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临床中药学.第11章-温里药幻灯片

合集下载

第章-温里药PPT课件

第章-温里药PPT课件
率加快均显著降低 强心成分: 附子:去甲乌药碱---β受体部分激动剂 姜的酒精提取液:直接兴奋心脏
(2)加快心率、加快传导
附子对异搏定所致的小鼠缓慢型心律失常有明 显治疗作用,能改善房室传导,加快心率,恢 复正常窦性心率;并能提高实验性窦房结病的 心率,改善窦房结功能
临床用附子制剂治疗缓慢型心律失常及病窦综 合症有一定疗效
2. 缓慢型心律失常 3. 风湿性关节炎、关节痛、腰腿痛、神经痛 4. 偏头痛
不良反应
附子毒性较大,主要由乌头碱类生物碱引起
常见中毒症状主要以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和消 化系统的表现为主,常见恶心、呕吐、腹痛、 腹泻、头昏眼花、口舌、四肢及全身发麻、畏 寒。严重者出现瞳孔散大、视觉模糊、呼吸困 难、手足抽搐、躁动、大小便失禁、体温及血 压下降等
二是心肾阳气虚弱,寒从内生 见腰膝酸痛、四肢浮肿、小便不利等;尤其心 肾阳衰,见汗出不止、四肢厥冷、呼吸微弱、 脉微欲绝等的“亡阳证”,必须温肾回阳,回 阳救逆 “亡阳证”与现代医学中的休克有相似的表现
1.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附子及其方剂四逆汤(附子、干姜、甘草) 具有“回阳救逆”和“温心阳”的功效, 用于心阳衰微及亡阳证
1、对消化系统的影响
1) 抗溃疡 2) 解痉、抗腹泻 解痉作用与干姜阻断胆
碱能受体和组胺受体有关;抗腹泻与抗 炎有关 3) 镇吐 作用非中枢性,而是末梢性;姜 酮和姜烯酮是镇吐的有效成分 4) 促进消化 刺激消化道,使肠蠕动增加
其作用机理主要与强心、扩张血管、改善微循 环有关
2.对消化系统的作用
温里药的健胃、驱风和兴奋消化功能与其主治里 寒证水谷不化、心腹胀满、脘腹冷痛及泄泻等完 全吻合
(1)调节胃肠运动
a. 温里药大多能增强胃肠功能,具有健胃驱风作 用

温里药(中药学)ppt课件

温里药(中药学)ppt课件

⒉理气和中
⒈散寒止痛
治脾胃虚寒,胃失和
降,食少呕吐,脘腹
治寒滞肝脉,寒疝腹
冷痛,配香附,干姜、
痛,配乌药、肉桂、
木香等同用。
沉香等药,如暖肝煎。
温里药(中药学)
16
小茴香为伞形科多年 生草本植物茴香的成 熟果实,药力较强。
大茴香为木兰科常绿 小乔木八角茴香的成 熟果实,药力较弱。
温里药(中药学)
17
肉桂
长于温里止痛,入下焦而补肾阳,归命火。
温里药(中药学)
14
吴茱萸Evodia Fruit
有小毒
⒈散寒止痛
辛散疏肝,苦降下气,温热 助阳,能中温脾胃,下暖肝 肾长于止痛止呕。为肝胃虚 寒气逆,脾肾阳虚泄泻及寒 疝腹痛之要药。
治肝气上逆,厥阴头痛,呕吐涎沫,配人参、生姜、 大枣同用,如吴茱萸汤。 治寒滞肝脉,寒疝腹痛,配川楝子、小茴香、木香等。
为治疗脾肾阳虚泄泻证的一种方法。
温里药(中药学)
3
附子Prepared Aconite Root
大辛大热,纯阳燥烈,功专补火 助阳,消散阴寒,能助心阳、温 脾阳、暖肾阳,又善散寒止痛, 回阳救逆。故凡上下内外,果有 真寒无所不用。
温里药(中药学)
4
功效与临床应用
⒈回阳救逆
治阳气衰微,阴寒内盛,症见四肢厥冷,冷汗不止, 脉微欲绝等,亡阳欲脱者,配干姜、甘草,如四逆 汤。
⒉温中止呕
治中焦虚寒,脘腹呕逆,配半夏、干姜等药。 治肝火犯胃,胁痛吞酸,配黄连同用,如左金 丸。
⒊助阳止泻
治脾肾阳虚,五更泄泻,配五味 子 、温补里药骨(中药脂学) 、 肉 豆 蔻 , 如 四 神 丸15。
小茴香Common Fennel Fruit

中药药理学温里药_PPT幻灯片

中药药理学温里药_PPT幻灯片

可促进 脂肪 胆固醇
代谢→血脂↓
2、对消化系统作用 生附子 使大鼠离体回肠肌收缩,阿托品可阻断其作用,
乌头碱
与兴奋迷走神经有关
3、增强β-R、CAMP系统的反应性
附子 阴虚模型 甲亢型:β-R数↑
肉桂
氢考型:CAMP系统对Isoprenaline反应性↑
进一步升高
阳虚模型 甲状腺机能↓ 使其抑制,趋向正常 M-R↑CGMP反应↑
3、对血管和血压的影响
(1)扩张血管:冠脉扩张→冠脉流量增加。 对实验性心肌缺血有保护作用:心肌损伤范围↓ 损伤程度↓
(体表多点心电图描记NST%(变化总数↓)ΣST%↓(变化总mv数)
外周血管扩张:股A血流量↑ 麻醉犬→BP↓,下肢血管扩张,血流量↑
脑血管扩张:脑血流量↑
(2)对血压的影响
对血压的作用有降压和升压两种效应,多数表现降压,或先降后 升,然后再持续降压,可能与不同的机能状态、不同成分有关。 已知:DMC→BP↓ α-R(-)
相差30倍
LD50 (ip) 0.71g/kg 11.50g/kg 相差6倍
1、健胃、助消化
干姜
胃粘膜血流量↑ 刺激消化
胡椒 其味辛辣,属辛辣健胃 胃液分泌↑ 促进吸收
肉桂 直接刺激消化道粘膜 消化酶活性↑
吴茱萸
2、驱风
肉桂 挥发油 →刺激肠胃蠕动↑→排出胃肠积气 吴茱萸 辛辣成分
3、镇吐
干姜 丁香 镇吐、降逆:姜的浸膏能抑制犬由于CuSO4→呕吐 吴茱萸
三、对神经系统的作用
去甲乌药碱(DMC)
氯化甲基多巴胺(coryneine.choriole) 均为心血管系统作用的
有效成分
去甲猪毛菜碱(salsolinol)

中药学PPT课件:温里药

中药学PPT课件:温里药
救急药中多用附子,补益药中多用肉桂。 干姜偏入脾经气分,兼通心阳;肉桂偏入肾经血分,抑肝扶脾, 兼交心肾。
桂枝、肉桂
二者均能温通经脉,散寒止痛。 桂枝:为肉桂树之嫩枝。性调达,气薄,发散风寒,长于解表, 既走表又走里。桂枝通行力较强,温通经络,善走四肢,横行肢节, 尤以肩臂肢节疼痛为宜;温暖胞宫,用于血寒经闭、痛经、月经不调 较肉桂更常用; 肉桂:为肉桂树之树皮,性热,气厚,专攻走里。补肾壮阳,引 火归元,鼓舞气血生长。肉桂温肾壮阳,散寒止痛用量可稍大,而鼓 舞气血生长,引火归元,通阳化气用量宜少。
现代临床用于治疗急慢性胃肠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胃扩张、 胃下垂、慢性结肠炎、胃肠神经官能症,有良好的效果。还用于治疗 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心力衰竭所致的心源性休克,暴发型流脑、中 毒性肺炎、败血症等引起的感染性休克,消化道、呼吸道疾病及妇科 手术外伤引起的大出血及严重的呕吐腹泻,急性病大汗引起的大量脱 水所造成的低血容量休克等。
吴茱萸
【药用来源】为芸香科植物吴茱萸、石虎或疏毛吴茱萸接近 成熟的果实。
吴茱萸
【药性】辛、苦,热。有小毒。归肝、脾、胃、肾经。
【功效】散寒止痛,降逆止呕,助阳止泻。
【性能特点】
吴茱萸辛散苦泄,性热祛寒,主入肝经,既散肝经之寒邪,又解 肝气之郁滞,为治肝寒气滞诸痛之要药,故本品能治寒疝腹痛,厥阴 头痛,冲任虚寒、瘀血阻滞之痛经。
干姜:主入脾胃,长于温中散寒、健运脾阳而止呕;并能回阳通 脉,守而不走,虽力弱但与附子相须为用可用于亡阳证;还能温肺化 饮。
附子、肉桂:又味甘而大热,禀性纯阳,通行十二经,走而不守, 内彻外达,能升能降,散寒止痛力强,善治脘腹冷痛,寒湿痹痛;二 者又都能补火助阳,治肾阳虚证及脾肾阳虚证。附子作用迅速急烈, 能回阴寒证中几欲散失的阳气,“能救阴中之阳”,为回阳救逆第一 品药。肉桂作用浑厚和缓,守而少走,补下焦肾中不足的真火,又能 引火归原,以息无根之火,“能救阳中之阳”,且温通经脉,用治虚 阳上浮、胸痹、阴疽流注、闭经痛经。

第十一章温里药

第十一章温里药
第十一章温里药
教学目的 掌握温里药的主要药理作用及附子、 肉桂、干姜的有效成分、药理作用 教学内容 温里药的主要药理作用; 附子、肉桂、干姜的有效成分、药理作用;
教学重点 温里药的药理作用; 附子、肉桂、干姜的作用。
第一节 概述 一、与温里药有关的概念
温里药
里寒证
脾胃虚寒证 心肾阳虚
里 寒 证
1、寒邪入里,脾胃阳气受抑所出现的脾 胃受寒或脾胃虚寒证,症见脘腹冷痛、 呕吐、泄泻等,与现代医学中的消化道 疾病相似。
2.其他药理作用
抗血小板聚集 抗炎作用 镇痛
(2)对血管和血压的影响
扩张血管,增加血流,改善血液循环作用
(3)抗休克
附子及其复方制剂对多种休 克均表现出良好的对抗作用
(4)抗心律失常
附子有显著的抗缓 慢型心律失常作用。
(5)心肌保护作用
附子水煎剂对大鼠在 冰水应激状态下内源性儿 茶酚胺分泌增加所致血小 板聚集造成的心肌损伤有 一定的保护作用,使心肌 细胞结合膜、单胺氧化酶 的异常变化得到一定的恢 复,并能减少机体内能量 的消耗。
(6)抗寒冷、提高耐缺氧能力 。 来自7)抗炎、镇痛干姜一、 概述
功能与主治
温中散寒,回阳通脉,燥湿消疾
脘腹冷痛,呕吐泄泻, 肢冷脉微,痰饮喘咳
主要成份
姜烯、姜醇、姜烯酮
二、主要药理作用 1、与功效主治相关的药理作用
(1)对消化系统的影响 (2)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3)抗炎
2.其他药理作用
研究存在的问题与血清药理学
1973年-小管卓夫-消旋去甲乌药碱
血清药理学:
1988年由田代真一提出。 给动物灌胃---取血---分离 血清----体外实验。
陈长勋:

中医《中药学》PPT课件-温里药

中医《中药学》PPT课件-温里药
入汤剂,2~5g;外用适量。 阴虚有热者忌服,孕妇慎用。
2020/6/12
33

香 《药性论》
Dingxiang
小 茴 香 《新修本草》
Xiaohuixiang
花 椒 《神农本草经》
Huajiao
丁香 为桃金 娘科常 绿乔木 丁香的 干燥花 蕾,习 称公丁 香。生 用。
小茴香 为伞形 科多年 生草本 茴香的 干燥成 熟果实 生用或 盐水炒 用。
散寒止痛。治阳痿宫冷;胃寒 呕吐呃逆; 脘腹冷痛。
山奈:辛,温。行气温中,消食止痛。
治胸膈胀满,脘腹冷痛;饮食不消
2020/6/12
62
4.温助通脉:主治心肾阳虚证
(心悸怔忡、肢体浮肿、小便不利)
5.回阳救逆:主治亡阳证
(四肢厥冷、汗出神疲、脉微欲绝)
2020/6/12
5
四、配伍
1.外寒内侵,表邪未解者,配发散风寒药 2.脾肾阳虚,阴寒内生者,配温补脾肾药 3.寒凝经脉、气滞血瘀者,配行气活血药 4.寒湿内阻者,配芳香化湿或温燥祛湿药 5.亡阳气脱者,配大补元气之品。
2.并能温肾助阳:用治肾阳不足 之阳痿、宫冷。
2020/6/12
43
小茴香:
1.长于温肾暖肝,行气止痛,常用治: (1)寒疝腹痛 天台乌药散 (2)睾丸偏坠胀痛 (3)经寒腹痛 小茴香、生熟香附30g,
2.芳香理气和胃:用治脘腹胀痛等
2020/6/12
44
花椒:
1.温热性大 2.并能杀虫:用治蛔虫引起的腹痛、
3
三、功用
功用:温里散寒,治里寒证: 均能温中散寒止痛:主治脾胃寒凝证
(脘腹冷痛,呕吐泄泻)
部分药物兼能 1.温肾助阳:主治肾阳虚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肉桂 《本经》
【用法用量】煎服,1~5g,宜后下或锔服; 研末冲服,每次1~2g。 【使用注意】阴虚火旺,里有实热,血热妄 行出血及孕妇忌用。畏赤石脂。
吴茱萸 《本经》
吴茱萸 《本经》
[来源]为芸香科植物吴茱萸
Evodia rutaecarpa (Juss.) Benth.、
石虎Evodia rutaecarpa (Juss.)
吴茱萸 《本经》
【药性】辛、苦、热。有小毒。 归肝、脾、胃经。
【功效】散寒止痛, 疏肝下气, 燥湿。
吴茱萸 《本经》
【应用】 1.寒凝疼痛证。本品辛散苦泄,性热祛寒, 主入肝经,既散肝经之寒邪,又疏肝气之郁 滞,为治肝寒气滞诸痛之主而止呕制酸,故为治呕吐吞酸之要 药。 3.寒虚泄泻。脾肾阳虚的泄泻。
附子 《本经》
【用法用量】 煎服,3~15g;本品有毒,宜先煎0.5~1
小时,至口尝无麻辣感为度。 【使用注意】
孕妇及热证、阴虚阳亢者忌用。 反半夏、瓜篓、贝母、白蔹、白及。 生品可外用,内服须炮制。若内服过量,或 炮制、煎煮方法不当,可引起中毒。
干姜 《本经》
[来源]本品为姜科植物 姜Zingiber officinale Rosc.的 干燥根茎。
4.寒湿脚气。
吴茱萸 《本经》
【用法用量】 煎服,1~5g。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 本品辛热燥烈,易耗气动火,故不宜多
用、久服。阴虚有热者忌用。
小茴香 《药性本草 》
小茴香 《药性本草 》
[来源]为伞形科 植物茴香
Foeniculum vulgare Mill.的 干燥成熟果实。
小茴香 《药性本草 》
【药性】辛,温,归肝、脾、胃经。 【功效】散寒止痛,
理气和胃。 【应用】
1.寒疝腹痛,睾丸偏坠胀痛,少腹冷痛,痛经。 本品辛温,能温肾暖肝,散寒止痛,为治寒凝气滞 之要药。
2.中焦虚寒气滞证。 【用法用量】煎服,3~6g。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阴虚火旺者慎用。
丁香 《雷公炮炙论》
[来源]为桃金 娘科植物丁香
【教学内容】
掌握:附子、干姜、肉桂、吴茱萸 熟悉:丁香、小茴香、花椒 了解:高良姜、胡椒、荜茇、荜澄茄
附子 《本经》
附子 《本经》
[来源]为毛茛 科植物乌头
Aconitum carmichaeli
Debx.的子根 的加工品。
附子 《本经》
为毛茛科植物乌头Aconitum carmichaeli Debx 的子根的加工品。主产于四川、湖北、湖南等 地。6月下旬到8月上旬采挖,除去母根、须根 及泥沙,习称“泥附子”。加工炮制为盐附子、 黑附片(黑顺片)、白附片、淡附片、炮附片。
白清稀、舌淡苔白滑等; 主入肝经者,能暖肝散寒止痛,用治寒侵肝经的少腹痛、寒疝腹
痛或厥阴头痛等; 主入肾经者,能温肾助阳,用治肾阳不足证,症见阳萎宫冷、腰
膝冷痛、夜尿频多、滑精遗尿等; 主入心肾两经者,能温阳能脉,用治心肾阳虚证,症见心悸怔忡、
畏寒肢冷、小便不利、肢体浮肿等;或回阳救逆,用治亡阳厥逆 证,症见畏寒倦卧、汗出神疲、四肢厥逆、脉微欲绝等。
临床中药学.第11章-温里 药
概述
一、含义 以温散里寒为主要功效,常用以治疗里
寒证的药物,称温里药,又叫祛寒药。 二、功效与主治
1.共有功效主治
概述
本类药物因其主要归经的不同而有多种效用。 主入脾胃经者,能温中散寒止痛,可用治外寒入侵,直中脾胃或
脾胃虚寒证,症见脘腹冷痛、呕吐泄泻、舌淡苔白等; 主入肺经者,能温肺化饮,用治肺寒痰饮证,症见痰鸣咳喘、痰
【应用】 1.脾胃寒证 本品辛热燥烈,主入脾胃
而长于温中散寒、健运脾阳,为温暖中焦之 主药。治寒邪直中之腹痛,胃寒呕吐,泄泻。
2.亡阳证。每与附子相须为用, 3.寒饮喘咳。
【用法用量】煎服,3~10g。
【使用注意】本品辛热燥烈,阴虚内热、血热妄行者忌用。
肉桂 《本经》
肉桂 《本经》
[来源]为樟科植物
Eugenia caryophyllata Thunb.的干燥 花蕾。
Benth. var. officinalis (Dode) Huang
或疏毛吴茱萸Evodia rutaecar
(juss.)Benth. var. bodinieri
(Dode) Huang的干燥将近成熟 果实。
吴茱萸 《本经》
主产于贵州、广西、湖南、云南、陕西、浙 江、四川等地。8-11月果实尚未开裂时, 剪下果枝,晒干或低温干燥,除去枝、叶、 果梗等杂质。用甘草汤制过应用。
附子 《本经》
【药性】辛、甘、大热。有毒。 归心、肾、脾经。
【功效】回阳救逆, 补火助阳, 散寒止痛。
附子 《本经》
【应用】
1.亡阳证 味辛大热,秉性纯阳,药力颇强, 为“回阳救逆第一品药” 。与干姜相须为用。 2.阳虚诸证 本品辛甘温煦,有峻补元阳、益 火消阴之效,上助心阳、中温脾阳、下补肾阳, 凡肾、脾、心诸脏阳气衰弱者均可适用。 3.寒凝诸痛 本品气雄性悍,走而不守,能温 经通络,逐经络中风寒湿邪,故有较强的止痛 作用。
肉桂 《本经》
【药性】辛、甘、大热。 归肾、脾、心、肝经。
【功效】补火助阳, 散寒止痛, 温经通脉。
肉桂 《本经》
【应用】 1.阳虚诸证。辛甘大热,能补火助阳,
益阳消阴,作用温和持久,亦为补火助阳之 要药。
2.寒凝诸痛证。 3.寒凝血瘀证。 4.虚阳上浮。本品大热入肝肾,能使下 元虚衰,上浮之虚阳引回故里,故曰引火归 源。
干姜《神农本草经》
为姜科植物姜
Zingiber
officinale Ross 的干燥根茎。主 产于四川、广东、 广西、湖南、湖 北等地。均系栽 培。冬季采收, 纯净后切片晒干 或低温烘干。生 用。
干姜《神农本草经》
【药性】辛,热。 归脾、肾、心、肺经。
【功效】温中散寒, 回阳通脉, 温肺化饮。
干姜《神农本草经》
肉桂 Cinnamomum cassia presl 的
干燥树皮。
肉桂 《本经》
为樟科常绿乔木植物肉桂Cinnamomum cassia Presl的干燥树皮。主产于广东、广西、海南、 云南等地。多于秋季剥取,刮去栓皮、阴干。 因剥取部位及品质的不同而加工成多种规格, 常见的有企边桂、板桂、油板桂、桂通等。生 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