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2两点间的距离》教学案3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3.2两点间的距离》教学案3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直角坐标系两点间距离,用坐标法证明简单的几何问题. 过程和方法:通过两点间距离公式的推导,能更充分体会数形结合的优越性. 情态和价值:体会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能用代数方法解决几何问题

教学重点:

两点间距离公式的推导.

教学难点:

应用两点间距离公式证明几何问题.

教学过程:

一、情境设置,导入新课

课堂设问一:回忆数轴上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同学们能否用以前所学的知识来解决以下问题

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两点()(2

122221PP x x y y =-+-x 轴和y 轴作垂线,垂足分别为()()112200N y M x ,,,直线12P N N 12与P 相交于点Q .在直角ABC V

中,222

1212PP PQ QP =+,为了计算其长度,过点1P 向x 轴作垂线,垂足为 ()110M x , 过点 向y 轴作垂线,垂足为()220N y , ,于是有

2222221

212121221PQ M M x x QP N N y y ==-==-, 所以,2221212PP PQ QP =+=22

2121x x y y -+-.

由此得到两点间的距离公式12PP =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提出问题让学生自己思考,教师提示,根据勾股定理,不难得到.

二、例题解答,细心演算,规范表达.

例1 :以知点A (-1,2),B (2 ),在x 轴上求一点,使 PA PB =,并求 PA 的值.

解:设所求点P (x ,0)=由 PA PB =得2225411x x x x ++=-+解得 x =1.

所以,所求点P (1,0)且 PA ==通过例题,使学生对

两点间距离公式理解.应用.

解法二:由已知得,线段AB 的中点

为12⎛ ⎝⎭

M,2,直线AB 的斜率为

k

=

12⎛⎫ ⎪⎝

⎭3x-PA=

323 线段

AB 的垂直平分线的方程是 y

12⎛⎫ ⎪⎝

⎭x-在上述式子中,令y =0,解得x =1. 所以所求点P 的坐标为(1,0).因此

PA=同步练习:书本106页练习第1,2 题

三、巩固反思,灵活应用.(用两点间距离公式来证明几何问题.)

例2 证明平行四边行四条边的平方和等于两条对角线的平方和.

分析:首先要建立直角坐标系,用坐标表示有关量,然后用代数进行运算,最后把代数运算“翻译”成几何关系.

这一道题可以让学生讨论解决,让学生深刻体会数形之间的关系和转化,并从中归纳出应用代数问题解决几何问题的基本步骤.

证明:如图所示,以顶点A为坐标原点,AB边所在的直线为x轴,建立直角坐标系,有A(0,0).设B(a,0),D(b,c),由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的点C的坐标为(a+b,c),因为 22222222AB a CD a AD b c BC ===+=,, ()2AC a b =+22,+c()222BD=b-a+c 所以,()2222222AB+CD+AD+BC=2a+b+c

()

22222AC+BD=2a+b+c 所以,222222AB+CD+AD+BC=AC+BD

因此,平行四边形四条边的平方和等于两条对角线的平方和.上述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可以让学生归纳如下:第一步:建立直角坐标系,用坐标表示有关的量.第二步:进行有关代数运算.第三步;把代数结果“翻译”成几何关系.

思考:同学们是否还有其它的解决办法?还可用综合几何的方法证明这道题.

四、课堂小结:主要讲述了两点间距离公式的推导,以及应用,要懂得用代数的方法解决几何问题,建立直角坐标系的重要性.

五、布置作业:

1.证明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点到三个顶点的距离相等

2.在直线x-3y-2=0上求两点,使它与(-2,2)构成一个等边三角形. 3.点(0,5)到直线y=2x的距离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