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海煤炭工业发展简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乌海煤炭工业发展简史
乌海市是因煤而建、因煤而兴的工业城市,是全国主要焦煤基地之一。煤炭工业作为全市的支柱产业,其基础地位和作用在其发展历程中举足轻重不可替代。
开发
乌海的采煤史最早可追溯到清代同治三年(1864年),在黄河西岸的乌达教子沟,梁家沟一带开有私人小煤窑。到民国四年(1915年),黄河东岸的原海勃湾地区的老石旦、雀儿沟一带也已有了私人小煤窑。但小煤窑数量很少,至新中国成立前,整个乌海地区(包括乌达煤田和桌子山煤田),总共也只有12家原始手工开采的私人小煤窑。
新中国的成立,乌海迎来了新时代发展的曙光。在1958年“大跃进”时期,黄河西岸的乌达煤田和黄河东岸的桌子山煤田,在同一个时期分别聚集了上万名的工人、干部、农牧民,展开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夺煤大会战。此后,乌海逐渐发展成为以煤炭为依托的新兴工矿型城市,煤炭的开发与利用对促进地区社会经济快速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随着乌海地区煤炭资源的大规模开采,在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一系列资源开发问题,矿区植被、生态环境逐年恶化。由于小煤矿数量多,落后的生产工艺和无序开采造成煤炭资源浪费严重,资源回收率不到30%。并且,
小煤矿安全基础设施投入和管理能力不足,造成地方煤矿安全事故频发。
在上世纪90年代后期,乌海市对煤炭开采秩序整顿给予了高度重视。一是在1995年组建了乌海市煤炭局,专职煤炭行业的管理与规划发展;二是相继开展了清理整顿、关井压产、技术改造、资源整合等专项行动。经过十多年努力,乌海市煤炭开采集约化程度大大提高,煤矿数量压减为目前的51处。目前,乌海市正按照上级要求,对现有煤矿进一步实施兼并重组,计划到2013年底全部完成兼并重组任务,届时地方煤炭企业数量力争控制在7户以内。
伴随着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乌海市的煤炭工业发展形式也发生了巨大变化。最初时,乌海原煤开采出来基本全部外运。后来,煤炭就地转化为电力实现空中走,并用来发展高载能产业。今天,乌海对煤炭进一步深加工,吃干榨尽,煤化工水平处于全国领先。通过发展煤化工产业,努力打造国家级煤焦化产业基地,目前焦炭年产能已达到1600万吨。同时,煤炭工业生产中产生的瓦斯、煤矸石、粉煤灰等副产品也被充分利用,既实现了节能减排,又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发展
近年来,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乌海市高度关注生态环境和民生问题,不断加大矿产资源开发综合整治力度,取
得了明显的成效。
在2008年露天煤矿陆续建成投产、煤田煤矿火区全面实施综合治理以来,针对全市露天矿山企业剥采活动对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乌海市先后出台了《乌海市矿产资源开发综合整治专项行动实施意见》、《乌海市重点行业环境保护达标整治工作方案》等规范性文件。成立了综合整治专项行动组织机构,明确了职责,建立了联合执法机制。通过逐步建立完善领导小组监督检查、信息报送、联合执法、联席会议等制度,强化部门联动机制,形成了全市综合整治政府属地管理,企业具体负责,市直部门督促检查的三级管理体制。重点对煤矿、非煤矿山、道路环境污染治理、矿产资源开发治理、打击非法开采、安全生产等多方面开展综合整治专项行动。
经过3年多集中整治,结合矿区棚户区搬迁改造工程的全面实施,煤炭开采秩序明显好转,矿区生态环境逐步得到改善、社会民生问题逐步得到落实解决。
同时,乌海市非常重视煤矿安全生产工作,不断加大整治力度,安全生产形势逐年好转,百万吨死亡率由1998年的11.8人下降为2010年的0.05人。
针对全市地方煤矿数量多、规模小、产业集中度低、布局不合理、安全生产条件差、事故频发的实际,乌海市痛下决心,本着“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的原则,从全市经济社
会可持续发展的客观实际出发,坚决采取果断措施,依法整顿关闭地方小煤矿,实施煤炭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煤炭产业结构布局。
据统计,经过10多年努力,乌海市煤炭开采集约化程度大大提高,煤矿数量压减为目前的51处。通过整顿关闭、整合技改,地方煤矿数量减少2/3,资源回收率提高近两倍,产能提升了4倍。随着集约化程度提高,地方煤矿单井产能由以前平均不足3万吨/年提升为60万吨/年,并全部实现了机械化开采与安全监测系统的实时有效监控。
煤炭产业结构调整为企业本质安全水平大幅度提升创造了有利的条件。近年来,通过深入扎实开展煤矿技术改造工作,单井生产能力大幅提升,煤矿安全生产基础有了明显加强,安全生产条件有了明显改善,矿井抗灾能力有了明显提高,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连续4年圆满完成了自治区下达的煤矿安全生产控制指标,在全国树立了小煤矿整顿关闭的样板。
煤化工业奏华章
随着乌海煤炭工业升级,打造国家级煤焦化工基地成为乌海的一个重要目标,在良好的投资环境的吸引下,焦炉煤气制甲醇、煤焦油综合利用等项目近年来纷纷落户,全市煤炭工业水平又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其中,神华集团乌海能源西来峰煤化工公司的30万吨焦炉气制甲醇项目早已于
2010年建成投产,这是目前国内制甲醇单套装置中处理能力最大的项目。
乌海一方面以丰富的焦煤资源吸引企业投资建厂,一方面规范开发,加大节能环保工作力度,近年来关小上大力度越来越大。2009年,乌海淘汰了全部百万吨以下焦化产能,现已形成年产1600万吨的生产能力。
对新建的百万吨以上焦化企业,乌海市严格执行“三同时”制度,即同步配套建设煤气脱硫、焦化废水处理、焦炉消烟除尘设施,并实现煤气综合利用,煤炭工业产业链条被进一步拉长,由煤焦生产延伸的深加工产品由最初的两三种发展到目前的30多种。
根据实际情况,乌海市对传统煤焦产业进行了大范围、大举措调整,并通过政策扶持引导发展循环经济,传统煤焦产业得到发展壮大,乌海煤焦化公司等20多家企业走上了循环经济的发展道路,全市煤化工循环产业链已经形成。
如今,不仅原煤,就连它过去被当成废物排放而污染环境的煤焦油、焦炉煤气、煤矸石、粉煤灰等也成了香饽饽。总投资约40亿元的乌海华油天然气焦炉煤气节能减排综合利用项目可“吃”掉乌海市所有焦化企业产生的焦炉尾气。并且产业链条又向下延伸,专门利用华油公司生产的天然气的项目总投资15亿元的陕重汽乌海新能源专用车辆项目也已在乌海市落户并开始生产。黑猫·泰和年产8万吨炭黑、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