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捉“动情点”》学案
新人教语文语文:选修教案3.1《捕捉“动情点”》
D&L精品教育辅导用书板块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新人教版选修]第三章认识的深化与成篇第一节《捕捉“动情点”》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培养学生写作运思的技巧。
过程与方法:学习捕捉“动情点”,学会选取生活中触动心灵的人和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会感动,用心触摸,培养学生爱生活的情怀。
【教学重难点】怎样抓“动情点”;并理清“动情点”与文章结构的关系。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在很多人看来,写作并不轻松,有人曾经用一副对联描写写作的愁苦情状:苦坐苦等苦思苦想苦茶入口苦不堪言,愁纲愁线愁情愁理愁眉苦脸愁断肝肠。
写作运思真的很难吗?这个“难”字可否去掉?让我们来看看两位法国艺术家说过的名言。
(学生齐读)“生活中的美是无处不在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雕塑家罗丹。
“生活中的点滴感动,永远存在于只要我们伸出手,就可以捉住它的地方。
”——文学家乔治•桑。
二、感悟何为“动情点”1、播放公益广告视频《给妈妈洗脚》。
本片带给你什么样的“点滴感动”?……写作中的运思,关键是要捕捉“动情点”!2、何为“动情点”?(情感的触发点。
……)请先看《噪音的世界》作者情感的触发点是——在于外界环境对心情所产生的影响,即由工地的闹而引发一系列的感受和感想。
具体内容是对现实生活中充斥着钢筋水泥的纷乱嘈杂感到烦躁,转而向往世外桃源般的宁静与清凉。
那么何为“动情点”?或触动你的心灵,或牵动你的情思,或引发你的思考,或启迪你的智慧。
简单地说,就是在生活的某一时刻打动了你的内心,牵动了你的情思的人、事、物。
它可能是一个眼神,一个微笑,一根白发,一句话语;也可能是一排大雁,一座高山,一条小河,一间老屋,一朵鲜花;还可能是一件再寻常不过的小事,甚至是一个极微不足道的细节……古人见柳思离别、望月念故人、赏秋悲人生、遇水生愁绪,在那一刻,柳、月、秋、水就是诗人的“动情点”。
总之,它能触动你的心灵,牵动你的情思,引发你的思考,启迪你的(写作)智慧,使你久久不能忘怀,甚至成为你刻骨铭心的记忆。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捕捉动情点学案
部编人教版高中语文材料第一节捕捉“动情点”三国时著名作家曹植很有才华,南朝诗人谢灵运说:“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即曹植)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
”结果招致了兄长曹丕的嫉妒。
曹丕称帝后,多次迫害兄弟。
有一次,他威逼曹植在踱七步之内必须做好一首诗,否则就得治罪。
怀才不遇的忧郁,手足相残的悲愤,让诗人灵感迸发,他不到七步就吟出一首诗:“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诗中以豆、萁相煎,比喻骨肉相残。
诗人不是在保命,而是在愤怒地控诉!曹丕心生惭愧,又一次打消了杀害兄弟的念头。
正是由于曹植机智灵敏地捕捉到“动情点”——“本是同根生”,在他受到兄长的迫害时,以手足之情打动曹丕,才挽救了自己的性命,也留下了一首千古奇诗。
1.根据课文中的例子回答,什么是“动情点”?“动情点”有什么作用?【答案】2人教版高中语文你从中受到了什么启发?【答案】(1)作者的“动情点”在于外界环境对心情所产生的影响,即由“闹”而引发一系列的感受和感想。
具体内容就是对现实生活中充斥着钢筋水泥的纷乱嘈杂感到烦躁,转而向往世外桃源般的宁静与清凉。
(2)启发:只有捕捉“动情点”,才能创作出让人感动的好文章。
3.如何捕捉“动情点”?人教版高中语文 3人教版高中语文4 【答案】 捕捉“动情点”⎩⎪⎨⎪⎧注重情感的抒发浓墨重彩或白描合理布局,形成高潮4.什么是“横断面”和“纵断面”?【答案】 “横断面”就是从长过程中截取一段,或事物的一个侧面,或人物活动的一个片段,或一个场面,一个冲突,甚至一个情节,通过精细描绘更集中地表现中心。
“纵断面”是就事物发展的全过程,按照时间顺序依次往下写。
5.写作时,如何处理“横断面”?【答案】 (1)“横断面”的截取一般就是写“动情点”及其连带部分。
(2)处理“横断面”的结构基本原则是“动情点”出现在文章尾部。
(3)处理“横断面”的谋篇要领是尽量“动情点”延后出现,并让倒叙、插叙和补叙为之服务。
捕捉“动情点”文档(2)..
《捕捉“动情点”》教学设计高二语文组任晓武【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培养学生写作运思的技巧。
过程与方法:学习捕捉“动情点”,学会选取生活中触动心灵的人和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会感动,用心触摸,培养学生爱生活的情怀。
【教学重难点】怎样抓“动情点”;并理清“动情点”与文章结构的关系。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播放公益广告视频《妈妈的等待》。
请学生谈谈本片带给你什么样的“点滴感动”?二、感悟何为“动情点”?(情感的触发点。
……)简单地说,就是在生活的某一时刻打动了你的内心,牵动了你的情思的人、事、物。
它可能是一个眼神,一个微笑,一根白发,一句话语;也可能是一排大雁,一座高山,一条小河,一间老屋,一朵鲜花;还可能是一件再寻常不过的小事,甚至是一个极微不足道的细节……古人见柳思离别、望月念故人、赏秋悲人生、遇水生愁绪,在那一刻,柳、月、秋、水就是诗人的“动情点”。
它能触动你的心灵,牵动你的情思,引发你的思考,启迪你的(写作)智慧,使你久久不能忘怀,甚至成为你刻骨铭心的记忆。
三、探究如何抓住“动情点”“动情点”虽然并不排除理性思考,却注重情感的抒发。
情感的宣泄往往完全发自内心,只有自己才能触摸自己的心灵深处。
“动情点”虽然蕴藏在你的内心深处,但是否能自觉地、有意识地捕捉到它,在文章里效果是不一样的在《好奇心》一文中, “奶奶过几分钟便唤相隔不过几米在藤椅上晒太阳的爷爷一声”这一生活场景引发了我的好奇心。
奶奶发自内心的话语既解除了“我”的疑惑,又形成了全文的“动情点”。
“丫头,你不懂的,知道他好好的,才心安的。
”这质朴的话引发了情感的渲染。
“你在,就心安。
”这是人世间最美丽的风景。
粗茶淡饭有什么要紧?年华老去有什么要紧?“你在,就心安。
”我想,所谓爱,便是如此。
在写作过程中,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更好地凸显“动情点”,增强文章的力度。
1、巧用“浓缩”结构,凸显“动情点”。
“动情点”不仅决定全文高潮,也牵动了全文的结构。
高中语文部编人教版精品教案《第一节 捕捉“动情点”》
捕捉“动情点”教学设计一、指导思想《语文课程标准》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明确规定了语文学科的教学目标。
这就要求我们在实施语文教育的过程中,尤其要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
这次作文课,我之所以拟定了“捕捉动情点”这一训练主题,就是因为它既能立足于学生写作的实际需要,从源头上激发学生的写作动力,又能体现“课标”新精神;提供例文,也即昭示具体的写作方法;师生讨论的过程,能“生成”某些意想不到的写作智慧;学生亲述自己的经历,是捕捉“动情点”的过程,也是美好的情感体验;写作练习,更是趁热打铁的实践体验。
二、教材分析捕捉“动情点”位于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文章写作与修改》第三章,第一节。
《文章写作与修改》这本选修教材是对必修教材的拓展和提高,它侧重于实际应用,培养学生写作的能力,能将学生带到一个奇妙的汉语世界,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汉语言文字的无穷魅力。
捕捉“动情点”在这一章甚至整本书中地位非常重要,它对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具有重要作用。
这节课抓好了,抓出成效了,即是前两章学习成果的体现,又为后一章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学情分析高二学生,经过中学阶段的写作训练,已经对写人记事、写景状物的基本方法有所了解,但是,他们写出的文章缺少给人留下较深印象的“亮点”——既能统摄全篇又能充分表现感情的“动情点”,以致写出的文章平铺直叙,平淡无味。
所以,本次作文指导课以此为切入点,拟定出较有针对性的教学目标。
四、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通过师生例文的具体解说,学会什么是文章的“动情点”。
破除写作神秘感,使学生充分认识写作“动情点”的作用,学习如何捕捉“动情点”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具体写作练习,进行实践体验,在体验、交流、评价中加深对写作原理的领悟,掌握一定的写作技巧,达到学以致用。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例文的讨论以及个人生活经历、见闻的回味,认识写作情感态度的重要作用,让学生学会观察生活,捕捉身边的感动。
《捕捉动情点,学习写得丰富——文章写作与修改》教学设计(优质课教案)
《捕捉动情点,学习写得丰富——文章写作与修改》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培养学生写作运思的技巧。
2、过程与方法:学习捕捉“动情点”,学会选取生活中触动心灵的人和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会感动,用心触摸,培养学生爱生活的情怀。
【教学重难点】1、何为“动情点”,怎样抓“动情点”。
2、理清“动情点”与文章结构的关系,将让人动情的方法运用到写作中。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品味关于美和感动无处不在的名言:“生活中的美是无处不在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雕塑家罗丹。
“生活中的点滴感动,永远存在于只要我们伸出手,就可以捉住它的地方。
”——文学家乔治.桑。
2、展示生活中让人感动的照片。
3、启迪同学的思维,花5分钟时间提问,让同学选择一副图片,谈谈自己的感受。
二、讲授新课1、何为“动情点”?“动情点”即情感的触发点,它恰恰就是读者的共鸣点。
通过它能够引起我们的种种情思,或触动你的心灵,或牵动你的情思,或引发你的思考,或启迪你的智慧。
(提问:古代有哪些触动人心、让人感伤的意象?)古人见柳思别离、望月念故人、赏秋悲人生、遇水生愁绪,(提问:为什么这些意象能触动人心呢?)道理很简单,在那一刻,柳、月、秋、水就是诗人的“动情点”,就是和心境吻合的情感触发点。
2、探究捕捉“动情点”的前提和方法前提:让自己的心灵敏感起来,让自己的人生丰富起来方法:挖掘生活的点滴,截取生活“横断面”,思考人生的真谛3、通过分析教材上的文章,理清动情点与文章结构的关系是怎样的?“‘动情点’决定全文的高潮,也牵动全文的结构。
”要想透彻地理解这句话,就必须先搞清楚两个概念:“横断面”和“纵断面”。
(1)“横断面”和“纵断面”关系到选材问题。
我们在选材的时候,一般都会截取某个片段,某个场景,既然是“截”,就是横切面,纵着切其实应该叫“劈”。
“截”出来的材料一般是在某个时间平面发生的事件,而“劈”出来的材料则是时间跨度长,人物涉及多,甚至地域面积广的众多事件。
第一节捕捉“动情点”(第一课时)导学案一等奖(人教版高二选修)
时)导学案一等奖(人教版高二
选修) 汇报人:
汇报时间:20XX/XX/XX
目录
CONTENTS
1 单击添加目录项标题 2 导学案背景与目标 3 动情点的定义与作用 4 如何捕捉动情点 5 动情点在导学案中的运用 6 案例分析:动情点在文学作品中的体现
单击此处添加章节标题
动情点运用过于 生硬:可能让学 生感到不自然或 难以接受
动情点与教学内 容脱节:可能导 致教学重点偏离 或影响教学效果
动情点运用过于 频繁:可能导致 学生产生疲劳感 或失去兴趣
总结反思与展望未来
对本次导学案的总结反思
本次导学案的亮 点:成功激发了 学生的兴趣和热 情,引导他们积 极思考和讨论。
本次导学案的不 足:部分环节的 设计还需要进一 步优化,以更好 地适应学生的需 求。
THANK YOU
汇报人:
汇报时间:20XX/XX/XX
结合自身经历,感受作品情感
回忆自己的经历,与作品情感产 生共鸣
尝试从不同角度理解作品,拓宽 思维视野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深入了解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动机
结合课堂所学知识,加深对作品 情感的理解和把握
动情点在导学案中的运用
导学案中的动情点设计
定义:动情点是指在导学案中能够引起学生情感共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的关键点。
添加 标题
导学案的编写目的:为了更好地指导学生的 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成绩,同时培 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终身学习习惯
导学案的目标设定
掌握“动情点”的概念和特点 学会捕捉“动情点”的方法和技巧 理解“动情点”在文学作品中的作用和意义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审美情趣
《捕捉“动情点”》导学案
《捕捉“动情点”》导学案
第一节捕捉“动情点”导学案
主备人:付勇审核人:闻冲使用时间:2021年月日
【学习目标】
1.学会感动,用心触摸,培养学生爱生活的情怀。
2.学习捕捉“动情点”,学会选取生活中触动心灵的人和事。
3.学会写作运思的技巧。
【学习重点】怎样抓住“动情点”。
【学习难点】理清“动情点”与文章结构的关系。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很多人看来,写作并不轻松,有人曾经用一副对联描写写作的愁苦情状
上联:苦坐苦等苦思苦想苦茶入口苦不堪言
下联:愁纲愁线愁情愁理愁眉苦脸愁断肝肠
写作运思真的很难吗?这个“难”字可否去掉?让我们来看看两位法国艺术家说过的名言。
雕塑家罗丹说:“生活中的美是无处不在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文学家乔治;桑说:“生活中的点滴感动,永远存在于只要我们伸出手,就可以捉住它的地方。
”
二、互动
(一)何为“动情点”?
1、公益广告《给妈妈洗脚》。
画面的内容:劳累一天的年轻的母亲,晚上给自己的孩子洗完脚只,又大汗淋漓地端着一盆水给自己的婆婆洗脚.孩子没有睡觉,跟在后面偷偷看到了,就仿效着也端着一盆水走向这位年轻的妈妈。
这则广告带给你什么样的“点滴感动”?
2、思考交流:何为“动情点”?。
高中语文选修文章写作与修改教案-3.1 捕捉“动情点”3-人教版
记叙文情感层次与叙事技巧——《捕捉“动情点”》教学设计【教学指导思想】记叙文对于高二的学生来说是既熟悉又陌生,初中和高一上学期是记叙文的集中训练时期,学生在此期间,积累了很多写作经验,对于记叙文写作技巧也有相当的认识,进入以训练议论文为主的高二,偶尔的记叙文写作训练很大程度上应具备总结的性质,让学生对记叙文有一个宏观的把握,有一个理论上的提升。
【教学过程】第一环节:作文总体情况点评这次作文题目是《最遥远的距离》,要求学生写成记叙文。
这个题目应该说学生是有话可说的,有较大的联想空间,也能调动学生的生活故事和体验。
导入部分首先是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上次作文讲评的要点,即“记叙文是一般时与进行时交织的时态艺术”与“情感是记叙文的生命”。
其次是点评这次作文存在的问题,提出要讲解的问题。
第二环节:探究“单一情感与多层次情感”很多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情感较为单薄,一成不变,遑论情感冲突,这也不符合生活实际,在生活中情感总是复杂的,是多种情感的交织。
同时,单薄的情感在记叙文中也缺乏感染力。
比如“我爱我的奶奶”,有的同学会选择生活中的几个例子来证明这一点,例子往往是同质的,前后有情感总结,但没有变化。
点明这一点之后,引导学生思考:“我的文章情感是否是一成不变的?怎样建立情感冲突?”因此,寻找情感的矛盾成为记叙文构思的主要着力点,即“找出矛盾点,将单一情感转换成多层次的情感”。
例如问自己“我对奶奶的爱中是否还包含着其他情感,这些情感有何关系,转换的节点在哪里”,从而建构出文章情感的层次:①小时候我享受着奶奶给予我的爱;②稍长大后,我对奶奶的嫌弃;③领悟瞬间:恍然发现奶奶爱的深沉。
又如《背影》情感的变化和层次:①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总觉他说话不大漂亮;②我心里暗笑他的迂;③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我赶紧拭干了泪。
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④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⑤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
(人教版)文章写作与修改:3-1《捕捉“动情点”》导学案(含范例)
第|一节捕捉 "动情点〞内容感知"欲筑室者先建基〞 ,写作之 "基〞就是情感 ,在我们的写作训练中必须充分挖掘这一丰富的写作资源 .无论感知体验 ,还是写作动机 ,都与情感有着密切的联系 .只要能捕捉到那些发自内心深处的能够让自己 "动情〞的点 ,就能创作出让人感动的好文章 ,因为其有情所以能与之交流 ,因为其写情明确所以容易交流而产生情感的共鸣 .抒情可以浓墨重彩 ,酣畅淋漓 ,也可以雅致简约 ,引人遐思 ,总之它们应该是你文章中的高潮 ,是你心灵里的最|深的感触 ,是文章形式的最|终效劳对象 ,你可以因此选择不同的体裁 ,以至|不同的表达结构:动情点就是你文章的指挥官 ,插叙、倒叙、补叙 ,这些谋篇布局的技巧都应该以此为要领 ."文似看山不喜平〞 ,表达就是忌讳平铺直叙 ,只有有了足够的起伏才能有效地吸引他人的注意 ,才能让读你文章的人随着篇中文字同进同退 ,同喜同哀 . "横断面〞写作无疑能很好地起到这个效果 ,它能让文章更精彩更集中地表现中|心 ,完全能够防止 "纵断面〞表达所带来的松散之弊 .要点阐释1.什么是白描法 ?提示:白描法原是中国绘画的传统技法之一 ,它要求画家只用白线勾描 ,不着颜色 ,不加渲染地勾画出物体的特征 .描写景物采用白描法 ,是指以简洁、质朴的语言 ,粗线条地勾画景物轮廓的方法 .采用这种方法写作 ,往往能取得以少胜多的艺术效果 .那么 ,如何运用白描法呢 ?一是语言要朴素、简洁 ,不能过多地堆砌词汇 ,不能过多地渲染 ,只寥寥数笔 ,便勾勒出情景的特色 .二是表达要准确、细腻 ,但要防止因用笔过少 ,造成 "空洞无物〞的错误 ,它要求的是既要简洁 ,又要传神 .提示:两者的不同主要在于对事物开展过程的处理上 ,是按照时间的顺序依次来写 ,还是仅截取其中的一段、一个侧面、一个场面或者一个情节 .横断面叙事有很多的好处 ,它在捕捉动情点上优势突出 , "在一篇记叙文里 ,横断面截取一般就是主段 - -动情点及其连带局部〞 .但是比拟长的文章就应该使用纵断面 ,因为长文内容繁多 ,需要反映出事件的全过程以及人物、性格的开展变化 .3. "导引〞中说 "形式要服从内容〞 ,那么应该怎样理解二者的关系呢 ?文学作品的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没有内容 ,形式就无法存在;没有形式 ,内容也无从表现 .这两者是相互依赖、相互制约 ,各以对方为存在条件的 .因此 ,我们只能在抽象的意义上把它们分别开来 .从创作过程看 ,总是先有了一定的内容 ,然后才有用来表现这种内容的艺术形式 .画家罗中立所谈的创作?父亲?的体会和历程就能很好地说明二者之间的这种关系 .作家对于社会生活中的某些事物有了深刻的感受 ,在脑海里逐渐形成生动的生活画面或人物形象 ,酝酿和构成作品的主题 ,然后才用一定的艺术手段把这些生活画面或人物形象组织起来 ,赋予一定的形式 ,构成了文学作品 .内容与形式的关系也不是并列的、没有主从之分的 ,在两者之间 ,内容起着主导的、决定的作用 .内容决定形式 ,形式为内容效劳 ,这是文学作品内容和形式的一般关系 .例文赏析朱自清先生不愧为写情的高手 ,一篇?背影?不知令天下多少父子柔肠百结 ,令多少读者掩卷沉思 .这篇?冬天? ,作者撷取生活中的三个片断 ,不仅写了他惯常写的父爱 ,而且将之扩展到友爱、情爱 .既揭示了亲情的美好 ,又昭示着友情的绵长 .这种典型的横断面叙事使文章跨越了时空 ,具有了一种浓厚的沧桑感 .在看似零散的结构背后是扯不断的温馨 ,是魂梦相系的真情 .三个片断便是三个动情点 ,是作者在某个冬天里的夜里从往事的尘沙里寻出的粒粒珍珠 .那豆腐带着热气从父亲筷子上掉下来的一刻 ,那月光照着水波也照着朋友的微笑的一刻 ,那天地空空只有我们四人的一刻 ,所有的表达都是为了那一刻 ,所有的深情都凝结在了那一刻 ,于是瞬间成了永恒 .此外文章巧妙地运用比照映衬的手法是本文的特色 ,文章中冬天的寒冷与内心的温暖形成鲜明的比照 ,营造出 "冬天里的春天〞的气氛 .比方第二幅画面 ,月夜泛舟西湖 .时令是冬天 ,时间是晚上九点多钟 ,当时的环境是 , "湖上似乎只有我们一只划子〞 , "山下偶尔有一两星灯光〞 (可见人们大多入睡了 ) ,且 "有点风〞 .而我们三人感觉像是春天:"暖风吹得游人醉〞 , "我渐渐地快睡着了〞; "S君口占两句诗〞 ,我们都在 "微笑〞 .淡淡的笑 ,驱散了冬天的寒意 ,浓浓的友情 ,化解了冬天的严寒 .另外 ,文章的语言质朴 ,饱蘸着情意 ,比方写父亲夹豆腐的情景 .他 "微微的仰着脸 ,觑着眼睛 ,从氤氲的热气里伸进筷子 ,夹起豆腐 ,一一地放在我们的酱油碟里〞 .一 "仰〞一 "觑〞一 "伸〞一 "夹〞一 "放〞 ,诠释了无言的父爱 ,饱含着作者的感谢之情 .文章以 "冬天〞为题 ,串起三个感人心怀的片断 ,表达亲情友情的珍贵 .情真意切 ,回味隽永 .【例文二】写作导引一、这一道题可以训练同学们对动情点的把握 .生活中总有太多的让我们感动的人和事 ,而每一次的感动都是对内心的那份美好情感的抚触 ,都有可能在心田里滋养出我们意想不到的生机 . "感动中国〞 "圆梦行动〞你也许会认为离我们远了一点儿的 ,那么近在咫尺的父母的朋友的一句句叮咛、一声声问候不也是我们情感世|界里的无尽宝藏吗 ?在传媒文化日益兴旺的今天 ,捕捉感动似乎也变得越来越容易 ,感动几乎无处不在 .看完下面这那么材料 ,相信你对什么是动情点会有一个更明确的认识 .1984年是央视春晚举办的第二个年头 .春节前夕 ,编导组人员李平分向导演黄一鹤提出设置 "动情点〞的建议: "港台艺人的参加是1984年晚会的一个特点 ,每逢佳节倍思亲又是中国人的习惯 .利用这一点 ,让阿原的孩子打 ,用孩子的嘴说出想念台湾爷爷奶奶的意思 ,用简单的语言 ,激起所有炎黄子孙的思亲之情……〞黄一鹤一听 ,拍案叫绝| .于是便有了以后春节晚会强调的 "动情〞一说 .李平分为什么会想到设置 "动情点〞呢 ?原来 ,是他在参加1983年春晚时受到了启发 .1983年 ,电影演员刘晓庆主持春晚 ,那时她已多年未回蜀探亲 ,为主持春晚 ,又不能回蜀探望父母了 .晚会直播时 ,刘晓庆的行为令所有人大吃一惊 .她在念完一封电报以后加了一句串联词中没有的话 ,她对着镜头大声说: "此时此刻 ,我最|想念的是爸爸妈妈 ,我想你们一定坐在电视机前 ,明天我就要赶回去和你们一起过年 .在这里 ,我先给你们二老拜年了 !〞李平分对此记忆犹深 ,他被邀请到1984年春晚剧组后 ,就一直想在晚会上设置 "动情点〞 .后来 ,他又被黄阿原带着女儿到剧组参加主持排练所感动 ,便提出了这一建议 .在这一年的春晚上 ,对 "动情点〞的实际操作比设想又进了一步 ,除了让黄阿原的孩子打 ,说了想念在台湾的爷爷奶奶的话外 ,晚会结尾时 ,一个女孩子又给香港女主持人陈思思献花 .孩子问: "阿姨您还走吗 ?您走了 ,我们会想念您的 .阿姨 ,明年您还来吗 ?〞陈思思含着热泪 ,半天说不出话来 .当时这一场景使许多观众流下动情的眼泪 .二、归有光的?项脊轩志?之所以能这么打动人心 ,很大程度上在于他能够把人的影子投射到物的身上 ,那轩、那年代久远的象笏、那已亭亭如盖的枇杷树 ,都成了绝|好的载体 ,承载起了浓如饴的亲情和爱情 ,每一个看似平凡的物品都有可能成为那传说中可以传递记忆的魔石 ,成为一场情感波澜的触发点 .除了这些身边的小物件 ,我们应该到大自然中去 ,去观察 ,去感受 .去观察感受大自然的美 ,从而激发自身的情感 .这种方法称为 "自然〞的调动 .自然界中那赏心悦目的景物既能陶冶人的情操 ,产生美好的情感 ,又能使人产生写作冲动 .刘勰说: "登山那么情满于山 ,观海那么意溢于海 .〞钟嵘说: "气之动物 ,物之感人 ,故摇荡性情 ,形诸舞咏 .〞当直接面对大自然的时候 ,就会不时有美的发现和美的体验 ,这些发现和体验一旦写入文章不就是一个个动情点吗 ? 我们还应该投身到社会中去 ,去主动捕捉那些让人动情的永恒的瞬间 .对动情点的抒写可以是浓墨重彩 ,当然也可以是简洁大方 ,在沉着不迫之间娓娓而谈 ,那情也自有一份恬淡 ,这也是很多散文大家所最|终追求的一种境界 .附:端午的鸭蛋汪曾祺我的家乡是水乡 .出鸭 .高邮大麻鸭是著名的鸭种 .鸭多 ,鸭蛋也多 .高邮人也善于腌鸭蛋 .高邮咸鸭蛋于是出了名 .我在苏南、浙江 ,每逢有人问起我的籍贯 ,答复之后 ,对方就会肃然起敬: "哦 !你们那里出咸鸭蛋 !〞上海的卖腌腊的店铺里也卖咸鸭蛋 ,必用纸条特别标明: "高邮咸蛋〞 .高邮还出双黄鸭蛋 .别处鸭蛋有偶有双黄的 ,但不如高邮的多 ,可以成批输出 .双黄鸭蛋味道其实无特别处 .还不就是个鸭蛋 !只是切开之后 ,里面圆圆的两个黄 ,使人惊奇不已 .我对异乡人称道高邮鸭蛋 ,是不大快乐的 ,好似我们那穷地方就出鸭蛋似的 !不过高邮的咸鸭蛋 ,确实是好 ,我走的地方不少 ,所食鸭蛋多矣 ,但和我家乡的完全不能相比 !曾经沧海难为水 ,他乡咸鸭蛋 ,我实在瞧不上 .袁枚的?随园食单·小菜单?有 "腌蛋〞一条 .袁子才这个人我不喜欢 ,他的?食单?好些菜的做法是听来的 ,他自己并不会做菜 .但是?腌蛋?这一条我看后却觉得很亲切 ,而且 "与有荣焉〞 .文不长 ,录如下:腌蛋以高邮为佳 ,颜色细而油多 ,高文端公最|喜食之 .席间 ,先夹取以敬客 ,放盘中 .总宜切开带壳 ,黄白兼用;不可存黄去白 ,使味不全 ,油亦走散 .〞高邮咸蛋的特点是质细而油多 .蛋白柔嫩 ,不似别处的发干、发粉 ,入口如嚼石灰 .油多尤为别处所不及 .鸭蛋的吃法 ,如袁子才所说 ,带壳切开 ,是一种 ,那是席间待客的方法 .平常食用 ,一般都是敲破 "空头〞用筷子挖着吃 .筷子头一扎下去 ,吱 - -红油就冒出来了 .高邮咸蛋的黄是通红的 .苏北有一道名菜 ,叫做 "朱砂豆腐〞 ,就是用高邮鸭蛋黄炒的豆腐 .我在北京吃的咸鸭蛋 ,蛋黄是浅黄色的 ,这叫什么咸鸭蛋呢 !端午节 ,我们那里的孩子兴挂 "鸭蛋络子〞 .头一天 ,就由姑姑或姐姐用彩色丝线打好了络子 .端午一早 ,鸭蛋煮熟了 ,由孩子自己去挑一个 ,鸭蛋有什么可挑的呢 !有 !一要挑淡青壳的 .鸭蛋壳有白的和淡青的两种 .二要挑形状好看的 .别说鸭蛋都是一样的 ,细看却不同 .有的样子蠢 ,有的秀气 .挑好了 ,装在络子里 ,挂在大襟的纽扣上 .这有什么好看呢 ?然而它是孩子心爱的饰物 .鸭蛋络子挂了多半天 ,什么时候孩子一快乐 ,就把络子里的鸭蛋掏出来 ,吃了 .端午的鸭蛋 ,新腌不久 ,只有一点淡淡的咸味 ,白嘴吃也可以 .孩子吃鸭蛋是很小心的 ,除了敲去空头 ,不把蛋壳碰破 .蛋黄蛋白吃光了 ,用清水把鸭蛋里面洗净 ,晚上捉了萤火虫来 ,装在蛋壳里 ,空头的地方糊一层薄罗 .萤火虫在鸭蛋壳里一闪一闪地亮 ,好看极了 !小时读囊萤映雪故事 ,觉得东晋的车胤用练囊盛了几十只萤火虫 ,照了读书 ,还不如用鸭蛋壳来装萤火虫 .不过用萤火虫照亮来读书 ,而且一夜读到天亮 ,这能行么 ?车胤读的是手写的卷子 ,字大 ,假设是读现在的新五号字 ,大概是不行的 .三、这篇文章可以算得上是对横断面表达式结构处理规那么的最|好实践 , "动情点是乐曲的最|强音 ,最|强音形成高潮 ,高潮要在全曲尾部出现才能余音缭绕〞 .而前面的内容作为 "不得不交代的连带内容〞作者是用回忆的方式展开的 ,并且用自己内心的无聊作足了铺垫 ,再加上对缝窗帘这一场景的细致描写 ,最|后的高潮也就水到渠成了 .。
语文:新人教版选修教案《文章写作与修改》3.1《捕捉“动情点”》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新人教版选修]第三章认识的深化与成篇第一节《捕捉“动情点”》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培养学生写作运思的技巧。
过程与方法:学习捕捉“动情点”,学会选取生活中触动心灵的人和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会感动,用心触摸,培养学生爱生活的情怀。
【教学重难点】怎样抓“动情点”;并理清“动情点”与文章结构的关系。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很多人看来,写作并不轻松,有人曾经用一副对联描写写作的愁苦情状:苦坐苦等苦思苦想苦茶入口苦不堪言,愁纲愁线愁情愁理愁眉苦脸愁断肝肠。
写作运思真的很难吗?这个“难”字可否去掉? 让我们来看看两位法国艺术家说过的名言。
(学生齐读)“生活中的美是无处不在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雕塑家罗丹。
“生活中的点滴感动,永远存在于只要我们伸出手,就可以捉住它的地方。
”——文学家乔治•桑。
二、感悟何为“动情点”1、播放公益广告视频《给妈妈洗脚》。
本片带给你什么样的“点滴感动”?……写作中的运思,关键是要捕捉“动情点”!2、何为“动情点”?(情感的触发点。
……)请先看《噪音的世界》作者情感的触发点是——在于外界环境对心情所产生的影响,即由工地的闹而引发一系列的感受和感想。
具体内容是对现实生活中充斥着钢筋水泥的纷乱嘈杂感到烦躁,转而向往世外桃源般的宁静与清凉。
那么何为“动情点”?或触动你的心灵,或牵动你的情思,或引发你的思考,或启迪你的智慧。
简单地说,就是在生活的某一时刻打动了你的内心,牵动了你的情思的人、事、物。
它可能是一个眼神,一个微笑,一根白发,一句话语;也可能是一排大雁,一座高山,一条小河,一间老屋,一朵鲜花;还可能是一件再寻常不过的小事,甚至是一个极微不足道的细节……古人见柳思离别、望月念故人、赏秋悲人生、遇水生愁绪,在那一刻,柳、月、秋、水就是诗人的“动情点”。
总之,它能触动你的心灵,牵动你的情思,引发你的思考,启迪你的(写作)智慧,使你久久不能忘怀,甚至成为你刻骨铭心的记忆。
2024_2025版高中语文第三章认识的深化与成篇第一节捕捉“动情点”教案新人教版选修文章写作与修改
第一节捕获“动情点”写作是对生活相识的逐步深化和再创建。
写作中的运思过程,就是相识的深化与成篇的过程。
所谓相识的深化与成篇,就是在写作中捕获“动情点”,让理性思维进一步深化,这是对写作提出的较高的要求。
在此基础上,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受与思索,体现出显明的特性化色调,从而达到写作创新的更高要求。
只有在写作时常常想着去表达个人的感受与思索,并且努力捕获情感世界中最令人感动的点,学会运用理性分析的方法提升文章的思维深度,才能促进相识的深化,才能写出新奇的文章来。
另外,相识的深化还有待于我们从文章的内容与形式的关系上去发掘。
我们讲“动情点”时所说的“横断面”,讲“理性思维深化”时所说的“递进式”结构,还有创新写作中的“新的形式”,都是从内容与形式的和谐上考虑文章的成篇的。
《捕获“动情点”》主要讲解并描述了“动情点”的作用,并进而提出了与之相匹配的“横断面”与“纵断面”的概念及作用,目的是引导学生主动地有意识地捕获“动情点”,并运用到写作中去。
《理性思维的深化》从“感知须要理性的分析”等四个方面引领学生的思维向着深刻、全面的方向发展。
《培育创新意识》从“开拓思路”“变换视角”和“寻求新的形式”三个方面讲解并描述了“创新意识”的培育方式及角度。
第一节捕获“动情点”让·彼浩勒助失明老人在繁华的巴黎大街的路旁,站着一个衣衫褴褛、头发花白、双目失明的老人。
他不像其他乞丐那样伸手向过路行人乞讨,而是在身旁立一块木牌,上面写着:“我什么也看不见!”不用说,他是为生活所迫才这样做的。
街上过往的行人很多,那些穿着华丽的绅士、贵妇人,那些装扮美丽的少男少女们,看了木牌上的字都麻木不仁,有的还淡淡一笑,便扬长而去。
这天中午,法国闻名诗人让·彼浩勒也经过这里。
他看看木牌上的字,问盲老人:“老人家,今日上午有人给你钱吗?”“唉!”那盲老人叹息着回答,“我,我什么也没有得到。
”说着,脸上的神情特别哀痛。
让·彼浩勒听了,拿起笔静静地在那行字的前面添上了“春天到了,可是”几个字,就匆忙地离去了。
《捕捉动情点,学习写得丰富》教学
目 录
• 引言 • 动情点的概念与重要性 • 写作技巧与策略 • 实践与反思 • 课程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和延伸阅读
01 引言
课程背景
01
写作教学是语文教育的重要组成 部分,旨在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 能力、思维能力和文化素养。
02
《捕捉动情点,学习写得丰富》 是写作教学的重要课题之一,强 调情感表达和写作内容的丰富性 。
细节描写和修辞手法
运用生动的细节描写和修辞手 法来渲染情感,增强动情点的
感染力。
03 写作技巧与策略
细节描写
细节描写
通过描绘事物的具体特征、环境 和人物行为等细节,增强文章的 真实感和生动性。
例子
描述一个春天的早晨,可以写“ 阳光透过薄雾洒在嫩绿的草坪上 ,露珠在草尖上闪烁,微风拂过 ,带着淡淡的花香。”
动情点可以是人物的情感变化、情节的高潮或转折,或者是描述某个细节时的情感 渲染。
动情点能够让读者产生共鸣,增强作品的感染力和吸引力。
动情点在写作中的重要性
动情点是写作中传递情感和价值 观的重要手段,能够让读者深入
理解作品的主题和情感。
动情点能够激发读者的情感共鸣, 使作品更具有吸引力和感染力, 从而让读者产生更深刻的印象。
04 实践与反思
学生写作实践
写作任务布置
根据课程要求,为学生布置具体 的写作任务,如写一篇关于自己 家乡的文章,或描述一次难忘的
经历。
写作过程指导
在写作过程中,指导学生如何捕捉 动情点,运用丰富的语言和细节描 写来表达情感和思想。
写作成果展示
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相互 交流和评价。
写作反思与反馈
根据学生的具体需求和问 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 如加强细节描写、运用修 辞手法等。
优质课高中语文作文《捕捉动情点》教学设计
高中语文选修《捕捉动情点》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从文本出发,从自身阅读感受出发,体会什么是动情点,引导学生进入自然的思考状态。
2. 了解“动情点”的特点和表现形式,学会适时地抓住“动情点”。
3.培养学生对生活的感激之情和敏锐的感受力,学习写作运思的技巧。
学情分析:1.从例文出发,让学生尽情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老师在学生发言结束后作总结时完成知识小结的任务。
2.分析讲评习作时,最好先让学生畅所欲言,根据自己的感受分析作者的“动情点”、篇章结构的目的及优缺点,然后让作者自己做答辩式讲解,谈谈大家的发言对他有没有启发,有什么启发。
3.最后老师谈自己的感受和建议。
主要教学方法:以实践为主,以动态的语文活动为主,在讨论中学会捕捉自己的“动情点”重点难点:1、怎样自觉地、有意识地捕捉自己的“动情点”2、理解“动情点”与文章结构的关系。
3、通过具体写作练习,进行实践体验,在体验中加深对写作原理的领悟。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以名家语录导入课题:白居易说过一句至理名言:“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英国诗人塞•柯尔律治也说过类似的道理:“只有动情写成的作品才能动人以情。
”同样的话在狄德罗那里也可以见到:“没有感情这个品质,任何笔调也不可能打动人心。
”罗丹说:“生活中的美是无处不在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可见,作者的“动情点”恰恰就是阅读者的共鸣点。
【活动一】1、从自身阅读感受出发,学生畅所欲言,让学生自己想想、说说在生活中曾经出现过的动情点。
2、学生齐读名家语录:文学家乔治•桑说:“生活中的点滴感动,永远存在于只要我们伸出手就可以捉住它的地方。
”感悟:何为“动情点”1、播放视频,触动心弦2、组织讨论,《噪音的世界》这篇文章,作者的动情点在哪里?动的是什么情?你从哪些字句中感受到动情点?3、问:何为“动情点”?(“动情点”:情感的触发点。
)例:《噪音的世界》作者情感的触发点是:明确:在于外界环境对心情所产生的影响,即由工地的闹而引发一系列的感受和感想。
《捕捉“动情点”》教案新部编本1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捕捉“动情点”》教案教学目标1.由简析《背影》的“动情点”导入课题,然后结合师生例文进行具体解说,破除写作神秘感,使学生充分认识写作“动情点”的作用,学习如何捕捉“动情点”的方法。
2.通过针对师生例文的讨论以及个人生活经历或见闻的回味,认识写作情感态度的重要作用。
3.通过具体写作练习,进行实践体验,在体验中加深对写作原理的领悟。
教学理念方法的指导与过程的“生成”相结合,情感品味与实践体验相结合。
教学过程(一)导入我们学过朱自清先生的《背影》。
作者把一腔真挚深沉的父子深情,定格在了一个平凡普通的“背影”中。
从此,那个“肥胖的”“穿着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成为了不朽的艺术形象,成为伟大父爱的象征。
这篇散文的成功,很大原因就在于作者极其准确地捕捉到了写作的“动情点”——背影。
由此,我们可以得到一个写作方面的重要启示:要善于捕捉动情点,书写真性情。
(投影)何谓“动情点”?简单地说,就是在生活的某一时刻打动了你的内心,牵动了你的情思的人、事、物。
它可能是一个眼神,一个微笑,一根白发,一句话语;也可能是一排大雁,一座高山,一条小河,一间老屋,一朵鲜花;还可能是一件再寻常不过的小事,甚至是一个极微不足道的细节……总之,它能触动你的心灵,牵动你的情思,引发你的思考,启迪你的(写作)智慧,使你久久不能忘怀,甚至成为你刻骨铭心的记忆。
这样的“点”,我们就称之为动情点。
欣赏图片(二)捕捉“动情点”——动心下面看一篇学生例文——《品味》。
(投影)深秋的清晨已是寒气袭人,但为了不迟到,我不得不早早地下楼去骑车,然后,在寒风中费力地蹬着车子,向学校狂奔。
麻烦的是,楼道里的自行车很多,往往是一辆辆自行车相互挤压着,几乎让人取不出去,也推不进来。
所以,每天早上光是取自行车就得用五分钟。
捕捉“动情点”
高二作文教学案主备:陈广严审核:刘世海复备:使用时间:2012.2《捕捉“动情点”》教学案【课标摘引】1、“表达与交流”3:书面表达要观点明确,内容充实,感情真实健康......。
2、“实施建议·表达与交流”: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生活,体验人生,关注社会热点,激发写作欲望。
引导学生表达真情实感,不说假话、空话、...................套话、避免为文造情.........。
【学习目标】1、通过快速阅读文本,能准确找出其动情点。
2、认真思考,调动情感,能准确、流畅、生动、精细地描摹动情点。
【检测内容】1、用自己的语言准确说出“横断面”和“纵断面”的区别。
2、见“学习目标”。
【实施过程】一、请将横线上的内容补充完整。
1、有一个年轻人,他受到了女妖的蛊惑,对女妖的话他完全听从。
女妖要他母亲的心,这个年轻人真的杀死了母亲,挖出了母亲的心。
年轻人捧着母亲的心连夜赶往女妖的洞穴。
在路上年轻人摔了一跤,将母亲的心摔在路边,母亲的心突然说话了:“”2、有一个年轻人,嫌他的母亲太老了,是个负担。
于是他就背上老母亲,打算把老母亲扔到山里去,路上,母亲每隔一段路,就撒几粒玉米。
年轻人就问母亲:‚你在干什么?‛母亲回答说:‚‛二、快速阅读《噪音的世界》(教材第42页),说说作者的动情点是什么。
三、给每幅图片快速命名。
(图片见课件)四、设想一个相对完整的故事情节,将其中一幅图片的内容置于这个情节中。
(小组成员接龙完成,推举一个代表发言)五、选取一幅图片,描写。
要突出动情点,200字左右。
【拓展视野】路是月的痕依稀想来,已有几年未踏上这一条洒满月光的小路了。
小路是父亲亲手用鹅卵石铺成,在月下泛着朦胧柔和的光。
路的那头,连着那河边的小屋,连着我的父亲。
父亲呵,你是否依然执着地坐在岸边,哀怨地吹着笛子,等着儿子的归来?父亲爱好吹笛。
小的时候,父亲的笛声载满了我童年的乐趣,像那条丝带一样的小河,牵引着我的童心在父亲爱的港湾里一晃一悠。
语文:新人教版选修学案《文章写作与修改》3. 1《捕捉“动情点”》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新人教版选修]第三章认识的深化与成篇第一节《捕捉“动情点”》学案【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培养学生写作运思的技巧。
过程与方法:学习捕捉“动情点”,学会选取生活中触动心灵的人和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会感动,用心触摸,培养学生爱生活的情怀。
【学习重难点】怎样抓“动情点”;并理清“动情点”与文章结构的关系。
【教案过程】一、感悟何为“动情点”点拨:或触动你的心灵,或牵动你的情思,或引发你的思考,或启迪你的智慧。
简单地说,就是在生活的某一时刻打动了你的内心,牵动了你的情思的人、事、物。
二、探究如何抓住“动情点”提示:首先可以通过研读范文来提炼典型情景。
其次要勤于用思,注意提升自己的敏锐意识。
另外,还要关注细节,丰富自己的人生体验。
三、写作技能积累在写作过程中,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更好地凸显“动情点”,增强文章的力度。
1、精心剪裁,巧设高潮,凸显“动情点”。
2、集中渲染,画龙点睛,凸显“动情点”。
3、细化情景,虚实相生,凸显“动情点”。
四、写作实践1、阅读下文,从“动情点”角度作出诊断,然后再修改。
中午回家,妈妈买了十只才出生一天的小鸡,这些小鸡很可爱。
也许是害怕吧,它们都陌生好奇。
它们的动作也千奇百怪,十分有趣。
第三天,爸爸把它们搬出屋子晒太阳。
这些小鸡吃饱了,喝足了,都快乐地玩了起来。
它们与前两天不大相同。
一个星期过去了,可以喂一些杂食了。
它们吃食时是最热闹的时刻,我特别爱看这一饶有兴趣的镜头。
啊,多可爱的小生命啊。
我真盼望它们快快长大。
诊断:文中一些重要词语太笼统,太概括。
如小鸡“可爱”,怎样可爱,是形态可爱,动作可爱,还是色彩可爱等;如小鸡动作“十分有趣”,“趣”在哪里,是叫声有趣,行走有趣,还是其他有趣;如“它们吃食时是最热闹的时刻”,如何热闹,文中只字未提。
这些都是本文最为关键、最为精彩、最为动情的内容。
修改:就小鸡吃食时的热闹情景进行扩展:它们吃食时是最热闹的时刻,有时一只鸡抢了一块食,别的看见了也来争。
捕捉动情点 (4)
五、捕捉“动情点”的要点
(前提) 让自己的心灵敏感起来, 让自己的人生丰富起来. (方法)
挖掘生活的点滴,截取生活“横断 面”,思考人生的真谛.
清晨6点,大山挂满了雾,父亲像往常一样 送我去镇上车站。一路上,我攥着母亲给的20块 钱。紧紧的,似乎怕它再丢了。一路上父亲没有 讲一句话,我心里万分不安。终于,他止住了脚 步,微微抬起右手,层层打开: “孩子,这是40块钱,将来可别那么粗心„„”真 让我不敢相信,这怎么„„可能呀?为了我读书, 父亲连烟都戒了,平时千节省万节省,还有积累 ?但是,父亲分明用颤抖的手把钱送到了我的心 里。顿时,我多想放声大哭啊!不知不觉中,我 早已是泪眼婆娑。 ——《父爱的阳光令人感动》
课堂练笔
欣赏下面的图片,选择其中的 给你触动最大的图片写一段感悟, 同学之间相互评价请选择Leabharlann 幅图片,谈你被触动、被震撼的感受。
触摸写作的灵魂
---捕捉动情点
木头凳高中
王娟
【学习目标】 1.学会感动,用心触摸,培养学生 爱生活的情怀。 2.学习捕捉“动情点”,学会选取生活 中触动心灵的人和事。 3.学会写作运思的技巧。 【学习重点】怎样抓住“动情点”。
一、“动情点” : 情感的触发点。
或触动你的心灵, 或牵动你的情思, 或引发你的思考, 或启迪你的智慧。
因为一天没吃饭的缘故,我从包里取出水果、面包和火腿 自顾吃了起来。 对面的那个男人隔一会儿瞅我两眼,手缩在袖子里。我抬 头看他时,他就嘿嘿笑一下。反复几次以后,他一个人朝门外 走去了。我快要吃完时,他回来了,手里拿了一个烤熟的地瓜 ,还冒着白白的热气。他碰了一下旁边瘦弱的女人,就将热乎 乎的地瓜塞进女人手里,并顺势抱过女人手里的孩子。 女人愣愣地看了一会儿她男人,脸上荡漾出了红润。她大 概是惊讶:今天太阳是从西边出来的吗?男人平时是舍不得花 钱的。女人开始吃地瓜,很幸福,速度很快,显然是饿了。她 苍白的脸上一点血色都没有。女人吃到一半,忽然想起了什么 ,冲着男人说:“你吃吧,我吃饱了。”男人说:“叫你吃你 就吃!”女人不吃。女人说:“你没吃,你嘴唇 还干巴着呢。”他俩推来推去你让我吃我让你吃。最后还 是女人强行将半块地瓜塞进男人手中。男人吃完,又抱着孩子 缩成一团„„ -----选自《寒风中,两个人靠在一起就是温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过程预设(分课时写)
课时
环节
教师活动
(教学内容的呈现)
学生活动
(学习活动的设计)
设计意图
第
一
课
时
一、感悟:何为“动情点”、
1、播放视频,触动心弦
2、组织讨论,《噪音的世界》这篇文章,作者的动情点在哪里?动的是什么情?你从哪些字句中感受到动情点?
1.从学生最柔软的内心出发获得“动情点”的直观感知。
2在原有的认知水平上,加强对“动情点”的理性认识。
3.思考——
“动情点”的特点:1。作者情感的触发点,读者的共鸣点2。内心刹那间的震动,稍纵即逝
二、探究:如何抓住“动情点”
1、导:化用罗丹的那句话,生活中不是缺少“动情点”,而是缺少发现“动情点”的眼睛。初中时我们学过朱自清先生的《背影》,我们都会被感动,尤其是看到身材臃肿、动作蹒跚的父亲翻过铁道去买橘子的片段,眼眶都会觉得湿润了。为什么呢?——作者抓住了“动情点”。
3、问:何为“动情点”?(“动情点”:情感的触发点。)
例:《噪音的世界》作者情感的触发点是:
明确:在于外界环境对心情所产生的影响,即由工地的闹而引发一系列的感受和感想。具体内容是对现实生活中充斥着钢筋水泥的纷乱嘈杂感到烦躁,转而向往世外桃源般的宁静与清凉。
4、“5·12”地震图集,强化“学生对动情点”。的直观感知。
3)。细化情景,虚实相生,凸显“动情点”
学生阅读:P45《回家》
找出文章的三个“动情点”
1)期盼与失落
2)照片的前后变化对比
3)为妈妈做饭
使学生明了“动情点”决定全文的高潮,也牵动全文的结构。
发现“动情点”,捕捉“动情点”都是为了形成自己独特的情感素材库,使写作时情感的流淌更加真实自然,从而更好地与读者在情感上产生共鸣。
明确:一个是小时侯和爸爸、兄弟们在一起吃煮豆腐的情景;
一个是和朋友在冬日西湖划船聊天的情景;
一个是妻子、孩子在台州生活的情景。
共同点:“温暖”,所有这些温暖的感受就是他的动情点。
2、探讨如何“抓住”“动情点”的方法。
3、理解、把握“横断面”“纵断面”两个文学概念的内涵。
①探讨并了解,抓住“动情点”的方法
②增强学生品谈文本的能力,提高分析作品并得出方法的能力。
三、深入探究:如何再现“动情点”
①分组讨论,再次回到《冬天》文本,思考如何再现“动情点”的方法
②教师归纳再现“动情点”的方法:
分组讨论,分组派代表汇总并将结论进行展示
理性地参与,探讨过后,在讨论中为自主再现“动情点”做好方法上的准备。
四、讨论“动情点”与文章结构有什么关系?
《捕捉“动情点”》学案设计
学科
语文
教材名称
高中语文选修<<文章写作与修改>>
设计者
林玉春
课题
捕捉“动情点”
年级
高二
时间
学习
目标
1.从文本出发,从自身阅读感受出发,体会什么是动情点,引导学生进入自然的思考状态。
2.了解“动情点”的特点和表现形式,学会适时地抓住“动情点”。
3.培养学生对生活的感激之情和敏锐的感受力,学习写作运思的技巧。
六、写作实践
1.指导学生完成“写作实践”第三题
2.指导学生完成“写作实践”第一题
学生讨论
自我反思
主要特色与
创新之处
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学习
重点
1、怎样自觉地、有意识地捕捉自己的“动情点”。
2、理解“动情点”与文章结构的关系。
3、通过具体写作练习,进行实践体验,在体验中加深对写作原理的领悟。
主要
学习
方法
以实践为主,以动态的语文活动为主,在讨论中学会捕捉自己的“动情点”,
学习
资源
教材“讨论”专题短文。
剪辑公益广告《给妈妈洗脚》录像片。
说明:或触动你的心灵,或牵动你的情思,或引发你的思考,或启迪你的智慧。
【活动一】
1、观看视频,叙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内心的感动
2、阅读教材短文,思考交流:何为“动情点”?作者的动情点在哪里?动的是什么情?你从哪些字句中感受到动情点?
3、发掘感动点。从自己的生活储备中寻找资料,要特别留意是什么人、什么事、什么地方曾使你的心灵受到了触动,要把它挖掘出来。
1、“动情点”与文章结构有什么关系?
2、如果只有一个集中的动情点,应放在文章的什么位置?
动情点是乐曲的最强音,最强音形成高潮,高潮要在全曲尾部出现才能余音缭绕,例如《冬天》。
3、教师归纳:
在写作过程中,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更好地凸显“动情点”,增强文章的力度。
1)。精心剪裁,巧设高潮,凸显“动情点”。
2)。集中渲染,画龙点睛,凸显“动情点”。
4、方法点拨:让自己的心灵敏感起来,让自己的人生丰富起来(前提)
挖掘生活的点滴,截取生活“横断面”,思考人生的真谛(方法)
巧妙安排素材,按照人生逻辑顺序,巧用“纵断面”。(方法)
【活动二】
1、学生阅读《冬天》。
思考:1)、请概括作者选取的三个冬天的生活场景。
2)、请用文中的一个词语形容三个片段的共同点。
到底如何抓住“动情点”,下面,我们再以朱自清先生的另一篇散文《冬天》为例,体会作者的技巧。
以朱自清散文《冬天》为例,探究、提出问题:
①概括作者选取的三个冬天的生活场景。
②用文中的一个词语形容三个片段的共同点。
2、讲解:横断面、纵断面
P43知识导引:第六段
3、文章总结:人的一生都是先和大家庭生活在一起,然后拥有宝贵的友情,然后寻找到真挚的爱情,然后也体会到当年父母之于自己的那分爱,因为自己也为人父母了。生活就是这样,有爱就有温暖,藏在温暖背后的爱就是作者的动情之本。作者正是善于感受生活,调动记忆,选取了生活中的片段,即“横断面”,巧妙安排素材,按照人生的逻辑顺序,巧用“纵断面”。这样,作者完美地抓住并演绎了“动情点”——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