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医院等级评审制度汇编

合集下载

医院评价办工作制度汇编

医院评价办工作制度汇编

医院评价办工作制度汇编一、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医院评价工作,提高医院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医院评价办负责组织全院范围内的医院评价工作,包括等级评审、专项评价等。

第三条医院评价工作应以患者为中心,坚持客观、公正、公平的原则。

第四条医院评价办应根据国家和地方卫生健康行政部门的要求,制定评价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

第五条医院评价办应建立和完善评价工作制度,确保评价工作的规范化和制度化。

二、组织机构第六条医院评价办设在医院质量管理部,负责全院评价工作的组织与协调。

第七条医院评价办设立评审小组,评审小组由具有相关专业背景和经验的专家组成。

第八条医院评价办设立评审办公室,负责评审工作的具体实施。

三、工作职责第九条医院评价办的职责:(一)组织实施全院评价工作,协调各部门开展工作;(二)制定评价工作计划,组织评价方案的制定和实施;(三)负责评价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四)组织评审会议,对评价结果进行讨论和决定;(五)对评价工作进行总结,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

第十条评审小组的职责:(一)对评价方案进行审查,提出修改意见;(二)对评价结果进行评审,提出评审意见;(三)对评价工作进行指导和监督,提出改进建议。

第十一条评审办公室的职责:(一)负责评价方案的具体实施,组织评价工作的开展;(二)负责评价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三)负责评审会议的组织和记录;(四)对评价结果进行反馈,组织改进措施的实施。

四、评价工作流程第十二条医院评价办根据国家和地方卫生健康行政部门的要求,制定评价工作计划。

第十三条医院评价办组织评审小组对评价方案进行审查,提出修改意见。

第十四条医院评价办对评价方案进行修改和完善,形成最终方案。

第十五条医院评价办组织评审办公室实施评价方案,收集相关数据。

第十六条医院评价办组织评审小组对评价结果进行评审,提出评审意见。

第十七条医院评价办对评审意见进行汇总,形成评价工作总结。

二级医院评审制度汇编

二级医院评审制度汇编

制度汇编1、1.2.1.1 有保障基本医疗服务的相关制度与规范。

2、 1.2.2.1 有保证所有住院医师接受规范化培训的制度。

3、 1.3.2.1 有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

4、 1.3.2.1 有对特定传染病的特定人群实行医疗救助的相关制度和保障措施。

5、 1.3.4.1 有向卫生行政部门报送的数据与其他信息的制度与流程6、 1.4.2.1 有信息报告和发布相关制度。

7、 1.4.2.1 有新闻发言人制度,根据法律法规和有关部门授权履行信息发布。

8、 1.4.5.1 有应急物资和设备的管理制度、审批程序。

9、 1.5.1 承担政府分配的培养基层医疗机构(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人才的指令性任务,制定相关的制度、培训方案,10、 1.5.3.1 有继续医学教育管理组织,管理制度11、 1.5.4.1 有制度支持鼓励医务人员参与,根据本区域常见病、多发病开展的相关调查研究。

12、 1.6.2.1 医院有相关的工作制度与程序予以保障(建立与完善卫生院、村卫生室为基础的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

13、 1.6.2.1 有以本医院为中心,与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分工协作的分级医疗、双向转诊工作制度与程序。

14、 4.15.2.1 有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和流程。

严格规定各个场所、各工作流程及不同工作性质人员的安全准则。

15、 4.15.2.1 开展安全制度与流程管理培训,相关人员知晓本岗位的履职要求。

16、 4.15.2.4 建立易燃、易爆物品的储存使用制度。

17、 4.15.2.9 建立化学危险品的管理制度。

18、 4.15.4 检验报告及时、准确、规范,严格审核制度。

19、 4.15.4.2 严格执行检验报告双签字制度(急诊除外)。

20、 4.15.4.2 制定复检制度并保留相关的复检记录。

21、 4.15.4.4 检验报告单格式规范、统一,有书写制度。

22、 4.15.4.5 建立检验与临床的科间协调会议制度,每年1~2次,共同改进检验工作质量和服务质量。

二级医院评审制度模版(二篇)

二级医院评审制度模版(二篇)

二级医院评审制度模版一、导言医院评审制度是为了规范和提升医院的管理水平、提高服务质量、保障病患权益、促进医院的健康发展而制定的重要管理制度。

二级医院评审制度是建立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相关政策和法规的基础上,结合本医院实际情况制定的具体操作指导,旨在确保医院各项工作的科学性、合规性和公正性,做到科学、客观、公平、公正。

二、评审工作的原则1.科学性评审工作应基于科学的理论基础,充分考虑医疗服务的专业性和科学性,保证评审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公正性评审工作应坚持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依法对待各类医务人员,不偏袒、不护短,真实反映评审结果,确保评审的公正性和公平性。

3.客观性评审工作应客观地评价医务人员和医院的各项工作,不受主观偏见和个人喜好的影响,确保评审结果的客观准确。

4.透明性评审工作应公开、透明,对评审的目标、标准、程序和结果进行全面披露,让被评审对象和相关人员了解评审的具体内容和结果。

三、评审内容和程序1. 评审内容(1)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和执业行为评审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职业操守和执业行为,包括是否遵守医德医风,是否亲切待患,是否严格执行医院的各项规章制度,是否存在滥用职权、索贿受贿、徇私舞弊等违纪违法行为。

(2)医疗质量和安全管理评审医院的医疗质量和安全管理制度,包括医疗操作规范、医疗安全风险控制、医疗纠纷处理等,确保医院的医疗质量和安全达到国家和行业的标准。

(3)设备设施的完善和运行管理评审医院的医疗设备和设施的完善程度、运行管理情况,包括设备设施的配备是否满足医疗服务需求,设备的维护保养是否及时到位,设备的使用是否规范等,保证医院设备设施的正常运行。

(4)医院管理和服务质量评审医院的各项管理制度和服务质量水平,包括人员管理、财务管理、信息管理、党建工作、病患满意度等方面的情况,确保医院的管理科学规范,服务质量优良。

2. 评审程序(1)评审组组建根据评审工作的需要和评审内容的复杂程度,由医院管理层组建相应的评审组,评审组的组成应包括医务人员、护理人员、管理人员等各个相关岗位的专业人员。

(完整版)医院等级评审制度汇编

(完整版)医院等级评审制度汇编

全国医院工作制度与人员岗位职责行政管理目录一、医院领导干部深入科室制度二、会议制度三、请示报告制度四、院总值班制度五、卫生工作制度六、病历管理制度七、医疗统计制度八、医学图书管理制度九、进修工作制度十、入、出院工作制度十一、住院处工作制度十二、探视、陪伴制度十三、挂号工作制度十四、医院职工培训制度十五、社会监督制度十六、医德教育和医德考核制度十七、逐级技术指导制度十八、档案管理制度十九、信息部门管理制度二十、医院应急管理制度/预案二十一、卫生技术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二十三、消防与安全管理制度二十四、投诉处理管理制度二十五、医院信息公示制度二十六、员工意外伤害(含感染、化学、放射等)管理制度二十七、医院依法维护病人权利的制度二十八、患者知情同意告知制度二十九、医师外出会诊管理制度三十、医院院务公开制度行政管理方面制度—30项一、医院领导干部深入科室制度1.经常深入科室调查研究1.1医院领导干部要经常深入所分管的科室,调查研究,直接掌握情况,抓好典型,协助总结推广先进经验。

1.2深入科室,围绕患者安全,重点抓医疗、护理、教学、科研、后勤保证以及服务质量、病人生活等工作。

征求科室及各类人员对医院管理工作(包括医院长远规划和近期目标)的意见和建议,表扬好人好事,改进工作。

1.3院领导要参加部分业务实践,如查房、重大手术、疑难病例的会诊、危重病员的抢救及其他有关业务活动等。

2医院领导行政查房2.1医院领导至少每月主持一次行政查房,各相关职能科室负责人参加,深入到一线科室,重点检查医疗、护理、科技、教学、后勤保障及科室管理等方面的工作情况,听取病员和临床科室职工的意见和要求,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2.2行政查房前,相关职能科室要到基层了解情况,听取意见反映,作好准备。

每次查房要确定主题,围绕主题展开。

和反馈,并在下一次查房时作汇报。

3领导班子集体专题研究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3.1医院领导班子集体至少每季度一次,讨论在保持医院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质量指标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与措施,并有反馈记录文件。

医院等级评审门诊工作制度大全

医院等级评审门诊工作制度大全

医院等级评审门诊工作制度汇编目录一、门诊管理工作制度.................................二、门诊首诊负责制...................................三、门诊部会议制度...................................四、门诊疑难病会诊制度...............................五、缩短患者等候时间的措施及规定.....................六、门诊危重患者优先处置措施.........................七、医师出诊管理规定和管理措施.......................八、门诊流量监测与医疗资源调剂措施...................九、门诊与辅助检查之间的协调机制.....................十、门诊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十一、门诊部便民措施.................................十二、门诊高峰应急预案...............................十三、门诊预约诊疗管理制度一、门诊管理工作制度一、业务副院长分工领导门诊工作,科主任加强对本科门诊的业务技术领导,各科确定一名主治医师以上业务人员协助科主任负责本科的门诊工作;二、参加门诊工作的医护人员,应由有经验的医师和护士担任;三、各级医师必须按时到岗,如有特殊情况本人不能出门诊,应提前向门诊部报告,并作出妥善安排;门诊部应对医师出诊情况进行考核;四、各级医师对患者要进行认真检查,按省卫生厅规定格式记载门诊病历,门诊部和科主任应定期检查,上报分管院长,并送至有关科室;五、各科必须认真执行首诊负责制,不得推诿病人;对疑难重症病人或病人复诊两次仍不能确诊者,应及时请上级医师诊治或会诊;对尚未确诊的危重病人应按急诊处理;对高热病人、急重病人、老人及确有困难的病人,应提前安排就诊;六、门诊检查科室应接医院规定出具报告,必须做到字迹清楚、准确、及时,报告应五有一签名;七、加强检诊,做好分诊、导诊工作,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防止交叉感染;八、根据医院条件和有关规定,制定门诊手术范围,医师要加强对换药室、治疗室检查指导,门诊手术室必须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防止交叉感染;九、门诊医师在保证疗效的前提下,积极采用经济、便宜的检查和治疗,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尽可能减轻患者的负担,实行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制度,在药物使用过程中如发现不良反应,应根据相关规定及时报告;十、门诊各科室应与病房加强联系,以便根据病情及病床使用情况,有计划地收容患者住院治疗;十一、门诊工作人员对病人要关以本贴、态度和谒、文明礼貌、耐心正确解答问题,尽量简化手续,尊重病人的人格与权力;十二、门诊各科室根据本专业特点,建立必要的规章制度,各种治疗常规、操作规程以及岗位责任制,并认真做好登记、统记报表等工作;十三、各科室参加门诊工作的医务人员,在医务科和门诊部统一领导下进行工作;认真执行院、科规章制度,严守工作岗位,实行病房兼管门诊的科室必须明确要求,安排好人力;二、门诊首诊负责制一、对所有门诊患者,首诊医师必须认真进行有关的诊查和处理,对不宜转院诊治的重危患者组织力量就地抢救;二、对非本科室范畴重危疾病患者和边缘性疾病患者,首诊医师均不得推诊,对非本科室疾病患者,应详细询问病史,进行必要的体格检查,认真书写门诊病历,并耐心向患者介绍其病情及应去就诊的科室;三、对边缘性疾病患者,首诊医师应负责诊疗并进行记录,必要时,可请有关科室会诊,严禁相互推诿;四、危重患者如非本科室诊治范围,首诊医师应首先对患者进行一般抢救,并马上通知有关科室值班医师,在接诊医师到来后,向其介绍病情及抢救措施并做好记录后方可移交急诊医师;五、如遇复杂病例,需两科或更多科室协同抢救时,首诊医师应首先进行必要的抢救,并通知医务科或总值班,以便立即调集各有关科室值班医师,共同抢救治疗;三、门诊部会议制度一、门诊科主任会:由分管院长主持,门诊部行政管理范围内的各科室主任参加,每月一次;传达上级指示,汇集门诊工作情况,检查门诊制度执行情况,研究和安排工作;对门诊部不能解决的问题,向分管院长汇报或与有关科室协商解决;二、门诊联席会:由分管院长主持,各临床科室特邀代表,各医技科室主任、后勤管理部门负责人参加;一般每季度召开一次,内容包括征集对门诊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临床、医技工作中需协调解决的部分;三、业务协商会:由门诊部组织;在门诊工作中涉及两个科室或两个科室以上的问题,召集相关科室负责人协商解决;四、门诊疑难病会诊制度一、门诊病人就诊,须经治医师详细检查后仍不能明确诊断,或因病情危重、疑难复杂而不能立即确诊及处理的,应提出会诊要求;二、经治医师应遵循“首诊负责制”原则,在完成病史询问、体格检查、书写较详细的门诊病历和初步诊断后,才能提出会诊要求;三、应邀科室的会诊医师,在复核申请科室的病史、检查资料后提出会诊意见,完成对病员的诊疗和处理,严禁以任何理由谁诿病人;四、对病情危重、疑难复杂,或有多种疾病,涉及多个专业的,应邀请相关专家或专家组共同会诊,在复核申请科室的病史,检查资料后提出对病员的诊疗和处理的会诊意见;五、到应邀科室会诊的病人,不需要重新挂号;五、缩短患者等候时间的措施及规定为切实提高诊疗效率,缩短患者就诊等候时间,改善患者就诊体验,根据上级文件精神,结合兄弟医院成功经验及我院工作实际,特制定本规定;一、采用不同医院检查结果互认制度,凡通过安徽省卫生厅质量认证的医院所出具的检查结果在其有效时间内不再重复检查,其采信度等同于本院所出具检查结果;本院医生不得以非本院检查为理由进行重复检查;二、检验标本安排专人及时送检,缩短病人等待检查结果时间;三、坚持全年错时工作制,住院病人安排在非门诊高峰期间检查;四、进一步做好预约诊疗试点工作,加大预约诊疗的宣传力度,开展多渠道预约诊疗工作,引导患者走预约诊疗之路,引导患者不同时间段就诊,减少就诊高峰峰值,通过有序诊疗缩短患者等待检查结果的时间;五、门诊医生每次只能叫一个患者进入诊室就诊,不得同时呼叫多个病人,保证门诊就诊秩序与质量,通过缩短患者就诊时间以减少患者等待检查结果的时间;六、影像检查、超声检查、化验检查等实行24小时服务制度,通过全天候提供检查保证患者随到随做,防止积压患者,以有效缩短患者等待检查结果时间;七、所有医技科室及其它辅助检查科室都设专人负责检查结果查询;八、体检病人检查尽量在健康体查部完成包括B超、心电图、心脏超声等,通过有效分流,减少医技科室就诊患者数量,缩短患者等候检查结果时间;九、对于危急诊病人开通检查绿色通道,需要采集标本者要求迅速采集标本,及时进行检验,检验值班人员将急诊检验结果报告单及时告知送检病区或主管医师,辅助主管医师判断病情,使病人得到及时救治;十、各医技科室必须向病人承诺取报告时间,急诊患者最迟半小时出报告;十一、导诊护士提前15分钟上班,负责指导病人填写病人就诊信息单,挂号人员提前15分钟上班,缩短病人挂号排队时间;六、门诊危重患者优先处置措施为切实做好急诊患者的抢救及后续治疗工作,提供快速、有序、有效和安全的诊疗服务,尽最大可能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让人们真正感受到“救死扶伤、治病救人”的革命人道主义精神,保证病情危重患者能够得到及时、有效地抢救治疗,制定优先处置制度;一、建立优先处置通道,符合条件者及时启动优先处置通道;进入“优先处置通道”的病人,是指各种休克、昏迷、心肺骤停、严重心律失常、急性重要脏器功能衰竭垂危者;二、“优先处置通道”的工作要求及诊疗程序:1.急诊科必须对所有急诊病人实行24小时应诊制和首诊负责制;2.送入急诊抢救室的病人,是否进入“优先处置通道”,由抢救室的当班医生根据病情决定;凡进入“优先处置通道”的病人,不需办理挂号、候诊等手续,立即给予抢救,提供全程服务;3.进入“优先处置通道”的病人,各有关科室必须优先诊治和简化手续,各科室间必须密切配合,相互支持;4.危重患者优先入院抢救,由急诊科医生、护士护送,后补办住院手续;5.各专业科室每日预留1至2张床位;6.全院职工必须执行我院设立急诊“优先处置通道”的决定,凡对进入“优先处置通道”的病人,如有发现推诿病人或呼叫不应、脱岗离岗的个人及科室,按相关规定严肃处理;7.对群体伤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病情危重者,急诊科在积极救治的同时要上报行政总值班,必要时上报主管副院长、院长及卫生局; 七、医师出诊管理规定和管理措施为了加强门诊管理,提高门诊工作效率,方便患者就医,改善门诊医疗秩序,对医师出诊规定如下:一、门诊出诊医师一般为主治医师及以上职称医师,特殊情况时由病房同等职称医师出诊;专家门诊需按专家门诊准入、退出制度实施;二、“门诊医师排班表”每月由各科室安排后上交门诊部,不得随意更改,如有特殊情况需要变动需提早3天与门诊部联系;三、门诊出诊医师应按照“门诊医师排班表”按时出诊,不得无故停诊;四、如遇出差、开会等特殊原因不能按时出诊时,应事先征得科主任同意,并提前3天通知门诊部,以便及时公告,及时暂停预约挂号; 五、长期门诊坐诊医师按医院上班时间准时出诊;从病房派出的专家门诊医师逢出诊日应提前做好病房工作,确保按时出诊,不得无故迟到、早退、脱岗,半个工作日应诊量不超过35人次个别科室除外;六、出诊医师如遇特殊情况需延迟出诊时间的,须在当日早7:00、下午1:00之前告知门诊部;七、无故擅自停诊,无故迟到、早退、脱岗,按门诊医师考核细则扣分,与绩效工资挂钩;八、门诊流量监测与医疗资源调剂措施为了保证我院的门诊医疗质量,人就诊、检查、治疗、取药的等候时间,提高病人对门诊诊疗工作的满意度,特制定本办法;1.门诊流量监测<1>门诊流量监测应包括以下信息:每个科室的出诊医生人数、科室总挂号人次、医生已接诊人次和尚未接诊人次,还应包括超声科、门诊药房、检验抽血处等医技科室的相关数据,如窗口数、总检查取药人数、已完成人数、等候人数;<2>我院对门诊流量实行实时监测,由门诊办公室负责;上午10:30及下午4:00各监测一次;<3>门诊办公室应定时巡查门诊各楼层,对门诊流量实行实地监测;2.医疗资源调剂<1>门诊办公室有权对全院医疗资源进行调剂,以满足门诊工作的需要;<2>各临床科室、各医技科室应积极配合门诊办公室的医疗资源调剂工作,15分钟内按要求派遣医生或其他工作人员支援门诊工作;<3>门诊办公室根据门诊流量监测获得的等候诊疗的病人数量、实际提供服务的医生数或窗口数、每个医生或窗口接待病人的平均速度,判断为尚未诊疗的病人提供服务需要的时间,决定是否需要增加工作人员或服务窗口;<4>对于偶发的大量病人等候诊疗的事件,门诊办公室通知相关科室主任或住院部增派医生或增加窗口支援门诊工作;<5>如果某个科室经常出现大量病人等候诊疗的事件,门诊办公室应协同该科室开展质量改进项目,通过流程重建等措施解决问题;<6>如遇单位体检等特殊情况,辅助科室应及时根据门诊部安排调配人员;九、门诊与辅助检查之间的协调机制门诊患者病种复杂,涉及人员复杂,出现意外情况多,需要多科室通力合作,特别是辅助检查科室的协调配合;根据门诊工作的需要制定协调机制;一、门诊部与辅助检查科室保持密切联系与沟通;双方定期召开座谈会沟通与交流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必要时医务科参加;不断完善协作机制,促进工作的改进,更好的满足门诊患者诊疗的需要;二、门诊患者的普通检查项目一般在上午检查完毕,出具报告特殊的不超出24小时;急诊检查按医院规定半小时出具报告;特殊的检查项目按规定的期限完成;出现特殊意外情况的,辅助检查科室与门诊医师联系说明情况;三、辅助检查科室查出门诊患者有危急值时,应按医院危急值的报告制度与程序向门诊医生及时报告说明;四、重症监护室患者病情需要如输血、化验、CT、B超等检查,各科室积极协调配合,按“绿色通道”办理;五、加强与患者及家属沟通,如遇到家属情绪激动,对诊疗项目或方式不理解,甚至可能发生过激行为的,相互传递信息,互相协助进行沟通,必要时通知医务科、保卫科处理;六、门诊部发生了突发意外事件,就近就快的辅助检查科室立即协助处理,尽可能的把突发事件控制在萌芽状态;并根据事件性质向相关职能科室或分管院长报告;七、辅助检查科室开展的新项目应及时与门诊联系,说明检查的方法和临床意义,有利于门诊医生的诊疗需要和患者康复的需要;十、门诊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为确保新门诊楼安全、有序、高效的运行,依法妥善处置突发事件,保护患者、医院及医务人员的合法权益,保障医疗安全,创建平安医院,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制定本预案如下:一成立门诊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小组组长:郭启峰副组长:宋锡峰项阳组员:门诊各科室主任二突发事件类别及风险分级突发事件主要为停电、停水、火警、电梯运行意外、病情变化、医疗投诉与纠纷、日常生活意外烫伤、摔倒、坠床及突发公卫事件等方面;根据突发事件性质、人数以及不良结果的程度,将突发事件风险分为三级:一级风险:1、患方投诉医务人员的服务态度;2、质疑医务人员诊疗行为的正确性和有效性;3、丢失钱财报案投诉的;4、发生日常生活意外;5、小范围停电、停水;6、电梯运行意外未造成严重后果;7、出现晕厥等情形;以上情况经耐心解释及简单处理,未造成严重后果;二级风险:1、患方来门诊投诉人数少于10人,占据门诊诊疗、办公场所,干扰正常医疗秩序,对医务人员人身安全构成威胁;2、患方对门诊科室的诊疗过程提出质疑,经解释无效,影响其他病人诊疗的行为;3、出现停电、小面积起火影响门诊工作的正常开展;4、日常生活意外造成较严重后果;5、电梯运行意外出现严重挤压伤、骨折等情况;三级风险:1、突发公卫事件甲乙类传染病、群发食物中毒、重大交通事故等或突发事件造成严重后果,如:电梯运行或者楼层摔死病人、重大火灾、触电身亡等;2、患方来院投诉人数超过10人,聚众占据门诊诊疗、办公场所,严重干扰医院工作;3、侮辱、诽谤、威胁、殴打医务人员或者侵犯医务人员人身自由、干扰医务人员正常生活;4、停尸闹丧,拒绝将尸体移送太平间或殡仪馆,在门诊大厅设灵堂、摆花圈,拉横幅等行为;5、患方在门诊内实施打、砸、抢等行为,造成物品损坏等情形;三发生突发事件的处置及报告1、发生一级风险的突发事件由当事人或科室报告门诊办公室,门诊办公室派人负责协调沟通,必要时请保安人员协同处理;2、发生二级风险的突发事件,各部门负责人报告门诊办公室和保卫科;属医疗纠纷方面的以门诊办公室、医务部工作人员为主负责与患方沟通协调,治安方面则由保卫科协调处理,应急处置小组全体成员立即赶赴现场组织调查,其他科室及其他职能部门配合;如门诊办公室不能协调处理可以移交医务部医疗投诉办公室处理,必要时分管院长出面处置,3、发生或估计会发生三级风险的突发事件,门诊办公室和保卫科赶赴现场处理;迅速组织足够力量保安人员,在向分管院长报告的同时,向110、119或派出所报警情况紧急时,医务人员或医务部工作人员直接报警,了解情况后并向医院主要领导报告;4、发生突发事件后,当事人或第一责任人首先发现情况者根据突发事件类别包括停电、停水、火警、电梯运行意外、病情变化、医疗投诉与纠纷、日常生活意外等,启动相关预案;门诊办公室及保卫科根据突发事件风险级别启动本预案,防止事态进一步扩大;1门诊办公室、保卫科、后勤等相关部门人员应及时赶赴现场处理; 2门诊办公室、有关科室和保卫科应当立即进行初步调查、核实,向家属做好解释工作,如实向院领导报告有关情况,组织相关医务人员采取有效措施,避免或者减轻对患者身体健康的损害;3保卫科工作人员,应采取有力措施,维护现场秩序,保护医务人员及门诊其他患者的人身安全和医院公共财物的安全;负责三级风险突发事件报警,并向警方提供有关患方人员违法闹事的证据;与民警共同做好患方的教育疏导工作,引导患方依法处理突发事件;5、发生重大突发公卫事件,由院部统一指挥,启动相关预案;十一、门诊部便民措施全体医务人员坚决贯彻“以病人为中心”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宗旨,做好以下工作:1.各科室医生、护士要热情、主动、耐心的解答病人提出的问题,做到首问负责制;2.门诊大厅设有导医咨询台,做好病人就诊指南、卫生宣教、健康指导、免费发放相关健康教育资料;3.免费提供饮用水及一次性水杯,为行动不便的老人、伤残患者提供轮椅就医需交押金或身份证;4.门诊大厅设有电子滚动屏,公布诊疗信息,公开物价、提供明细;5.门诊提供免费、充电及借用针线、老花镜;6.急诊或老年病人、重症及残疾患者优先就诊;在病人没有家属陪同的情况下,协助病人就诊、交费、检查、取药;7.门诊各层大厅设投诉公示牌,方便病人与医院沟通;8.成立门诊客户投诉接待室,负责接待来访病人及家属,协调、处理纠纷、投诉、建议、表扬等;9.本院开展预约门诊,预约方式:预约和现场预约门诊医师预约病人下次就诊时间、住院医师在病人出院当天预约病人下次来门诊复诊时间,预约的地方:门诊三楼导诊台:4862497; 十二、门诊高峰应急预案为维护医院正常运作,加强门诊管理,提高医疗质量和安全,从而切实贯彻“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宗旨,特制订门诊在高峰期的应急预案;一、门诊各科室就诊病人在等候时间预计超过1小时,应立即启动本预案;二、发生需启动预案的情况时,由科室负责人上报门诊主任,再由门诊主任上报医务科及行政总值班;三、临床科室应急服务措施:1、开足诊室,有序分流病人;2、由医务科调派病房医生支援门诊,给予人力保障;3、增派门诊导医,维护秩序,帮助分流病人;四、窗口服务应急措施:挂号收费、出入院处、药房1、开足窗口,增加机动窗口;2、安排休息人员或出休人员延时加班;3、增派志愿者,指引病人进行分流;五、医技科室应急服务措施:1、开足诊室,有序分流病人;2、由医务科协调,实行门诊病人、住院病人措施检查急诊病人除外六、实行弹性工作制,做到提前上班、中午连班、晚上拖班;七、按不同检查项目分流病人,引导病人可先选择其他项目检查;十三、门诊预约诊疗管理制度为贯彻落实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意见,有针对性地解决群众反映突出的看病难问题,积极推进预约诊疗服务工作,改善医院系统服务功能,规范我院预约诊疗服务,制定我院管理制度;一、门诊部负责预约挂号服务的监督和管理;二、预约挂号必须采取实名制;三、预约挂号适用于初诊、复诊和社区转诊患者;四、预约挂号方式包括窗口手工预约、预约;五、预约挂号范围包括专家门诊、专科门诊和普通门诊;六、挂号室专用窗口办理预约挂号注册手续、复诊预约手续、领取预约号,专职负责人为:高萍;七、挂号室工作职责1、公示我院专家门诊和专科门诊信息;2、公示我院预约挂号须知、预约流程及预约;3、更新每日预约挂号号表,根据预约登记手工、复诊、社区、等,准确出号;4、做好医患双方失约的补救工作;八、严格执行我院门诊管理制度,专家不得随意停诊;若因故需停诊必须提前一周将科主任签字批准的停诊申请单交到挂号室备案病假除外;九、复诊预约由门诊接诊医师或病房主管医师根据病情在患者就诊或出院当日予以预约登记,开具门诊/出院复诊预约单,分时段确定预约时间,嘱咐患者到挂号室办理预约手续,就诊当日取号;十.医技科室检验、CT、磁共振、动态心电图、结肠镜实行分时段预约检查;十一、我院与对口支援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之间开通预约挂号通道,提供专科门诊预约号;。

医院等级评审规章制度汇编(医技分册)

医院等级评审规章制度汇编(医技分册)

医院规章制度汇编(医技分册)航天七三一医院编著2019 年7月第一部分放射科规章制度一、放射诊疗管理规章制度二、放射科辐射防护安全管理工作制度三、医学影像科值班交接班制度四、放射诊疗质量与安全管理监控和保证制度五、医学影像科疑难病例影像学与继续教育读片制度六、放射科影像检查技术评价制度七、放射诊断报告书写及审核制度八、放射科主任职责九、主任医师职责十、主治医师职责十一、放射科医师职责十二、医学影像科技师职责十三、主任技师职责十四、放射科主管技师职责十五、放射科技师职责十六、放射科技士职责十七、放射科登记岗位职责十八、CT室工作人员职责十九、MRI室工作人员职责二十、放射科CT室护士职责二十一、放射科MRI室护士职责二十二、患者影像检查的X线防护措施二十三、磁共振检查安全与预防措施二十四、MRI检查前必须履行事项二十五、造影、导管室检查安全与预防措施二十六、电源设备故障影响诊疗安全因素及防范措施二十七、急危重症患者紧急意外抢救处理应急预案二十八、放射科危急值报告及流程二十九、影像学检查必须遵守的一般准则三十、床旁X线拍片适用范围三十一、放射科诊断质量控制与管理三十二、CT增强对比剂使用规范三十三、技师在CT增强中职责三十四、护士在增强检查中职责三十五、CT增强适应症、禁忌症及使用相关注意事项三十六、CT增强检查常见不良反应的预防措施三十七、放射科影像检查技术质量控制与评价三十八、图像或照片影像质量评价指标三十九、数字化X线检查技术的质量控制四十、数字化图像或照片质量控制分析四十一、CT检查技术质量控制四十二、MRI检查技术质量控制四十三、影像照片评价标准四十四、放射科首诊问责制度四十五、放射科会诊制度四十六、放射科疑难病例讨论制度四十七、放射科查对制度四十八、值放射科班、交接班制度四十九、放射科报告制度第二部分超声科规章制度一、病例随访制度二、病人隐私保护及介入性超声术前告知制度三、补发报告的规定四、超声报告单书写、签发制度五、超声科规范化工作流程六、超声科急救药柜管理制度七、超声科急危重处理及登记制度八、超声科人员紧急替代方案九、超声科突发医疗卫生事件处理预案十、超声科危急值报告流程十一、超声影像科奖罚奖罚制度十二、超声影像科院感管理制度十三、超声造影检查注意事项十四、对急危重病人检查结果向临床医师紧急告知的规定与程序十五、介入超声管理制度十六、超声影像科留观及抢救十七、超声影像科日常医疗工作突发事件处理预案十八、超声影像科设备仪器安全操作流程十九、声像图阅读制度二十、超声影像科仪器设备的使用与维护二十一、超声影像科仪器设备使用管理制度第三部分检验科及血库规章制度第一章医学检验规章制度一、检验科标本保存处理制度二、实验室质量安全管理制度三、新项目准入审批管理制度四、标本运送、接收制度五、检验科与临床联系、咨询制度六、检验科结果报告制度七、危急报告制度八、传染病报告制度九、试剂采购、管理制度十、仪器管理制度十一、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十二、医疗废弃物管理制度第二章血库规章制度第一节法律法规一、北京市无偿献血者及期配偶和直系亲属医疗用血管理办法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三、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四、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五、北京市医疗机构输血科(血库)基本标准六、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七、临床实验室定量测定室内质量控制指南报批稿第二节实验室SOP一、ABO血型正定型SOP文件二、ABO血型反定型SOP文件三、RH D血型鉴定SOP文件-四、凝聚胺交叉配血和抗体筛查实验SOP文件五、微柱凝胶卡式配血试验SOP文件六、卡式血型鉴定SOP文件七、卡式抗体筛查试验SOP文件八、血型及抗体筛查室内质控SOP文件九、交叉配血室内质控SOP文件十、交叉配血室间质控SOP文件十一、血型鉴定及不规则抗体筛查室间质控SOP文件第三节血库文件一、室内质控二、自体输血管理规程三、冰箱温度监测及清洁消毒制度-四、差错事故登记、报告和处理制度五、血库关于孕产妇急救用血管理制度六、血库紧急用血管理制度七、临床科室及医师临床用血评价及公示制度八、临床输血申请流程管理九、临床输血知情同意签字制度十、临床输血指征十一、临床用血管理制度十二、血库日常工作十三、输血不良反应处理预案十四、输血不良反应反馈制度十五、输血审批制度十六、输血文案保存管理制度十七、七三一医院“危急值”报告制度十八、无偿献血者血费报销管理制度十九、无偿献血者优先用血管理制度二十、血库安全责任制度二十一、血库发血制度二十二、血库防火安全制度二十三、医院感染管理二十四、血库交接班制度二十五、配血管理制度二十六、血库消毒隔离制度二十七、科室质量管理制度二十八、血液报废管理规程二十九、血标本管理程序三十、血液预定、接收、入库、出库制度三十一、血液相容性检测制度三十二、血液贮存质量监测规范三十三、血液贮存质量信息反馈制度三十四、医务人员临床合理用血培训制度三十五、仪器设备计量、检定使用及维护三十六、血液库存动态预警机制三十七、职业暴露的预防和处理管理规程三十八、RH(D)阴性患者输血管理制度三十九、临床用血来源管理制度四十、科研用血审批制度四十一、临床用血计划制定、实施、评估和考核四十二、临床用血不良事件检测报告制度四十三、临床应急用血预案四十四、输血科工作人员岗位职责四十五、试剂的认购、入库和领用制度四十六、仪器设备认购、验收、使用、管理、保养维修和报废制度四十七、预防和控制经血液传播疾病制度第四部分药剂科规章制度一、医院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职责二、医院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常委会职责三、医院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成员职责四、医院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办公室职责五、医院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管理小组工作职责六、医院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特殊药物合理使用小组工作职责七、医院新药申请、遴选及评审工作方案八、医院临时采购药品审批程序九、医院药品停用审批程序十、医院优先使用国家基本药物管理规定十一、医院处方管理办法十二、医院处方点评管理办法十三、医院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规定十四、医院抗菌药物分级使用管理制度十五、门诊退药管理办法十六、七三一医院药品用量动态监测及超常规预警管理办法十七、医院超说明书用药管理规定十八、医院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管理办法十九、医院药品使用质量和安全监测管理规范二十、医疗保障应急药品使用管理预案二十一、七三一医院高危药品管理办法二十二、医院易混淆药品管理办法二十三、住院患者自带药品管理办法二十四、病区药品、诊区急救车备用药品管理制度二十五、药剂科工作范围二十六、药剂科绩效考核管理规程二十七、药剂科岗位轮换管理制度二十八、药剂科值班管理制度二十九、考勤制度三十、职工假期制度三十一、药剂科主任岗位职责说明三十二、药品质量监督员(兼职)岗位职责说明三十三、煎药室岗位职责说明三十四、门诊西药房调剂岗位职责说明三十五、住院药房调剂岗位职责说明三十六、中药房中药饮片调剂岗位职责说明三十七、药剂科组长岗位职责说明三十八、药品采购员岗位职责说明三十九、药库管理员岗位职责说明四十、药学网络信息管理员岗位职责说明四十一、科室质量与安全团队管理制度四十二、医疗安全应急预案及事故报告制度四十三、药剂科持续改进与差错预防制度四十四、药剂科危险化学品管理制度四十五、易制毒化学品管理规程四十六、需冷处保存药品管理规定四十七、仪器设备安全防护管理制度四十八、药剂科安全管理制度四十九、药剂科信息安全管理制度五十、差错事故管理规程五十一、用药教育工作制度五十二、药品盘点制度五十三、废弃药品、化学品管理制度五十四、药品销毁报损制度五十五、药库管理制度五十六、库房环境管理制度五十七、药品采购管理制度五十八、药品购进管理制度五十九、药品验收入库管理制度六十、药品储存管理制度六十一、药品养护管理制度六十二、药品出库管理制度六十三、药品退库管理制度六十四、库存周转评估分析及改进措施六十五、门诊西药房二级库管理标准六十六、24小时工作制药房调剂操作规程六十七、门急诊药房退药管理细则六十八、住院药房二级库管理标准六十九、病区退药管理规定七十、临床药师任职专业技术基本要求七十一、临床药师工作职责七十二、临床药师管理制度七十三、临床药师查房规程七十四、在行医嘱审核规程七十五、临床用药咨询规程七十六、药历书写规程七十七、药学问诊评估及用药教育规程七十八、病历抽样方法和点评流程七十九、七三一医院药事管理核心制度八十、药学组考核细则(第5次修订)第五部分病理科规章制度第一章科室制度与规定一、科室质量安全管理小组的工作制度二、科内防止医疗事故的重点措施三、病理科人员紧急替换制度四、本科室人员培训方案与计划五、“三基”培训与考核六、新技术、新业务的培训与考核七、科室设备使用与定期保养维护制度八、试剂管理制度九、资料管理制度十、报告时限的规定十一、病理报告签发人资质认定制度十二、病理报告审核签发制度十三、疑难病例讨论(科内)会诊制度十四、临床与病理病例讨论制度十五、病理组织切片质量评定制度十六、冰冻预约制度十七、差错事故讨论制度十八、下临床征求意见制度十九、科会制度二十、科室业务学习制度二十一、科内安全卫生制度二十二、落实会议要求的督办制度二十三、病理科消毒隔离、核查(环境与职业健康)管理规定二十四、病理标本签收、核对制度二十五、不合格标本处理的制度与程序二十六、病理诊断报告补充、更改或迟发制度二十七、特殊染色技术的规定二十八、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的规定二十九、PCR实验室技术的规定三十、病理医师与临床医师随时沟通制度三十一、病理科医疗废弃物的处理制度三十二、病理科便民措施第二章本科室流程一、活体组织检查工作细则二、冰冻切片诊断工作细则三、细胞学诊断工作细则四、病理切片制作工作细则五、脱落细胞学检查须知六、PCR实验室各项目检查须知第三章本科室应急预案一、消防安全:二、停电:三、医疗事故:四、穿刺检查:五、员工遭受感染后处理程序:六、PCR实验室应急预案第六部分心电图规章制度一、病房检查室岗位职责二、动态心电图室岗位职责三、门诊检查室岗位职责四、夜班岗位职责五、心电图室查对制度六、心电图室危急值报告制度七、心电图室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八、心电图室医疗不良事件处理报告制度第一部分放射科规章制度放射诊疗管理规章制度1.影像检查申请单必须由临床医师填写。

等级医院评审管理制度

等级医院评审管理制度

等级医院评审管理制度一、总则为了规范医院等级评审工作,提高医院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制定本制度。

二、评审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医院等级评审工作,包括综合医院、专科医院等各类医疗机构。

三、评审依据医院等级评审依据国家卫生部门相关规定及医疗机构管理要求进行,具体依据如下:1.《医疗机构评审标准》2.《医院分类管理细则》3.《医院发展规划》4.《医院管理办法》5.《医疗机构服务质量评价标准》6.《医院等级评审程序规定》四、评审机构医院等级评审由省级卫生行政部门组织实施,具体的评审机构由省级卫生行政部门确定。

五、评审程序1. 评审申请:医院申请等级评审,提交相关资料和申请书给省级卫生行政部门。

2. 资料审查: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对医院提交的资料进行审查,确认符合评审要求后安排评审人员。

3. 现场评审:评审机构组织评审人员进行现场评审,对医院设施、设备、人员素质、服务水平等进行综合评定。

4. 报告撰写:评审人员根据评审情况撰写评审报告,并提出等级评定建议。

5. 审批: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根据评审报告,对医院等级评审结果进行审批。

6. 公示:医院等级评审结果经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批准后,公示在医院门口和网上。

六、责任与利益1. 医院:负责提供真实材料、积极配合评审工作,承担评审费用。

2. 评审机构:严格实施评审工作,确保评审公正、客观。

3. 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组织和管理医院等级评审工作,做好评审结果审核和公示工作。

4. 医院等级评审结果与医院绩效挂钩,医院等级越高,医疗服务费收入越高,医院利益与等级挂钩。

七、监督与评估1. 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将对医院等级评审工作进行定期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纠正。

2. 医院等级评审结果需定期更新,严格监督医院服务质量与等级挂钩的执行情况。

八、附件1. 《医院等级评审申请书》2. 《医院等级评审资料清单》3. 《医院等级评审报告格式》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如有需要修改,以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发布的规定为准。

医院等级评审临床规章制度汇编

医院等级评审临床规章制度汇编

临床规章制度第一节人员资质与技术准入制度一、医师执业管理办法为加强医师队伍建设,保障医疗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医师执业注册暂行办法>、《医师资格考试暂行办法》及其他相关法律法规,现就我院医师执业管理作出如下规定:1、医师须取得医师资格、并在我院注册取得执业证书者,称为北京丰台右安门执业医师(以下简称:执业医师)。

2、执业医师必须按照注册的执业类别、执业范围在我院从事相应的医疗工作。

3、从事相应岗位工作的医务人员需证件齐全。

4、执业医师变更执业类别、执业范围等注册事项的,应当及时办理变更注册手续。

5、实习医师、进修医师不得单独执业,如:不得独立开具处方或医嘱、不得单独出门诊或急诊、不得单独进行有创操作等。

6、新调入、新招聘到我院工作的医师,应及时到医务科办理医师执业注册变更手续。

未取得我院执业医师资格前不得单独执业。

7、执业医师从事有创操作及手术技术操作,需办理准入手续。

审批同意后方可进行。

8、中止医师执业活动2年以上,获得执业医师资格或执业助理医师资格后,二年内未注册者均需重新办理执业注册。

二、医师资质准入管理制度(一)凡取得医师资格证书,并在我院注册取得执业证书的执业医师(以下简称:医师),在医务科办理相关的手续后才能在医院独立从事相应的医疗工作。

(二)医院设院、科两级认证机构。

(三)需进行资质认证的医师:1、新招聘毕业生拟在我院的医师;2、从社会新招聘来我院工作的医师;3、重新取得执业资格并需在我院工作的医师;4、长期病假(一年以上)恢复工作的医师;5、受聘到我院工作的其他医院的退休医师。

(四)需进行医师资质认证的技术项目1、手术/麻醉资质的认证。

(1)各级手术/麻醉分级的规定(哪类手术/麻醉应由哪级医师实施);(2)各级手术/麻醉主刀医师资质认证(在各科手术分级/麻醉分级管理的基础上,认定每个医师经过何种训练及积累哪些经验后才可以主刀手术/麻醉)。

2、特殊操作、检查和特殊治疗资质的认证。

二级医院评审制度模版(三篇)

二级医院评审制度模版(三篇)

二级医院评审制度模版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二级医院的评审工作,提高医院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制定本评审制度。

第二条本评审制度适用于本医院内的各项评审工作,包括但不限于医疗质量评审、科研成果评审、人员绩效评审等。

第三条评审机构由医院领导确定,根据需要可以成立专门的评审委员会。

第四条评审工作应当公正、公平、客观,确保评审结果的科学性和真实性。

第五条评审结果应当及时向被评审单位通知,并及时公布。

第六条参与评审的工作人员应当具备专业知识和较高的道德水平,评审过程中要保守评审信息。

第七条本评审制度的解释权归医院领导团队所有。

第二章:评审范围和内容第八条医疗质量评审的主要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一)医疗质量管理制度的评审:包括医院的质量管理文件的建立和落实情况、核心流程的规范性和操作性等。

(二)医疗过程的评审:对病例管理、手术操作、药物使用等医疗过程进行评审,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意见。

(三)医疗安全的评审:对医院的安全管理制度、标识标牌的设置、医患沟通等进行评审,确保医疗安全工作的开展。

(四)医疗风险的评审:对医院各类风险进行评估和管理,制定相应的措施和预案。

(五)医疗设备的评审:对医疗设备的使用、维护及安全控制措施进行评审,确保医疗设备的正常运转和安全可靠。

第九条科研成果评审的主要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一)科研项目的评审:对科研项目的立项、执行情况进行评审,包括研究内容、研究方案、进展情况等。

(二)科研成果的评审:对科研成果的质量、价值进行评审,包括论文发表、专利申请、获奖情况等。

(三)科研团队的评审:对科研团队的组成、合作状况等进行评审,包括团队的人员配置、合作项目等。

第十条人员绩效评审的主要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一)个人工作完成情况的评审:对各类岗位人员的工作完成情况进行评审,包括完成的任务、工作质量等。

(二)个人业务能力的评审:对各类岗位人员的业务能力进行评审,包括专业知识、技术水平等。

(三)个人职业道德的评审:对各类岗位人员的职业道德进行评审,包括医德医风等。

医院等级评审规章制度汇编(医疗分册)

医院等级评审规章制度汇编(医疗分册)

医院规章制度汇编(医疗分册)评审办公室编著2021年2月目录第一部分医疗核心制度一、首诊负责制度二、三级查房制度三、会诊制度四、分级护理制度五、值班和交接班制度六、疑难病例讨论制度七、急危重患者抢救制度八、术前讨论制度九、死亡病例讨论制度十、查对制度十一、手术安全核查制度十二、手术分级管理制度十三、新技术和新项目准入制度十四、危急值报告制度十五、病历管理制度十六、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十七、临床用血审核制度十八、信息安全管理制度第二部分依法执业一、医师资质准入管理制度二、医师执业注册办理须知三、xxx医院医师执业管理办法四、xxx医院高风险医疗技术医师资格分级授权管理制度五、xxx医院医疗技术管理办法六、xxx医院限制类医疗技术备案流程七、医疗技术负面清单管理办法第三部分门诊质量和安全管理一、门诊工作制度二、门诊医疗质控管理办法三、门急诊接诊首诊负责制的管理办法四、门急诊病历管理制度五、门急诊病历书写制度六、门急诊处方管理制度七、门诊病历复印规定八、门急诊会诊、转诊、住院及转院制度九、门诊患者身份识别制度十、专家专科门诊制度十一、门诊健康教育制度十二、门急诊消毒隔离制度十三、急诊科工作制度十四、急诊抢救工作制度十五、急诊留观工作制度十六、急诊医师值班、交接班制度十七、急诊留观病历书写制度十八、门诊差错事故登记报告的规定十九、门诊接待投诉、来访和处理程序二十、医疗风险防范及医疗不良事件处理预案二十一、门诊预约管理规范二十二、门诊预约挂号工作制度二十三、预约门诊变更、暂停等特殊情况应急预案二十四、随门诊量变化临时调配人员的规定二十五、门诊病人高峰时段分流病人工作预案二十六、急诊病人高峰时段分流病人工作预案二十七、诊断证明书管理规定二十八、门诊退药管理规定二十九、门诊静脉抽血管理规定三十、门诊治疗室管理规定三十一、门诊注射室管理规定三十二、门诊换药室管理规定三十三、门诊为老年人、残疾人提供服务的管理办法三十四、门诊一般诊疗规范三十五、门诊一般护理规范三十六、门诊治疗室消毒隔离规范三十七、门诊手术室管理规定三十八、门诊手术室更鞋更衣规定三十九、门诊服务设施管理规定四十、门诊轮椅、平车使用的管理规定四十一、门诊教室使用规定四十二、室内空调使用管理规定四十三、门诊考勤休假制度四十四、门诊办公室职责四十五、门诊咨询台工作职责四十六、门诊分诊工作职责四十七、门诊医疗质量管理小组职责四十八、门诊办公室主任职责四十九、门诊党支部书记职责五十、门诊系统总护士长职责五十一、门诊办公室助理职责五十二、门诊医生职责五十三、门诊护士职责五十四、门诊分诊护士职责五十五、门诊咨询台护士职责五十六、门诊抽血室护士职责五十七、门诊病人就诊流程五十八、急诊病人就诊流程五十九、医疗质量控制管理流程六十、门诊手术室流程六十一、医院投诉处理流程六十二、临床与医技科室之间管理流程六十三、门诊各科室相互协作管理流程第四部分住院质量和安全管理一、医疗安全管理制度二、首诊负责制度三、患者病情评估制度四、患者告知及知情同意制度五、急危重患者优先处置制度六、危急值报告制度七、临床用血申请、登记制度八、输血不良反应处理及汇报制度九、三级医师查房制度十、疑难病例讨论制度十一、会诊制度十二、危重患者抢救制度十三、死亡病例讨论制度十四、查对制度十五、住院时间超过30天的患者管理与评价制度十六、医生交接班制度十七、住院患者转科、转院制度十八、紧急口头医嘱制度与执行流程十九、医嘱制度二十、新技术准入制度二十一、病历管理制度二十二、保护病人隐私制度二十三、出院病人指导制度二十四、患者入出院、随访及复诊预约制度二十五、住院病人健康教育制度二十六、业务学习制度二十七、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制度二十八、手部卫生管理相关制度及实施规范二十九、消毒隔离工作制度三十、值班人员紧急替代制度三十一、科室没有空床或医疗设施有限时的处理制度三十二、科室质量考核制度三十三、质量安全管理与持续改进制度三十四、术前讨论制度三十五、死亡病历讨论制度三十六、医师值班、交接班制度三十七、三级查房制度三十八、药品管理制度三十九、科室物品设备保管制度四十、急性中毒和职业病报告制度四十一、病房对需进行约束的病人管理规定四十二、行动限制制度四十三、差错事故管理制度四十四、医疗差错、事故登记报告制度及处理四十五、防止医疗事故重点措施四十六、处理医疗事故的预案四十七、毒麻药品管理制度四十八、非计划再次手术监控管理制度四十九、抗菌药物动态监测及超常预警制度第五部分重症医学科管理一、病房管理制度二、探视制度三、重症医学科病人入室指征四、重症医学科病人离室标准及转出交接班流程五、抢救工作制度六、重症医学科危重病人的抢救流程七、请示报告制度八、医疗工作程序九、早会制度十、查房制度十一、重症医学科查房规范十二、重症医学科交接班制度十三、护理交班制度十四、核对制度十五、病人外出检查制度十六、入院(转入)及出院(转出)制度十七、重症医学科会诊制度十八、值班工作制度十九、重症医学科病例讨论制度二十、单病种检查、诊断、治疗程序二十一、药品管理制度二十二、仪器设备管理制度二十三、重症医学科特殊感染患者隔离制度二十四、重症医学科消毒隔离措施二十五、重症医学科洗手制度二十六、病房医疗文件管理制度二十七、物品器材管理制度二十八、护理差错事故报告制度二十九、压疮进行评估,评估报告制度三十、护理安全制度三十一、重症医学科病房防止医疗事故重点措施三十二、重症医学科护理人员紧急替代制度三十三、重症医学科护理差错、事故防范措施三十四、静脉插管意外拔除应急程序三十五、患者突然发生病情变化的应急预案及程序三十六、气管切开患者套管脱出的应急预案及程序三十七、重症医学科有创操作管理制度三十八、重症医学科的用电安全三十九、重症医学科停电应急程序四十、火灾的应急预案及程序四十一、净化空调系统操作注意事项四十二、医疗纠纷或事故处理程序四十三、重症医学科医师应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四十四、重症医学科医师三基训练内容与考核四十五、CPR培训计划四十六、重症医学科新入科护士培训制度四十七、重症医学科实习护生的管理制度四十八、重症医学科实习护生培训计划四十九、xxx医院重症医学科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预防控制措施五十、xxx医院重症医学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控制措施五十一、xxx医院重症医学科中心静脉插管相关性感染控制措施五十二、医护人员进行重症医学专业理论及技能培训的制度五十三、医护人员资格、技术能力准入及授权管理的制度、流程五十四、重症医学科防范意外伤害事件的措施与处置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五十五、重症医学科高风险技术操作实行授权、定期评估和再授权管理制度五十六、重症医学科患者分级查房及多科联合查房制度五十七、重症医学科患者评估制度五十八、重症医学科抗菌药物临床使用制度五十九、重症医学科消毒剂管理制度六十、重症医学科一次性医用耗材的使用规范与流程六十一、重症医学科医疗废物管理制度六十二、重症医学科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第六部分麻醉管理一、手术安全核查与风险评估制度二、非计划再次手术管理制度三、手术室管理制度四、手术室参观制度五、麻醉医师资格分级授权管理制度六、麻醉医师能力评价与再授权制度七、麻醉技术应用管理制度八、麻醉意外紧急处理制度九、麻醉恢复室管理制度十、麻醉科管理制度第七部分内镜中心管理制度一、内镜中心工作制度二、内镜中心服务规范三、内镜中心管理制度四、内镜中心医疗质量和安全管理目标五、内镜中心院感管理制度(一)内镜中心内镜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及登记制度(二)内镜中心消毒隔离制度(三)内镜中心的医院感染管理应达到要求六、内镜中心抢救药品、设备管理制度七、内镜中心查对制度八、内镜中心仪器管理制度九、内镜诊断报告规范制度第八部分介入室管理制度一、介入导管室入室管理制度二、介入手术消毒隔离制度三、危重保障仪器设备、抢救物品使用流程三、导管室预防感染制度四、介入诊疗技术管理规范五、介入诊疗术前讨论记录六、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档案表七、放射诊疗和放射防护管理制度八、介入诊疗技术的适应症及禁忌症九、介入诊疗应急预案与流程1.呼吸心脏骤停应急预案2.急性心肌梗死应急预案3.快速心律失常应急预案4.急性左心衰应急预案5.心源性休克应急预案6.危急值制度及应对流程7.心内科无菌操作流程8.介入治疗应激预案9.血压升高应急预案10.血压下降应急预案11.躁动应急预案12.心率减慢应急预案13.穿刺处血肿应急预案14.腹膜后血肿应急预案15.造影剂过敏应急预案16.迷走神经反射应急预案第九部分血液透析室规章制度一、血透室护理人员工作制度二、血液透析中心医务人员培训制度三、血液净化中心工作制度四、血液透析中心环境物表清洁消毒制度五、血液透析室设备维护及保养制度六、血液透析室水处理系统管理制度七、血液透析室库房管理制度八、透析液及透析用水的质量检测制度九、血液透析室病人照护人员管理制度十、血液透析室接诊制度十一、血液透析室患者准入及登记制度十二、血液净化室透析区工作制度十三、血液净化中心消毒隔离制度十四、血液透析中心透析治疗的管理制度十五、血液透析室感染及传染病检测和报告制度十六、血液透析中心一次性物品管理制度十七、血透中心职业安全管理制度十八、患者隐私保护制度十九、血液透析室信息管理制度二十、血液透析室患者准入制度二十一、医院感染管理和报告制度二十二、乙型(丙型)肝炎病毒标记物阳性透析患者管理规范二十三、血液透析患者转诊制度二十四、血液透析中心危重症抢救制度二十五、血液净化中心抢救车管理制度二十六、血液透析中心治疗室工作制度二十七、血液透析中心查对制度二十八、血液透析中心记录单的书写二十九、血液透析中心医疗文书管理制度三十、血液透析中心透析器材使用规章制度三十一、血液透析中心消防制度三十二、血液透析中心病历档案管理制度三十三、血液透析中心复用设备的清洁制度三十四、血液体液遗洒污染处理制度三十五、清空医疗废物桶的制度三十六、清洁医疗废物桶的制度三十七、感染症状的识别三十八、与导管使用相关的风险三十九、血透中心静脉导管接头维护四十、血糖仪清洁流程四十一、听诊器的清洁流程四十二、血压计袖带的清洁流程四十三、体温计消毒清洁流程四十四、血液体液遗洒污染物处理流程四十五、清空医疗废物桶流程四十六、清洁医疗废物桶流程四十七、锐器伤的处理流程四十八、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转院管理制度第十部分传染病、慢病和死因管理一、xxx医院传染病管理细则二、xxx医院疾控管理考核办法三、xxx医院健康教育管理细则四、xxx医院慢病管理细则五、xxx医院死因管理细则第十一部分职业病管理一、xxx医院职业病危害防治责任制度二、xxx医院职业病危害警示与告知制度三、xxx医院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制度四、xxx医院职业病防治宣传教育培训制度五、xxx医院职业病防护设备维护检修制度六、xxx医院劳动防护用品管理规定七、xxx医院职业病危害监测及评价管理制度八、xxx医院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管理制度九、xxx医院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制度十、xxx医院职业病危害事故处置与报告制度十一、xxx医院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制度十二、xxx医院职业危害应急报告与响应流程图十三、重点岗位操作规程第十二部分伦理制度一、 xxx医院伦理审查组织管理制度二、xxx医院伦理审查经费管理办法三、航天xxx医院伦理委员会独立顾问聘任制度四、xxx医院伦理委员会利益冲突管理办法五、xxx医院伦理委员会人员培训制度六、xxx医院伦理审查文件档案管理制度七、xxx医院伦理审查保密和隐私保护制度第十三部分科研管理一、xxx医院科研项目管理规定二、xxx医院科研资料及科研档案管理规定三、xxx医院科研成果管理规定四、xxx医院专利管理办法五、xxx医院科研及论文奖励办法第十四部分其他一、睡眠室工作制度。

医院等级评审门急诊工作制度汇编

医院等级评审门急诊工作制度汇编

第一节门、急诊工作制度一、门诊工作制度1、各科主任应重视门诊工作,加强对本科门诊医师的业务技术指导。

2、参加门诊工作的医务人员,在门诊办公室统一领导下进行工作。

各科人员调换时应提前告知门诊办公室同时经医保办培训合格后方能上岗。

3、各科应安排专家门诊、专科门诊及普通门诊。

专科门诊必须由主治医师以上职称人员出诊。

4、门诊工作人员要实行人性化服务,尽量简化手续,妥善安排患者就诊。

5、优先安排重病、残疾和老年患者就诊。

6、门诊保持清洁整齐的就医环境,加强候诊教育,加强卫生防病及健康知识的宣传。

7、门诊医师对患者要认真检查,简明扼要准确的书写门诊病历(手册)。

8、对疑难重症患者及三次门诊仍不能确诊的患者及时请上级医师会诊或转诊治疗。

9、门诊医师要采用疗效好、价格适宜的治疗方法,科学合理用药,尽可能减轻患者负担。

10、需急诊留观的患者,医师写好病历并亲自向急诊医师交接患者。

11、需收住院的门诊患者,医师按各科住院标准收治患者。

12、开诊断证明时,按要求记录在门诊病历(手册)上,诊断证明的各项内容必须真实准确。

13、门诊各科辅助检查结果做到准确及时。

14、门诊手术要按规定的范围实施。

外科医师加强对换药室、治疗室的检查指导,必要时亲自操作。

二、专家门诊管理制度为了保证专家门诊质量,特制定本制度。

(一)申请程序1、取得正、副主任医师资格的医师,由本人提出申请,申请表逐项填写。

2、科主任根据科室情况及本人申请,提出具体出诊意见并签字,申请表交门诊办公室。

3、门诊办公室制表交挂号室,统一安排专家门诊,并公示。

(二)专家门诊工作要求1、内科系统专家、外科系统专家,每周至少出门诊2次。

按时出诊,不得无故停诊。

2、专家接诊做到仪表端庄、服装整洁,对待患者态度和蔼、耐心细致,保证专家门诊质量。

3、科主任因交班不能按时开诊,可延长至上午8:30开诊。

4、专家不得随意停诊。

确需停诊者必须提前3天通知门诊办公室和挂号室,便于提前公示。

等级医院评审标准制度汇编目录

等级医院评审标准制度汇编目录

目录第一篇医院功能与任务一、1.2.4.1保障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制度与规范二、1.2.5.1传染病发现上报制度及预防、规范救治制度1.2.5.2食源性疾病发现上报制度及预防、规范救治制度1.2.5.3传染病、食源性疾病处置流程1.2.5.4传染病、食源性疾病培训制度1.2.6.1优生使用基本药物相关规定三、1.3.7.1分级诊疗制度1.3.7.2双向转诊制度及双向转诊流程1.3.9.1援疆援藏相关制度及保障措施1.3.9.2援疆援藏方案1.3.9.3健康扶贫相关制度及保障措施1.3.9.4健康扶贫方案1.3.9.5培训卫生技术人员制度及保障措施1.3.9.6培训卫生技术人员方案第二篇临床服务质量与安全管理一、2.1.11.1医疗质量管理制度2.1.12.2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工作制度2.1.14.1医疗质量管理人员培训制度2.1.14.2医疗质量管理人员考核制度2.1.14.2调动专业人员参与质量管理制度2.1.17.1全员参与、覆盖临床诊疗服务全过程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工作制度2.1.20.1单病种质量管理与控制工作制度2.1.21.1患者满意度监测管理制度及流程2.1.21.2员工满意度监测管理制度及流程2.1.22.1医疗质量内部现场检查制度2.1.22.1医疗质量内部公示制度2.1.24.1医疗质量信息数据库、内部验证相关管理制度2.1.24.2医疗质量信息数据库、内部验证工作流程二、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2.2.25.1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2.2.26.1首诊负责制度2.2.27.1三级医师查房制度2.2.28.1会诊制度(要求:有具体流程、时间和人员资质)2.2.29.1分级护理制度(要求:有各级别护理工作规范)2.2.30.1值班与交接班制度2.2.30.3医院总值班制度2.2.32.1疑难病例讨论制度2.2.33.1急危重患者抢救制度2.2.34.1术前讨论制度2.2.35.1死亡病例讨论制度(要求:有死亡讨论在患者死亡一周内完成,尸检病例在尸检报告出具1周内再次讨论)2.2.36.1患者身份识别制度(要求:不少于两种独立核对方式,床号不得用于查对)2.2.36.2临床诊疗行为在查对制度2.2.36.3医疗器械查对制度2.2.36.3设备设施运行查对制度2.2.36.3医疗环境安全查对制度2.2.36.4药品查对制度(要求:按国家有关规定和标准执行)2.2.36.4标本查对制度(要求:按国家有关规定和标准执行)2.2.37.1手术安全核查制度2.2.37.2产房分娩核查制度2.2.38.1手术分级管理工作制度2.2.38.3手术分级授权管理制度2.2.39.1新技术和新项目准入制度2.2.40.3新技术和新项目临床应用动态评估制度2.2.41.1危急值报告制度2.2.42.1急诊病历规范书写、管理和质量控制制度2.2.42.1住院病历规范书写、管理和质量控制制度2.2.42.4保护病历与病案及信息安全制度2.2.43.1电子病历建立、记录、修改、使用管理制度2.2.43.2电子病历存储、传输管理制度2.2.43.3电子病历质控、安全等级保护管理制度2.2.44.1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2.2.44.1抗菌药物评价管理制度2.2.44.2抗菌药临床应用管理制度2.2.45.1临床用血审核制度2.2.45.1临床合理用血管理制度2.2.45.3保障急救用血管理制度2.2.46.1信息安全管理制度2.2.47.1患者诊疗信息全流程管理制度三、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2.3.54.1医师手术授权制度2.3.54.2医师手术授权动态管理制度2.3.54.3医师手术质量监测机制2.3.55.1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制度2.3.56.1医疗技术临床应用论证制度2.3.57.1医疗技术临床应用评估制度2.3.58.1医疗技术临床应用质量控制制度2.3.59.1医疗技术临床应用规范化培训制度2.3.62.1医疗技术临床应用信息化管理制度2.3.62.2医疗技术临床应用信息化内部验证机制2.3.64.1限制类技术临床应用规范化培训工作制度四、医疗安全风险防范2.4.65.1医疗质量(安全)不良事件采集、记录制度2.4.65.1医疗质量(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2.4.65.3医疗质量(安全)不良事件报告激励制度2.4.65.5医疗质量(安全)不良事件报告持续改进机制2.4.67.1医患沟通制度2.4.67.1投诉管理制度(要求:有处置时限、有效处置)2.4.68.1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制度2.4.68.1药品损害事件监测报告制度2.4.68.1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报告制度2.4.69.1深静脉血栓中高危患者评估、识别、预防、诊断和处置制度2.4.70.1心跳骤停、昏迷、跌倒高风险意外事件救护机制2.4.71.1控制分娩疼痛和减少分娩损伤管理制度五、诊疗质量保障与持续改进2.5.72.3门诊管理制度2.5.72.3急诊管理制度2.5.74.1预检分诊制度2.5.76.1急危重患者院内急诊、住院(含处置)和转诊绿色通道机制2.5.76.3急危重症患者住院备床、备手术室机制2.5.77.1创伤、脑卒中、急性心肌梗死急危重症病种服务规范2.5.77.2高危孕产妇及新生儿重点人群服务规范2.5.78.2门诊医师管理制度2.5.78.3多学科诊疗规范2.5.79.3就诊接待、引导、咨询服务管理制度2.5.80.1患者入院管理工作制度2.5.80.1患者出院管理工作制度2.5.80.1患者转科管理工作制度2.5.80.1患者转院管理工作制度2.5.80.1急诊患者入院管理工作制度2.5.81.1出院患者健康教育制度2.5.81.3出院患者随访制度2.5.84.1手术患者评估制度2.5.84.3重大手术报告审批制度2.5.84.4急诊手术管理制度2.5.85.1手术管理制度2.5.86.1日间手术质量安全管理制度2.5.86.3日间手术操作规范2.5.86.4日间手术病历管理制度2.5.87.2患者麻醉前病情评估制度2.5.87.6术后镇痛治疗管理规范2.5.88.3传染病防治相关培训制度2.5.88.3传染病防治相关考核制度2.5.91.6介入诊疗器械登记制度2.5.92.2全流程血液净化质量管理和控制制度2.5.93.2透析液和透析用水质量监测制度2.5.94.3放射治疗装置操作和维护维修制度2.5.94.3放射治疗装置质量保证和检测制度2.5.94.4患者与工作人员放射防护制度2.5.97.1特殊检查室管理制度2.5.97.3特殊检查室突发意外事故管理规范2.5.98.3配置化疗药物安全管理制度六、护理质量保障与持续改进2.6.99.2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工作制度2.6.100.1护理单元护理人员配置原则2.6.101.1护理人员资质管理制度2.6.101.2护理人员岗位管理制度2.6.101.3护理人员分级管理制度2.6.102.1护理人员绩效考核制度2.6.104.1分级护理制度2.6.105.2护理查房制度(要求:有查房形式、内容及参与人员要求)2.6.105.3护理会诊制度(要求:体现会诊人员资质)2.6.105.4护理病例讨论制度(要求:有病例讨论形式、内容及参与人员要求)2.6.107.1手术室护理管理制度2.6.107.1手术安全核查制度2.6.107.2消毒供应中心管理制度2.6.107.3新生儿病室管理制度七、药事管理与临床药学服务质量保障与持续改进2.7.108.2药学部与医务部协调机制2.7.108.3药事管理与临床药学服务规章制度2.7.109.1药品遴选、采购管理制度2.7.109.1药品储存、调剂工作制度2.7.109.2静脉药物调配工作培训制度2.7.110.1实施临床药师制工作制度2.7.111.1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工作管理制度2.7.111.1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规范2.7.111.2麻醉、精神、毒性和放射性药品管理工作制度2.7.111.2麻醉、精神、毒性和放射性药品管理规范2.7.111.3抗肿瘤药物管理制度及临床应用规范2.7.111.3抗肿瘤药物分级管理制度2.7.111.3激素类药物管理制度及临床应用规范2.7.111.4重点监控基本药物管理制度及临床应用规范2.7.111.4中药注射剂管理制度及临床应用规范2.7.112.1处方审核制度2.7.112.1处方点评制度2.7.113.1药物监测处警戒制度2.7.113.3药品召回和追溯管理制度八、检查检验质量保障与持续改进2.8.114.3急诊检验、检查报告制度2.8.116.1临床检验、病理实验室、医学影像诊疗场所管理制度2.8.116.1检验科安全管理制度2.8.116.1病理科安全管理制度2.8.116.1医学影像科安全管理制度2.8.117.1检验、病理和医学影像报告审核制度(要求:有报告双签字)2.8.118.1检验科质量管理与改进制度2.8.118.1病理科质量管理与改进制度2.8.118.1医学影像科质量管理与改进制度2.8.118.2检验科设备定期检测制度2.8.118.2病理科设备定期检测制度2.8.118.2医学影像科设备定期检测制度2.8.119.1检验科、病理科、医学影像科人员职业安全防护制度2.8.119.1检验科、病理科、医学影像科消防安全制度2.8.119.3检验科、病理科、医学影像科人员职业安全保障制度九、输血管理与持续改进2.9.120.1临床用血管理制度2.9.120.4血液库存量管理制度2.9.121.1临床用血过程管理制度2.9.121.1临床用血审批制度2.9.123.2输血相容性检测管理制度十、医院感染管理与持续改进2.10.121.1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工作制度2.10.124.2医院感染管理和控制制度/医院感染防控制度2.10.124.4医院感染管理培训制度2.10.126.1医院感染监测制度2.10.127.1全院消毒隔离制度2.10.127.1重点部门消毒隔离制度2.10.128.1手卫生管理及监管制度2.10.129.1多重耐药菌感染管理制度2.10.130.1侵入性诊疗器械/操作感染防控制度2.10.130.1介入性诊疗操作感染防控制度2.10.130.1内镜诊疗操作感染防控制度2.10.130.1CT/超声引导下穿刺诊疗操作感染防控制度2.10.131.1医疗废物管理制度2011.132.2中药房各项规章制度2011.132.2中药质量管理制度2.11.133.1中医诊疗规范第三篇、医院管理一、管理职责与决策执行机制3.1.138.1院务公开工作制度3.1.139.1对外委托服务项目遴选、管理制度二、人力资源管理3.2.140.1聘用制度3.2.140.1岗位管理制度3.2.140.1人力资料管理制度3.2.144.1职业安全防护处理与改进制度3.2.144.2职业安全防护培训和考核制度3.2.145.2职业公休假管理制度3.2.146.2医师定期考核制度3.2.146.2职称晋升制度三、财务和价格管理3.3.147.1财物管理制度3.3.147.3总会计师制度3.3.148.2预算管理制度3.3.150.1医疗服务价格公示制度3.3.150.2医药收费复核制度33.151.1采购管理制度3.3.152.1医院实行同工同酬、多劳多得、优绩优酬分配制度四、信息管理3.4.153.4信息化建设配套相关管理制度3.4.155.1信息安全保护制度3.4.155.2信息网络运行管理制度3.4.155.2设备管理和维护制度3.4.155.2技术文档管理制度3.4.156.1医疗信息数据报送工作管理制度3.4.156.2数据核查制度五、医疗装备管理3.5.157.1医学装备安全管理制度3.5.157.2医学装备论证制度3.5.157.2医学装备决策、购置制度3.5.157.2医学装备验收制度3.5.157.2医学装备使用、保养制度3.5.157.2医学装备应用分析和更新制度3.5.157.2医学装备维修、处置制度3.5.159.1医疗器械临床使用安全控制与风险管理工作制度3.5.160.1医疗仪器设备管理和使用人员培训制度3.5.162.1医用耗材相关溯源管理制度六、后勤保障管理3.6.164.1后勤保障各项规章制度3.6.165.1后勤专业人员及特种设备操作人员管理制度3.6.166.1控制与降低能源消耗制度3.6.166.1设备运行管理制度3.6.166.1设备故障报修制度3.6.166.1设备定期维护保养制度3.6.167.1员工膳食服务相关制度3.6.167.2医院食品采购管理制度3.6.167.2医院食品仓储、加工、留样管理制度3.6.168.1医疗废物、废液管理制度(可归类至医院感染管理条款)3.6.168.2污水管理制度3.6.169.1医院安全保卫管理制度3.6.169.3监控室管理制度3.6.170.1消防安全管理制度3.6.170.2医院特种设备管理相关制度3.6.170.3医院危险品安全管理制度七、应急管理3.7.172.1新闻发言人制度3.7.175.1应急物资和设备管理制度八、科研教学与图书管理3.8.176.2全员参与科研工作制度3.8.177.1药物临床试验管理制度3.8.177.2医疗器械临床试验管理制度3.8.178.1生物医学研究伦理委员会审查制度3.8.179.1临床教学规划、资金投入和保障制度3.8.180.1医学图书馆工作制度3.8.180.1医学图书馆信息服务制度3.9.181.1医务人员医德医风和行业作风管理制度3.9.182.1医院文化建设制度3.9.183.2行风建设与管理组织制度体系。

等级评审医院管理制度

等级评审医院管理制度

等级评审医院管理制度一、总则1. 制定目的等级评审医院管理制度是为了加强医院内部管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确保患者安全,促进医院可持续发展,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行业规范,结合医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2. 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我国各级各类医院,包括综合医院、专科医院、中医医院、民族医医院等。

3. 管理原则等级评审医院管理制度遵循以下原则:(1)科学性原则:以科学的态度和方法进行管理,确保管理制度的科学性、合理性和有效性。

(2)规范性原则:严格执行国家法律法规、行业规范和医院规章制度,确保医疗行为的规范性。

(3)人性化管理原则:尊重员工,关注员工需求,提高员工满意度,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

(4)持续改进原则:不断总结经验,查找不足,持续改进,提高医院管理水平。

二、组织机构1. 等级评审办公室等级评审办公室是医院等级评审工作的常设机构,负责组织、协调、监督、检查医院等级评审工作。

2. 评审委员会评审委员会由医院领导、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和专家组成,负责对医院等级评审工作进行评估、审核和决策。

3. 职能部门各职能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负责本部门范围内的等级评审工作,确保各项工作落实到位。

三、评审标准与流程1. 评审标准等级评审标准包括:医院规模、基础设施、人力资源、技术水平、服务质量、科研教学、医院管理等七个方面。

2. 评审流程(1)自评阶段:医院对照评审标准,进行自我评估,查找不足,制定整改措施。

(2)初评阶段:等级评审办公室组织专家进行初评,对医院整体情况进行评估。

(3)整改阶段:医院根据初评意见,进行整改,确保各项工作达到评审标准。

(4)复评阶段:等级评审办公室组织专家进行复评,对医院整改情况进行评估。

(5)终评阶段:评审委员会对医院等级评审工作进行最终评审,确定医院等级。

四、评审结果与应用1. 评审结果医院等级评审结果分为:甲级、乙级、丙级、丁级、不合格五个等级。

2. 评审结果应用(1)医院等级作为医院等级资格认定的依据,医院应按照评审结果加强内部管理,提高服务质量。

二级医院评审制度汇编.doc

二级医院评审制度汇编.doc

二级医院评审制度汇编制度汇编、有保障基本医疗服务的相关制度与规范。

、有保证所有住院医师接受规范化培训的制度。

、有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

、有对特定传染病的特定人群实行医疗救助的相关制度和保障措施。

、有向卫生行政部门报送的数据与其他信息的制度与流程、有信息报告和发布相关制度。

、有新闻发言人制度根据法律法规和有关部门授权履行信息发布。

、有应急物资和设备的管理制度、审批程序。

、承担政府分配的培养基层医疗机构(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人才的指令性任务制定相关的制度、培训方案、有继续医学教育管理组织管理制度、有制度支持鼓励医务人员参与根据本区域常见病、多发病开展的相关调查研究。

、医院有相关的工作制度与程序予以保障(建立与完善卫生院、村卫生室为基础的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

、有以本医院为中心与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分工协作的分级医疗、双向转诊工作制度与程序。

、有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和流程。

严格规定各个场所、各工作流程及不同工作性质人员的安全准则。

、开展安全制度与流程管理培训相关人员知晓本岗位的履职要求。

、建立易燃、易爆物品的储存使用制度。

、建立化学危险品的管理制度。

、检验报告及时、准确、规范严格审核制度。

、严格执行检验报告双签字制度(急诊除外)。

、制定复检制度并保留相关的复检记录。

、检验报告单格式规范、统一有书写制度。

、建立检验与临床的科间协调会议制度每年~次共同改进检验工作质量和服务质量。

、有试剂与校准品管理的相关制度。

、有试剂及校准品使用登记制度。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试行)》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等有关法律和规范制定相关管理制度设输血科或血库。

、有组织全院性输血相关的法律、法规、规范、制度的培训记录。

、有临床输血相关具体制度与规范:()有输血不良反应处理规范。

()有应急用血预案。

()有用血申请流程用血流程和输血管理流程。

()有采集血标本的流程。

、输血科和各临床科室(如各手术科室、急诊科等主要用血部门)按照制度和流程要求共同落实输血管理相关制度。

等级医院评审制度汇编上册.

等级医院评审制度汇编上册.

应急预案突发事件与灾害事故应急预案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突发事件的危害,保障医务工作者、患者及公众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正常医疗秩序和社会稳定,结合医院工作特点和实际,修订本预案。

第二条本预案所指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的、造成或者可能造成患者、医务工作者和社会公众健康、生命安全以及公共财产、医疗秩序严重损害的事件。

(一火灾;(二盗窃;(三水灾、雷击事件;(四供水、电、暖故障;(五电梯故障;(六供氧等特种设备事故;(七危及医院安全和正常医疗秩序事件;(八毒麻药品、放射源被盗;(九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特殊、重大疾病或中毒救治;(十突发传染病或爆发;(十一医院感染爆发;(十二药品引起群体性反应或死亡;(十三食品卫生安全事件;(十四网络故障及安全事件;(十五突发学生安全事件。

第三条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工作,应遵循预防为主、常备不懈的方针,贯彻统一指挥、分级负责、反应及时、措施果断、人人参与、加强合作的原则。

第二章组织机构及职责第四条医院设立突发事件应急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马林昆副组长:张爱云成员:闫东张捷李炯明舒钧陆信邓丹琪王家平主要职责和任务:院长是医院应急管理的第一责任人,负责研究决策医院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的重大问题,组织指挥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

领导小组下设应急办公室,办公室设在院务部。

办公室主任:舒钧(兼办公室成员:各职能部门(科室主任、副主任主要职责和任务:办公室负责医院日常应急管理工作,制定完善应急工作预案, 协调各应急工作小组及各部门的应急工作,汇集上报应急工作的有关信息资料。

各职能部门(科室按照工作职责和应急工作预案承担相应的职责和任务,组织实施应急处置的各项工作。

第五条应急办公室下设 7个工作组(一消防、安全保卫工作组组长:张捷副组长:蔡宗铭成员:保卫部、消防安全办公室、保安队全体队员、各科室义务消防员主要职责和工作任务:负责全院消防、安全保卫工作,制定医院消防、安全保卫应急预案,与公安机关保持密切联系,维护医院内部治安秩序,组织消防、安全保卫学习培训和演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国医院工作制度与人员岗位职责行政管理目录一、医院领导干部深入科室制度二、会议制度三、请示报告制度四、院总值班制度五、卫生工作制度六、病历管理制度七、医疗统计制度八、医学图书管理制度九、进修工作制度十、入、出院工作制度十一、住院处工作制度十二、探视、陪伴制度十三、挂号工作制度十四、医院职工培训制度十五、社会监督制度十六、医德教育和医德考核制度十七、逐级技术指导制度十八、档案管理制度十九、信息部门管理制度二十、医院应急管理制度/预案二十一、卫生技术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二十二、医院各种标示管理制度二十三、消防与安全管理制度二十四、投诉处理管理制度二十五、医院信息公示制度二十六、员工意外伤害(含感染、化学、放射等)管理制度二十七、医院依法维护病人权利的制度二十八、患者知情同意告知制度二十九、医师外出会诊管理制度三十、医院院务公开制度行政管理方面制度—30项一、医院领导干部深入科室制度1.经常深入科室调查研究1.1医院领导干部要经常深入所分管的科室,调查研究,直接掌握情况,抓好典型,协助总结推广先进经验。

1.2深入科室,围绕患者安全,重点抓医疗、护理、教学、科研、后勤保证以及服务质量、病人生活等工作。

征求科室及各类人员对医院管理工作(包括医院长远规划和近期目标)的意见和建议,表扬好人好事,改进工作。

1.3院领导要参加部分业务实践,如查房、重大手术、疑难病例的会诊、危重病员的抢救及其他有关业务活动等。

2医院领导行政查房2.1医院领导至少每月主持一次行政查房,各相关职能科室负责人参加,深入到一线科室,重点检查医疗、护理、科技、教学、后勤保障及科室管理等方面的工作情况,听取病员和临床科室职工的意见和要求,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2.2行政查房前,相关职能科室要到基层了解情况,听取意见反映,作好准备。

每次查房要确定主题,围绕主题展开。

2.3行政查房所涉及的内容,需要形成书面简报,相关科室必须限期给予答复和反馈,并在下一次查房时作汇报。

3领导班子集体专题研究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3.1医院领导班子集体至少每季度一次,讨论在保持医院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质量指标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与措施,并有反馈记录文件。

3.2紧密围绕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的重点与目标,对存在的不良事件与缺陷,要从管理的体系、运行机制与制度程序中提出有针对性的整改意见,形成良好的医院安全文化氛围。

3.3每年至少召开一次有医院领导班子集体参加的“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全院专题工作会议,以及不同层次多种形式的工作会议。

二、会议制度1.院务会:由院长主持,全体院级领导、机关各科负责人和有关人员参加。

每二周一次,传达上级指示,研究和安排工作。

2.院周会:由正、副院长主持,科主任(负责人)、护士长及各科负责人参加。

每二周一次,传达上级指示,小结上周工作,布置本周工作。

3.科主任会:由正、副院长主持,科(室)主任或负责人参加,汇报研究及交流医疗、管理、科研、教学等工作情况。

4.科周会:由科室正、副主任主持,病房、门诊负责医师等和护士长参加。

每周一次,传达上级指示,研究和安排本周工作。

5.科务会:由科室正、副主任主持,全科人员参加。

每月一次,检查各项制度和工作人员职责的执行情况,总结和布置工作。

6.护士长例会:由护理部正、副主任或正、副总护士长主持,各科室、病区护士长参加。

每二周一次,总结上周护理工作,布置本周护理工作。

7.门诊例会:由医务科或门诊部正、副主任主持,所有在门诊工作的各科负责人参加,每月一次,研究解决医疗质量、工作人员的服务态度、急诊抢救、病人就诊以及门、急诊管理等有关问题,协调各科工作。

8.晨会:由病房负责医师或护士长主持,全病房人员参加。

每晨上班十五分钟内召开,进行交接班,听取值班人员汇报,解决医疗、护理以及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布置当日工作。

9.住院患者座谈会:由病房护士长或指定专人召开,患者代表参加。

院每季一次,科室一般每月一次,听取并征求住院病员及家属的意见,相互沟通,增进了解和信任,改进工作。

10.医、护、技联席会议:由业务院长主持,相关职能管理与医疗、护理、医技科(室)主任或负责人参加,汇报对诊疗服务流程中存在的缺陷,提出整改与协调的意见与措施三、请示报告制度凡有下列情况,必须及时向院领导或有关部门请示报告:1.严重工伤、重大交通事故、大批中毒、甲类传染病及必须动员全院力量抢救的病员时;2.凡有重大手术、重要脏器切除、截肢、首次开展的新手术、新疗法、新技术和自制药品首次临床应用时;3.紧急手术而病员的单位领导和家属不在时;4.发生医疗事故或严重差错,损坏或丢失贵重器材和贵重药品,发现成批药品变质时;5.收治涉及法律和政治问题以及有自杀迹象的病员时;6.购买贵重医疗器械及重大经济开支报批时;7.增补、修改医院规章制度、技术操作常规时;8.工作人员因公出差、院外会诊、参加会诊、接受院外任务时;9.参加院外进修学习,接受来院进修人员等。

10.国内、外学者来院访问、交流、开展临床诊疗活动。

四、院总值班制度1.院总值班由院级领导、职能部门和有关人员参加,负责处理非办公时间的医务、行政和临时事宜,及时传达、处理上级指示和紧急通知,签收重要文件,承接未办事项。

负责检查夜间各岗位工作人员的工作情况。

2.三级医院及二级甲等医院根据医疗(救治危重病人)工作量需要,可在夜间及节假日增设医疗总值班,由医疗管理职能部门及临床、医技科室负责人员参加。

3.总值班应掌握全院重患情况,对病危患者,要到床前了解病情及治疗监护情况,协调处理有关会诊抢救问题,掌握外转病人的情况,了解转诊原因,根据规定做出决定,做好记录,交班时报医疗管理部门和业务副院长。

4.医院要确定总值班人员的职责与权限,做好值班记录,认真交接班,不得擅自离开岗位。

五、卫生工作制度1.把爱国卫生运动列入医院工作的议事日程。

成立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或小组,每年至少开会四次。

2.为服务人群提供卫生与健康宣传教育服务,提高卫生与健康意识,增进服务人群的身体健康素质3.要认真搞好室内、环境和个人卫生,切实贯彻饮食卫生“五、四”制,认真执行隔离消毒制度,搞好污水、污物、垃圾处理,防止污染和交叉感染。

4.坚持突击与经常相结合,建立每日清扫和每周大清扫的卫生制度,节假日大搞突击卫生运动。

5.认真抓好卫生检查、竞赛、评比,定期公布检查结果。

6.有计划地植草、种树,美化环境。

7.认真做好环境保护工作,按国家规定,对“三废”(废水、废气、废渣)进行无害化处理。

六、病历管理制度1.医院应加强病历管理,严格遵循《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和《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医疗机构病历管理规定》等法规,保证病历资料客观、真实、完整,严禁任何人涂改、伪造、隐匿、销毁、抢夺、窃取病历。

2.医院必须设置专门部门或者配备专(兼)职人员,负责全院病案(门诊、急诊、住院)的收集、整理和保管工作。

至少要为医疗与工伤保险、急诊留观与住院患者建立病历及保存病案。

有条件的医院应为所有患者建立与保存病历。

3.对病历应有适宜的编号系统,病历编号是患者在本院就诊病历档案唯一及永久性的编号。

4.医院要求医师按照《病历书写基本规范(试行)》的规定书写病历,并加强病历的内涵质量管理,重点是住院病历的环节质量监控,为提高医疗质量与病人安全管理持续改进提供支持。

5.病员出院(死亡)时,由医师按规定的格式填写首页后,由病案管理人员在出院(死亡)后24至72小时内回收病历,并注意检查首页各栏及病历的完整性,不得对回收的病历进行任何形式修改,同时要做好疾病与手术名称的分类录入,依序整理装订病历,并按号排列后上架存档。

6.除涉及对患者实施医疗活动的医务人员及医疗服务质量监控人员外,其他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擅自查阅该患者的病历,借阅病案要办理借阅手续,按期归还,应妥善借用病历保管和爱护,不得涂改、转借、拆散和丢失。

除公、检、法、医保、卫生行政单位外,其它院外单位一般不予外借,持介绍信,经医疗管理部门核准,可以摘录病史,7.有病历的安全管理制度、设施与具体措施能到位,病历封存,或提供病历复印服务应符合《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医疗机构病历管理规定》等法规的规定。

8.本院医师经医疗管理部门批准后,方可借阅死亡及有医疗争议等特定范围内的病历,但不得借阅本人亲属及与本人存在利益关系的患者病历。

9.住院病历原则上应永久保存,门诊病历至少保存15年,住院病历至少保存30年,涉及患者个人隐私的内容应按照《统计法》予以保密。

10.二级甲等及以上医院专门从事住院病历管理的人员与医院病床位比不得少于1:50;专门从事门诊病历管理的人员与医院日均门诊量的比不得少于1:300。

七、医疗统计制度1.医院必须建立和健全登记、统计制度。

2.各种医疗登记,要填写完整、准确,字迹清楚,并妥善保管。

2.1临床各科要填写好病案首页、出院卡片、出入院登记,并按时填报病员流动日报。

2.2门诊各科应填写好病员流动情况和门诊登记。

2.3医技科室应做好各项工作的数量和质量登记。

3.医疗质量统计,至少应包括出入院数、治愈率、病死率、床位使用率、床位周转次数、平均住院天数、病员疾病分类、初诊与最后诊断符合率、临床与病理诊断符合率、手术前后诊断符合率、无菌手术化脓感染率、手术并发症,以及医技科室工作数量、质量等。

4.医院应根据统计指标,定期分析医疗效率和医疗质量,从中总结经验,发现问题,改进工作。

5.统计员要督促检查各科室医疗统计工作,按期完成各项统计报表,经领导审阅后,上报卫生行政部门。

6.医院应逐步做到通过医院信息HS系统进行统计工作。

八、医学图书管理制度1.图书室开放时间,除每日办公时间外,根据读者的需要适当开放。

2.凡院内职工、进修、实习人员借书,必须遵守图书室一切规定,持借书证办理借阅手续。

离院时,必须办理好还书手续。

3.每次借书不得超过规定借阅的数量和时间。

规定在图书室内阅览的图书、报刊或是其它资料,不得拿出室外。

4.必须妥善保管图书,不得在书刊上批画、撕剪、涂写,不得损坏或丢失,否则应按规定赔偿。

5.做好医护人员的信息需求调查,结合医院重点学科建设,定期采购文献,建立适合医院读者需求的文献保障体系。

6.图书馆工作人员应对收集的文献进行登记、整理、分类、编目、典藏,建立文献目录索引,方便读者供阅。

7.图书室必须保持清洁、安静和应有的照度(不得低于50勒克习)。

图书阅览室的布局应方便读者阅览书刊和管理。

8.密切配合医疗、预防、教学、科研等各项任务,主动提供有关文献资料,定期介绍新书刊内容。

9.三级医院和有条件的医院应逐步实现图书馆自动化管理,建立中外文文献数据库,逐步为员工提供文献检索、电子书刊、网络及外院资料查阅、打印复印等服务。

九、进修工作制度1.进修工作由各级卫生行政部门根据有关规定要求及医院实际能力统一计划安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