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玉器中的金银错工艺
金银错,2000年前中国传统技艺,将金丝镶嵌到玉器中

金银错,2000年前中国传统技艺,将金丝镶嵌到玉器中
中国传统技艺,金银错是一种2000多年前的传统工艺,是将金丝镶嵌在玉器中,使其显得更加精美。
金银错作为一种古老而又美丽的传统手工艺,历史悠久。
据记载,金钍最早源于新石器时期,在2000多年前便被应用于当时器物之上,及其乃古族人手工制作而成。
当时,工匠利用玉器对金丝进行错位缝合,使金银花样镶嵌在玉器上,使其看起来更加华丽耀眼。
金银错不仅可以饰以金银,还可以以彩色石头弥补空隙,以显示一种完美的整体设计。
“金银”立体雕刻,同时展示了细腻、复杂和精致的微缩雕刻技术。
它有不同的花纹,如蝴蝶、花朵、鱼、虫、枪等,呈现出一种优美的组合,把银金工艺带入全新的领域。
金银错的出现,使得古代玉石器物更加靓丽,令观赏者流连忘返!作为一种古老而纯粹的工艺,今天仍然有不菲的热衷者,金银的花纹之美仿佛返璞归真,静静流淌在每一个感动的心间。
论金银错技术在玉雕艺术中的运用

艺苑论坛文 李 岳论金银错技术在玉雕艺术中的运用中国传统的四大玉种有蓝田玉、独山玉、岫玉、和田玉。
近年来,国内外各地新挖掘出一些新玉种,有云南黄龙玉、辽宁战国红、云南和四川南红、陕西洛南紫绿玛瑙、台山腊 、新疆彩玉、贺州彩玉、黄蜡石、南流江等,这些玉种为玉雕师的创作源泉提供了保障。
玉雕大致可分为京派、扬派、海派、南派、西域派及苏邦等。
其中京派,也称宫廷派,始于西安,后迁移至北京,风格大气、华贵、稳重、雄浑。
扬派,始发于扬州、苏州地区,有3000多年的历史,其风格玲珑剔透,以人物摆件为主,北雄南秀兼有。
海派,从上海建埠开始形成,有着中西合璧、南北交融的特点。
南派,主要在两广和福建及云南,镂空雕为主要特色。
西域派,从巴基斯坦、印度传过来,其特点是玉石中镶嵌宝石。
苏邦,以玲珑剔透的小件为主,镂空、仿古均有特色。
一、玉雕艺术的“天人合一”现代,从事玉雕的工匠在传统玉雕上增添了新的篇章,仿生写实、透视、无相佛(即不开脸)等层出不穷。
传统玉雕突出在“雕琢”上,而我们现在的玉雕工匠在实操中获得新的理念,在传统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提出了“天人合一”,自然与人工结合,保留天然部分,设计雕琢局部,达到浑然一体自然天成,也起到画龙点睛的功效,颠覆了传统圆雕、满工的做法。
2013年,广西珠宝协会举办的“天工神韵”,邀请国内泰斗级大师评审参展作品,有清华大学教授泥人张第四代传人张锠,玉雕界领军人物王俊懿,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王鹏,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崔磊等。
其中,笔者用台山“乌鸦皮”创作的作品《独霸天下》,被王俊懿老师做了点评:作品2/3保留天然,一颗往上举的岩石平顶上雕琢一只姿态霸气的青蛙,青蛙背部依然保留天然墨青色的皮,青蛙肚皮内侧出现了些白,完全符合青蛙的自然肤色,这就是“天人合一”。
按照内部颜色质地而论,不是好料子,还微带小气泡。
外形、皮色是大自然赋予的,我们利用其颜色进行构思、创作,就能成就出一件赋予了灵魂与内涵的作品。
论金银错的突破创新 ——“玉错玉”

设计·技艺文 俞步东论金银错的突破创新 —“玉错玉”[摘 要] 玉器中的金银错工艺及金银错嵌宝石工艺,起源于痕都斯坦,也就是今天克什米尔以及北印度地区,兴盛于清代乾隆年间。
每件金银错作品都精美绝伦,充分体现了玉、金银、宝石相组合后产生的独特效果,使器物的形、纹、色、质、泽、工艺之美都达到了极致。
[关 键 词] 金银错;突破;创新一件独一无二的和田玉作品,在于玉石原材料和玉雕师的精雕细琢。
两种颜色以上的玉石原材料更为稀少。
玉雕大师将玉石多色俏色巧雕,题材鲜明才能雕出来俏色作品。
“错金银”一直被视为最精细的手工艺之一。
玉雕金银错常与嵌宝石、玉雕薄胎等复杂工艺结合运用,其工艺制作难度极大,且是全手工操作,工艺要求极高,图案线条要流畅、精细一致,开槽准确,否则金丝无法嵌入,即使勉强嵌入也不牢固。
尤其是金片、金丝相组合的图案及纹饰非常繁密, 弧线集中图案开槽精度要求极为严格,制作难度更大。
因为金银错工艺的金丝、银丝是打、压嵌入玉器物表面, 不能用任何粘贴剂,所以既要图案线条流畅,又要开槽精度准确,镶嵌平整,对丝无痕。
加工制作的难度可想而知。
在薄胎玉器上镶嵌则更是困难, 开槽略有不慎即可磨漏,打压金丝、金片力度略大,器物易碎裂,可以说一道工序有误,就可能前功尽弃。
金银错工艺往前迈一步“玉错玉”,在一件金银错玉器作品上错进去另一块带有雕刻纹饰或者错金嵌宝石的玉器,在金银错玉器作品上错上多种颜色玉石,以及多种玉石纹饰和图案,这样制作出来的作品在多个玉石颜色作用下共同发出的“绚丽多彩、巧夺天工”的作品叫做玉错玉。
玉错玉的制作难度比金银错制作的难度要难很多,特别是薄胎玉器上的玉错玉难度更高,几乎很难做成一件金银错玉错玉成品。
一件金银错作品上制作玉错玉工艺,首先要空出一个,或一个以上的空位,留出来的空位空间要符合错玉的形状,要错玉的形状要求也是非常严格的,不能有一点差错。
如果出现差错就无法进行。
错玉的玉石要进行造型,雕刻纹饰,纹饰雕刻完要去除多余的厚度,这样的情况下玉石的厚度要留3mm之内。
简述金银错工艺

简述金银错工艺简述金银错工艺什么是金银错工艺金银错工艺是一种传统的金银饰品加工技艺,也称为“金鎏银”,指的是用金和银两种材料进行错合、错接、错嵌的加工过程。
这种工艺以其独特的装饰效果和精湛的技巧,成为了艺术品和珠宝设计领域中的瑰宝。
工艺流程金银错工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设计:首先,设计师会基于饰品的主题和风格,绘制出详细的设计图纸。
设计图纸在整个工艺流程中起到了指导作用。
2.制模:根据设计图纸,制作出专用的模具。
模具的制作非常关键,它决定了最终成品的形状和细节。
3.银饰制作:使用纯银材料,在模具中注入银浆,经过高温加热处理,银浆熔化后填充整个模具,形成银饰的基础形状。
4.金饰制作:类似于银饰制作的步骤,但使用的是金材料。
金饰在模具中注入金浆,经过加热处理形成金饰的基础形状。
5.错合:在银饰和金饰成品的基础上,设计师会进行错合的工艺处理。
错合是将金饰和银饰互相错接、错嵌、错合,形成具有独特花纹和图案的饰品。
这一步骤要求工匠们非常精确,需要灵活运用工具和技巧。
6.精细处理:错合完成后,工艺师会对饰品进行精细处理,包括打磨、抛光等环节,使饰品的表面更加光滑细腻。
7.饰品装配:最后,根据设计意图,将饰品配上链条、吊坠等元素,形成完整的作品。
工艺特点金银错工艺具有以下特点:•独特性:金银错工艺的最大特点是能够制作出独特的花纹和图案。
通过金银的错合,工艺师可以创造出细致精美、层次丰富的装饰效果。
•艺术性:金银错工艺是一种结合了工艺、设计和艺术的综合性技艺。
工匠们在进行错合的过程中,融入了自己的创意和想象力,使饰品具备一定的艺术性。
•工序繁琐:金银错工艺的制作过程相对复杂,需经历多个工序,而且每个工序都需要严格要求,要求匠人们具备高超的技艺。
•光泽度高:金银错工艺的成品光泽度高,能够充分展现金银材料的贵气和亮丽度。
应用领域金银错工艺广泛应用于珠宝首饰、艺术品和工艺品等领域。
以其独特的装饰效果和精湛的技巧,金银错工艺作品常常成为收藏家和艺术爱好者们追逐的对象。
浅谈玉雕素活与金银错工艺的创新融合

118《名家名作》·融合玉雕的具体形式有许多种,如浮雕、圆雕、镂空……而金银错工艺无疑是其中最独特的一种。
金银错,是指将金、银打成细丝,嵌入玉器的表面,与玉雕的主题、风格契合,形成金玉交相辉映的艺术效果。
在金银错制作工艺中,玉石本身的雕刻装饰并不烦琐,崇尚以简为美,即行业中所说的“素活”。
玉器的素,是为了衬托金丝、银丝的华美,可以说,在金银错作品中玉石是“画布”“背景色”, 金丝、银丝才是勾勒画面的主体,二者相互依存、相互衬托,共同组成金银错之美。
玉石温润的底色与黄金耀眼的金属光泽相辉映,才能产生绚丽多彩的视觉效果。
因此,要使玉器具备整体的美感,提升其艺术价值,就必须具备金银错、素面玉雕两方面的技能,并且做到融会贯通。
一、金银错工艺及美学价值玉雕金银错,其实本身就是借鉴、融合的结果。
金银错最初并不用于玉雕,而是商周时期青铜器錾刻与装饰的一种工艺,在之后的发展中被玉雕家借鉴,开辟了玉雕的新方向。
从工艺角度来看,金银错是一门高超的手工艺技巧,有许多技巧需要不断总结、训练。
玉雕金银错,一般会使用金银圆丝,要求纯度高、色正、易压,具体使用金丝还是银丝,要根据玉料的颜色,器皿的造型、用途、成本估值等因素而定。
一般而言,色泽较浅的玉石用金丝或金片,例如和田玉籽料、白玉、羊脂玉等,黄白相映,给人以富丽堂皇的美感;而青玉、墨玉、碧玉等颜色较浓的玉石,则采用错银或钯金纹饰,这样制作的玉器显得端庄华贵,具有古朴的美感。
这是金玉搭配的一般原则,但是在具体操作中不会绝对化,创新即是要打破常规思维,根据具体设计确定用料,创造更多可能。
传统的金银错工艺难度较大,且蕴含着许多风险。
金银错工艺的金丝、银丝全部是通过敲打、摁压嵌入玉器中的,制作中不能使用任何黏贴剂,这就要求图案线条流畅,开槽精度准确,这样才能镶嵌平整、对丝无痕。
开凿时对玉雕者的技术水平要求较高,要求粗细一致,弧线集中图案,开槽精度要求更为严格,容不得半点误差,任何一道工序出现失误,作品都不可能完成,加工制作的难度可想而知。
关于金银错工艺的研究与反思

22
人文研究
ARTE 错 金 工 艺 流 程 提 出 了 一 些 质 疑 和 看 法。2003年,莫鹏在《文物修复与研究》发表的《一种简易 的错银铜器补配件制作研究方法》一文中描述了青铜器中 运用错金银工艺的特征。此外,论及错金银制作工艺的文 章还有 2004年庚晋在《铸造技术》发表的《古代刀剑的外 观处理技术》、2010年谭德睿在《文物鉴定与鉴赏》发表的 《中国古代铜器表面装饰技艺概览》、2010年刘卫华在《收 藏家》发表的《战国中山国金银错工艺赏析》、2011年彭雪 飞在《东方收藏》发表的《战国青铜器错金银工艺的再认 识》、2018年许晓东在《文博学刊》发表的《鋄金银工艺研 究》、2019年黄巧好在《文物天地》发表的《从南越王墓出土 玉器看西汉金属与玉的结合工艺》等。
关于金银错工艺的研究与反思
□赵秀秀 左红卫
摘 要:金银错工艺是中国古代传统金属细工装饰技法之一,其在青铜器中的运用可追溯至商周时代,在玉器中的 运用多见于清代痕都斯坦玉器。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学术界从多层面、多角度、多文化的视野对其进行理论研究, 包括金银错工艺出土文物、青铜器与玉器工艺、传承保护及发展问题等方面。该文梳理了以金银错为研究中心的学术 著作和文章。
此外,杨勇伟的《“章和元年”铭款错金银弩机考略》主要 从多个方面分析纪年为“章和元年”的错金银弩机。
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学者对金银错工艺从多角 度进行了研究,在古代器物的图集、青铜的各种器皿、车 马器具及兵器图案等多方面皆有著述。朱东润等人编著 的《中华文史论丛——一九七九年第三辑》对满城汉墓出 土的错金银铜器进行了相关论述。由中国青铜器全集编 辑委员会编著、文物出版社出版的《中国青铜器全集》收 录了大量工艺精湛的青铜器,其中涉及错金、镶嵌、镂雕 等工艺。由石超主编、浙江省博物馆编著的《错彩镂金: 浙江出土金银器》对浙江出土的金银器的图片进行了收 集、整理。除以上专著外,还有一些文章对金银错工艺在 青铜器中的运用进行了论述。1972年,肖蕴在《考古》发 表的《满城汉墓出土的错金银鸟虫书铜壶》一文主要对满 城汉墓出土的错金银鸟虫书铜壶进行了简要介绍。1973 年,史树青在《文物》发表的《我国古代的金错工艺》,对于 中国古代出土的金错青铜器的铸造工艺步骤以及古文献 中的相关记载等方面内容进行了论述。有些文章针对错 金银青铜个体进行研究。1966年,刘炎在《文物》发表的 《西安市发现一批汉代铜器和铜羽人》介绍了 1964年西安 市出土的一批汉代铜器。1983年,夏星南在《考古》发表 的《浙江长兴县出土一件有刻度的铜弩机》主要以描绘三 视图的形式介绍了错银铜弩机的尺寸和形状。1986年, 贾峨在《江汉考古》发表的《关于东周错金镶嵌铜器的几 个问题的探讨》探讨了东周时期出土的错金铜器。1993 年,万俐在《东南文化》发表的《中国古代青铜器表面处理 技术几个研究课题的思考》中论及古代青铜器中错金银 工艺的运用。2000年,梁书台在《文物春秋》发表的《“错
最长久最美丽的错—错金银(惊艳高清图)

最长久最美丽的错—错金银(惊艳高清图)金银错铜锯齿形器,西汉,满城陵山一号汉墓地出土,现藏河北博物院。
金银错,亦称“错金银”,是中国古代金属细工装饰技法之一。
始于商周,盛于春秋中晚期,战国两汉时期大量出现,随后不断发展融合,成为我国传统手工艺,装饰技法中的,一颗熣灿明珠!“栾书”青铜缶,战国,楚器,现藏中国国家博物馆。
传出土于河南辉县。
长期以来,学界一般将“栾书”青铜缶作为春秋中期晋国的器物。
20世纪90年代初,有学者根据新发掘的考古材料,对传世的“栾书”青铜缶的年代和产地有所质疑,指出该器应定为楚式器物,而不是晋器。
这件铜缶,是一件极具史料价值的珍贵文物!或是目前所见最早的一件错金铭文青铜器!错金银团花流鼎,战国晚期,高16.5厘米,腹径13.2厘米,1981年河南洛阳小屯出土,现藏洛阳博物馆。
战国时代盛行的错金银工艺技巧在此鼎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示。
西周灭亡,周王室将都城从镐京(今陕西西安附近)迁至洛阳东周王城,这件铜鼎见证了东周王城曾经的辉煌!错金银云纹犀尊,西汉酒器,高34.1厘米,长58.1厘米,1965陕西兴平县吴乡豆马村出土,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此尊呈犀牛形,通体饰细如游丝的错金银云纹,工艺精湛,逼真自然,金色、银色与铜胎底色相衬生辉,华美无比,是中国古代工艺品中实用与美观有机结合的典范之作!错金博山炉,西汉香熏炉,高26厘米,足径为9.7厘米,重3.4千克,1968年出土于河北省满城汉墓(刘胜墓),现藏河北博物院。
金银与青铜呈现出不同的光泽,彼此映托,显得格外精致典雅,色彩对比、纹饰线条更加鲜明,是一件举世闻名的珍宝!错是什么?汉代文学家许慎《说文解字》解释:“错,金涂也,从金,声”。
清代杰出的文字训诂学家段玉裁注释说:“错,俗作涂,又作措,谓以金措其上也”。
所以,凡在器物上布置金银图案的,均称金银错。
如用金钱绣成图案花纹的背心,汉代就叫“金错绣裆”。
在漆器上做金银图形的,叫“金漆错”。
浅析“金镶玉”工艺之错金银工艺

中国宝玉石169期页2021年12月Dec. 2021CHINA GEMS & JADES浅析“金镶玉”工艺之错金银工艺金睿辰 ,孙佩妮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珠宝学院,北京100083摘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金银错嵌宝石工艺,简称错金银(或金银错)工艺,是一种独特而又古老的工艺。
错金银工艺以玉石为载体,通过成器、堑槽、嵌金、磨错的步骤,使在玉石上“作画”成为可能。
本文基于前期文献整理、对错金银工艺大师郭卫军老师的采访以及对郭卫军老师工作室的实地调研,主要从“金镶玉”的文化内涵,金银错嵌宝石工艺的介绍,错金银工艺的历史、演变及传承现状等方面介绍“金镶玉”错金银工艺,以错金银工艺为例浅析传统工艺的创新与传承,为错金银工艺等传统工艺的推广和传承出一份力。
关键词:错金银工艺;金镶玉;传统工艺中图分类号:TS9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1442(2021)06-0039-06The Brief Analysis of Filigree and Gem Inlaid Jade TechnologyJIN Ruichen, SUN PeiniSchool of Gemmology,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Beijing), Beijing 100083ABSTRACT: Filigree and Gem Inlaid Jade Technology, which is one of the national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s, is a unique and ancient technology. For short, it is about jade craft. The whole process includes 4 steps: jade carving, grooves making, filigrees and gems inlaying and filing. Through these processes the technology makes "drawing on the jade" possible. Based on the literature and the interview with the Filigree Inlaid Jade craftsman Guo Weijun and the investigation of his studio, this paper introduces Gold Inlaid Jade Technology, including the history, development and present inheritance status of Filigree Inlaid Jade Technology, cultural connotation of Gold Inlaid Jade craft. Then analyzes the innovation and inheritance of traditional technology briefly by taking the Filigree Inlaid Jade Technology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is intended to contribute to the promotion and inheritance of Filigree Inlaid Jade Technology and other traditional technologies.KEY WORDS: filigree and gem inlaid jade technology; gold inlaid jade; traditional technology收稿日期:2021-08-08,接受日期:2021-09-15作者简介:金睿辰(2002-),女,本科在读,宝石及材料工艺学专业,Email:******************。
用金银错雕琢昆仑之心

用金银错雕琢昆仑之心作者:暂无来源:《新经济》 2013年第21期自古以来,儒家就一直提倡“君子比德如玉”,以和田玉为代表的玉文化,是中国文化最重要的标签。
玉石之路是一条比丝绸之路开通得更早的商路,在世人眼中,一部世界玉文化史,其实就是一部和田玉进贡中原的历史。
和田玉是昆仑山之心,马进贵是无数“一片冰心在玉壶”的琢玉人中的一个。
只不过和一般玉雕刻大师不同,他的“昆仑心”用金丝银线打嵌上了花边,充满异域风情。
一见倾心金银错金银错之所以传奇,不是因为工艺本身(金银错在工艺美术中有广泛应用,早在商代的青铜器上金银错就开始“登台演出”),传奇的是金银错和玉器的结合:金银错工艺是在器物上绘出图案,依图案錾出槽沟,再将纯金或纯银拉出细丝或压成薄片嵌入图案中。
玉器因为自身易碎的特性,千百年来一直与金银错无缘,直到乾隆二十四年。
清朝平定了天山南路回部大小和卓尔的叛乱,从此从西域到中原的“玉石之路”成为坦途。
因乾隆酷爱玉器,天下玉工竞相献美,乾隆开始在紫禁城建设“玉器大本营”。
金银错玉器正是“痕都斯坦”(今克什米尔一带)派出的“超级女生”。
它甫一现身,就以其卓尔不群的外型和雍容华贵的气质征服了乾隆,最终“三千宠爱在一身”。
上世纪70 年代,马进贵被派到北京玉器厂学习,在北京玉器厂的精品展示厅,马进贵第一看到了潘秉衡大师用金银错制作的玉器时,有种贾宝玉见林黛玉时的惊艳和惊喜:世间还有这么漂亮的玉器?这就是我要打造的玉器!只惊鸿一瞥,金银错就已经在马进贵心中种下了蛊。
为了目睹更多金银错玉器芳容,马进贵把目光锁定了“玉器大本营”——故宫。
每天带着两个馍馍,一碗浓茶就一头扎进故宫。
没有相机,那就用素描。
一款款金银错珍品倩影才下纸头却上心头。
回到新疆,马进贵就向厂长请缨开始了金银错玉器的试炼。
对于马进贵来说,金银错玉器就是一位高傲的冷艳美人。
他为这份绝世美丽倾心,也明白“抱得美人归”要付出绝世艰辛。
要深究每一个问题,每一个问题都无解,马进贵决定不去想那么多,抱着车到山头必有路的心态投入到金银错的研制中,“这一特技要说高不可攀也未必,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没有做不了”。
玉雕中的金银错工艺

种,也称"压丝工艺",在特征上与金镶玉相似,
但二者不是一回事。金镶玉是以金银为载体,镶
嵌上玉石,或者以玉为主体将金银贴在外表,而 金银错工艺则不是。二者区别就在将镶嵌的方法
不同。金镶玉采用焊、包边、爪齿将金玉结合,
我去最基层上班,我们家是做什么的?出口贸易,所以我就从打印员做起。我每
金银错则是凿出槽沟将金丝银丝等嵌入其中,金 银多为丝状或块状,而后将玉石表面打磨平整光
滑,使金银与玉石紧密结合在一起,浑然一体,
通过金银与玉之强强烈的光泽反差,而突出玉雕 的富丽、尊贵、典雅。 新疆和田玉黄皮白玉籽玉玉牌佛引所以我就从打印员做起。我每
活器物,如碗、杯、盘、文房用具等,这种玉器 就使用的金银错工艺,器形非常别致、精美绝伦,
作工精巧,有着明显的伊斯兰教风格,乾隆帝甚
是喜欢,下令仿制一批,受此影响,中国玉器中 也开始大量采用金银错工艺。
1cg0f9c7a 于士荣
我去最基层上班,我们家是做什么的?出口贸易,所以我就从打印员做起。我每
源御府和田玉网)金银错工艺最早应用于我们商 周时代,各种青铜器之中。玉雕作品中的金银错
工艺则在乾隆时非常繁荣。其兴趣最主要的原因
是"痕都斯坦"玉器影响,当时乾隆帝平定大小和 卓叛乱,喀什准噶尔部每年会向清廷进贡一批玉
器,这类玉器被称为"痕都斯坦玉",玉器多为生
我去最基层上班,我们家是做什么的?出口贸易,所以我就从打印员做起。我每
“痕都斯坦”金银错工艺浅析(压丝工艺)

“痕都斯坦”金银错工艺浅析(压丝工艺)“痕都斯坦”金银错工艺浅析(压丝工艺)金银错工艺是一项古老的加工工艺,最早见于商周时期的青铜器上,其工艺表现为在器物表面绘出所设计的图案,然后按图案之形状在器物上錾出沟槽,将纯金或纯银的细丝或薄片嵌入沟槽,打压、平整、抛光。
使器物上的图案与被嵌物因材质不同而产生光泽和颜色的反差,器物显得雍容华贵而又绚丽多彩。
玉器中的金银错工艺(行内称为压丝工艺)及金银错嵌宝石工艺,多见于清乾隆年间。
当时由“痕都斯坦”向清廷进贡的玉器中,有很多金银错嵌宝石工艺的玉器。
“痕都斯坦”是清朝廷对北印度蒙兀儿帝国(即现今的克什米尔及北印度一带)的称呼。
清朝廷平定天山南麓回部大小和卓的叛乱后,喀什喀尔部每年都向清朝廷进贡一批玉器,该贡品均产自“痕都斯坦”。
主要是生活中实用的器物,有碗、盘、杯、盒子、洗子、文房用具及刀具等等。
器形独特别致,胎体薄如蝉翼、纹饰观之凸出、抚之无痕。
图案主体一般为莨菪(langdang)纹或铁线莲、菊花等植物花卉。
除嵌金银丝外,还嵌有各种宝石和玻璃,无论是器物的造型与做工、纹饰图案,都具有浓郁的伊斯兰风格。
这种将玉、金银、宝石完美结合精美绝伦的工艺品,在当代其工艺频临失传。
市场上很少见到这种工艺品,新疆的玉雕大师马金贵等经过多年、多方收集资料,进行研究,认为这种艺术品非常适于在新疆这个穆斯林群众集中的地区推广和发展,并进而向全国推出。
马进贵大师等经过潜心研究,并试雕,创作出一批匠心独具、风格独特、工艺独到的具有伊斯兰风格的金银错、嵌宝石工艺品,刚一面市,就得到市场的青睐。
在2004年第三届中国玉石雕刻“天工奖”评定现场,一件这种工艺的产品引起轰动,并获得天工奖银奖。
“痕都斯坦”金银错工艺玉雕品,已经成为新疆玉雕界的一株奇葩。
玉雕设计中关于金银错工艺的艺术创作

玉雕设计中关于金银错工艺的艺术创作胡风军在中国古代艺术宝库中,玉石文化是中华民族形成最早的文化,持续时间最久,内容也最丰富。
和田玉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中国的“国石”,和田玉经过七千年的持续发展,已深深地融合在中国传统文化和礼俗中,并发挥着其他工艺美术品不能代替的作用,尤其在政治、文化、道德、宗教等方面都表现出其特殊的影响作用。
错金,金属丝镶嵌工艺的一种,用金银丝在器物的表面上镶嵌成花纹或文字。
汉字是世界上含义最丰富的文字,而“错”字又比一般汉字的含义还要丰富的多。
我们这里说的是金银错,这个“错”字,就必须和金银联系起来才能说清楚;同时,还要以金银错流行的那个时代的人对错字解释为准,否则,上下数千年,海阔天空地谈论,那就会“月迷津渡,雾失楼台”,什么都不用说了。
金银错工艺最早始见于商周时代的青铜器,主要用在各种器皿、马车器具及兵器等实用器物的装饰图案上。
金银与器物的光泽相互映衬,使器物雍容华贵、绚丽多彩。
历史上金银错工艺传承时断时续。
清道光年后,再未见制作。
一、古典纹饰与现代时尚造型相结合现代的玉雕艺术把和田玉带入了历史上有一鼎盛时期,但是当玉雕作品的价值扶摇直上时,文化气息却越来越淡薄。
现代和田玉雕设计的只是在某种程度上的一种拆装、拼凑、重组,离真正的创新还很遥远。
如果和田玉雕作品的创作与当今的时代特征相结合,才能创作出兼具文化气息和深远意境的作品。
关于怎样将传统文化和现代时尚观念相结合,首先把中国古典纹饰与现代时尚造型相结合,借鉴原始玉器的造型和纹饰的基础上加以创新,创作出古韵与时尚完美结合的和田玉作品。
其次,玉雕艺术的风格应多元化。
玉雕作品设计时即使是简单的作品也要多设计一下纹饰和造型,避免使人对玉器产生单薄的感觉。
但在显工显活时,要讲究艺术章法,造型图案和艺术画面要主次分明、疏密得当,有层次感、有透视感、有静有动等。
否则,显工显活就会让人看的眼花缭乱,产生一种杂乱无章的感觉。
玉雕的传统图案形式多样,寓意深刻,数不胜数,他浓集了中华玉石文化的丰富内涵,是传统文化百花园中的一朵光彩夺目的奇葩,玉雕作品与其他珠宝饰品不同的是它在对人们进行装饰的同时,更在乎人们的精神感受,已成为人们精神寄托的直观表达形式,在强调个性化和注重精神感受的时代,蕴藏有丰富的东方文化内涵的玉雕作品,更能体现出自己的个性,品味和民族气质。
错彩镂金唐代金银香炉装饰艺术表现形式

错彩镂金唐代金银香炉装饰艺术表现形式汇报人:2024-01-10•引言•唐代金银香炉的历史背景•错彩镂金工艺介绍目录•金银香炉的装饰艺术表现形式•错彩镂金工艺在金银香炉中的具体表现•唐代金银香炉装饰艺术的风格与特点•唐代金银香炉装饰艺术的影响与传承目录•结论01引言唐代金银香炉作为艺术品,融合了工艺、文化和宗教元素,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
唐代金银香炉错彩镂金是一种金银加工工艺,通过雕刻、镶嵌、焊接等手法,将金银材料打造成精美的艺术品。
错彩镂金工艺金银香炉的装饰艺术表现形式包括图案、造型、色彩等方面,反映了唐代社会的审美观念和文化传统。
装饰艺术表现形式主题简介研究背景和意义随着考古发掘和研究的深入,唐代金银器逐渐受到重视,对其艺术表现形式的研究有助于更深入地了解唐代文化和历史。
研究意义研究错彩镂金唐代金银香炉装饰艺术表现形式,有助于推动金银器研究的发展,丰富艺术史和考古学的理论体系,为现代艺术创作提供借鉴和启示。
02唐代金银香炉的历史背景唐代金银器制作工艺已经相当成熟,能够制作出精美的金银器皿和饰品。
唐代金银器制作工艺成熟唐代金银器受到中亚、西亚等地文化影响,吸收了外来金银器制作工艺和装饰图案。
唐代金银器受到外来文化影响唐代金银器的发展概况金银香炉在唐代是重要的宗教和礼仪用品在唐代,金银香炉被广泛用于宗教仪式和宫廷礼仪中,是当时社会上层阶级的重要用具。
金银香炉代表了当时工艺水平的巅峰唐代金银香炉制作工艺精湛,代表了当时工艺水平的巅峰,体现了唐代手工业的高度发展。
金银香炉在唐代的使用和地位03错彩镂金工艺介绍错彩镂金工艺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经过汉代的初步发展,至唐代达到鼎盛。
起源错彩镂金工艺是一种金银器加工技术,通过雕刻、镶嵌、焊接等手法,将金银器物制作得富丽堂皇、精致典雅,极具艺术价值。
特点错彩镂金工艺的起源和特点错彩镂金工艺在唐代广泛应用于金银器制作,如金银香炉、酒器、首饰等。
通过错彩镂金工艺,唐代金银器展现出富丽堂皇、华美绝伦的艺术风格,成为当时社会时尚的代表。
金银错工艺名词解释

金银错工艺名词解释
金银错工艺是一种将金银饰品在高温下进行硫化处理,形成金银的硫化物晶体结构,然后在冷却过程中将金银硫化物晶体结构纠正过来,使金银饰品呈现出独特的光学效应。
金银错工艺常用于制作高端珠宝饰品,如项链、手链、戒指等,其独特之处在于金银的光学性质差异,使得金银饰品在光线下呈现出不同的颜色和反射效果。
金银错工艺的制作过程包括将金银饰品加热到高温状态,使其硫化,然后进行冷却。
在这个过程中,金银饰品中的金银原子会相互作用,形成金银的硫化物晶体结构。
这种晶体结构具有独特的光学效应,如反射、折射、干涉等。
为了纠正这种晶体结构,需要在冷却过程中对金银饰品进行特殊处理,如使用特殊的溶剂、高温和低温等。
金银错工艺的制作过程中,需要注意一些细节问题。
例如,在加热过程中需要控制温度和时间,以保证金银饰品达到正确的硫化程度和纠正状态。
在冷却过程中,需要使用特殊的溶剂和冷却设备,以保证金银饰品的形状和尺寸精度。
此外,金银错工艺还需要使用特殊的工具和技术,如精密磨削、刻蚀、电解等,以保证制作出的金银饰品精度和品质。
金银错工艺是一种独特的珠宝制作工艺,其通过高温和低温的处理方式,将金银饰品纠正成独特的晶体结构,使其具有独特的光学效应。
这种特殊的光学效应使得金银错工艺制作的珠宝饰品具有独特的美学价值,常用于制作高端珠宝饰品,如项链、手链、戒指等。
当代玉石配饰金银错工艺与美学研究

当代玉石配饰金银错工艺与美学研究(湖北美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湖北武汉武汉市邮编430000)摘要:玉石文化对我国的文化影响源远流长,更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
金银错是中国古代金属细工的一种传统工艺,其应用可以上溯到商周时期。
近年来,随着中国风的再度盛行,众多配饰设计师开始将玉石金银错作品融入到现代配饰设计中去。
在时尚瞬息万变的今天,应该寻求新的创作语言,探求玉石金银错文化在现代配饰设计中新的运用方式。
关键词:金银错工艺;玉石设计;美学一、对玉石配饰中金银错工艺的研究现今金银错玉石工艺的设计理念、表现手法等等都在跟随时代的发展而不断演变,在如今快节奏的今天,将金银错玉石工艺与社会相结合,创造出具有独特时尚艺术的作品。
分析玉石金银错工艺及现代工艺的新特点,将错金工艺这一古老技艺从传统文物的装饰中发展并衍生出来,将其结合到现代配饰设计中去,不仅能够有更多的设计思路和方法,还有更多的新技术和新理念,能够使中国的现代配饰设计焕发新生机。
二、金银错玉石的审美内涵自商周时代开始,伴随漫漫历史长河之中,在历代金属玉雕手工艺人的不断发展和创新下,金银错工艺的内涵和所涉范围逐步扩大。
现今的玉石金银错工艺己不再局限于以镶嵌或涂金的方式来实现其装饰效果,它通过镶嵌、撼压、焊接、充填等手段将一种金属或其他材质装饰到玉石材质表面所形成的图案或轮廓,实现了美学理念的转换。
现代玉石错金工艺在实现传统金银错工艺的装饰效果的前提下,已经完全突破了传统概念,既有继承,又有创新。
玉石本身所代表着它的温润细腻兼具坚韧,一直是中国人所追求的品质,历来被人们所喜爱。
中国人也十分喜好把金银与玉石器相结合,把自己的喜爱融入到美学意义外,更体现了中国人对君子品格的追求。
例如,人们常说的“君子比德于玉”,“君子无故玉不去身”,“瑜不掩瑕,瑕不掩瑜”。
汉代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这样解释道:“有五德,润泽以温,仁之方也;理自外可以之中,义之方也;其声舒扬转以远闻,智之方也;不挠不折,勇之方也;锐廉而不枝,洁之方也”把玉石具有仁、义、智、勇、洁的君子美德提到了十分重要的地位。
浅谈金玉缘中的金银错工艺

第32卷第1期超硬材料工程V o l.32 2020年2月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S U P E R HA R D MA T E R I A LE N G I N E E R I N G F e b.2020浅谈金玉缘中的金银错工艺刘姣,李新岭,凌艳华(1.国家和田玉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新疆);2.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乌鲁木齐830000)摘要:金银错是一种历史悠久的传统工艺,在中国历史文化中占据重要的一席之地,具有代表性的金银错物品是一种历史文化的承载与传承㊂在现代,金银错主要见于珠宝玉石行业及考古领域,而新疆玉雕大师马进贵更是发扬光大了金银错工艺㊂在金与玉的不解之缘中,现代金银错工艺使得金与玉完美融合,向世人呈现出绝妙而美轮美奂的绝世之作㊂关键词:金银错工艺;错金工艺;金银错嵌宝石;马进贵中图分类号:T S9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433(2020)01-0062-04T h eD i s c u s s i o no nP r e c i o u sM e t a l-I n l a y C r a f t i n t h eB o u n d o fM e t a l a n d J a d eL I UJ i a o1,2,L IX i n-l i n g1,2,L I N G Y a n-h u a1,2(1.N a t i o n a lH e T i a n Y uC e n t e r o f P r o d u c t sQ u a l i t y S u p e r v i s i o na n dI n s p e c t i o n;2.T h eX i n j i a n g U y g u rA u t o n o m o u sR e g i o nI n s t i t u t e o f P r o d u c tQ u a l i t y S u p e r v i s i o na n d I n s p e c t i o n,U r u m q i830000,X i n J i a n g,C h i n a)A b s t r a c t:T h eP r e c i o u sM e t a l-I n l a y C r a f t i s ak i n do f t r a d i t i o n a l c r a f tw i t ha l o n g h i s t o r ya n do c c u p i e s a n i m p o r t a n t p l a c e i nC h i n e s eh i s t o r y a n dc u l t u r e,w h i c hh a sb e e nc a r r i e da n d i n h e r i t e db y t h e r e p r e s e n t a t i v e p r ec i o u sm e t a l-i n l a y c r a f t c o n v e r s e l y.A t p r e s e n t,t h ep r e c i o u sm e t a l-i n l a y c r a f t i s m a i n l y e x i s t e d i nt h e j e w e l r y a n d j a d e i n d u s t r y a n dt h ea r-c h a e o l o g i c a l f i e l d,b u t M r.M aJ i n g u i,a j ad ec a r v i n g m a s te r i n X i n j i a n g,c a l l e da st h ef i r s t p e r s o na b o u t p r e c i o u sm e t a l-i n l a y c r a f t i nC h i n a,h a s b e e n c a r r y i ng i t f o r w a r d.M e t a la n d j a d e a r e p e r f e c t l y i n t e g r a t e db y m o d e r n p r ec i o u sm e t a l-i n l a y c r a f t,a nd t h ew o n de rf u la n db e a u t i f u lm a s t e r p i ec e s p r e s e n t t h e i nd i s s o l u b l eb o n do fme t a l a n d j a d e.K e y w o r d s:P r e c i o u sM e t a l-I n l a y C r a f t;I n l a y i n g P r e c i o u s M e t a lC r a f t;P r e c i o u s M e t a l-I n-l a y C r a f tw i t h i n l a i dG e m s;MAJ i n g u i据史记和考古文献记载,金银错最早始于商周时代,那个时期的皇公贵族们便将黄金和白银等金属镶嵌在青铜器器皿㊁车马器具㊁兵器和生活用器(如尊㊁壶㊁豆㊁杯㊁灯㊁屏风插座)等实用器物及其它一些陈设艺术品上做装饰图案,这种装饰工艺统称为金银错或错金银,它是镶嵌工艺的一种形式[1-2],而玉器中的金银错工艺多见于清代乾隆年间㊂现在也会将金银错简称为错金工艺,其目的是将几种具有不同色泽和质感的材料装饰在器物上来凸显花纹㊁美化器物㊂1概论金银错是我国传统手工艺中的一项重要的精工细作的装饰工艺,是一个时期金属装饰工艺的代表,收稿日期:2019-12-19作者简介:刘姣,女,硕士研究生,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珠宝玉石及贵金属的检测与研究㊂E-m a i l:411359904@q q.c o m㊂通讯作者:李新岭,男,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珠宝玉石鉴定与研究以及相关标准制修订㊂E-m a i l:102908165@q q.c o m㊂引文格式:刘姣,李新岭,凌艳华.浅谈金玉缘中的金银错工艺[J].超硬材料工程,2020,32(1):62-65.更是一段历史时期内社会文化大背景下的历史显现,不论是其装饰语言的审美取向㊁工艺的细微精湛还是其背后包含着的文化社会背景与生活方式都有着极高的艺术价值[3]㊂而如今,金银错工艺仅仅在珠宝玉石行业与少量青铜器修复行业有着些许的传承,其他行业所用甚少㊂金银错中的 错 指的是贵金属与器物之间的一种相互关联的方式,金银错中的金银指的是错于器物上的一种或几种贵金属材质,目前金银错已经演化成一个专业名词,指的就是一种工艺,并无其他所指㊂错金工艺中的 金 从狭义上说,指的是黄金,而从广义方面说,指的不仅是黄金及其合金,还有银及其合金以及钯及其合金等贵金属,现代错金工艺中金与银所用最多,而在古代错金工艺中 金 除所指金㊁银等贵金属之外还有铜等金属㊂2传统金银错工艺目前,对于传统金银错工艺的严格定义还存在着一些争议,总体上分为两种观点,一是依托于镶嵌方式的错金工艺,它的特点是以锤揲的方式实现对金银材料的镶嵌,并对镶嵌图案进行磨错;其二是以涂画的方式将液体金银涂在器物上的错金工艺,这种方式盛行于我国汉代㊂从严格意义上来说,这种盛行于汉代的以 涂金 为装饰手段的错金工艺,其实质是鎏金工艺㊂错金工艺与鎏金工艺之所以会相互混淆其最主要原因是从汉代起对金银错的界定,以及当时人们对于金银错中 错 字的解释㊂汉代文字学家许慎编著的‘说文解字“中对 错 字,只有一种解释 错,金涂也,从金,声 ㊂清代文字训诂学家段玉裁注释说 涂,俗作涂,又作,谓以金措其上也 ㊂‘康熙字典“对 错字的解释,是引‘集韵“, 金涂谓之错 ㊂如在漆器上做金银图形的,叫 金漆错 ㊂据‘中华大字典“的注释, 错 字有多种解释,其中之一就是 金涂谓之错 ㊂中华辞海编辑委员会编辑㊁上海辞书出版社1989年出版的‘辞海“中,对 错 字的第一解便是 错,用金涂饰 ,而其中 饰 就是纹饰的意思[1]㊂所以,从广义上来说,凡是将金银作为装饰材料对器物进行装饰的全都归于传统的错金工艺㊂在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传统的错金工艺也在经历各种变化,但主要还是镶嵌和涂金两种方式,错金主体以实用器物(见图1和图2,图片来自网络)为主㊂不过,提到传统的金银错工艺,绝大部分人依然倾向于镶嵌的方式,其错金主要过程为:(1)制槽,在器物表面按花纹㊁图像㊁文字铸成或刻出凹槽,凹槽内小外大,在槽的底面刻凿出麻点,使嵌入的金属能牢固地附着;(2)镶嵌,将金属丝(片)凿截成需要的大小和形状,嵌入槽内,捶打压实;(3)磨光,用磨石将嵌入槽内的金属磨平,再用皮革㊁绒布蘸清水反复磨压,使其表面光滑明亮㊁花纹清晰[4-5]㊂图1铜制错金三足炉F i g.1 T h e t h r e e-f o o t c o p p e r s t o v e i n l a y e d g o l da n d s i l v er图2错金青铜镜F i g.2 Tb r o n z em i r r o r i n l a y e d g o l da n d s i l v e r3现代金银错工艺3.1工艺概述金银错工艺在现代应用已不再广泛,人们对其了解也是少之又少,这种工艺也只在个别行业的小范围内相互传授和影响,这些行业主要为珠宝玉石行业和青铜器修复行业㊂然而,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现代金银错工艺在传承原有方式的同时也有了很大的突破,已不再局限于以镶嵌或涂金的方式来实现其装饰效果,其方式多种多样,主要以镶嵌㊁摁压㊁焊接㊁充填等手段将金属材质装饰至器物表面形成图案或轮廓[1],所用材料范畴也更加广泛,主要指在金属㊁玉石㊁塑料㊁树脂㊁合金等材料的表面,将另一种具有色差的合金或金属,通过嵌入㊁压入㊁焊入等方式合二为一,最终在材料表面形成图案或者轮廓[6]㊂本节所论述的金银错工艺是以锤揲打压的方式36第32卷第1期刘姣等:浅谈金玉缘中的金银错工艺实现对金属材料的镶嵌为装饰手段的技艺,这里的 错 是磨措之意, 金 则泛指所有可用来作为装饰的贵金属材料,一般多为金和银,而错金主体以玉器(见图3和图4)为主㊂具体过程为:(1)绘图,在玉器表面绘出精美图案;(2)錾槽,依图案之形錾出槽沟;(3)镶嵌,将金或银拉成细丝或压成薄片嵌入图案;(4)磨错,打磨平整,抛光磨亮,使所表现的图案形成强烈的色泽差别和耀眼的金属光泽,显得更为突出㊁雍容华贵㊁绚丽多彩㊂图3 碧玉错金香盒F i g .3 T h e j a s p e r p o m a n d e r i n l a ye d g o ld 图4 青玉错金挂件F i g .4 T h e l i v i d j a d e p e n d a n t i n l a ye d g o l da n d s i l v e r 3.2 马进贵大师金银错工艺说起现代金银错工艺,不得不提的一人便是马进贵大师,他被誉为当今 中国玉器金银错第一人 ,其创作主题以金银错嵌宝石工艺为代表,以中国传统玉雕器皿为主,结合伊斯兰文化特色,形成与众不同的鲜明的西域玉雕艺术风格,独树一帜㊂马进贵大师55岁时重新钻研失传的 玉雕金银错 工艺,决心要做新疆特色的玉雕作品,作为中国传统工艺 和田玉金银错技艺 的挖掘人,他让失传的错金工艺重现当世㊂金银错嵌宝石工艺是我国玉器制作中一种难度极大的技艺,工艺要求极精,因为金丝(银丝)需全部打㊁压嵌入器物表面,不能用任何粘贴剂,既要图案线条流畅㊁粗细一致,又要开槽精度准确,镶嵌平整,对丝无痕,否则金丝(银丝)无法嵌入;即使勉强嵌入也不牢固,尤其是金片(银片)㊁金丝(银丝)相组合的图案或纹饰繁密㊁弧线集中的图案,开槽精度要求更为严格,制作难度更大,加工制作的难度可想而知㊂还有一个难题便是想要一件精美的薄胎金银错嵌宝石玉器更是难上加难,在薄胎器物上镶嵌万分危险,开槽略有不慎即可磨漏,打压金丝(银丝)㊁金片(银片)力度略大,器物易碎裂,制作者须具有玉器加工㊁金银镶嵌两种高超技艺方能完成㊂然而,马进贵大师制作的(薄胎)金银错嵌宝石作品往往华丽夺目㊁魅力非凡㊂图5 白玉错金福寿链瓶F i g .5 T h ew h i t e j a d e l o n g e v i t y c h a i nb o t t l e i n l a ye d g o ld 图6 青玉错金象耳瓶F i g .6 T h e l i v i d j a d e e l e p h a n t e a r b o t t l e i n l a ye d s i l v e r 金银错的用丝,一般都用圆丝㊂关于丝的粗细,由花纹的铊道宽窄决定,一般略粗于铊道㊂金丝(金片)成分以纯金为宜,一则色正,二则较软易压㊂器皿上使用金丝或银丝要根据玉器的颜色㊁价值及造型来定㊂46超硬材料工程 2020年2月在器皿的口边处内外相同的纹样制作中,要严格把握好纹饰的一致性,不允许有分毫的差别,否则器皿在光线的映照下会显得内外图案不一致而且十分混乱,这也是制作金银错纹饰的一个关键的技术环节,也是衡量金银错技术水准的一个重要标志[7]㊂金银错的长线短线㊁粗线细线,或交纵或顿错,或纷繁或简约,线的旋律和节奏营造起一幅新的艺术天地㊂正如马进贵大师所言: 线是金银错的生命,是变化多端的精灵㊂金银错嵌宝石工艺除错金工艺(图5和图6)之外,在玉器上嵌宝石一般还有两种方法:一是粘胶,宝石周围没有黄金加固;另一种便是镶嵌,以打压宝石周围的黄金产生膨胀固定宝石㊂现在最常用的方法就是用管子打坑,钻坑先做好和宝石体积相等的钻管,不用划阴沟线,即直接下钻,在嵌宝石处钻坑,最后用宝石试一试,不合适或修宝石或修钻坑,最终使其一致㊂在嵌宝石时一定要掌握钻坑的深度,必须使宝石嵌进去后要牢固,要器面平整,达到工艺美㊁视觉美的双重效果[7]㊂马进贵大师经过不断的学习㊁研究㊁创新㊁制作的金银错作品特征鲜明㊁个性突出㊁形式优美㊁造型典雅,既继承了传统的风韵,又有鲜明的西域风格㊂他的作品以华贵靓丽的金丝银线勾画出美轮美换的纹饰,又用五颜六色㊁耀眼夺目的宝石加以点缀,显得风韵迷人㊁意境高远(见图7和图8)㊂4结语笔者在构思本文搜集资料时发现,有关金银错的文献数量极少,有关金银错工艺在珠宝玉石领域的应用更是少之又少,在考古领域及青铜器修复行业倒是会有所涉及,但不管怎样在为数不多的文献中对于金银错工艺还没有系统而科学的论述,也没有关于金银错工艺全面㊁完整的著作发表,仅有极少数技艺高超的玉器工艺大师在使用金银错工艺(或金银错工艺嵌宝石工艺)制作工艺品,少数科研院校的学者或者饰品设计者在对金银错工艺做探索性研究,部分仿古工作者在对传统金银错工艺进行尝试,深入研究者微乎其微㊂就目前而言,金银错工艺使用范围和研究人员并不多见,其工艺的发展受到了很大的局限㊂金银错工艺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代表着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传统金银错饰品不仅有着高超而精湛的工艺水平,而且所传达出的精神意蕴也相当细腻和丰满㊂就珠宝玉石行业而言,现代珠宝玉石饰品的设计与制作当然离不开金银错这样的传统工艺以及其历史文化的熏陶,可借鉴中国传统工艺并从中获取灵感,而金银错工艺的发展也需要有关领域的关注与推图7白玉错金嵌宝石西番壶F i g.7 T h ew h i t e j a d e p o t i n l a y e d g o l da n d g e ms图8水晶错金嵌宝石圣水杯F i g.8 T h e c r y s t a l c u p i n l a y e d g o l da n d g e m s动,愿正在从事与金银错工艺有关的人士随后可以有更多系统深入的著作发表,有更多绝妙的作品问世,像新疆马进贵大师一样促使金银错工艺发扬光大㊁源远流长㊂参考文献:[1]熊媛莉.错金工艺在现代首饰中的应用[D].武汉:中国地质大学,2010.[2]余娟,张荣红,谢代娟.错金工艺及对其运用的探讨[J].宝石和宝石学杂志,2008,10(4):42.[3]王紫.论金银错在陈设艺术品中的应用与转化[D].北京:中央美术学院,2017.[4]李举子,包德清,李小菊.错金工艺效果的实现方式[J].宝石和宝石学杂志,2009,11(4):32.[5]谭云东.制作中山靖王墓的错金㊁鎏金工艺[J].上海集邮,2000,(9):11.[6]李建.错金技艺在现代首饰中的运用研究[J].黑河学院学报,2017,(9):181.[7]高健.金缕之雅 马进贵西域玉雕艺术[M].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2011.56第32卷第1期刘姣等:浅谈金玉缘中的金银错工艺。
盘点战国带钩的错金银工艺

盘点战国带钩的错金银工艺关于战国时期的错金银工艺,传统的理论已经阐述的很清晰,主要是镶嵌法、包贴法和泥金法。
镶嵌法具体分四个步骤:第一步是在范铸阶段预留凹纹;第二步是对凹纹再进行精细的剔刻修正;第三步是将金银丝镶嵌到凹槽;第四步是打磨。
包贴法顾名思义就是在钩身将金银箔粘贴上去;泥金法是以金银汞的“混合剂”为原料进行表面处理,然后烘烤蒸发后得到去汞存金的效果,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鎏金”,是一种更兴盛于汉代的工艺。
虽然,最近也看到了一些关于错金银工艺的最新探讨,主要是对镶嵌法中金银丝镶嵌到凹槽的可行性提出质疑,认为应该是液态金银液浇铸填充的结果,结合到一些要将细如发丝的金银丝严丝合缝地镶嵌到凹槽里,确实有些不可思议,而液态浇铸填充似乎也确实更有可操作性。
可事实上,经过大量仔细的观察,古人确实是采用的镶嵌工艺,无论怎么不可思议,但2000多年前的能工巧匠们确实是做到了这一点——————把细如发丝的金银丝严丝合缝地镶嵌到凹槽里。
在这里,本人想要探讨的错金银工艺中一些有趣的细节现象.传统的理论对这一工艺阐述的太笼统,而有时候,鲜活细节往往更有引人入胜的精彩。
本着好奇的心态,本人先后对大约近70个战国错金银带钩进行了微观观察,发现了一些很有趣的现象。
汇总一下发上来,大家探讨。
一.镂金工艺的新认识归纳传统的理论,对错金银工艺的阐述有三种技法,一是镶嵌法,如上第一图的这个案例:再有一种是包贴金(银),如上第二图所示:另一种是鎏金法(金黄涂),如上第三图这个案例:那么下面这个带钩又属于什么工艺呢??首先,这个肯定不是镶嵌法的产物,因为没有任何凹槽,钩体是光滑平整的;其次,这更不属于鎏金工艺.仔细观察金箔与钩体的结合状态,应该是贴金的.但随即一个新的问题就提了出来,这样繁缛复杂的图案该怎么贴??手工该怎么样来完成这样的操作??带着这样的好奇和疑问,答案最终在一个80倍的放大镜下变的清晰了起来,仔细观察可以看到,在金箔的边缘,有明显裁切的痕迹,除了四边有失规整外,更有局部横截面残留有未刮干净的金屑连接在主纹饰的边缘,甚至有收刀不及时导致的“笔误”现象。
金银错,“错”的如此美丽

金银错,“错”的如此美丽它,是中国古代八大金工工艺之一。
它,是曾让世界惊叹的古代顶级工艺。
它,是则数千年光辉丝毫不减。
它,就是金银错!“错”的太美丽金银错工艺是中国古代汉族金属细工装饰技法之一。
最早始见于商周时代的青铜器,兴于春秋中晚期。
它是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它工艺精湛,巧夺天工,令人叹为观止。
无论古代说的“金银错”,还是今天说的“错金银”,金银二字易懂,但“错”,就不是那么容易理解了。
汉代是我国金银错工艺最盛行的年代,那个时期人们是怎样说的呢?汉代大学问家许慎(今位于河南省漯河市),他编了一部叫《说文解字》的大字典。
该书对“错”字,只有一种解释:“错,金涂也,从金昔声”。
简言之,就是将金银涂于器物之上。
工艺制作如何做出细致精湛的金银错图纹呢?下面宝石君带大家一起来看看吧~中国古代在青铜器上做金银图案纹饰的方法,已发现的,主要有二种。
一是,镶嵌法;二是,涂画法。
(一)镶嵌法金银错镶嵌法又称“镂金装饰法”。
其制作分四个步骤:第一步是作母范预刻凹槽,以便器铸成后,在凹槽内嵌金银。
第二步是錾槽。
铜器铸成后,凹槽还需要加工錾凿,精细的纹饰,需在器表用墨笔绘成纹样,然后根据纹样,錾刻浅槽,这在古代叫刻镂,也叫“镂金”。
第三步是镶嵌。
第四步是磨错。
“金丝或金片镶嵌完毕,铜器的表面并不平整,必须用错(厝)石磨错,使金丝或金片与铜器表面自然平滑,达到严丝合缝的地步”。
(二)涂画法涂画法又被称为“鎏金”,是汉代金银错的主要装饰手法,这从汉人对“错”字的解释:“错,金涂也”,就可以看出来。
涂画法主要工序如下:第一步,制造“金汞剂”。
“金汞剂”的制造是一个化学过程,即是把黄金碎片放在坩锅内,加温至摄氏四百度以上,然后再加入为黄金七倍的汞,使其溶解成液体,制成所谓的“泥金”。
第二步,金涂。
用泥金在青铜器上涂饰各种错综复杂的图案纹饰,或者涂在预铸的凹槽之内。
第三步,金烤。
用无烟炭火温烤,使汞蒸发,黄金图案纹饰就固定于青铜器表面。
银错金工艺

银错金工艺《银错金工艺》1. 银错金工艺的历史:古老技艺的传承之旅1.1 起源的迷雾其实啊,银错金工艺就像一位神秘的老者,它的起源隐藏在历史的重重迷雾之中。
这项工艺最早可以追溯到古代文明时期。
想象一下,在那个遥远的时代,工匠们就像魔法师一样,开始尝试在银器上镶嵌金饰,来创造出独一无二的艺术品。
在中国,它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出现了这种工艺的雏形。
那时候的贵族们啊,就特别喜欢这种华丽又精致的玩意儿,把它当成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呢。
就好比现在的人喜欢戴着名牌手表、背着名牌包包一样,当时的贵族们要是能拥有一件银错金的器物,那走在路上可别提多威风了。
1.2 历史长河中的发展随着时间的推移,银错金工艺就像一颗慢慢长大的树,不断地发展和演变。
在汉朝的时候,它迎来了一个发展的高峰期。
那时候的工艺技术已经相当成熟了,能制作出各种各样精美的银错金器物。
比如说,当时的一些酒器、兵器上都有银错金的装饰。
这就像我们现在给手机贴上好看的贴纸、给汽车装上炫酷的配件一样,让这些器物瞬间变得高大上起来。
到了唐朝,这个文化繁荣的时代,银错金工艺更是大放异彩。
唐朝人对美的追求那可是相当的高,所以银错金工艺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宫廷用品和贵族的饰品上。
它就像一颗璀璨的星星,在唐朝这个华丽的星空中闪耀着独特的光芒。
2. 银错金工艺的制作过程:匠心独运的创造2.1 前期准备:选材如选友制作银错金工艺的第一步,就像是交朋友一样,要精心挑选材料。
银是这个工艺的主要载体,就像舞台一样,它要提供一个稳定而合适的基础。
那什么样的银比较好呢?当然是纯度高、质地柔软又有韧性的银啦。
这就好比我们在挑选衣服的布料一样,质量好的布料才能做出好看又耐穿的衣服。
而金呢,就是这个舞台上的主角,它要足够纯净、色泽鲜艳。
一般来说,会选择含金量比较高的金片或者金丝。
这就像演员一样,演技好(也就是金的品质好)才能在舞台上(银器上)表演得精彩。
2.2 制作凹槽:银器上的“小沟渠”接下来,工匠要在银器上制作出凹槽,这可是个技术活。
当代的和田玉错金银工艺

当代的和田玉错金银工艺
“错金银”工艺的金镶玉要求嵌入的金丝与玉器表面平齐,达到自然平滑、宛如一体的艺术效果。
因此,相较于市面上普通的“金镶玉”消费品,其加工难度更大,根本无法大量生产制作。
金银错工艺出现的时间很早,最早始见于商周时代的青铜器,主要用在青铜器的各种器皿,车马器具及兵器等实用器物上的装饰图案,它是艺术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产物。
金银错玉器是所有玉雕题材中非常耀眼的一颗明星。
它的工艺非常独特精巧,玉石温润的光泽与黄金丝线耀眼的金属光泽相映生辉,更是绚丽多彩。
在玉雕历史的发展长河中,各种题材的玉雕作品数以千万计,但金银错玉器作品却着实不多。
这不仅在如今的玉雕市场上并不多见,在古代流传下来的文物中也很稀少。
它的稀少,和工艺难度大,耗时长有着很大的关系,尤其是在当今玉料价格昂贵,人们追求速度和数量的创作环境中,愿意尝试金银错工艺的玉雕师,可能会越来越少。
从古至今,看似轻盈的错金银工艺,带给我们无数经典作品,也希望越来越多人能了解这种工艺,向传统致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其是金片、金丝相组合图案及纹饰繁密,弧线集 中图案,开槽精度要求更为严格,制作难度更大。 因为玉器表面开槽并非刀具所致,而是小如米粒 的磨轮在飞速旋转下刻成,若非深厚功底实难得 心应手。金银错工艺的金、银丝全部是打、压嵌 入器物表面,不能用任何粘贴剂,所以既要图案 线条流畅,又要开槽精度准确,镶嵌平整,对丝 无痕。加工制作的难度可想而知。一道工序有误, 都不可能完成。
没被这个社会污染过的声音从很远的那头甜甜的传来,压过了宿舍一切的繁杂和凌乱
在错工艺(玉器行业俗称压丝工 艺)及金银错嵌宝石工艺,多见于清代乾隆年间。 清代以前有金玉结合件(金镶玉工艺)、花丝镶 嵌(多见于首饰件、佩饰)等工艺组合的玉器出 现,但非金银错工艺。清代乾隆年间由痕都斯坦 进贡清廷的玉器中有很多金银错嵌宝石玉器。痕
金银错工艺最早始见于商周时代的青铜器, 主要用在青铜器的各种器皿,车马器具及兵器等 实用器物上的装饰图案。其表现手法为在器物表 面上绘出精美图案,依图案之形錾出槽沟。将纯 金或纯银拉成细丝或压成薄片嵌入图案中,而后 打磨平整,抛光磨亮。使所表现的图案与被嵌物 品形成强烈的色泽差别和耀眼的金属光泽,显得 更为突出、雍容华贵、绚丽多彩。
没被这个社会污染过的声音从很远的那头甜甜的传来,压过了宿舍一切的繁杂和凌乱
尤其在薄胎器物上镶嵌更是万分危险,开槽 略有不慎即可磨漏,打压金丝、金片力度略大, 器物易碎裂。一件精美的薄胎金银错嵌宝石玉器 是很难制作成功的。制作者须具有玉器加工、金 银镶嵌两种高超技艺方能完成。所以在浩瀚的玉 器产品中很难见到几件金银错玉器。
金银错工艺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也是工艺品 行业的一枝奇葩。愿它源源流长、发扬光大。
作者马进贵 相关 上传相关 0
0c27f6ca EBET www.ebet.so
没被这个社会污染过的声音从很远的那头甜甜的传来,压过了宿舍一切的繁杂和凌乱
是绚丽多彩。碧玉、墨玉主体色调深,配以银丝 及不透明宝石,更显稳重端庄。在碧绿色、墨色 的器物上嵌以银白色纹饰,形成一种强烈的色差 感觉,犹如夜幕中的繁星,格外耀眼,使纹饰更 为突出清秀,而且使整件器物也显得格外雅致。
金银错嵌宝石工艺制作难度极大,工艺要求 极精,图案线条要流畅、粗细一致、开槽准确, 否则金丝无法嵌入。即使勉强嵌入也不牢固,尤
见制作。
金银错嵌宝石工艺的玉器,多采用白玉、青 白玉、碧玉、墨玉、水晶等原料制作,白玉、青 白玉嵌金丝,镶红、蓝、绿宝石。碧玉、墨玉嵌 银丝,镶松石、珊瑚、青金石等宝石。白玉、青 白玉主体的色调浅,配以色泽艳丽的红、兰宝石 及金丝、金片更显得雍容华贵,高贵典雅。玉石 温润的光泽与黄金耀眼的金属光泽相映生辉,更
没被这个社会污染过的声音从很远的那头甜甜的传来,压过了宿舍一切的繁杂和凌乱
金银丝外,还嵌有各色宝石及玻璃。无论是器物 独特的造型与做工,或是纹饰图案都具有浓厚的 伊斯兰风格。件件精美绝伦,充分体现了玉、金 银、宝石相组合后产生的无限美感。使器物的形、 纹、色、质、泽、做工都达到了完美的境界。
乾隆皇帝酷爱玉器,曾下圣旨命清宫造办处 仿制一批金银错玉器,并赋诗赞其精美的做工 (见乾隆诗集)。清道光年后,国势日弱,再未
都斯坦是清廷对北印度蒙兀尔帝国的称呼,位于 现今克什米尔地区及北印度一带。乾隆二十四年 清廷派兵平定了天山南麓回部大小和卓的叛乱, 巩固了清政权后,喀什准噶尔部每年都进贡一批 玉器。所进贡之玉器皆出产于痕都斯坦,主要是 生活中实用器物,有碗、盘、杯、盒子、洗子、 文房用具、刀具等等。器形独特别致,胎体薄如 蝉翼,纹饰观之凸出,抚之无痕。图案主体一般 为莨苕纹或铁线莲、菊花等植物。除嵌有精美的
金银错工艺不同于金镶玉工艺,金镶玉顾名 思义是以金银为载体,用爪齿镶嵌法或包边镶嵌 法将玉固定在其表面,或以玉为主体将金银镶嵌 在玉的外表。金镶玉工艺与金银错工艺的根本区 别是被镶嵌物体的固定方法。金镶玉工艺是采用 焊接、爪齿、包边等方法将被镶嵌物体固定并凸 出在表面,该工艺在金银器加工行业及首饰加工 行业里应用比较广泛,是与金银错工艺截然不同 的两种加工工艺。金银错工艺也称作嵌丝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