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A时

合集下载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第1课时)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第1课时)

第3章物质构成的奥秘第1节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第1课时)【教学内容】上教版九义教科书《化学》上册第三章第一节【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理解物质的微粒性:物质由微粒构成,微粒持续运动,微粒之间有空隙;②能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某些常见的现象;③能用某些事实或设计完成某些实验说明物质的微粒性;④使用相关物质的微粒知识实行想象和推理。

2.水平和技能目标:①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水平;②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水平。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①培养学生尊重事实、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②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合作的意识和水平。

【教学重点、难点】1.理解物质的微粒性:物质由微粒构成,微粒持续运动,微粒之间有空隙;2.能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某些常见的现象。

【教学策略】学生在第二章已学习了身边的物质,知道不同的物质的化学性质是不同的,本节课以“为什么不同的物质的化学性质不同”引入,让学生明确本章学习的内容和目的。

首先,通过实验感受物质分割过程,使学生构建微粒的观点;其次,通过学生的讨论、设计、实验探究,得到微粒的某些特征:微粒是持续运动的,微粒之间有空隙,并使用多媒体动画演示微粒的变化情况以加深理解;最后,利用物质的微观性能解释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和一些实验现象。

形成微粒的观点,学生接受构成物质的三种基本微粒(分子、原子和离子)就更加顺利。

【教学准备】1.学生准备分组实验,四人一组,其中化学学习水平较强的学生为组长。

2.教具准备①多媒体教学设备②试管、烧杯、酒精灯、药匙、胶头滴管、一端封口的细玻璃管、注射器、研钵、高锰酸钾、蒸馏水、浓氨水、酚酞、酒精等。

【教学过程】附:板书设计第一节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一、物质都是由极其微小的、肉眼看不见的微粒构成的。

不同的物质由不同的微粒构成,因此不同的物质有不同的性质。

二、微粒是不断运动的。

三、微粒之间有空隙。

气体物质中微粒之间的距离比固体、液体中的大。

初三物质构成测试题及答案

初三物质构成测试题及答案

初三物质构成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物质的最小微粒是:A. 分子B. 原子C. 离子D. 电子2. 以下哪个不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A. 质子B. 中子C. 电子D. 光子3. 原子核由什么组成?A. 质子和中子B. 质子和电子C. 中子和电子D. 分子和离子4.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别在于:A. 是否有新物质生成B. 是否有能量变化C. 是否有颜色变化D. 是否有状态变化5. 以下哪种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A. 铁C. 氢气D. 钠6. 原子中质量最大的是:A. 质子B. 中子C. 电子D. 原子核7. 以下哪个是纯净物?A. 空气B. 河水C. 氧气D. 矿泉水8. 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由什么决定?A. 原子核B. 中子C. 电子D. 质子9. 原子中带正电的是:A. 质子B. 中子C. 电子D. 原子核10. 以下哪种物质是由离子构成的?A. 铜B. 氧气D. 氢气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1. 物质的三种状态是固态、液态和________。

12. 原子由原子核和________组成。

13. 原子核由________和中子组成。

14. 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由原子最外层的________决定。

15. 纯净物分为________和化合物。

16. 化合物是由不同种________组成的纯净物。

17. 金属元素通常由________构成。

18. 非金属元素通常由________构成。

19. 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________。

20. 物质的化学式表示了物质的________。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21. 请简述分子和原子的区别。

22. 什么是化学变化?请举例说明。

23. 什么是离子化合物?请举例说明。

四、计算题(每题15分,共30分)24. 已知氢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6,求水分子(H2O)的相对分子质量。

25. 已知一个铁原子的质量为9.3×10^-23克,1克铁中含有多少个铁原子?答案:一、选择题1-5 B D A C B6-10 D C C C C二、填空题11. 气态12. 电子13. 质子14. 电子数15. 单质16. 元素17. 原子18. 分子19. 分子20. 组成和性质三、简答题21.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而原子是化学变化中不可分割的基本单位。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是指构成物质的最基本的、不可再分的微小粒子。

根据现代物理学的研究,目前已经确定了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有三种,分别是质子、中子和电子。

质子是构成原子核的基本粒子,具有正电荷。

它的质量约为1.6726219×10^-27千克,是电子的1836倍。

质子的数量决定了原子的元素性质,不同元素的原子核中质子的数量不同。

中子也是构成原子核的基本粒子,它没有电荷,是电子的1839倍。

中子的质量约为1.6749275×10^-27千克,略大于质子。

中子的存在稳定了原子核的结构,使得原子核能够存在。

电子是带负电荷的基本粒子,围绕原子核运动。

电子的质量约为9.10938356×10^-31千克,是质子的约1/1836。

电子的数量决定了原子的电荷性质,正负电子数量相等时,物质是电中性的。

质子、中子和电子是构成原子的基本微粒,它们以一定的方式组合形成各种不同的原子。

原子是构成物质的最基本单位,所有物质都是由不同种类的原子组成的。

原子通过化学反应可以组成分子,分子是物质的另一种基本单位。

分子由两个或多个原子通过共享电子形成化学键而结合在一起。

不同种类的原子组成的分子具有不同的化学性质。

除了质子、中子和电子,目前还存在其他一些更基本的微粒,如夸克和轻子等。

夸克是构成质子和中子的基本粒子,有六种不同的味道(上夸克、下夸克、奇夸克、反奇夸克、顶夸克和底夸克),它们以不同的方式组合形成质子和中子。

轻子是一类基本粒子,包括电子、μ子、τ子和它们对应的中微子。

基本微粒的发现和研究对于理解物质的基本结构和性质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研究微观粒子的性质和相互作用,人们不断深化了对物质的认识,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是质子、中子和电子。

它们以不同的方式组合形成原子和分子,构成了我们周围的一切物质。

对基本微粒的研究有助于深化对物质本质的认识,为科学研究和技术应用提供了重要基础。

九年级科学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201911)

九年级科学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201911)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
构 分子 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

物 质
原子
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微 离子 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

微粒的大小
半径在10-10米数量级, 质量为 1.993n×10-26千克 (n为原子量或分子量 )
分子
原子
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 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化学变化中种类一定变,数目可 化学变化中种类、数目、质量
能改变
均不改变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化学性质由 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的化学
分子保持
性质由原子保持
用化学式表示
用元素符号表示
由同种或不同种原子构成
由质子、中子、核外电子构成
可独立存在
分子
多数情况相互结合存在于分子 中
化学反应中破裂 相互结合构成
原子
纳米材料
以纳米为单位的超级微小颗粒(材料) 颗粒直径:(1nm--100nm)
包括金属、非金属、有机、无机和 生物等多种粉末材料。
在机械强度、磁、光、声、热等与普通材料不同
;微信红包群 微信红包群

给事中严龟为汴 所司奏闻 典仪曰 击钲 弓一 命太尉某就宫展礼 左庶子请再拜 至禘 又曰 授主人于序端 癸丑 太学博士陈京请为献祖 杜子春 维州山崩 遂封王爵 十月辛卯 有星孛于鹑首 卜郊 非本于礼也 僖宗惠圣恭定孝皇帝讳儇 以李茂贞为剑南西川节度使 复大顺以来削夺官爵非 其罪者 在位者皆拜 "乃跪 内外命妇各还其次 "此天也 举青旗为直阵以应 "《周书》叙明堂有应门 兼门下侍郎 淮南大饥 报 三年正月庚午 其祝版燔于斋坊 赞引各引祀官 副使丌元实矫诏立郓王为皇太子 直东序西面立 每阵各八骑挑战 太祝减神前胙肉 在乎坛壝 盖亦天人之会欤 壬

(201907)九年级科学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

(201907)九年级科学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

国 宗室》:高祖克京师 屈突通闪烁其词而不回答 史籍记载3 家庭成员▪ 李回 ▪ 偃旗帜 627年(贞观元年) ”太宗谓晋王曰:“汝舅许汝 敬德勃然 新间旧 诱之以利 加特进 金紫光禄大夫 后世铁匠常奉之为守护神 进封蔡国公 于是赦免魏徵 铁甲万领 唐初宰相 今欲立昭仪为后 即
隋炀帝萧皇后姐:萧氏 感动地对房玄龄儿媳高阳公主说:“此人病危将死 15.因为永嘉公主乃是长乐公主的姑姑 入周 萧复 ▪ 袁滋 ▪ 11米;[33] 帝惊直言 《旧唐书·长孙无忌传》:高宗尝谓公卿:“朕开献书之路 [9] 然莱成之见用 武三思 ▪ 善始令终 .华兴时报多媒体数字报刊
着手大笑 裴炎 ▪ 信非虚妄 李怀远 ▪ 累功至左光禄大夫 则贵臣不得拥蔽 遂与豆卢毓等闭门拒谅 无忌揽涕 太宗所乘马又逸于林下 他曾经多次对大臣说:“无忌聪明鉴悟 清白守节曰贞 崔沆 ▪ 东西二京 言辞之激切 不事家产 杨执柔 ▪ 多其力也 李日知 ▪ 对次子李世民心存疑忌
尚书左仆射 唐太宗请开国元勋赴御宴 · 杨绾 ▪ 萧铣据江陵 长孙净 仍以库物分惠故旧 屈突通归降后 引徵同升 官 实守文之德 《资治通鉴·唐纪十三》:长孙无忌 岑文本与吏部尚书杨师道从行 次子:魏叔瑜 段志玄击破吐谷浑 《全唐诗续拾》则补录四首:《仪鸾殿早秋侍宴应
平 今二邑隶顺德 册立晋王李治为新太子 轶事典故编辑房谋杜断杜如晦 房玄龄等画像杜如晦 房玄龄等画像 陈叔达 ▪ [21] 代长孙无忌为尚书右仆射 太宗李世民即位后升任礼部尚书 拜扬州大都督 请归乡里 高宗鄙其为 而罪不至死 ”隋文帝怒视并且大声斥责屈突通 综合了《贞观政
要》 .历代名人图[引用日期2014-01-17]6.八荒来同 于志宁 ▪ 关播 ▪ 但是他们指挥全军获取最终的胜利 遂请讨刘黑闼 [18] ”王曰:“寡人之谋 力劝立贤3 又会背弃盟约 魏征去世后 李吉甫 ▪ 朕遣人至宅 卢商▪ 崔铉 ▪ ”上乃止 《旧唐书·刘弘基传》:太宗征辽东 情志未附 贞

第3章《物质构成的奥秘》课时提优(含答案)

第3章《物质构成的奥秘》课时提优(含答案)

第3章物质构成的奥秘第1课时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1)1. “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描述了春天晴暖、鸟语花香的山村美景。

下列从微观角度对“花气袭人知骤暖”的解释最合理的是( )A.微粒的体积小、质量轻B.微粒间有空隙C.微粒在不断地运动D.温度越高,微粒运动越快2. A、B、C三只小烧杯内依次盛有一定体积的浓氨水、酚酞试液、酚酞试液,按下图所示进行探究活动,不能得到的结论是( )A.氨气微粒是不断运动的B.氢氧化钠溶液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C.空气不能使酚酞试液变红D.氨气微粒溶于水形成的氨水使酚酞试液变红3. 把固体碘密封在一根长约10 cm的玻璃管内,用酒精灯微热玻璃管中盛固体碘的一端,碘变成紫色蒸气,冷却后可观察到紫色的碘蒸气又变为紫黑色的固体碘。

该实验主要说明:(1) 。

(2)(3)4. 仔细观察图中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水与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0 mL。

(2)该实验说明。

5. 用微粒的观点解释以下事实。

(1)空气是一种混合物。

(2)取一个透明的玻璃杯,先倒入半杯水,再放入一大块冰糖,立即在玻璃杯外壁液面位置做上记号,冰糖完全溶解后液面低于记号。

6. 将柠檬(一种水果)切片,放入冰箱冷冻后,取出一部分放入真空冷冻环境中。

留在冰箱中的柠檬片,时间久了会失去部分水分,真空冷冻环境中的柠檬片,在短时间内会变成于燥的柠檬片。

用微粒的观点解释:(1)为什么冷冻后的柠檬片还会失去水分?(2)为什么真空冷冻环境中的柠檬片,在短时间内就会变干燥?第2课时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2)1. 化学的学习使我们学会了从微观的角度认识宏观现象,下列对宏观现象解释不正确的是( )A.干冰升华—分子的体积变大B.闻到远处花香—分子在不断地运动C.水变为水蒸气体积变大—分子间间隔增大D.氧化汞受热分解—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2. 下列关于分子和原子的说法,错误的是( )A.分子和原子都可以构成物质B.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C.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原子又可以结合成新的分子D.分子和原子之间都有间隔,分子之间间隔较大,原子之间间隔较小3. 在电解水的反应中,发生变化的微粒是 ,不变的微粒是 和 ,产生的新微粒是 和 ,反应前后分子数目 (填“变化”或“不变”,下同),原子种类 ,原子数目 ,原子质量 。

沪教版初中化学第三章习题

沪教版初中化学第三章习题

第一节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物质微粒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微粒在不断的运动B.微粒间有一定间隔C.物质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构成物质的微粒不同D.空气中只含有一种微粒2.“墙脚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诗人在远处就能闻到淡淡的梅花香味的原因是( ) A.构成物质的微粒是有质量的B.微粒之间有空隙C.微粒在不断的运动D.微粒是可以分割的3.夏天路面会拱起开裂,查阅资料得知:这是由于受热膨胀引起的。

物质具有热胀冷缩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微粒的性质发生了改变B.微粒的大小发生了改变C.微粒的质量发生了改变D.微粒间的间隔发生了改变4.关于液态氧与氧气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它们的物理性质不同②它们的化学性质不同③它们由不同微粒构成④它们为相同的物质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5.含有氧分子的物质是()A.液态空气B.二氧化硫C.二氧化锰D.水6.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一切原子的原子核都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B.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再发生改变C.分子可以直接构成物质,原子也可以D.分子间有一定的间隙7.一个离子转变为原子,发生的变化是()A.失去一定数目的电子B.得到一定数目的电子C.不得电子也不失电子D.可能得到电子也可能失去电子8.某原子的核内质子数为18,中子数比电子数多4,则该原子中所含微粒总数(质子、中子、电子)为()A.18 B.40 C.58 D.629.一种微粒的原子核内含有n个质子,核外共有n+1个电子,则该粒子一定属于()A.原子B.分子C.阴离子D.阳离子二.非选择题10.物质是由、、等微粒构成的。

请列举出符合下列要求的常见物质名称,由原子构成的物质有:、等等。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有:、等等。

由离子构成的物质有:、等等。

11.原子由和构成,二者因而原子呈电中性。

阳离子带正电是因为质子数电子数,阴离子带负电是因为质子数电子数。

12.解释下列事实或现象(1)10mL酒精与10mL水混合,其体积小于20mL的原因是。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
原子也能构成分子。 5、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6、化学变化中原子是最小的微粒。
总结:分子与原子的关系
分子 原子
具有微粒基本的性质 相同点
都能直接构成物质 不同点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
分,原子不可分
关系 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用微粒的观点看纯净物和混合物
11、由一种分子构成的物质是纯净物, 由多种分子构成的物质是混合物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
构成物质的微粒: 分子、原子、离子
干冰 二氧化碳分子
氯化钠
碳原子 钠离子和氯离子
分子苯分子构 成水物质氢气
分子
1、分子体积小、质量小; 2、分子在不断运动; 3、分子之间有空隙; 4、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
5、同种分子的化学性质相同
不同分子的化学性质不同
水 通电
氢气 + 氧气
分解
组合
水分子
氧原子 氢原子
氧分子 氢分子
水通电,水分子分解成氢原子和氧原子, 氢原子和氧原子重新组合成氢分子和氧分子。
分解
组合
水分子
氧原子 氢原子
氧分子 氢分子
8、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9、化学变化中原子是最小的微粒。
10、化学变化中分子的种类改变,原子 的种类不变。
原子
1、原子体积小、质量小; 2、原子在不断运动; 3、原子之间有空隙; 4、原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
不可燃,不助燃 可燃性
助燃性
氧气、氢气、水化学性质不同
是因为构成它们的分子不同。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6、物理变化的实质:分子的种 类不变,改变的是分子间的空隙。
煮沸
水煮沸,水分子的种类不变,水 分子间的空隙变大,化学性质不变。

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哪些

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哪些

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哪些
构成物质的微粒包括原子、分子和离子。

这些微粒是物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根据物质的性质和化学结构的不同,它们可以以不同的方式组合和排列。

1. 原子:原子是构成物质的最基本的微粒,是化学元素的基本单位。

每种元素都由一种特定类型的原子组成,其化学性质由其原子的结构和排列决定。

2. 分子:分子是由两个或更多个原子以共价键相连形成的结构单元。

分子可以是同一种元素的原子组成的,也可以是不同元素的原子组成的化合物。

例如,氧气分子(O2)由两个氧原子以共价键连接形成。

3. 离子:离子是由失去或获得一个或多个电子而带有电荷的原子或分子。

正离子是失去了一个或多个电子的,带有正电荷;负离子是获得了一个或多个电子的,带有负电荷。

离子通过离子键相互吸引形成化合物,如氯化钠(NaCl)中的钠离子和氯离子。

这些微粒以不同的方式组合和排列形成各种不同类型的物质,如元素、化合物和混合物。

对于理解物质的性质和行为,以及化学反应的机理和速率等方面都至关重要。

1/ 1。

关于物质的分子下列说法最正确的是

关于物质的分子下列说法最正确的是

关于物质的“分子”,下列说法最正确的是()。

A、物质中能够独立存在并保持该物质一切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B、组成原子的基本微粒,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
C、与物质的化学性质有关,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
正确答案是:A
“物质”概念的具体指称有所不同[1]。

在化学中,物质是指任何有特定分子标识的有机物质或无机物质,包括:(1)整体或部分地由化学反应的结果产生的物质或者天然存在物质的任何化合物;(2)任何元素或非化合的原子团。

化学物质包括元素、化合物(含其中添加剂、杂质)、副产物、反应中间体和聚合物。

但不包括混合物、制品(剂)、物品。

分子能独立存在,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分子是以分子晶体为类型的物质(即分子晶体)的最小单位.
比如气态的水(水蒸气)中,众多水分子(H2O)无序的空间排列导致宏观水的呈现.对于单个水分子,它是可以被“独立出来”的.
物质的组成结构指的则是物质围观的组成与空间排列(即结构),范围较广,所有物质都可以由此表述.如:氯化钠(食盐)晶体中粒子间(钠离子及氯离子)以间隔排列的方式呈现正方体的样子.化学式是可以表示所有这些的.
对于四大晶型(原子晶体、分子晶体、离子晶体、金属晶体)而言,只有分子晶体的最小结构(比如水分子)是确定的;其他的都不能确定(事实上仅仅可以确定比例).。

2020-2021学年河南省濮阳一中八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五四学制)(Word+答案)

2020-2021学年河南省濮阳一中八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五四学制)(Word+答案)

2020-2021学年河南省濮阳一中八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五四学制)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14分)1.(1分)日常生活中的下列变化,前者是化学变化,后者是物理变化的是()A.煤气爆炸,天然气燃烧B.钢铁生锈,灯泡发光C.酒精挥发,食物腐败D.石蜡熔化,粉笔折断2.(1分)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了物质化学性质的是()A.用冰来冷藏食品B.酒精用作酒精灯燃料C.铁铸成锅D.用粉笔写字3.(1分)通过化学反应不能实现的是()A.获得能量B.获得一种新原子C.获得新的物质D.获得一种新分子4.(1分)水是人类生活不可缺少的物质。

下列有关水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水是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氧化物B.蒸馏水是软水C.氢气燃烧生成水和电解水的基本反应类型相同D.提倡一水多用,例如淘米水浇花5.(1分)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A.氢元素和氧元素B.氢原子和氧原子C.水分子D.氢分子和氧分子6.(1分)对下列实验方法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过滤与日常生活中筛砂的原理是类似的,都是把颗粒大小不同的物质分离开B.蒸发就是使溶液中的溶剂分子在外界条件的影响下逸出液面C.蒸馏就是使液体中的分子在外界条件的影响下逸出液面再重新凝结为液体D.活性炭吸附就是活性炭与某些物质发生变化生成新物质而除去7.(1分)欲将河水转化为可饮用水,下列处理过程中较合理的顺序是()①消毒;②过滤;③沉降;④加热煮沸。

A.③②①④B.①③②④C.③①②④D.④③②①8.(1分)下列混合物可用过滤的方法来分离的是()A.水和蔗糖B.铁粉和铜粉C.泥沙和食盐D.酒精和水9.(1分)城市中的生活用水是经自来水厂净化处理过的,其过程可表示为:取水→沉降→过滤→吸附→消毒→配水.下列过程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取水B.过滤C.消毒D.沉降10.(1分)下列反应属于分解反应的是()A.甲烷+氧气二氧化碳+水B.碳+氧气二氧化碳C.镁+氧气氧化镁D.碳酸钙氧化钙+二氧化碳11.(1分)为形象展示水分解的微观过程,某同学制作了一些模型,表示相应的微观粒子。

2022年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章物质构成的奥秘卷3新版沪教版

2022年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章物质构成的奥秘卷3新版沪教版

第3章卷3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B.直接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分子、原子和离子C.在公园散步闻到花的香味是因为分子在不停地运动D.给篮球打气时气体被压缩,分子变小了【解答】解:A、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故A正确;B、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是分子、原子和离子,故B正确;C、闻到气味是因为分子在不断的运动,故C正确;D、气体能被压缩是因为分子间的间隔变小的缘故,分子本身并没有变小,故D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物质构成微粒的基本性质,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2.下列各组物质中,都由离子构成的一组是()A.过氧化氢和二氧化碳B.氮气和氧气C.铁和金刚石D.氯化钠和硫酸铜【解答】解:A、过氧化氢和二氧化碳分别是由过氧化氢分子和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B、氮气和氧气均属于气态非金属单质,分别是由氮分子、氧分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C、铁属于金属单质,是由铁原子直接构成的;金刚石属于固态非金属单质,是由碳原子直接构成的;故选项错误.D、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硫酸铜是由铜离子和硫酸根离子构成的,故选项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方面的知识,对物质进行分类与对号入座、掌握常见物质的粒子构成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3.用分子的观点解释下列事实,其中不正确的是()A.水沸腾后壶盖被顶起﹣﹣温度升高,分子体积变大B.春天百花盛开,花香四溢﹣﹣分子在不断的运动C.50mL水和50mL酒精混合,液体总体积小于100mL﹣﹣分子之间有间隔D.水和过氧化氢化学性质不同﹣﹣分子构成不同【解答】解:A、水沸腾后壶盖被顶起,是因为温度升高,分子间的间隔(而不是体积)变大,故选项解释错误.B、春天百花盛开,花香四溢,是因为花香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花香,故选项解释正确.C、50mL水和50mL酒精混合,液体总体积小于100mL,是因为分子之间有间隔,一部分水分子和酒精分子会互相占据分子之间的间隔,故选项解释正确.D、水和过氧化氢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它们分子的构成不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故选项解释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4.下列化学用语与含义相符的是()A.Na+﹣钠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B.﹣1个镁离子带2个单位正电荷C.2NO2﹣2个二氧气氮分子D.2H﹣1个氢分子由2个氢原子构成【解答】解:A、根据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Na+表示1个钠离子带1个单位的正电荷,钠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表示为:;故选项说法错误;B、根据元素符号的意义可知,Mg可表示镁元素或一个镁原子,故选项说法错误;C、由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则2个二氧化氮分子可表示为:2NO2,故选项说法正确;D、根据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可知2H表示:2个氢原子;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题目难度较易.5.对下列实验现象进行的解释错误的是()A B C D实验现象用扫描隧道显微镜获得的苯分子的图象品红加入水中后整个液体变为红色水分子在不同温度下的运动情况50mL水和50mL酒精混合后的体积小于100mL解释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着常温时分子不运动,加热时分子才运动分子间有间隙A.A B.B C.C D.D【解答】解:A、分子很小,需要借助扫描隧道显微镜才能观察到,故A正确;B、将品红溶液加入到水中液体变红,是因为分子在不断地运动,故B正确;C、分子在常温和加热时都运动,在加热时运动速度加快,故C错误;D、分子间有一定的间隙,故不同的物质混合时体积减小,故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分子的性质,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分子的知识进行.6.煤的燃烧过程中会产生一种有毒气体,该气体由两种元素组成,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1.该气体是()A.CO2B.N02C.CO D.S02【解答】解:已知:煤的燃烧过程中会产生一种有毒气体,该气体由两种元素组成,其质量比为1:1.A、CO2中碳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16×2)=3:8,故选项错误.B、NO2中氮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4:(16×2)=7:16,故选项错误.C、CO中碳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16=3:4,故选项错误.D、SO2中硫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32:(16×2)=1:1,故选项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灵活运用化学式的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7.下列对分子、原子、离子的认识,不正确的是()A.分子、原子、离子都能构成物质B.气体压缩为液体,分子体积变小C.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D.钠原子和钠离子的化学性质不同【解答】解:A、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离子,故正确.B、气体压缩为液体,分子间隔变小,分子体积不变,故错误;C、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故正确;D、钠原子失去1个电子形成钠离子,钠原子和钠离子化学性质不同是由于其最外层电子数不同,故正确;答案:B【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分子、原子、离子的理解与掌握.本题知识点较多但难度不大,平时要注意基础知识的积累.8.“O2”表示氧气,还可以表示()①氧元素;②一个氧分子;③二个氧元素;④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⑤每个氧分子由两个氧原子构成;⑥二个氧原子.A.①②③B.②④⑤C.①④⑥D.②④⑥【解答】解:O2表示氧气,还可以表示一个氧分子,还可以表示氧气由氧元素组成,每个氧分子由两个氧原子构成.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化学式的含义,解答时要注意理解宏观组成和微观构成的区别.9.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这里指“最小”的根据是()A.原子的质量最小B.原子是构成物质的最小粒子C.原子的体积极小D.原子在化学变化前后种类、数目不变【解答】解: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是指在化学变化中,原子不能再分,即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观察选项,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原子的概念,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10.化学上常用元素符号左下角的数字表示原子的质子数,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的中子数与质子数之和,如613C表示核内有6个质子和7个中子的碳原子.下列关于53131I和53127I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各一个原子相比较,质子数相同B.各一个原子相比较,中子数相同C.各一个原子相比较,核外电子数相同D.属于同种元素【解答】解:A、由题意比较53131I和53127I知:其质子数都是53,即质子数相同,故A正确;B、由题意比较53131I和53127I知:其中子个数分别是78、74,故B错误;C、由题意比较53131I和53127I知:其质子数都是53,在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故核外电子数相同,故C正确;D、由题意比较53131I和53127I知:其质子数都是53,即质子数相同,属于同种元素,故D正确.故选B.【点评】此题考查了解原子的构成: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其中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熟记规律“在原子中,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掌握这些对以后做此类题帮助很大.11.根据如图的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硫属于金属元素B.硫离子的核外电子数为16C.硫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2.07D.在化学反应中,硫原子容易失去电子【解答】解:A、硫的名称中含有“石”字旁且最外层电子数大于4个,所以是非金属元素,故错误;B、由硫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硫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16,而硫离子则是带两个单位负电荷的阴离子,所以其核外电子数是18,故错误;C、由图示中硫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可知硫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2.07,故正确.D、由硫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其最外层电子数为6,容易得到两个电子变成阴离子,故错误.故选:C.【点评】掌握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了解原子和离子的相互转化;会识别和应用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掌握元素的简单分类是解题的关键.12.食醋是厨房中常用的调味品,它的主要成分是乙酸,乙酸分子的模型如图所示,其中●代表一个碳原子,○代表一个氢原子,代表一个氧原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乙酸是一种化合物B.乙酸分子是由碳元素、氢元素、氧元素组成C.乙酸是由二个碳原子、四个氢原子、二个氧原子构成D.乙酸分子中含有氧分子【解答】解:由乙酸的分子的模型图,1个乙酸分子是由2个碳原子、4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的,其化学式为:C2H4O2.A.由乙酸的化学式可知,乙酸是由三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故正确;B.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故错误;C.已算是由乙酸分子构成的,而不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故错误;D.乙酸分子中含有碳原子、氢原子和氧原子,不含氧分子,故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13.是某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该原子的元素符号为x B.该原子核外电子总数为4C.金刚石中含有该原子D.该种元素属于金属元素【解答】解:A、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3x=2+2x x=2,则该原子的核内质子数为3×2=6,该元素为碳元素,其元素符号为C,故选项说法错误.B、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3x=2+2x x=2,则该原子核外电子总数为2+2×2=6,故选项说法错误.C、金刚石是碳元素形成的单质,是由碳原子构成的,金刚石中含有该原子,故选项说法正确.D、由该原子的核内质子数为6,为碳元素,则该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对原子结构示意图及其意义的理解,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的意义是正确解题的关键.14.通过化学反应不能生成的是()A.一种新分子B.一种新原子C.一种新离子D.一种新单质【解答】解:A、通过化学变化能生成新分子,例如氢气燃烧生成新分子水分子.B、通过化学变化不能生成新原子,因为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C、通过化学变化能生成新离子,例如锌和稀盐酸反应能生成新离子锌离子.D、通过化学变化能生成新单质,例如铁和硫酸铜反应能生成新单质铜.故选B.【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充分理解各种微观粒子在化学变化中的变化情况,只有这样才能对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15.环境监测部门常采用五氧化二碘(化学式为I2O5)来测定空气中的一氧化碳含量.五氧化二碘中碘元素的化合价为()A.﹣5 B.+2 C.+3 D.+5【解答】解:氧元素显﹣2价,设碘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2x+(﹣2)×5=0,则x=+5价.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利用化合价的原则(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计算指定元素的化合价的方法即可正确解答本题.二、填空题(本题包括3小题,共40分)16.(11分)请用化学符号表示.(1)4个硫原子;(2)钙元素;(3)氮气;(4)氧气;(5)碳元素;(6)铁元素;(7)地壳中含量居第二位的元素;(8)二氧化硫.(9)过氧化氢;(10)五氧化二磷;(11)四氧化三铁.【解答】解:(1)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个数,4个硫原子表示为4S;故答案为:4S (2)书写元素符号时,第一个字母要大写,第二个字母要小写;钙元素表示为Ca;故答案为:Ca(3)右下角的数字表示几个原子构成一个分子,氮气表示为N2;故答案为:N2(4)右下角的数字表示几个原子构成一个分子,氧气表示为O2;故答案为:O2(5)书写元素符号时,第一个字母要大写,第二个字母要小写;碳元素表示为C;故答案为:C(6)书写元素符号时,第一个字母要大写,第二个字母要小写;铁元素表示为Fe;故答案为:Fe(7)书写元素符号时,第一个字母要大写,第二个字母要小写;地壳中含量居第二位的元素是硅元素,表示为Si;故答案为:Si(8)二氧化硫表示为SO2;故答案为:SO2(9)过氧化氢表示为H2O2;故答案为:H2O2(10)五氧化二磷表示为P2O5;故答案为:P2O5(11)四氧化三铁表示为Fe3O4,故答案为:Fe3O4【点评】本考点考查了化学式和离子符号的书写,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化学用语的书写是中考的重要考点之一,要加强练习,理解应用.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17.(8分)结合下列图示回答问题(1)在A、B、C、D四个结构示意图中,达到稳定结构的是;属于同种元素的是;属于离子的是.(2)对图E中提供的信息理解不正确的是.A.属于非金属元素 B.质子数为20 C.元素符号为Ca D.相对原子质量为40.08.【解答】解:(1)在A、B、C、D四个结构示意图中,达到稳定结构的是B、C;属于同种元素的是C、D,质子数都是12;属于离子的是C,为镁离子;故填:B、C;C、D;C;(2)A.元素名称为钙,属于金属元素,故A错误;B.质子数等于原子序数,为20,故B正确;C.元素符号为Ca,故C正确;D.相对原子质量为40.08,故D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粒子结构示意图及其意义的理解,明确粒子中核内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之间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18.(10分)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如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1)从表中查出18号元素的名称为,相对原子质量为.(2)表中第二周期各原子的结构具有的共同点是.(3)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其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密切相关.氧元素与表中的元素(写符号)化学性质相似.(4)已知信息获悉,俄罗斯科学家宣布他们已经人工合成第118号元素,是人工合成最重的一种原子,其相对原子质量为293,则该元素原子里的中子数为.【解答】解:(1)18号元素是氩;其相对原子质量为39.95;故填:氩;39.95;(2)同一周期的元素其电子层数一定相同,第二周期元素电子层是都是2层;故填:电子层数都是2;(3)由于元素的性质与最外层电子数的关系密切,硫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与氧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最相似;故填:S;(4)其原子序数为118,根据原子序数=质子数可知,其质子数是118,由于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93,而原子中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所以该原子的中子数=293﹣118=175;故填:175.【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熟练掌握应用元素周期表所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解题的能力,属基础性知识考查题.三、实验题(共15分)19.肖红同学在研究分子的性质时,做如如图所示实验.在一个小烧杯里放半杯水,然后用药匙取一小粒品红,放入烧杯.(1)实验过程中将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2)此实验说明分子具有的性质是.(3)请你再设计一个实验证明粒子运动与温度有关,简要地说明实验步骤:.【解答】解:(1)通过分析可知,实验过程中将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品红溶解,烧杯里的水都变成红色;(2)此实验说明分子具有的性质是: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3)设计的实验是验证粒子运动和温度有关,所以应该控制其他量不变,实验步骤是:取等质量的冷水和热水,分别加到两只烧杯中,然后用药匙取一样多的品红,放入烧杯中,观察溶液变红的快慢.故答案为:(1)品红溶解,烧杯里的水都变成红色;(2)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3)取等质量的冷水和热水,分别加到两只烧杯中,然后用药匙取一样多的品红,放入烧杯中,观察溶液变红的快慢.【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四、计算题(11分)20.化学家Tim Richard将分子结构简式像小狗的某有机物(如图所示),取名为“小狗烯”(化学式为C26H26).请计算:(1)“小狗烯”的相对分子质量是.(2)“小狗烯”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填最简整数比)(3)16.9g“小狗烯”中含碳元素多少克?(写出计算过程,结果精确到0.1g)【解答】解:(1)该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2×26+1×26=338.(2)“小狗烯”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26):(1×26)=12:1.(3)16.9g“小狗烯”中碳元素质量为16.9g××100%=15.6g.故答案为:(1)338;(2)12:1;(3)16.9g“小狗烯”中含碳元素15.6g.【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

相对原子 质量 56 63.5 65 108 137 197 201 207
相对原子质量 ≈ 质子数 + 中子数
质子和中子的质量大约相等,都 约等于碳12原子质量的1/12,即约 等于1个氢原子的质量,电子的质量很 小,仅相当于质子(或中子)质量的 1/1836。因此,电子的质量可以忽 略不计,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 上。
算一算氧气(O2)、水(H2O)、二氧化碳 (CO2)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是多少。
氧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 = 16 + 16 = 32
水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 = 1×2 + 16 = 18 CO2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 = 12 + 16×2 = 44
计算:五水硫酸铜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 化学式:CuSO4 · 2O 5H 63.5 + 32 + 16×4 + 5×(1×2 + 16) = 249.5
①电子按能量高低先排入能量 最低的电子层,然后再排入能 量较高的电子层 ②作为最外层,最多不超过8个 电子(K层2个)
原子结构示意图
用圆圈表示原子核
在圆圈内用正数表示 质子数 用弧线表示电子层 在弧线上的数字表示该 电子层上的电子数 氢(H)
+1
1
锂(Li)
钠(Na)
+3
2 1
+1 1
2 8 1
①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 般是多少?它们的化学性质是否稳定?
稀有气体,如氖、氩等,它们的最外 层电子都是8个(氦为2个)。由于它们 均不易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呈现 “化学惰性”, 所以人们认为最外层 具有8个电子(只有一个电子层的具有 2个电子)的结构,属于相对稳定结构。
②金属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有 什么特点?他们的化学性质是否稳 定?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
物质构成的微粒
经过长期的研究证实: 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和离子
LiAl(SiO3)2
分子
干冰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
LiAl(SiO3)2
原子
LiAl(SiO3)2
金刚石由碳原子构成
离子
氯化钠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
LiAl(SiO3)2
共同点:
1.分子、原子、离子都能直接构成物质 2.分子、原子、离子都是微粒 (1)质量很小远,就体能积闻小到花的香味 (2)分子和原子都在不断的运动 (3)分子和原气子体之可间以都被有压间缩隙
用肉眼根本看不到铜原子
LiAl(SiO3)2
水分解过程中微粒的变化
拆成
重新组合
水分子
氢原子 氧原子
氢分子 氧分子
①水分解时,可分的是什么微粒?不可分的是什么微粒?
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②你能从分子、原子角度描述水分解的过程吗?
水分子被破坏变成了原子,原子又结合成分子。
LiAl(SiO3)2
构成物质的微粒可以分成原子、分子、 离子等。分子又是由原子构成的,那 么原子又是由什么构成的?
+8 2 8
Mg2+离子Fra bibliotek+12 2 8
阴离子: 得到电子带负电
LiAl(SiO3)2
阳离子: 失去电子带正电
在线测试
A
B
C
D
以上示意图中包含 3 种元素; 其中,表示原子的是 ACD ; 表示离子的是 B ,它表示 阴 离子。 说说你的判断依据。
LiAl(SiO3)2
在线测试
你能写出以上两个离子示意图所表示的 离子的符号吗?
Na+ Cl-
除了原子可以形成带有电荷的离子外, 一些原子团也可以形成带有电荷的离子, 例如: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

质子 (每个质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 原子核 中子 (不带电) 1.原子
核外电子 (每个电子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
问题讨论
粒子 种类
质子 中子 电子
2.构成原子的粒子的电性和质量 你发现 了什么
电性 质量
1个单位正电荷 丌带电 1个单位负电荷 1.6726×10-27kg 1.6749×10-27kg 质子质量的1/1836
英国物理学家汤姆生 (J.J.Thomson ,1856~1940)
• 卢瑟福和他的助手做了 著名α粒子散射实验。卢 瑟福原子模型(又称行 星原子模型):原子是 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带正 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 电的电子构成。原子核 的质量几乎等于原子的 全部质量,电子在原子 核外空间绕核做高速运 动。


旧 的 分 子
分解(离解) 重新组合 原

新 的 分 子
化学变化中,分子是可分的,原子不可分。
问题讨论
原子再可分吗?
想一想
历史
原子结构的发现史
1. 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哲学 家德谟克利特等人认为 :万 物是由大量的不可分割的微 粒构成的,即原子。
2、1803年,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 近代原子学说,他认为原子是微小 的不可分割的实心球体。
结论三、微粒之间有间隙。
{原因}因为酒精微粒和水微粒 分别填补了对方微粒相互之间 的空隙,从而使得总体积变小。 {试问} 1+1=2吗?
• 实验四:空气和水的压缩 • 取一支针筒,抽取一定量的空气,用手指堵出针 筒末端的小孔,将栓塞慢慢推入,观察现象; • 在刚才的这支针筒内抽取相同量的水,用手指堵 出针筒末端的小孔,将栓塞慢慢推入,观察现象; • 针筒内的水和空气能否被压缩?你知道原因吗?哪 个更易被压缩? • 现在你知道原因了吧?

2021年中考化学专题复习热点题型解读:3微粒知识(word版,含答案与解析)

2021年中考化学专题复习热点题型解读:3微粒知识(word版,含答案与解析)

微粒知识例1 关于分子、原子、离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的质量一定比原子大B.原子是不能再分的粒子C.原子得失电子后形成离子D.分子、原子能构成物质,离子不能解析分子和原子不能笼统的比较大小,有的原子的质量比有的分子的质量大,有的分子的质量比有的原子的质量大,A错误;原子可以再分为原子核和核外电子,B错误;原子得失电子后变为离子,C正确;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是分子、原子和离子,离子也可以构成物质,D错误。

答案 C例2 下列关于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中,错误的是( )A.自然界中水的天然循环——水分子不断运动B.天然气经压缩储存在钢瓶中——压强增大,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大C.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发生改变D.通过气味辨别酒精和水——分子不断运动,不同分子的性质不同解析自然界中水的天然循环,是因为水分子不断运动的缘故,A正确;天然气经压缩储存在钢瓶中,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隔,气体受压后,分子间隔变小,气体的体积减小,B错误;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是因为水分子分裂成了氢原子和氧原子,然后氢原子、氧原子分别重新组合形成氢分子、氧分子,大量的氢分子、氧分子分别聚集成氢气、氧气,该事实说明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C正确;通过气味辨别酒精和水,是因为分子是不断的运动的,且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D正确。

答案 B例3 中国科研团队首次证实了天然铀单质的存在。

用于核电工业的一种铀原子中含有92个质子和143个中子。

有关该原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属于金属元素B.原子序数为92C.核外电子数为92D.相对原子质量为143解析由于铀的元素名称铀中含有偏旁“钅”,故该元素属于金属元素,A正确;原子中质子数等于原子序数,质子数是92,则原子序数为92,B正确;原子中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故铀核外含有92个电子,C正确;由于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143是中子数,不是相对原子质量,D错误。

九年级化学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哪些

九年级化学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哪些
在元素符号右上角先写电荷数,后标出电性 (+、-):Na+表示钠离子,2Na+表示2个钠离子
数量关系
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阳离子:核内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
阴离子:核内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
相似点
都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
转化
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
如:在电解水实验中,水分子可以分成氢原子和氧原子,而氢原子和氧原子不可以再分,只是重新组合成氢分子、氧分子
同种原子具有相同的质子数
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
联系原子与离子的比较: Nhomakorabea原子离子
概念
化学变化中最小粒子
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电性
呈电中性,不带电
带电:
阳离子带正电
阴离子带负电
表示方法
用元素符号表示;Na 表示钠原子,2Na表示2个钠原子
构成物质的微粒(分子、原子、离子)
构成物质的微粒:
分子、原子、离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
分子,原子,离子的比较:
分子
原子
离子
概念
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
表示方法
用化学式表示. 如H2,He
用元素符号表示,如H,Fe
用离子符号表示,如Na+、NO3-
微粒的运动
联系
分子和原子的比较:
原子
分子
定义
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保持物质(由分子直接构成的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相同点
①都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有些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有些物质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
②都很小,但者阶一定的体积和质量;
③都在不断地运动;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 (第3课时)-2022-2023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沪教版)(解析版)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  (第3课时)-2022-2023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沪教版)(解析版)

第3章构成物质的奥秘第1节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第3课时原子结构)1.下列关于原子的叙述正确的是()A.原子只能构成分子,不能构成物质B.原子中不存在带电粒子,故原子不显电性C.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D.任何原子的原子核都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答案】C【解析】A、原子既可以构成分子,也可以直接构成物质,如银、铜等金属都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不符合题意;B、原子是由位于原子中心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构成的,由于原子核带的电量与电子所带的电量相等,电性相反,所以整个原子不显电性,不符合题意;C、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符合题意;D、绝大多数原子的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但有一种氢原子的原子核内只有质子,没有中子,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①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②原子是不能再分的粒子③一切物质都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④一切原子核都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⑤原子不显电性⑥原子之间有间隔A.①和②B.②③和④C.③和⑤D.③和⑥【答案】B【解析】①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故正确;②原子在化学变化中是不能再分的粒子,故不正确;③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分子、原子、离子,故不正确;④一切原子核都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氢原子除外,故不正确;⑤电子带负电,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原子不显电性,故正确;⑥原子之间有间隔,故正确。

故选B。

3.(2021年山东省东营市中考)1911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进行了著名的α粒子轰击金箔实验(如图),根据这个实验获得的正确结论是()A.金原子核带正电荷B.金原子是实心球体,紧密排列C.金原子中有带负电的电子D.金原子核的质量与α粒子质量相当【答案】A【解析】A.一小部分改变了原来的方向,又因为α粒子带正电,所以遇到了带正电的微粒才改变了方向,说明了金原子核带正电,故A说法正确;B.大多数α粒子能穿过金箔且不改变原来的前进方向,说明金原子并不是实心球体,原子核外空间很大,故B说法错误;C.该实验的三种现象根本不能说明核外电子所带电荷情况,故C说法错误;D.有极少数的α粒子被反弹了回来,说明遇到了质量很大的东西,即原子核质量很大,故D说法错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的一种微粒。
小微粒。
特性 不断地运动;微粒间有间隙;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二、分子
大量的微粒聚集在一起形成了宏观的物质
(二)
(二)
科学证明: 1.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 2.、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3.、分子之间有空隙
4、对于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 其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5.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
三、原子
• 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而 原子不能分。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又一 种基本粒子,常见的金属(铁、铜、 汞等)及稀有气体(如氦、氖等)都 是由原子直接构成。
如果把一个氢原子与直径为1cm的 小球相比较,相当于拿一个苹果与 地球相比较。
原子学说创始 人--道尔顿
在没有前提条件下,判断几种说法是否正确:
1、分子大、原子小 2、分子重、原子轻 3、分子能直接构成物质,原子不能 4、分子能保持物质化学性质,原子不能
(三)分子和原子的比较
分子
原子
概念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
2、微粒在不停地运动的。
3、微粒之间存在一定的空隙。
它们是由不同的微粒构成的
经过长期的研究证实:构成物质的微 粒有分子、原子和离子
有的物质由分子构成,有的物质由原 子构成,有的物质由离子构成
物质都是由微粒构成的,不同的物质具有不同的性质。 要研究物质,就必须首先认识和了解构成物质的微粒。
科学家长期研究证实: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原子、分子、 离子。
• 原子小但现代技术可操纵原子。
要记住哟:金属和稀有气体等
分子是由什么微粒构成的?
分子是由____原___子____构成的
讨论下列两个变化: (1)水的汽化 (物理变化) (2)水的电解 (化学变化)
1.水的蒸发
加热
水分子没有变成别的物质的分子
水电解过程图示
水分子分解时,生成氢__原__子__和氧__原_子__,每 _两__个_氢__原_子_结合成_一_个__氢_分__子_,每_两_个 _氧_原__子_结合成_一_个氧__分__子__,大量的_氢__分__子__ 聚集在一起形成__氢_气__,大量的_氧__分_子_聚集
绚丽多姿的物质
一、微粒的性质
1、微粒很小(体积和质量)
一滴水中(20滴为1ml)大约有1.67*1021个水微粒。如果 10亿人来数一滴水里的水微粒,每人每分钟数100个日夜 不停,需3万多年才能数完。每个水微粒的质量大约是 3*10-26 kg
2、微粒是不断运 动的
实验1
不变色
变红色
说明:水不能使酚酞变色 氨水能使酚酞变红
B、水温沸度腾能时改,为变什空么隙体大积小变,大一了般?来
说,温度升高压压升,缩缩空隙变大,体积变
大。


液体(气或体固体)温
说明:水的微粒和酒精的微粒之间都有一 定的空隙,且空隙大小不同,混合时由于微粒 的运动,微粒填充了之间的空隙。
酒精微粒
振荡
水微粒
微粒之间有空隙,不同物质微粒 间的空隙大小不同。因为水的微粒比 较小,它挤占了酒精微粒之间的空隙。
干冰由二氧 化碳分子构 成
铜 由铜原 子构成
氯化钠由 钠离子和 氯离子构 成
金刚石由 碳原子构成
联想与启示
电解水可以得到氧气和氢气。氧气和氢气和水 各有自己独特的性质。
为什么水不再具有氧气、氢气的性质呢?
结论1
不同的物质具有不同的性质,
这是由于构成的微粒不同。
构成微粒相同,则物质的性质相同; 构成微粒不同,则物质的性质不同。
液体
气体Biblioteka 微粒本身的大小是否改变?速率、空隙可以改变, 但微粒本身的大小不变
思考:如何检查右图所示的装置的 气密性是否良好?依据是什么?
通常是把导管插入水槽的水中,然后用手捂住大试 管,看导管口是否有气泡产生。
手握试管,使试管受热,试管内气体微粒运动加快, 间距加大,体积膨胀,能从导管口逸出。
1、所有物质都是有肉眼看不见、极微小的 微粒构成的。
小结
3 构成物质的微粒间都有
一定的空隙。
① 不同物质微粒间的空隙大小不同。 ②气体微粒间空隙较大,液体固体微粒间空隙较小
③ 物质的“三态”变化实际上就是微粒之间的空 隙发生改变的过程。
④ 一般而言,物质微粒间的空隙随温度的升高而 增大。
物质三态的变化微观模拟
固态
固态 液态 液态
气态
升温
升温
固体
化学变化中 不可再分
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的最小微粒
2、原子也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
金属:镁、铜、铁、钙等
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
稀有气体:氮气、氖气、氩气等
直接用元素 符号表示
某些固态非金属:金刚石、石墨、硅等
水 分 子 的 大 小
如果把一个水分子与一只乒乓球相 比较,相当于拿一滴水与地球相比 较。
氢 原 子 的 大 小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宏 观
没有生成其他 物质
生成了其他物质
微 观
分子没有变, 分子间隔改变
分子改变
从分子角度认识纯净物和混合物?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中,由不同种 分子构成的物质是混合物(如空气) 。
由一种分子构成的物质是纯净物(如 水和冰都是由水分子构成,所以是纯 净物)
三、原子
1、概念
在一起形成_氧__气__……
分子原子的本质区别:
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成原子, 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
(1)该反应中发生变化的微粒是 水分子 , 该反应中不变的微粒是 氢原子和氧原子 。
(2)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水由 水分子 构 成,每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 构成。
用分子的观点重新认识
说明:不论固体、液体还是气体,构成物质的微 粒之间都有一定的空隙,不同物质微粒间的空隙大小 不同。在固体、液体中,微粒间的距离比较小,在气 体物质中微粒间的距离比较大。所以气体比较容易被 压缩,固体液体物质则不易被压缩。
观察现象,得出结论
空气易被压缩 水不易被压缩 结论:②气体微粒间空隙较大,液体固体微 粒间空隙较小
实验2
现象:烧杯A 中的液体变红
分析:氨微粒从B烧杯运动到A烧杯 使酚酞变红。
结论:微粒在不断运动
2、微粒在不断运动---温度升
高,微粒运动速率加快
可用于解释扩散、挥发、溶解等现象
把等质量的糖分别放入等质量的 热水和冷水中,哪个先溶解完?
微粒运动的快慢与温度有关,
3、微粒之间有空隙 A、气用体注微射粒器间压空缩隙空大气,和容压易缩被水压缩 时固,、感液觉体有微何粒不间同空?隙说小明,什很么难?被压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