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扰素

干扰素
干扰素

干扰素

据了解基层有不少兽医和养殖户都是在家禽发病的中后期才使用干扰素,或者是在使用几天抗病毒的药无效的情况下才使用干扰素.其结果是病情得不到抑制,得出的结论是干扰素效果不好.其实是错过了干扰素的最佳使用时机,应当在发病的早期,越早越好,到中后期机体出现败血症或毒血症时,为时已晚。1.干扰素必须在病毒感染的早期,即体内病毒尚末扩期或引起严重病变之前临床上使用才能凑效2.如果机体组织损伤严重,已处于败血症或毒血症阶段,此时使用干扰素,起不到决定性的作用,为时已晚.3.干扰素以注射,滴口,饮水方式进行,预防和治疗病毒性疾病一次或者两次即可.但是在各种疾病混合感染的情况下可加量2~3倍,连用2~3天.饮水前要断水2~3个小时,以确保鸡群都能饮到干扰素.4.干扰素对活毒疫苗有干扰作用,因此在正常冻干苗免疫72小时前不得使用干扰素.灭活油苗不受干扰素的影响,并且在使用油苗的时候联合使用干扰素可以预防在油苗产生免疫力前野毒的感染。5。使用基因工程干扰素既不会促进抗体的生成也不削弱或中和抗体,因此在使用干扰素4天后,可以结合相应传染病的免疫特点并接种相应疫苗,使在发病后使用干扰素得到控制后进一获得免疫,以防止其它疫病的侵害。6。在发病期间使用干扰素可以联合使用转移因子,以提高干扰素使用效果并能缩短病程`降低疫病造成的损失。7。使用干扰素可以与其它抗病毒的药物联合使用,也可以和卵黄抗体联合使用。

8。使用干扰素期间可联合使用抗生素,防止细菌性疾病的混合感染,添加电解多维以促进疾病的康复。9。在治疗时,只用干扰素不注意配合其它药物使用,把干扰素当成神药,其结果是耽误了病情。10。在中后期,不采用滴口或注射方式,为省事采用饮水方式,病情严重的家禽已经不吃不喝,同样达不到好的治疗效果。

干扰素控制禽类疾病效果好

干扰素作用机理

病毒感染细胞导致干扰素的产生,并随被感染细胞死亡、崩解而释出。干扰素分子向附近扩散,随血液循环至全身。干扰素对病毒繁殖的抑制具有广谱性,可抑制病毒的繁殖,但不能直接灭活病毒,而是通过诱导细胞合成抗病毒蛋白(A VP)发挥效应。

抗病毒作用干扰素作用于动物机体内的干扰素受体,经信号传导等一系列的生物化学过程,启动基因合成抗病毒蛋白。该蛋白能阻断病毒mRNA与宿主细胞核糖体之间相互结合,抑制病毒多肽链的合成,即阻断病毒的繁殖,起到抗病毒的作用。同时,还能抑制病毒DNA和RNA的合成。病毒本身没有独立的生物霉系统和合成蛋白质的场所(没有核糖体),所以只有进入机体细胞内,依靠动物机体细胞的霉系统和核糖体,才能生长与繁殖。如果动物机体内正常细胞经干扰素作用后产生抗病毒蛋白,病毒就不可能在动物机体内生长与繁殖,使其失去生存空间。

免疫调节作用首先干扰素能增强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和杀伤细胞(K细胞)的杀伤活性,从而起到调节免疫监视的功能。这种杀伤的调节具有种属特意性,即禽用干扰素只能增强禽类NK细胞的杀伤性。其次干扰素在低浓度时可明显促进B细胞分泌IgG抗体的功能,增强组织相容抗原和外周血单核细胞表面FC 受体的表达,抑制淋巴细胞的增殖,增强巨噬细胞的细胞毒活性,调节免疫自身稳定功能等。

抗肿瘤作用干扰素可抑制细胞分裂,对正常细胞和肿瘤细胞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迅速分裂细胞的抑制作用尤为明显。干扰素通过抑制肿瘤病毒的增殖、肿瘤细胞的增生,改变肿瘤细胞表面性能,诱发新的抗原,从而易被免疫细胞识别并加以排斥,通过免疫调节作用,可增强机体抗肿瘤能力,如激活巨噬细胞,增强NK细胞功能等。

干扰素的临床应用

疫苗免疫失败后的临床补救治疗。当错误使用毒力较强的疫苗免疫,或免疫时未察觉鸡群有潜在性疾病感染等情况时,导致疫苗免疫后鸡群出现病症,此时可使用于扰素进行紧急补救治疗,减少损失。

家禽各种病毒性疾病,如鸡新城疫、禽流感、传染性支气管炎等的预防和治疗。即当发生上述疾病时,在使用其他抗病毒的同时配合使用干扰素,可提高疗效,加速康复。

家禽免疫抑制性疾病,如传染性法氏囊病、马立克氏病、淋巴白血病等的预防和治疗。

提升免疫效果:灭活疫苗+干扰素免疫提升最佳组合方案。干扰素同活疫苗同时使用会干扰疫苗的免疫效果,但是同灭活疫苗一起使用时,通过其能促进B细胞分泌IgG抗体,增强组织相容抗原和外周血单核细胞表面FC受体的表达等功能,提升免疫效果。

使用干扰素注意事项

由于干扰素能抑制病毒的复制与繁殖,因此使用干扰素后,96小时之内不要给鸡群接种弱毒活疫苗,以免影响免疫效果。灭活疫苗可与干扰素同时使用,但不要混合注射。

无其他配伍禁忌,可同其他药物同时使用。饮水给药时,水温不能超过30℃。

稀释干扰素要用灭菌的注射用水或生理盐水,不要使用酸碱性溶液和葡萄糖盐水作稀释剂,否则减效或失效。启用后在规定时间内一次用完,以免失效。解冻融化后不要再进行冰冻,可放于4℃冰箱中保存,3天内使用完。

用干扰素配合中草药防制强毒鸡新城疫

自春节后,河南省部分地区蛋鸡和肉鸡相继发生鸡新城疫,肉鸡发病率和死亡率相对较高;蛋鸡发病率高,死亡率低,采食量和产蛋量严重下降。紧急接种鸡新城疫四系或克隆30效果不很理想,注射鸡新城疫Ⅰ系疫苗后,部分鸡群症状缓解,但有的鸡群病情加重,死亡率骤然增加,给养鸡业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笔者使用禽用干扰素,结合一些中草药防制该病,取得了显著效果,现介绍如下。

一、发病特点发病初期个别鸡出现甩头,咳嗽症状,1~2天后呼吸道症状波及全群,60%~80%的鸡只表现为呼噜,摇头,鸡冠发绀,5~7天后病情加重,饮水和食欲下降,采食量不足正常量的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死亡率高达20%~30%。病鸡精神沉郁,缩颈,拉黄绿粪,嗉囔肿胀。蛋鸡产蛋量下降30%~60%,该病发病急,传播迅速,死亡率高,蛋鸡产蛋量下降严重,发病后期部分鸡出现神经症状。

二、主要病理变化鸡冠发绀,腿无毛处发干,鱼鳞下部分处有出血现象,肌肉严重脱水。喉头有点状出血,气管发红且有粘液,心肌松驰,心冠脂肪呈弥漫性出血,肺瘀血,呈紫色,气囊混浊增厚,附着有黄白色干酪样物质,腺胃乳头出血,肌胃角质层下有片状出血,肌胃内容物多呈绿色,十二指肠出血,小肠外观呈膨胀性水肿,肠黏膜出血,个别鸡只有高出肠黏膜的枣核样溃疡灶,盲肠扁桃体肿大出血,直肠黏膜呈弥漫性出血,肠腔内粪便呈黄绿色。

三、实验室检查细菌学检查取加有枸椽酸钠抗凝剂的鸡血一滴涂片,用革兰氏染色,在显微镜下用1600倍油镜观察,未发现球菌和杆菌。血清学检查取病鸡鲜血10份,其中蛋鸡5份,365天日龄;肉鸡5份,40天日龄,均使用新城疫和禽流感双价疫苗免疫过,每份血样1毫升,置25℃恒温箱内静止1~2小时后,再用3000转/分离心机离出血清,使用间接血凝集抑制试验分别进行新城疫和禽流感H5和H9抗体检测,结果10份鸡新城疫抗体效价均在10个滴度以上,判为高抗,禽流感H5和H9抗体分别为5~8和5~7在有效保护抗体滴度范围。病毒分离无菌采取病死鸡的肺和脑组织分别制成悬浮液,加青霉素和链霉素作抑菌剂,置2~8℃恒温冰箱内过夜备用,经尿囊腔接种10只9~11日龄的孵化鸡胚,5~7天后,鸡胚6只死亡,1只弱胚,3只正常。通过发病特点、主要病理变化和实验室检查可确诊为强毒鸡新城疫感染。

四、综合防控措施 1.对发病鸡的防制可在饲料中添加博抗(连翘、黄芪、板蓝根等,河南康星生产),每千克药物均匀拌料100~150千克,或者每千克药物用温水浸泡0.5~1小时,对水100千克饮用,连用3~5天。2.使用禽用a干扰素(山东信得药业生产)按说明书剂量稍大些集中饮水,如,产品说明标示为1000只鸡的可按800只进行饮用,每天一次,连用2~3天。3.使用抗大肠杆菌类的药物防止细菌感染,第一次用量可稍大,也可集中饮水,用药前停水一小时,然后再投药,效果较好。同时要加强消毒,使用络合碘类的消毒药物喷雾消毒,配比为1:500,每天一次,连用7天。对于该病的预防要加强饲养管理,注意通风,并按照科学的免疫程序做好鸡新城疫、禽流感等病的免疫。另外要不定期的在饮水中添加电解多维,饲料中添加清热解毒、增加抵抗能力的中草药或中西复合药物,每3~5天彻底消毒一次。

五、小结目前,鸡新城疫病毒虽然没有变异,只有一个血清型,但由于其毒力不同,临床表现和病理表现也不尽相同。笔者所接触的就属强毒力新城疫感染。实践证明,此次发病后使用新城疫冻干疫苗紧急接种,

效果不甚理想。要有效控制强毒鸡新城疫的发生,就要做到按照科学的免疫计划及时免疫,注意添加营养物质以增强和恢复鸡体的免疫功能。

重组家禽干扰素在家禽疾病防制中的应用

干扰素(Interferon, IFN)是由英国科学家Alick Isaacs和Jean Lindernann于1957年利用鸡胚绒毛尿囊膜研究流感病毒干扰现象时首先发现的。它是细胞受到病毒感染,或者受核酸、细菌内毒素、促细胞分裂素等作用后,由受体细胞分泌的糖蛋白。这种具有高度生物学活性的糖蛋白能够干扰病毒的繁殖,称之为干扰素。干扰素被发现时,人们以为其抗病毒活性为其唯一特性,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逐渐发现IFN 除了具有抗病毒活性外,还具有免疫调节、抗肿瘤等生物学功能。近几年来,随着干扰素在一些病毒性疾病、肿瘤性疾病的治疗方面取得良好疗效,干扰素的研究一直是病毒学、细胞学、分子生物学、临床医学、免疫学、肿瘤学等相关领域的热点。1994年SEKLLICK等克隆鸡胚成纤维细胞IFN基因。1997年LAMBRECHT等根据SEKLICK发表的IFN序列设计引物,通过PCR扩增到丝裂源刺激的鸡脾淋巴细胞产生的IFN基因。在大肠杆菌及真核生物中表达,可产生有生物活性的IFN。2001年江国托等依据鸡IFN的发表序列,通过RT-PCR从感染鸡新城疫病毒的免疫鸡脾淋巴细胞诱导培养物及丝裂源刺激的鸡脾淋巴细胞中获得IFN cDNA。在pUC18质粒上进行分子克隆化之后,应用克隆化IFN基因构建原核表达质粒pBV200-IFN,在大肠杆菌中表达,获得具有生物学活性的基因工程IFN蛋白产物。

一、IFN在病毒性疾病中的应用

近年来,病毒性疾病已成为危害养禽业最重要的疾病之一。传播速度快,流行范围广,而且还呈上升趋势,在中国几乎所有禽群都经常性的发生。虽然有多种药物可以治疗,但传统药物很难根治且极易复发。病毒性疾病的特点一方面是发病率高,各种日龄的禽都可感染,容易引起多种疾病的继发感染,使雏禽生长发育迟缓,成禽产蛋率下降。另一方面是死亡率高。目前,预防和控制病毒性疾病时,只能靠疫苗主动免疫产生抗体,但又受到疫苗质量、禽体状况、养殖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一时发生病毒性传染病,主动防疫未达到效果,常常导致免疫失败,家禽未能获得全面免疫保护。按传统方法治疗,很难在短时间内控制病情,而利用IFN可有效地治疗病毒性疾病。

IFN治疗病毒性疾病发挥作用较快,可在几分钟内使机体处于抗病毒状态,并且机体在1~3周时间内对病毒的重复感染有抵抗作用。据新疆玛纳斯县兽医站(以下简称玛纳斯兽医站)马忠莲等、江苏海安县家禽检疫站(以下简称海安县检疫站)李荣盛等、天津市北辰区康地万达肉鸡服务站(以下简称康地万达服务站)高树云等、辽宁省动物保健技术研究中心(以下简称辽宁动保中心)、吉林省农安县康牧动物门诊部(以下简称康牧门诊部)、农业部青岛动物检疫所(以下简称青岛动检所)王玉东等对家禽的主要病毒性疾病用家禽干扰素进行了预防和治疗的统计分析,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在治疗鸡新城疫(ND)中的应用

ND是由NDV引起的一种主要侵害鸡和火鸡的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育成期和产蛋期的鸡及肉仔鸡均可发生,是养鸡行业最常见、危害最严重的病毒性传染病。多年来,由于多种原因,造成非典型ND或亚临床型ND的发病率很高,使主动防疫失去应有的作用。传统方法,有Ⅰ或Ⅳ系苗紧急接种,存在一定缺陷,抗体水平低下时,鸡群用后不但无效,反而会造成更多的死亡。用卵黄抗体或者抗NDV血清治疗ND时,效果也不十分明显。而且制备抗NDV血清和卵黄抗体时,易带入细菌和其它病毒,非但治不好ND,反而会传染上其它传染病。而利用IFN治疗ND时,就可避免上述两类治疗方法中的不利因素,起到对病毒发生疾病的有效治疗。经玛纳斯县兽医站、江苏海安县检疫站对6户63000只ND鸡的治疗统计,其中肉鸡2户,蛋鸡4户,用IFN注射后,第二天就能迅速降低死亡率,鸡群精神逐渐恢复,产蛋率也开始回升。典型病例:2001年8月7日,赵某饲养的8月龄蛋鸡5500只,产蛋率为98%,一周前发病,病鸡咳、喘、食欲减退,曾用环丙沙星饮水,支喉消炎散拌料,用药未见效果。继而产蛋率下降,剖检11只病鸡,临床诊断为非典型ND。用IFN注射,并采取综合措施,治疗第二天,整群病鸡精神明显好转,食欲增加,死亡停止,产蛋开始回升,约2周后产蛋恢复到92%,以后再无复发。

2 .在治疗法氏囊病(IBD)中的应用

据玛纳斯县兽医站、海安县检疫站、康地万达服务站对6户26300只肉鸡,5户1万只蛋鸡,发生IBD后,用IFN治疗,治愈率达95%左右。典型病例:某养鸡户饲养肉鸡3065只,26日龄发生IBD,发病达60%,曾用囊病康、黄芪灵等中药治疗,效果不明显,死亡率达12%。立刻用干扰素注射,第2天死亡率降到2%,第三天停止死亡,治愈率98%。据辽宁省动保中心2001年用IFN治疗IBD试验结果指出,使用IFN治疗已感染IBDV的家禽效果明显。并发现发生IBD后使用IFN的时间越早,治疗IBD的效果越好。这与IFN的作用机理有关,IFN并不直接杀灭病毒,而是诱导鸡体宿主细胞产生数种酶干扰病毒的基因转录或病毒蛋白组分的翻译,从而达到阻断病毒侵害机体的目的。

3.在治疗传染性支气管炎(IB)中的应用

据玛纳斯县兽医站、康地万达服务站、康牧门诊部对6户15000只肉鸡、3户15500只蛋鸡,发生IB后用IFN治疗,治愈达94.5%,典型病例:吉林农安县某养鸡户饲养肉鸡3500只(25日龄),2003年3月25日来门诊,临床诊断为IB。采取如下治疗方案:①用IFN二倍量肌肉注射;②优质电解质多维加适量葡萄糖饮水5天;③微生态制剂畜禽生命宝(3000只/瓶),每天1次,集中饮水2小时,连饮3天;

④肾可舒每袋加150千克水,夜间全程饮水;⑤加强带鸡消毒,适当提高舍温,并且日粮中蛋白水平降低8~10个百分点。7天后鸡群恢复健康。

4.在治疗喉气管炎(ILT)病中的应用

据玛纳斯县兽医站、康地万达服务站、海安检疫站对137000只肉鸡,3户14600只蛋鸡,发生ILT 后用IFN治疗效果较好。典型病例:ILT来势凶猛,病鸡死淘率高。玛纳斯县兽医站报道,治疗1户6200只蛋鸡,产蛋率由92%下降到81%。IFN治疗后,1周内产蛋率恢复到92%。

5.在治疗产蛋下降综合征(EDS)中的应用

产蛋下降综合征是一种腺病毒引起的以产蛋突然下降,产异常蛋为特征的病毒性传染病。一般都靠疫苗主动预防,一旦发生本病,产蛋急剧下降,很难控制。玛纳斯兽医站治疗2户8400只鸡,鸡群发病时最高产蛋从91%降到50%,用IFN治疗后,四天产蛋上升到78%。

6.在治疗鸡痘(FP)中应用

2001年9月,天津北辰大张庄一户饲养8300只肉鸡,21日龄出现皮肤型鸡痘,用IFN(按500只/瓶)注射,同时用阿莫西林饮水,采取综合措施,5天后治愈。

7.在治疗禽脑脊髓炎(AE)中应用

2001年10月,海安县很多养鸡户蛋鸡产蛋突然下降,鸡群采食、粪便、蛋质、蛋色无任何变化,产蛋率下降2~4成,临床和试验室诊断为禽脑脊髓炎病毒侵袭所致。用IFN注射同时配合一些药物,一周内产蛋率恢复到病前水平。

8.在病毒性疾病混合感染时的应用

一般情况,ND、IBD、IB、ILT相互混合感染和继发感染的情况多见,共治疗4户27600只鸡,在死亡率达到24.5%的情况下,用干扰素注射后治愈率达95%左右。其中冯某16日龄7600只肉鸡,ND、IBD、大肠杆菌病并发,死亡率14%,IFN注射后,相应使用抗生素和采取综合保健措施,第2天死亡率为1%,第5天病愈。

9.在治疗马立克氏病(MD)中应用

山西省临汾市兽医站报道,某户饲养海兰白蛋鸡1.8万只,126日龄发现部分鸡精神萎靡,冠有些萎缩、发白,有一部分鸡瘦弱,有的鸡出现劈叉状,坐骨神经肿胀,为正常2倍左右,发黄。死亡率增加。临床诊断为MD,用IFN(500只/瓶)肌肉注射,3天后鸡群状态好转,康复较好。

二、用IFN做开口药进行生物预防

2001年,康地万达服务站6户,16730只鸡,应用IFN做2日龄开口药,用户反映鸡雏比以前抗病能力增强了,死亡减少了,7日龄成活率达99.2%,比以前未用IFN的批次成活率提高2~3个百分点。

三、治疗鹅副黏病毒病

扬州大学焦库华2005年报道,江苏省某县一农户,饲养白鹅480只,52日龄,6天内死亡150只,临床诊断为鹅副黏病毒、大肠杆菌和霉菌混合感染。用干扰素3倍量,用生理盐水稀释(1毫升/只)注射,

白介素饮水,强力霉素(30毫克/千克)拌料内服。病重的每天注射庆大霉素,一天两次。水中补饲电解质多维,一周后鹅群恢复正常。

四、治疗鸭瘟与鸭浆膜炎混合感染

安徽省安庆市六畜兴牧业服务中心吴晓明2006年报道,安庆市一养鸭户,饲养青年蛋鸭4000羽,50日龄突然发病,日死亡100只左右,诊断为鸭瘟与鸭传染性浆膜炎混合感染。用鸭干扰素每瓶300只,安力健B项每瓶300只,分别用生理盐水稀释混合后注射,每日1次,连用3天。配合使用氟苯尼考、双黄连口服液,1日1次,用5天。采用综合的生物安全措施,一周后康复。

五、临床应用IFN的体会及使用时应注意的问题

IFN是我国首个应用于家禽临床的基因工程产品,主要是用于病毒感染、免疫抑制和肿瘤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七年来,全国各地应用效果显著。现将临床体会及应用时注意事项介绍如下:

1.家禽2日龄做开口药,可预防MD、ND、AI、IBD、IB等病毒性疾病。

2.使用疫苗前或后间隔96小时使用IFN,防止IFN对疫苗的干扰破坏作用。

3.发生病毒性疾病,使用IFN治疗后仍需要使用疫苗免疫,保证鸡群得到很好的免疫保护。这是因为IFN不影响抗体的消长,不能产生主动性免疫,不能产生抗体,建立正常的家禽免疫仍需要在使用IFN后进行疫苗免疫。

4.临床应用IFN治疗病毒病,用得越早,效果越好。

5.IFN是基因工程产品,无药残和毒副作用。

【相关链接】

1.IFN的分类及基因结构

现在一般将IFN分为Ⅰ型和Ⅱ型。Ⅰ型干扰素又包括α-IFN和β-IFN。α-IFN是单核细胞产生的相对分子量18000的多肽。β-IFN主要是由成纤维细胞产生的相对分子量20000的糖蛋白,主要参与抗病毒、抗肿瘤作用。Ⅱ型又称免疫IFN,即γ-IFN,主要是由T细胞和NK细胞产生的相对分子量21000~24000的单体糖蛋白,其大小取决于糖醛化程度,共同具有18000的多肽成分,主要参与诱导组织相容性抗原(MHC)的表达免疫调节效应,其抗病毒作用比Ⅰ型IFN弱。

α-IFN有多种亚型,各亚型均含165~166个氨基酸,结构相似。其活性形式为单体,尽管一些干扰素在翻译后进行N-糖苷键型和O-糖苷键型糖基化修饰,但大多数亚型都没有糖基化。目前已鉴定出的α-IFN非等位基因至少有15个;β-IFN由单基因编码,含166个氨基酸残基。β-IFN分子中含有3个半胱氨酸残基,其中能形成二硫键的Cys31-Cys141,它与α-IFN的Cys29-Cys138结构同源。第17位的半胱氨酸巯基游离。

γ-IFN也是有单基因编码的,其天然活性形式的N-糖基化的同源二聚体。γ-IFN有不同于Ⅰ型干扰素的细胞表面结合受体。γ-IFN不含半胱氨酸,在第25位和第97位的Asn处有两个N糖基化位点。此外,还有来源于白细胞的ω-IFN,它含172~174个氨基酸残基。不同类型IFN分子具有不同程度的氨基酸同源性(α-IFN与β-IFN分子同源性为28%,与ω-IFN分子同源性高达60%)。

α-IFN与β-IFN的结构基因均定位于人的第9号染色体上,而且都不含有内含子,γ-IFN基因定位于第12号染色体上,共含有3个内含子。动物γ-IFN基因4个外显子编码数目相近的氨基酸,每一个外显子包含5'UTR编码19个氨基酸的信号肽序列和22个氨基酸的成熟蛋白质;外显子2、3、4分别编码23、60、40个氨基酸,外显子4包含终止子与3'UTR,外显子2与4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具有高度保守性,分别为56.5%与42.5%。3个内含子准确插入两个密码子之间的开放阅读框。内含子都具有保守性序列,包括5'GT与3'AG。尽管氨基酸序列存在差异,但Ⅰ型干扰素具有相似的三维结构,都由紧密排列的α螺旋结构域构成,并表现出相似的生理生化特征,如对pH值的稳定性和对同类细胞表面受体的识别相似。

2. IFN的生物学功能

IFN具有很高的生物活性,其比活性为108个单位/毫克蛋白质,其抗病毒作用无特异性,是广谱抗病毒物质。其保护作用具有相对的种属特异性,如家禽产生的干扰素只能保护家禽,不能保护其它动物。

IFN对机体的生命活动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目前的研究结果表明,已知的IFN几乎可以影响生物体免疫反应的全过程,同时IFN对细胞的作用过程和功能也是多方面的。这些作用既有针对生理生化过程的,也有针对基因表达的。IFN从产生到发生作用的过程,构成了生物体一个基本的生命活动单元。因此,IFN生成和作用过程的研究对于人们认识生命本质,治疗疾病等方面意义非常重大。

(1)α/βIFN的生物学功能

①抗病毒作用:α/βIFN具有广谱抗病毒作用,其作用机理是:a.通过抑制某些病毒的吸附、脱壳和最初的病毒核酸转录,病毒蛋白合成以及成熟病毒的释放等不同环节;b.通过NK、巨噬细胞和CTL杀伤病毒感染靶细胞。

②抑制某些细胞的生长:如抑制成纤维细胞、上皮细胞、内皮细胞和造血细胞的增殖,其机制可能通过使细胞和造血细胞停留在G0/G1期,降低DNA合成,下调C-MRC、C-FOS等细胞原癌基因转录水平,下调某些生长因子受体表达,如EGFR、胰岛素-IR和M-CSFR等。

③免疫调节作用:α/βIFN也具有一定的免疫调节活性,其作用机理:a.激活单核巨嗜细胞,促进巨嗜细胞杀死吞噬的病原微生物;b.促进细胞表面MHC Ⅰ类和Ⅱ类抗原的表达,激活CD+4Th细胞,促进抗原识别,放大免疫反应;c.促进巨嗜细胞B7抗原表达,促进CTL杀伤靶细胞;d.促进淋巴细胞分化,促进CTL成熟,促进B细胞分泌抗体;e.激活嗜中性白细胞,上调嗜中性白细胞的呼吸爆发。

④抑制和杀伤肿瘤细胞:α-IFN、β-IFN主要通过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和促进肿瘤细胞凋亡发挥抗肿瘤作用,它还可以通过抑制肿瘤血管形成,激活机体先天性免疫应答,提高巨噬细胞、NK和CTL的杀伤水平,激活机体特异性免疫应答,抑制和杀伤肿瘤细胞。

(2)γ-IFN的生物学功能

①诱导单核细胞、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皮肤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和星状细胞等MHC Ⅰ类抗原的表达,使其参与抗原提呈和特异性免疫的识别过程。此外,γ-IFN可上调内皮细胞ICAM-ICD54表达,促进巨噬细胞杀伤病原微生物。

②促进LPS体外刺激小鼠B细胞分泌IgG2,降低IgG1、IgG2b、IgG3和IgE3和Ig产生以及FCER 表达,促进SAC诱导的人B细胞增殖。

③协同IL-2诱导LAK活性,促进T细胞IL-2R表达。

④诱导急性期蛋白合成,诱导髓样细胞分化。

3. IFN抑制病毒复制的作用机理

有很多类型的细胞在被某些病毒感染几小时内就能产生IFN,几天内能达到高浓度,能在初次免疫反应尚未形成之前,发挥免疫作用。IFN由宿主细胞的基因编码。病毒感染细胞后,病毒遗传物质和宿主细胞核糖体作用,使靶细胞产生IFN的编码基因去抑制,产生IFN。IFN从细胞内释放出来可保护与其接触后的其它细胞不受感染。IFN对未感染细胞的作用是通过对它们的DNA去抑制作用而实现的。由于这种去抑制作用,未感染细胞产生一种称作翻译抑制蛋白(TIP)的物质,TIP结合于核糖体,使病毒的mRNA 与宿主细胞的核糖体的结合受到抑制,故而妨碍了病毒蛋白,病毒核酸以及复制病毒时所需的酶的合成,使病毒的繁殖受到抑制。即:病毒进入细胞→病毒RNA附着于宿主细胞核糖体→使形成干扰素mRNA的宿主细胞DNA顺反子去抑制→干扰素mRNA刺激干扰素产生→干扰素进入细胞→使形成翻译抑制蛋白mRNA的细胞DNA顺反子去抑制→TIP形成并结合到核糖体→TIP阻止病毒RNA结合到核糖体。

IFN并不影响宿主细胞本身的mRNA与核糖体的结合,所以不妨碍宿主细胞的生长

基因工程重组人干扰素概述(

根据来源、基因序列和氨基酸组成分类 I 型干扰素: IFNα、IFNβ、IFN τ、IFN ω 来源:白细胞、成纤维细胞、病毒感染的组织细胞等 功能:抗病毒感染、抗肿瘤生长 免疫调节(较弱) 其中IFN-α为多基因产物,有23种以上的亚型。 II 型干扰素:干扰素γ(IFN ) 来源:活化的T细胞和NK细胞产生 功能:免疫调节 提高单核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的抗原提呈能力 增强Tc细胞和NK细胞的杀伤活性 抑制TH2细胞形成,下调体液免疫应答 趋化作用 抗病毒和抗肿瘤作用(次要)

2. 根据动物来源确定分类,例如人干扰素(HuIFN),小鼠干扰素(MuIFN)。 免疫调节作用表现在对宿主免疫细胞活性的影响,如对巨噬细胞、T细胞、B细胞和NK细胞等均有一定作用。 ●对巨噬细胞的作用:IFNγ可使巨噬细胞表面MHCⅡ类分子的表达 增加,增强其抗原递呈能力;此外还能增强巨噬细胞表面表达Fc 受体,促进巨噬细胞吞噬免疫复合物、抗体包被的病原体和肿瘤细胞。 ●对淋巴细胞的作用:干扰素对淋巴细胞的作用较为复杂,可受剂 量和时间等因素的影响而产生不同的效应。在抗原致敏之前使用大剂量干扰素或将干扰素与抗原同时投入会产生明显的免疫抑制作用;而低剂量干扰素或在抗原致敏之后加入干扰素则能产生免疫增强的效果。在适宜的条件下,IFNγ对B细胞和CD8+T细胞的分化有促进作用,但不能促进其增殖。IFNγ能增强TH1细胞的活性,增强细胞免疫功能;但对TH2细胞的增殖有抑制作用,因此抑制体液免疫功能。IFNγ不仅抑制TH2细胞产生IL-4,而且抑制IL-4对B细胞的作用,特别是抑制B细胞生成IgE。 ●对其它细胞的作用:IFNγ对其他细胞也有广泛影响:①刺激中性 粒细胞,增强其吞噬能力;②活化NK细胞,增强其细胞毒作用;

注射用重组人干扰素2b说明书

注射用重组人干扰素α 2b 说明书请仔细阅读说明书并在医师指导下使用警示语:1.对重组人干扰素α 2b 或该制剂的任何成份有过敏史者禁用。2.患有严重心脏疾病者禁用\。3.严重的肝、肾或骨髓功能不正常者禁用。4.癫痫及中枢神经系统功能损伤者禁用。5.有其他严重疾病不能耐受本品者,不宜使用。[药品名称]通用名称:注射用重组人干扰素α 2b 商品名称:利分能英文名称:Recombinant Human Interferon α 2b for Injection 汉语拼音:Zhusheyong Chongzu Ren Ganraosu α 2b [成份]主要成份为重组人干扰素α 2b,由高效表达人干扰素α 2b 基因的腐生型假单孢菌,经发酵、分离和高度纯化制成。辅料为人血白蛋白、甘露醇、磷酸氢二钠、磷酸二氢钠。[性状]应为白色薄壳状疏松体,加入标示量注射用水后应迅速复溶为澄明液体。[适应症]1.用于治疗某些病毒性疾病,如急慢性病毒性肝炎、带状疱疹、尖锐湿疣。 2.用于治疗某些肿瘤,如毛细胞性白血病、慢性髓细胞性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非何杰金氏淋巴瘤、恶性黑色素瘤、肾细胞癌、喉乳头状瘤、卡波氏肉瘤、卵巢癌、基底细胞癌、表面膀胱癌等。[规格]3×106IU/支,复溶后体积1.0 毫升。[用法用量]本品可以肌肉注射、皮下注射和病灶注射。 1.慢性乙型肝炎:皮下或肌肉注射,3—6×106IU/日,连用四周后改为3 次/周,连用16 周以上。2.急慢性丙型肝炎:皮下或肌肉注射,3—6×106IU/日,连用四周后改为 3 次/周,连用16 周以上。 3.丁型肝炎:皮下或肌肉注射,4—5×106IU/日,连用四周后改为3 次/周,连用16 周以上。4.带状疱疹:肌肉注射,1×106IU/日,连用6 天,同时口服无环鸟苷。5.尖锐湿疣:可单独应用,肌肉注射,1—3×106IU/日,连用四周。也可与激光或电灼等合用,一般采用疣体基底部注射,1×106IU/次。6.毛细胞白血病:2—8×106IU/m2/天,连用至少3 个月。7.慢性粒细胞白血病:3—5×106IU/m2/天,肌肉注射。可与化疗药物羟基脲、Ara—c 等合用。8.多发性骨髓瘤:作为诱导或维持治疗,3—5×106IU/m2,肌肉注射,3 次/周,并与VMCP 等化疗方案合用。9.非何杰金氏淋巴瘤:作为诱导或维持治疗,3—5×106IU/m2,肌肉注射,3 次/周,并与CHVP 等化疗方案合用。10.恶性黑色素瘤:6×106IU,肌肉注射,3 次/周,与化疗药物合用。11.肾细胞癌:6×106IU,肌肉注射,3 次/周,与化疗药物合用。12.喉乳头状瘤:3×106IU/m2,肌肉注射或皮下注射,每周3 次(隔日1 次)。13.卡波氏肉瘤:50×106IU/m2/天,连续5 天,每次静脉滴注30 分钟。至少间隔9 天再进行下一个5 天的治疗期。14.基底细胞癌:5×106IU,瘤灶内注射,3 次/周,3 周。15.卵巢癌:5—8×106IU,肌肉注射,3 次/周,与化疗药物合用。[不良反应]使用本品常见有发烧、头痛、寒战、乏力、肌痛、关节痛等症状,常出现在用药的第一周,不良反应多在注射48 小时后消失。如遇严重不良反应,须修改治疗方案或停止用药。一旦发生过敏反应,应立即停止用药。少数病人还可出现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等血象异常,停药后即可恢复正常。偶见有厌食、恶心、腹泻、呕吐、脱发、高(或低)血压、神经系统紊乱等不良反应。[禁忌]1.对重组人干扰素α 2b 或该制剂的任何成份有过敏史者。2.患有严重心脏疾病者。3.严重的肝、肾或骨髓功能不正常者。4.癫痫及中枢神经系统功能损伤者。5.有其他严重疾病不能耐受本品者,不宜使用。[注意事项]1.本品冻干制剂为白色疏松体,溶解后为无色透明液体,如遇有浑浊、沉淀等异常现象,则不得使用。包装瓶有损坏、过期失效不能使用。2.以注射用水溶解时应沿瓶壁注入,以免产生气泡,溶解后宜于当日用完,不得放置保存。[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孕妇用药经验有限,孕期内安全使用本品的方法尚未建立,因此,给孕妇注射,须在病情十分需要,并由临床医生仔细斟酌后确定。[儿童用药]儿童用药经验仍有限,对此类病例应小心权衡利弊后遵医嘱用药。[老年用药]对有心脏病的老年患者,老年癌症晚期患者,在接受本剂治疗前及治疗期中都应做心电图检查,遵医嘱做剂量调整或停止用本品。[药物相互作用]干扰素可能会改变某些酶的活性,尤其可减低细胞色素酶P450 的活性,因此西咪替丁、华法令、茶碱、安定、心得安等药物代谢受到影响。在与具有中枢作用的药物合并使用时,会产生相互作用。[药物过量]尚未有药物过量的报告,但大剂量应用时,

传染病学重点知识点

传染病学重点知识点 一. 感染过程的表现: 1.清除病原体: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2.隐性感染(covert infection):又称亚临床感染。是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仅诱导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而不引起或只引起轻微的组织损伤,因而在临床上不显出任何症状、体征,甚至生化改变,只能通过免疫学检查才能发现。大多数病原体感染都以隐性感染为主。结局:大多数获特异性免疫,病原体被清除;少数人转变为无症状携带者,病原体持续存在于体内。 3.显性感染(overt infection):又称临床感染。是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不但诱导机体发生免疫应答,而且通过病原体本身的作用或机体的变态反应,而导致组织损伤,引起病理改变和临床表现。结局:病原体被清除,感染者获较为稳固的免疫力;免疫力不牢固,再受感染而发病;小部分成为慢性病原携带者。 4.病原携带状态(carrier state):无明显临床症状而携带病原体。 按病原体种类分:带病毒者,带菌者,带虫者 按发生和持续时间长短分:潜伏期携带者,恢复期携带者,慢性携带者 按携带持续时间分:急性携带者(<3months),慢性携带者(>3months) 5.潜伏性感染(latent infection)病原体感染人体后寄生于某些部位,由于机体免疫功能足以将病原体局限化而不引起显性感染,但又不足以将病原体清除时,病原体便可以长期潜伏起来,待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时,则可引起显性感染。在此期间,病原体一般不排出体外(系非感染源,不同于病原携带状态)。注意:1)隐性感染最常见,病原携带状态次之,显性感染所占比重最低 2)上述五种表现形式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变。 二. 流行过程的基本条件: 1.传染源(source of infection):是指病原体已在体内生长、繁殖并能将其排出体外的人和动物。 (1)患者(2)隐性感染者(3)病原携带者(4)受感染的动物 2.传播途径(route of transmission):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另一个易感者的途径。 (1)呼吸道传播(2) 消化道传播(3)接触传播(4)虫媒传播(5)血液、体液传播 3.人群易感性:对某种传染病缺乏特异性免疫力的人称为易感者(susceptible person),他们对病原体都具有易感性(susceptibility)。当易感者在某一特定人群中的比例达到一定水平,若又有传染源和合适的传播途径时,则很容易发生该传染病流行。 传染病的周期性(periodicity):某些病后免疫力很巩固的传染病,经过一次流行之后,需待几年当易感者比例再次上升到一定水平时,才会发生另一次流行的现象。 三.传染病的治疗 (一).治疗原则:坚持综合治疗的原则即治疗、护理、隔离与消毒并重,一般治疗、对症治疗与病原治疗并重的原则 (二). 治疗方法:1.一般治疗及支持治疗2.病原治疗3.对症治疗4.康复治疗5.中医中药治疗 四. 我国法定传染病包括几类几种?按甲类传染病预防,管理的包括哪几种? 法定传染病分为3类38种(甲类2种、乙类25种、丙类11种)。 甲类 (1.鼠疫、2.霍乱)强制管理的传染病,城镇要求发现后2h内,农村不超过6h上报。 乙类 (3.传染性非典型肺炎、4.艾滋病、5.病毒性肝炎、6.脊髓灰质炎、7.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8.麻疹、9.流行性出血热、10.狂犬病、11.流行性乙型脑炎、12.登革热、13.炭疽、14.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15.肺结核、16.伤寒和副伤寒、17.流行性脑脊髓膜炎、18.百日咳、19.白喉、20.新生儿破伤风、21.猩红热、22.布鲁氏菌病、23.淋病、24.梅毒、25.钩端螺旋体病、26.血吸虫病、27.疟疾 ) 为严格管理的传染病,城镇要求发现后6h内,农村不超过12h上报,其中,对乙类传染病中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炭疽中的肺炭疽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丙类(28.流行性感冒、29.流行性腮腺炎、30.风疹、31.急性出血性结膜炎、32.麻风病、33.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34.黑热病、35.包虫病、36.丝虫病,37.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 38.手足口病)为监测管理传染病。

重组干扰素的生产 (2)

题目浅析重组干扰素的生产 姓名杨胜德学号11113173 专业生物工程学院微生物 指导教师鞠守勇 二零一二年十一月

目录 摘要﹍﹍﹍﹍﹍﹍﹍﹍﹍﹍﹍﹍﹍﹍﹍﹍﹍﹍﹍﹍﹍﹍﹍﹍﹍﹍﹍﹍﹍﹍﹍﹍﹍﹍﹍﹍3 关键词﹍﹍﹍﹍﹍﹍﹍﹍﹍﹍﹍﹍﹍﹍﹍﹍﹍﹍﹍﹍﹍﹍﹍﹍﹍﹍﹍﹍﹍﹍﹍﹍﹍﹍﹍3 Abstract﹍﹍﹍﹍﹍﹍﹍﹍﹍﹍﹍﹍﹍﹍﹍﹍﹍﹍﹍﹍﹍﹍﹍﹍﹍﹍﹍﹍﹍﹍﹍﹍﹍﹍﹍3 Key words﹍﹍﹍﹍﹍﹍﹍﹍﹍﹍﹍﹍﹍﹍﹍﹍﹍﹍﹍﹍﹍﹍﹍﹍﹍﹍﹍﹍﹍﹍﹍﹍﹍﹍3 前言﹍﹍﹍﹍﹍﹍﹍﹍﹍﹍﹍﹍﹍﹍﹍﹍﹍﹍﹍﹍﹍﹍﹍﹍﹍﹍﹍﹍﹍﹍﹍﹍﹍﹍﹍﹍4 1.基因工程菌的构建﹍﹍﹍﹍﹍﹍﹍﹍﹍﹍﹍﹍﹍﹍﹍﹍﹍﹍﹍﹍﹍﹍﹍﹍﹍﹍﹍﹍4 1.1目的基因的获取﹍﹍﹍﹍﹍﹍﹍﹍﹍﹍﹍﹍﹍﹍﹍﹍﹍﹍﹍﹍﹍﹍﹍﹍﹍﹍﹍﹍4 1.1.1干扰素mRNA的获取﹍﹍﹍﹍﹍﹍﹍﹍﹍﹍﹍﹍﹍﹍﹍﹍﹍﹍﹍﹍﹍﹍﹍﹍﹍4 1.1.2 cDNA的合成﹍﹍﹍﹍﹍﹍﹍﹍﹍﹍﹍﹍﹍﹍﹍﹍﹍﹍﹍﹍﹍﹍﹍﹍﹍﹍﹍﹍﹍4 1.1.3 cDNA第二链的合成﹍﹍﹍﹍﹍﹍﹍﹍﹍﹍﹍﹍﹍﹍﹍﹍﹍﹍﹍﹍﹍﹍﹍﹍﹍﹍5 1.2 大肠杆菌质粒的获取﹍﹍﹍﹍﹍﹍﹍﹍﹍﹍﹍﹍﹍﹍﹍﹍﹍﹍﹍﹍﹍﹍﹍﹍﹍﹍5 1.3重组质粒的获取﹍﹍﹍﹍﹍﹍﹍﹍﹍﹍﹍﹍﹍﹍﹍﹍﹍﹍﹍﹍﹍﹍﹍﹍﹍﹍﹍﹍5 1.3.1重组质粒的合成﹍﹍﹍﹍﹍﹍﹍﹍﹍﹍﹍﹍﹍﹍﹍﹍﹍﹍﹍﹍﹍﹍﹍﹍﹍﹍﹍﹍5 1.3.2 重组DNA的转化﹍﹍﹍﹍﹍﹍﹍﹍﹍﹍﹍﹍﹍﹍﹍﹍﹍﹍﹍﹍﹍﹍﹍﹍﹍﹍﹍5 1.3.3重组体的筛选与鉴定﹍﹍﹍﹍﹍﹍﹍﹍﹍﹍﹍﹍﹍﹍﹍﹍﹍﹍﹍﹍﹍﹍﹍﹍﹍﹍5 2.目的基因的表达﹍﹍﹍﹍﹍﹍﹍﹍﹍﹍﹍﹍﹍﹍﹍﹍﹍﹍﹍﹍﹍﹍﹍﹍﹍﹍﹍﹍﹍﹍5 3.产物的提取与纯化﹍﹍﹍﹍﹍﹍﹍﹍﹍﹍﹍﹍﹍﹍﹍﹍﹍﹍﹍﹍﹍﹍﹍﹍﹍﹍﹍﹍﹍5 4.质量控制和要求﹍﹍﹍﹍﹍﹍﹍﹍﹍﹍﹍﹍﹍﹍﹍﹍﹍﹍﹍﹍﹍﹍﹍﹍﹍﹍﹍﹍﹍﹍6 4.1半成品检定﹍﹍﹍﹍﹍﹍﹍﹍﹍﹍﹍﹍﹍﹍﹍﹍﹍﹍﹍﹍﹍﹍﹍﹍﹍﹍﹍﹍﹍﹍﹍﹍6 4.2成品检定﹍﹍﹍﹍﹍﹍﹍﹍﹍﹍﹍﹍﹍﹍﹍﹍﹍﹍﹍﹍﹍﹍﹍﹍﹍﹍﹍﹍﹍﹍﹍﹍﹍6 5.参考文献﹍﹍﹍﹍﹍﹍﹍﹍﹍﹍﹍﹍﹍﹍﹍﹍﹍﹍﹍﹍﹍﹍﹍﹍﹍﹍﹍﹍﹍﹍﹍﹍﹍7 6.致谢﹍﹍﹍﹍﹍﹍﹍﹍﹍﹍﹍﹍﹍﹍﹍﹍﹍﹍﹍﹍﹍﹍﹍﹍﹍﹍﹍﹍﹍﹍﹍﹍﹍﹍﹍8

干扰素的研究进展及应用前景

干扰素的研究进展及应用前景高等生物化学中期答辩 作者:ZJJ 学院:化学化工学院 专业:药物化学 学号:

干扰素的研究进展及应用前景 作者: 摘要:干扰素是人体受到病毒或双股RNA刺激物的刺激产生免疫应答,由细胞合成及分泌的一族蛋白质类,具有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抗病毒、抗肿瘤等多种作用,是机体防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干扰病毒基因转录或病毒蛋白组分的翻译,从而阻止或限制病毒感染,是目前最主要的抗病毒感染和抗肿瘤生物制品。本文就干扰素的分类、分子结构、作用机理、生物学活性、体外重组技术以及临床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对其应用前景做出预测展望。 关键词:干扰素研究进展应用前景 Research progress and application prospect of interferon Author: ( Tianji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Tianjin 300072,China) Interferon (IFN) is human body gets virus or double stranded the exciting generation immunity of RNA exciter is respondent, by the cell synthesis reaches excretive gens protein kind ,has the function of regulating the immune function, antiviral and antitumor,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body's defense system. It can prevent or limit viral infection by interfering with viral gene transcription or translation of the viral proteins,so it is the main antiviral and antitumor biological products.The research of interferon classification, molecular structure,

干扰素基础知识

干扰素基础知识

干扰素 干扰素(IFN)是一种广谱抗病毒剂,并不直接杀伤或抑制病毒,而主要是通过细胞表面受体作用使细胞产生抗病毒蛋白,从而抑制乙肝病毒的复制;同时还可增强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巨噬细胞和T淋巴细胞的活力,从而起到免疫调节作用,并增强抗病毒能力。干扰素是一组具有多种功能的活性蛋白质(主要是糖蛋白),是一种由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它们在同种细胞上具有广谱的抗病毒、影响细胞生长,以及分化、调节免疫功能等多种生物活性。 目录: 一、干扰素 二、干扰素简介 三、干扰素多少钱 四、发现 五、什么叫干扰素(IFN) 六、品种及价位 七、作用机制 ①间接性 ②广谱性 ③种属特异性 ④发挥作用迅速 八、分类 九、干扰素制剂如何分类 十、临床上常用的干扰素有哪些制剂

1自然干扰素 2人体白细胞重组干扰素 3复合干扰素 十一、干扰素适应症 十二、干扰素有哪些不良反应 十三、如何应对干扰素的不良反应 十四、干扰素研究、应用历程 十五、病毒的克星——干扰素 十六、哪些人不宜使用干扰素治疗 十七、什么是长效干扰素 十八、普通干扰素和长效干扰素的区别 十九、干扰素治疗的禁忌证 二十、用途及用法 二十一、干扰素治疗乙肝效果 一、干扰素 药物类别:抗肿瘤药,抗病毒药;所属类别:生物反应调节剂药物名称:干扰素英文名称:Interferon 药物别名:序号中文别名英文别名 一.α干扰素 制剂/规格:序号制剂规格 1.注射剂5×10。单位(1 ml);1×106。单位(1 ml); 2.冻干剂l×10。单位

成份/化学结构:序号成份化学结构 药理作用:1.抗病毒作用:其抗病毒活性不是杀灭而是抑制病毒,它一般为广谱病毒抑制剂,对RNA和DNA病毒都有抑制作用。当病毒感染的恢复期可见干扰素的存在,另一方面用外源性干扰素亦可缓解感染。 2.抑制细胞增殖干扰素抑制细胞分裂的活性有明显的选择性,对肿瘤细胞的活性比正常细胞大500~1000倍。干扰素抗肿瘤效果可以是直接抑制肿瘤细胞增殖,或通过宿主机体的免疫防御机制限制肿瘤的生长。 3.诱导细胞凋亡:干扰素可以诱导肿瘤细胞凋亡,从而杀灭肿瘤细胞。 4.干扰素对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均有免疫调节作用,对巨噬细胞及NK细胞也有一定的免疫增强作用。 药动学:干扰素在肌内注射或皮下注射后入血的速度较慢,需较长时间才能在血中测到。肌内注射后Tmax为5~8小时。一次肌注:106单位,血清浓度为100单位/ml,这比在病毒感染时自然产生的干扰素量为高。循环中的干扰素半衰期为2~4小时。只有少量干扰素能进入血脑屏障,脑脊液内的浓度约为血内浓度的l/30,只有在兔身上研究过排泄,排出量只有0.2%~2.0%。 适应症:1.用于多种恶性肿瘤,包括毛细胞白血病、慢性白血病、非何淋巴瘤、骨髓瘤、膀胱癌、卵巢癌、晚期转移性肾癌及胰腺恶性内分泌肿瘤、黑色素瘤和Kaposi 肉瘤等。 2.与其他抗肿瘤药物并用。 3.作为放疗、化疗及手术的辅助治疗剂。 4.病毒性疾病的防治。 用法用量:

病毒有关知识点复习总结

高中生物病毒有关知识点归纳 病毒是一类非细胞结构的生物。由于它的结构与高等动植物及其他生物完全不同,所以生物学家在分类时将它作为特殊的一类,单独列为病毒界。在高中生物学以及高考中也经常涉及有关病毒的知识点及考点。 一、大小 发现史:19世纪,伊万诺夫斯基在研究烟草花叶病的病因时,推想这种病是由细菌引起的。他将患花叶病的烟草榨出汁液,用能将细菌滤去的过滤器进行过滤,再用过滤后的汁液去感染正常的烟叶,结果发现正常的烟叶还能患病。 发现问题: 提出假说: 设计实验:(加法、减法) 得出结论:这表明烟草花叶病是由比细菌还小的病原体引起的,他把这种病原体叫做"滤过性病毒"。 病毒形体极其微小,必须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观察到,一般可以通过细菌滤器(一般的直径为1-10μm,而多数病毒的直径在100 nm左右)。 二、成分和结构 1、成分 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主要成分仅为核酸和蛋白质两种。核酸位于病毒粒子的中心,构成了它的核心或基因组,蛋白质包围在核心周围,构成病毒粒子的衣壳。衣壳对核酸有保护作用,是病毒粒子的抗原成分。它们共同称为核衣壳,是任何病毒(指“真病毒”)所必需的基本结构。有些较复杂的病毒,在其核衣壳外还有一层囊膜包被。 2、结构 衣壳:蛋白质 髓部:DNA或RNA 特殊包膜 刺突 每一种病毒只含有一种核酸,不是DNA就是RNA,这也是病毒分类的依据之一。如DNA病毒有:噬菌体、疱疹病毒、各种腺病毒等。RNA病毒有:艾滋病毒、烟草花叶病毒、车前草病毒等。 三、生活方式 1、生活方式 病毒在宿主的活细胞内寄生生活。离开宿主细胞,病毒能以无生命的化学大分子状态存在,并可形成结晶 不同的病毒只能寄生在特定的宿主细胞内,具有专一性,这也是病毒分类的另一个重要依据。如专门寄生在动物细胞中的称为动物病毒(艾滋病毒等),专门寄生在植物细胞中的称为植物病毒(烟草花叶病毒等),专门寄生在细菌细胞中的称为细菌病毒(噬菌体)。 噬菌体的繁殖一般可分为五个阶段:即吸附一侵入→增殖(复制与生物合成)→成熟(装配)→裂解(释放)。整个过程必须在它的宿主活细胞中完成。 只有核酸进入宿主细胞,换言之,只提供了复制和表达的模板,其他的原料、能量、酶、

重组人干扰素a2a栓

重组人干扰素 【批准文号】国药准字S1******* 【中文名称】重组人干扰素a2a栓

【产品英文名称】Recombinant Human Interferonα2a In Suppository Form 【功效主治】重组人干扰素用于治疗阴道病毒性感染引起的慢性宫颈炎、宫颈糜烂、阴道炎,预防宫颈癌。 【化学成分】重组人干扰素α 2a 【药理作用】药理:重组人干扰素α2a具有广谱抗病毒作用,其抗病毒机制主要通过干扰素同靶细胞表面干扰素受体结合,诱导靶细胞内2-5(A)合成酶、蛋白激酶PKR、MX蛋白等多种抗病毒蛋白,阻止病毒蛋白质的合成、抑制病毒核酸的复制和转录而实现。干扰素还具有多重免疫调节作用,可提高巨噬细胞的吞噬活性和增强淋巴细胞对靶细胞的特异性细胞毒等,促进和维护机体的免疫监视、免疫防护和免疫自稳功能。毒理:1、急性毒性试验:最

大剂量静脉或肌内注射小鼠,全部健存,无死亡,未测出LD50。2、长期毒性试验:大白鼠连续给药一个月,全部动物健存,未见异常反应。 【药物相互作用】重组人干扰素α 2a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对药效无影响。 【不良反应】极少数病人初次用药后出现轻微腰腹酸痛,偶见一过性低热,外阴、阴道不适,可自行消失,不影响治疗。 【禁忌症】重组人干扰素α 2a儿童、孕妇禁用。 【产品规格】6万单位 【用法用量】将栓剂置于阴道后窟窿,每次一枚,隔日一次,睡前使用,6-10次为一个疗程或遵医嘱。

【贮藏方法】重组人干扰素α 2a应于避光、光燥、于2-8度保存。有效期18个月。 【注意事项】用药期间禁止坐浴和性生活,经期停止用药。如使用时环境温度过高,栓体变软(不影响疗效),请先置于4℃冰箱或冷水中3~5分钟,撕开塑料取出使用。

事业单位医学基础知识(修订版)精选.doc

事业单位医学基础知识模拟试卷(一) 一、填空题(本题共20分,每空2分。) 1、人体的腋下正常体温是(36℃-37℃) 2、人体最长的骨头是(股骨) 3、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和(肺) 4、患者仰卧的时间过久,最容易发生褥疮的部位是(骶尾)部。 5、人体最大的淋巴器官是(脾) 二、判断题(本题共20分,每题2分。) 1、取得执业助理医师可以在乡镇卫生院独立从事医疗活动;(√) 2、静脉注射,针头与皮肤呈90°角;(×) 呈60°角 3、肌肉注射时,应选择肌肉较丰富,与大血管、神经距离相对较近(远)的部位;(×) 4、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主要危险因素是脑栓塞;(×) 5、患者男性,45岁,头晕6个月,既往有高血压病史。门诊化验血胆固醇、三酰甘油(甘油三酯)高于正常建议生活方式为:高脂饮食;(×) 三、多选题(本题共20分,每题2分。) 1、关于体温的论述下列哪项正确:(C) A、体温低于36.5℃称体温过低 B、甲状腺功能亢进病人常有体温过低 C、体温高于37.5℃称发热 D、无菌性炎症一般无发热 E、慢性消耗性疾病病人常有体温升高 2、成人血压正常值:(B) A、高压120 mmHg,低压80 mmHg B、收缩压为90~140mmHg,舒张压为60~90mmHg C、收缩压为90~120mmHg,舒张压为60~80mmHg D、120/80 mmHg E、收缩压为120mmHg,舒张压为80mmHg 3、静脉输液时,下列哪项不是液体检查的内容:(D) A、液体的名称 B、浓度和剂量 C、生产日期和有效期 D、开瓶时间 E、液体的质量 4、进行下述哪项检查时,不必通知患者空腹采集血标本(B) A、抽血检查甘油三酯 B、抽血做交叉配血试验 C、检查血糖 D、检查二氧化碳结合力 E、检查肝功能 5、取用无菌溶液时,先倒出少量溶液的目的是(B) A、检查瓶口有无裂缝 B、冲洗瓶口 C、查看溶液的颜色 D、检查溶液有无沉淀 E、嗅察溶液有无异味 四、简答题(本题共20分,每题2分。) 1、慢性支气管炎最主要的并发症是 答、肺气肿、肺心病 2、患者男,32岁,咳嗽1月余,伴午后低热、夜间盗汗、痰中带血10天,胸片示:右肺上叶尖段炎症,伴有空洞形成。最可能的诊断的是什么病? 答:浸润型肺结核

回眸干扰素研究历程,全面认识干扰素

回眸干扰素研究历程,全面认识干扰素 缪晓辉 2007年是干扰素发现50年周年。有关干扰素的基础和临床研究涉及诸多领域,临床应用价值已经得到充分肯定,尤其是干扰素在治疗慢性病毒性肝炎的临床应用,彻底打破了慢性病毒性肝炎抗病毒治疗“无药可治”的局面,使得大量患者获益:或痊愈,或延长了寿命,或改善了生活质量。干扰素的生物活性非常广泛,临床应用范围有待进一步拓宽。本文对干扰素的研(究)发历程和临床应用价值作简要评述。 一、病毒学的快速发展催生了干扰素的发现 病毒是一种最微小的生命物质,早年曾被定义为“可过滤因子”。1892年Ivanowsky 发现了病毒颗粒,此后证实病毒是由核酸和蛋白质组成的、寄生于细胞的微生物。1935年Magrassi描述了一种现象:可引起脑炎的疱疹病毒株在家兔体内能够干扰同型脑炎病毒株的生长;同年Hoskin报道猴子感染黄热病毒亲神经株后能够免除同一病毒嗜内脏株的致死作用。此后,上述“干扰现象”不断被发现,并确认非抗体和病毒本身所为。1957年英格兰Mill Hill实验室的Isaacs和一位瑞士访问学者Lindenmann,发现鸡胚细胞与加热灭活的流感病毒一起处理后对活的流感病毒有抵抗能力,继而从细胞上清中分离出一种蛋白质,在干扰现象(interfere)的基础上命名其为干扰素(interferon)。从此,干扰现象的神秘面纱被揭开。从干扰素的发现和早期的研究历程,不难理解为什么干扰素更多地被视为一种抗病毒因子。 二、干扰素是由细胞分泌的、具有广泛生物活性的细胞因子 包括干扰素在内的许多具有免疫活性的蛋白质曾一度被称为淋巴因子(lymphokin),后来发现这些所谓淋巴因子可以由多种细胞产生,故至20世纪80年代初期淋巴因子逐渐被细胞因子取代,而在当时,干扰素是最重要的细胞因子。1979年至1987年间,Gresser担任主编,先后出版了9集《Interferon》年系列丛书集。1980年,国际干扰素研究协会还创办了一本名为《Journal of Interferon Research》的期刊,至1994年更名为《Journal of Interferon & Cytokine Research》,可见干扰素的地位。随着对干扰素研究的不断深入,干扰素的更多生物活性被揭示,值得一提的是干扰素抗肿瘤作用的发现。早年,很多学者推测恶性肿瘤是病毒慢性感染的结果,因此进行了若干实验,试图通过抑制病毒复制而抑制模型肿瘤生长,从而间接证明这一设想。1967年,Gresser在他的研究日志中记录了一段有趣的故事:他设计了注射癌细胞株制备小鼠肿瘤模型,实验动物分为预先注射和未注射干扰素两组,初期的设想是注射干扰素组鼠荷瘤时间和荷瘤率要比对照组低,结果意外地发现,注射干扰素组癌细胞未能在小鼠体内生长,Gresser认为实验技师忘记了注射癌细胞株,而技师坚持认为已经按要求注射,争论相持不下。几个月后Gresser亲自重复试验,取得了相同结果,这才使他意识到干扰素可能有直接抗肿瘤作用。

科普类知识题库100道

科普类知识题库100道 1. 世界上第一种基因移植作物是什么?( B ) A.番茄 B. 烟草 C.白菜 D.花生 (世界上第一种基因移植作物是1983年培植成功的一种含有抗生素类抗体的烟草植株) 2. 植物是很多动物的食物,植物自身则主要是利用光合作用制造养料。植物在进行光合作用的时候,除利 用太阳能和自身的叶绿素外,还需要空气中的 (A ) A.二氧化碳 B. 一氧化碳 C.氧气 D. 一氧 化氮 3. 下列哪种喝水方式不宜采用:(A ) A.饭后大量喝水 B.渴了再喝水 C.根据膳食营 养素构成等因素增减喝水量 (饭后喝水不好,容易冲淡胃液,影响食物的吸收和消化). 4. 乒乓球瘪了用什么办法能使它鼓起来?( C ) A.放到冰柜里 B.向里吹气 C.泡在开水里 D.泡在

冷水里 (因为它是密封的,里边是气体,根据热胀冷缩原理) 5. 蝙蝠晚上捉蚊子不靠眼睛,靠什么呢?( A ) A.超声波 B.电磁波 C.脑电波 D.次声波 6. 向日葵为什么跟着太阳转是因为?( B ) A.因为地球自转 B.向光性 C.向地性 D.背光性 7. 破坏臭氧层的主要物质是(C ) A、甲烷B 、二氧化碳 C 、氟利昂D 、 二氧化硫 8. 能使淀粉变成蓝黑色的是:(A ) A.碘酒 B.酚酞 C.PH试纸 D.紫蕊试液 9. 人体含水量百分比最高的器官是什么?( B ) A. 骨骼 B.眼球 C.血液 D.肌肉 (人体不同器官的水分含量差别很大,如人的眼球含水量是99% 血液85% 肌肉76% 骨骼22% 眼球位于眼眶内,呈球形,周围有眼肌附着保护,后面有视神经连于脑。眼球由眼球壁和眼球的内容物组成。)10. 在汽车前面供驾驶员看左右和后面车辆的是: (B ) A凹镜B.凸镜C.平面镜 11. 自然界已知的最硬物质为:(C ) A.石墨 B.金刚石 C.金刚砂 D.晶体硅 (其硬度高主要是由于其内部的分子结构为坚固的金字塔形(其同素异型体石墨的结构是层状结构)。 12. 小时候用鳃呼吸,长大后用肺呼吸的动物是(B )

乙肝防治常识

乙肝防治常识 对艾滋病人人民谈虎变色,但人们对乙型肝炎(乙肝)的危害性认识却不足,由此导致对乙肝的传染不够警惕。有人说“乙肝不会死人呀”。其实不然,每年中国死于与乙肝有关的疾病人数要高出死于艾滋病的成千上万。乙肝会导致肝硬化和肝癌,每年全国死于原发性肝癌的超过十万,死于肝硬化的就远远不止十万。乙肝病毒和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基本相同,但中国是乙肝高发区病毒携带者人数众多,带艾滋病的人数相对很少。而且乙肝病毒的感染力比艾滋病毒要强一百倍,使乙肝的预防更紧迫性。幸运的是,不像艾滋病,乙肝是可以通过疫苗接种得到预防。下面是关于乙肝的一些常识。 什么是乙型肝炎? 乙型肝炎是一种引起肝在发炎的疾病,这种炎症能导致肝细胞损伤,引起肝硬化,增加发生肝癌的危险。在中国,人口中近百分之六十感染过乙肝病毒。大约90%到95%的成年人能在感染后六个月内康复,从而不会再被感染。当然验血还能显示出他们曾感染乙肝病毒。大约5%至10%的成年人和25%至90%五岁以下儿童在感染乙肝病毒六个月后,体内还不活病毒,他们为慢性患者,通常称为乙肝病毒携带者。他们能将病毒传给他人。日前美国大约有一百多万慢性乙肝病人。而中国则有一亿二千多万,占总人数的十分之一。 乙肝有那些症状? 多数乙肝病毒的急性患者通常没任何症状,或只有一些轻微的像感冒一样的反应,无食欲、恶心、呕吐、腹泻、疲乏、肌肉或关节以及低热,大约25%至30%人会注意到小便发黑,皮肤和眼睛发黄(黄疸),甚至轻微便血。少数会有严重的症状,有可能会在染病后短期内死于极度肝衰竭。

乙肝是如何传染的? 乙肝病毒通过接触病毒的体液传染的,如唾液、血液、精液和阴道分泌物(月经)。因此,任何接触过带菌者血液或体液的人都有被感染的危险。乙肝最通常的是通过性接触传染的,其它传播途径包括接触被带病毒血液沾染过的锋利物体。如纹身、扎耳环洞、针灸和病人合用剃须刀或牙刷,被病人咬过的口香糖以及输入被染过病毒的血液。大约30%至40%的病人不知道如何被感染的。这个病毒能在体外干燥的表面至少七天,而且比艾滋病病毒的感染力强一百倍,艾滋病毒通常不通过唾液传染,但乙肝可以。大多数中国人没有定期口腔保健,因此有牙病,包括牙龈发炎出血,增加了口腔(包括接吻)传染乙肝的机会。 高危人群包括: 毒品注射; 学生病人和血液透析病人; 接触输血者; 和病人生活一起的人; 携带病毒孕妇生下的孩子; 与病毒携带者有性接触的人; 犯人; 有许多性伴的人; 进入乙肝高发区的人; 从事需要接触血液工作的人(医生、护士); 如何预防乙肝病毒感染? 中国是乙肝高发区,加上该病毒强劲的感染力,以及最近性观念开放,人口流动性增加都是极大地提高了感染乙肝的机会,你周围至少十分之一

重组人干扰素α2b软膏和阿昔洛韦凝胶治疗带状疱疹63例疗效对比分析

重组人干扰素α2b软膏和阿昔洛韦凝胶治疗带状疱疹63例 疗效对比分析 带状疱疹是临床常见病,常突然发生,集簇性水泡(红色斑丘疹),排列成带状,沿一侧周围神经节分布区出现。伴有强烈疼痛,多数患者有持续性疼痛,往往在皮疹痊愈后疼痛仍不消失。 本病前期症状为沿神经干周围之疼痛约持续三日,且多合并所属淋巴结肿胀疼痛。皮疹为连续性带状或斑状,沿神经分布出现在一至数个结节,初期为隆起性红斑,迅即形成一群有中心脐窝状大小水疱,渐渐为血疱乃至脓疱,最后覆盖有坏死性痂皮。常侵犯腰胁部,胸部,颈部,脸部及大腿内侧面,一般不超过正中线,(非常少数病情严重,或体力极度差患者偶会越过正中线,形成两侧皆有的现象)。胸部及腹部带状疱疹之分布,明显地终止在中线,绝无蔓延至对侧可能,此点为诊断特征。侵犯至三叉神经、颈部或腰骶部则有时会造成诊断上的困扰。 感染带状疱疹病毒后,病程长,对病人带来的痛苦大,治疗不及时可威胁患者生命。临床治疗以防止继发感染,抗病毒及对症治疗为主,旧法治疗方法有用抗病毒药物阿昔洛韦(无环鸟苷)口服或静滴,或阿糖胞苷静滴。聚肌胞2mg/次,1周2~3次肌肉注射。止痛剂可选用消炎痛、卡马西平(0.1g,1日3次)、甲腈咪胍等。严重的尚可作普鲁卡因局部封闭、维生素B1、B12等亦可酌情应用。静脉滴注或肌肉注射患者顺应性差,治疗效果不明显。 重组人干扰素α2b软膏主要成分为干扰素,目前临床上也逐渐用于治疗带状疱疹。现通过用重组人干扰素α2b软膏和阿昔洛韦凝胶新老二种治疗药物临床疗效的比较,说明各自的优缺点,为临床更好治疗带状疱疹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来自本院皮肤科门诊患者63例,男35例,女28例,年龄24-65岁,平均43岁。63例均符合《皮肤与性病学》带状疱疹临床诊断标准(局部皮肤初起为不规则的红斑,继则出现数片成群粟粒至绿豆大的丘疹、丘疱疹,迅即变为水疱。损害集群存在,常排列成带状,各簇水疱群之间隔以正常皮肤,数日后水疱内浑浊化脓或部分糜烂,最后干燥结痂)[2]。重型皮损30例,轻型皮损33例,病程均小于7天。15例曾有呼吸道感染史而服用过抗生素及抗感冒药。随机将其分为治疗组32例,对照组31例。 1.2治疗方法 治疗组32例给予重组人干扰素α2b乳膏,一日四次。皮损较多者加用抗生素口服,瘙痒者加抗组胺药雷他定片,口服10mg,一日一次。治疗中未用抗病毒药。 对照组31例给予阿昔洛韦凝胶外用,一日六次。皮损较多者加用抗生素口服,瘙痒者口服抗组胺药氯雷他定片10mg,一日一次。发热者口服或肌内注射退热药。疼痛者口服双氯芬酸钠肠溶胶囊50mg,一日二次。7天为一个疗程。 1.3疗效评定标准 显效:7天后80%皮损干燥结痂,无新皮损出现且疼痛等症状消失;有效:7天后60%—79%皮损干燥结痂,无新皮损出现,疼痛基本消失;无效:7天后少量皮损消退小于60%,疼痛减轻不明显或加重;重型带状疱疹无并发症出现。 2 结果

干扰素基础知识

干扰素 干扰素(IFN)是一种广谱抗病毒剂,并不直接杀伤或抑制病毒,而主要是通过细胞表面受体作用使细胞产生抗病毒蛋白,从而抑制乙肝病毒的复制;同时还可增强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巨噬细胞和T淋巴细胞的活力,从而起到免疫调节作用,并增强抗病毒能力。干扰素是一组具有多种功能的活性蛋白质(主要是糖蛋白),是一种由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它们在同种细胞上具有广谱的抗病毒、影响细胞生长,以及分化、调节免疫功能等多种生物活性。 目录: 一、干扰素 二、干扰素简介 三、干扰素多少钱 四、发现 五、什么叫干扰素(IFN) 六、品种及价位 七、作用机制 ①间接性 ②广谱性 ③种属特异性 ④发挥作用迅速 八、分类 九、干扰素制剂如何分类 十、临床上常用的干扰素有哪些制剂

1自然干扰素 2人体白细胞重组干扰素 3复合干扰素 十一、干扰素适应症 十二、干扰素有哪些不良反应 十三、如何应对干扰素的不良反应 十四、干扰素研究、应用历程 十五、病毒的克星——干扰素 十六、哪些人不宜使用干扰素治疗 十七、什么是长效干扰素 十八、普通干扰素和长效干扰素的区别 十九、干扰素治疗的禁忌证 二十、用途及用法 二十一、干扰素治疗乙肝效果 一、干扰素 药物类别:抗肿瘤药,抗病毒药;所属类别:生物反应调节剂药物名称:干扰素英文名称:Interferon 药物别名:序号中文别名英文别名 一.α干扰素 制剂/规格:序号制剂规格 1.注射剂5×10。单位(1 ml);1×106。单位(1 ml); 2.冻干剂l×10。单位

成份/化学结构:序号成份化学结构 药理作用:1.抗病毒作用:其抗病毒活性不是杀灭而是抑制病毒,它一般为广谱病毒抑制剂,对RNA和DNA病毒都有抑制作用。当病毒感染的恢复期可见干扰素的存在,另一方面用外源性干扰素亦可缓解感染。 2.抑制细胞增殖干扰素抑制细胞分裂的活性有明显的选择性,对肿瘤细胞的活性比正常细胞大500~1000倍。干扰素抗肿瘤效果可以是直接抑制肿瘤细胞增殖,或通过宿主机体的免疫防御机制限制肿瘤的生长。 3.诱导细胞凋亡:干扰素可以诱导肿瘤细胞凋亡,从而杀灭肿瘤细胞。 4.干扰素对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均有免疫调节作用,对巨噬细胞及NK细胞也有一定的免疫增强作用。 药动学:干扰素在肌内注射或皮下注射后入血的速度较慢,需较长时间才能在血中测到。肌内注射后Tmax为5~8小时。一次肌注:106单位,血清浓度为100单位/ml,这比在病毒感染时自然产生的干扰素量为高。循环中的干扰素半衰期为2~4小时。只有少量干扰素能进入血脑屏障,脑脊液内的浓度约为血内浓度的l/30,只有在兔身上研究过排泄,排出量只有0.2%~2.0%。 适应症:1.用于多种恶性肿瘤,包括毛细胞白血病、慢性白血病、非何淋巴瘤、骨髓瘤、膀胱癌、卵巢癌、晚期转移性肾癌及胰腺恶性内分泌肿瘤、黑色素瘤和Kaposi 肉瘤等。 2.与其他抗肿瘤药物并用。 3.作为放疗、化疗及手术的辅助治疗剂。 4.病毒性疾病的防治。 用法用量:

重组人干扰素副作用

重组人干扰素副作用。干扰素治疗尖锐湿疣效果如何?是很多患者朋友都非常想了解的,目前治疗尖锐湿疣要想彻底,就一定要到正规的专科医院,其他方法在治疗尖锐湿疣的时候并不能彻底治愈疾病,下面我们就来看看有关专家对尖锐湿疣的介绍,相信对疾病的认识多了,对于疾病的治疗也会有更多的了解,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专家对尖锐湿疣的介绍。 尖锐湿疣对患者的身体危害: 1、溃疡和出血:尖锐湿疣患病的部位较为特殊,通常情况下在生殖器官的周围。病变增大、增多后,可引起局部的异物和不适感。由于发病的部位多在包皮内、尿道、阴唇、阴道内、肛周等,这些部位容易受微生物感染,导致病变部位的溃疡、化脓、出血、疼痛和肿胀。 2、影响后代:孕妇要是不幸的患上尖锐湿疣,那么,对后代的健康造成影响的几率是非常之大的。患尖锐湿疣的孕妇,在分娩时,通过产道的婴儿可能被传染,引起婴幼儿感染。 3、癌变:尖锐湿疣病人有一下部分可能会发生癌变,但是不是太多。恶性肿瘤是尖锐湿疣最严重的并发症。HPV16、18型感染后,如果治疗不及时,在将来很可能导致阴茎癌,宫颈癌等恶性肿瘤,早期彻底治疗是预防尖锐湿疣癌变的最有效方法。 4、传染:尖锐湿疣是一种可传染性的疾病,要是不注意的话,容易传染给家人或朋友。除此外,孕妇也会患上尖锐湿疣,在分娩的时候,就会传染给婴儿。另外,通过行传播会使得对方患上尖锐湿疣,若是患者的家庭成员不小心接触到了沾有患者分泌物的东西,同样也很有可能被传染。 尖锐湿疣对患者的心理危害:尖锐湿疣患者大多数都会因为这种病而羞耻、恐惧、有些甚至对人生绝望。人们在生活中普遍都会觉得这种病是一种很丢人的病,因此患者不愿意让别人知道,患者们都希望早点治好,并且是在所有人都不知道他患过这种病的情况下,以至于很多患者自觉随便的就医用药,耽误病情,由于长期没有得到根治,在经济上也有一定的压力,所以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 北京性病生殖健康专科医院目前已经建成了科学、合理、完善的诊疗康复体系,成为国内具有专业化、现代化、国际化的高水平医疗机构。除传统的治疗方法外,医院运用双向免疫生物抗体激活疗法为患者的治疗和全面康复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形成了该院在性病防治领域的专业特色,使得医院在国内乃至国际都有一定影响,近年来更是吸引了全国各地大量的患者慕名前来。 上文为广大的朋友们详细的介绍了得了尖锐湿疣会造成哪些危害,相信大家都明白尖锐湿疣的危害是非常大的。患上尖锐湿疣这种病,患者一定要及时的选择正规的治疗,治疗这种病不要天真的相信一些小偏方,如果用药不当,病情就会加重,更难以治疗,治疗尖锐湿疣应该要去正规的医院选择适合的治疗方法彻底的进行医治。

重组人干扰素α2b喷雾剂(假单胞菌) (新增)

重组人干扰素α2b喷雾剂(假单胞菌) Chongzu Ren Ganraosu α2b Penwuji (Jiadanbaojun) Recombinant Human Interferon α2b Spray(P.putida) 本品系由高效表达人干扰素α2b基因的腐生型假单胞菌,经发酵、分离和高度纯化后制成。含适宜稳定剂、防腐剂。 1.基本要求 生产和检定用设施、原料及辅料、水、器具、动物等应符合“凡例”的有关要求。 2.制造 2.1 工程菌菌种 2.1.1 名称及来源 重组人干扰素α2b工程菌系由带有人干扰素α2b基因的重组质粒转化的腐生型假单胞菌菌株(Pseudomonas putida VG-4)。 2.1.2 种子批的建立 应符合“生物制品生产检定用菌毒种管理规程”的规定。 2.1.3 菌种检定 主种子批和工作种子批菌种应进行以下各项全面检定。 2.1. 3.1 划种LB琼脂平板 应呈典型的腐生型假单胞菌集落形态,无其他杂菌生长。 2.1. 3.2 染色镜检 应呈棒状,可运动,有荚膜,无芽孢。涂片染色应呈典型的革兰阴性。 2.1. 3.3 对抗生素的抗性 应与原始菌种相符。 2.1. 3.4 电镜检查(工作种子批可免做) 应为典型的腐生型假单胞菌形态,无支原体、病毒样颗粒及其他微生物污染。 2.1. 3.5 生化反应 不液化明胶、不水解淀粉和聚β-羟基丁酸酯(附录ⅪⅤ),不能利用反硝化作用进行厌氧 2.1. 3.6 干扰素表达量 在摇床中培养,应不低于原始菌种的表达量。 2.1. 3.7 表达的干扰素型别 应用抗α2b型干扰素参考血清做中和试验,证明型别无误。 2.1. 3.8 质粒检查 该质粒的酶切图谱应与原始重组质粒相符。 2.1. 3.9 目的基因核苷酸序列检查(工作种子批可免做) 目的基因核苷酸序列应与批准序列相符。 2.2原液制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