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眼科遗传病

合集下载

遗传病学中的眼科遗传病

遗传病学中的眼科遗传病

遗传病学中的眼科遗传病眼科遗传病是指由遗传突变引起的影响视觉系统正常功能的疾病。

这些疾病可以通过遗传染色体上的基因来传递,也可以由于新生突变而产生。

遗传病学研究表明,眼科遗传病具有复杂的遗传模式和临床表现,对人类生命健康造成重大威胁。

在现代医学技术的支持下,对眼科遗传病的预防和治疗已经取得了巨大进展。

一、常见的眼科遗传病分类眼科遗传病可以分为单基因遗传病和多基因遗传病。

前者是由单个基因突变引起的,临床表现在患者出生后很快就能被检测到,如视网膜色素变性疾病、家族性黄斑变性等;而后者是由多个遗传因素共同作用产生的,如白内障、青光眼等。

根据疾病的传递方式和遗传性质,眼科遗传病也可分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常染色体隐性遗传、X染色体遗传、线粒体遗传等。

二、畸形眼的研究进展畸形眼是一种少见的先天性病变,主要包括眼球发育不全和眼前节畸形等。

这类眼科遗传疾病的研究难度较大,但近年来的研究取得了很多进展。

研究结果表明,畸形眼与许多基因突变相关,包括PAX6、FOXC1、PITX2、SIX6等。

这些突变可能导致胚胎期眼球发育异常,从而致畸形眼。

三、视网膜色素变性疾病的预防和治疗视网膜色素变性疾病是一种破坏视网膜细胞的遗传疾病,最终导致失明。

该病可分为多种类型,其中最常见的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型RP 和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型RP。

目前,还没有治愈RP的方法,但一些治疗方法可以延缓视力丧失的进程。

例如,中和游离基、减缓光感受器细胞的代谢以及手术替换人工视网膜等方法都可以起到改善病情的作用。

四、家族性黄斑变性的诊断和治疗家族性黄斑变性是一种X染色体显性遗传的疾病,是导致病人中晚期视力减退的主要原因之一。

近年来,一些新的治疗方法已经出现,如基因治疗和细胞治疗等,可以有效治疗视网膜缺陷,从而遏制黄斑变性的发展。

然而,这些治疗方法仍然需要更多的临床试验和大量的研究来证明其有效性和安全性。

五、结语眼科遗传病给患者和家人带来的痛苦是难以想象的。

眼科疾病的常见病例分析

眼科疾病的常见病例分析

化学刺激
化学物质(如酸碱、有毒 气体等)进入眼内,可刺 激结膜引发炎症。
临床表现及诊断
症状
结膜炎患者常出现眼红、 眼痛、畏光、流泪、分泌 物增多等症状。
检查
医生通过裂隙灯检查可发 现结膜充血、水肿、分泌 物增多等表现,结合患者 症状可作出诊断。
鉴别诊断
需与角膜炎、虹膜炎等眼 部炎症进行鉴别,以免误 诊误治。
02
高血压引起视网膜血管壁通透性增加,血液和血浆血和渗出。
视盘水肿
03
高血压引起视盘血管充血、扩张,导致视盘水肿,严重时可出
现视盘缺血。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微血管瘤形成
糖尿病引起视网膜毛细血管壁损害,形成微血管瘤,是糖 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早期表现。
视网膜出血和渗出
眼压测量
评估眼内压力,判 断是否超出正常范 围。
视力检查
评估患者的视力状 况。
前房角镜检查
观察前房角结构, 判断是否有狭窄或 关闭等异常情况。
视野检查
评估视神经功能, 判断是否有视野缺 损等病变。
治疗手段及预后
药物治疗
使用降眼压药物,如β受体阻滞剂、碳酸酐酶抑制 剂等,控制眼内压力。
手术治疗
对于药物治疗和激光治疗无效的患者,可考虑进 行手术治疗,如小梁切除术、引流阀植入术等。
可治疗性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许多眼科疾病都可以通过药物、激光或手 术等方法得到有效治疗,帮助患者恢复视力或减轻症状。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精准医疗
人工智能辅助诊断
远程医疗服务
新型药物和治疗方法
随着基因测序技术的发展,未 来眼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将更 加精准,针对不同患者的个性 化治疗方案将成为可能。

眼科疾病的基因突变与遗传病分析

眼科疾病的基因突变与遗传病分析

眼科疾病的基因突变与遗传病分析基因突变是眼科疾病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并且在遗传学中起着关键作用。

通过对基因突变与遗传病的分析,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眼科疾病的发生机制,并为其预防、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一、基因突变与眼科疾病1.1 基因突变对视力的影响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基因突变与各种眼科疾病的发生有着密切关联。

比如,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功能异常与黄斑退化相关基因突变,导致了黄斑区域视网膜上皮退化;先天性白内障患者往往存在晶体球蛋白相关基因突变;青少年近视患者中也观察到了一些相关基因的突变等等。

1.2 识别和定位基因突变在进行遗传病分析时,识别和定位基因突变对于深入了解该眼科遗传疾病至关重要。

目前,常用的方法包括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分析、全基因组测序以及PCR扩增等。

这些技术的应用使得我们能够更加准确地识别和定位可能的基因突变。

二、遗传病分析与眼科疾病2.1 遗传方式与眼科疾病根据遗传模式,眼科疾病可以分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常染色体隐性遗传、X 连锁遗传以及线粒体遗传等。

通过对家系的调查和分析,可以确定该眼科疾病具体的遗传方式,从而为后续的基因突变筛查提供指导。

2.2 眼科疾病的致病基因通过大量临床和实验室数据积累,目前已经找到了许多与眼科疾病相关的致病基因。

例如,视网膜毒性继发于线粒体DNA修复异常造成的Leber遗传性视神经萎缩(LHON)与ND genes突变有关;青光眼患者中常见的MYOC、CYP1B1基因突变等都被认为是青光眼发生发展过程中至关重要的因素。

通过对这些致病基因进行深入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眼科疾病的发生机制以及指导相关治疗手段。

三、案例分析:遗传性近视以遗传性近视为例,来探讨基因突变与遗传分析的关联。

3.1 高度近视与基因突变高度近视在临床上表现出明显的家族聚集性,并且其具有很强的遗传倾向。

一些最近的研究显示,多个基因突变与高度近视的发生有密切关联。

比如,若干调节眼轴长度和晶体屈光力相关基因(ZC3H11B、GRP78等)在高度近视患者中表达异常;其他相关基因(MYP1至MYP18等)也被认为可能与高度近视直接相关。

眼科常见的10种疾病诊断与治疗

眼科常见的10种疾病诊断与治疗

结膜炎疾病简介结膜炎占结膜病首位,是眼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

结膜与外界直接接触,易受外界理化因素的剌激,也容易受到感染和外伤,但结膜本身也存在着特异性和非特异性等诸多的天然防御功能,对感染有相当的抵抗能力,对预防和抑制感染的发生起着重要作用。

结膜组织中弥漫分布着各种免疫细胞,如T 细胞、B细胞和吞噬细胞等,是重要的免疫屏障;正常泪液中也含有多种抗菌物质,如溶菌酶、乳铁蛋白、分泌型IgA 和补体等,这些物质可清除致病菌,阻止细菌粘附到结膜表面,可限制细菌的繁殖,阻断感染过程。

正常情况下结膜囊内可存有细菌,大约90% 的人结膜囊内可分离出细菌,其中35% 的人更可分离出一种以上的细菌,这些正常菌群主要是表皮葡萄球菌<>60%) ,类白喉杆菌<35%) 和厌氧的座疮丙酸杆菌,这些细菌可通过释放抗生素样物质和代谢产物,减少其他致病菌的侵袭。

当致病菌的侵害强于宿主的防御机能或宿主的防御机能受到破坏的情况下,如干眼症,长期使用皮质类固醇激素等,即可发生感染。

发病原因结膜炎的病因可根据其不同性质分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两大类。

1.感染性由于病原微生物感染所致的结膜炎症。

2.非感染性以局部或全身的变态反应引起的过敏性炎症最常见,外界的理化因素,如光、各种化学物质也可成为致病因素。

疾病分类根据结膜炎的病情及病程,可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三类;根据病因又可分为细菌性、病毒性、衣原体性、真菌性和变态反应性等;根据结膜的病变特点,可分为急性滤泡性结膜炎、慢性滤泡性结膜炎、膜性及假膜性结膜炎等。

临床表现结膜充血和分泌物增多是各种结膜炎的共同特点,炎症可为单眼或双眼同时/先后发病。

1.症状患眼异物感、烧灼感、眼睑沉重、分泌物增多,当病变累及角膜时,可出现畏光、流泪及不同程度的视力下降。

2. 体征结膜炎的体征是正确诊断各种不同结膜炎的重要依据。

(1)结膜充血:结膜血管充血的特点是愈近穹窿部充血愈明显,而愈靠近角膜缘充血愈轻,血管呈网状分布,色鲜红,可伸入角膜周边形成角膜血管翳,滴用肾上腺素之后充血很快消失。

眼科疾病常见症状

眼科疾病常见症状

流泪
泪液分泌过多或排出受阻 可见于 环境刺激:炎症、异物 泪点闭塞 婴幼儿鼻泪管阻塞、先天性青光眼
眼球突出
平视正前方,眼球突出外侧眶缘12~14mm,两眼差值不超过2mm。 一侧或双侧 最常见原因:甲状腺性突眼 注意:单侧或是双侧、急性或是慢性、轴性或是非轴性。 假性突眼:高度近视、先天性青光眼、眼睑退缩致睑裂增宽、眼眶畸形。
复视
注视一物体时看到两个物象。分双眼复视、单眼复视。 双眼复视:双眼注视一物出现两个物象,遮盖一眼后消失。 斜视:双眼视觉发育完善前发生的斜视(非共同性、共同性) 斜视矫正术后 视觉中枢的外伤、肿瘤、炎症、血管性疾病 获得性复视:镜片光学中心与瞳距不符产生棱镜效应 单眼复视 虹膜异常:双瞳、虹膜根部离断 晶体异常:晶体半脱位、白内障 单眼未矫正的高度近视、散光 暂时性:异常视网膜对应的斜视矫正后 多视:未成熟白内障
复视
立体视觉障碍
任何破坏双眼单视和视差的疾病均可能导致 表现为:不能精确判断物体的深浅、高低和远近
感觉性症状
眼痛 异物感:异物、角膜炎、结膜炎、干眼、倒睫、轻挫伤 沙砾样感:干眼引起泪液性质改变、结膜乳头增生 眼睑颗粒样感:各类睑缘炎 烧灼感:眼表炎症、过敏、干眼、化学刺激、困乏等
眼痛
眼部组织内三叉神经眼支受刺激均可引起眼痛 常见于 眼球病变:角膜、虹膜、巩膜病变;高眼压;眼痛可伴有眼
眼睑痉挛
夸张性瞬目 可见于 眼表刺激 精神因素 特发性:面肌痉挛

上睑下垂
上睑部分或全部不能提起,水平视上睑缘遮盖角膜上部超过1/5。 轻者不遮盖瞳孔,重者部分或全部遮盖,影响视觉发育或视力。 提上睑肌或Muller肌功能不足引起 分先天性和后天性 先天性:出生即有,多双眼。提上睑肌或动眼神经发育不良。 后天性:单眼或双眼。常见疾病:动眼神经麻痹、Horner综合征、提上

眼遗传病基因诊断方法专家共识解读2018

眼遗传病基因诊断方法专家共识解读2018

测序方法的选择-NGS测序
NGS技术
目前,在众多基因组技术中二代测序(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NGS)技术尤以其特 有的优势在包括眼遗传病在内的单基因遗传病的研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并越来越多地用于 眼遗传病的分子检测。 然而,由于基因检测技术的应用和方法选择在技术层面有一定的难度,更由于眼遗传性疾病 有较大的基因突变异质性和临床表型异质性,在临床实践中我们发现对NGS的应用存在偏差, 给遗传性眼病诊断结果和患者成本-效益带来一定的问题。
该文对遗传病基因检测报告的原则、规范化和标准化提出了建议。 结合基本规范,针对眼遗传性疾病已知的相关致病基因采用相应的优化检测模块,选择对
外显子及已知内涵子突变全面覆盖的检测方法是提高检测结果可靠性的关键。
NGS测序技术的不足
每种技术的临床应用过程中都存在不足,NGS也存在着一些缺点。
总之,在了解NGS优缺点的基础上,使其在临床单基因遗传病的分子检测中得到更合理的应用是目前基因 检测过程中检测人员和临床医师面临的挑战。
基因检测在眼遗传病中的应用
随着人类基因组参考序列的完成、基因芯片 和高通量测序等技术的问世以及生物信息技 术对海量生物数据高效分析和处理技术的发 展,近几年来单基因遗传病的分子诊断效率 迅速提升,技术方法取得了很大的突破,为 患者和临床医师的遗传咨询提供了技术保障, 更为将来的基因治疗奠定了基础
眼遗传病基因诊断方法专家共识的出具
为规范基因检测在眼遗传病分子诊断中的应用,我们组织了有关专家根据目前我国的实际情 况,在深入分析及了解各种遗传性眼病表型的复杂性和致病基因变异复杂性的基础上进行反 复讨论,提出眼遗传性疾病基因分子诊断规范化推荐意见,以供眼科相关临床人员和实验室 检测人员在实践中参照应用。 本共识专家组成员由国内外人类眼遗传病专家和全国眼遗传病研究专家组成。共识的制定基 于人类遗传性疾病基因分子诊断技术方法的科学性和适用范围,总结相关的推荐意见和观点, 注重眼遗传性疾病基因分子诊断的临床实践可操作性和指导性。

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的科普知识PPT课件

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的科普知识PPT课件

如何诊断LHON? 基因检测
通过基因检测可以确认是否存在LHON相关的 突变。
这种检测可以提供明确的诊断依据进行影像学 检查,以评估视神经的状态。
这有助于排除其他可能的视神经疾病。
LHON的治疗与管理
LHON的治疗与管理 目前治疗
目前尚无针对LHON的特效治疗,主要以对症支持 为主。
一些患者可能会受益于辅酶Q10等补充剂。
LHON的治疗与管理 视力恢复
部分患者在发病后数月或数年内可能会出现部分 视力恢复。
恢复的程度因人而异,部分患者可能完全失明。
LHON的治疗与管理
心理支持
由于LHON可能导致视力丧失,提供心理支持十分 重要。
心理咨询和支持小组可以帮助患者应对情绪问题 。
谢谢观看
这意味着父亲不会将该病遗传给后代,但母亲的 基因突变会影响子女。
谁会受到影响?
谁会受到影响?
易感人群
LHON的发病率在年轻男性中更高,尤其是20 到30岁之间。
尽管它也可以影响女性,但男性的发病率远 高于女性。
谁会受到影响?
家族史
如果家族中有LHON患者,家族成员的发病风 险会增加。
了解家族遗传史对于早期诊断和干预非常重 要。
这种病通常在年轻男性中更为常见,且多由线粒 体基因突变引起。
什么是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
症状
LHON的主要症状包括视力模糊、色觉障碍,以及 中心视力丧失。
患者通常会在几周内出现视力下降,视力丧失可 能是单侧的,随后发展为双侧。
什么是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 遗传方式
LHON是一种线粒体遗传病,主要通过母系遗传。
谁会受到影响?
环境因素
某些环境因素,如吸烟和饮酒,可能会增加 LHON的发病风险。

眼科名词解释

眼科名词解释

原发性视网膜脱离:常有裂孔存在,故又称孔源性视网膜脱离。

多见于中老年人,大多数患者有近视。

发病诱固有视网膜周边的格子状和囊样变性、玻璃体液化、萎缩和收缩引起玻璃体后脱离,这些诱固又和年龄、遗传、近视、外伤、无晶体等固素有关。

玻璃体的牵引在发病机制上更显得重要正常,这种近视最多见。

青光眼斑: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期,晶状体前囊下有时可见小片状白色混浊,称为青光眼斑。

泪溢:泪液排出受阻,这种流泪称为泪溢。

屈光性近视:是指眼轴正常但眼的屈光力增强。

产生眼屈光力增强的原固,除角膜弯曲度大(如圆锥角膜)、晶体弯曲度增大(如白内障)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固是眼调节痉挛,调节痉挛与用眼过度有关。

这种近视属假性近视。

它是目前青少年中常见的一种近视。

瞳孔闭锁:虹膜在360℃范围内粘连,称为瞳孔闭锁。

多见于前葡萄膜炎。

永存原始玻璃体增生症:是由于原始玻璃体没有退化所孔。

大多为单眼发病,视力较差。

有前部型和后部型。

Horner-Trantas结节:在部分春季角结膜炎急性期的患者可在角膜缘见到白色的结节,由变性的嗜酸性粒细胞和上皮细胞组成。

角膜葡萄肿:角膜溃疡穿孔后,部分虹膜脱出,在愈合过程中角膜褊组织中嵌有虹膜组织,在高眼压的作用下,混杂有虹膜组织的角膜褊膨出,形成紫黑色隆起,其状如葡萄,称为角膜葡萄肿。

巩膜葡萄肿:由于巩膜变薄,在眼内压作用下,变薄的巩膜以及深层的葡萄膜向外扩张膨出,并显露出葡萄膜颜色而呈蓝黑色,称为巩膜葡萄肿。

Weiss环:玻璃体后脱离时,由于玻璃体与视盘边缘有紧密的粘连,分离后在视网膜前出现一个如视盘大小的环形混浊物,称为Weiss环。

角膜瘘:角膜溃疡穿破后,若穿破口位于角膜中央,由于房水不断流出,孔穿孔区不能完全愈合,形成角膜瘘。

Bitot斑:由于维生素A缺乏所孔的角膜软化症时,随病情发展,球结膜失去正常的光泽和弹性,结膜色调污暗,在内外恻球结膜上,可见典型的基底朝向角膜缘的三角形泡沫状上皮角化斑。

色弱遗传规律

色弱遗传规律

色弱遗传规律是怎样的参考
色弱属于常见的眼科疾病,为遗传病,遗传规律为伴性遗传。

色弱的病变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属于隐性基因。

女性基因组中因为携带有两条X染色体,当其中一条X染色体携带有色弱基因时,并不会表现出色弱的症状,而男性基因组中仅携带有一条X染色体,当这条X染色体有色弱基因时就会表现出色弱的症状。

根据以上规律,男性色弱患者与正常女性结婚后,如果生育儿子则是正常人,不会发病,生育女儿则为色弱基因携带者,尽管不会发病,但是有可能遗传给后代。

女性患者与正常男性结婚后,如果生育儿子为色弱患者,如果生育女儿为色弱基因携带者。

如果父母双方均为色弱患者,无论生儿子或者女儿都为色弱患者。

各科常见遗传病

各科常见遗传病
遗传病新进展
典型咨询问答
糖尿病
消化系统遗传病
肝豆状核变性(Wilson's病)
呼吸系统遗传病
过敏性哮喘
泌尿系统遗传病
成人多囊肾病
外科遗传病
骨骼遗传病
侏儒综合征
结缔组织遗传病
马凡综合征成骨不全病
肿瘤遗传病
乳腺癌/卵巢癌子宫颈癌结直肠癌Wilms瘤视网膜母细胞瘤
眼遗传病
视网膜色素变性先天性白内障
眼科主要致盲、致畸疾病的分子遗传学研究进展
基础知识
内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遗传病
血液遗传病
地中海贫血G6PD缺乏症(蚕豆病)血友病
神经-肌肉遗传病
假肥大性肌营养不良强直性肌营养不良脆性X综合征亨廷顿氏病
老年性痴呆症帕金森氏病肌萎缩侧索硬化症进行性脊柱性肌萎缩症
精神分裂症
心血管遗传病
先天性心脏病原发性高血压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
冠心病与动脉粥样硬化症
内分泌系统遗传病
耳鼻喉遗传病
先天性耳聋
妇产科遗传病
染色体病
唐氏综合征常识18三体综合征Turner综合征
生殖-发育遗传病
性反转综合征Y染色体微缺失综合征孕早、中期筛查产前诊断
儿科遗传病
先天性代谢病
苯丙酮尿症半乳糖血症糖原贮积症黏多糖贮积症神经鞘脂贮积症
抗维生素D性佝偻病
其它
宫内感染与先天畸形
亲子鉴定
其它遗传病
白化病白癜风线粒体遗传病药物遗传病

遗传病学对眼科疾病的研究

遗传病学对眼科疾病的研究

遗传病学对眼科疾病的研究在现代医学中,疾病的发病机制和基因相关性成为了研究的重点之一。

遗传病学在此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特别是对眼科疾病的研究。

下面将从遗传病学对于眼科疾病的贡献、遗传病学研究方法以及现在的进展三个方面来探讨。

一、遗传病学对于眼科疾病的贡献遗传病学着眼于遗传基因和疾病之间的关系,该领域的先驱者已经证明了大多数疾病在一定程度上与遗传基因有关。

而眼科疾病在其中也不例外,研究发现,许多眼科疾病都是由单基因或多基因的突变引起的。

这些基因变异不仅可以影响视力,还可以对眼部组织和器官的形态和功能产生影响。

因此,遗传病学在眼科疾病的诊断、治疗和研究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例如,青光眼是一种常见的眼疾,其发病率与广泛的病因和高风险基因有关。

另外,玻璃体弹力纤维症(Crystalline酶细胞萎缩),角膜病、色盲等眼疾也被发现与基因有关。

二、遗传病学研究方法为了了解眼科疾病与基因相关性,遗传病学家使用了多种方法,包括基因组学、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等。

其中,基因组学研究了具有遗传学或分子生物学意义的整个基因组。

这种方法涉及大规模基因筛选、基因测序等。

除此之外,还有基因缺陷分析、关联研究、家系研究等方法。

基因缺陷分析包括检测特定基因的存在和在整个基因组中的位置。

而关联研究则研究基因特征和眼科疾病之间的关系,以及所能找到的家系和族群之间的关系。

最后,家系研究可帮助检测家庭中具有眼科疾病历史的成员是否具有某些基因。

这些基因可被用来预测在后代中疾病发病的风险。

三、现在的进展近年来,人们意识到了遗传病学在眼科疾病研究中的重要性,也取得了重要的进展。

例如,眼科疾病的基因显著性和疾病细胞增殖之间的关系已被证实。

另外,新型高通量基因组技术的发展已使人们有可能在突破遗传枷锁的同时分析基因组中更多的突变。

在治疗方面,研究人员的工作重点已经从外科手术转向基因治疗。

目前已经有在基因治疗方面获得了重大突破。

例如,针对RPE65基因导致的先天性失明的基因治疗已获得FDA批准用于治疗。

案例分享基因辅助诊断眼科罕见病——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

案例分享基因辅助诊断眼科罕见病——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

案例分享基因辅助诊断眼科罕见病——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Leber hereditary optic neuropathy,LHON)是⼀种由线粒体DNA突变所引起的母系遗传性视神经萎缩。

好发于青年男性。

主要临床表现为双眼先后发⽣的⽆痛性视⼒突然急剧下降,疾病早期视盘充⾎、⽑细⾎管扩张,进展⾄后期视神经萎缩。

病因和流⾏病学LHON是线粒体DNA突变所导致的疾病,位于线粒体基因组上的第11778、第14484和第3460位点为该病的3个原发位点,90%以上的LHON病⼈中能够发现G11778A、G3460A、T14484C三个突变中的⼀个,尤以G11778A最多,占50%~80%。

上述突变可影响线粒体呼吸链复合体Ⅰ的正常功能,导致线粒体ATP合成减少及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产⽣增多,引起神经节细胞的凋亡。

除上述原发位点,⾄今已发现50多个线粒体DNA上的继发突变位点,与疾病的外显率、病情严重程度等相关。

除线粒体DNA突变外,核基因突变、环境因素和线粒体单倍型均可能参与疾病的发⽣发展。

LHON是最常见的线粒体病,东北英格兰地区的患病率为1/27 000,⽽在⼀个以欧洲⼈群为基础的荟萃分析中,该病的患病率为1/45 000。

在我国邢台地区的⼀项以医院为基础的流⾏病学研究中,粗略估计邢台地区LHON患病率下限为1.092/100 000。

该病存在外显不全的特点,线粒体基因突变携带者可能不发病。

LHON男⼥患者⽐例⼤致为5:1,发病年龄通常为15~35岁。

临床表现主要症状为双眼先后发⽣的⽆痛性视⼒突然急剧下降,双眼发作间隔⼀般为数周到数⽉。

眼底检查在疾病早期表现为视盘充⾎⽔肿、视盘旁⽑细⾎管迂曲扩张,疾病后期视盘⽔肿和⽑细⾎管扩张消退,最终视盘颞侧或全部呈萎缩性改变。

多数LHON病⼈只存在眼部表现,少数可合并全⾝其他系统症状如智⼒障碍、癫痫、听⼒障碍、肌张⼒障碍等。

眼睛常见的疾病及原因

眼睛常见的疾病及原因

眼睛常见的疾病及原因眼睛是我们重要的感官器官之一,但由于各种原因,我们的眼睛也容易受到各种疾病的影响。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眼睛疾病及其原因:1. 白内障:白内障是眼睛晶状体混浊的一种疾病,会导致视力模糊。

年龄是最常见的白内障原因,但长期暴露在紫外线下、创伤、长期使用某些药物等也可能导致白内障。

2. 青光眼:青光眼是眼球内眼压过高引起的一种疾病,可能损害视神经。

青光眼的原因与眼球引流系统阻塞、近亲关系、长期使用某些药物等有关。

3.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患者长期高血糖会影响视网膜血管,引起视网膜病变。

主要原因是慢性高血糖导致血管收缩、渗漏和缺血,从而影响视网膜的正常功能。

4. 视网膜脱离:视网膜脱离是指视网膜与眼底分离的一种疾病,可能导致视力丧失。

视网膜脱离的原因包括眼球创伤、近视、眼部手术等。

5. 眼睑炎:眼睑炎是指眼睑皮肤的炎症,常表现为眼睑红肿、发痒等症状。

原因可能是细菌感染、过敏、干燥等。

6. 干眼症:干眼症是指泪液分泌不足或泪液蒸发快导致眼球表面干燥的疾病,常表现为眼干、刺痛、视力模糊等症状。

原因包括使用电子设备时间过长、干燥环境、药物副作用等。

7. 角膜炎:角膜炎是指角膜的炎症,可能由细菌、病毒、真菌感染引起。

原因还包括眼部创伤、干燥、过敏等。

8. 近视:近视是一种眼球的屈光状态,导致远处物体模糊。

近视的原因有遗传因素、长时间近距离用眼、环境因素等。

9. 弱视:弱视是一种视觉发育障碍,常见于儿童。

原因可能是屈光不正、眼球疾病、长时间遮盖一只眼睛等。

10. 眼睑痉挛:眼睑痉挛是眼睑肌肉不自主地收缩引起的一种眼肌疾病,常常表现为眼睑跳动。

具体原因尚不清楚,可能与神经功能异常有关。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眼睛疾病及其原因。

然而,每个人的眼睛状况都是独特的,因此如果您有眼睛不适的症状或疑虑,建议及时就医并向专业人士咨询。

遗传学线粒体遗传病

遗传学线粒体遗传病

二、线粒体基因组的遗传特征
6、mtDNA在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期间复制分离 的瓶颈现象
线粒体数目从100000个锐减到少于100个的过 程称为遗传瓶颈。如果通过遗传瓶颈留下的线粒 体带有一种突变基因,会导致随后形成的组织细胞 带有高比例的突变线粒体。 如果通过遗传瓶颈保留下来的一个线粒体碰 巧携带一种突变基因,这个突变基因就能够在发 育完成之后的个体中占有一定的数量。如一些干 细胞接受大量的携带突变基因的线粒体,导致随 后形成的成体组织细胞会具有高比例的携带突变 基因的线粒体。

11778 G→A
二、常见线粒体遗传病



(一)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
(二)mtDNA突变与氨基糖甙类抗生素致聋
mtDNA12SrRNA基因1555位点A→G的突变与这类 耳聋有关,随后国内外的一些研究证实该突变 导致机体对氨基糖甙类抗生素感性升高。
AAID的发生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 结果。耳聋基因携带者仅在接触氨基甙类抗生 素后才出现听力下降。
1、基因排列紧密

mtDNA排列紧密,没有内含子,唯一的非编码区 是D环区,长约1,000 bp左右。 D环区包括mtDNA重链复制起始点,轻重链 转录的启动子 及4个高度保守序列和终止区。
mtDNA上基因缺少非翻译区,很多基因没有完 整的终止密码,仅以T或TA结尾; 具有基因重叠现象,且两条链都有编码功能。
1981年,测定出人mtDNA的DNA序列 1987年,Wallace提出mtDNA突变可引起疾病 1988年,首次报道mtDNA突变
第一节
线粒体基因组
一、线粒体基因组的结构特征
人 线 粒 体 DNA(mitochondrial DNA , mtDNA)长为16,569 bp ,呈 裸露的双链闭合环状分子, 外环为重链(H链),富含G , 内环为轻链(L链) ,富含C。

眼科遗传学教学课件

眼科遗传学教学课件

教学方法
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
理论教学:讲解眼科遗传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实践教学:通过案例分析、实验操作等方式,让学生掌握眼科遗传学的实 际应用
结合实际:将眼科遗传学的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临床 思维能力
互动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实践操作,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和积极性
案例分析教学方法
选取典型案例:选择具有代表 性的眼科遗传病病例
讨论治疗方案:讨论针对不同 病因的治疗方案,包括手术、 药物治疗等
分析病因:分析病例的遗传病 因,包括基因突变、染色体异 常等
总结:总结案例分析的教学效 果,提出改进建议
问题导向教学方法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学习兴趣 解决问题:引导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实验等方式解决问题 总结反思:引导学生总结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经验,反思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
创新能力:学生在眼科遗传学学习中 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添加 标题
技能应用能力:学生运用眼科遗传学 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添加 标题
团队合作能力:学生在团队学习中的 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反馈机制
学生反馈:通过问卷调查、课堂讨论等方式收集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 掌握情况 教师反馈: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课堂表现,及时调整教学方式和内容
文献资料
眼科遗传学相关书籍和论文
眼科遗传学相关网站和论坛
眼科遗传学相关学术会议和研 讨会
眼科遗传学相关研究机构和实 验室
教学评价与反馈
评价方式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 学生的学习态度、参 与度、回答问题的质
量等
作业完成情况评价: 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 情况、正确率、书写

眼科常见疾病的种类

眼科常见疾病的种类

眼科常见疾病的种类
眼睛是人体非常重要的器官之一,常见的眼科疾病有多种类型。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眼科疾病及其特征。

神经性眼疾
1. 青光眼:是一种慢性进展的眼病,会损害视神经,造成视力
减退甚至失明。

常见症状包括眼压升高、眼睛疼痛和视野缺损。

2. 视网膜脱离:指视网膜与其下方组织分离,导致中央或周围
视觉缺损,可能引起暗影、闪光和飞蚊症等症状。

抗原性眼疾
1. 眼睑炎:是指眼睑边缘或睑板结构发生炎症,常见症状包括
眼睑红肿、瘙痒、异物感和分泌物增多。

2. 结膜炎:是结膜发生炎症的疾病,症状有结膜血管扩张、眼
部瘙痒、眼结膜充血和分泌物增多。

先天性眼疾
1. 先天性白内障:是指患者在出生时或早期出现的白内障,会导致视力模糊和乱七八糟的形象。

2. 先天性斜视:是一种儿童常见的眼动力异常,表现为眼睛无法正常对准,可能导致双眼视力不协调。

环境性眼疾
1. 干眼症:是由于泪液分泌不足或蒸发过快引起的眼部不适,症状包括眼干、眼痛、视力模糊和眼睛疲劳。

2. 角膜炎:是角膜发生炎症的疾病,可能由于细菌感染、病毒感染或化学物质刺激引起,症状包括眼红、眼痛和视力下降。

其他常见眼疾
1. 视力不正常:包括近视、远视和散光等,可以通过配戴眼镜或隐形眼镜进行矫正。

2. 眼耳鼻喉全科疾病:涉及眼睛、耳朵、鼻子和喉咙等多个器官的综合疾病。

为了保持眼睛的健康,我们应该定期进行眼科检查,避免长时间盯着电子屏幕和过度使用眼睛。

如果出现任何眼睛不适或症状,应该尽早就医,及时进行治疗。

遗传病学在眼科疾病诊断中的进展

遗传病学在眼科疾病诊断中的进展

遗传病学在眼科疾病诊断中的进展眼科疾病是指影响眼部结构和功能的各种疾病,常见的包括白内障、青光眼、眼部感染等。

相信大家都有或多或少地接触过这些疾病,但你知道吗,有些眼科疾病是遗传性的,遗传病学在眼科疾病诊断中正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 遗传病学在眼科疾病诊断中的原理及其应用遗传病学是指以遗传学为基础的,研究遗传因素与疾病关系的学科。

在眼科疾病的诊断中,遗传病学的应用可以为患者提供更加准确的诊断结果。

比如说,视网膜色素变性是一种遗传性疾病,目前还没有特效的治疗方法。

借助遗传学知识,医生可以对患者的遗传背景进行分析,给出更加精准的预后结果,以便指导患者进行合理的治疗和管理。

此外,通过对某些特定基因的分析,医生可以更好地了解一些特定疾病的基因突变类型,有利于引导患者进行早期诊断和治疗。

2. 目前遗传病学在眼科疾病诊断中的局限性和待解决的问题尽管遗传病学在眼科疾病诊断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也存在一些局限性和待解决的问题。

首先,由于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复杂,一种具有相同遗传变异的基因在不同环境条件下,可能引发多种不同表型的疾病。

因此,单一基因突变结论对诊断和治疗起的指导作用十分有限。

其次,在遗传检测的过程中,医生需要做好精准的基因定位和基因测序,这是一项技术难度很大且费用较高的工作。

而且,由于我们对于基因结构和功能知识的了解仍然很有限,导致部分基因突变目前无法得到有效的检测和诊断,给临床诊断和治疗带来了一些不便。

3. 展望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我们相信在遗传病学与眼科疾病的结合研究中,将会有越来越多的突破。

例如,基因编辑和基因开关技术的发展,有望在未来为遗传性眼科疾病的治疗和管理提供更多有效的手段。

此外,随着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的逐渐普及,通过更多的病例积累和数据分析,我们可以更加精准地掌握一些基因变异与表型之间的关系,为临床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更加科学的依据。

这将为遗传病学在眼科疾病诊断中的应用打下更为坚实的基础。

10种眼科常见疾病诊断与治疗

10种眼科常见疾病诊断与治疗

10种眼科常见疾病诊断与治疗眼视光E生视光医师(optometrist)主要进行眼部基本检查、眼病初步诊治、复杂眼屈光和双眼视觉问题的处理。

1.视光医生的加油站,用专业体现价值; 2.推送眼健康知识,呵护您的心灵之窗; 3.找对视光师配对眼镜,用医学的眼光配好看的眼镜。

1篇原创内容公众号白内障疾病简介凡是各种原因如老化、遗传、局部营养障碍、免疫与代谢异常、外伤、中毒、辐射等,都能引起晶状体代谢紊乱,导致晶状体蛋白质变性而发生混浊,称为白内障。

此时光线被混浊晶状体阻扰无法投射在视网膜上,就不能看清物体。

世界卫生组织从群体防盲、治盲角度出发,对晶状体发生变性和混浊,变为不透明,以至影响视力,而矫正视力在0.7或以下者,才归入白内障诊断范围。

发病症状双侧性,但两眼发病可有先后。

视力进行性减退,有时在光亮的背景下可以看到固定的黑点。

由于晶体不同部位屈光力变化,可有多视、单眼、复视,近视度增加。

临床上将老年性白内障分为皮质性,核性和囊下三种类型。

1.皮质性白内障(cortical cataract)以晶体皮质灰白色混浊为主要特征,其发展过程可分为四期:初发期、未成熟期、成熟期、过熟期。

2.核性白内障(nuclear cataract):晶体混浊多从胚胎核开始,逐渐扩展至成人核,早期呈黄色,随着混浊加重,色泽渐加深如深黄色,深棕黄色。

核的密度增大,屈光指数增加,病人常诉说老视减轻或近视增加。

早期周边部皮质仍为透明,因此,在黑暗处瞳孔散大视力增进,而在强光下瞳孔缩小视力反而减退。

故一般不等待皮质完全混浊即行手术。

3.后囊下白内障(posterior subcapsular cataract):因混浊位于视轴区,早期即影响视力。

病理生理引起白内障的因素很多,老年人因年龄新陈代谢功能减退导致的白内障是最常见的“老年性白内障”,其他全身疾病如糖尿病也常并发白内障,眼局部外伤是继发性白内障的一个重要原因,眼球穿孔异物进入晶状体必然会发生白内障,即或没有穿孔的眼部挫伤也可以引起白内障。

马凡氏综合征赵强

马凡氏综合征赵强

马凡氏综合征赵强马凡氏综合征(Marfan syndrome)是一种常见的遗传性结缔组织疾病,以身材高大、四肢异常细长、心血管异常、眼部问题等特征为主要表现。

该症状最早是由法国儿科医生安东尼·马凡(Antoine Marfan)于1896年首次描述,因此得名。

马凡氏综合征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发病率约为1/5,000-1/10,000。

根据统计,全球约有200,000人患有该疾病。

尽管该综合征是遗传病,但大约25%的患者并不具备家族遗传史,这可能是由于新突变或者遗传变异的低度表型表达所致。

马凡氏综合征的主要特征是患者的身材高大,四肢异常细长,肌肉松弛,关节过度伸展,手指异常长而纤细。

此外,它还可影响眼睛、骨骼和心血管系统。

眼部问题是马凡氏综合征患者最常见的表现之一。

患者常常出现近视、玻璃体脱离、晶状体脱位、视网膜脱离等问题。

其中,晶状体脱位是最常见的眼部问题,大约80%的患者会出现这一症状。

晶状体脱位可能导致视力丧失,因此及时的治疗和定期的眼科检查非常重要。

骨骼方面,马凡氏综合征患者的胳膊、腿和手指都异常细长,并且关节过度伸展。

这可能导致关节功能障碍,易于发生脱臼和关节疼痛。

此外,患者可能还会出现脊柱侧凸(脊柱弯曲),以及骨骼畸形(如胸骨凹陷等)。

心血管系统是受影响最严重的系统之一。

绝大多数马凡氏综合征患者都会出现心血管异常,包括主动脉扩张(主动脉瘤)、僵硬的动脉瓣膜、二尖瓣脱垂等。

主动脉扩张是最严重的心血管问题,可导致主动脉瘤破裂,造成严重的内出血,甚至危及生命。

因此,马凡氏综合征患者需要定期进行心血管监测,在必要时进行手术干预。

此外,马凡氏综合征还可能导致呼吸系统、腹部、皮肤等其他系统的问题。

例如,患者可能出现呼吸困难、弯曲的胸骨、脊柱侧弯等。

此外,他们的皮肤可能更薄、更松弛,易于产生妊娠纹等皮肤问题。

目前,马凡氏综合征的治疗主要以症状缓解和并发症的预防为主。

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心脏手术、眼科手术、肢体骨折的治疗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节:巩膜疾病
单独累及巩膜的遗传病极少见,与巩膜有关的遗传 病主要是蓝巩膜。
蓝巩膜:最主要见于成骨不全,即Vander Hoeve综 合征。多为双眼发病。先天性巩膜变薄,透明度增加, 透见葡萄膜色素,巩膜普遍呈浅蓝色,合并骨脆、耳聋。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较少数为隐性遗传。
第六节:虹膜与睫状体遗传病
第六节:虹膜与睫状体遗传病
二、先天性无虹膜
【临床表现】多为双侧,常有明显的视力不良、眼球震颤和畏光症状。眼部检查可见 虹膜全部缺如,房角检查可见虹膜根部残留。部分病人尚伴有智力低下、泌尿生殖器 异常、肾胚胎瘤等全身异常,称之为WAGR综合征。 【遗传方式】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少数为隐性遗传,基因定位于11p13。
第一节:眼睑疾病
六、双行睫
【临床表现】正常的睫毛后面另有一排睫毛,由睑板腺开口处长出。病理检 查显示睑板腺被睫毛毛囊取代。 【遗传方式】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第二节:泪道疾病
一、 先天性泪小管和泪小点缺如或闭锁 有较肯定的遗传性,多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有不同的外显率和表现度。 二、 多泪小点和泪小管 有家族遗传的家系报道,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三、先天性鼻泪管闭锁 较常见,约占新生儿的1. 75%~6%。常为鼻泪管下端开口处有一薄膜造成 阻塞,极少为骨性狭窄。较可能为多基因遗传,也有家族遗传报道,呈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四、先天性泪囊瘘 多为散发,遗传方式可呈显性或隐性遗传。
第一节:眼睑疾病
三、下睑赘皮
【临床表现】平视时平行于下睑缘的皮肤皱襞,可全部或部分遮盖下睑缘, 有的还经内眦向上延续成逆向内眦赘皮。 【遗传方式】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四、单重睑
【临床表现】皮肤皱褶起于上睑,呈新月状绕行内眦部,至下睑消失。又称 上睑赘皮,这种遗传性状仅作为一个生理变异,不能称疾病。 【遗传方式】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第一节:眼睑疾病
五、先天性上睑下垂
上脸下垂有遗传性和非遗传性两大类。遗传性大多数在出生时即可见到,但也有少数至成 年期才出现。按其表现本病可分以下几种类型: 1.先天性单纯性上脸下垂:较常见, 约占全部先天性上睑下垂的77%。多数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少数为隐性遗传,此外尚有散发病例。 2.晚发性单纯性上脸下垂:常在 40~60岁发病,有缓慢发展倾向,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3.先天性上脸下垂伴有小睑裂等眼睑异常:本病有双眼 上睑下垂、小睑裂、倒向内眦赘皮与双眼 距离过远,也称为Komoto综合征,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外显率较高。 4.上睑下垂伴眼外肌麻痹:上睑下垂伴有不同程度的眼外肌麻痹,麻痹可为周围性,但多数是中 枢性。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偶为隐性遗传。 5.伴有全身性遗传病的上睑下垂:上睑下垂可见于各种染色体畸变(4p-、10q+、 18三体、18p-、 22q+、Turner 综合征等),也可见于各种单基因遗传病(强直性肌营养不良、Rubinstein- Taybi综合 征、单侧面萎缩等)。 6.伴有异常动作的上睑下垂:较常见的为下颌-瞬目现象(Marcus Gunn征),通常是单侧性,可能 为常染色体不规则显性遗传。
一、前房分裂综合征
前房分裂综合征包括-组以累及 角膜和虹膜为主的先天异常。 各种异常可以单独 存在, 也可以与其他异常同时出现,组成各种不同的疾病。 1.角膜后胚胎弓指Schwalbe环状隆起,有时有色素沉着。文献报告本病可在家族中连 续传代,表现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2. Axenfeld异常指角膜后胚胎弓伴有前房角虹膜条带。约50%的患者合并青光眼,通 常为青年型,遗传方式可能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基因定位于6p25。 3. Rieger 异常指虹膜表层发育不全,可伴有角膜后胚胎弓,前房角虹膜条带,虹膜表 面纹理不清,虹膜上可出现孔洞,瞳孔偏位或异常。60%的患者可发生青光眼。有些 Rieger异常伴有面部及牙齿畸形,称为Rieger综合征。文献报告本病有连续传代的家系, 提示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基因定位于4q25。 4. Peter异常指角膜因后弹力层缺损致后表面缺损与相应区白斑,也可伴虹膜前粘连。 本病常为散发性,偶有隐性遗传的家系报告。基因定位于1lp13。
第四节:遗传性角膜病
二、遗传性角膜变性(角膜营养不良)
(二)角膜实质层变性
5.角膜中央结晶状变性:婴儿期起病,双眼发病,进展缓慢。双眼角膜中央部前实质层环形或不 规则的,略呈盘状的黄白色混浊。混浊由无数细小、针状结晶组成。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6.中央云状角膜变性: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7.Francois-Neetens斑点状角膜变性: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8.先天性角膜实质层变性:常染色体显性或隐性遗传。 9.角膜后弹力层前变性:(未确定)
第三节:眼球疾患
三、独眼畸形和并眼畸形
【临床表现】双眼组织全部或部分融合,在前额中央部形成独眼或并眼,常 伴有大脑前部和中线结构异常。眼球形状常有变异,眼内结构发育不全。 【遗传方式】常为散发,有报道为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四、隐眼畸形
【临床表现】眼睑缺如,皮肤由前额经过眼部延续至面颊部,不见睫毛。眼 眶中部可见皮下有呈圆形隆起的眼球,从皮肤表面可扪及其活动。强光刺激 时,部分病人可有眼轮匝肌的收缩运动。常伴全身畸形。 【遗传方式】多为散发性,可能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第四节:遗传性角膜病
一、角膜大小、形状和曲度异常
1.先天性小角膜:角膜直径小于10mm,常伴其它眼部畸形或全身畸形。多为常染色 体显性遗传,少数为隐性。 2.先天性大角膜:角膜橫径大于13mm,纵径大于12mm。多为性连隐性遗传,少数为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基因定位于Xq21.3- 22。 3.圆锥角膜:青少年期起病,双眼发病,不对称。角膜中央部分进行性变薄,致角膜 中央部向前凸出呈圆锥形,常有高度不规则近视散光和视力损害。多为散发,有报道为 常染色体隐性或显性遗传,基因定位于20p11.24。 4.扁平角膜:角膜曲率异常减少,甚至角膜完全变平。常伴眼部畸形,如小眼球,白 内障等。常染色体隐性或显性遗传。
常见眼科遗传病
眼遗传病与全身性遗传病有眼部表现者均属眼科遗传病范
畴。眼科遗传病也如其他遗传病一样分基因病与染色体畸变。
由于不少眼部疾病易于查看,也由于很多遗传学家及眼科学家
的重视,随着遗传学各种研究技术的进步,眼科遗传病已发现 的病种也越来越多。根据Francois(1961)统计,眼科遗传病有关 者246种,至20世纪80年代初眼的单基因或多基因病已达215种, 有眼表现的染色体病有70多种。而全身其他系统遗传病有眼表 现者为323种,共约608种。据我国近年来的调查资料表明,眼 科遗传病的发病率并不低。单基因眼病患者约占总人口的4%, 而多基因眼病则更多见,如近视在中小学生中的患病率达21%~ 66.5%。眼基因遗传病已占我国人口的1/4左右,应引起我们的 注意。
第四节:遗传性角膜病
二、遗传性角膜变性(角膜营养不良)
(三)内皮和后弹力层营养不良
1.Fuchs角膜变性:中年后起病,双眼发病,进展缓慢,且女性多见。角膜内皮病变引 起角膜水肿及大泡形成。遗传方式未定,可能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2.先天性遗传性角膜内皮变性:出生时即已发病,双眼发病,不对称。视力差,全角 膜弥漫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混浊,以中央部更为明显。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或隐性遗传。 3.角膜滴状变性:可能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4.角膜后层多形性变性: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第四节:遗传性角膜病
三、先天性角膜白斑
【临床表现】混浊常位于角膜深层,混浊程度不一,可伴眼部其它畸形。 【遗传方式】双生子病例提示可能存在遗传因素。
四、角膜胎生环
1.角膜前胎生环:出生时或出生后不久出现,表现同老年环。常染色体 显性或隐性遗 传。 2.角膜后胎生环:为Schwalbe环,呈发亮白色环,其组织结构与小梁一致,可合并房 角中胚叶组织残留,或其它眼部前节异常。有遗传因素。
第四节:遗传性角膜病
二、遗传性角膜变性(角膜营养不良)
(二)角膜实质层变性
1.结节状角膜变性:又称Groenouw Ⅰ 型角膜变性,颗粒状角膜营养不良。儿童期起病,双眼对称, 病程缓慢。角膜中央实质浅层多个散发的灰白色小点组成的面包渣样混浊。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基因定位于5q31。 2.斑状角膜变性:又称Groenouw Ⅱ 型角膜变性,儿童期起病,双眼对称,病程缓慢。视力进行性 减退。角膜实质弥漫性混浊及灰白色斑点状混浊,常伴眼部刺激症状。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居多 , 显性遗传较少见, 基因定位于16q22。 3.格子状角膜变性:又称Haab-Dimmer角膜变性,10岁左右起病,双眼对称,病程缓慢。旁角膜中 央实质浅层出现条状和点状结节,交叉形成格子状。后照明法时可见格子线条及结节为折光性双 轮廓,半透明,角膜刺激症状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基因定位于5q31。 4.胶滴状角膜变性:儿童期起病,双眼发病,进展缓慢。视力进行性下降。双眼角膜中央部表面 粗糙不平,上皮下有密集的凝胶状半球形结节,呈桑葚样或鹅卵石样外观,白黄色混浊。常染色 体隐性遗传。
第一节:眼睑疾病
一、眼睑缺损
【临床表现】主要位于睑缘,单侧或双侧,上睑或下睑发病,缺损多位于中 央偏内侧,典型者呈三角形,基底在睑缘,可伴有其他先天畸形。 【遗传方式】多为散发,偶为常染色体隐性和显性遗传。
二、内眦赘皮
【临床表现】常为双侧性,遮盖内眦部,呈垂直向下的半月状皮肤皱襞。 【遗传方式】单纯型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也可见于多种染色体畸变和遗传 性综合征。
第四节:遗传性角膜病
二、遗传性角膜变性(角膜营养不良)
(一)角膜上皮和Bowmann膜变性
1.Meesmann角膜上皮变性:婴儿期起病,双眼对称,病程缓慢。角膜上皮层内散在无数细小圆形 透明囊泡。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基因定位于17q12。 2.Reis-Bucklers角膜变性:童年起病,双眼对称,反复角膜上皮糜烂,刺激症状明显:以后角膜前 弹力层弥漫性网状混浊,视力下降,角膜知觉减退。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基因定位于5q31。 3.角膜上皮基底膜变性:40~70岁多见,双眼发病,但不对称。在病程中,角膜上皮病变时消时现, 大小、形状、部位时有变化。可能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4.Thiel-Behnke蜂窝状角膜变性:与Reis-Bucklers角膜营养不良类似,但病程缓慢,上皮下的混浊 呈蜂窝形。角膜缘内留有2mm透明带,发生视力下降较晚。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5.前部镶嵌式角膜变性:5~20岁发病,双眼对称,病程缓慢,角膜中央可有灰白色多角形或圆形 混浊,混浊间的角膜透明,形成特征性鳄鱼皮样镶嵌状图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或性连隐性遗传。 6.Grayson-wilbrandt前弹力膜变性: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7.遗传性带状角膜病: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