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国际化理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企业国际化理论

一、企业国际化的模式

进出口贸易

OEM贴牌生产、许可证授权、国际劳务合作、国际工程承包

国际化技术、非技术合作(非股权)

国际联盟

合资(股权)

绿地投资

对外直接投资

并购

二、国际化理论的框架(主要分析哪些问题,可用于文献综述的框架)

Dragon multinationals, John A. Mathews

•国际化的概念:什么是国际化(应该考虑dominant和latecomer)

•国际化的动机:利用优势与寻求优势

•国际化的过程:如何国际化的(三类不同的跨国公司—dominant MNEs from USA, Japan and Euro; dominant MNEs from Scandinavian; latecomers)

•国际化能提供哪些好处,国际化优势的来源:OLI VS LLL

三、传统的国际化理论(established MNEs)

1、Trade Theory

1.1 Heckscher-Ohlin:国家根据不同的资源禀赋进行专业化生产,然后在进行贸易。仅仅涉

及到贸易理论,是国际化的最初形式,没有涉及到MNE。

1.2 将MNE看成是资本运作的结果,是资本由低收益率国家流向高收益率国家的结果。1.3 MNE产生于的原因在于技术差距。

2、Industrial Theory

2.1 Hymer(1976):MNE具有很多优势,形成了垄断势力,要在全球范围内扩大其垄断势力。

2.2 Knickerbocker(1973):bandwagon effect(寡占反应理论),MNE是成群的。解释了为什

么美国跨国公司进行的大笔海外投资都发生在同一时刻。

2.3 Graham(1978):tit-for-tat hypothsis,MNE是对其他企业侵入本国市场的反击。

不能解释为什么回去投资设厂而不是通过授权?

3、Product Cycle Theory:Vernon

从产品的不同生命周期来看企业的国际化过程。产品初期,仅限在国内生产伴随少量出口;成熟期,寻找新市场,大量出口,同时寻找低成本生产地,开始海外投资

4、Internalization Theory:Buckley & Casson(1976)

企业是理性的,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决策原则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

中间产品(intermediate good),特别是知识存在市场失灵。首先难以对知识进行估价,而卖方通过向卖方描述知识从而获得合理价格又容易造成模仿,从而是知识失去价值;

所以,企业需要内部化生产,来解决中间产品的市场失灵问题。

与前面所述的理论相比:

内部化理论认为MNE的形成是企业利润最大化的理性行为的结果,企业一开始不需要具

有优势。MNE的优势是在国际化过程中被创造的,而不是天生的;产业理论认为企业具有优势后才去国际化,但没有解释优势的来源。

内部化理论认为企业可以直接成为MNE,不一定是渐进的,取决于企业家一开始的决策;而其他理论认为只有在本国建立生产以后,才能按照一定模式进一步向海外扩张。

5、Eclectic paradigm:Dunning

企业的国际化活动取决于三个方面的因素——企业特质(Ownership)、Location、Internalisation。

Ownership决定了企业是否有能力从事国际经营活动

Location决定企业以何种方式进行跨国经营——出口还是海外设厂

内部化决定了企业是要将优势内部化还是外包给别人,只有O和L,就只有国际合作或者合同,不会有跨国公司

在此基础上,Dunning又将制度因素融入OLI范式,分析了制度对于跨国经营的影响

6、过程模型:Johanson & Vahlne(1977)

企业的国际化是一个学习和积累经验的渐进过程,具有路径依赖性,而不是激变的过程。

通过对瑞典企业的实证研究发现,企业的国际化遵循如下过程:

零星的出口——通过代理机构出口——收购代理,建立自己的营销网络——海外设厂企业当前的状态(拥有的知识以及资源投入)会影响到下期的投资决定

7、RBV:Kogut & Zander

企业的优势在于特殊的资源——独特的知识结构,设立独资企业(sole proprietorship),有利于企业消化、吸收、和运用母公司的隐性知识;

MNE是为了加强其核心能力,才将有用的知识保留在企业内部,并且在全球范围内寻求、挖掘、积累和运用知识资源。

四、Born-global/International ventures

传统的跨国公司在进行国际化之前一般都经历了很长的发展阶段,在国内市场具有很强的实力,其国际化路径一般遵循过程模型。而对于Born-global来说,他们通常在建立之后的一两年内就开始了国际化历程(一建立就国际化而不是很多年后),其路径也不再完全遵循过程模型,需要有新的理论进行解释。

1、知识管理角度:Walter Kuemmerle(2002)

从知识管理的角度来看,企业进行跨国活动的目的有两个:扩充知识、利用知识

结合知识管理,重新定义国际企业家精神(International entrepreneurship):从一开始就在国际舞台上进行知识扩充(HBA)或知识利用(HBE)活动的企业。

从知识管理的角度看born-global的国际化行为:

(1)在企业创立之前,企业创立者的国际化经历很重要。一般国际化企业的创立者都有过留学或者海外经历,在那个时候开始构想创立国际化的企业。因此,

创立者本身对企业是否国际化有重要的影响。(创立者是企业国际化的trigger)(2)这些企业创立之时一般面临较为激烈的竞争,急需快速增长。而国际化是他们实现快速增长的有力武器,也是他们进行国际化的重要原因。(产业特征)(3)Boren-global创立之初一般只有一个Home base(决策中心),主要功能是协调知识的流动。随后才会考虑建立其他决策中心

(4)首先会进行知识扩充活动,随后才会进行知识利用活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