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料及解析】印度和巴基斯坦的独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印度和巴基斯坦的独立
印度和巴基斯坦是南亚次大陆的两个主要国家,独立前都属于英国印度殖民地。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印度殖民地人民为了争取民族独立,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
英国无力应付,只好打算让印度独立。
但是,印度独立运动的两大主要政党国大党和穆斯林联盟对印度独立存在着严重的分歧。
国大党领导人甘地和尼赫鲁坚持印度的统一和独立,穆斯林联盟主席真纳则坚决要求建立单独的伊斯兰国家──巴基斯坦国。
同时,印度国内的宗教冲突和民族冲突不断加剧。
1947年,英国驻印度的新总督蒙巴顿上任。
蒙巴顿的任务就是如何结束英国在印度的殖民统治。
蒙巴顿到印度后,针对印度的现实情况,放弃了原先的建立印度联邦的方案,在6月3日向英国议会提出了《印巴分治方案》(史称《蒙巴顿方案》),一个月后,英国议会通过了这个方案。
方案的主要内容是:(一)印度分为印度教和伊斯兰教的印度斯坦国家和巴基斯坦国家,两国都获得自治领地位;(二)巴基斯坦由东西两部分组成,西巴基斯坦包括西旁遮普、信德、西北边境省和俾路支省,东巴包括孟加拉和阿萨姆的一部分。
印度联邦则由原英属殖民地其余行省组成;(三)在印巴分治前,先解决旁遮普和孟加拉两省的划界问题,但两省是否一分为二由两省立法议会投票决定;(四)印度制宪议会也一分为二,归属各自国家;(五)授予土邦自由选择加入两个自治领中任何一个的权利,如果不愿加入,可以保持与英国的原有关系,但不享有建立自治领的权利。
国大党和穆斯林联盟接受了这一方案。
1947年8月14日和15日,巴基斯坦和印度两个自治领分别诞生。
由于按照宗教原则划分,印度和巴基斯坦分治过程中,数以百万计的印度教徒和穆斯林离开故土,投奔各自宗教相同的国家。
同时,也在克什米尔土邦等一系列问题上留下了很多后遗症,克什米尔的居民大多信奉伊斯兰教,但克什米尔土邦王公信奉印度教,克什米尔归入印度后,当地的穆斯林一直不满意,对南亚次大陆的安宁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1948年1月30日,一向主张印度教徒和穆斯林团结一致的圣雄甘地也因此被一名狂热的印度教徒刺杀身亡。
印度独立后,尼赫鲁出任第一任总理。
1950年1月26日,印度共和国宣告成立,但仍留在英联邦内。
真纳出任巴基斯坦自治领第一任总督和制宪议会主席。
1956年3月23日,巴基斯坦颁布了第一部宪法,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成立。
独立后,印度和巴基斯坦两国的关系一直很紧张。
1971年11月,印度借东巴和西巴的关系紧张之际,出兵东巴,接着又扩大到西巴,这就是印巴战争。
1972年6月,印巴双方签订停战协定,东巴分离,成立孟加拉人民共和国。
真纳
真纳(1876—1948),巴基斯坦的缔造者。
出生于卡拉奇一个穆斯林富商家庭,古吉拉特人。
1892年进入英国伦敦林肯律师学院学习法律,1896年回到印度在孟买当律师。
1906年,加入印度国民大会党,1910年在孟买当选为中央立法议会议员。
他在印度次大陆的穆斯林中的声望越来越高。
1913年,加入全印穆斯林联盟,但同时仍然忠于国大党,坚持穆斯林与印度教徒团结一致。
他认为印度穆斯林只有参加争取印度民族独立的斗争才能真正保障自己的利益。
1916年,担任穆斯林联盟主席并再次当选为中央立法议会议员。
1917年,加入全印自治同盟,当选为该同盟的孟买支部第一任主席。
1920年,再次出任穆斯林联盟主席。
1921年,因为在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纲领问题上与甘地等人的意见不一,发生分歧,最后他因此退出国大党。
此后,他同国大党的合作关系破裂。
但是,直到1938年,他仍然认为自己是一名民族主义的印度人。
后来,随着教派冲突的不断加剧和英国殖民者的“分而治之政策”的影响,他的立场发生了转变。
1940年1月,他提出印度的穆斯林是一个教派,也是一个民族,应该同印度教徒一起享有管理国家的权利,此后,他通过报纸广泛宣传自己的主张,要求英国将来移交政权时要平等对待印度教徒和穆斯林。
1944年和甘地会谈,双方再次因意见不合
谈崩。
此后,真纳的立场越来越坚决。
1945年,他声称如果不满足穆斯林的要求,穆斯林联盟将抵制中央立法议会,要求建立巴基斯坦国家。
不久,他宣布将为建立巴基斯坦国家而进行直接斗争,并规定8月16日为直接斗争日。
印巴分治后,出任巴基斯坦自治领首任总督。
1947(伟大领袖)的称号,同时称他为巴基斯坦的凯末尔。
1948年在卡拉奇病逝。
尼赫鲁
尼赫鲁(1889—1964),印度国大党领袖,印度独立后第一任总理。
出生于今天印度北方邦(当时为联合省)阿拉哈巴德市一个婆罗门家庭。
父亲是一位著名律师,也是圣雄甘地的朋友,当过国大党的主席。
尼赫鲁1905年赴英国留学,获得律师证书后于1912年回到印度,并于当年参加国大党。
阿姆利则惨案发生后,他走上为争取印度独立奋斗的职业政治家的道路。
1929年,受甘地的推荐,他首次出任国大党主席,以后多次担任国大党主席,成为公认的甘地政治上的继承人。
1933年以后,他成为国大党实际上的领袖。
1946年9月,他应当时的英国驻印度总督邀请组织临时政府,并任政府副总理兼外交部长。
印巴分治后,担任印度政府总理兼外长。
1950年以后,出任印度共和国总理一直到1964年病逝。
其间还兼任过一些部长职务。
从1921年到1945年,尼赫鲁先后9次被捕入狱,在狱中的时间总共有将近9年,利用狱中的时间,他完成了《自传》《世界历史一瞥》和《印度的发现》等著作。
在执政期间,他在印度推行公私营并举的混合经济方针。
在国际上,他同铁托和纳赛尔共同发起了不结盟运动,他也是亚非会议的发起人之一。
他反对殖民主义,同时又想继承英国殖民印度期间建立的对周边小国的宗主权和英国非法占有的利益。
执政期间,他希望占有英国殖民印度时从中国侵占的土地,挑起了与中国的边界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