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C控制图的判定方法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左至右减少(或增加),直方图不对称.
产生原因: 当工序能力不足,为找出符合要求的产品经过全
数检查,或过程中存在自动反馈调整时,常出现这种 形状
E.双峰型:(如附图)
靠近直方图中间值的频数较少,两侧各有一个“峰”.
产生原因: 当有两种不同的平
均值相差大的分布混 在一起时, 常出现这 种形状。
F.离岛型:(如附图)
UCL A B C
XC B
LCL A
判定准则7: (15C) 连续15点在中心线上下两侧的C 区
UCL A B
XC C B
LCL A
判定准则8: (1界外) 有1点在A区以外
UCL A B C
XC B
LCL A
二、柱状 图的判定方法
直方图常见的形态: • A.正常型:(如附图)
B.锯齿型:(如附图) 产生原因:
等级
Cp制程精密度 Capability precision
处置建议
A
1.33≤ │ Cp│ 此一制程甚为稳定,可以将规格
许容差缩小或胜任更精密之工作。
B
1.00 ≤ │ Cp│ ≤ 有发生不良品之危险,必须加以
1.33
注意,并设法维持不要使其变坏
及迅速追查原因
C 0.83 ≤ │ Cp│ <1.00 检讨规格及作业标准,可能本制 程不能胜任如此精密之工作。
• 图示判定准则:
• 当控制图中的点出现下列情况之一,说明生产过程存在特
殊原因,需立即采取措施予以消除以确保生产过程处于稳
定状态。
判定准则1:(2/3A)
判定准则2: (4/5B)
3点中有2点在A区或A区以外 5点中有4点在B区或B区以外
UCL A
B C X C B
LCL A
UCL A
B C X C B
a. 分组过多 b.测量方法有问题或
读错测量数据
C.偏态型:(如附图)
数据的平均值位于中间值的左侧(或右侧),从左至 右(或从右至左),数据分布的频数增加后突然减少,形状 不对称
产生原因: 当下限(或上
限)受到公差等因 素限制时, 往往 会出现这种形状
D.绝壁型:(如附图) 平均值远左离(或右离)直方图的中间值,频数
LSL
USL
1s
Z = X -T σ
T=μ
顾客服务流程上业务处理的变动 即, 标准偏差(σ)逐渐减小, 已知的 规格内能进入 6个σ水准的话, 把这称谓 Z=6 或 6σ水准的过程 能力, 这时意为 3.4ppm 即, 在百万次中 具有3~4次程度缺陷的优秀的Process能力。
* 标准正态分布 : 平均为 “0”, 标准偏差为 “1” 的正态分布
制程应加以改善。
四、Z值的定义
什么是Z值 ?
Z 值的定义
Z 值的概念
◆ 是为了容易进行统计性分析, 而把各种形态* 的正态分布标准化成 标准正态分布 所使用的值。
◆ 概率函数的随机变量 X (在这里是 USL 或者 LSL) 与平均值之间的距离 以标准偏差(σ)来除的值 定义为Z值.
◆ 这与σ Level的数字相等, 当Z=6时,称为6σ的水准.
异常
异常
UCL
LCL
异常
控制图的判定方法
• 2. 链:有下列现象之一即表明过程已改变:
连续7点位于平均值的一侧 连续7点上升(后点等于或大于前点)或下降。
UCL CL LCL
控制图的判定方法
明显的非随机图形:应依正态分布来判定图形, 正常应是有2/3的点落于中间1/3的区域。
UCL CL LCL
D
│ Cp│ <0.83 应采取紧急措施,全面检讨所有
可能影响之因素,必要时应停止
生产。
制程能力等级判断及处置建议--CPK
等级 A
CPk制程能力指数 Process Capability
Index
1.33≤Cpk
建议处理 制程能力足够
B
1.0≤Cpk<1.33
制程能力尚可,应
再努力。
C
Cpk<1.0
• 控制图的判定准则
• 基本判定准则:
–当控制图中的点出现下列情况之一,说明生产过程存 在特殊原因,需立即采取措施予以消除以确保制程处 于稳定状态:
• 超出控制线的点 • 连续七点上升或下降 • 连续七点全在中心点之上或之下 • 点出现在中心线单侧较多时,如:
–连续11点中有10点以上 –连续14点中有12点以上 –连续17点中有14点以上 –连续20点中有16点以上
SPC 控 制 图 的 判 定 方 法
• XBAR-R 图 • 柱状图 • CP • CPK • 附:Z值的定义
来料品控部 部品品质技术课 拟制人: 潘颖华 制作日期: 2004年03月03日
一、XBAR-R 图的判定方法
控制图的判定方法
• 1. 超出控制界限的点:出现一个或多个点超出任
何一个控制界限是该点处于失控状态的主要证据
控制图的观察分析
• 作控制图的目的是为了使生产过程或工作过 程处于“控制状态”. 控制状态即稳定状态, 指生产过程的波动仅受正常原因的影响,产品 质量特性的分布基本上不随时间而变化的状 态. 反之,则为非控制状态或异常状态.
• 控制状态的标准可归纳为二条:
–第一条:控制图上点不超过控制界限; –第二条:控制图上点的排列分布没有缺陷.
LCL A
判定准则3:(6连串) 连续6点持续地上升或下降
UCL (8缺C) 有8点在中心线的两侧,但C区并无点 子
UCL A B C
XC B
LCL A
判定准则5: (7单侧) 连续7点在C区或C区以外
UCL A B C
XC B
LCL A
判定准则6: (14升降) 连续14点交互着一升一降
在标准的直方图的一侧有一个“小岛”.
产生原因: 出现这种情况是夹杂了其 他分布的少量数据,比如 工序异常、测量错误或混 有另一分布的少量数据
G.高原型:(也叫平顶形,如附图)
产生原因: 当几种平均值不同的分布混在一起,或过程中某种 要素缓慢劣化时,常出现这种形状
三、CP 和 CPK 的判定方法
制程能力等级判断及处置建议—Cp
产生原因: 当工序能力不足,为找出符合要求的产品经过全
数检查,或过程中存在自动反馈调整时,常出现这种 形状
E.双峰型:(如附图)
靠近直方图中间值的频数较少,两侧各有一个“峰”.
产生原因: 当有两种不同的平
均值相差大的分布混 在一起时, 常出现这 种形状。
F.离岛型:(如附图)
UCL A B C
XC B
LCL A
判定准则7: (15C) 连续15点在中心线上下两侧的C 区
UCL A B
XC C B
LCL A
判定准则8: (1界外) 有1点在A区以外
UCL A B C
XC B
LCL A
二、柱状 图的判定方法
直方图常见的形态: • A.正常型:(如附图)
B.锯齿型:(如附图) 产生原因:
等级
Cp制程精密度 Capability precision
处置建议
A
1.33≤ │ Cp│ 此一制程甚为稳定,可以将规格
许容差缩小或胜任更精密之工作。
B
1.00 ≤ │ Cp│ ≤ 有发生不良品之危险,必须加以
1.33
注意,并设法维持不要使其变坏
及迅速追查原因
C 0.83 ≤ │ Cp│ <1.00 检讨规格及作业标准,可能本制 程不能胜任如此精密之工作。
• 图示判定准则:
• 当控制图中的点出现下列情况之一,说明生产过程存在特
殊原因,需立即采取措施予以消除以确保生产过程处于稳
定状态。
判定准则1:(2/3A)
判定准则2: (4/5B)
3点中有2点在A区或A区以外 5点中有4点在B区或B区以外
UCL A
B C X C B
LCL A
UCL A
B C X C B
a. 分组过多 b.测量方法有问题或
读错测量数据
C.偏态型:(如附图)
数据的平均值位于中间值的左侧(或右侧),从左至 右(或从右至左),数据分布的频数增加后突然减少,形状 不对称
产生原因: 当下限(或上
限)受到公差等因 素限制时, 往往 会出现这种形状
D.绝壁型:(如附图) 平均值远左离(或右离)直方图的中间值,频数
LSL
USL
1s
Z = X -T σ
T=μ
顾客服务流程上业务处理的变动 即, 标准偏差(σ)逐渐减小, 已知的 规格内能进入 6个σ水准的话, 把这称谓 Z=6 或 6σ水准的过程 能力, 这时意为 3.4ppm 即, 在百万次中 具有3~4次程度缺陷的优秀的Process能力。
* 标准正态分布 : 平均为 “0”, 标准偏差为 “1” 的正态分布
制程应加以改善。
四、Z值的定义
什么是Z值 ?
Z 值的定义
Z 值的概念
◆ 是为了容易进行统计性分析, 而把各种形态* 的正态分布标准化成 标准正态分布 所使用的值。
◆ 概率函数的随机变量 X (在这里是 USL 或者 LSL) 与平均值之间的距离 以标准偏差(σ)来除的值 定义为Z值.
◆ 这与σ Level的数字相等, 当Z=6时,称为6σ的水准.
异常
异常
UCL
LCL
异常
控制图的判定方法
• 2. 链:有下列现象之一即表明过程已改变:
连续7点位于平均值的一侧 连续7点上升(后点等于或大于前点)或下降。
UCL CL LCL
控制图的判定方法
明显的非随机图形:应依正态分布来判定图形, 正常应是有2/3的点落于中间1/3的区域。
UCL CL LCL
D
│ Cp│ <0.83 应采取紧急措施,全面检讨所有
可能影响之因素,必要时应停止
生产。
制程能力等级判断及处置建议--CPK
等级 A
CPk制程能力指数 Process Capability
Index
1.33≤Cpk
建议处理 制程能力足够
B
1.0≤Cpk<1.33
制程能力尚可,应
再努力。
C
Cpk<1.0
• 控制图的判定准则
• 基本判定准则:
–当控制图中的点出现下列情况之一,说明生产过程存 在特殊原因,需立即采取措施予以消除以确保制程处 于稳定状态:
• 超出控制线的点 • 连续七点上升或下降 • 连续七点全在中心点之上或之下 • 点出现在中心线单侧较多时,如:
–连续11点中有10点以上 –连续14点中有12点以上 –连续17点中有14点以上 –连续20点中有16点以上
SPC 控 制 图 的 判 定 方 法
• XBAR-R 图 • 柱状图 • CP • CPK • 附:Z值的定义
来料品控部 部品品质技术课 拟制人: 潘颖华 制作日期: 2004年03月03日
一、XBAR-R 图的判定方法
控制图的判定方法
• 1. 超出控制界限的点:出现一个或多个点超出任
何一个控制界限是该点处于失控状态的主要证据
控制图的观察分析
• 作控制图的目的是为了使生产过程或工作过 程处于“控制状态”. 控制状态即稳定状态, 指生产过程的波动仅受正常原因的影响,产品 质量特性的分布基本上不随时间而变化的状 态. 反之,则为非控制状态或异常状态.
• 控制状态的标准可归纳为二条:
–第一条:控制图上点不超过控制界限; –第二条:控制图上点的排列分布没有缺陷.
LCL A
判定准则3:(6连串) 连续6点持续地上升或下降
UCL (8缺C) 有8点在中心线的两侧,但C区并无点 子
UCL A B C
XC B
LCL A
判定准则5: (7单侧) 连续7点在C区或C区以外
UCL A B C
XC B
LCL A
判定准则6: (14升降) 连续14点交互着一升一降
在标准的直方图的一侧有一个“小岛”.
产生原因: 出现这种情况是夹杂了其 他分布的少量数据,比如 工序异常、测量错误或混 有另一分布的少量数据
G.高原型:(也叫平顶形,如附图)
产生原因: 当几种平均值不同的分布混在一起,或过程中某种 要素缓慢劣化时,常出现这种形状
三、CP 和 CPK 的判定方法
制程能力等级判断及处置建议—C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