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教育应重视学生关键能力培养提高论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职教育应重视学生关键能力的培养与提高摘要:高等职业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的是适应社会和企业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为此,各高职院校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都是以能力为中心,以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专门人才为目标的。这种人才培养模式虽然在实践中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但是,从长远来看,高职学生缺乏一种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为适应当今科技、经济、人才竞争日趋激烈的基本要求,高职教育必须注重学生关键能力的培养,这也是高职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是培养高素质职业技术人才,办出高等职业教育特色的前提。论文主要阐述了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关键能力培养与提高的基本途径和措施。

关键词:高职关键能力培养与提高

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高职院校既要根据区域经济发展的需求,又要根据其自身的实际情况,来培养适应社会和企业需要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为此,各高职院校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都是以能力为中心,以培养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为目标的。这种人才培养模式虽然在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是,从长远来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案过多地注重专业能力的培养,而忽视了人文素质和关键能力的培养。就以我院会计电算化专业高职人才培养方案来说,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过程中,基本上是以培养学生专业能力为主线,教学过程也主要是围绕会计专业技能的学习和实训而展开的。这两年虽然在会计电算化专

业人才培养方案中也涉及到关键能力培养的内容,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并未真正进入教师的教学意识,教师缺乏有关关键能力培养的理念,因而在教学实践中难以操作起来,没有将学生关键能力的培养目标转化成实质性的教学行动。这种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只能是一般应用型技能人才,只能适合社会初级岗位的需要,而缺乏可持续发展的后劲,不适应社会对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因此,在经济高速增长、科技突飞猛进的今天,高职教育必须要开拓创新思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注重学生关键能力的培养与提高,这也是当今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模式及教学方法、教学理念改革方面研究的课题。

1 什么是关键能力

关键能力是人们职业生涯中除专业能力之外的一种基本能力,它适用于各种职业,能适应各种岗位的不断变换,是伴随一个人终身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关键能力”的概念最早是由德国社会教育家梅腾斯先生于上世纪70年代提出来的。他认为,关键能力是那些与专业技能不直接相关的知识、能力和技能,但对人们的职业发展起着关键作用的能力。这是一种跨专业的能力,一个人如果具备了这种关键能力,就能够较容易地实现职业的变动和不同岗位的转换,能够很快地适应社会对高素质高技能劳动力的需求。

纵观中西方职业教育的发展,我认为高职学生的关键能力应该包括这几方面:①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能够沉着冷静地面对生活和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和困难,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能够

正确处理;②交流表达的能力,要求学生能够很好地与他人进行沟通、交流;③自我学习与创新的能力,要求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具有创新思维的能力;④团队协作的能力,要求学生能够很好地与他人合作,具有很强的团队精神;⑤信息处理的能力以及掌握新技术新动态的能力,要求学生在当今信息社会中,能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收集、分析、应用和处理各种信息,并把它们应用到实际生活和工作中。这些关键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比专业技能显得更为重要,如果高职学生具备了这种关键能力,并把它们转化成为自身的基本素质,那么,当职业或岗位发生变化时,他们就能够很快地在变化的环境中重新获取未来的职业技能和知识,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正是因为这样,“关键能力”的理念在德国职业教育界提出后便在世界各国引起了极大反响并在职业教育界得到了迅速的发展。英国、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在职业教育中都相继提出把培养关键能力作为今后职业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我国学者在20世纪90年代也开始了对“关键能力”培养的研究和探讨,如姜大源教授在其相关论著中率先提出了关于“综合职业能力”的概念,并将其划分“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1998年我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首次提出了“核心能力”(即本文所阐述的“关键能力”)的概念。2003年底我国教育部在《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中对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核心能力提出了要求。2006年教育部在16号文件中又指出要“教育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提高学习能力,学会交流沟通和团队协作,提高

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并在高等职业院校办学水平评估指标体系中要求对学生的“自我学习、信息处理、语言文字表达和合作协调能力”进行测试。由此可见,我国职业教育界对培养学生“关键能力”已达成共识,并提升到了战略高度。在职业教育中如何适应世界职业教育发展趋势,如何适应职场对人才需求规格的形式要求,如何培养高职学生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已成为当今职业教育研究和思考的问题。

2 如何培养与提高高职学生的关键能力

2.1 把关键能力的培养纳入高职人才培养方案

目前,人们通常把高职院校的毕业生是否符合社会或企业的需求作为衡量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能否成功的尺度,因此,多数高职院校在其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上都是以就业为导向过多地注重对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强调的是专业技能的学习与训练。然而这种培养模式忽视了高职学生除专业能力以外关键能力的培养。现代高等职业教育强调的是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强调的高职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这就要求高职人才培养目标不应仅局限于某种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传授与学习,而应该把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与培养学生关键能力,培养学生具备良好职业素养等目标结合起来,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和职业“可迁移的”能力。所以本人认为,高职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必须通过对社会或企业需求调研来明确高职学生关键能力所具备的项目,并对各关键能力的内涵予以明确界定,同时制定出各种关键能力实现的程度目

标,进而再提出相应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并对学生关键能力的培养提出合理的评价模式。就以我们学院会计电算化专业来说,在制定高职人才培养方案时,要围绕高职人才培养目标,体现工学结合、深化校企合作,要吸引行业企业专家共同参与高职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将现代高职教育的理念融入到人才培养方案中来。在课程设置方面,要充分反映社会和企业对毕业生在知识、能力、素质上的需求,课程设置要有利于高职学生个性充分发展、身心健康发展、综合能力全面提高和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要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创业能力的培养与发展,努力使课程设置体现会计电算化专业学生关键能力的培养与提高。例如在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要体现素质教育、专业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根据专业领域和职业岗位的需求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努力创新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突出高职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2.2 将高职学生关键能力的培养与提高融入到专业课的教学

过程中来

体现高职学生关键能力的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出来以后,如何实施人才培养方案,如何将学生关键能力的培养落实到实处,成为我们每位教师认真思考和探索的问题。这就要求各门课程的任课教师在具体教学过程中转变传统观念和方式,树立现代高职教育理念和培养学生关键能力的意识,在专业课教学中有意识地融入有利于关键能力培养的思想、方法和手段,重视从教学内容到教学方法的改革,通过各种教学方法的应用,培养高职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