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诗经》之“风”(高中阅读)
2023届河南省郑州市高三一模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
之初一处极其狭小的区域,出荆山,越汉水,崛起为“地方五千里、带甲百万”的泱泱
大国。一直到楚文王迁都郢之前,楚国八百年的时光,有三百五十年是以此地作为中心,
十七代国君都在这个“荆棘围而城之”的简陋之处,教民稼穑,筹谋攻伐。如果以人生
作为譬喻,这一时期的楚国历史,仿佛一个人从幼年成长为青年。
这一处楚国立国的封邑,当年是穷边僻壤,自然环境恶劣。《左传·昭公十二年》
2023 届河南省郑州市高三一模语文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五四”以来形成、目前仍十分流行的《诗经》研究范式可称为现代诗学,其特点 是把《诗经》只做诗讲。事实上,《诗经》在历史上是以“经”的形式而非以“诗”的 形式发挥作用的,《诗经》首先是“经”,其次才是“诗”。
在《诗经》产生及流传过程中,既有“源的真实”,也有“流的真实”。前者指诗 篇产生的背景、主题原本是什么,后者指《诗经》在历史上的实际影响是什么。研究《诗 经》,不能以“源”的真实否定“流”的真实,反之亦然。比如,现代诗学认为《关雎》
试卷第 1页,共 11页
反映的是青年贵族的爱情,倘果真如此,那就是源的真实。但是,经学史上古人从未把 它作为爱情诗。从孔子开始即如此,新出土的《孔子诗论》强化了这一点。《毛诗》认 为是倾“后妃之德”,今文经学认为是“刺康王晏起”。看来古人的认识也不尽同,一 篇兼备美刺两说。达则是流的真实。从流的真实看,《诗经》在历史上的作用是教化。 以教化为导向的《诗经》诠释史与共说是解释诗的本来意义的历史,倒不如说是塑造诗 教传统、建构中华文化文明的历史。
现代分科学术推进了研究的深入,但也造成了学科分隔。今后研究《诗经》,不树 立国学、中华文化学的学科概念,不采用辩证地统一古今诗学、打通文史哲界限的新经 学方式,而欲觅得《诗经》作为“经”的丰富而又深刻的底蕴,未必不是缘木求鱼。
2019高中语文 第04课 《诗经》两首(第01课时)(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
第04课《诗经》两首(第01课时)1.了解《诗经》《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为中国文学的源头。
《诗经》收集了从至大约500年间的诗歌篇,展开了周代的社会生活画面。
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
《诗经》体例:风、雅、颂。
风,不同地区的,含周南、召南、邶、鄘、卫、王、郑、齐、魏、唐、秦、陈、桧、曹、豳(bīn)等15个地区采集上来的土风歌谣,共160篇;雅,周王朝直辖地区的乐歌,即所谓正声雅乐,《雅》诗是时的乐歌,《大雅》31篇,《小雅》74篇,共105篇;颂,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内容多是的,《周颂》31篇,《鲁颂》4篇,《商颂》5篇,共40篇。
《诗经》手法:赋、比、兴。
宋代朱熹在《诗集传》中做了比较确切的解释:“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诗经》以为主,兼有杂言,多用重章叠唱以加强抒情效果。
《诗经》押韵,或句句押韵,或隔句押韵,或一韵到底,或中途转韵。
2.《氓》是《诗经·国风·卫风》中最为有名的“弃妇诗”。
从诗中可以看出当时的恋爱风气比较自由,桑间濮上,幽期密约,用诗歌表达情愫,以选择配偶。
同时,封建意识正在发展,男尊女卑之风已形成。
妇女逐渐丧失了经济上和人格上的独立而处于从属地位。
阅读这首带有叙事性质的长诗,不仅可以对先秦人们关于爱情、婚姻的观念及其社会状况做个管窥,且可了解我国诗歌在童年时代达到了怎样的艺术高度。
3.给下列加线的字注音。
氓()之蚩蚩()将子无怒()匪我愆期()乘彼垝垣()()载笑载言()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以我贿迁()无与士耽()自我徂尔()淇水汤汤()渐()车帏裳()咥其笑矣()隰则有泮()()4.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意义。
①匪来贸丝:____通___()②将子无怒;___通___ ()③于嗟鸠兮:____通___()④犹可说兮:___通___ ()⑤隰则有泮:___通___ ()1.现实主义西周初期春秋中叶 305 诗三百民间乐歌宫廷宴享歌颂祖先功业四言3.méng chīchī qiāng qiān guǐ yuán zài shì jiù huì dān cú qí shāng jiān cháng xì xí pàn4.①匪,通“非”,不是;②无,通“勿”,不要;③于,通“吁”,唉;④说,通“脱”,解脱,脱身;⑤泮,通“畔”,边岸。
《诗经》中的风、雅、颂三种文体特点分析
形式宏大庄严,结构复杂
形式特点:颂诗多采用四言句式,风格庄重、典雅、宏大 内容特点:颂诗内容多为歌功颂德,表现对先祖、圣贤、明君的崇敬和赞美 结构特点:颂诗结构复杂,常常采用反复、排比等手法,层次分明,逻辑严谨 语言特点:颂诗语言精练,用词考究,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
风注重人民性,雅注重规范性,颂注重宗教性
风注重人民性,是劳动人民在劳动 生活中所创作的诗歌,反映了人民 的劳动生活和风俗习惯。
颂注重宗教性,是宗庙祭祀时用的 诗歌,具有浓厚Βιβλιοθήκη 宗教色彩和神权 意识。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雅注重规范性,是宫廷宴享或朝会 时的乐歌,具有严谨的格律和音乐 结构。
对比分析
风、雅、颂在内容、形式、语言和风格等方面存在显著 差异
内容:风多反映民间疾苦,雅多反映社会矛盾,颂多歌颂祖先功德
形式:风多为四言,雅多为五言或七言,颂多为四言或六言
语言:风的语言简练质朴,雅的语言典雅庄重,颂的语言庄严肃穆
风格:风的风格清新自然,雅的风格高雅深沉,颂的风格雄浑壮丽
雅
内容庄重严肃,多反映贵族生活和政治时事
内容庄重严肃,多 反映贵族生活和政 治时事
形式规范严谨,注 重韵律和节奏感
表达含蓄委婉,体 现贵族文化素养和 审美追求
在《诗经》中占据 重要地位,反映了 那一时期社会生活 的真实面貌
形式规范严谨,讲究平仄和韵律
形式规范严谨:雅的文体形式要求严格,注重音韵和节奏,平仄和韵律的 运用也较为讲究
颂:祭祀歌谣, 反映了宗庙祭祀 的文化传统和价 值观念,体现了 宗教文化的精神 内涵。
对诗经《风》的理解
对诗经《风》的理解《谈谈我对诗经<风>的“热辣”理解》嘿,朋友们!今天咱来唠唠诗经里的《风》。
你知道不,这《风》啊,就像是一个超级大宝藏,里面藏着好多古人的生活趣事和情感秘密。
每次我读《风》,都感觉自己好像穿越了似的,来到了那个古老又充满魅力的时代。
比如说吧,里面那些爱情诗,哇塞,那叫一个直白热烈。
比起咱们现在有些人的扭扭捏捏,古人可真是大胆多了。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你听听,直接就表达了对美好女子的喜爱,毫不掩饰。
就像是个愣头青小伙子,看到喜欢的姑娘,眼睛都直了,然后大声喊:“嘿,我稀罕你!”这多有意思啊。
还有那些关于劳动生活的诗,更是让我看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朴实。
他们唱着歌干活,虽然累,但是充满了对生活的热情。
就像我老家的那些乡亲们一样,种地的时候哼着小曲儿,累了就坐下来抽根烟,聊聊家长里短。
这就是生活的本来面目啊,简单而又真实。
《风》里也不全是美好的,也有一些哀伤和无奈。
但是这些哀伤和无奈,也让人觉得特别接地气。
就好像我们自己有时候遇到不开心的事,也会唉声叹气一样。
我觉得诗经《风》就像是一本古代的“生活百态图”,啥都有。
里面的人有哭有笑,有打有闹,有爱情有劳动,这不就是咱们现在生活的写照嘛。
只不过古人用他们独特的方式记录下来了,让我们这些后人可以通过这些文字,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
读诗经《风》的时候,我有时候会忍不住笑出声来,有时候又会陷入沉思。
它让我看到了人类情感的共通之处,不管是古代还是现代,我们对爱情的向往,对生活的热爱,都是一样的。
总之呢,诗经《风》是个特别好玩的宝藏,等着我们去慢慢挖掘。
它让我们看到了古代人的生活,也让我们更加珍惜现在的日子。
我们要像古人一样,怀着一颗热爱生活的心,去拥抱每一天,去创造属于我们自己的故事。
朋友们,有时间也来挖掘一下这个宝藏吧,保证让你乐在其中!。
诗经赏析诗经_风全文注释阅读
诗经赏析诗经_风全文注释阅读诗经赏析|诗经_风全文注释阅读诗经简介:诗经的历史和分类风又名国风:是不同地区的地方音乐。
《风》诗是从周南、召南、邶、鄘、卫、王、郑、齐、魏、唐、秦、陈、桧、曹、豳等15个地区采集上来的土风歌谣。
共160篇。
大部分是民歌。
共有卫风、国风、邶风、郑风、秦风、周南、召南、鄘风、王风、齐风、魏风、唐风、陈风、桧风、曹风、豳风等15篇。
卫风【淇奥】瞻彼淇奥,绿竹猗猗。
[1]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2]瑟兮僩兮,赫兮咺兮,[3]有匪君子,终不可谖兮![4]瞻彼淇奥,绿竹青青。
有匪君子,充耳琇莹,会弁如星。
[5]瑟兮僩兮,赫兮咺兮,有匪君子,终不可谖兮!瞻彼淇奥,绿竹如箦。
[6]有匪君子,如金如锡,如圭如璧。
宽兮绰兮,猗重较兮,善戏谑兮,不为虐兮!【注释】:[1]淇奥:淇水的曲岸[2]匪:斐之借,风度翩翩。
切磋琢磨:均指文采好,有修养。
[3]僩:音县,心胸宽广。
咺:音宣,有威仪。
[4]谖:音宣,忘[5]琇:音秀,晶莹。
弁:音变,一种帽子。
[6]箦:音责,茂密的样子。
------------------------------------------------------【考槃】考槃在涧,硕人之宽。
[1]独寤寐言,永矢弗谖。
考槃在阿,硕人之薖。
[2]独寤寐歌,永矢弗过。
考槃在陆,硕人之轴。
[3]独寤寐宿,永矢弗告。
【注释】:[1]槃:音盘,木盘。
硕人:美人,男女均可。
[2]阿:山阿,山洼。
薖:音科,心胸宽大[3]轴:徘徊往复-----------------------------------------------【硕人】硕人其颀,衣锦褧衣。
[1]齐侯之子,卫侯之妻。
东宫之妹,邢侯之姨,谭公维私。
[2]手如柔荑,肤如凝脂,[3]领如蝤蛴,齿如瓠犀。
[4]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硕人敖敖,说于农郊。
[5]四牡有骄,朱幩镳镳,翟茀以朝。
[6]大夫夙退,无使君劳。
河水洋洋,北流活活。
诗经中风的部分
诗经中风的部分
【原创版】
一、诗经概述
二、诗经中风的部分
1.风的起源和特点
2.风的内容和形式
3.风的影响和价值
正文
一、诗经概述
《诗经》是我国古代一部脍炙人口的诗歌总集,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它汇集了自西周初年到春秋末期的诗歌,共有305 篇,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其中,“风”是《诗经》中的核心内容,也是最为丰富多彩的一部分。
二、诗经中风的部分
1.风的起源和特点
风,指的是各地的民歌,它起源于民间,是人民群众在生产和生活中创作的诗歌。
风的特点是语言通俗易懂,表现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反映了各个地区的风土人情和百姓的生活状况。
2.风的内容和形式
风的内容涵盖了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爱情、婚姻、家庭、劳动、战争、政治等。
形式上,风有抒情、叙事、讽刺等不同的表现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人民生活。
3.风的影响和价值
诗经中的风对后世文学影响深远。
它开创了现实主义的文学传统,是我国古代诗歌的瑰宝。
同时,风也是研究先秦时期历史、文化、民俗等方面的重要资料,具有极高的历史和文学价值。
2019-2020年高三语文一轮总复习第04课烛之武退秦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
2019-2020年高三语文一轮总复习第04课烛之武退秦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知识概览·【作者简介】左丘明(约前502—前422),姓左,名丘明,春秋末期鲁国人。
左丘明知识渊博,品德高尚,汉代太史令司马迁称其为“鲁君子”。
他根据有关鲁国以及其他诸侯国的大量史料,依《春秋》的顺序著成了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完整的编年体史书——《左传》。
主要记载了东周前期二百四五十年间各国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和文化等方面的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
是杰出的历史散文巨著。
主要作品有《左氏春秋》和《国语》两部史学巨著。
《春秋三传》《春秋三传》:是《左氏春秋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的合称。
《春秋》经文言简义深,如无注释,则很难理解。
注释《春秋》的书,有左氏、公羊、谷梁三家,另有邹氏、夹氏二家,早在汉朝即已失传。
所以自汉至今,学者仅仅凭借“三传”研读《春秋》。
《春秋》是记事的,后多散佚,仅留下孔子整理的鲁国《春秋》,汉代有重新编撰整理的“春秋三传”,即《公羊传》《谷梁传》《左传》,且都是编年体史书。
史书体例通史:不间断地记叙自古及今的历史事件,如《史记》。
断代史:记录某一时期或某一朝代的历史,如《汉书》。
编年体:以年代为线索编排的有关历史事件,如《左传》。
国别体:以国家为单位分别记叙的历史,如《战国策》。
纪传体:通过记叙人物活动反映历史事件,如《史记》。
纪事本末体:以事件为主线,将有关专题材料集中在一起,首创于南宋的袁枢,如袁枢的《通鉴纪事本末》。
【重点理解】通假字(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已,通)(2)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共,通)(3)秦伯说,与郑人盟(说,通)(4)失其所与,不知(知,通)参考答案(1)“已”同“矣”,了。
(2)共,通“供”,供给。
(3)说,通“悦”,高兴。
(4)知,同“智”,明智。
古今异义①行李之往来②若舍郑以为东道主③微夫人之力不及此④亦去之⑤无能为也矣词类活用①晋军.函陵,秦军氾南②越国以鄙.远③夜.缒而出④朝.济而夕.设版焉⑤因人之力而敝.之参考答案:①军,名词作动词,驻军。
《诗经》专题阅读在高中语文写作中的运用
01
《诗经》专题阅读在高中语文 写作中的重要性
丰富写作素材
01
《诗经》作为我国最早的诗歌集 ,收录了大量优秀的诗歌作品, 为高中生提供了丰富的写作素材 。
02
学生通过阅读《诗经》,可以了 解古代社会生活、人情风貌、自 然景观等方面的知识,从而拓宽 视野,增加写作素材的积累。
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诗经》的语言优美、精炼,通过阅 读《诗经》,学生可以学习到诗歌语 言的表达技巧,提升自己的语言表达 能力。
总结词
运用文学元素
详细描述
教师需指导学生如何灵活运用《诗经》中的文学元素,如修辞手法、意象、意境等。通过分析《诗经 》中的诗歌,让学生掌握古典诗歌的创作技巧和表达方式,并将其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提升写作的 艺术性和文化底蕴。
鼓励学生自主创作与《诗经》相关的文学作品
总结词:自主创作
详细描述:在《诗经》专题阅读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鼓励学生自主创作与《诗经》相关的文学作品。通过模仿、借鉴 《诗经》中的诗歌,引导学生尝试创作古典诗歌或其他文学体裁的作品。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写作能力,同时加 深对《诗经》的理解和感悟。
02
《诗经》专题阅读在高中语文 写作中的具体运用
引用《诗经》经典名句
总结词
通过引用《诗经》中的经典名句,能够增强文章的说服力,丰富文章的文化内 涵,同时使文章更具文采。
详细描述
在写作中,适当地引用《诗经》中的名句,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采 采卷耳,不盈顷筐”等,可以增加文章的文学性和说服力。这些名句不仅具有 深刻的思想内涵,而且语言优美,能够为文章增色添彩。
学生可以将《诗经》中的修辞手法、 句式结构等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使 文章更加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
话说诗经之风语文考试卷
一、选择题1. 下列关于《诗经》的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诗歌305篇。
B. 《诗经》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三百篇》。
C. 《诗经》约成书于春秋时期。
D. 《诗经》中包含了大量的民间歌谣和贵族创作。
2. 下列关于《诗经》中的赋、比、兴手法的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赋:直接陈述事物,不加修饰。
B. 比:用一种事物比拟另一种事物,使读者产生联想。
C. 兴:借助自然景物或具体事物抒发情感。
D. 赋、比、兴手法在《诗经》中应用广泛,使诗歌更加生动形象。
3. 下列关于《诗经》中的诗歌主题,不属于劳动歌谣的是()A. 《采薇》B. 《关雎》C. 《君子于役》D. 《蒹葭》二、简答题1. 简述《诗经》的历史地位和文学价值。
2. 解释《诗经》中的“赋、比、兴”手法,并举例说明。
3. 结合《诗经》中的诗歌,谈谈你对古代劳动人民生活的认识。
三、论述题1. 《诗经》中的诗歌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请结合具体诗歌,分析《诗经》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2. 如何欣赏《诗经》中的诗歌?请举例说明。
四、作文题目:话说《诗经》之风要求:以《诗经》为主题,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谈谈你对《诗经》的认识和理解。
字数不少于500字。
评分标准:1. 内容:紧扣主题,论述清晰,观点明确。
2. 结构:层次分明,条理清晰,段落分明。
3. 语言:准确流畅,富有文采,无错别字。
4. 格式:符合要求,卷面整洁。
《诗经》风篇
《风》
《诗经》风篇
目录
01 介绍《风》诗的名义来源 02 对《风》诗的内容进行概括讲解
《诗经》风篇
第一部分《风》诗的名义来源
风教说
最早来源于《诗大 序》:风以动之,教以 化之。
“风”意为训讽,解释
为教化、讽喻、或讽谏。
风土说
此说法明确的提到 出自宋代郑樵”风
者出于风土” 认为“风”是体现 了其地域性、风俗
孔子说“食,色,性也”,说明在春 秋战国时期,早已从人性的角度认识到满 足人的基本欲望的合理性与必要性。
朱熹后来注解这些诗多为“淫奔之诗” , 他所谓的“淫”,也就是超越了“礼” 对男女关系的规范。而属于“礼”规范之 内的男女情感,多属婚姻之内的夫妻之情 ,包括夫妻相得之乐、离别之思以及婚姻 不幸的弃妇悲怨。
《诗经》风篇
离人思妇之作
如《王风·君子于 役》”君子于役, 不知其期,曷至哉? 鸡栖于埘,日之夕 矣,羊牛下来。君 子于役,如之何勿 思!”写的就是一位 在家中的妻子思念 远征的丈夫。
讽刺类诗歌
具体的政治事件
明确的讽刺对象
诸侯荒淫无耻
如《秦风黄于棘。 南山崔崔,雄狐绥
2、我们应该以探寻内容为主的去阅读《诗经》。
《诗经》风篇
谢谢您的观看
THANK YOU FOR YOUR WATCH
《诗经》风篇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供参考! 感谢你的支持,我们会努力做得更好!
如:《鹊巢》、《彩苹》、《羔羊 》、《大叔于田》、《硕人》等 。
周代贵族讲究仪表风度,认为外 在的威仪代表着人内在的道德品质。
《诗经》风篇
控诉繁重的劳役和兵役
控诉劳役
如《魏风》中控诉 不劳而获的奴隶主 之作《伐檀》:“不 稼不穑,胡取禾三 百廛兮?不狩不猎, 胡瞻尔庭有县兮?”
诗经的风名词解释
诗经的风名词解释诗经是古代中国文化珍宝之一,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它记录了战国时期以前的诗歌作品,代表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
其中,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而本文将对诗经中的风进行深入探讨与解释。
风,作为诗经的一种体裁,意味着一首诗歌的节奏与形式。
风的发轫可追溯至上古时期部落间进行祭祀活动时的歌谣,逐渐演变成民间传承的艺术形式。
风诗又可分为乐府风、叔风、商风和周南四种。
下面就让我们逐一探究每一种风的含义与特点。
乐府风,是指在乐府之中,用民间语言进行创作的一种诗风。
乐府风诗常以描写人民生活为主题,通俗易懂,直抒胸臆。
例如《木瓜》一诗,通过描写木瓜的形象和种植过程,悄然反映了人们生活的艰辛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乐府风的特点是节奏抑扬顿挫,语言生动富有感染力。
叔风,是指中国古代诗中以叔子(古代父亲的弟弟)为主要形象的一种诗风。
叔风诗主要描写叔子的心情、世情和愿望。
比如《蓼莪》一诗,叙述了叔子因远嫁他乡而感到寂寞和思念的情感。
叔风的特点是以个体感受为主,情感真挚而深沉,抒发了普通人的心声。
商风,是指诗经中以商人为形象的一种诗风。
商风诗通常围绕商人对商业的推崇和表达对财富的渴望展开。
例如《小男人》一诗,描述了一个年轻商人的奋斗和成功故事,以及他对财富的追求和向往。
商风的特点是以商业活动为背景,音乐表现形式多样,节奏明快,富有强烈的节奏感。
周南,是指诗经中以南方地区为背景的一种诗风。
周南诗主要描绘了乡村风光、农民生活和爱情。
例如《关雎》一诗,以其简洁而深邃的语言,抒发了对爱情的向往和渴望。
周南的特点是以自然景物为基础,自然梦境和背景环境紧密结合,给人以宁静、舒适的感觉。
总的来说,诗经的风作为中国古代诗歌的重要形式,具有丰富而多样的特点。
它通过各种方式抒发了古代人们的情感、思想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通过深入探索诗经中的风,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代诗歌的魅力,体味到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
诗经作为古代文化的瑰宝,受到了世界各国学者的广泛研究和推崇。
诗经中的风的特点
《诗经》中的“风”是其中的一种诗歌形式,主要特点是朴素自然,语言质朴,表达形式直观生动,内容广泛丰富。
朴素自然:风的诗歌风格以自然为基调,诗人通过直观生动的语言描绘出鲜活的人物形象和自然和谐的社会景象。
这种表达方式无需华丽的辞藻,而是用最直接的语言表达出最深刻的情感和思想。
内容广泛:风所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从日常生活到爱情、战争、祭祀等各种主题都有涉及。
这些诗歌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各种现象,也揭示了人性和社会性的丰富内涵。
重叠字和双声叠韵:风注重叠字和双声叠韵的利用,这种手法在诗歌中形成了独特的音乐风格,使得诗歌在朗读时更具有韵律感和节奏感。
赋的手法:风多采用赋的手法,即直接描写事物,通过细腻的描绘来抒发内心的情感。
这种手法使得诗歌更加直观、生动,能够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押韵与乐相合:风的诗歌注重押韵,与乐相合,使得诗歌在演唱时更加和谐、优美。
这种音乐性也是风诗歌的一个重要特点。
总的来说,《诗经》中的风是一种充满人性和社会性的文学形式,它以其朴素自然、广泛丰富的内容和独特的音乐风格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
《风》原文译文赏析
《风》原文译文赏析《风》原文译文赏析114.4 国风曹风.下泉@下泉题解:曹国人怀念东周王朝,慨叹王朝的战乱,因作这首诗。
【原文】冽彼下泉①,浸彼苞稂②。
忾我寤叹③,念彼周京④。
冽彼下泉,浸彼苞萧⑤。
忾我寤叹,念彼京周。
冽彼下泉,浸彼苞蓍⑥。
忾我寤叹,念彼京师。
MM黍苗⑦,阴雨膏之⑧。
四国有王⑨,郇伯劳之⑩。
【译文】地下泉水冷如冰,浸得杂草难出生。
夜不成寐长叹息,一心想念周王城。
地下泉水冰样凉,浸得蒿草难生长。
夜不成寐长叹息,镐京时时缠心上。
地下泉水透骨寒,浸得蓍草生长难。
夜不成寐长叹息,一心只把京师念。
蓬勃一片黍子苗,雨水滋润生长高。
天下有王谁人保,全靠郇伯来操劳。
【注释】①冽:寒冷。
下泉:地下涌出的泉水。
②苞:丛生。
稂(lán):一种莠一类的野草。
毛传:"稂,童粱。
非溉草,得水而病也。
"也有人说稂是长穗而不饱实的禾。
③忾:叹息。
寤:醒。
④周京:周朝的京都,天子所居,下文"京周"、"京师"同。
⑤萧:一种蒿类野生植物,即艾蒿。
⑥蓍(shī):一种用于占卦的草,蒿属。
⑦M(pén)M:茂盛茁壮。
毛传:"MM,美貌。
"⑧膏:滋润,润泽。
⑨有王:郑笺:"有王,谓朝聘于天子也。
"⑩郇(xún)伯:毛传:"郇伯,郇侯也。
"郑笺:"郇侯,文王之子,为州伯,有治诸侯之功。
"何楷《诗经世本古义》则据齐诗之说以为是指晋大夫荀跞。
盖郇、荀音同相通假。
兹从齐诗说。
劳:慰劳。
【赏析一】公元前521年,周景王死,太子寿先卒,王子猛立。
王子朝作乱,攻杀猛,尹氏立王子朝。
王子丐居狄泉(即下泉,今洛阳东)。
连年内战,人民生活痛苦。
后来晋文王派大夫荀跞攻王子朝而立王子丐于成周,就是敬王。
这首诗是曹国人对荀跞的赞美,大约作于敬王入成周(公元前516年)以后。
《毛诗序》说:“《下泉》,思治也。
诗经中的风的特点
诗经中的风的特点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诗经》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其中包括了许多反映周代风俗文化及风土民情的诗歌,被誉为中国文学的瑰宝。
其中有一篇篇名为《风》的诗篇,描绘了古代社会的生活场景,展现出了风的特点。
那么,诗经中的风的特点又是什么呢?诗经中的风具有自然与生命力量。
在《风》这一篇中,诗人们通过风的形象来赞美君王的德行,表现出风在古代社会中具有神圣的力量。
风在古代被认为是自然界中的一种重要元素,它能够吹拂大地,给予万物生命力,代表着自然的律动和生机盎然的景象。
诗经中的风常常被描绘为神灵般的存在,给人以强大和神秘的感觉。
诗经中的风表现出了变幻多样的特点。
古人认为风是一种无常而能够影响人类生活的自然现象,所以在诗经中,风往往被描述为多变的、难以捉摸的存在。
有时候风会轻柔地拂过大地,给人们带来清新的感觉;有时候风会狂暴地呼啸而过,给人们带来灾难性的影响。
风的变幻多样性在诗经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使人们对风产生了敬畏和神秘感。
诗经中的风具有神秘、变幻多样、抒情等特点,通过对风的描绘和赞美,体现了古代人们对自然的敬畏和热爱,也折射出了古代人们对生活的憧憬和追求。
风是古代诗人们写作中常用的意象之一,体现了古代文学向来尊崇自然,尊崇生命的价值观。
风这一自然元素不仅在诗经中得到了高度赞美和歌颂,也成为了古代文学创作的灵感源泉,为后世留下了深远的影响。
【2000字】第二篇示例:《诗经》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记录了我国古代先民的智慧和生活,其中的“风”是其中最为重要的篇章之一。
风是《诗经》的一种体裁,它具有独特的特点,反映了古代中国人的风土民俗和社会风貌。
风的内容多样丰富。
《诗经》中的风包含了很多不同的主题,涵盖了政治、军事、爱情、家庭等各个方面。
它既有描述朝廷政治的《周南》、《豳风》,也有描写民间生活的《鄘风》、《衡风》,更有表现爱情美好的《邶风》、《邗风》等等。
这些不同主题的风相互独立,相互联系,共同构成了《诗经》的独特风貌。
《诗经》之风
《诗经》之风《詩經:越古老,越美好》作者:曲黎敏出版: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唐人孔颖达解释「风马牛不相及」,是「马牛牝牡相诱也不相及。
」古人所谓「风骚」是《离骚》的「骚」中有令马不得安宁的蚤;风字中也有具有神秘力量的「虫」,这是风具有无形感召之力的原因。
「天一生水,水生万物」,水尚有形,风之妙更在于其无形,《诗经》有《国风》,风行大地无孔不入,所以作者认为孔子删定《诗经》的作用是「风化」,比用于「教化」的《论语》更有用,更重要。
因为「生存之道的要点,不在于下政令,严管教,而最好是『美教化,移风俗』。
美教化;移风俗,是在潜移默化中改良人性」,教化服务于风俗。
所以《诗经》对于当今社会,则有「唤醒现代人沉睡的诗性和情感」的作用,可以让「我们失去的一切在这里寻找」。
当我们觉得生命的方向有所偏离而迷茫的时候,也许就应该回到源头去汲取营养,重新获取新的力量了,而《诗经》正是开放于我们民族文化初创期最绚丽的精神花朵,对于今天和未来也都必定产生深远的影响。
「中国自古就是诗教,诗教是美育,远比德育重要。
因为美育源于天性。
」把天性放在首位的作者,作为中医大学的教授,从社会日常生活中的为人处世,以及医学养生的角度,用女性特有的细腻分析,时时出现格言警句般的文学语言来诠释《诗经》是有所创新的,加之深入浅出,旁徵博引的行文,对于这样一部被历代解说者说了无数次的古典来说,确实也是很不容易的。
虽然有些地方不能同意作者的说法,还有「心灵鸡汤」类文章的影子,比如孔子说:「诗可以怨」,又说:「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作者的解释道:「『君子』是孔子认为的一个相对比较高的标准,但大多数人是普通百姓」,好像说普通百姓可以怨,君子就不能怨,也不管怨和愠的不同。
「我们想佔有的,都未曾佔有;我们想放弃的,也未能放弃。
我们拥有的,不过是,受挫的生活。
」受挫的生活中自然要怨,君子也难免。
还有如「女心伤悲,殆及公子同归」,作者将「殆」解释为「迨」,伤悲,是因为伤春。
话说《诗经》之“风”(高中阅读)
话说《诗经》之“风”风本是地球大气层内的空气涌动,它使地球上的万物能不断接受到新鲜的空气而得以生存。
那么,孔子在编集《诗经》时,为什么将一部分诗称为“风”呢?孔子自己有一段很好的解释: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
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这就是“风气”!孔子用很形象的语言形容它,风吹草伏,风往哪边吹,草就往哪边倒伏。
所以,要建立和谐社会,关键在于领导人,也就是“上行下效”。
由此也形象地说明了“风”的含义,也就是说,风俗、风情、风致等,无一不是指向社会行为规范和人们的行为方式的。
换言之,《诗经》之“风”,即各地区、各民族的“风俗习惯”。
在一般的口语中,我们称为“风俗习惯”。
在先秦时期的书面语言及理论中,“风”实际上就是“礼”,就是“社会行为规范”。
《诗经》中的十五国风,各以其所在国家和地区得名,就是记载了各地的风俗习惯、人们的行为方式,以及他们各自的价值观、思想感情。
与此相印证,《周易》中有十五个卦牵涉到“风”,每个卦都对应着一种人生或社会现象。
火风鼎,火下有风则上宜有鼎,而鼎凭三足,正立不倚,既强调合作,也预示持正守位,为人倚重;风火家人,以火在下而风行其上来表达一家人团聚的景象。
……周文王用“风”的各种景象论述了人世间不同的社会情状。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每做一件事情,首先考虑的不是法律法规如何规定的,而是亲友们的看法!而这些所谓“看法”,实际上就是一种社会行为规范。
亲友们认同你这个行为,你就会大胆高兴地去做;否则,你就不会去做,或者偷偷摸摸去做。
“风俗”因此会给人一种无形的束缚。
这就是孔子为什么强调“礼”的作用的真正含意。
孔子删诗书、定礼乐、系易辞、著春秋,把《诗经》作为教材,是因为没有其他书籍了吗?不是,孔子是借《诗经》说明以及教育学生们要懂得各种各样的社会行为规范。
孔子的中心思想是:人生若想追求到快乐与幸福,就要认识社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话说《诗经》之“风”
①本是地球大气层内的空气涌动,它使地球上的万物能不断接受到新鲜的空气而得以生存。
那么,孔子在编集《诗经》时,为什么将一部分诗称为“风”呢?孔子自己有一段很好的解释: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
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这就是“风气”!孔子用很形象的语言形容它,风吹草伏,风往哪边吹,草就往哪边倒伏。
所以,要建立和谐社会,关键在于领导人,也就是“上行下效”。
由此也形象地说明了“风”的含义,也就是说,风俗、风情、风致等,无一不是指向社会行为规范和人们的行为方式的。
②换言之,《诗经》之“风”,即各地区、各民族的“风俗习惯”。
在一般的口语中,我们称为“风俗习惯”。
在先秦时期的书面语言及理论中,“风”实际上就是“礼”,就是“社会行为规范”。
《诗经》中的十五国风,各以其所在国家和地区得名,就是记载了各地的风俗习惯、人们的行为方式,以及他们各自的价值观、思想感情。
与此相印证,《周易》中有十五个卦牵涉到“风”,每个卦都对应着一种人生或社会现象。
火风鼎,火下有风则上宜有鼎,而鼎凭三足,正立不倚,既强调合作,也预示持正守位,为人倚重;风火家人,以火在下而风行其上来表达一家人团聚的景象……周文王用“风”的
各种景象论述了人世间不同的社会情状。
③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每做一件事情,首先考虑的不是法律法规如何规定的,而是亲友们的看法!而这些所谓“看法”,实际上就是一种社会行为规范。
亲友们认同你这个行为,你就会大胆高兴地去做;否则,你就不会去做,或者偷偷摸摸去做。
“风俗”因此会给人一种无形的束缚。
这就是孔子为什么强调“礼”的作用的真正含意。
孔子删诗书、定礼乐、系易辞、著春秋,把《诗经》作为教材,是因为没有其他书籍了吗?不是,孔子是借《诗经》来说明以及教育学生们要懂得各种各样的社会行为规范。
孔子的中心思想是:人生若想追求到快乐与幸福,就要认识社会。
社会是精彩的,更是复杂的,不认识社会就只能四处碰壁,最后落个失败的人生;能认识社会就能游刃有余,利用社会。
④风俗的形成,是经历了很长时间的,是大部分人“约定俗成”的,人们在实际生活、生产中认识到只有这样做才能更好地生存,所以就形成了这样一个风俗习惯。
但它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重读《诗经》,一是要了解古代人们的风俗习惯,二是可以借鉴和发扬一些好的风俗习惯,如春节团聚、清明祭祖等,三是创造我们今天的新风俗,使生活更加日新月异,更加幸福。
我们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不可能都有法律约束和指导,而且人类社会的维持也不能完全依靠法律法规,那么还要依靠什么呢?就是风俗习惯、“礼”、“社会行为规范”等,依靠良好的社会风气,才能使社会肌体健康发展。
一个国家或地区之所以出现混乱,一是由于法律法规不健全,第二个原因就是社会风俗混乱,一群人恣意破坏另一群人的风俗习惯,便会导致争斗打闹,甚
而引发战争。
所以,入乡随俗,懂得并调节自己去适应不同的风俗习惯,才能建立起人与人之间互亲互爱的关系。
⑤这便是孔子编集《诗经》的主要原因!
(选自“国际儒学网”,有删改)
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孔子强调“礼”的作用,正是要通过“风俗”给人设定一种无形的束缚,对人的行为提出要求,使之符合大部分人约定俗成的规范。
B.孔子把《诗经》作为教材,意在向学生表明这样的思想:人生若想追求到快乐与幸福,就要认识社会,做事才能游刃有余,利用社会,追求到人生的快乐与幸福。
C.孔子对“风”的解释,说明一种风俗习惯的形成,需要靠领导人的垂范和引领,需要良好的社会风气,这样对于建立和谐社会就足够了。
D.我们重读《诗经》,除了要了解古人生活习惯以外,还要以此为借鉴,发扬和创造有利于我们今天生活的好习俗,因为人类社会的维持还要依靠良好的风俗习惯。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开头用“自然界中风使万物得以生存”作类比,引出了文章的话题;然后以孔子的《论语·颜渊》中的语段来说明风的含义。
B.周文王用“风”的各种景象论述了人世间不同的社会情状,每个不同情状对应着一种人生或社会现象。
C.文章二、三段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解读了《诗经》之“风”的深刻内涵,并指出孔子编集《诗经》的意图。
D.文章语言通俗,论证层次清晰,全文运用比喻、举例、引用、正反等论证方法论述了孔子编集《诗经》的主要原因。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在现实生活中,人们每做一件事往往把亲友们的看法放在
优先考虑的位置,因为这些看法代表着一种社会行为规范,而是否符合法律法规并不用考虑。
B.法律法规和风俗习惯属于不同的层面,人类社会的维持除
了依靠法律法规,还要依靠风俗习惯,人民自觉遵守,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社会肌体才能健康发展。
C.风俗不是一成不变的,由于风俗习惯的冲撞而引发争斗甚
至战争,在当今世界也并不鲜见,只要彼此尊重,互相适应,就能实现民族和睦与世界和平。
D.《左传》记载楚使言于齐师:“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
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
”这句话是指两国距离甚远,所以各自风俗文化不同。
答案解析
1.C【解析】表意不完整,领导人的垂范和引领是之一,还需要长期实践检验和民众普遍认可。
社会风气是一部分,更重要的是法律。
2.D【解析】原文没有使用比喻论证。
3.B【解析】A项“是否符合法律法规并不用考虑”在原文中没有依据。
C项“只要…就”过于绝对。
D项“风马牛不相及”没有风俗不同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