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庄子_内篇_天_论思想探析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 之君子; 人之君子, 天之小人也。 ! " (
人为的是渺小的。绝俗脱尘, 与天一体, 那才是伟大的。 “知天之所为, 知人之所为者, 至矣。知天之所 为者, 天而生也; 知人之所为者, 以其知之所知以养 其知之所不知,终其天年而不中道夭者:是知之盛
!"( # $"%’ ) 也。 ”
&/ ( ( )/.# ) “仁人 ” 于天下, 为仁矣—— — 恭、 宽、 信、 敏、 惠。 ” 比
“圣人 ” “子贡曰: ‘如有博施于民, 更高的理想人格是 。 而 ’ ‘何事于仁, 能济众, 何如? 可谓仁乎? 子曰: 必也圣乎?
& / (( )’// ) ” 这是一种建立在崇高的道德修 尧舜其犹病诸。 ’
所谓“畸人 ” ,就是不同于世俗而又等同于自然的人,也 是庄子理想中的至人。与天为一, 完全把自己托付给天, 这样的人是世俗的小人,却是大自然的君子。那些世俗 的君子, 则是破坏大自然的小人。 《大宗师 》 “造适不及笑, 说: 献笑不及排; 安排而去
( $"(( ) !" # “安于推移而与化 化, 乃入于廖天一。 ” 郭象注云: ( $"(% ) !- # 俱去, 故乃入于寂寥而与天为一也。 ” 也就是与天
来自百度文库
“天鬻 ” “天食 ” 、 都是指大自然的养育。一切都由自然安
!"
!"#$%"
《庄子 》 “天 ” 内篇 论思想探析
排, 人何必有所作为呢? 眇乎小哉,所以属于人也! " 乎大哉,独成其 天!
!"( # $"%& )
(三 ) 主张天人合一 庄子讲天人对立是为了讲天人合一。在天人之分 中,明白天道与人道之不同,才能超越限制,忘却自我, 通于天道。这是庄子天人关系论的最终落脚点。 畸人者, 畸于人而侔于天, 故曰, 天之小人, 人
!"
江西社会科学
!""#$ # 梦者乎?造适不及笑, 献笑不及排; 安排而去化, 乃入于
& ’ (( )’## ) 廖天一。 ” 做梦变成了鸟, 便飞上天空; 做梦变成
“自然 ” “天 ” 是庄子之 的第一重含义, 也是其最根本 “天 ” 的含义。在内篇中, 字共出现了一百二十二次% 大多 “地 ” “下 ” “天地 ” “天下 ” 与 、 结合出现, 、 最基本的含义便 是指天地之间的生生世界。其他如天池、 青天、 天地、 天 下、 天籁、 天钧、 天府、 天倪、 天理、 遁天之刑、 与天为徒、 天杀、 天年、 天刑、 天鬻、 天食、 天机、 天壤等, 也都含有自 然的意味。 “自然 ” 的天没有意志, 它决定了世间的一切都是自 《德充符 》 然而为, 没有感情和目的。 篇惠子与庄子的对 话即印证了这一点: “人故无情乎?” “然。” 惠子谓庄子曰: 庄子曰: “人而无情, “道与之 惠子曰: 何以谓之人?” 庄子曰: “既谓之人, 貌, 天与之形, 恶得不谓之人?” 惠子曰: ” “是非吾所谓情也。 恶得无情? 庄子曰: 吾所谓无情 者,言人之不以好恶内伤其身,常因自然而不益生 ” “不益生, ” “道与 也。 惠子曰: 何以有其身? 庄子曰: 之貌, 天与之形, 无以好恶内伤其身。今子外乎子之 神, 劳乎子之精, 倚树而吟, 据梧而瞑。天选之形, 子
养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之上的理想人格。墨家的理想人 格是为了国家百姓人民之利而不惜“摩顶放踵,利天下
& + (( )/’/ ) 而为之 ” , 这种救世热情与使命感从根本上与儒家
是一致的。 庄子向往的理想人格境界与儒、墨两家大相异趣。 在庄子那里,理想人格的精神境界是自然的,他追求的 “彷徨乎无为其侧, ( 《逍遥游 》 ) 是 逍遥乎寝卧其下 ” , 是 “乘云气, ( 《逍遥游 》 ) “乘 御飞龙, 而游乎四海之外 ” , 是 ( 《人间世 》 ) “两忘而化 物以游心, 托不得已以养中 ” , 是 ( 《大宗师 》 ) “物化 ” 其道 ” , 是栩栩然如蝴蝶的 之境界。在 这里,灵动洒脱的自然性的复归取代了儒、墨两家沉重 的社会责任。人的自由、 人的生命、 人的天性才是庄子关 注的重心。
“天 ” 界公认的最高范畴外, 亦是庄子哲学体系的核心范 “道 ” 畴, 与 有着各自不同的地位和作用。庄子的本体论 既有天论,又有道论,从而形成了天论和道论并行的独 特的形上学体系。 “天 ” 一、 内篇 的涵义 高悬于头顶的苍天寥廓高远、博大广漠,日月星辰 运行其上,仰望青天使人感觉无限敬仰和向往。高天厚 土间,生息繁衍了包括人类在内的万事万物,远古以来 “天 ” 对 的崇拜更是为之增添了许多神秘庄严的色彩。人 们对天的直观感觉是包笼一切、至高无上。从殷商时期 “帝 ” 《尚书・周书 》 “以德配 的甲骨文卜辞中的 , 到 中的 “天 ” 天” , 再到春秋时期人文的觉醒, 逐渐摆脱了至上人 格神的色彩。而庄子以瑰丽的想象和飘逸的浪漫主义, 在中国哲学史上第一次把“天 ”作为重要的哲学概念加 “天 ” 以对待, 使 获得了全新的涵义。 (一 ) “天 ” 的第一重含义是本体之天, 即自然 !"#$%"
!"( # $"%’ ) 非天乎? ” 同样表达了人与天为一的思想。
不以人助天 ” , 就是要人们不要滥用心智去损害大道, 也 不要用人为的东西来辅助天然。这是明确反对以人助 天。 《应帝王 》 以一个富有寓言的故事结尾: “ 南海之帝为 # , 北海之帝为忽, 中央之帝为浑 沌。 # 与忽时相与遇于浑沌之地, 浑沌待之甚善。 # ‘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 与忽谋报浑沌之德, 曰: 此 ’ ” 独无有, 尝试凿之。 日凿一窍, 七日而浑沌死。
&’( ( )’*+ , ’*- ) 以坚白鸣! ”
鱼, 便没入水中。是醒是梦, 有什么必要去分辨呢?达到 适宜的境界,却不一定会欢笑;形于欢笑,却不一定逍 遥; 只有顺应自然, 领会造化之妙, 才能进入与天为一的 浑元境界。 庄子追求的是一种与孔、墨都不相同的人生境界。 “仁人 ” 《论语・阳货 》 “能行五者 儒家的理想人格是 。 说: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极为动荡的时代。社会 秩序的大解体激发出思想史上极为丰硕辉煌的成果。尤 《庄子 》 其是战国末年出现的 , 以驰骋纵横的词章把心灵 对自由和超越的追求渲染到了极致,引起历代学者莫大 《庄子 》 的兴趣。自宋以后, 学者多认为 一书并非出于庄 子一人之手,而是庄子及其后学相关作品的汇编。当代 《庄子 》 学者对 各篇真伪问题也做出了判断。其中影响最 大的,当数刘笑敢先生的研究成果。刘先生经统计后发 “道 ” “德 ” “命 ” “精 ” “神 ” 现内篇只有 、 、 、 、 等词, 而没有 “道德 ” “性命 ” “精神 ” 《左传 》 《论语 》 、 、 等复合词, 参照 、 、 《老子 》 等书的用词情况,并依据古代汉语词汇发展规 律,认为应该大体肯定内篇是庄子的作品,外杂篇是庄 子后学的作品,研究庄子思想应以内篇为基本依据。而 以至 $* 世纪的庄学研究多采用西方哲学的框架和思路, 对庄子的思想理解不可避免地存在偏差。 《庄子 》 本文立足于 内篇, 梳理了内篇出现次数最多 “道 ” 的一个范畴—— — “天 ” 的丰富内涵, 力证除 这个学术
“天 ” 人的形体是天赐予的, 但是这里的 只是自然, 而不 是上帝或有意志的人格神。 (二 ) “天 ” “天然 ” 的第二重含义为 “天然 ” 《齐物论 》 , 即自然而然、 万物之本然。郭象在 “而使其自己 ” “自己而然, 一句后注曰: 则谓之天然。天 然耳, 非为也, 故以天言之。 ”
&!( ( )-" )
《养生主 》中,公文轩见到独腿的右师,不知是天生 “是何人也? 的还是人为造成的, 故惊问曰: 恶乎介也? 天 “天也, 与?其人与?” 曰: 非人也。天之生是使独也, 人之
&’( ( )’"" ) “天 ” 这里的 , 貌有与也。以是知其天也, 非人也。”
二、 内篇中的天人关系论 中国古代哲学莫不以人作为关注的焦点,以人生问 题为其终极关怀。但在中国哲学史上,第一次真正把 “天 ” “人 ” 与 当作一对哲学范畴加以探讨的却是庄子。 庄子的天人关系论主要包含三个层次: (一 ) 承认天人相分 庄子的天人关系论的基调是强调天人合一,但天人 合一有一个理论前提, 那就是天人相分。也就是说, 庄子 “天人合一 ” “天人相分 ” “天人合一 ” 的 , 是在 基础上的 。 关于这一点, 内篇中有许多相关论述: 故圣人有所游, 而知为孽, 约为胶, 德为接, 工 为商。圣人不谋, 恶用知?不斫, 恶用胶?无丧, 恶用 德?不货, 恶用商?四者, 天鬻也; 天鬻者, 天食也。
江西社会科学
!""#$ #
!"#$%&" ’()"#* ’)"+$)+’
《庄子》 “天” 内篇 论思想探析
!张 敏
关于庄子其人其书, 历来争论颇多。刘笑敢先生从古代汉语词汇发展规律的角度, 有力地证明了: 内篇 写作在前, 外、 杂篇写作在后。 这种观点得到学术界的普遍认同。 由此观点出发, 以内篇为考察对象来分析庄 “天 ” “天 ” “天 ” 子的 论思想, 可探究到庄子所赋予 的丰富内涵及其深刻的天人关系思想。内篇的 涵义丰富, 与 “道 ” 同为庄子哲学的核心范畴, 由此构筑中国先秦哲学史上一个独特的形上学结构, 即庄子哲学中天论和道 论并行的形上学体系。 ! 关键词 " 庄子; 天; 道 ! 中图分类号 " #$$%& ’ 张 +%**0$ ) ! 文献标识码 " ( ($**’ ) ! 文章编号 " )**+ , -)./ *’ , **’) , *+ (湖北武汉 敏 ()’0’ — ) ,女,武汉大学哲学学院中国哲学博士生,主要研究方向为道家哲学。
( )’*! , ’*/ ) 既受食于天, 又恶用人!& ’ (
“天然 ” 乃 之意。 就庄子来看,天然而成的是内在的,人为的是形之 《应帝王 》 于外的, 只有顺乎自然, 才是最高的德性。 说:
&’( ( )!!. ) “尽其所受乎天, 而无见得, 亦应用已。” 天无意志,
非人格,其对万事万物的决定作用是自然而然的,具有 一定的必然性,但是这种必然性不是神的意志,而是一 种抽象的自然而然的必然性。人们不能违背它,而只能 顺应它、 遵从它。 (三 ) “天 ” 的第三重含义是超越的人生境界, 即绝对 的精神自由 《大宗师 》 “且汝梦为鸟, 中, 庄子借孔子之口说: 而 厉乎天, 梦为鱼, 而没于渊。 不识今之言者, 其觉者乎? 其
!"( # $"%( ) ” “不以心捐道, 道, 不以人助天。 是之谓真人。 所谓
《齐物论 》 “天地与我并生, 为一。 中 而万物与我为一 ” 一 “ 天 ” 是一种客观的存 句则更明确地表达了这一思想: 在, 人与天地一样, 都是一种客观的存在。大自然赋予天 地之理,即是赋予人类之理。人又与天地之间的万事万 物一样,具有相同的自然赋予的形质,故万物与人一 “庸讵知吾之所谓天之非人乎? 体。 庸讵知吾之所谓人之
在天人之分中,明白天道与人道之不同,才能超越天人 之间的隔阂, 最终摆脱物的限制, 忘却自我, 通于天道。 (二 ) 反对以人助天 庄子认为人力远远不如自然,人的活动是有害的, 人企图改造自然并且在改造自然的同时改造自己的本 《大宗师 》 “物之不胜 性的作法是愚蠢的、 失败的。 篇说: “古之真人, 天久矣。” 又说: 不知说生, 不知恶死; 其入不 不欣, 其出不距; 罜然而往, 罜然而来而已矣。不忘其所 始, 不求其所终; 受而喜之, 忘而复之, 是之谓不以心损
!"( # $))’ )
庄子以浪漫的手法描述了这种与天为一的超脱境界:
!"( # $"(& ) “ 孰能登天游雾, 挠挑无极, 相忘以生, 无所终穷 . ”
“登天游雾” 就是因任自然之极致, 旷然独处, 在精神上实 现心灵的超凡绝俗。 总的说来,庄子的天人合一思想体现为一种物我同 体肯定、天人浑融不分的精神境界,它需要通过对“道 ” 的体悟,超越天人之间的隔阂,摆脱外物限制才能实 现。庄子的理想人格—— — 至人、 神人、 圣人, 都是与天合 一、 与道合一的人。但另一方面, 庄子主张取消人的独立 性,消人而入天,因此其天人合一思想带有一定的消极 “弊于天而不知人 ” 色彩。荀子批评他 , 自有其道理。
人为的是渺小的。绝俗脱尘, 与天一体, 那才是伟大的。 “知天之所为, 知人之所为者, 至矣。知天之所 为者, 天而生也; 知人之所为者, 以其知之所知以养 其知之所不知,终其天年而不中道夭者:是知之盛
!"( # $"%’ ) 也。 ”
&/ ( ( )/.# ) “仁人 ” 于天下, 为仁矣—— — 恭、 宽、 信、 敏、 惠。 ” 比
“圣人 ” “子贡曰: ‘如有博施于民, 更高的理想人格是 。 而 ’ ‘何事于仁, 能济众, 何如? 可谓仁乎? 子曰: 必也圣乎?
& / (( )’// ) ” 这是一种建立在崇高的道德修 尧舜其犹病诸。 ’
所谓“畸人 ” ,就是不同于世俗而又等同于自然的人,也 是庄子理想中的至人。与天为一, 完全把自己托付给天, 这样的人是世俗的小人,却是大自然的君子。那些世俗 的君子, 则是破坏大自然的小人。 《大宗师 》 “造适不及笑, 说: 献笑不及排; 安排而去
( $"(( ) !" # “安于推移而与化 化, 乃入于廖天一。 ” 郭象注云: ( $"(% ) !- # 俱去, 故乃入于寂寥而与天为一也。 ” 也就是与天
来自百度文库
“天鬻 ” “天食 ” 、 都是指大自然的养育。一切都由自然安
!"
!"#$%"
《庄子 》 “天 ” 内篇 论思想探析
排, 人何必有所作为呢? 眇乎小哉,所以属于人也! " 乎大哉,独成其 天!
!"( # $"%& )
(三 ) 主张天人合一 庄子讲天人对立是为了讲天人合一。在天人之分 中,明白天道与人道之不同,才能超越限制,忘却自我, 通于天道。这是庄子天人关系论的最终落脚点。 畸人者, 畸于人而侔于天, 故曰, 天之小人, 人
!"
江西社会科学
!""#$ # 梦者乎?造适不及笑, 献笑不及排; 安排而去化, 乃入于
& ’ (( )’## ) 廖天一。 ” 做梦变成了鸟, 便飞上天空; 做梦变成
“自然 ” “天 ” 是庄子之 的第一重含义, 也是其最根本 “天 ” 的含义。在内篇中, 字共出现了一百二十二次% 大多 “地 ” “下 ” “天地 ” “天下 ” 与 、 结合出现, 、 最基本的含义便 是指天地之间的生生世界。其他如天池、 青天、 天地、 天 下、 天籁、 天钧、 天府、 天倪、 天理、 遁天之刑、 与天为徒、 天杀、 天年、 天刑、 天鬻、 天食、 天机、 天壤等, 也都含有自 然的意味。 “自然 ” 的天没有意志, 它决定了世间的一切都是自 《德充符 》 然而为, 没有感情和目的。 篇惠子与庄子的对 话即印证了这一点: “人故无情乎?” “然。” 惠子谓庄子曰: 庄子曰: “人而无情, “道与之 惠子曰: 何以谓之人?” 庄子曰: “既谓之人, 貌, 天与之形, 恶得不谓之人?” 惠子曰: ” “是非吾所谓情也。 恶得无情? 庄子曰: 吾所谓无情 者,言人之不以好恶内伤其身,常因自然而不益生 ” “不益生, ” “道与 也。 惠子曰: 何以有其身? 庄子曰: 之貌, 天与之形, 无以好恶内伤其身。今子外乎子之 神, 劳乎子之精, 倚树而吟, 据梧而瞑。天选之形, 子
养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之上的理想人格。墨家的理想人 格是为了国家百姓人民之利而不惜“摩顶放踵,利天下
& + (( )/’/ ) 而为之 ” , 这种救世热情与使命感从根本上与儒家
是一致的。 庄子向往的理想人格境界与儒、墨两家大相异趣。 在庄子那里,理想人格的精神境界是自然的,他追求的 “彷徨乎无为其侧, ( 《逍遥游 》 ) 是 逍遥乎寝卧其下 ” , 是 “乘云气, ( 《逍遥游 》 ) “乘 御飞龙, 而游乎四海之外 ” , 是 ( 《人间世 》 ) “两忘而化 物以游心, 托不得已以养中 ” , 是 ( 《大宗师 》 ) “物化 ” 其道 ” , 是栩栩然如蝴蝶的 之境界。在 这里,灵动洒脱的自然性的复归取代了儒、墨两家沉重 的社会责任。人的自由、 人的生命、 人的天性才是庄子关 注的重心。
“天 ” 界公认的最高范畴外, 亦是庄子哲学体系的核心范 “道 ” 畴, 与 有着各自不同的地位和作用。庄子的本体论 既有天论,又有道论,从而形成了天论和道论并行的独 特的形上学体系。 “天 ” 一、 内篇 的涵义 高悬于头顶的苍天寥廓高远、博大广漠,日月星辰 运行其上,仰望青天使人感觉无限敬仰和向往。高天厚 土间,生息繁衍了包括人类在内的万事万物,远古以来 “天 ” 对 的崇拜更是为之增添了许多神秘庄严的色彩。人 们对天的直观感觉是包笼一切、至高无上。从殷商时期 “帝 ” 《尚书・周书 》 “以德配 的甲骨文卜辞中的 , 到 中的 “天 ” 天” , 再到春秋时期人文的觉醒, 逐渐摆脱了至上人 格神的色彩。而庄子以瑰丽的想象和飘逸的浪漫主义, 在中国哲学史上第一次把“天 ”作为重要的哲学概念加 “天 ” 以对待, 使 获得了全新的涵义。 (一 ) “天 ” 的第一重含义是本体之天, 即自然 !"#$%"
!"( # $"%’ ) 非天乎? ” 同样表达了人与天为一的思想。
不以人助天 ” , 就是要人们不要滥用心智去损害大道, 也 不要用人为的东西来辅助天然。这是明确反对以人助 天。 《应帝王 》 以一个富有寓言的故事结尾: “ 南海之帝为 # , 北海之帝为忽, 中央之帝为浑 沌。 # 与忽时相与遇于浑沌之地, 浑沌待之甚善。 # ‘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 与忽谋报浑沌之德, 曰: 此 ’ ” 独无有, 尝试凿之。 日凿一窍, 七日而浑沌死。
&’( ( )’*+ , ’*- ) 以坚白鸣! ”
鱼, 便没入水中。是醒是梦, 有什么必要去分辨呢?达到 适宜的境界,却不一定会欢笑;形于欢笑,却不一定逍 遥; 只有顺应自然, 领会造化之妙, 才能进入与天为一的 浑元境界。 庄子追求的是一种与孔、墨都不相同的人生境界。 “仁人 ” 《论语・阳货 》 “能行五者 儒家的理想人格是 。 说: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极为动荡的时代。社会 秩序的大解体激发出思想史上极为丰硕辉煌的成果。尤 《庄子 》 其是战国末年出现的 , 以驰骋纵横的词章把心灵 对自由和超越的追求渲染到了极致,引起历代学者莫大 《庄子 》 的兴趣。自宋以后, 学者多认为 一书并非出于庄 子一人之手,而是庄子及其后学相关作品的汇编。当代 《庄子 》 学者对 各篇真伪问题也做出了判断。其中影响最 大的,当数刘笑敢先生的研究成果。刘先生经统计后发 “道 ” “德 ” “命 ” “精 ” “神 ” 现内篇只有 、 、 、 、 等词, 而没有 “道德 ” “性命 ” “精神 ” 《左传 》 《论语 》 、 、 等复合词, 参照 、 、 《老子 》 等书的用词情况,并依据古代汉语词汇发展规 律,认为应该大体肯定内篇是庄子的作品,外杂篇是庄 子后学的作品,研究庄子思想应以内篇为基本依据。而 以至 $* 世纪的庄学研究多采用西方哲学的框架和思路, 对庄子的思想理解不可避免地存在偏差。 《庄子 》 本文立足于 内篇, 梳理了内篇出现次数最多 “道 ” 的一个范畴—— — “天 ” 的丰富内涵, 力证除 这个学术
“天 ” 人的形体是天赐予的, 但是这里的 只是自然, 而不 是上帝或有意志的人格神。 (二 ) “天 ” “天然 ” 的第二重含义为 “天然 ” 《齐物论 》 , 即自然而然、 万物之本然。郭象在 “而使其自己 ” “自己而然, 一句后注曰: 则谓之天然。天 然耳, 非为也, 故以天言之。 ”
&!( ( )-" )
《养生主 》中,公文轩见到独腿的右师,不知是天生 “是何人也? 的还是人为造成的, 故惊问曰: 恶乎介也? 天 “天也, 与?其人与?” 曰: 非人也。天之生是使独也, 人之
&’( ( )’"" ) “天 ” 这里的 , 貌有与也。以是知其天也, 非人也。”
二、 内篇中的天人关系论 中国古代哲学莫不以人作为关注的焦点,以人生问 题为其终极关怀。但在中国哲学史上,第一次真正把 “天 ” “人 ” 与 当作一对哲学范畴加以探讨的却是庄子。 庄子的天人关系论主要包含三个层次: (一 ) 承认天人相分 庄子的天人关系论的基调是强调天人合一,但天人 合一有一个理论前提, 那就是天人相分。也就是说, 庄子 “天人合一 ” “天人相分 ” “天人合一 ” 的 , 是在 基础上的 。 关于这一点, 内篇中有许多相关论述: 故圣人有所游, 而知为孽, 约为胶, 德为接, 工 为商。圣人不谋, 恶用知?不斫, 恶用胶?无丧, 恶用 德?不货, 恶用商?四者, 天鬻也; 天鬻者, 天食也。
江西社会科学
!""#$ #
!"#$%&" ’()"#* ’)"+$)+’
《庄子》 “天” 内篇 论思想探析
!张 敏
关于庄子其人其书, 历来争论颇多。刘笑敢先生从古代汉语词汇发展规律的角度, 有力地证明了: 内篇 写作在前, 外、 杂篇写作在后。 这种观点得到学术界的普遍认同。 由此观点出发, 以内篇为考察对象来分析庄 “天 ” “天 ” “天 ” 子的 论思想, 可探究到庄子所赋予 的丰富内涵及其深刻的天人关系思想。内篇的 涵义丰富, 与 “道 ” 同为庄子哲学的核心范畴, 由此构筑中国先秦哲学史上一个独特的形上学结构, 即庄子哲学中天论和道 论并行的形上学体系。 ! 关键词 " 庄子; 天; 道 ! 中图分类号 " #$$%& ’ 张 +%**0$ ) ! 文献标识码 " ( ($**’ ) ! 文章编号 " )**+ , -)./ *’ , **’) , *+ (湖北武汉 敏 ()’0’ — ) ,女,武汉大学哲学学院中国哲学博士生,主要研究方向为道家哲学。
( )’*! , ’*/ ) 既受食于天, 又恶用人!& ’ (
“天然 ” 乃 之意。 就庄子来看,天然而成的是内在的,人为的是形之 《应帝王 》 于外的, 只有顺乎自然, 才是最高的德性。 说:
&’( ( )!!. ) “尽其所受乎天, 而无见得, 亦应用已。” 天无意志,
非人格,其对万事万物的决定作用是自然而然的,具有 一定的必然性,但是这种必然性不是神的意志,而是一 种抽象的自然而然的必然性。人们不能违背它,而只能 顺应它、 遵从它。 (三 ) “天 ” 的第三重含义是超越的人生境界, 即绝对 的精神自由 《大宗师 》 “且汝梦为鸟, 中, 庄子借孔子之口说: 而 厉乎天, 梦为鱼, 而没于渊。 不识今之言者, 其觉者乎? 其
!"( # $"%( ) ” “不以心捐道, 道, 不以人助天。 是之谓真人。 所谓
《齐物论 》 “天地与我并生, 为一。 中 而万物与我为一 ” 一 “ 天 ” 是一种客观的存 句则更明确地表达了这一思想: 在, 人与天地一样, 都是一种客观的存在。大自然赋予天 地之理,即是赋予人类之理。人又与天地之间的万事万 物一样,具有相同的自然赋予的形质,故万物与人一 “庸讵知吾之所谓天之非人乎? 体。 庸讵知吾之所谓人之
在天人之分中,明白天道与人道之不同,才能超越天人 之间的隔阂, 最终摆脱物的限制, 忘却自我, 通于天道。 (二 ) 反对以人助天 庄子认为人力远远不如自然,人的活动是有害的, 人企图改造自然并且在改造自然的同时改造自己的本 《大宗师 》 “物之不胜 性的作法是愚蠢的、 失败的。 篇说: “古之真人, 天久矣。” 又说: 不知说生, 不知恶死; 其入不 不欣, 其出不距; 罜然而往, 罜然而来而已矣。不忘其所 始, 不求其所终; 受而喜之, 忘而复之, 是之谓不以心损
!"( # $))’ )
庄子以浪漫的手法描述了这种与天为一的超脱境界:
!"( # $"(& ) “ 孰能登天游雾, 挠挑无极, 相忘以生, 无所终穷 . ”
“登天游雾” 就是因任自然之极致, 旷然独处, 在精神上实 现心灵的超凡绝俗。 总的说来,庄子的天人合一思想体现为一种物我同 体肯定、天人浑融不分的精神境界,它需要通过对“道 ” 的体悟,超越天人之间的隔阂,摆脱外物限制才能实 现。庄子的理想人格—— — 至人、 神人、 圣人, 都是与天合 一、 与道合一的人。但另一方面, 庄子主张取消人的独立 性,消人而入天,因此其天人合一思想带有一定的消极 “弊于天而不知人 ” 色彩。荀子批评他 , 自有其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