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民族关系PPT参考
合集下载
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一第11课 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 课件(共21张PPT)
(春秋战国) 列国纷争与华夏认同,出现民族融合的第一次高潮
秦 秦建立起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汉 汉朝稳固边疆并拓展疆域,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加强
魏晋南北朝
隋 唐
北方:五胡内迁和孝文帝改革;南方:衣冠南渡,江南开发;再现民族 融合第二次高潮
唐前期对边疆地区的灵活政策,加快了民族融合的进程
五代十国
辽宋夏金 两宋时期与周边少数民族政权间的战与和,周边民族封建化进程加快
选择性必修一第四单元
第11课
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
目录 CONTEN T
课程标准:
了解中国古代的民族政策 和边疆管理制度,认识中 国作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 发展历程,以及中国古代 处理对外关系的体制。
01 秦汉时期的民族关系 奠基
【 学习聚焦:秦汉时期,中央政府通过政治、军事、 统 经济、文化等手段推进与周边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
学习任务2:了解中国古代对外交往的基本体制
史料阅读:倭在韩东南大海中,依山 岛为居,凡百余国……使驿通于汉者 三十许国,国皆称王,世世传统…… 建武中元二年,倭奴国奉贡朝贺,使 人自称大夫,倭国之极南界也。光武 赐以印绶。
——《后汉书•东夷列传》
►“汉委(倭)奴国王”金印及印文 1784年出土于日本,现藏于日本福冈市博物馆
东北
忽必烈封八思巴为 帝师,领宣政院事
西藏
云南
在福建晋江设澎湖 巡检司经略台湾
台 湾
2.结合历代疆域地图了解各少数民族地方机构或官职及边疆管理制度
明朝卫所和土司的官员由各族酋长世袭
任职,统领部署,按时向朝廷进贡土物,
接受朝廷征调军队(羁麋性质)
瓦
剌
奴儿干都司
东北
设都司、卫、 所,加强对女 真等族的管理
第(1)(1)课 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课件高二历史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
自主预习
三、中国古代对外关系发展的趋势与实质 1.古代外交趋势:中国古代外交经历了由开放到保守的变化过程。 2.外交政策变化的实质:从秦汉以来外交开放到明代中期以后外交逐步保守,其反映的 实质是农耕文明的前期上升与后期的衰落,这直接影响了中国古代的外交政策。中国 古代的外交本质上是农耕文明与世界文明的碰撞与交流。
(3)原因:明清政府在对外关系上致力于维护朝贡体制和朝贡贸易体系;异族的侵略,中
俄签订《 尼布楚条约
》;中国皇帝的无知。
(4)表现: 马戛尔尼使团 来华,请求通商交流遭拒。
自主预习
【归纳总结】
一、中国古代中央政权处理民族关系的主要政策 (1)民族战争。 (2)设置机构。 (3)和亲会盟 (4)册封加封。 (5)屯守贸易。
自主预习
四、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
1.秦汉时期的对外交往
(1)地位:中国与外部世界的交往扩大。
(2)交通:陆路经河西走廊向中亚、西亚延伸;海路从合浦郡徐闻县出发,最远到达
⑨ 印度南部
。
(3)方式
方式
史实
政治交流 东汉甘英出使⑩大秦 ,东汉光武帝刘秀赐给倭国国王 汉委(倭)奴国王 金印
经贸交流
汉朝对外打通陆海两个通道
随堂检测
1.史学家翦伯赞诗云:“汉武雄图载史篇,长城万里遍烽烟。何如一曲琵琶好,鸣镝无声 五十年。”作者盛赞的历史事件是( B )。
A.汉武帝大破匈奴 B.汉朝和亲匈奴 C.窦宪出击北匈奴 D.张骞开通西域 [解析] 材料“何如一曲琵琶好,鸣镝无声五十年”是对王昭君出塞和亲带来边境和平的描 述,这主要与汉朝和亲匈奴有关,B项正确;A、C、D三项与材料无关,均排除。
——摘编自刘杰《试析元朝时期回族的社会地位及其形成原因》 (1)概括材料一反映的社会状况。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元朝民族交融的特点。
专题四古代中国的民族关系.ppt
奠定中国基本版图,维护和巩固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二、对中国古代民族关系的基本认识
阶段 夏商周 春秋 战国 秦汉 魏晋 南北朝 隋唐 宋元
阶段特点
华夏族初步形成 华夏族和周边民族融合 统一多民族国家建立和巩固 少数民族大量内迁,开始封 建化,民族融合高潮
主要人物
趋势 1.中央对边疆民族 的管辖逐渐加强
秦始皇
阶段 夏商周 春秋 战国 秦汉 魏晋 南北朝 隋唐 宋元 明清
阶段特点
华夏族初步形成 华夏族和周边民族融合 统一多民族国家建立和巩固
主要人物
秦始皇
少数民族大量内迁,开始封 北魏孝文帝 建化,民族融合高潮 国家统一和开明的民族政策, 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 唐太宗 民族交往空前频繁 民族政权并立到元朝大一统, 民族融合的新高潮
古代史 专题
古代中国的民族关系
古代史 专题四
主要内容
1.中国古代民族关系发展概况
(1)秦始皇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
(2)北魏孝文帝改革与北方民族的大融合 (3)唐太宗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4)康熙帝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2.对中国古代民族关系的基本认识
一、中国古代民族关系发展概况
1.秦始皇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BC3世纪晚期)
2.北魏孝文帝改革与北方民族的大融合(5世纪)
(1)背景: 民族融合的趋势出现;北魏统一黄河流域 (2)内容:
①前期改革:侧重于建立封建化政治、经济制度 ②后期改革:侧重于推行汉化政策
(3)影响:
改革促进北方民族的融合,为结束长期分裂,国家重新走向 统一奠定基础
一、中国古代民族关系发展概况
1.秦始皇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BC3世纪晚期)
3.唐太宗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7世纪)
二、对中国古代民族关系的基本认识
阶段 夏商周 春秋 战国 秦汉 魏晋 南北朝 隋唐 宋元
阶段特点
华夏族初步形成 华夏族和周边民族融合 统一多民族国家建立和巩固 少数民族大量内迁,开始封 建化,民族融合高潮
主要人物
趋势 1.中央对边疆民族 的管辖逐渐加强
秦始皇
阶段 夏商周 春秋 战国 秦汉 魏晋 南北朝 隋唐 宋元 明清
阶段特点
华夏族初步形成 华夏族和周边民族融合 统一多民族国家建立和巩固
主要人物
秦始皇
少数民族大量内迁,开始封 北魏孝文帝 建化,民族融合高潮 国家统一和开明的民族政策, 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 唐太宗 民族交往空前频繁 民族政权并立到元朝大一统, 民族融合的新高潮
古代史 专题
古代中国的民族关系
古代史 专题四
主要内容
1.中国古代民族关系发展概况
(1)秦始皇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
(2)北魏孝文帝改革与北方民族的大融合 (3)唐太宗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4)康熙帝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2.对中国古代民族关系的基本认识
一、中国古代民族关系发展概况
1.秦始皇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BC3世纪晚期)
2.北魏孝文帝改革与北方民族的大融合(5世纪)
(1)背景: 民族融合的趋势出现;北魏统一黄河流域 (2)内容:
①前期改革:侧重于建立封建化政治、经济制度 ②后期改革:侧重于推行汉化政策
(3)影响:
改革促进北方民族的融合,为结束长期分裂,国家重新走向 统一奠定基础
一、中国古代民族关系发展概况
1.秦始皇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BC3世纪晚期)
3.唐太宗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7世纪)
隋唐的民族、对外关系及文化繁荣ppt 通用
(3)先进繁荣的 经济文化 产生了吸引力和融汇力。
(4)交通发达,使中原与边疆来往便利。
2.边疆各民族的发展及其与中央政府的关系
少数民 族名称
发展
与中央政府的关系
演变
突厥
(1)战争:贞观初期, 唐军大败东突厥, ①兴起于阿尔泰山 颉利可汗 被俘,东突 一带突厥汗国 厥灭亡 ②6世纪中期,建 (2)设机构管理:①唐 立 太宗设都督府管辖东 ③隋朝初年分裂为 突厥;②武则天置 东突厥和西突厥 北庭都护府 ,管辖西 突厥故地
考 纲 点 击 一、隋唐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隋唐中央政府与突厥、回纥、靺鞨、 南诏及吐蕃的政治关系及经济文化 交流 二、隋唐时期的对外关系 和新罗的交往;和日本的交往;和 东南亚、印度半岛各国的交往;和 中亚、西亚、欧、非各地的交往 三、隋唐时期的文化 1.科技技术 2.文学和艺术
一、隋唐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1.原因及条件 (1)国家统一、疆域辽阔。 (2)隋唐统治者,尤其是唐前期统治者推行较为 开明 的民族 政策。
世界产生了更加深远的影响。
三、文化繁荣
1.科技成就 (1)雕版印刷术:隋唐时期已经有了 雕版印制 的佛经、日历和 书籍。 (2)火药:唐朝中期已有了制成火药的 配方 ;唐朝末年,火药
开始用于军事 。
(3)天文历法 ①僧一行制订的《大衍历 》比较准确地反映了太阳运行的 规律,表明中国古代 历法体系 的成熟。 ②僧一行是世界上用科学方法实测 地球子午线长度的创始人。
族关系,排除④。
答案:A
1.原因
(1)国家统一强盛,经济繁荣,为文化的繁荣奠定了雄厚基础。
(2)统治者推行开明、兼容的文化政策,创造了文化发展的有 利氛围。 (3)国内各民族经济文化交流密切频繁,增添了中华文化的多 民族的色彩;对外交往频繁,得以吸收外国文化的优秀部 分。 (4)继承和发展了历代优良的文化传统,特别是直接以魏晋文
中国古代和当代的民族关系与国家关系+课件高考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
难点突破
中国古代对外交往的特点 (1)由开放走向闭关:明清以前总体上以开放为主,明清时期,逐步走向闭关锁国。 (2)路线由陆路为主转向海路为主:秦汉时期,对外交往的主要路线是陆上丝绸之路(虽有海 上丝绸之路但不占主要地位);唐朝对外交通发达,海陆并进;宋元时期,主要是海路为主。 (3)对外贸易与文化交流同步进行:秦汉时期,陶瓷和丝织品传到西方,同时佛教传入中国; 唐朝时中国和日本、新罗、印度的交往主要是经济、文化交流;宋代对外交往主要以海外 贸易为主,同时中国科技外传;明清从国外引进大量农作物。 (4)交往形式以和平为主:和平:汉朝丝绸之路,进行经济、文化交流;唐朝以经济、文化 交流为主;宋代海外贸易。战争:戚继光抗击倭寇、郑成功赶走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康 熙皇帝组织雅克萨之战抗击沙俄入侵。
二、当代中国的民族政策与外交
(一)当代中国的民族政策
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
(1)过程
陕甘宁边区政府颁布《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规定,依据民族平等原则,“建立蒙、 1941年
回民族的自治区”
1945年
中共中央提出“对内蒙的基本方针,在目前是实行区域自治”
1947年
成立内蒙古自治区。新中国成立后,它成为我国第一个省一级的自治区
北朝时期,胡人和汉人墓志的追祖方式,均集中出现了 将祖先追溯至华夏炎黄等上古神话人物的现象。这表明, 当时( ) A.士族世系源远流长 B.儒学独尊得以确立 C.民族交融得到发展 D.墓葬形制趋向统一 答案 C
3.隋朝 (1)负责民族事务的机构是礼部及鸿胪寺。 (2)突厥、吐谷浑、党项归附隋朝。 (3)加强对岭南地区治理,谯国夫人起了重要作用。 (4)边疆推行郡县制,但以边疆民族的豪酋大姓任郡守、县令。 (5)加强与流求的接触。 4.唐朝 (1)关系:唐朝与周边突厥、回纥等地方政权保持良好的关系。 (2)机构:管理机构主要是大都护府、都督府、羁縻州,都督府都督、羁縻州刺史由各民族 首领担任,由大都护府直接管辖,上统于中央政府。 (3)表现 ①西北边疆各族称唐太宗为“天可汗”。 ②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先后入藏,唐蕃之间数次会盟。 ③南诏有10个王经唐朝加封,南诏王曾多次遣子弟入唐学习。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第11课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共66张ppt)
与对外交往
民族 对外 关系 交往
主讲:陈老师
01
先秦与秦汉时期的民族关系
目录
02 三 国 两 晋 南 北 朝 时 期 的 民 族 关 系
03
隋唐时期的民族关系
CONTENTS 04
宋元时期的民族关系
05
明清时期的民族关系
06
古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01 先 秦 与 秦 汉 时 期
先秦时期的民族关系
:春秋战国时期:第一次民族大交融,民族关系从夷夏 之辨走向华夏认同。
秦朝的民族关系
秦朝地位
秦朝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历史的 开始
民族分布
秦朝周边生活着众多民族,如 东北的夫余、乌桓 [wū huán], 北方的匈奴,西北的羌、氐, 南方的夷、越。
《三国志·夫余传》载, “夫余在长城之北, 去玄冤千里,南与高 句丽、东与抱娄、西 与鲜卑接,北有弱水, 方可二千里。”
东北
在东北,西汉设护乌桓校尉。
汉朝的民族关系
屯戍政策
汉朝政府在边疆推行屯戍政策,与 当地民族共同开发边疆,向北方大 量移民屯田;在西域也设置田官, 督率戍卒屯田。以军屯为主
屯戍政策的影响 (1)有利于在西域地区发展农耕,加强对 西域地区的开发和发展 (2)有利于促进民族间的贸易往来和经济 文化交流,推动了边疆开发与民族交融 (3)有利于加强边防建设,有利于就地解 决了军队的给养,为守边、作战提供了重 要的物质保障,有利于减少内地转输劳务 费和人民徭役之苦(军屯) (4)有利于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总结: (1)春秋战国时期:第一次民族大交融,民族关系从夷夏之辨走向 华夏认同。 (2)秦汉时期:秦朝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历史的开始;秦汉是中 国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形成时期;第一次民族大发展。 (3)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第二次民族大交 融。
民族 对外 关系 交往
主讲:陈老师
01
先秦与秦汉时期的民族关系
目录
02 三 国 两 晋 南 北 朝 时 期 的 民 族 关 系
03
隋唐时期的民族关系
CONTENTS 04
宋元时期的民族关系
05
明清时期的民族关系
06
古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01 先 秦 与 秦 汉 时 期
先秦时期的民族关系
:春秋战国时期:第一次民族大交融,民族关系从夷夏 之辨走向华夏认同。
秦朝的民族关系
秦朝地位
秦朝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历史的 开始
民族分布
秦朝周边生活着众多民族,如 东北的夫余、乌桓 [wū huán], 北方的匈奴,西北的羌、氐, 南方的夷、越。
《三国志·夫余传》载, “夫余在长城之北, 去玄冤千里,南与高 句丽、东与抱娄、西 与鲜卑接,北有弱水, 方可二千里。”
东北
在东北,西汉设护乌桓校尉。
汉朝的民族关系
屯戍政策
汉朝政府在边疆推行屯戍政策,与 当地民族共同开发边疆,向北方大 量移民屯田;在西域也设置田官, 督率戍卒屯田。以军屯为主
屯戍政策的影响 (1)有利于在西域地区发展农耕,加强对 西域地区的开发和发展 (2)有利于促进民族间的贸易往来和经济 文化交流,推动了边疆开发与民族交融 (3)有利于加强边防建设,有利于就地解 决了军队的给养,为守边、作战提供了重 要的物质保障,有利于减少内地转输劳务 费和人民徭役之苦(军屯) (4)有利于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总结: (1)春秋战国时期:第一次民族大交融,民族关系从夷夏之辨走向 华夏认同。 (2)秦汉时期:秦朝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历史的开始;秦汉是中 国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形成时期;第一次民族大发展。 (3)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第二次民族大交 融。
第11课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课件--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西北
羌、氐
西南 沟通西南夷(云贵)
乌桓
秦(五尺道) 川滇交界
三、汉朝
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屯 经济戍巩:作固有用利:于开发边疆,降低军费开支;
军事:抵御匈奴,稳定边疆
汉朝
民族:推动民族融合,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
机构
大鸿胪
汉初:和亲
北方 措 匈奴 施
南方
武帝: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 东汉:窦宪北击匈奴
屯戍政策,向北方移民屯田;
吐蕃僧师八思巴创制蒙 古文字,领宣政院事。
九、明朝(纲要上79-
80)
明朝
中央机构 礼部、鸿胪寺、提督四夷馆
地 东北 方 管 西北 理
设奴儿干都司、卫、所,
修长城,设“九边”重镇; 开放马市;设赤斤蒙古、沙 州、哈密等卫。
西南 设土司制度(土司及卫、所 由各族酋长担任世袭头领)
西藏 乌思 藏
敕封藏族僧俗领袖为“王”、 “法王”,建立羁縻性质的 行都指挥使司机构,开贡赐、 茶马贸易
士。
甚。
兼采唐宋之法而增损之。
民族交融(吸收汉人先进文化;通过议和维持和平局面;榷场贸易)
八、元朝(纲要上 p62)
中央机构
地方
东
管理
北
(注:元 朝一面
西 北
“行汉 西
法”;一 南
面对不同 西 民族实行 藏 差别对待
政策。)
元朝 中书省、宣 政院 辽阳行省
岭北行省
云南行省 设土司 封八思巴为 帝师,领宣 政院事。
匈奴 乌桓、东胡、 鲜卑
羌
有所交流
册封回纥可汗
册封靺鞨首领
和吐蕃通婚、会 盟
和琉球接触 南诏
草原本位政策 辽阳行省 宣政院
.10明清时期的民族关系ppt课件
入关后:
原因:根源(强烈民族意识)
漠西
土尔扈
直接(沙俄民族压迫)
特部的 回归:1771年渥巴锡(乾隆时)
回归 意义: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
2.与新疆地区的关系
1757年,粉碎准噶尔部割据势力,统 一天山北路
清: 平定大
小和卓 的叛乱
原因:大小和卓暴政,不得人 心;发动叛乱
结果:平定叛乱,设伊犁将军 (1762年)统管包括巴尔喀什湖 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
巴尔喀什湖 葱岭
西伯利亚 外兴安岭和库页岛
太平洋
台湾及其附
属岛屿钓鱼
岛、赤尾屿 南
海
南海诸岛
诸
☆明朝巩固多民族国家的措施:
通过册封、互市加强同蒙古族的联系; 在西藏地区设立卫所和僧官制度; 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开始实行改土归流
☆清朝前期,为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采取了哪些 措施?
(1)平定噶尔丹的叛乱 (2)设乌里雅苏台将军,加强了对蒙古地区的统治。 (3)平定回部大小和卓兄弟的叛乱,1762年设伊犁将 军,管辖整个新疆地区。
国辽阔的版图最终奠定。
知识小结:
1、归纳历代中央政府 对边疆管辖的措施 。 2、共同经验有那些?
管 辖 措 施
①册封
②设置特别军事、 行政机构 ③和亲、会盟、议和
共 同 经 验
④战争
①国力强盛是保障; ②正确的民族政策
和宗教政策;
③开发边疆。
⑤与内地设立同样 的机构进行开发
练习:
• 达赖和班禅是西藏的宗教领袖,从乾隆年间
(4)加强对西藏地区的统治。册封制度;设驻藏大臣; 建立金瓶掣签制度。 (5)加强对台湾的统治管辖,设置台湾府。 (6)抗击沙俄入侵。 (7) “改土归流”,加强了清对西南少数民族管理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第11课 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 课件(共49张PPT)
(2)民族政策:
①行汉法(运用儒学治国)
②对不同民族实行了明 显的差别对待政策。 (四等人制)
(3)管理机构:
设立宣政院, 西藏 管理佛教和藏
族地方事务。
(西藏正式归属 中央管辖)
东北 云南
设立行省
台湾 设澎湖巡检司
八思巴:忽必烈 继承汗位后,封 为国师,即大元 帝师,统天下佛 教徒。至元元年 (公元1335年) 使领总制院(即 宣政院)事,统 辖藏区事务。后 制成蒙古新字, 加号大宝法王。
2.唐朝的民族关系 (3)具体表现:
西北 西北边疆各族称唐太宗为“天可汗”。
与西藏吐蕃政权进行和亲、会盟:
西藏 (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入藏;唐蕃会盟) 西南
云南 多位南诏王经唐朝政府加封;南诏王
多次遣子弟入唐学习。
唐 阎立本《步辇图》 拉萨大昭寺的唐蕃会盟碑
唐朝人陈陶 在《陇西行》诗 中写到“自从贵 主和亲后,一半 胡风似汉家”。
①汉初,国力弱,对北方匈奴采取和亲政策。
北方
②汉武帝时期,卫青、霍去病三次北击匈奴, 大获全胜,夺取阴山以南和河西走廊地区。
③东汉初,匈奴分裂,南匈奴内迁逐渐汉化; 89年,窦宪大败北匈奴,刻铭燕然山。
西方 ①汉武帝时,在河西走廊设武威、张掖、酒泉、 (西域) 敦煌四郡,合称“河西四郡”。
②汉宣帝时,设西域都护府,管理西域地区。
l777年(清乾隆三十六年)1月17日,这是土尔扈特 历史上最可纪念的日子,在首领渥巴锡等人率领下,他 们车辚辚,马萧萧,浩浩荡荡,义无返顾踏上回归祖国 的征程。瑞典学者斯文·赫定在《热河·皇帝城》中这 样写道:“整个部落异口同声地发出吼声,我们的子孙 永远不当奴隶,让我们到太阳升起的地方去!”
经过半年多的浴血奋战,土尔扈特人行程上万里, 战胜了沙俄、哥萨克和哈萨克等军队不断的围追堵截, 战胜了难以想象的艰难困苦,于 l771年7月l7日,抵达 伊犁河畔,实现了东归。土尔扈特部归来受到祖国各族 人民的欢迎,清政府从陕西银库拨银三百万两,同时勘 查水草丰美之地,将巴音布鲁克、乌苏、科布多等地划 给土尔扈特人作牧场,让他们能够安居乐业。
课件2:第11课 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
谢
更多精彩内容请登录
关
册封五世班禅为“班禅额尔德尼”;
系
西南地区沿袭土官制度,也“改土归流”;
改土归流:废除世袭土官,改派有任期的流官。
四、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
对汉 外朝 交时 往期
的
陆上通道:经河西走廊、西域向中亚、西亚延伸。 甘英出使大秦(罗马帝国),抵达波斯湾地区。 海上通道:从合浦郡徐闻县(广东徐闻)至印度南部。 倭国遣使来朝,光武帝赐倭国国王金印。
第四单元 民族关系与国家关系
第11课 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
一、秦汉时期的民族关系 1.秦朝
北逐匈奴,修建长城
典客、典属国管理民族事务
南抚夷越 设象郡桂林南海三郡
民秦 族朝 关时 系期
的
阶段:统一多民族国家历史的发端 中央:设“典客”“典属国”管理民族事务
北面:北逐匈奴,修筑长城; 地方:
国内:汉朝积极的对外政策;两汉经济发展;丝织业等手工业高度 发达; 国际:罗马对丝绸的旺盛需求。
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隋唐宋
隋 总体上:空前发展,经济、文化交流活跃。
唐 时 陆上通道:与西域、中亚商路畅通
期 隋朝:裴矩驻张掖,管理通商事务。
的 唐朝:与大食国的接触,包括造纸术等技术西传。
对 宋朝:陆上丝绸之路受阻
二、隋唐至两宋时期的民族关系
隋 唐 时
中
礼部 礼部司 负责朝聘及册封民族首领的礼仪 主客司 负责各族朝见礼仪
央 鸿胪寺 负责宾客接待礼仪
期
隋朝 北方突厥 南方百越 郡县制 流球
的 民
地
天可汗,平定突厥。 唐朝 西北 吐蕃和亲、会盟
族 方 关系 南方 加封南诏,南诏子弟入唐学习。
第11课 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 教学课件(共40张PPT)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一
3.魏晋
各民族大迁徙、大交融
民族迁徙(“五族内迁”)
民族交流
西晋少数民族内迁和北民南迁
汉化政策
十六国时内迁各族不断交融
经济开发
北魏再度统一黄河流域实行汉化改革 三国、东晋、南朝南方不断得到开发
Ø历史纵横(P63)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交 融
东汉以来,西部、北部边 陲的一些少数民族不断向内地 迁徙。到西晋时,内迁的民族 主要有匈奴、羯、氐、羌和鲜 卑等。他们在西晋灭亡后开始 建立政权,学习汉族的典章制 度,各族间彼此频繁接触,通 婚杂居,互相影响。5世纪,鲜 卑族建立的北魏政权统一北方, 推行汉法,进一步推动民族交 融。在南方,三国时期的吴、 蜀两国以及东晋、南朝的经济 开发,加强了南迁中原人民与 东南、西南地区人民的交融。
屯戍政策:开发边疆,移民屯田
含义:“屯田戍边”是我国防守 边疆的一项重要措施。屯田指汉 代以来历代政府为取得军队给养 或税粮,利用兵士和农民垦种的 荒废田地。戍边顾名思义就是在 边疆守卫的意思。
屯戍作用: 经济:有利于开发边疆,降低军费开支; 军事:抵御匈奴,稳定边疆 民族:推动民族融合,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
汉政府在边疆推行屯戍政策, 与当地民族共同开发边疆。
(北方匈奴): 西汉:和亲、三击匈奴; 东汉:刻铭燕然山
(东北): 设护乌桓校尉
(中央): “设大鸿胪
(西北)河西走廊: “河西四郡”
方式:大量移民、设置田官、军 民共同屯田。 特点:①政府提供生产工具,由 官员负责管理;②屯田主要分布 在北方和西域 地区;③分民屯和军屯两种。
“羁”就是用军事和政治的压力加以控制 “縻”就是以经济和物质利益给以抚慰
政治上隶属中央王朝,经济上朝贡义务外, 其余一切事务均少数民族首领自己管理。
第11课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课件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
第11课 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
课程标准
学科素养
1.了解汉朝北击匈奴、凿通西域的史实,培育时 了解中国古代的民
空观念的核心素养。 族政策和边疆管理
2.了解唐朝与周边民族及邻近各国的关系,认识 制度,认识中国作
唐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开放时期,理解统一多民 为统一多民族国家
族国家在明清时期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培育唯 的发展历程,以及
特点: 以夷制夷,因俗而治
作用:
加强对边疆的管理,有利于边疆的稳定,民族融合、经济 文化交流。
3、元明清时期的民族关系
元朝封八思巴为帝师,领宣政院,代表中央管辖佛 教和藏族事务,元朝时西藏正式归入中央版图。
材料:提督四夷馆。 少卿一人,掌译书之事。 自永乐五年,外国朝贡, 特设蒙古、女直、西番、 西天、回回、百夷、高 昌、缅甸八馆,置译字 生、通事,通译语言文 字。 ——《明史·职官志》
物史观、历史解释的核心素养。 中国古代处理对外
3.了解元朝为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重建作出的贡 关系的体制。
献,培育家国情怀的核心素养。
学习任务一: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史实梳理
(一)古代中国民族关系的演变 1、秦汉时期的民族关系
2、隋唐至两宋时期的民族关系
隋唐时期,负责民族事务的机构是尚书省的礼部及鸿胪寺。礼部的礼部司 负责朝聘及册封各民族首领的礼仪,主客司负责各族朝见事宜;鸿胪寺负 责宾客接待礼仪。
探究点二:中国古代对外交往的特点
1.交往形式以和平为主 汉朝丝绸之路进行经济文化交流;唐朝以经济文化交流为主;宋代海
外贸易。 2.由开放走向封闭
明清以前总体上以开放为主,明清时期,逐步走向闭关锁国。 3.由陆路为主转向海路为主
汉陆上丝绸之路为主→唐朝对外交通发达,海陆并举→宋元时期(海 路为主) 4.对外贸易与文化交流同步进行
课程标准
学科素养
1.了解汉朝北击匈奴、凿通西域的史实,培育时 了解中国古代的民
空观念的核心素养。 族政策和边疆管理
2.了解唐朝与周边民族及邻近各国的关系,认识 制度,认识中国作
唐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开放时期,理解统一多民 为统一多民族国家
族国家在明清时期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培育唯 的发展历程,以及
特点: 以夷制夷,因俗而治
作用:
加强对边疆的管理,有利于边疆的稳定,民族融合、经济 文化交流。
3、元明清时期的民族关系
元朝封八思巴为帝师,领宣政院,代表中央管辖佛 教和藏族事务,元朝时西藏正式归入中央版图。
材料:提督四夷馆。 少卿一人,掌译书之事。 自永乐五年,外国朝贡, 特设蒙古、女直、西番、 西天、回回、百夷、高 昌、缅甸八馆,置译字 生、通事,通译语言文 字。 ——《明史·职官志》
物史观、历史解释的核心素养。 中国古代处理对外
3.了解元朝为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重建作出的贡 关系的体制。
献,培育家国情怀的核心素养。
学习任务一: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史实梳理
(一)古代中国民族关系的演变 1、秦汉时期的民族关系
2、隋唐至两宋时期的民族关系
隋唐时期,负责民族事务的机构是尚书省的礼部及鸿胪寺。礼部的礼部司 负责朝聘及册封各民族首领的礼仪,主客司负责各族朝见事宜;鸿胪寺负 责宾客接待礼仪。
探究点二:中国古代对外交往的特点
1.交往形式以和平为主 汉朝丝绸之路进行经济文化交流;唐朝以经济文化交流为主;宋代海
外贸易。 2.由开放走向封闭
明清以前总体上以开放为主,明清时期,逐步走向闭关锁国。 3.由陆路为主转向海路为主
汉陆上丝绸之路为主→唐朝对外交通发达,海陆并举→宋元时期(海 路为主) 4.对外贸易与文化交流同步进行
第11课 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 课件
第11课 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
唐朝《礼宾图》壁画
一、民族关系
先秦:列国纷争与华夏认同
朝 负责民族事务 代 的中央机构或
官职
商
宾
周
小行人
中华民族在先秦历史上的发展过程分为两大阶段。第一阶段是夏、商、 西周,发展形成了华夏族;第二阶段是春秋、战国,完成了中华民族的第 一次大交融。春秋时代还属于“四夷”的秦、楚等国,在战国时期已经认 同于华夏;中原诸国也承认了秦、楚是华夏族的组成部分,与齐、燕、赵、 魏、韩称七雄,形成七个地区性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六)宋朝:民族交融的高潮时期
长期并立,吸收制度、经验和文化,交流交 往交融从未中断
(七)元朝:大一统
1.民族政策:“ 行 汉 法 ” , 差 别 对 待 (四等人制)。 2.边疆管理: (1)对西藏有效管理(帝师—八思巴、 宣政院-管理佛教和藏族事务) (2)在东北、云南等地设行省,征发 赋役
【思考】结合史料指出汉朝在边疆的屯戍政策的影响?(4分)
材料:西汉的屯田,是巩固新拓 疆土的重要措施之一。屯田卒本身, 也是边塞防御的手段之一,同时屯田 区又为徙民、设县做好了基础准 备。……西方的屯田卒,不仅从事农 业生产,而且在有战事时参加战争。 他们在西域且耕且战,对确立汉朝在 西域的统治,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魏晋 民族交融(原因:少数民族内迁、孝文帝改革、南方经济的开发)
隋朝 唐朝
礼部 鸿胪寺 礼部 鸿胪寺
1、北:突厥、吐谷浑等周边民族先后归顺隋朝。 2、南:册封冼夫人;加强对岭南各族统治
1、西北:东突厥归附,称唐太宗为“天可汗”2、西南: 文成、金城公主入藏;唐蕃会盟;3、南:加封南诏王,南 诏多次遣子弟入唐学习。
——刘永强《两汉西域经济研究》
唐朝《礼宾图》壁画
一、民族关系
先秦:列国纷争与华夏认同
朝 负责民族事务 代 的中央机构或
官职
商
宾
周
小行人
中华民族在先秦历史上的发展过程分为两大阶段。第一阶段是夏、商、 西周,发展形成了华夏族;第二阶段是春秋、战国,完成了中华民族的第 一次大交融。春秋时代还属于“四夷”的秦、楚等国,在战国时期已经认 同于华夏;中原诸国也承认了秦、楚是华夏族的组成部分,与齐、燕、赵、 魏、韩称七雄,形成七个地区性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六)宋朝:民族交融的高潮时期
长期并立,吸收制度、经验和文化,交流交 往交融从未中断
(七)元朝:大一统
1.民族政策:“ 行 汉 法 ” , 差 别 对 待 (四等人制)。 2.边疆管理: (1)对西藏有效管理(帝师—八思巴、 宣政院-管理佛教和藏族事务) (2)在东北、云南等地设行省,征发 赋役
【思考】结合史料指出汉朝在边疆的屯戍政策的影响?(4分)
材料:西汉的屯田,是巩固新拓 疆土的重要措施之一。屯田卒本身, 也是边塞防御的手段之一,同时屯田 区又为徙民、设县做好了基础准 备。……西方的屯田卒,不仅从事农 业生产,而且在有战事时参加战争。 他们在西域且耕且战,对确立汉朝在 西域的统治,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魏晋 民族交融(原因:少数民族内迁、孝文帝改革、南方经济的开发)
隋朝 唐朝
礼部 鸿胪寺 礼部 鸿胪寺
1、北:突厥、吐谷浑等周边民族先后归顺隋朝。 2、南:册封冼夫人;加强对岭南各族统治
1、西北:东突厥归附,称唐太宗为“天可汗”2、西南: 文成、金城公主入藏;唐蕃会盟;3、南:加封南诏王,南 诏多次遣子弟入唐学习。
——刘永强《两汉西域经济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3/10
授课:XXX
5
二、各族经济文化交流
1、公元前214年,秦征服越族后,中原的铁器和先进生
产技术传入珠江流域。
2、张骞两次出使西域,促进了内地与西域经济文化交流
3、73年,东汉为恢复与西域各国的交往,派班超出使
西域。
4、唐朝时渤海郡派人到长安学习,汉族工匠把精巧的手
工技术传到南诏,文成公主入吐蕃。
8
阅读材料:我国形成今天这样一个幅员广大、资源丰富和
人口众多的国家,是各族人民共同开发的结果。汉族最先
开发了黄河流域的陕西、甘肃和中原地区;匈奴、鲜卑、
柔然、突厥、回纥、蒙古族先后开发了蒙古地区;西域各
族开发了西北地区;黎族最先开发了海南岛;高山族最先
开发了台湾;藏族的祖先吐蕃最先开发了西藏地区;彝族
2021/3/10
授课:XXX
10
3、如何看待中国古代的民族战争
各族之间的友好往来是主流,但也存在矛盾、斗争和战争,它与 民族的主流相比,只是民族关系的次要部分。 中国历史上的民族战争,不同于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战争, 不具有侵略和反侵略的性质。但要分析它的正义性和非正义性, 进步性和反动性。任何民族的统治者为维护国家的统一,促进社 会经济文化的发展而进行的战争都是进步的;各族人民为反抗剥 削压迫而进行的斗争都是正义的。否则,相反。民族政权之间为 推行民族压迫和掠夺而进行的战争,双方都是非正义的。公元前 119年卫青、霍去病攻打匈奴;1140年岳飞郾城大败金军; 1449年于廉抵抗瓦刺进攻;1690年和1696年康熙帝两次亲征 噶尔丹,这些战争维护了边境的安全,或打击了少数民族贵族南 下掠夺,保护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或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都是正义的战争,都是进步的。女真首领阿骨打领导的抗辽战争 是反民族压迫的性质的战争。
5、耶律阿保机任用汉族文人制定各项典章制度。澶渊之
盟后,宋辽开展贸易往来和技术文化交流。
6、夏帝元昊仿照宋朝制度,任用汉族人担任重要官职。
宋夏议和后在边境进行贸易。
7、鞑靼俺答汗主动与明朝和好,明政府在边境开设互市,
俺答2021汗/3/修10 建呼和浩特城。授课:XXX
6
三、民族战争
1、秦派蒙恬夺回河套,修筑万里长城,加强边防, 发动对越战争。
族人民的共同劳动下,江南在南朝时开始赶上北方,到南
宋时超过北方,促进了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促进了
江南202地1/3区/10的经济发展和社会授课进:X步XX 。
9
2、民族关系的主流是友好和民族融合 各族人民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密切联 系,友好往来,共同建设祖国,共同反抗 阶级压迫和外来侵略,构成民族关系的主 要内容。尽管各民族之间有侵扰,有迁徙, 有战争,有议和,但战争是短暂的,友好 是长期的。
一、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 发展和巩固。
我国是一个以汉民族为主体,由许多少数民族结 合成的多民族国家。各族人民在政治、经济、文 化上的密切联系,友好往来,共同建设祖国、共 同反对阶级压迫和外来侵略,是我国民族关系中 的主要内容。
2021/3/10
授课:XXX
1
1、多民族融合的开始:华夏族(汉族的前身); 春秋战国时期,华夏族和其它各民族接触频繁, 促进了民族逐步融合。这一融合兼并过程,为后 来秦建立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奠定了基础。
封建国家的巩固和民族大融合时期,它结束了唐末以 来400年的分裂割据和多民族政权并立的时期,奠定 了元明清长期统一的基础,这一点和长期的民族融合 是分不开的。
2021/3/10
授课:XXX
4
7、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巩固:明清时 期。明朝与蒙古族、维吾尔族、藏族等的联系 进一步加强。清承明制,所不同的是清政府在 中央设立理藩院,统管全国的少数民族事务。 清朝努力经营边疆,使边疆地区的经济、文化 获得较大发展,国家统一更加巩固。
形成中华民族大融合的第二次高潮。五代、辽、宋、
夏、金、元时期,周边各少数民族借助自己政权的力
量加强了与汉族的交往,相互学习,逐步缩小与汉族
的差别,为元朝更大规模的民族融合和多民族国家的
重新统一作了准备。尽管这一时期各族政权之间也经
常发生摩擦和战争,但各族人民之间的友好往来才是
这个时期民族关系的主流。元朝是我国统一的多民族
上一个重要时期,对周边各少数民族有很强的
吸引力,加上唐朝统治者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
所以唐朝与各少数民族的关系范围更广,数量
更多,形式多样,关系也更加融洽,在西北和
东北奠定了祖国疆域的基础。唐朝通过战争、
和亲、册封、设管理机构等方式加强了与周边
各2021民/3/1族0 的关系。
授课:XXX
3
6、民族大融合的进一步发展: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 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封建生产方式向边疆地区扩展,
和白族的祖先最早开发了云南一带西南地区。另外各族人
民在生产发展的过程中互通有无,在技术上相互交流,相
互学习,促进了中国古代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例如我
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就是汉族人民和江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各民族
人民一道对江南的开发过程,北方的农民大量南迁,不仅
带去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还补充了的劳动力。在各
2021/3/10
授课:XXX
7
四、民族关系的规律和认识
1、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以汉族为主体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历史是由各民族
人民共同缔造的。由于各种原因,汉族在我国多民族
的国家中处于主体地位。但是,并不能因此而忽视或
否认其它少数民族对于祖国历史发展所作的贡献。秦
汉统一中原地区,匈奴则统一了北方草原地区。各个
少数民族都有自己悠久的历史,在经济文化方面给予
汉族不同的影响。因此,看待民族关系,不能站在一
个民族的立场上,而应该站在中华民族的大家庭的立
场上,对历史上一切有利于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事
件、人物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赞颂,反之要给予否定和
鞭挞。反对大汉族主义和狭隘的地方民族主义。
2021/3/10
授课:XXX
归属中央政权,大大扩展了西汉的疆域,使我国
多民族国家得到发展。 2021/3/10
授课:XXX
2
4、多民族大融合的发展:魏晋南北朝时期出
现了中华民族大融合的第一次高潮,这为隋的
统一提供了条件。由于民族迁徙和各民族联合
斗争,民族融合加强;孝文帝改革更加速了这
一进程。
5、多民族的大发展时期:唐朝是我国古代史
2、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建立:秦建立了我国历 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秦的统一 标志着我国多民族封建国家已初步建立,标志着 以华夏族为主干的中华民族大家庭开始成立。
3、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初步发展:两汉经营边事
如反击匈奴、派人出使西域、在西南地区设郡等,
加强了各民族之间的联系。西汉时期,西域正式
2、汉武帝时对匈奴发动了三次大规模的战役;东 汉先后派窦固、窦宪出击北匈奴。
3、唐朝初年,东突厥不断南下攻唐,唐太宗大败 东突厥,俘获其首领颉利可汗在其旧地建都督府
4、两宋的民族战争:辽宋战争、宋金战争、宋元 战争。
5、明朝土木堡之变、北京保卫战、与后金的战争。 6、清朝前期平叛战争:反对准噶尔贵族分裂势力, 平定回部反动贵族的叛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