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概念针灸学(十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概念针灸学(十二)

新概念针灸学(十二)附件: 穴位回归公式初探

杨兰杜建华(指导)

(湖南电力疗养院省电力公司机关门诊部,长沙410007 )

(指导:世界八字治疗法协会加拿大多伦多)

摘要:穴位回归公式创建的理论依据,黄帝内经关于人体穴位的论述和生物电原理进行了全面系统的阐释;对穴位回归公式的应用和笔者及同行的典型病例作了详尽的介绍。

关键词:穴位回归公式八字治疗法阴阳相对平衡反应生物电现象

随着对“八字治疗法”-----“阴阳、相对、平衡、反应”『1』的临床运用和深化,笔者结合对《黄帝内经》的认真钻研和领悟,从中演绎出了一条让每位针灸工作者能灵活运用和疗效确切的“穴位回归公式”。

1。穴位回归公式

疾病是变化的,而以往的穴位是固定的。用固定的穴位来治疗不同的人群、不同的疾病无异于缘木求鱼、刻舟求剑。

现在我们可以通过“八字治疗法”中的“阴阳、相对、平衡、反应”推导出“穴位回归公式”,让每一种病证有其自己相对应的“穴位”(反应区或反应点)。

传统的经络穴位是人们在长期生活实践中发现并总结的。历代对穴位的认识不断丰富,数量不断增多,一般分为三类:1>,归属于一定经络称十四经腧穴;2>,在原有经穴以外增加的经外奇穴;3>,没有固定位置,随病痛处和压痛点而取的阿是穴。『2』从汉墓帛书:《足臂十一脉灸经》,《阴阳十一脉灸经》到《灵枢·经脉》以及现在的针灸教材对于经络穴位无不呈现着明显演变的痕迹。《素问·五藏生成篇》:“此皆卫气之所留止,邪气之所客也,针石缘而去之”这个解释真实而中肯,只要是卫气所留止,邪气所克之处即为穴位。并不一定就固定在某处,人体处处是穴位。《灵枢·经脉第十》指出:“十五络脉者,实则必见,虚则必下。视之不见求之上下。人经不同,络脉异所别也”。古人很明确的告诉我们,人经不同,络脉也不同,医者取穴之时当求之上下。《灵枢·官能篇》云:“用针之理,必知形气之所在,左右上下,阴阳表里,血气多少,行之逆顺,出入之合,谋伐有过。知解结,知补虚泻实,上下气门,明通于四海,审其所在,寒热淋露,以输异处,审于调气,明于经隧,左右

肢络,尽知其会。”通过辨证审查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尽知其会。会:也即是穴之所在。明疾方可定穴、解结、补虚、泻实。穴随疾之变化而动。

《灵枢·刺节真邪第七十五》告知:“一经上实下虚而不通者,此必有横络盛加于大经,令之不通,视而泻之,此所谓解结也”。另有:“故行水者,必待天温,冰释冻解,而水可行,地可穿也。人脉犹是也。治厥者,必先熨调和其经,掌与腋,肘与脚,项与脊以调之,火气已通,血脉乃行。然后视其病,脉淖泽者,刺而平之;坚紧者,破而散之,气下乃止,此所谓以解结者也”。结是什么?从古人的以上论述中可以知道结就是就是一个

一个疾病的反应点,解开这些结,打通这些结病焉能不愈?(当然针灸的治疗不止解结,尚有调气,调神。)而且穴位是活动的,是一个多维的立体结构,它能通荣卫,在荣卫之间稽留。我们治疗疾病时应根据不同疾病不同层次给予皮肤刺激,肌肉刺激,骨膜刺激,血管壁刺激,韧带刺激,神经干刺激等等。通过“阴阳、相对、平衡、反应”

这八字要诀,推出一个个活的,精确的,科学化,标准化的穴位,进行以针刺为主的治疗,(尚还可根据病人体质的强弱不同、病程的长短不一、病况的不同和医生自己的特长而有针对性地选择针刺、灸、按摩、点穴、刮痧、外敷膏药等各种方法进行治疗。)因了针灸的双向调节作用,使得每一

种病感(痛、胀、酸,麻、痒)和病型(肿、硬、色、疣、僵)均可以找到其对应的反应点或反应区而得到治疗解决。

2。回归公式的运用

套用下面的“穴位回归公式”图你就能既

很方便又很准确的找到各种疾病所对应的穴位。

2。1。阴阳:阴阳是对我们身体的整体或本体,在方向与方位上给予一个统一的方位标志。上阳下阴,后阳前阴,左阳右阴,外阳内阴,手掌顺连胳膊肚面为阴,足背顺连腿前为阴。(如图

E)手背顺连胳膊面为阳,足掌顺连腿肚面为阳。(如图F)

0 &&

image.height>0){if(image.width>=700){this.width=700;this.hei ght=image.height*700/image.width;}}" border=0>0

&&

image.height>0){if(image.width>=700){this.width=700;this.hei ght=image.height*700/image.width;}}" border=0>2.2.相对:

相对疗法是本疗法的主要内容之一,很多同道都知道这是内

经所云缪刺,巨刺。“夫邪客大络者,左注右,右注左,上下左右与经相干,而布于四末,其气无常处,不入于经腧,命曰

缪刺”,“痛于左,而右脉病者,巨刺之。”但在本疗法中这只是不到四分之一的理论。也就是在病的对称方向寻取基本治疗点。原则上是上病下取,下病上取,如图内病外取,如图L.A,B左病右取,右病左取,如图C,D,后病前取,

前病后取,如图E,F,G,H,

0 &&

image.height>0){if(image.width>=700){this.width=700;this.hei ght=image.height*700/image.width;}}" border=0>

2.3.平衡:平衡疗法是本疗法中一个标准性很高的内容,在阴阳与相对的指南中,病点与治疗点之间必须同本体的中心点是一条垂直线。如图A,B.无论是一个椭圆体还是一个长方体,在本体总面积中,必须形成一个二分之一的平均相等的各半面积。如图A,C.

0 &&

image.height>0){if(image.width>=700){this.width=700;this.hei ght=image.height*700/image.width;}}" border=0>

2.4.反应:反应也是一个基本内容,任何疾病的发生都有其内在因素的变化和外在的反映表现。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有诸内必行诸外。

0 &&

image.height>0){if(image.width>=700){this.width=700;this.hei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