对外贸易与文化交流同步进行:秦汉时期,陶瓷和丝织品传到西方,同时佛教传入中国;唐朝时中国和日本、新罗、印度的交往主要是经济文化交流;宋代对外交往主要以海外贸易为主,同时中国科技外传;明清从国外引进大量农作物。4、交往形式以和平为主:汉朝丝绸之路,进行经济文化交流;唐朝以经济文化交流为主;宋代海外贸易。

第11课 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 教学课件(共40张PPT)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一

第11课 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 教学课件(共40张PPT)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一

3.魏晋
各民族大迁徙、大交融
民族迁徙(“五族内迁”)
民族交流
西晋少数民族内迁和北民南迁
汉化政策
十六国时内迁各族不断交融
经济开发
北魏再度统一黄河流域实行汉化改革 三国、东晋、南朝南方不断得到开发
Ø历史纵横(P63)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交 融
东汉以来,西部、北部边 陲的一些少数民族不断向内地 迁徙。到西晋时,内迁的民族 主要有匈奴、羯、氐、羌和鲜 卑等。他们在西晋灭亡后开始 建立政权,学习汉族的典章制 度,各族间彼此频繁接触,通 婚杂居,互相影响。5世纪,鲜 卑族建立的北魏政权统一北方, 推行汉法,进一步推动民族交 融。在南方,三国时期的吴、 蜀两国以及东晋、南朝的经济 开发,加强了南迁中原人民与 东南、西南地区人民的交融。
屯戍政策:开发边疆,移民屯田
含义:“屯田戍边”是我国防守 边疆的一项重要措施。屯田指汉 代以来历代政府为取得军队给养 或税粮,利用兵士和农民垦种的 荒废田地。戍边顾名思义就是在 边疆守卫的意思。
屯戍作用: 经济:有利于开发边疆,降低军费开支; 军事:抵御匈奴,稳定边疆 民族:推动民族融合,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
汉政府在边疆推行屯戍政策, 与当地民族共同开发边疆。
(北方匈奴): 西汉:和亲、三击匈奴; 东汉:刻铭燕然山
(东北): 设护乌桓校尉
(中央): “设大鸿胪
(西北)河西走廊: “河西四郡”
方式:大量移民、设置田官、军 民共同屯田。 特点:①政府提供生产工具,由 官员负责管理;②屯田主要分布 在北方和西域 地区;③分民屯和军屯两种。
“羁”就是用军事和政治的压力加以控制 “縻”就是以经济和物质利益给以抚慰
政治上隶属中央王朝,经济上朝贡义务外, 其余一切事务均少数民族首领自己管理。

第11课 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 课件

第11课 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  课件
第11课 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
唐朝《礼宾图》壁画
一、民族关系
先秦:列国纷争与华夏认同
朝 负责民族事务 代 的中央机构或
官职



小行人
中华民族在先秦历史上的发展过程分为两大阶段。第一阶段是夏、商、 西周,发展形成了华夏族;第二阶段是春秋、战国,完成了中华民族的第 一次大交融。春秋时代还属于“四夷”的秦、楚等国,在战国时期已经认 同于华夏;中原诸国也承认了秦、楚是华夏族的组成部分,与齐、燕、赵、 魏、韩称七雄,形成七个地区性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六)宋朝:民族交融的高潮时期
长期并立,吸收制度、经验和文化,交流交 往交融从未中断
(七)元朝:大一统
1.民族政策:“ 行 汉 法 ” , 差 别 对 待 (四等人制)。 2.边疆管理: (1)对西藏有效管理(帝师—八思巴、 宣政院-管理佛教和藏族事务) (2)在东北、云南等地设行省,征发 赋役
【思考】结合史料指出汉朝在边疆的屯戍政策的影响?(4分)
材料:西汉的屯田,是巩固新拓 疆土的重要措施之一。屯田卒本身, 也是边塞防御的手段之一,同时屯田 区又为徙民、设县做好了基础准 备。……西方的屯田卒,不仅从事农 业生产,而且在有战事时参加战争。 他们在西域且耕且战,对确立汉朝在 西域的统治,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魏晋 民族交融(原因:少数民族内迁、孝文帝改革、南方经济的开发)
隋朝 唐朝
礼部 鸿胪寺 礼部 鸿胪寺
1、北:突厥、吐谷浑等周边民族先后归顺隋朝。 2、南:册封冼夫人;加强对岭南各族统治
1、西北:东突厥归附,称唐太宗为“天可汗”2、西南: 文成、金城公主入藏;唐蕃会盟;3、南:加封南诏王,南 诏多次遣子弟入唐学习。
——刘永强《两汉西域经济研究》

中国古代民族关系(PPT)4-1

中国古代民族关系(PPT)4-1

2、南方民族:
1)南诏:统一(8世纪前期) 2)吐蕃:兴起(青藏高原)、统一(7世纪前期)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一、什么是民族?
民族是指有共同语言、共同 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共同心 理素质的统一的人们的共同体。
损失。相反,熟吃才更有利于各种类胡萝卜素的吸收,只要少量的油脂就能达到充分吸收的效果。 [] .提高机体防癌抗癌能力 胡萝卜中的类胡萝卜素能提高 人体免疫系统B细胞产生抗体,从而具有提高人体免疫力的功效。类胡萝卜素还能增加自然杀伤(NK)的数目,消除体内被感染的细胞和癌细胞。经国内外 专家研究证实,胡萝卜确有防癌; 优游 ;和抗癌的功效,原因是:①胡萝卜富含的抗氧化维生素(β-胡萝卜素,VC)可以起 到抑制癌细胞增长的作用,降低肿瘤的发生率;②胡萝卜中含有一种糖化酵素,能分解食物中存在有致癌作用的的亚硝胺,这样就减少了其对人体的致癌作 用;③胡萝卜中有较多提高巨细胞的吞噬能力的木质素,因此提升了巨细胞吞噬癌细胞的活力。 [] ⒊提高机体抵抗疾病的能力 胡萝卜中含有丰富的木质素、 槲皮素和山奈酚、琥珀酸钾等成分,能增加冠状动脉的血流量、降低血脂含量、促进肾上腺素的合成分泌,进而具有降压、强心之功效。胡萝卜细胞壁的成 分里含有极其丰富的钙果胶酸脂,它能加速胆汁酸的凝固,促使人体内胆固醇向胆汁酸发生转变,从而起到降低胆固醇、预防冠心病的作用。胡萝卜还富含 膳食纤维,它有利于延缓肠道葡萄糖的吸收,减少血糖上升的幅度,因此可以调节血糖水平,减少对胰岛素的需求。胡萝卜中的果胶物质能与进入体内的汞 离子结合,促进人体内汞离子排出,消除或降低汞对人体的毒害作用。 [] ⒋益肝明目 胡萝卜含维生素A与β-胡萝卜素,这种胡萝卜素的分子结构相当于个分 子的维生素A,进入机体后,在肝脏及小肠粘膜内经过酶的作用,其中%变成维生素A,有补肝明目的作用,具有促进眼内感光色素生成的能力,并能预防夜 盲症、加强眼睛的辨色能力,也能减少眼睛疲劳与眼睛干燥。 ⒌通便 胡萝卜含有植物纤维,吸水性强,在肠道中体积容易膨胀,是肠道中的“充盈物质”, 可加强肠道的蠕动,从而通便防癌。 [] ⒍抗过敏 日本的食物营养科学家发现胡萝卜中的β-胡萝卜素能够有效的预防皮肤对花粉的过敏症状和过敏性皮炎等过 敏性疾病,而且β-胡萝卜素还能够调节细胞内的平衡,加强身体的抗过敏能力,从而使身体不易出现过敏反应。 [] ⒎抗氧化、延缓衰老 生物体内脂质过氧化 和自由基的产生导致细胞功能的下降,从而引起人体的衰老。而胡萝卜素分子结构中含有多个双健,能抑制脂质的过氧化反应,从而减小过氧化物对免疫功 能的抑制。同时作为单线态氧的淬灭剂,它还能够清除体内多余的自由基,延缓衰老。此外,胡萝卜富含维生素,可刺激皮肤的新陈代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