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XX年新时期干部监督工作调研报告(可编辑).doc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XXX 年新时期干部监督工作调研报告(可编辑)新时
期干部监督工作调研报告走出困惑加强干部监督工作是事关党的建设和国家政权建设的一个重大问题是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关心、爱护干部的有效措施。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迫切需要重视和加强干部监督。要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点上对新形势下组织部门干部监督工作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深入探讨走出一条适应市场经济形势发展的干部监督的新路子。
一、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面对市场经济新形势干部监督工作出现了许多不可回避的、现实存在的问题。
从“疑无路”到“又一村”是一个探索发现的过程。只有正视问题的存在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干部监督工作才能有所作为。
当前干部监督工作存在的几种偏向。
、监督对象定位的偏颇。党的组织部门干部监督的对象是干部。
“干部”是个全称概念它包括干部集合中每一个个体即无论级别高低、职务大小、年龄长幼只要是干部都在被监督之下。
然而从导向上看由于受某些宣传导向的影响加上体制上的不完善存在着干部监督对象定位的偏颇现象。
比如所谓干部腐败问题的“现”象、“现”象的反复宣传、研讨文章
过多过滥自觉不自觉地把组织部门监督的视线吸引到这一年龄段的干部身上并且在这一部分干部身上也花了过多的考察、调整的精力。出现了监督重点把守干部“年龄尾关”的现象。从体制上看就一个县(市)来说“条条块块”割据带来干部监督上“只能监督块块不能监督条条”。
因为“条条”上的人事权、经济权、处置权都在上边。
名义上是“属地管理”接“受地方党委的监督”实际上是针插不入、水
泄不通。
加上有的“条条”上边的主管单位的党组织对干部监督乏力带来个别干部自我约束不够放松要求。
根据近些年纪检部门查处的经济案件情况来看其比例“条条”明显高于“块块”。
从力度上看尽管得到了加强但是干部“上到顶”下“到底”的监督显得不足。
所谓“上到顶”就是对一把手监督的问题。
当前对一把手“失监”、“漏监”已成为一个普遍现象。一把手集中了相当大的权力可以说集一方兴衰、安危于一身其特定的位置和特殊的环境处于上级管得着、看不见同级看得见、管不了一般干部群众看不见、管不了、无法监督的状态。
对一把手监督难难就难在监督的客体少数一把手存在着自律意识淡薄“不让监督”、“权威受损”的心态就监督的主体组织部门来说干部监督的职能科
室只有一个干部也只有~人加上分管的部领导也不过
~人这样势单力薄的几个人监督几千人的庞大的干部队伍近百人的党
政一把手显得力不从心。从主观上看组工干部去监督局长、书记现实存在在“不敢监督”、
“不便监督”、“难以监督”、“监督不了”的心态。
所谓“下到底”就是基层掌握着权力的一般干部监督的问题。我市个别乡镇的种子站、水利站、土管所的负责人违法乱纪出现的经济案件暴露出这些主管部门和乡镇党组织对基层单位干部监督存在的问题。
一方面一些单位的主要领导对掌管钱财物的站(所)长只看到其工作能力的一面却看不到品德作风的另一面甚至对他们“不设防”挂“免监牌”把创收增效、增加财政收入看得“高于一切”。
另一方面纪检、组织、监察、审计部门沟通不够形不成有效的合力在无形中使站(所)负责人成了监督的“漏网之鱼”
、监督标准定位的偏颇。在干部监督工作中人们往往习惯于把防线设置在反腐败上其结果证实这是不明智、欠科学的。
近些年来我们把对干部监督的触角以“不触高压线”为界把党对干部提出的各项标准及要求的出发点及归宿只放在反腐败上这就必然会因监督标准定位的降低而导致组织对干部要求的降低最终不仅使监督难以有效而且还会增加反腐败本身的难度。
从这个意义上讲干部监督不容忽视的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干部任用标准不严影响干部监督标准。
在对个别特殊岗位的干部使用上德才兼备的标准坚持不够思想素质把关不严甚至有带病提拔”的现象。
就是明知这个干部思想作风方面有一些问题但无挑选余地非他莫属。
因此任前监督惟德才授权”的标准弱化了。
另一种是带病操作”。
届中考察、年度考核、届满述职考评中往往出现完成任务好就
是好领导”的现象即使考察、考核、考评中发现了某些问题只要没有波及单位事业的发展没有造成什么危害就一笔带过”。
还有一种是带病离岗”。
按照《条例》规定和干部监督工作的要求干部调整交流应坚持先审计、后离任。
而且离任监督要突出经济责任审计制度把审计结果作为干部异地升迁、调整交流的重要依据。
但是在有的时候出现了干部先离任后审计的现象。
由此给干部监督工作带来被动和不利的影响。
因为先离任、后审计给有问题的、有劣迹的干部从心理上打了保胎针”即使审计出了问题人们也自然想到对其任用是党委的决定只能服从不能对抗还是把对立面磨平的好。
从影响范围看带病离岗”给干部们造成有问题不怕全凭党委一句话”的错误导向。
给被任用的干部本身也助长了侥幸心理。
二是干部权力失控影响监督标准。
一些有权有钱的部门自恃特殊单位搞工作、生活上的特殊标准与组织、纪检机关规定搞内外有别”搞两种标准”。
比如有的出台土政策”规定局级干部正副职、股级干部正职的手机(电话)费、住房(面积)补助奖金补贴等等在上面看来是违纪违规的在这个单位里却是合情合理”的。
对这些单位干部监督的尺度就难以把握。
、监督时空定位的偏颇。
在现实生活中领导干部的工作圈因位于人前”监督往往比较省
力而生活圈、社交圈因位于人后”监督相对乏力。
因此应该根据需要拓展监督的时间和空间。
近几年来对领导干部八小时以外”的监督已被各级组织部门所认识所关注。
近些年来在这方面上级组织部门作为热点问题进行过大量的研究和探讨此类调研文章在党建报刊频频登载理论上确实取得了不少成果。
但是理论如何与实践相结合走出一条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形势、切合干部队伍建设实际的干部监督工作的新路子就显得不足。
从而出现了研讨干部监督问题在创新思维上走新路实际监督工作依旧走老路旧船票难登新客船”。
比如对领导干部八小时以外”的监督依然沿用老制度”、老办法”、老内容”进行时间上难以凑效空间上含盖不了内容上门类少不能达到随干部的权力行使而潜行社交活动的延伸而延伸。
、监督评价定位的偏颇。
一是对干部评价上的偏向。
在选拔任用干部工作中如果一个干部被任用了、公示了没有人反映什么问题就认为用得准”、察得细”、监督得力”反之就认为用人不准用人失察平时监督工作没有做好。
二是对工作评价上的偏向。
上级组织部门在评价干部监督工作成效时往往以所属干部中出
问题者的多少来作为衡量依据。
出问题的干部比例大则说明平时监督没有到位反之干部中很少
或没有人出问题则说明监督质量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