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心理学期末考试复习重点

合集下载

实验心理学期末考试复习重点

实验心理学期末考试复习重点

实验心理学考试重点1、冯特、费希纳、艾宾浩斯的贡献冯特:1879年,莱比锡大学,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

心理现象是心理学的研究内容费希纳:率先采用心理物理学方法研究色觉和后像,费希纳定律:S = K logR,第一次将人类心理现象进行了量化的表达。

创造了三种测量阈限的方法:最小变化法、恒定刺激法、平均差误法.艾宾浩斯:对记忆进行了研究,开创了实验方法研究高级心理过程的先河。

创造了新的研究范式和新的变量测量方法:人工材料,节省法.建立了第一个和高级心理过程有关的函数关系—-遗忘曲线2、自变量、因变量和额外变量自变量:在实验中研究者操纵的,对被试的反应产生影响的变量.因变量:由操纵自变量引起的被试的某种特定的反应.额外变量:与实验目的无关,但又对因变量产生影响的变量,在实验中需要对其加以控制3、主、被试效应实验者(主试)效应:指主试在实验中可能以某种方式,有意无意地影响被试,使他们的反应附和实验者的期望。

“罗森塔尔实验”指人类被试者对待实验和实验者的特定态度和动机影响到实验的结果。

“安慰剂效应”,“霍桑效应”4、因素型实验vs函数型实验因素型实验:是研究某种心理现象或行为产生的原因或条件是什么的实验。

(what)函数型实验:是研究各种条件怎样影响心理现象或行为的实验,它要探明条件与行为之间的函数关系。

(how)5、实验效度:是指实验方法能达到实验目的的程度。

内部效度:是指实验中的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的明确程度。

影响因素:(1)个体的生长和成熟。

(2)历史因素。

(3)对被试的选择(4)被试的缺失。

(5)前测的影响。

(6)实验程序的不一致。

(7)主试与被试的相互作用(8)统计回归因素外部效度:是指实验结果能够推论到样本的总体和其他同类现象中去的程度,即实验结果的代表性和适用性。

影响因素:(1)实验环境的人为性。

(2)被试者样本缺乏代表性(3)测量工具的局限性6、实验报告的组成部分:题目、摘要、引言、方法、结果、讨论、结论、参考文献及附录.7、试验方法:(1)被试者:要说明被试者选择的方式,被试者的年龄、性别及其他有关方面的情况,被试者的数目、及如何进行分组的,等等。

实验心理学心理统计期末复习知识点

实验心理学心理统计期末复习知识点

实验心理学心理统计期末复习知识点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一、选择题1.实验的研究方法:观察法、相关法、实验法 P222.自变量:在实验中实验者所操纵的,对被试的反应产生影响的变量3.因变量:因自变量的变化而产生的现象变化或结果,是实验者要观察和记录的变量。

4.额外变量:除了自变量外其他可能会影响实验结果的其他变量随机的额外变量:偶然起作用的额外变量。

(如受到意外干扰、仪器性能不稳定等)系统的额外变量:经常地、稳定地起作用的变量。

5.操作性定义:根据可观察、可测量或可操作的特征来界定研究变量的定义。

用于详细说明研究者要观察、测量和操作研究变量的程序和活动。

这指出研究者要测量一个变量必须做些什么,来界定或给予一个研究变量的含义。

例如:智力:在某个智力量表上测得的分数。

身高:为受测者采立姿,由地面到头顶点的垂直距离。

攻击性、抑郁、焦虑、饥饿6.实验者效应:主试(实验者)在实验中可能以某种方式(表情、手势、语气)有意无意地影响被试,使他们的反应附和主试的期望。

控制办法:指导语标准化、采用双盲实验设计7.被试期望效应:由于受试者预期某些测试结果,于是无意识地以某种形式操纵了实验步骤,或向实验人员报告他们希望得到的结果。

受试者期望效应能严重歪曲实验结果,因此需利用双盲(double-blind)方式进行实验来消除这效应。

8.数据的统计方法:1)集中趋势:指一个可以代表分布中所有分数的数值。

包括平均数、中数和众数研究问题:参加研究的女性的平均年龄是多少?参加研究的男性的平均年龄是多少?2)差异量数:标准差(SD)是常用的描述分数离散程度的指标。

研究问题:男性每周学习小时数的标准差是多少?3)相关量数: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程度,用相关系数表示。

数据类型不同,计算相关的公式不同。

斯皮尔曼等级相关研究问题:学生的出生顺序与第一年的绩点有什么关系?皮尔逊积差相关研究问题:学习小时数与第一年的绩点有什么关系?4)卡方:用来确定观察次数与期望次数之间是否存在差异的非参数统计。

实验心理学复习资料

实验心理学复习资料

试验心理学复习资料考试题型:一、名字解释二、简答题三、试验设计(1)改错(2)设计复习范围:第一章试验心理学讨论的基本问题其次章试验设计第三章心理物理学方法第四章反应时间第五章视觉与听觉第一章试验心理学讨论的基本问题一、试验心理学概述1.试验心理学的概念广义的试验心理学:指应用试验的方法讨论心理现象和行为规律的科学,是心理学中关于试验方法的一个分支。

凡是用试验的方法揭示心理与行为规律的讨论课题和成果,都可以纳入试验心理学的范畴。

狭义的试验心理学:是特地讨论如何进行心理试验的一门科学,讨论对象是心理试验的理论、方法、程序、操作技术等问题,可以称作“心理试验学”。

2.试验心理学的任务提出问题一选出被试一标识、掌握和测量变量一试验的支配、操作一处理和分析试验结果3.心理学试验的含义与基本形式(1)观看法:是描述性质的方法,特点:直接性,描述性;缺点:过于直接和简洁。

自然观看法是最受推崇的一种方法,是指对自然情境下的现象进行深化观看的一种方法;只能等待所要观看的事物消失时才能进行,或只能对已有的事物进行观看。

个案法,是指深化讨论单个或少数几个被试的观看法。

(留意无干扰观看:指讨论者为了避开被试由于知晓正在被观看,产生非自然状态下的行为,而采纳的一种无干扰观看技术)(2)试验法:心理学讨论的主要方法,是讨论者主动掌握条件下对事物的观看,能对所观看的现象做出因果性的说明。

特点优点:a.试验者带有特定的目的进行试验,即试验者规定了将要讨论的事物,这比起急躁等待自然观看要有效、经济和便利得多;b.试验条件为试验者的观看和纪录制造了最好的条件,测量较为精确,试验者可以在做好充分预备后开头试验,并且可以通过掌握大事的发生,使其重复产生,以确信某现象是否前后全都;c.试验者设定明确的试验条件,别人可以来重复并检验试验的结果;d.试验者可以掌握一切条件,使之恒定,而转变某一条件,用以观看试验结果。

缺点:试验条件掌握有过多的人为性;试验干涉程度高;对于简单的行为无法测量;不适合大规模探究性讨论。

实验心理学的重点和难点及实验心理学题库整理版

实验心理学的重点和难点及实验心理学题库整理版

实验心理学的重点和难点一、 实验心理学概述(一)实验心理学的产生与发展1. 冯特首次提出心理学必须用实验的方法进行研究,从而搭建了实验心理学的框架;2. 费希纳开创性地提出量化研究心灵的思想,其著作有《心理学物理纲要》;3. 艾宾浩斯开用实证方法研究记忆等高级心理活动之先河,采用节省法;(二)实验心理学研究的一般程序略二、实验心理学的变量与设计(一)心理学实验的含义与基本形式1) 观察法:是描述性质的方法,特点:直接性,描述性;缺点:过于直接和简单;其中自然观察法是最受推崇的一种方法,是指对自然情境下的现象进行深入观察的一种方法;其中个案法,是指深入研究单个或少数几个被试的观察法;(注意无干扰观察::指研究者为了避免被试由于知晓正在被观察,产生非自然状态下的行为,而采用的一种无干扰观察技术)2) 相关研究:探索两个或多个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

3) 实验法:是科学心理学研究的最高级的方法;实验法的优点:①实验者带有特定的目的进行实验,这比起耐心等待自然观察要有效、经济和方便得多②实验者可以控制一切无关变量而只改变一些研究感兴趣自变量,因此结论更加严谨③实验条件为实验者的观察和记录创造了最好的条件,测量较为精确④设定明确的实验条件可以使别人来重复并检验实验的结果实验法的缺点:①实验条件控制有过多的人为性②实验干涉程度高③对于复杂的行为无法测量④不适合大规模探索性研究根据实验的条件要求严格程度分类:自然实验法:在自然情境下,对实验情境进行一定控制来对人的心理和行为变化进行研究,结果与真实生活或工作情境比较接近,具有很好的推论性;实验室实验:在实验室条件下,通过精确和严格的控制进行研究,结果与真实情况差异较大,推论性较差;(二)心理学实验中的变量及其控制1) 自变量的种类与控制自变量:在实验中实验者所操纵的,对被试的反应产生影响的变量;自变量的分类:①作业变量(课题变量):即各种可以操纵的具有质或量的变化的刺激,如教材、教法、教学手段或教学组织形式等;②环境变量,即实验的环境,如实验室的照明情况或噪音强度等;③被试变量,又称机体变量,是指在外界条件一致的情况下,被试间不同程度的持续性特征,如年龄、性别、血型、不同文化程度、职业特点、健康状况等;④暂时的被试变量,指通过主试的言语、态度以及用某些方法使被试的机能状态、特性等产生一时的变化,将这种一时的变化作为引起被试反应的自变量,如疲劳、焦虑等。

实验心理学重点总结

实验心理学重点总结

实验心理学重点总结第一部分:实验心理学的定义和发展1.实验心理学的定义:实验心理学是一种通过精心设计和控制的实验来研究和理解人类行为和心理过程的研究方法。

2.实验心理学的发展历程:从行为主义到认知心理学的转变,从实验室到社会实验的拓展。

第二部分:实验设计和统计分析1.实验设计:正交设计、因素设计、区组设计等。

2.统计分析:描述统计学、推论统计学,如频数分析、t检验、方差分析等。

第三部分:感知和知觉1.感知:视觉系统、听觉系统、嗅觉系统、味觉系统、触觉系统。

2.知觉:知觉加工过程、知觉组织和感知归因。

第四部分:注意和工作记忆1.注意:选择性注意、分配注意、注意缺陷、注意控制。

2.工作记忆:工作记忆模型、工作记忆的影响因素、工作记忆和学习的关系。

第五部分:情绪和动机1.情绪:情绪的概念、情绪的产生、情绪的调节。

2.动机:动机的类型、动机的作用、动机与行为的关系。

第六部分:学习和记忆1.学习:经典条件反射、操作性条件反射、观察学习等。

2.记忆:感知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自传式记忆等。

第七部分:语言和思维1.语言:语言的生成和理解、语言发展、语言障碍。

2.思维:概念和概括、解决问题的策略、创造性思维、决策和判断。

第八部分:社会心理学1.群体行为:集体行为、群体决策、小组动力。

2.人际关系:亲密关系、合作与竞争、社交认知。

第九部分:发展心理学1.婴幼儿期:早期感知和认知、情感和依恋。

2.儿童和青少年期:身心发展、自我认同、道德发展。

3.成年期和老年期:中年发展、老年发展、心理健康。

第十部分:临床心理学1.心理评估:智力测验、人格测验、行为观察。

2.心理治疗:认知行为疗法、心理动力疗法、催眠治疗。

总结:实验心理学是通过实验方法研究和理解人类行为和心理过程的学科。

实验设计和统计分析是实验心理学的重要方法。

感知和知觉、注意和工作记忆、情绪和动机、学习和记忆、语言和思维、社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和临床心理学是实验心理学的主要研究领域。

实验心理学期末知识点整理

实验心理学期末知识点整理

实验心理学期末知识点整理必考考点挑选题反应性:观看过程中参与者的反应要求特征:导致被试推测实验目的或实验者期望的一些实用线索社会惰化列联研究决策标准感觉性差不阈限:是指刚才能引起差不感受的刺激间的最小差不。

操作性定义:有50%的实验次数能引起反应的刺激值别确信间距韦伯定律最小可觉差JND:相距为一具差不阈限的两个刺激之间的差不所引起的内部感受费希纳定律:相信所有的最小可觉差都会产生相同的感受增加,想做比例量表,事实上是顺序量表。

史蒂文斯定律盲视:描述被试别承认故意识知觉时其盲点具有知觉能力客观阈限、主观阈限会聚操作SOA 提示-刺激间隔心理别应期别对称迁移等于连续效应阻滞实验消退对偶联合回顾前摄干扰量表衰减效应被试变量天生的(年龄、性不、种族)社会引起的(社会阶层、宗教、居住区)疾病有关的(肢体残缺、智力低下、脑外伤、灾害后果)简答题阈限:我们能别能讲乙的听觉更敏锐一些?也许甲乙都有着同等的听觉感觉性,然而他们推断是否听见声音的标准别一样。

乙可能比较冒进,只要听见大概有声音就讲“有人敲门”;甲可能比较保守,除非有百分百的把握否则就会讲“没听到”。

操作性定义的优缺点:优点:1.它有利于提高研究的客观性,将抽象的概念转换成可观测、可检验的项目 2.又处于研究假设的检验缺点:往往只能涉及变量的少数特征,具有明显的排他性,难以表达完整意义。

实验设计别同情绪关于别同情绪内容材料的经历效果?两个自变量各三个水平经历效果再认的经历数啥实验设计、自变量、因变量、操纵变量、办法,实验程序,实验预期结论现成的实验讲出自变量因变量操纵变量有哪些三阶交互作用主效应,有效应,无效应的条件拉丁方设计观看与相关Naturalistic observationBasic research:Has no immediate practical goal.Applied research:Aims at solving a specific problem.Reactivity(反应性)?Participants’ reaction to being observed 被试关于被观看时做出的反应无干扰观看与无干扰测量之间的关键区不在于是否被试与研究者在同一时刻处在同一地方。

实验心理学考试重点

实验心理学考试重点

实验心理学考试重点1.实验者效应:指主试在实验中可能以某种方式,如表情、动作、语调等有意无意影响被试,使他们的反应符合实验者的要求和期望。

主要包括:霍桑效应、罗森塔尔效应、标签效应、安慰剂效应。

2.交互作用:指当一个因素对因变量的影响因另一个因素水平的不同而不同时,即产生了交互作用。

3.错误记忆:根据提取的准确性将记忆分为错误记忆和真实记忆。

错误记忆是指错误的声明一个以前未呈现过的事曾经发生过。

4.心理实验:心理实验是根据研究目的有计划的控制和操纵某些变量创设一定的情境以探求心理现象的原因、发展规律的研究方法。

5.前瞻性记忆:是对将来在适当时机完成某项活动的记忆。

即也就是对如何英气维持和执行有意图的将来行为的认知加工过程。

6.不肯定间距:上限与下限之间叫做不肯定间距,也叫相等地带。

(即上限—下限,详见课本44页)7.反应速度与准确率的权衡现象,简称SAT8.反应时的速度与准确率分离技术,简称SAD9.传统心理物理法是由费希纳在《心理物理学纲要》中论述的。

10.传统心理物理法只研究感受性;而信号检测论不只研究感受性,还研究判断标准。

11.加因素法是由斯滕伯格提出的。

12.四个因素的交互作用有3重共11个。

13.阈限是一个统计值。

14.人差方程:B-A=1.223s。

15.击中率和虚报率的判断标准是:似然比即击中/虚报。

16.反应时最短的感觉是触觉。

17.斯滕伯格研究反应时的技术是:相加因素法。

18.实验效度包括:内部效度、外部效度和构思效度。

内部效度:指实验变量或处理被精确估计的程度。

影响因素:①经历(特定事件)②成熟或自然发展的影响(前后测)③选择(指被试的选择)④测验⑤被试的亡失⑥统计回归⑦仪器的使用⑧选择和成熟的交互作用及其它外部效度:指实验的结果能被概括到实验情境以外的程度。

影响因素:①实验情境的人为性②前测的不良作用。

前测可能会增加和降低被试对实验处理的敏感性,使结果不能应用到前测实验的情境中。

实验心理学期末复习整理(考试题红笔标出)

实验心理学期末复习整理(考试题红笔标出)

实验⼼理学期末复习整理(考试题红笔标出)第⼀章引论1、1879年,冯特在莱⽐锡⼤学建⽴了第⼀个正式的⼼理实验室,标志着实验⼼理学的建⽴。

2、实验⼼理学的重要性:是各门⼼理学的基础3、观察法与实验法:观察法只能对已有的事物进⾏观察,实验法是研究者主动控制条件下对事物的观察实验法的特点:①可控性②可重复性(结果可检验)③可以进⾏因果的推理(实验法最重要的特点)4、实验范式:以范式是指按照某⼀⽐较公认的路线或观点所采取的研究⽅向或研究步骤【例】①斯楚普实验②加⼯⽔平效应③补笔④记忆研究中对偶联合范式(已经停⽤)5、⼼理学规律的性质定量研究:将数据定量表⽰,并将结果从样本推⼴到所研究的总体定性研究:依据⼀定的理论与经验,直接抓住事物特征的主要⽅⾯,从事物的内在规定性来研究事物6、实验⼼理学研究的⼀般伦理: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严谨审慎的⼯作作风7、研究⼈类被试的伦理原则:①保障被试的知情同意权②保障被试退出的⾃由③保护被试免遭伤害④保密原则8、实验⼼理学研究的⼀般程序(每个标题后⾯要再写⼀句话解释)(1)确定课题、形成假设(怎么来确定课题,课题的来源:有些实际需要、⽂献综述、理论综述)(2)选择被试:选择有代表性的被试,采⽤随机化原则,再写⼏条随机化的⽅法(3)实验实施:确定实验控制,⾃变量、因变量、额外变量都要进⾏控制,对随机变量尤其是额外变量进⾏控制(4)数据处理:不同的实验设计对应不同的实验处理⽅式,把对应的实验处理⽅式写⼀下(5)报告撰写:⾃由发挥第⼆章实验研究的基本问题⼀、主试和被试(对结果产⽣影响的情况:①主试对被试的影响②主试的态度③被试的态度)(⼀)主试对被试的影响1、主试通过指导语对被试产⽣影响2、实验者效应(1)定义:主试者在实验中可能以某种⽅式有意⽆意地影响被试者,使他们的反应符合实验者的期望(2)包括:①罗森塔尔效应②实验者的性别、种族、肤⾊等(3)实验者效应的消除:①双盲:实验者与被试都不知道实验处理类型和实验预期结果②实验的⾃动化:被试通过计算机或者其他设备做实验(⼆)被试的动机和态度对实验的影响1、要求特征(需要特征):(1)定义:被试会⾃发地对实验者的实验⽬的产⽣⼀个假设或猜想,然后再以⼀种⾃以为能满⾜这⼀假想的实验⽬的的⽅式进⾏反应(2)包括:①霍桑效应:因为被试知道⾃⼰处于实验中,是被观察者,所以他们会尽⼒去做,提⾼效率②安慰剂效应:指病⼈虽然获得⽆效的治疗,但却“预料”或“相信”治疗有效,⽽让病患症状得到舒缓的现象(3)要求特征的消除①单盲:被试不知道⾃⼰正在参与实验或不知道⾃⼰所处的实验处理组②掩饰情节:不告诉被试真正实验的假设(掩饰情节并不常⽤)⼆、变量(⼀)⾃变量1、⾃变量的分类:①刺激特点⾃变量②环境特点⾃变量③被试特点⾃变量④暂时造成的被试差别(由于不同的指导语/实验任务造成的差别)被试特点有⼀些可以操纵,有些则不能操纵2、操作定义(1)定义:⽤可以感知到的事件、现象或指标来对研究变量进⾏数量化或定性的界定和说明【例】挫折感抽象定义:当达到⽬标的过程中遇到障碍时所产⽣的情绪感觉或反应。

实验心理学期末考试重点 (老师划)

实验心理学期末考试重点 (老师划)

实验心理学第一章绪论第一节1、实验心理学是在实验控制条件下对心理和行为进行研究工作的心理学。

心理实验是在严密控制的条件下,有组织地逐次变化条件,根据观察、记录、测定与此相伴随的心理现象的变化,确定条件和心理现象的关系.具有以下特点:目的性、准备性、验证性、因果性、严密性.实验心理学所讲的实验法一般是指在严密控制条件下的实验室实验.2、自然观察法:使用自然观察法时,研究者只能被动地仔细观察和记录研究对象在自然状态下所发生的情况,而不能有任何干预。

实验则是人为地去干预、控制所研究的对象。

3、实验具有三个优点:(1)在实验的方法中,实验者可以在他愿意时,使事件产生,可以充分地进行精密的观察.(2)实验在同样条件下是可以重复的,别人可以验证它。

(3)系统地变化条件,可以追究与此相随的事件的变化。

4、在实验中实验者所操纵的、对被试的放映产生影响的变量称为自变量(或自变项).由操纵自变量而引起的被试者的某种特定反应称为因变量(或依变项)。

凡是对因变量产生影响的实验条件都称为相关变量,而对因变量不产生影响的实验条件称为无关变量(或无关变项)。

在相关变量中,实验者用以研究的变量称为自变量,实验者不用于研究的那些相关变量称为额外相关变量,或简称为额外变量(或外扰变项)。

由于在实验中额外变量是必须加以控制的,所以额外变量也被称为控制变量。

评价一项实验设计的好坏的一个重要依据就是看研究者能否成功地控制那些额外变量.5、因为自变量的变化而产生的现象变化、或结果,称为因变量,也就是反应变量、或反应测量。

对于被试者的反应可以从下列几方面来测量:(1)反应速度(2)反应的正确性(3)反应的难度,(4)反应的次数或几率(5)反应的强度。

6、主试者为交代任务向被试者所讲的话,在心理实验中就称为指示语.主试者在给出指示语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要严格确定给被试者什么样的指示语不同的实验会有不同的要求。

2、在指示语中,要把被试者应当知道的事交代完全,试者要求被试者所做的事,可能是他从未做过的,要说明将要给他呈现什么,要他怎样做等等。

实验心理学知识点(复习用)

实验心理学知识点(复习用)

第一章实验心理学概论1、什么是实验心理学?实验心理学是用实验的方法研究心理现象和行为规律的科学;是探讨心理实验的理论方法、技术操作的学问。

2、实验心理学正式建立的标志是什么?实验心理学的正式建立,是以冯特1879年在莱比锡所建立的第一个心理实验室为标志。

第二章传统心理物理学1、什么是心理物理法?心理物理法是研究心理量与物理量之间的对应关系的方法。

即运用数学方法和测量技术,研究心理现象与物理现象之间的数量关系。

2、心理物理学诞生的标志是什么?1860年,费希纳发表的《心理物理学纲要》一书,作为标志着心理物理学诞生的标志。

3、什么是最小变化法?最小变化法(程序上)的刺激由递减和递增的两个系列组成,每次刺激后让被试报告他是否有感觉。

刺激的增减应尽可能地小,(目的)是系统地探求被试由一类反应到另一类反应的转折点,即在多强刺激时,由有感觉变为无感觉,或由无感觉变为有感觉4、用最小变化法来测量绝对阈限的方法要点哪些?第一,采用最小变化法测绝对阈限时,刺激系列应按渐增(记为↑)和渐减(记为↓)系列交替的方式呈现。

第二,为了保证测量阈限的准确性,一般需要选择15—20个随机的起点.第三,一般由主试操纵自变量,被试根据主试操纵自变量变化的情况口头报告是否感知到刺激的存在。

出现转折点后该系列实验结束。

第四,每次起点应有所不同第五,最后计算出所有转折点的数值的平均数就是测量的绝对阈限。

5、用最小变化法来测量差别阈限时,计算被试差别阈限的操作步骤有哪些?第一,分别求出阈上限和阈下限(T+、T-)平均上限T+=(64.5+66.5+64.5+63.5+65.5+65.5)÷6=65平均下限T-= (69.5+60.5+62.5+60.5+69.5+60.5) ÷6=60.5第二、求绝对差别阈限(DL)上差别阈65-64=1 下差别阈64-60.5=3.5 (1+3.5)÷2=2.25 第三、求相对差别阈限绝对差别阈限和标准刺激的比例叫做相对差别阈限,绝对差别阈限÷标准刺激即:2.25÷64=0.035也就是视觉长度的韦伯比例6、什么是平均差误法?这个方法的实验程序是,实验者规定以某一刺激为标准刺激,然后要求被试调节另一比较刺激,使后者在感觉上与标准刺激相等。

实验心理学复习资料

实验心理学复习资料

实验心理学复习资料实验心理学是研究人类行为和心理过程的科学方法。

在这门学科中,研究人员通过设计和实施各种实验来观察和测量不同的心理现象。

这些实验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人类行为的原因和模式,并提供对各种心理问题的解释和解决方法。

本文提供了一份实验心理学的复习资料,帮助你回顾和巩固这门学科的重要概念和理论。

第一部分:实验设计和方法论在实验心理学中,正确的实验设计和方法论至关重要。

下面是一些你应该了解的重要概念:1. 独立变量和因变量:在实验中,独立变量是研究人员操纵的变量,而因变量是研究人员观察和测量的变量。

2. 随机分配:为了保证实验的可靠性和有效性,研究人员需要使用随机分配的方法将参与者分配到不同的实验条件中。

3. 控制变量:为了消除其他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因素,研究人员需要控制其他变量的影响,只有操纵特定的独立变量。

4. 双盲实验:在双盲实验中,参与者和研究人员都不知道他们属于哪个实验组,以减少主观偏见和期望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5. 统计分析:研究人员使用统计方法来分析和解释实验结果,以确定是否存在显著的差异或关联。

第二部分:经典实验和重要研究实验心理学领域有许多经典实验和重要研究,下面是几个你应该重点关注的实验:1. 斯坦福监狱实验:由斯坦福大学的菲利普·齐姆巴尔德教授进行的一项实验,旨在研究人们在监狱环境中的行为和态度。

2. 密尔格拉姆实验:由斯坦利·密尔格拉姆教授进行的一项实验,旨在研究人们对权威性的绝对服从程度。

3. 简单反应时间实验:一种常用的实验方法,用于测量参与者对刺激的反应速度和精确度。

4. 巴兹廷效应:一项关于注意力和集体行为的实验,研究人员通过观察人们的行为表现如何受到周围人的影响。

第三部分:常见的研究设计在实验心理学中,有多种常见的研究设计,下面是其中一些:1. 重复测量设计:在这种设计中,参与者在不同实验条件下被重复测量,以观察他们在不同条件下的表现差异。

2. 两组独立设计:在这种设计中,参与者被随机分配到两个独立的实验组中,以比较他们在不同条件下的表现差异。

实验心理学复习提要

实验心理学复习提要

实验心理学复习提要第一章实验心理学的由来一、名词解释1.实验心理学二、填空1.实验心理学诞生于年,其标志是在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科学心理学也随之诞生。

2.心理学脱胎于两个母体,一为,一为。

3.被看作心理学史上第一个内省主义者。

4.第一次提出了实验科学的概念。

5.提出了著名的白板说,联想一次也是他首先提出的。

6.是实验心理学诞生之前的最后一位哲学心理学家。

7.首次将物理学的方法引进心理学的研究,创立了心理物理学。

8.华生认为的心理学客观方法主要有:、、、。

9.1967年,《认知心理学》一书的出版,标志着认知心理学的正式成立。

10.现代认知心理学的具体研究方法主要有:、、。

三、简答或思考题1.实验心理学的诞生与发展的简要历史分期?2.艾宾浩斯对实验心理学的主要贡献?3.实验心理学领域的主要新进展?第二章实验心理学的基本理论问题一、名词解释1、实验效度2、实验信度3、统计回归4、外部效度5、易感人群6、观察法7、相关法8、实验9、变量10、自变量11、因变量12、额外变量13、操作定义14、指导语15、二、填空1.皮尔斯指出,人们获取知识、确立信念的非科学的方法有:、、。

2.科学方法具备的两个重要特征是:、。

3.实验心理学保证自身研究方法的科学性的两项最重要的指标是:、。

4.要提高实验的效度,最关键的措施就是控制各种。

5.消除实验中的“实验者效应”和“被试效应”的通用手段是。

6.验证实验信度的三种类型的方法是、、。

7.按照观察方式的不同,观察法主要分为:、、、。

8.交叉——滞后法能让相关法的研究结果逼近解释。

9.实验的概念中包含的主要要素有:、、。

10.实验中主要涉及三种变量:、、。

11、实验课题的来源主要有:、、、。

12.与实验研究的两个阶段相对应,实验可以分为两种类型:、。

其中是一种定性实验,是一种定量实验。

13.操作定义是1972年由提出的。

14.心理实验收集的数据大致有四类:、、、。

实验心理学心理统计期末复习知识点精编版

实验心理学心理统计期末复习知识点精编版

实验心理学心理统计期末复习知识点精编版 MQS system office room 【MQS16H-TTMS2A-MQSS8Q8-MQSH16898】一、选择题1.实验的研究方法:观察法、相关法、实验法P222.自变量:在实验中实验者所操纵的,对被试的反应产生影响的变量3.因变量:因自变量的变化而产生的现象变化或结果,是实验者要观察和记录的变量。

4.额外变量:除了自变量外其他可能会影响实验结果的其他变量随机的额外变量:偶然起作用的额外变量。

(如受到意外干扰、仪器性能不稳定等)系统的额外变量:经常地、稳定地起作用的变量。

5.操作性定义:根据可观察、可测量或可操作的特征来界定研究变量的定义。

用于详细说明研究者要观察、测量和操作研究变量的程序和活动。

这指出研究者要测量一个变量必须做些什么,来界定或给予一个研究变量的含义。

例如:智力:在某个智力量表上测得的分数。

身高:为受测者采立姿,由地面到头顶点的垂直距离。

攻击性、抑郁、焦虑、饥饿6.实验者效应:主试(实验者)在实验中可能以某种方式(表情、手势、语气)有意无意地影响被试,使他们的反应附和主试的期望。

控制办法:指导语标准化、采用双盲实验设计7.被试期望效应:由于受试者预期某些测试结果,于是无意识地以某种形式操纵了实验步骤,或向实验人员报告他们希望得到的结果。

受试者期望效应能严重歪曲实验结果,因此需利用双盲(double-blind)方式进行实验来消除这效应。

8.数据的统计方法:1)集中趋势:指一个可以代表分布中所有分数的数值。

包括平均数、中数和众数研究问题:参加研究的女性的平均年龄是多少?参加研究的男性的平均年龄是多少?2)差异量数:标准差(SD)是常用的描述分数离散程度的指标。

研究问题:男性每周学习小时数的标准差是多少?3)相关量数: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程度,用相关系数表示。

数据类型不同,计算相关的公式不同。

斯皮尔曼等级相关研究问题:学生的出生顺序与第一年的绩点有什么关系?皮尔逊积差相关研究问题:学习小时数与第一年的绩点有什么关系?4)卡方:用来确定观察次数与期望次数之间是否存在差异的非参数统计。

实验心理学复习资料

实验心理学复习资料

实验心理学第一章1.科学研究从观察开始2.科学办法的特性:经验性,公开性,构造性,可操作性,系统性3.冯特是实验心理学之父,费希纳是奠基人。

4.洛克提出来心灵白板说5.费希纳《心理物理学纲要》标志心理物理学的诞生。

6.冯特的研究办法:内省7.实验心理学的含义:广义的实验心理学(experimental psychology)就是在实验控制条件下,研究心理和行为规律的科学。

狭义的实验心理学是研究心理实验的基本理论、基本技术并概括各具体的心理学分支领域中实验研究办法与成果的科学。

普通涉及两大部分:(1)心理实验的普通理论和办法,重要是实验设计问题;(2)叙述实验法在某些专门领域的应用,并概括总结其研究成果。

9.心理学实验研究的基本过程课题提出——建立假设——研究设计与实施(选择被试,选择办法,变量控制,实验实施)——数据分析——撰写报告取样的原则:代表性,随机性4 个原则:目的定向性,可测性,可行性,经济性。

假设的原则:科学性,预测性,可行性。

10.取样办法:(1)简朴随机取样(simple random sampling)就是按随机原则直接从总体N 个单位中,抽取n 个单位作为样本。

其具体方式有抽签和运用随机数字表抽取两种。

(2)系统随机取样法是先将总体各单位按某一标志次序排列编上序号,然后用总体单位数除以样本单位数求得取样间隔,最后根据取样间隔作等距取样。

系统随机取样法较简朴随机取样法更为简便,误差更小,但如果总体中存在周期性的波动或变化,则不适宜采用。

(3)分层随机取样法:先将总体各单位按一定原则分为若干类型(即层),然后根据类型单位数与总体单位数的比率,拟定从各类型中抽取样本单位的数量,最后按随机原则从各类型中抽取样本。

分层随机取样的代表性和推论的精确性较好,但作出科学的分类则较为困难,合用于总体容量或取样的规模较大时。

(4)整群随机取样:先将总体各单位按一定的原则分成许多群,然后按随机原则从这些群中抽取若干群作为样本。

实验心理学考试重点

实验心理学考试重点

实验心理学‎重难点一.实验心理学‎概述(一)实验心理学‎的产生与发‎展1.冯特首次提‎出心理学必‎须用实验的‎方法进行研‎究,从而搭建了‎实验心理学‎的框架;2.费希纳开创‎性地提出量‎化研究心灵‎的思想,其著作有《心理学物理‎纲要》;3.艾宾浩斯开‎用实证方法‎研究记忆等‎高级心理活‎动之先河,采用节省法‎;(二)实验心理学‎研究的一般‎程序略二.实验心理学‎的变量与设‎计(一)心理学实验‎的含义与基‎本形式1)观察法:是描述性质‎的方法,特点:直接性,描述性;缺点:过于直接和‎简单;其中自然观‎察法是最受‎推崇的一种‎方法,是指对自然‎情境下的现‎象进行深入‎观察的一种‎方法;其中个案法‎,是指深入研‎究单个或少‎数几个被试‎的观察法;(注意无干扰‎观察::指研究者为‎了避免被试‎由于知晓正‎在被观察,产生非自然‎状态下的行‎为,而采用的一‎种无干扰观‎察技术)2)相关研究:探索两个或‎多个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

3)实验法:是科学心理‎学研究的最‎高级的方法‎;实验法的优‎点:①实验者带有‎特定的目的‎进行实验,这比起耐心‎等待自然观‎察要有效、经济和方便‎得多②实验者可以‎控制一切无‎关变量而只‎改变一些研‎究感兴趣自‎变量,因此结论更‎加严谨③实验条件为‎实验者的观‎察和记录创‎造了最好的‎条件,测量较为精‎确④设定明确的‎实验条件可‎以使别人来‎重复并检验‎实验的结果‎实验法的缺‎点:①实验条件控‎制有过多的‎人为性②实验干涉程‎度高③对于复杂的‎行为无法测‎量④不适合大规‎模探索性研‎究根据实验的‎条件要求严‎格程度分类‎:自然实验法‎:在自然情境‎下,对实验情境‎进行一定控‎制来对人的‎心理和行为‎变化进行研‎究,结果与真实‎生活或工作‎情境比较接‎近,具有很好的‎推论性;实验室实验‎:在实验室条‎件下,通过精确和‎严格的控制‎进行研究,结果与真实‎情况差异较‎大,推论性较差‎;(二)心理学实验‎中的变量及‎其控制1)自变量的种‎类与控制自变量:在实验中实‎验者所操纵‎的,对被试的反‎应产生影响‎的变量;自变量的分‎类:①作业变量(课题变量):即各种可以‎操纵的具有‎质或量的变‎化的刺激,如教材、教法、教学手段或‎教学组织形‎式等;②环境变量,即实验的环‎境,如实验室的‎照明情况或‎噪音强度等‎;③被试变量,又称机体变‎量,是指在外界‎条件一致的‎情况下,被试间不同‎程度的持续‎性特征,如年龄、性别、血型、不同文化程‎度、职业特点、健康状况等‎;④暂时的被试‎变量,指通过主试‎的言语、态度以及用‎某些方法使‎被试的机能‎状态、特性等产生‎一时的变化‎,将这种一时‎的变化作为‎引起被试反‎应的自变量‎,如疲劳、焦虑等。

实验心理学考试重点

实验心理学考试重点

常用的情绪研究方法有哪些?刺激—反应法,情绪诱导法,时间抽样技术注意在进行一些实验研究的时候,应该注意一些伦理问题?刺激—反应法:注意主观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干扰,尽量控制一些不必要因素,适当的控制人力物力时间抽样技术:要注意时间能否做到长期追踪被试情绪体验情绪诱导法:要注意研究的教室和角度和范式,要有筛选和掌控,要有不同的情境,还有个体的人格如何对情绪进行测量?请举例说明主观体验如形容词核对表面部表情,如早期的测量工具,三维模式图生理指标如脑电波情绪的生动性会影响个体的决策,当事件发生概率很小,人们更倾向于选择生动性的事件。

不同的归因会影响个体的情绪,根据原因的部位可控性和稳定性,请大家思考如何归因有利于个体的情绪刚成功时应多作稳定归因,当而失败时要多作不稳定归因。

在成败归因中成功时个体倾向于内归因失败时个体很少用个人特征来解释,而倾向于外归因成功,内归因有利于自我价值的确定,失败外归因减少自己对失败的责任,则是一种自我防卫,在竞争条件下,个体倾向于把他人的成功外归因,从而减少他人成功对其带来的压力,如果他人失败了,则倾向于内归因。

经过视频课程学习,我们知道情绪和认知之间是相互作用,那么对于不同难度的任务,高中低和不同程度的机动水平,高中低什么样的情况下个体的表现最佳?高难度,低水平中等难度,中等水平低难度,高水平情绪的产生是先天的,还是后天的?有哪些证据?先天解释情绪既有先天,也有后天,是遗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在心理学中,詹姆斯兰格理论认为,人们难过是因为他们哭,即先有生理上的反应,才有后面的情绪体验。

先天习得是哈洛实验的行为主义情绪系的论他证明了情绪具有先天的特性。

后天习得的是小艾伯特的恐惧习得实验,他证明了情绪,另一方面也可以后天习得。

习得性失助实验也支持后天习得。

有关情绪产生的理论有哪些?詹姆斯-兰格情绪理论坎农巴德学说的情绪理论阿诺德的情绪理论评定-兴奋学说沙赫特的情绪理论两因素情绪理论根据前景理论影响人们决策行为的影响有哪些?回避损失,参照效应,捐赠效应,决策权重,确定效应,虚假确定效应简述期望效应理论期望效应理论:决策者一般选择期望效应值最大的那个备择方案,期望效应值只是可以用备择方案的结果发生概率与该备择方案的效应之间的表示。

实验心理学第二学期末复习重点

实验心理学第二学期末复习重点

实验心理学第二学期末复习重点1、名解15分5个2、简答25分3、论述20分4、实验设计40分2个第六章知觉1、关联后效:指不同刺激特性之间的相互影响也会产生后效,如颜色和方向或颜色和形状。

2、月亮错觉:指月亮刚刚在地平线升起时看起来比天顶时要大,而实际上月亮在这两个位置上的大小是相同的,此时月亮与地球的距离也是相同的。

第七章注意一、选择性注意理论模型:1、早期选择理论布罗德本特的过滤器模型:我们一次可以加工的信息是非常有限的,为了保护和适应这种有限的容量,我们一次只能对来自单一的通道的信息进行加工,根据较显著的物理特性,来自其他不被注意的通道的信息会被过滤掉。

2、中期选择模型特雷斯曼的衰减模型:不被注意的通道的信息并不是被完全过滤掉,而是被减弱。

所以,来自这些通道的信息尽管不易被提取使用,但有可能会进入到高级的加工过程。

3、晚期选择理论多伊奇认为过滤器或信息的减弱并不存在,相反,所有输入信息被加工并可供使用。

相关性部分地决定一个信息是否被“注意”到,比如你的名字就具有很高的相关性,这就是为什么你会注意到在不被注意的通道呈现的你的名字。

二、分散注意:卡尼曼提出的注意能量分配理论模型认为注意的能量是有限的,任务分配到的注意资源的多少取决于该任务所需的心理努力的程度。

这个模型包括的主要观点有一下几点:(1)一些任务比另一些任务对注意资源的要求更高,需要更多的心理努力;(2)总的注意能量是有限的,但能量也可以在其他因素的影响下相应增加或减少(如唤醒水平越高,则注意能量也越高)(3)只要对注意能量的要求没有超过上限,那么人们就可以同时进行几项任务(4)人们根据一定的规则和策略将注意能量分配到不同的任务和心理过程的不同阶段。

1、双任务冲突:让被试同时执行两个任务,两个任务的刺激S1和S2以同时呈现或在一定的刺激呈现间隔分别呈现,然后主试来评估这两个任务间相互影响的程度。

2、瞬脱效应:指在在一系列快速呈现的视觉刺激中,如果在第一个靶刺激出现之后在200~600ms之内呈现第二个靶刺激,我们探测第二个靶刺激的能力会降低。

心理学实验&测验期末复习

心理学实验&测验期末复习

实验心理学一、 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1、平均差误法:平均差误法又称为调整法和再造法。

是给被试呈现一个标准刺激,然后让被试再造、复制或调整一个比较刺激,使其与标准刺激相等。

实验中,被试可以反复调整刺激,以减少刺激的起始点对结果造成的影响,知道被试满意为止。

2、对偶比较法:是把所要测的刺激配成对,让被试判断每对刺激中那个刺激的某一特征更明显或更喜欢哪一个刺激。

3、安慰剂效应:安慰剂效应,又名伪药效应、假药效应、代设剂效应)指病人虽然获得无效的治疗,但却“预料”或“相信”治疗有效,而让病患症状得到舒缓的现象。

4、主试效应:也叫实验者效应,是指由于实验者期望自己的实验出现某种结果,证实某种假设,导致他们在实验过程,有意或无意地使得结果像预期的方向发展,从而认为的造成结果偏离了真实值。

5、因果关系的条件:6、简单效应:在多因素实验设计中,当交互作用显著是,为了考察一个因素在另外一个因素的每个水平上的处理效应,以便具体确定它的的处理效应在另外一个因素的那个水平上是显著的,这种检验方法叫做简单效应检验。

7、地板效应:自变量的各个水平上被试的反应准确率均为100﹪.8、显著性水平:通常以α表示,是一个临界概率值。

它表示在“统计假设检验”中,用样本资料推断总体时,犯拒绝“假设”错误的可能性大小。

α越小,犯拒绝“假设”的错误可能性越小。

9、自由度:指当以样本的统计量来估计总体的参数时, 样本中独立或能自由变化的资料的个数。

10、 拉丁方:形成一个R行R列的方阵,且在每一行每一列中一个被试只能接受一种处理。

实验中自变量(因素)的个数与实验处理水平相同,而且自变量之间没有交互作用。

,每一个被试要接受所有自变量的处理,如果全部按照同一种顺序进行,被试很可能受实验处理先后的影响,很可能存在练习效应,而导致先接受处理的自变量成绩不好,后接受处理的自变量成绩好,所以要用拉丁方,这样使得每一个自变量都有相同的顺序处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心理学考试重点1、冯特、费希纳、艾宾浩斯的贡献冯特:1879年,莱比锡大学,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

心理现象是心理学的研究内容费希纳:率先采用心理物理学方法研究色觉和后像,费希纳定律:S = K logR,第一次将人类心理现象进行了量化的表达。

创造了三种测量阈限的方法:最小变化法、恒定刺激法、平均差误法。

艾宾浩斯:对记忆进行了研究,开创了实验方法研究高级心理过程的先河。

创造了新的研究范式和新的变量测量方法:人工材料,节省法。

建立了第一个和高级心理过程有关的函数关系——遗忘曲线2、自变量、因变量和额外变量自变量:在实验中研究者操纵的,对被试的反应产生影响的变量。

因变量:由操纵自变量引起的被试的某种特定的反应。

额外变量:与实验目的无关,但又对因变量产生影响的变量,在实验中需要对其加以控制3、主、被试效应实验者(主试)效应:指主试在实验中可能以某种方式,有意无意地影响被试,使他们的反应附和实验者的期望。

“罗森塔尔实验”指人类被试者对待实验和实验者的特定态度和动机影响到实验的结果。

“安慰剂效应”,“霍桑效应”4、因素型实验vs函数型实验因素型实验:是研究某种心理现象或行为产生的原因或条件是什么的实验。

(what)函数型实验:是研究各种条件怎样影响心理现象或行为的实验,它要探明条件与行为之间的函数关系。

(how)5、实验效度:是指实验方法能达到实验目的的程度。

内部效度:是指实验中的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的明确程度。

影响因素:(1)个体的生长和成熟。

(2)历史因素。

(3)对被试的选择(4)被试的缺失。

(5)前测的影响。

(6)实验程序的不一致。

(7)主试与被试的相互作用(8)统计回归因素外部效度:是指实验结果能够推论到样本的总体和其他同类现象中去的程度,即实验结果的代表性和适用性。

影响因素:(1)实验环境的人为性。

(2)被试者样本缺乏代表性(3)测量工具的局限性6、实验报告的组成部分:题目、摘要、引言、方法、结果、讨论、结论、参考文献及附录。

7、试验方法:(1)被试者:要说明被试者选择的方式,被试者的年龄、性别及其他有关方面的情况,被试者的数目、及如何进行分组的,等等。

(2)仪器、材料:实验所用的仪器及材料的名称要一一写上,必要时注明仪器的型号。

有时同类的仪器,型号不同,实验结果也可能不同。

(3)实验程序:具体说明实验是如何进行的,包括变量的规定、方法、步骤、指导语、要控制的条件等。

这部分要写得清楚、确切,以便他人可随时照此重复、验证这个实验。

8、开窗实验三个阶段:1编码阶段,2转化阶段,3贮存阶段9、实验设计:被试间设计:特点:每个被试只接受一个自变量水平的处理(简称一种实验处理或一个实验条件)优点:一种处理方式不会影响或污染另一种处理方式缺点:难以分辨出因变量的变化是由于被试间的差异所致,还是由于自变量的变化所致抵消方法:匹配设计和随机化设计被试内设计:特点:所有被试都要受到每一自变量水平的影响.优点:节省被试人数,能更好地考察实验组和控制组的差异缺点:时间效应、顺序效应(练习效应和疲劳效应)等抵消方法:平衡技术A1B1B2A2设计混合设计:实验设计中既包含被试间因素,又包含被试内因素时,叫做混合实验设计。

10、交互作用:如果A因素的效应在B因素的不同水平上有差异,或者反过来,那么就说A和B之间有交互作用。

11、极限法测阈限的操作自变量是刺激系列。

刺激系列要按递增(记为↑)或递减(记为↓)系列交替呈现。

递增时,刺激要从阈限以下的某个强度开始;递减时,刺激系列的起点要大于阈限的某个强度。

一般选15到20个刺激强度水平,递增和递减刺激系列要分别测定50次左右。

被试以口头报告方式作反应。

如:“有”、“无”、“说不准”。

主试以“+”、“-”、“?”记录被试的反应。

每个系列都需要记录到被试作从“有”到“无”、或从“无”到“有”这两种报告。

若被试者在判断中有“说不准”的情况,可以作为判断的改变来计算。

12、对误差的控制(习惯误差、期望误差)如果上升系列的阈值大于下降系列的阈值,即T↑〉T↓,且差别显著时,表示有习惯误差;反之,如果上升系列的阈值小于下降系列的阈值,即T↑〈T↓,且差别显著时,则表示有期望误差。

控制方法:为了使习惯误差和期望误差彼此抵消,可交替呈现递增系列和递减系列,如按照↓↑↓↑或↓↑↑↓来安排实验。

13、平均差误法:做法:呈现一个标准刺激,另被试再造,复制或调节一个比较刺激,使它与标准刺激相等。

特点:(1)被试的反应是判断比较刺激何时与标准刺激在主观上相等。

(2)被试主动调节比较刺激的大小,包括递增系列和递减系列。

(3)被试所调整的刺激量是连续变化的。

(4)在接近阈限时,被试可以反复调整刺激,直到满意为止。

14、恒定刺激法做法(1)从预备实验中选出感觉过渡地带的5到7个刺激,这几个刺激值在整个测定过程中固定不变;(2)选定的每种刺激要向被试呈现多次,一般每种刺激呈现50~200次;(3) 刺激呈现的顺序事先经随机安排,不让被试知道;(4)实验中需要求出各个刺激变量引起某种反应(有、无或大于、小于)的次数。

15、检查点一般选3-5个16、顺序、等比、等距量表顺序量表:可以测量事物属性在程度上的差异,把事物按某种标准排出一个次序;它既无相等单位又无绝对零点,相邻两个等级之间的距离是不相等的。

建立量表的方法:等级排列法,对偶排列法。

等距量表(equal interval scale)是一种有相等单位但没有绝对零点的量表。

等距量表除了其有名称量表和等级量表的性质外,它要求整个量表的各个部分的单位是相等的,但没有绝对的零点。

等比量表:既有真正的零点,也是等距的。

一个比例量表除含有名称、等级这些等距量表的特征外,还有一个具有实际意义的绝对零点。

数量估计法,分段法17、对偶比较法概念对偶比较法(或配对比较法)是把所有要比较的刺激配成对,然后一对一对地呈现,让被试者对于刺激的某一特性进行比较,并做出判断:这种特性的两个刺激中哪一个更为明显。

18、最小可觉差:(简写为jnd)代表人类或者是动物,对于某一特定的感官刺激所能察觉的最小改变。

可以用最小可觉差作为心理物理量表的等距单位。

19、3X2 表示三个水平,两个因素20、速度——准确性权衡,即指在实验过程中,被试根据不同的实验要求或在不同的实验条件下,建立一个权衡反应速度与反应准确性的标准来指导其反应。

21、简单反应时指给被试呈现单一的刺激,同时要求他们只作单一的反应,这时刺激-反应之间的时间间隔就是反应时。

22、选择反应时就是根据不同的刺激物,在多种反应方式中选择符合要求的反应,并执行该反应所需要的时间。

23、减数法的原理如果一种作业包含另一种作业所没有的某个特定的心理过程,且除此过程之外二者在其他方面均相同,那么这两种反应时的差即为此心理过程所需的时间。

24、短时记忆的编码:听觉编码、视觉编码25、加因素法基本原理斯滕伯格认为,人的信息加工过程是系列进行的而不是平行进行的,也就是说,人的信息加工过程是由一系列有先后顺序的加工阶段组成的,这是加因素法的一个基本前提。

如果这个条件无法满足,就不能使用加因素法。

26、开窗实验如果能够比较直接地测量每个加工阶段的时间,而且也能比较明显地看出这些加工阶段,那就好像打开窗户一览无遗了。

这种实验技术称为”开窗”实验27、影响反应时的因素:(1)反应时间依赖于受刺激的感觉器官(2)反应时依赖于刺激的强度(3)反应时间依赖于机体的状态(4)反应时间和练习有密切的关系(5)反应时间有明显的个体差异(6)实验的环境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28、双耳分听的研究范式:过滤范式29、过滤器理论的三模型(注意的三大模型)1.过滤器模型2.衰减模型3.反应-选择模型30、光的三个物理维度和对应的心理特征:波长——色调纯度——饱和度振幅——亮度31、明暗适应(1)暗适应指眼睛对低亮度环境的感受性缓慢提高的过程。

(2)明适应是眼睛对高亮度环境的感受性迅速降低的过程。

31、闪光融合频率(CFF)的概念:当每分钟闪光的次数增加到一定程度时,人眼就不再感到是闪光而感到是一个完全稳定的或连续的光。

这一现象称闪光融合。

闪烁刚刚达到融合时的光刺激间歇的频率称为闪光临界融合频率(CFF )。

32、最早测量闪光融合临界频率的方法:转盘闪烁方法33、听觉掩蔽:是两个声音同时呈现时,一个声音因受到另一个声音影响而减弱的现象。

(1)纯音掩蔽(pure tone masking) ,是以某个特定频率的纯音来掩蔽其他不同频率的纯音,再来观察后者阈值提高的情况。

(2)噪声掩蔽:(3)噪音与纯音对语言的掩蔽34、知觉的特性:(1)整体性组成“完型”的倾向(2)恒常性大小常性、明度常性、形状常性(3)选择性体现为注意的参与(4)理解性例如:对两可图形的解释35、恒常性:含义:知觉系统能在一定范围内保持对客观事物的稳定认识,而不随知觉条件或感觉映象模式的改变而改变意义:帮助人们从不断变化的知觉模式中揭示客观环境的稳定性和连续性亮度恒常性在照明条件改变时,物体的相对明度或亮度保持不变形成原因:(1)由于对物体本身特征的熟悉导致对物体特征作出解释时多依赖个人经验;(2)由于物体本身对光反射率不变大小恒常性当从不同距离观看同一物体时,物体在网膜上成像的大小有变化,距离远,在网膜上成像小;距离近,成像则大。

但实际生活中,人们看到对象大小的变化并不和网膜成像大小的变化相吻合,而总能知觉出其实际大小(如:远处的房子)形状恒常性当从不同角度观看物体时,物体在网膜上投影的形状是不断变化的,但知觉到的物体形状并未显示出很大的变化。

颜色恒常性有颜色物体在色光照明下,其表面颜色并不受色光照明的严重影响,而保持相对不变方向恒常性不论客体在网膜上成像方向如何改变,都能够觉察出客体实际方向的能力(如场依存/场独立)36、时间知觉:是指个体对客观事件的顺序性(时序知觉)和持续性(时距知觉)的反映;PPT55637、空间知觉:指三维知觉,外界事物投射在网膜上的影像是两维的,但人们的空间知觉却能包括原本不存在的第三维信息。

38、自下而上过程(bottom-up,又称数据驱动过程,data-driven process),是从组成图形或事物的最简单的、最基本的成分开始的。

39、自上而下过程(top-down,又称概念驱动过程,conceptually driven process)认为,较高级的、整体的和抽象的水平影响低级的操作和运行。

40、空间知觉线索(1)生理调节线索眼睛调节:看远物时水晶体扁平,看近物时凸起,属于弱距离线索。

双眼视轴辐合:看近物时,眼球外部肌肉紧张度增加,两个眼球转向鼻侧,视轴趋于集中;看远距离物体时,眼球外部肌肉紧张度减少,视轴趋于平行(2)双眼视差(深度知觉最主要的线索)双眼视差的生理基础:双眼之间存在距离,人们的左、右视野略有不同,但大部分重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