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河源旅游景区与客家文化元素的融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河源旅游景区与客家文化元素的融合

摘要:通过对河源旅游景区客家文化元素应用情况的资料收集,从客家饮食、客家民居、客家民俗三方面分析了客家文化元素与旅游景区融合的特点,提出河源旅游景区在建设与规划中应该从“以舞台浓缩客家民俗打造大型客家歌舞”、“整合客家民居资源打造特色鲜明的民俗文化村”、“组合客家饮食文化元素形成景区特色客家盛宴”三方面加强客家文化元素的应用。

关键词:客家文化;河源;旅游景区

文化是旅游的本质和灵魂,地方旅游景区的参观与体验是旅游者感受地域文化内涵的主要途径之一,元素是事物本质的最基本构成单位,元素的物化形式包括物质形态的和非物质形态,非物质形态元素往往因其具有传承性,会随着文化的积淀而越来越占据重要的地位,客家文化元素与旅游景区的融合是传承、传播客家文化的最好方式之一,对提升河源旅游文化内涵,发展客家文化旅游具有重要意义。

1.河源客家文化的特征

客家人原居中原,为避战乱和荒灾,自西晋至明清千余年间,历经5次大规模迁徙和转移,先驻足于赣闽粤交界地区,后以闽粤赣边区为基地逐渐向南方各省及海外播衍,于特定的时空条件下形成一支独特的民系—客家人[1]。客家先民在辛勤耕耘创立新家园的过程中不断与南方的百越族(主要是畲、黎、瑶等族)融合,与当地原住民交流、融为一体后,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客家文化。河源地处粤东北,辖龙川、紫金、和平、连平、东源、源城五县一区,其中龙川、紫金和平、连平都是纯客家县(即客家人口占90%以上)房学嘉指出从大龙川的地理位置和行政建制来看,河源的客家文化源远流长,有着丰富多彩的原生态客家文化[2]。

1.1东江客家饮食

东江流经龙川、东源、紫金,可以说是河源客家人的“母亲河”历史悠久的东江文化与独特的地域环境孕育了独具特色的东江菜。东江菜是四大菜系中粤菜的组成部分,盐焗鸡、酿豆腐、红焖肉等都是至今盛传不衰的客家传统名菜。东江菜偏重“肥”、“咸”、“熟”,这与客家人原来的生活习惯及生存的自然环境密不可分。河源地处粤北山区,山高水寒,湿气重,而且劳动强度大,因此需要吃热量高脂肪多、高蛋白的

食物以补充体内盐分、水分,尽快恢复体力。东江菜选料讲究野生家养,以煮、煲、蒸、炖为主,在佐料的选择上主要以生姜熟酸调味,有“原汁原味,可口可心”的美誉。

1.2“方形”客家民居

围龙屋与北京的四合院、陕西的窖洞、广西的“栏杆式”、云南的“一颗印”一起被中外建筑学界誉为中国五大特色的民居建筑物,是客家文化的载体,集中反映了客家人的历史及传统文化内涵。河源的客家民居围龙屋是方形的,被称为“府第式”、“角楼”。与闽西的土楼赣南的围子有所不同,其形制接近北方传统的“四合院”,其文化内涵更加深厚,市郊东源县仙塘圩镇周围,保留较好的“方形”客家围龙屋就达30多座。和平县林寨镇兴井村不足2km2的范围内,保存有24栋外形基本完好的明清大型四角楼[3]。这些围龙屋规模大,结构复杂,布局讲究(下图1:河源苏家围围龙屋)。一般以南北子午线为中轴,东西对称,前低后高,主次分明,座落有序。在围屋的四角大都设置楼阁,楼阁四壁开小方窗,主要是防御外敌入侵的瞭望孔,射击孔,便于用土枪、土炮、弓箭等武器抗击来犯之敌。围龙屋在建筑设计上,既有中原古朴的遗风又有南部山区的特色,融科学性、实用性、观赏性为一体,显示出客家先人的智慧与高超技艺。

图1 河源苏家围围龙屋

1.3丰富多彩的客家民俗

河源的客家先民在与南方百越族长期生活交融中,在相对封闭的生存环境下形成了盛大的传统节日,古朴的婚丧嫁娶习俗,古老的民间曲艺,神秘的客家传说、千姿百态的民间歌舞、曲调悠扬寓意深刻的客家山歌[4]等朴实的、贴近客家人生活的客家

民俗(表1)[5]。如紫金花朝戏历史悠久,被称为粤剧中的“活化石”,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花朝戏是在“神朝”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地方小戏,诞生于紫金、五华交界地带。相传清末以前,紫金县乡间每逢诸神诞日或疫病流行之时,便请来巫师设坛祭神,巫公巫婆在哨呐锣鼓伴奏下,唱歌跳舞,向神祷告,消灾祈福。之后,一些民间艺人根据客家民情风俗,赋予其谐趣花俏的歌词和表演风格,逐渐形成一个小戏品种,乡人名之“花朝”。花朝戏剧目题材多取材于美好的民间故事,曲调活泼谐趣,唱词采用客家方言,浅显易懂,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因而流传甚广。

表1 河源市各县民间民俗

2.河源旅游景区客家文化元素应用现状

目前,河源建成开放的景区共有25个,按照旅游资源分类标(GB/T18972- 2003),河源旅游景区包含古迹文物类景区1个、古迹与建筑类景区3个、建筑类景区1个、休闲求知健身类景区10个、生物景观类景区3个、水域风光类景区3个、地文景观类景区3个,共7个类型。[6]2008年累计接待游客2657690人次。多数景区在景观设计、景区项目规划中融入了客家文化元素,具有较强的地方特色。

2.1客家饮食文化元素与景区的融合

河源旅游景区在景区餐饮经营方面注重客家饮食文化元素的应用多数景区的餐饮经营以一种或几种东江名菜为主,同时辅以当地乡村民间的日常菜、家常菜、野菜、粗杂菜,主要体现客家人粗、野、素、杂的传统吃法。少数景区在餐饮经营中注意融入客家饮食文化内涵,产生了一定的餐饮品牌效应。野趣沟风景区的餐厅将客家饮食与河鲜巧妙结合,打造出一种野在自得的“野宴”,特别是其中的“竹筒饭”吸引着无

数游客。万绿谷景区根据客家人打饾肆餐饮习俗(客家人三五好友各自出物聚餐的一种传统,就是客家人独有的AA制),将盐焗鸡酿豆腐、红焖肉等东江菜名菜融入“打饾肆”宴中,让游客体验客家饮食风俗。还有苏家围的“人民公社食堂大锅饭”,主营当地客家村民土菜、野菜。

2.2客家民居元素与景区的融合

以客家民居围龙屋为旅游资源开发的景区有苏家围、南园古村、兴隆民俗文化村。这些景区以一个或多个古村落为基础,以古村落中大户人家、官员府邸、宗祠、古书院等单体建筑为单元,将建筑上的雕刻、漏窗、图案等构建元素,通过道路的组合排列、分类参观等手段展示。景区售票亭、游客休息大厅、住宿、餐厅、厕所、购物店等建筑设施上也应用了客家民居元素,例如建筑的外观仿造客家民居,来营造客家文化的氛围。万绿湖风景区的客家风情街就是以现代建筑材料仿造客家民居的形式修建的一条以购物为主题的街道,粉墙青瓦的色调朴素宁静,给人一种强烈的客家乡村气息(图2)。

图2 万绿湖客家风情街

2.3客家民俗元素与景区的融合

民间习俗与景区的融合主要是将这些习俗改造、提炼,然后舞台化剧场化,通过专业演员的表演展现在游客面前。河源的客家婚俗以舞台化的形式在苏家围、镜花缘、黄龙岩、南园古村4个景区中展现给游客,让游客亲身体验娶新娘、嫁妹子等客家人长期积淀的民俗风情,感受“新郎”扶“新娘”过火盆、入大门、拜堂、吃红鸡蛋、入“洞房”等一系列婚嫁习俗。[7]在婚俗表演中还融入客家“山歌”对唱的互动场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