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城市土地利用与内部空间结构.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r/ ∂ d=-t/S≤0
也就是说家庭的投标租金曲线与企业的基本类似。
8
竞标土地利用模式示意图
b3 b2 Pe 0
租金 R
e
b1、b2、b3为不同利润或效用水 平下的投标租金函数,Pe为厂商 或家庭支付的投标租金,Pr为地 租梯度曲线。
b1 投标租金函数与区位均衡
服务业投标租金曲线 制造业投标租金曲线
2
(二)城市土地利用的特性
– 1. 城市土地位置的重要性 – 2. 城市土地利用的集约性 – 3. 城市土地利用的人文性 – 4. 城市土地功能的多样性 – 5. 城市土地使用的固定性 – 6. 城市土地财富的储值性
3
二、城市地租和地价理论
(一)土地租金与土地价格
1. 土地租金(地租) 地租通常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为使用土 西方 地而支付的费用”。地租又被看作是土地在 一定时期内所提供的服务流量的价格。 地租是剩余劳动的产物,是土地所有者 马克思 凭借土地所有权向承租人索取的土地报酬, 是土地所有权在经济上的表现形式。 2. 土地价格 是指一定时期土地租金收入流量的贴现 值总和。是土地所提供的地租的购买价格。
服务业
π=Ρα•Α-C-R•T-t•W•A•u 当π=0时,给出投 标租金函数R的关系式,同样可以得出投标 租金函数与距离的关系式。
7
三、城市土地的区位选择理论
(二)家庭选址与土地利用
– 1. 基本理论假定:单中心,地表无差异,交通系统效率 相同。 – 2. 家庭选址模型(互换论):典型家庭,最大化效用 – 在不同区位上:交通费用与住房费用的互换。 – 在同一区位上:住房商品与非住房商品的替代。 居民的可支配收入为y,单位距离通勤成本为t,居住地距离 为d, 非住房消费为C,住房面积为S,土地租金为r,则 Max U=U(C, S(d,r)) 约束条件是:Y-C-r(d)S(d,r)-td≥0 效用最大化时,对距离求导并应用包络定理得出:
理论的核心——区位选择、空间形态
克鲁格曼(P.Krugman)、藤 1991-1995年 中心-外围模型(新经济地理) 田昌久(M. Fujita)
理论的核心——相互作用、结构系统
12
1. 城市土地利用的一般均衡与内部空间结构形成
区位选择 土地利用决定 内部空间结构
城市土地是一项重要的资源。城市地价受土地 区位条件、使用性质及开发强度等因素影响而表现 出明显的空间差异。在上一节中,我们分析了城市 土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使用者对土地区位的选择,形成城市土地竞租 曲线,市场均衡的结果产生城市均衡地租曲线。同 时土地利用的空间关系也就决定了。因此,在城市 土地利用的经济区位规律作用下,城市结构的变化 处于一种循环的过程中。 首先,通过不同土地使用者之间的竞争标价, 城市土地利用的性质与结构决定了城市土地价格;
6
三、城市土地的区位选择理论
选址原则:利润最大化 • (一)企业的市内选址与土地利用
1. 基本理论假定: 单中心,地表无差异,交通系
统效率相同。
制造业
2. 企业选址模型(制造业、服务业) 当π=0时,给出投 π=Ρb•Β−C−t•Β•u−R•T 标租金函数R的关系式,并对距离u求偏导 可得:
∂ R/∂ u =﹣ t·B/T<0
5
(三)城市土地市场与城市土地制度
城市土地市场是城市土地使用权交易的总和。 城市土地制度包括城市土地所有制和使用制度。 城市土地的流转方式随着土地制度的不同而有较 大的差异。土地市场中交易的客体包括土地所有权、 土地使用权等,相应的权益和权利则有很大差别。 现代城市土地经济理论认为,城市政府作为城市 土地市场上经济活动的行为主体之一,参与土地经济 活动,对城市土地市场结构、土地租金的变动、城市 土地地租分配等方面都产生影响,这种作用主要是通 过影响城市土地市场的价格机制、竞争机制、制度保 障来实现的。
11
(二)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机理 对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形成机理的认识, 理论的发展经过了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
杜能(Von Thunen)) 阿隆索 (W. Alonso) 1826年 农产品土地租金模型 1964年 单中心竞标租金模型 1970-1980年代 密度梯度曲线
米尔斯、穆斯、伊文思等扩展
Pr
居住竞租曲线
0 服务业 区 制造业 区 农业区 居住 区
农业地租
距离u 9
(三)城市地租梯度曲线与区位均衡
1. 2. 3. 4. 企业选址的均衡:各区位达到零经济利润 家庭选址的均衡:各区位上获得效用相同 区位竞价的均衡:出价高者获得使用权 劳动力市场与土地利用边界的均衡
10
第二节、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及其演变
一、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
(一)基本概念 1.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概念 城市内部功能分化和各种活动所造成的 土地利用的内在差异而形成的一种地域结构。 (或者表述为:城市各个要素通过内在机制 相互作用而表现出的空间形态)。 2. 城市空间结构的内涵 • 包括:实体结构(空间形态:土地使用类别、 建筑、设施) 结构系统(各种土地使用类 别之间的功能关系) 结构过程(功能关系的组合和再组合变化)
第七章 城市土地利用与内部空间结构
德国经济学家勒施曾经指出:“如果 每件事情同时发生,就不会有发展;如果 每件事情存在于同一地方,就不会有特殊 性和多样性。只有空间才使得特殊性有可 能,然后在时间中展开。”空间性是城市 经济的独特特征之一,城市经济理论的核 心领域之一就是城市土地利用和城市空间 结构。
P=R/(1+i)n
4
(二)城市地租的两种基本形式
1. 绝对地租
按照马克思的地租理论,城市地租中的一种基本 形式就是绝对地租。 绝对地租产生的条件:土地所有权的垄断,来源 是市场价格与生产价格或价值的差额。
2. 级差地租
级差地租产生的条件:土地的等级差别,产生的 原因是土地经营权的垄断;来源于土地带来的个 别生产价格与社会生产价格的差额。它主要是由 土地的位置和投资所决定的。通过对地块追加投 资和基础设施建设,能够增加土地收益,形成和 增加级差地租。
1
第一节 城市土地利用的经济理论
一、城市土地利用及其特性
(一)城市土地及其利用 1. 城市土地的涵义:一般是指城市区域范 围内的土地(包括该区域内的陆地、水 域以及它们之上和之下的空间总称)。 从区域上看,包括三个层次:城市市区 的土地;城市规划区的土地;城市行政 管辖区内的土地。在中国,一般是指前 两个层次的土地。 2. 城市土地利用:就是针对城市土地的特 点,在社会需要的不同方向及城市经济 各部门之间对城市土地分配和使用,以 满足城市的功能需要和经济发展需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