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理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神话起源论——
2、生物起源论——教育是超出人类社会范围的一种生物现象,是动物的本能活动。
倡导者有法国的利托尔诺和英国的沛西²能。
3——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的模仿这种心理活动。倡导者为美国教育家孟禄。4——教育起源于劳动过程中人们传递生产劳动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实际需要。
倡导者为马克思和恩格斯
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
1、教育学的萌芽阶段特点:教育思想孕育在古代哲学的母体中。
《论语》:孔子哲学、政治、伦理、教育言论集。
《理想国》: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的哲学著作。
《学记》:世界最早的教育专著,作者不详。
《雄辩术原理》:西方最早的教育专著,作者为古罗马教育体良。又名《论演说家的教育》
2、独立形态的教育学形成时期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大教学论》(1632年)的出版,标志着独立形态教育学的诞生。
⏹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1806年)被誉为第一本具有学科形态的教育学著作,至此,教育学
成为独立学科。赫尔巴特被誉为“现代教育学之父”、“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
⏹洛克《教育漫话》,卢梭《爱弥儿》,康德1776年在德国柯尼斯堡大学哲学讲座中讲授教育学,裴斯泰洛
⏹、构建了教育学的学科基本框架和内容;2、提出了普及义务教育的思想;
⏹3、提出自然适应性原则; 4、提出百科全书式的教学内容; 5、第一次论证了班级授课制;
3、繁荣时期
⏹实验教育学。代表人物德国的梅伊曼《实验教育学纲要》、拉伊《实验教育学》。
⏹反对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思辩教育学;
人的身心发展的理论
(一)皮亚杰(瑞士)认知发展理论
⏹发展就是个体在与环境的不断的相互作用中的一种建构过程,其内部的心理结构是不断变化的。认知结构
即图式。图式通过同化和顺应完成。
⏹同化——已有的图式或认知结构能够整合新的刺激而自身不发生改变,这就是同化。
⏹顺应——已有图式作出相应改变,以接受和解释新的刺激,适应新的情境。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
1.感觉运动阶段(0——2岁);2、前运算思维阶段(2——7岁)3、具体运算阶段(7——12岁);4、形式运算阶段(12——15岁)。
(二)智力发展理论
1、三元智力理论:斯腾伯格智力的内部构成涉及的三种成分,即元成分、操作成分和知识获得成分。
2、多元智力理论:加德纳认为,智能不是一种能力而是一组能力;智能不是以整合的方式存在而是以相互独
立的方式存在。
(1)言语——语言智能(2)音乐——节奏智能(3)逻辑——数理智能
(4)视觉——空间智能(5)身体——运动智能(6)自知——自我认知智能
(7)交往——人际关系智能(8)自然观察者智能
(三)道德发展理论
1、皮亚杰的‘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理论。为儿童的道德发展是认知发展的一部分,儿童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道
德判断能力是一种蕴涵关系。
2、柯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马斯洛:生理、安全、归属与爱、尊重、自我实现(注意:教育学提的是五(五)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和赞科夫的‘一般发展’理论
不同价值取向的教育目的观
(一)个人本位论
1、教育目的应根据个人的发展需要而制定;
2、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社会价值只是表现在它有助于个人发展;
3、人生来就具有健全的本能,教育目的在于促使本能不受影响地发展。
4、代表人物:法国的卢梭、德国的福禄倍尔、瑞士的裴斯泰洛齐
(二)社会本位论
1、个人的发展有赖于社会,没有社会需要就谈不上个人的教育和发展;
2、教育除了社会目的之外,没有其他目的;
3、教育成果只能以社会效率来衡量,主要看对社会贡献了什么,对社会起了什么作用。
4、代表人物:德国的诺笃尔普、凯兴斯坦纳,法国的孔德、涂尔干
(三)文化本位论
强调教育目的应围绕文化这一范畴来进行,用¡°文化¡±来统筹教育、社会、人三者之间的关系。教育最终的目的在于唤醒人们的意识,使其自觉追求理想价值,创造新文化。
代表人物:德国的李特、斯普朗格
(四)生活本位论
“生活本位论”的教育目的观认为教育要为未来的生活作准备,或认为教育即是生活本身,注重的是使
几种有影响的课程理论
(一)形式教育论与实质教育论
1、形式教育论——教学的主要任务在于训练学生的思维形式,知识的传授则是无关紧要的。
2、实质教育论——教学的主要任务在于传授给学生对生活有用的知识,至于学生的智力则无需进行特别
的培养和训练。
(二)学科课程、儿童中心课程、社会中心课程
1、学科课程:从学科本身出发,以各学科知识的分类为基础,以学科教学为核心,以掌握基础知识和基
本技能为目标。布鲁纳、施瓦布。
2、儿童中心课程:以儿童的需要、兴趣、能力及经验来设计,提倡活动课程、经验课程。杜威、罗杰斯。
3、社会中心课程:以社会功能、社会生活为内容,强调解决问题的技能、人际关系和社交技能。布拉梅
尔德、弗莱雷。
泰勒的课程理论:现代课程理论之父:拉尔夫泰勒
现代课程理论的圣经《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1949)
课程开发的经典模式:泰勒模式目标模式
是以目标为课程开发的基础和核心,围绕课程目标的确定及其实现、评价而进行课程开发的模式。
1918年美国学者博比特(F. Bobbitt)出版的《课程》标志着课程论的诞生。
⏹信度——是指测验结果的可靠程度。
⏹效度——是指测验达到测验目的的程度,即是否测出了它所要测出的东西。
⏹难度——测验包含试题的难易程度。难度一般用以下公式计算:P=R÷N(P代表试题的难度指数,R代表
试题的答对人数,N代表考生人数)。试题的难度指数在0.3-0.7之间比较合适,整份试卷的平均难度指数最好掌握在0.5左右。
区分度——测验对考生的不同水平能够区分的程度,即具有区分不同水平考生的能力。
★几种典型的教学组织形式(重点)
1、个别教学
★2、班级授课制(课堂教学):
把学生按年龄和学习程度编成固定的班,规定的课程和教学时数,按统一的课表,分科向全班学生进行教学的一种组织形式。
3、分组教学:按学生的能力或学习成绩把他们分为水平不同的组进行教学。
能力分组:根据学生的能力发展水平进行分组,各组课程相同,学习年限不同。同质分组
★4、道尔顿制。美国(选择题爱考)学生在教师指导下﹐
主要特点:
5、文纳特卡制:1919在伊利诺斯州文纳特卡镇公立学校实行的一种个别教学与集体教
学相结合的组织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