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人间词话》的意境美

合集下载

《人间词话》读后感

《人间词话》读后感

《人间词话》读后感
《人间词话》是一部关于词曲艺术的经典著作,作者是明代文
学家袁枚。

读完这部书,我深受启发,对词曲艺术有了更深的理解
和欣赏。

在《人间词话》中,袁枚对词曲的创作技巧、艺术特点和历史
渊源进行了深入的探讨,让我对词曲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他讲述了
词曲的发展历程,以及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词曲风貌,让我对中
国古代文学的发展有了更全面的了解。

此外,袁枚还对词曲的艺术特点进行了深入的剖析,让我明白
了词曲之美在于其含蓄、婉约、细腻的表达方式。

他还对词曲的创
作技巧进行了详细的讲解,让我对词曲的创作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对于词曲的鉴赏和创作都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通过阅读《人间词话》,我对词曲艺术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欣赏。

我深深地感受到了词曲之美,以及袁枚对词曲的热爱和执着。

这部
书让我对词曲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也让我对中国古代文学有了更全
面的了解。

我相信,这部书将成为我对词曲艺术学习的重要参考资料,也将成为我对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的重要启蒙之书。

王国维《人间词话》美学方法论解读

王国维《人间词话》美学方法论解读

王国维《人间词话》美学方法论解读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一、《人间词话》审美意境解读王国维在其《人间词话》开篇第二则中说:“有造境,有写境,此理想与写实二派之所由分。

然二者颇难分别。

因大诗人所造之境,必合乎自然,所写之境,亦心领于理想故也”。

王国维了解西方的近代文论,他所说的“造境”,相当于西方的浪漫主义创作方法,侧重于以艺术的幻想和虚构,营造神奇瑰丽的超现实境界,藉以表现作者的激情和理想。

王国维从创作方法角度论词,是对古代文学理论的丰富与发展。

事实上,在三百多年的宋词创作史上,从欧阳修、晏小山到苏轼、秦观、黄庭坚、李清照、辛弃疾、陆游,直到刘克庄、吴文英等,都有堪称浪漫主义的名篇佳作,我认为其中成就最高的是苏、辛。

“情动于中而言溢于表”,任何一首优秀的词作,必表现作者彼时彼地的情感,这种情感因何而发,会抒什么情感成了读者要解读的重要内容,因此了解写作背景以及作者的人生经历就成了理解词的重要一环。

在理解词作中所写物象,必须发挥想象,境充空白,揣摩词作主旨。

所谓“物象”,就是指客观事物,是被作者人格化的描写对象。

词作者塑造物象主要为言志、言情、言心声。

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诗”是不错的,它是作者情感的载体,因此要了解作品的主旨不妨先从词中的物象入手。

词的语言精炼,是高度浓缩的语言,词作讲究简洁、含蓄,以少少许胜多多语,有时甚至于“不着一字,尽得风流”以达到“情在词外”的审美标准。

而词的这种空灵之美、含蓄之美正需要读者借助于自己的创作经验展开丰富的联想、想象来填充,对字里行间的底蕴作深入的探究。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此词系元代词人马致远《天净沙》小令。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第六十三则中评价道:“寥寥数语,深得唐人绝句妙法。

有元一代词家,皆在能办此也”。

《人间词话》读书体会古典诗词的韵味与意境

《人间词话》读书体会古典诗词的韵味与意境

《人间词话》读书体会古典诗词的韵味与意境《<人间词话>读书体会古典诗词的韵味与意境》诗词,宛如历史长河中璀璨的明珠,闪耀着古人智慧与情感的光芒。

而《人间词话》则如一把钥匙,为我们开启了领略古典诗词韵味与意境的大门。

当我们翻开《人间词话》,仿佛能听到王国维先生在耳边轻声诉说着诗词的奥秘。

他以独特的视角和敏锐的洞察力,为我们剖析了一首首经典诗词背后的深层内涵。

诗词的韵味,首先体现在其语言之美上。

古人用词极为精炼,寥寥数语,便能勾勒出一幅生动的画面,传达出复杂的情感。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仅用十个字,便将广袤沙漠中的孤寂与壮丽展现得淋漓尽致。

那笔直的孤烟,那浑圆的落日,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让人仿佛身临其境。

又如“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一个“绿”字,让春风有了动态之美,仿佛春风拂过,江南大地瞬间焕发出勃勃生机。

这种精准而富有表现力的用词,使诗词具有了独特的韵味,让人反复品味,爱不释手。

诗词的韵味还在于其音律之美。

古代诗词大多可以吟唱,平仄押韵,节奏分明。

读起来朗朗上口,如音乐般婉转悠扬。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首《静夜思》,韵律和谐,节奏明快,即便不了解其含义,单纯诵读,也能感受到一种舒缓而优美的旋律。

而柳永的词“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读来则有一种凄楚哀婉之感,那错落有致的音律,更增添了词的感染力。

然而,诗词的魅力不仅仅在于表面的韵味,更在于其深邃的意境。

意境是诗词的灵魂所在,它超越了文字本身,让读者在心灵深处产生共鸣。

有的诗词营造出一种宏大壮阔的意境。

如“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站在泰山之巅,俯瞰众山,那种豪迈与壮志,让人不禁心潮澎湃。

又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笔下的庐山瀑布,气势磅礴,仿佛银河从天而降,给人以无限的遐想和震撼。

有的诗词则描绘出细腻婉约的意境。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秦观将飞花和丝雨与梦和愁相联系,营造出一种轻柔、迷蒙的氛围,让人心生忧愁。

人间词话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解读

人间词话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解读

人间词话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解读中国古代文学是世界文化宝库中重要的一部分,具有丰富多样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其中,我国古代诗词作为文学的瑰宝,被称为“唐宋诗词的盛世”。

而《人间词话》作为一部关于古代文学的著作,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古代文学资料和经典作品的解读。

本文将通过对《人间词话》的研究,探讨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解读。

一、《人间词话》概述《人间词话》是明代文学家袁宏道在其晚年整理的一部有关南宋词的文集,它以对南宋词的论述为主线,对古代文学作品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和解读。

该书共分为十卷,内容丰富,对于理解和研究中国古代文学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中国古代诗词的艺术特点1. 塑造形象:中国古代诗词善于以简洁而深入的语言塑造形象,通过独特的描写手法,使人物、景物鲜活具象,给读者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2. 对比运用:中国古代诗词中普遍运用对比的手法,通过对比的张力,突出主题,增强作品的感染力。

3. 借物言志:中国古代诗词善于以对自然界的描绘来表达诗人的情感和心情,借助物象寄托情感,使作品更加形象化。

4. 蕴含哲理:中国古代诗词中蕴含着丰富的哲理和人生智慧,通过艺术语言的表达,将深刻的思想和感悟传达给读者。

三、《人间词话》对古代文学的解读《人间词话》通过精辟的点评和解读,为读者呈现了古代文学作品的独特魅力和艺术价值。

这部著作对于解读古代词作品的艺术特点和文化内涵有着重要的启示。

首先,《人间词话》通过对南宋词的解读,突出了中国古代词作的节奏感和音律美。

南宋词以其优美的音韵和流畅的节奏成为宋词的代表作品,通过作者的点评,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到古代词作品的音韵之美。

其次,《人间词话》将词作品的意境和情感表达作为重要研究对象。

古代词作以其独特的意境和情感表达而闻名,通过对古代词作品的解读,我们可以感受到词人对自然界的咏唱,以及对人生百态的思考和抒发。

另外,《人间词话》所选取的古代词作品非常广泛,既有咏史抒怀的纪实性作品,又有描绘山水田园的清新作品,还有表达爱情的抒情作品。

读《人间词话》赏古典诗词

读《人间词话》赏古典诗词

03
在《人间词话》中,古典诗词不仅表达了爱情的情感,还蕴含着对爱情的思考和哲理。这些诗词揭示了爱情的复杂性和人生的无常,引导读者思考爱情的本质和意义。
爱情表达
离别之痛
古典诗词中,离别是一个常见的主题。诗人通过描绘离别的场景和情感,表达了对亲人、友人或爱人的依依不舍和思念之情。离别的痛苦和无奈是诗词中常见的情感基调。
王国维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先后在苏州、上海等地接受新式教育,并游学日本、美国等地。他的学术研究涉及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多个领域,被誉为“中国近现代学术史上的巨匠”。
作者介绍
《人间词话》是王国维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古典诗词理论的重要著作之一。该书以“人间”为名,通过对历代词人的评价和赏析,探讨了词的艺术特点和创作规律,并对词的发展史进行了系统的梳理。
读《人间词话》赏古典诗词
目录
《人间词话》简介 《人间词话》中的诗词赏析 《人间词话》中的诗词理论 《人间词话》中的诗词风格 《人间词话》中的诗词意象 《人间词话》中的诗词情感表达
01
CHAPTER
《人间词话》简介
作者王国维(1877-1927),字静安,号观堂,浙江海宁人,中国近现代历史学家、哲学家、文学家、书法家和戏曲理论家。他是清末民初著名的学者、诗人和书法家,也是中国近代学术史上的重要人物。
落花意象
酒在诗词中常常作为诗人排遣忧愁、抒发豪情的方式,也是诗人与朋友相聚时的佳酿。
总结词
在《人间词话》中,酒意象常与诗人的情感和心境相联系,如“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等,通过饮酒来抒发内心的情感和豪情。
详细描述
酒意象
06
CHAPTER
《人间词话》中的诗词情感表达

循迹《人间词话》感受诗词“三美”

循迹《人间词话》感受诗词“三美”

循迹《人间词话》感受诗词“三美”作者:陶静娟来源:《初中生世界·初中教学研究》2017年第10期自古以来,评价文章优劣的标准各不相同。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提出“境界说”,从“境界、真情、词句”的角度评判词的好坏——以境界取胜的文章千古流传,以真情动人的文章经久不衰,以词句取胜的文章深受欢迎。

下面,就让我们循着《人间词话》的足迹,领略诗词鉴赏中的“三美”——美的意境、美的情感和美的文字。

一、境界为最上,领略自然景物的不同意境词以境界为最上。

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 。

五代、北宋之词所以独绝者在此。

《诗经·蒹葭》一篇,最得风人深致。

晏同叔之“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意颇近之。

但一洒落,一悲壮耳。

——王国维《人间词话》王国维将“境界”作为自己美学思想的核心内涵,他认为:1.境界分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

前者是作者站在自己的角度观察认识事物,如“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后者指作者站在事物的角度观察认识事物,物我两忘,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2.境界的大小无关优劣。

境界大是指意象宏大、格局开阔、情感粗放,境界小是指意象精巧、视点集中、情感细腻。

境界大小没有高下之分。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表现的是闲淡心思的小意境;“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是苍茫壮阔的大意境。

3.喜怒哀乐也是一种境界。

作者能写出真景物、真感情,就叫有境界,否则就叫无境界。

欧阳修的“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豪放中有沉着的意趣,意境更加高深;秦观词意境凄婉,因其生平经历坎坷形成凄凉心境,在创作中便表现出凄婉风格。

诗词中的景物描写常常渲染氛围,营造一种特定的意境。

如《诗经·蒹葭》中,“蒹葭苍苍/萋萋/采采,白露为霜/未晞/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之湄/之涘”,诗歌借景起兴,重章叠句营造了朦胧凄迷的意境,引人遐想。

“在水一方”意境深远,除了可隐喻爱情,也蕴含着理想、事业等方面的人生哲理,因为可望而不可即是人生常有的境遇。

《人间词话》读后感

《人间词话》读后感

《人间词话》读后感《人间词话》读后感1《人间词话》是近代极富盛名的文学理论批评著作,它集中体现了王国维的文学,美学思想,使中国古典文艺美学的历史上里程碑的重要作品。

他继承了中国文艺批评的传统形式,乃是段章零语,灵机闪现处便是绝妙好辞成文。

所以这本书极大程度的保存了这种写作的真实。

这本书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是王国维《人间词话》的手稿原文;第二部分是附录。

读了王国维的《人间词话》,顿觉词的世界是如此之大,如此之深,当你遨游其中使你会发觉自己的渺小与无知。

最初接触王国维的那三句精辟的论断: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不可不历三种之阶级:“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晏同叔《蝶恋花》此第一阶级也。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欧阳永叔《蝶恋花》此第二阶级也。

”众里寻他千百度,回头蓦见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

”(辛幼安《青玉案》)此第三阶级也。

并不知道是出自他的著作,但已对概括除此三境界的人敬佩不已,便生出急切阅读此书的念头,其时,学习中国古典文学,老师推荐必读的书目中就有这本。

因为经验的浅薄,阅读时感到困难重重,比较晦涩难懂,匆匆读了一遍了事。

但是经过了十几年的时间,人生的阅历积攒的比较丰富,阅读了较多的书之后,忽然又一次想读他一读。

再读之后,对这位天才的敬佩由此剧增。

他有关词的境界的论述确实极为精辟,极为精彩,堪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他引领了一代文学批评的脉搏,引导人们如何去审美,如何在词中品味,感悟,获得美的熏陶。

一首词从怎样的角度去鉴赏。

例如,他提出了“无我之境”:“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

有我之境:“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他提出了这两个重要的概念,引导作者和读者向更高的层次迈步。

《人间词话》中还有一种观点正中了我的心扉,让我感受很深。

那就是在《乐府诗集》《子夜歌》中提出的:“人用来排遣愁苦的东西不外三样东西:酒、诗和死亡。

《人间词话》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

《人间词话》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

《人间词话》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人间词话》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导语】:《人间词话》是清末词学理论著作。

人间词话读后感1000字范文 王国维《人间词话》读后感作文四篇

人间词话读后感1000字范文 王国维《人间词话》读后感作文四篇

人间词话读后感1000字范文王国维《人间词话》读后感作文四篇初读《人间词话》,是在暮春季节的一个午后,窗外柳丝低垂,紫燕轻喃,单独倚靠在窗前的榆木榻上,沏一壶香茗,在茶香缭绕中,细细品读,任思绪在在字里行间渐渐流淌,而窗外,那投射进来的一米阳光,暖暖的,缓缓的,从榻首移到榻尾,恍然间,仿佛过了半个世纪。

我喜爱诗词,也喜爱读一些《诗词鉴赏》之类的书籍。

但是《人间词话》是迄今为止我所读过的最好的一本书评。

严格说来,《人间词话》算不上一本书,充其量是一篇读书笔记。

但在这篇笔记中,王国维老先生洋洋洒洒,挥斥如意,对由唐至清的诗词曲赋逐一进展了评点,高屋建瓴,切肯中要,显示了深厚的国学功底。

全文由始至终沿着“词以境地为最上”这一主线,重点围绕“造境与写境”,从“人与境”、“情与境”两个方面着手,阐述了词境的“虚与实”、“远与近”、“动与静”、“大与小”、“粗暴与细腻”、“豪放与婉约”,总结出诗词的“三重境地”亦即“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的三种之境地。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际路。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以及“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

在这本书中,王国维先生犹如一个博学的评委,为读者点评了词品的凹凸、词境的大小、词句的优劣以及词人的特长与缺乏;犹如一个娴熟的讲解员,给读者叙述了由盛唐至早清中国诗词曲赋的进展史;犹如一个高超的导演,向读者呈现了“大漠孤烟直”、“寒波澹澹起”、“马鸣风萧萧”、“乱红飞过秋千去”、“红杏指头春意闹”等一系列气象万千,风格迥异的宏伟画面;犹如一个精彩的主持人,让读者熟悉了疏狂的李白、沉稳的王维、豪放的苏轼、柔弱的李煜、温婉的李易安、凄楚的纳兰容若等一大批才情出众、气质各异的宏大词人。

翻开书,我们眼中看到的是一行行流淌着的文字,掩上卷,我们眼前出现的是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和一个个鲜活的人物。

王国维先生是我国历史上特别闻名的国学大师,他一生中在考据、哲学以及文学评论等多方面均取得了较大成就,他博学多才,自视颇高,尤其对自己写词的功夫颇为得意。

人间词话心得体会(优质17篇)

人间词话心得体会(优质17篇)

人间词话心得体会(优质17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职场文书、公文写作、党团资料、总结报告、演讲致辞、合同协议、条据书信、心得体会、教学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place documents, official document writing, party and youth information, summary reports, speeche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ary letters, experiences, teaching material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人间词话心得体会(优质17篇)总结心得体会是我们提高自我认识和自我发展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它我们能够更好地规划自己的未来。

《人间词话》读后感

《人间词话》读后感

《人间词话》读后感
《人间词话》是中国古代文学家刘克庄的代表作之一,书中收录了大量关于词
的论述和鉴赏,对于词的创作技巧、表达方式、情感表达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读完这本书,让我对词的理解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

首先,书中对于词的创作技巧进行了详细的剖析,让我对于词的构思和写作有
了更清晰的认识。

词是一种短小精悍的文学形式,要求在有限的篇幅内表达出丰富的情感和意境,这需要作者有着精湛的写作技巧。

通过书中的论述,我对于如何构思和写作一首好词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这对于我自身的创作有着很大的帮助。

其次,书中对于词的情感表达进行了深入的探讨,让我对于词的情感表达有了
更加深刻的认识。

词是一种富有感情色彩的文学形式,通过对于情感的表达,可以唤起读者内心深处的共鸣。

在书中,作者对于如何通过文字来表达情感进行了详细的讲解,这让我对于情感表达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也让我在创作词的时候更加有把握。

总的来说,读完《人间词话》让我对于词的创作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对于词
的构思、写作技巧和情感表达都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这本书不仅是一部关于词的论著,更是一部对于文学创作的启迪,让我在今后的创作中能够更加游刃有余。

浅谈王国维《人间词话》之境界说

浅谈王国维《人间词话》之境界说

浅谈王国维《人间词话》之境界说阅读了王国维的《人间词话》,真是“大家之作,其言情也必沁人心脾,其辞脱口而出而无矫揉装束之态,以其所见者真,所知者深也。

”在王国维笔下,美成了人生的一片净土,纯洁而又纯洁。

意境说更是源远流长,其文字里透露出的意境美也成了后人为文著作的最高标准。

王国维论词以境界为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言气质神韵不如言境界”。

词以境界为最高审美标准。

那么,到底什么是境界呢?王国维的解释是“境非独谓景物也,感情亦人心中之境界。

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着,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

”像晏殊的词“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这种用真感情写的真境界,不仅得到了王国维的赞赏,也获得了历经千年万年的力量,流传至今。

然而,王国维在其著作中使用了“境界”和“意境”两个术语,这两者是否表示同一概念呢?记得高中语文老师讲过“意境”与“境界”的区别,“意境”与“境界”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而王国维在选用“境界”一词的确费过一番心思,颇具深意。

将“境界”作为艺术批评的一种固定观点,作为一个美学范畴,并作为审美的最高标准加以提倡,当自王国维始。

而王国维将“境界”与“意境”相提并论,我想是有道理的,在他笔下,“境界”是“意境”更高层次的融合。

中国古典美学在探寻美的本质的时候,素有“文质”、“形神”、“性灵”、“神韵”之说,而王国维唯独标榜“境界”,原因在于“境界”自产生之日起,全赖与人的感受作用,境界存在于人感受之所及。

“有境界自成高格,自有名句”,他还认为“文学之工不工,亦视其意境有无与深浅而已。

”《人间词话》中有云:“境非独为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一境界。

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

”那又以何谓之有境界?王有云:“写情则沁人心脾,写景则在人耳目,述实则如其口出是也。

”王国维所指的境界,也就是现在语文学习中所指的抒情方式,情景交融、借景抒情等等,一切景语皆情语。

平常在语文学习中不管散文还是诗歌,都注重景与情的关系,讲求意境美,这也许是受王国维的影响吧。

人间词话的文学观点

人间词话的文学观点

人间词话的文学观点在《人间词话》的开篇中,王国维即提出了词的“境界”问题,原话是这样说的:“词以境界为最上。

与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

五代、北宋之词所以独绝者在此。

”王国维认为,“有境界”才能“成高格”,立“境界”才是诗词的核心内涵。

在王国维看来,文辞华美只是词的表象,词必须体现内涵,而且内在的体现应该是词人情感的自然流露,而不是刻意地堆砌辞藻、追求华美。

王国维在此处主要表达了这样一个观点:对于词作者应将境界作为最高的出发点,而作为读者在理解词的时候也要具有一定的境界和高度,否则难以体现词的神韵和风采。

王国维注重词的境界,认为词的境界是一种思想的升华,更是一种情感的展示,应注重境界的体现。

王国维提出“境界说”之后,对其进行深化,提高对境界的认识,展现出一种新的思维模式,使“境界”定位有所提升。

王国维以艺术审美的角度和观点剖析“境界”,认为艺术创作必须注重境界,形成境界,提高境界,这样才能体现作品的价值和美感。

所以,王国维将境界作为作品评定的最高标准,具有代表性的则为“三境界”说法。

这一说法在《人间词话》第二十六则开篇,王国维原话是这样说的: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此第一境也。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此第二境也。

“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此第三境也。

这三重境界,王国维分别引用了北宋词人晏殊《蝶恋花》、北宋词人柳永《蝶恋花》与南宋词人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中的名句。

在这三种境界之中,第一种境界更多地表现缺少知己,缺少理解,孤寂的情怀,但却有一种大彻大悟,登高怀远的境界;第二种境界则是一种发自内心的眷恋和情感,痴心而执着;第三种境界是一种顿悟,经过思考、追求之后,终于有所得,这种所得是一种境界,是自己的一种超脱和觉悟。

这三重境界是王国维对事业、学问之追求、奋斗、成功过程的高度概括与形象展示,但他又是从艺术层面、并借助古典诗词的意境来阐释的,是从诗词、艺术的意境来表达对人生、生命境界的认识与理解。

王国维《人间词话》中的意境说

王国维《人间词话》中的意境说

王国维《人间词话》中的“境界”说中国早期词学是在无尽的困惑中发展起来的。

敦煌曲子隋唐市井流行,不受重视。

《花间集》约940年由后蜀赵崇祚辑成“诗客曲子词”,由歌妓、酒女歌唱,多写妙龄女子。

如欧阳炯的《南乡子》“二八花钿,胸前如雪脸如莲。

耳坠金鐶穿瑟瑟,霞衣窄,笑倚江头招远客。

”薛昭蕴《浣溪沙》“越女淘金春水上,步摇云鬓佩鸣珰。

渚风江草又清香,不为远山凝翠黛,只应含恨向斜阳,碧桃花谢忆刘郎”。

欧阳修《蝶恋花》“越女采莲秋水畔,窄袖轻罗,暗露双金钏。

照影摘花花似面,芳心只共丝争乱。

鶈鷘滩头风浪晚,雾重烟轻,不见来时伴。

隐隐歌声归棹远,离愁引着江南岸。

”李璟《浣溪沙》“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

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箫寒,多少泪珠何限恨,倚阑干”。

诗之境阔,词之言长,词的美学价值,诗言志或言情都是显性的,“词之雅郑,在神不在貌。

永叔、少游虽作艳语,终有品格。

”缪钺(1904—1995)先生诗“少年伫兴观书卷,如向深山踽踽行。

触眼峰峦乱稠迭,回头径路渐分明”,中国词学也是在困惑中踽踽走来。

僧人释惠红的《冷斋夜话》云:“法云秀关西,铁面严冷,能以理折人。

鲁直名重天下,诗词一出,人争传之”。

师尝谓鲁直曰:“诗多作无害,艳歌小词可罢之”。

鲁直笑曰:“空中语儿,非杀非偷,终不至坐此堕恶道。

”士阶层,士文化,其诗亦言情,但其旨归‘文以载道’、‘诗以言志’、‘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士人亦有情词,配合燕乐演唱,不过每每糟到人质疑和规劝。

《人间词话》是国学大师,清华国学四大导师之一的王国维的代表性著作,为传统词话,提出的“境界”说对于后来研究更是具有深远的影响。

在《人间词话》中,不仅大量的出现了“境界”也出现了“境”。

王国维最初用到“境界”是在《红楼梦评论》这篇论文中。

“境界”在王国维那里,已不再是散见于零碎批评中的一个术语或概念,而是一个有系统美学观点的文艺学说了。

对人间词话疏证彭玉平的理解

对人间词话疏证彭玉平的理解

对人间词话疏证彭玉平的理解对于彭玉平的《人间词话》,我个人的理解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彭玉平在《人间词话》中强调了词的独特性和独立性。

他认为,词是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与其他文学形式(如诗、曲)有着明显的区别。

他指出,词是以“语言为体,音乐为用”的一种艺术表达,具有独特的韵律和音乐性。

词的创作要求既要注重文字的表达,又要注重音乐的韵律,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彭玉平在《人间词话》中强调了词的情感表达和审美追求。

他认为,词的创作要注重情感的表达,要能够真实地反映人的内心世界和情感体验。

他强调了词的情感共鸣和情感传递的重要性,倡导词的创作要能够打动读者的心灵,引发共鸣。

同时,他也提出了对于词的审美追求,认为词的创作要追求美感,要注重词的韵律和音乐性的美,要注重词的意境和形象的美。

彭玉平在《人间词话》中还强调了词与时代的关系。

他认为,词是受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影响的,词的创作要注重反映时代的特点和社会的变迁。

他指出,词的创作要根据时代的需要来选择题材和表达方式,要与时俱进,与时代保持共鸣。

他还提到了词的流派和风格的变化,认为词的创作要具有时代感和时代特色。

彭玉平在《人间词话》中还谈到了词的修养和创作技巧。

他认为,词的创作需要有扎实的文学修养和艺术修养,需要对传统文化和词的发展有深入的了解。

他还提到了一些词的创作技巧,如运用修辞手法、合理运用字音字义、注意节奏和韵律等。

他认为,词的创作需要有独特的创新和个性,不能墨守成规,要有自己的风格和特点。

总的来说,彭玉平的《人间词话》从词的独立性、情感表达和审美追求、与时代的关系以及词的修养和创作技巧等方面,对词的创作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探讨。

他的观点和理论对于词的发展和创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对于词人和词学研究者都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通过阅读和理解《人间词话》,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词的独特性和独立性,注重词的情感表达和审美追求,关注词与时代的关系,提高词的创作修养和技巧,从而更好地创作出具有艺术价值和时代特色的优秀词作。

人间词话评价温庭筠

人间词话评价温庭筠

人间词话评价温庭筠温庭筠,唐代文学家,以词作品享誉盛名。

他的词作语言清新婉约,情感细腻,被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本文将从他的创作特点、艺术风格以及影响等方面对温庭筠及其词作进行评价。

一、创作特点温庭筠的词作独具一格,其创作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才情横溢:温庭筠才思敏捷,词作才华出众。

他的词作从字词的选用到句法的运用,都展现了他卓越的才情与独特的艺术才能。

2. 情感真挚:温庭筠的词作情感真挚,表达细腻。

他善于通过文字表达内心的情感,并将情感融入到自然景物的描写中,使人感受到一种激发心灵的力量。

3. 表达方式独特:温庭筠的词作充满音乐和节奏感。

他善于运用音韵、押韵等技巧,使词作具有独特的韵律感和听觉享受。

二、艺术风格温庭筠的词作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自然婉约:温庭筠的词作追求自然、婉约的表达方式。

他善于将自然景物与人的情感融为一体,使词作具有自然而不刻意的美感。

2. 浪漫唯美:温庭筠的词作带有一种浪漫唯美的情调。

他善于通过词作表达对爱情、人生的向往和追求,营造出一种浪漫、唯美的意境。

3. 善于抒情:温庭筠的词作抒发个人情感,表达内心的悲喜之情。

他的词作无论是描写自然景物还是抒发爱情之情,都能以细腻动人的方式引发读者的共鸣。

三、影响温庭筠的词作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词坛宗师:温庭筠是唐代文学的一颗璀璨明珠,他的词作在当时就享有很高的声誉。

他的作品对后世的文人词人产生了巨大的指导作用,成为了后世文学创作的重要源泉。

2. 词体创新:温庭筠在词体创新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

他善于运用新的词体形式,并将传统词的音韵和韵律发展到了新的高度,使词的体裁更加丰富多样。

3. 文化传承:温庭筠的词作不仅表达了个体之情,更承载了一种特定的时代文化内涵。

他对于唐代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为后世文学的繁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人间词话》的读书笔记个人领悟五篇

《人间词话》的读书笔记个人领悟五篇

《人间词话》的读书笔记个人领悟五篇《人间词话》的读书笔记个人领悟1国学大师王国维的《人间词话》堪称文学经典。

读完这本精妙独到的词评,令人最有感触的,便是其中用三句宋词精妙概括的人生三境界了。

“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此第一境也。

这第一境界便让我产生了共鸣。

一夜萧萧,西风凄凉,意境似乎有些悲伤。

独上高楼,极目远眺天涯路,这又是何等的坦荡!西风凋零了碧树,眼前的形势不容乐观,众多天涯路,我该走哪一条?这时就必须登上高楼,因为只有站得高,才能望得远。

站得高,才能排除干扰,不会被眼前飘忽不定的浮云所迷惑。

这样,望尽天涯之路,看清人生的方向,才能确定好下一步做什么,决定好自己即将要走的路。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看清起点,找明方向,这将是一个成功的开端。

第一境界所指的,是寻找天涯路的过程。

而第二境界,则概括了一种锲而不舍的坚毅性格和执着态度——“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心中有目标,眼前有方向,还缺什么?缺的是努力。

好高骛远,光说不练,看清了路却懒得往前走,这算什么?没有实际行动,有再高的天赋,再好的计划又有何用?最后只能成为思想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

努力一天两天,不足为奇,一年两年,才是难能可贵。

尽管遇到困难,尽管“衣带渐宽人憔悴”,也要坚持奋斗,继续前进,因为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

如果能够一直眼看前方不改变方向,衣带渐宽终不悔,这难道不是一种伟大的境界吗?“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这第三境界最为耐人寻味。

世事无常,实现理想之路的羁旅漂泊最能磨练一个人的心智。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经历了上高楼,人憔悴,冲破了无数的难关与考验,我们就会逐渐变得成熟,对事物有自己的认识与见解,知道自己要什么。

众里寻他千百度,正是有了千百度的苦苦追寻,才有那蓦然回首时的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俗话说,功到事成,追梦路上,我们心中应该不急不躁,耐心等待。

即使千百度的追寻未果,也能安然面对,坦坦荡荡。

《人间词话》读后感

《人间词话》读后感

《人间词话》读后感
《人间词话》是明代文学家袁枚的一部文学随笔集,其中包含了他对词的独特见解和对人生、情感的深刻思考。

读完这部书,我深受启发,对词的理解和人生的感悟都有了新的认识。

在《人间词话》中,袁枚对词的创作技巧和情感表达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探讨,他认为好的词应该有真情实感,能够表达作者内心的真实感受。

他还提出了“清新淡泊”的创作理念,认为词作应该追求简洁清新,避免华丽和浮夸。

这些观点让我对词的创作有了新的认识,明白了词的力量在于情感的真挚和表达的简洁。

除了对词的创作技巧,袁枚在《人间词话》中还对人生、情感进行了深刻的思考。

他认为人生短暂,应该珍惜眼前,不要被功名利禄所迷惑,要追求内心的平静和清净。

他对爱情也有着独特的见解,认为真正的爱情应该是平淡而持久的,而非激情的热烈。

这些观点让我对人生和情感有了新的认识,明白了珍惜当下,追求内心的平静才是最重要的。

总的来说,读完《人间词话》让我受益匪浅。

袁枚对词的创作和人生的思考都有着独特的见解,这些观点让我对词和人生都有了
新的认识。

我相信在今后的创作和生活中,这些思想将会给我带来更多的启发和帮助。

人间词话的内容解读

人间词话的内容解读

人间词话的内容解读《人间词话》是清代著名文学家王国维所著,是他在诗歌理论方面的代表作。

这部作品包含了他对诗词的深入理解和独到见解,其中涵盖了诗词的本质、风格、意境和写作技巧等方面。

一、诗词之本质王国维认为,诗词的本质是表达情感和思想。

诗词是诗人对世界的感悟和体验,是他们内心深处的情感和思想的表达。

因此,诗词的真正价值在于它们所传达的情感和思想,而不在于它们的语言和形式。

二、诗词之风格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提出了“隔”与“不隔”的概念,认为诗词的风格应当是“不隔”。

所谓“隔”,就是用晦涩难懂的词汇和复杂的意象,使得读者难以理解和感受诗词的情感和意境。

而“不隔”则是用自然、流畅的语言,以明快、直接的意象表达情感和思想,使读者能够直接感受到诗词的情感和意境。

三、诗词之意境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强调诗词的意境之美。

他认为,好的诗词不仅要有明确的主题和情感,更要有深远、悠远的意境。

意境是诗人通过自然景象、人物形象和象征意义等手段,创造出的一种独特的情感和氛围。

好的意境能够让读者深入感受诗词的情感和主题,同时也能引发读者的联想和想象。

四、诗词之写作技巧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也探讨了诗词的写作技巧。

他认为,好的诗词需要有自然的节奏和韵律,要注重语言的锤炼和意象的创造。

此外,他还提出了“起承转合”的法则,即诗词的布局应当有起有承,有转有合,使得整个作品既有整体性又有变化性。

同时,他强调诗词应当注重表现力的发挥,通过生动的描绘和形象的比喻来增强作品的表现力。

总的来说,《人间词话》是一部具有深远影响的诗歌理论著作,王国维以其独到的见解和深刻的分析,揭示了诗词的本质、风格、意境和写作技巧等方面的奥秘。

这部作品不仅对当时的文学界产生了重大影响,而且在今天依然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启示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人间词话》的意境美说到意境美,不得不提及王国维的《人间词话》。

境界,或意境,乃是一种高妙的境界,是主观精神与客观意象的巧妙结合。

“境界”一词,最早出自于西汉。

唐代王昌龄《诗格》,把“境”分为“物境”、“情境”与“意境”三种。

《人间词话》一则以“境界”论词,他指出: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

五代、北宋之词,所以独绝者在此。

(《人间词话》)言气质,言神韵,不如言境界。

有境界,本也;气质、神韵,末也。

有境界而二者随之矣。

(同上)境,非独谓景物也。

喜怒哀乐,亦心中之一境界。

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

(同上)二则以“境界”论戏曲,认为境界是衡量戏曲文章高下的基本标准。

他在《元剧之文章》指出:“元剧最佳之处,不在其思想结构,而在其文章。

其文章之妙,亦一言以蔽之,曰:有境界而已矣。

何以谓之有意境?曰:写情则沁人心脾,写景则在人耳目,述事则如其口出是也。

古诗词之佳者,无不如是,元曲亦然。

明以后,其思想结构,尽有胜于前人者,惟意境则为元人所独擅。

”(《宋元戏曲考》)三则以“意境”论文学,指出“意境”是文学共同的审美追求。

托名樊志厚的《人间词乙稿序》云:“原夫文学之所以有意境者,以其能观也。

”又说:“文学之工不工,亦视其意境之有无,与其深浅而已。

”四则以“境界”论词眼,说明“词眼”对境界构成的重要作用。

《人间词话》第七则云:“红杏枝头春意闹”,着一“闹”字,而境界全出;“云破月来花弄影”,着一“弄”字,而境界全出矣。

词眼,是词中最关键的字眼。

王国维以宋祁【玉楼春】与张先【天仙子】为例,指出“红杏枝头春意闹”与“云破月来花弄影”分别一“闹”字,则使其词境界全出。

五则以“境界”论古今成就大事业、大学问者共同的人生际遇,《人间词话》云:古今成就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此第一种境界也。

“衣袋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此第二种境也。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此第三种境也。

王国维的论词的创作主体,即以爱情为喻,抒写古今成就大事也、大学问者所必须经历的三种境界,别开生面。

是为经典之言,座右之铭。

《人间词话》借用西方美学概将境界而分类。

一是从创作主体而言,他把境界分为“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

《人间词话》指出: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有我之境也。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寒波澹澹起,白乌悠悠下”:无我之境也。

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

古人为词,写有我之境者为多;然未始不能写无我之境,此在豪杰之士能自树立耳。

无我之境,人惟于静中得之;有我之境,于由动之静得之。

故一优美、一宏壮也。

王国维分别以欧阳修【蝶恋花】“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与秦观【踏莎行】“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为例,为指出有我之境的美学特征在于“以我观物”;又以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与元好问“寒波澹澹起,白乌悠悠下”为例,指出无我之境的审美特征在于“以物观物”。

前者得之于“动”,是“宏壮”之美;后者得之于“静”,属于“优美”。

所谓“有我之境”,是指那种感情比较直露、倾向比较鲜明的意境。

如杜甫的《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此诗道出了作者历经战乱,特别是目睹安史之乱后京城的破败景象的痛苦心情。

花草本不含泪,鸟儿也不会因人的别离惊心,只因诗人痛苦不堪,所以都有了人的情感色彩,这就是“有我之境”。

如李清照的“睨眸处,暮云合,人任何处?”在她的词中,就能感觉到她的内心之愁苦,容颜之憔悴深深地打动多少人的心啊,这是“有我之境”的好处了。

豪放派词就不这样了。

又有一首词,“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无关风与月。

”是以我之境,以我观物,故能将自己思想的话语加于事物上,感染读者,达到共鸣的效果。

所谓“无我之境”,并不是指作者不在意境画面中出现,而是那种情感比较含蓄,不动声色的意境画面。

王国维认为,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就是“无我之境”,作者自己虽出现在画面中,但他的情感却藏而不漏,一切让读者自己从画面中去体会。

杜甫的七绝:“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也是“无我之境”。

作者描写了景色,但未评价景色,中间无一字臧否,也是于不动声色之中见意境。

但人们却可以从画面开拓的意境里,间接的领略到诗人欢欣的情绪和开朗的胸怀。

因此“无我之境”,只是情感不外漏,并不是没有情感和倾向,“无我”只是就表面境象而言的。

二是以风格流派而言,他将境界分为“写境”与“造境”。

指出:“有写境,有造境,此理想与写实二派之所由分。

然二者颇难分别,因大诗人所造之境必合乎自然,所写之境亦必邻于理想故也。

”“写境说”,为无我之境,出于观物者(由在场的我观物以使我的不在场),境多于意。

(观我与观物之间谁观?)周云,即前者偏重于抒情,而后者偏重于写景。

写境者,即以客观之笔写现实之境。

譬如"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雾失楼台,月迷津渡"、"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春秋"、"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小径红稀,芳郊绿遍,高台树色阴阴见"、"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等等。

造境者,即以主观之笔写虚拟之境,譬如"当时明月在,照得彩云归"、"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淮南皓月冷千山,冥冥归去无人管"等等。

然而写境造境大多数都难以分别。

因为写境中,诗人敏锐的笔触已经将浓浓的情绪融入其中;而造境中,又是诗人基于对自然之境的观察揣摩后提炼出来的。

试看"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等等,这些是写境还是造境呢?诗有叙事诗,词却无叙事词。

因为词之体裁不适合叙事,却非常适合抒情。

因此词中之境,很多都蕴含情致在里面。

前面第十八条老王说冯词"高树鹊衔巢,斜月明寒草"胜于"流萤渡高阁"和"疏雨滴梧桐",道理也正在这个地方。

另外,在《人间词话》中王国维尤其谈到性情真对主观词人的重要性。

“词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故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是后主为人君所短处,亦即为词人所长处。

”(《人间词话》)“客观之诗人,不可不多阅世,阅世越深,则材料越丰富,越变化。

《水浒传》、《红楼梦》之作者也是。

主观之诗人,不必多阅世,越浅,则性情越真,李后主是也。

”(同上)这里谈及南唐后主李煜的词,周济【介存斋论词杂著】:“后主词,如生马驹,不受控捉。

”让我们来回忆一下李煜的词。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留人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

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乌夜諦】“帘外雨潺潺。

春意阑珊。

罗衾不耐五更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

无限江山。

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浪淘沙】“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

故国不堪回首明月中。

雕栏玉彻应犹在。

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向东流。

”【虞美人】这些脍炙人口的词,首推【虞美人】。

它反映的是末代君主的亡国之痛。

这首词所凝聚的经过符号化的情感,并不是与亡国之愁一一对应的。

就李后主当时的心境推究,他的“往事”、他的“故国”,乃至他的“雕栏玉砌”和“朱颜”,皆有具体所指,它们与“春花”、“秋月”、“东风”一起,构成了连贯的意象群,于是“愁”被净化了,剥离了亡国之愁的实体,只剩下万古恒同的外形,达到如斯境界才算得上真正的艺术,才会超越时空而获至永恒的意义。

无论哪一个时代的人,不论当时的“愁”是什么,都不难从中领悟到人类最普遍的直接经验:经过繁华的梦想和破落的悲哀,经过人生的蹉跎和磨难之后,对生命、对人生的那种深切的发现。

而诗与非诗的差别,难道不就在于对人类直接经验本身的综合、提炼与升华的程度吗?如今,人们提起李煜,所指的已不复是那个袭位怠于政事的昏君,而是一个创作出不朽作品的文学家。

如果说屈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伟大的诗人,那么李煜便堪称我国伟大词人。

他的词,上脱花间派的窠臼,下开苏轼“大江东去”的豪放词风,对自宋以来的词人影响堪巨。

词的贡献中除了李煜,还有一位词人,他的词十分有意境美。

那就是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的词以凄婉、幽怨的美构筑了他充满情韵的诗歌世界。

他的词虽承婉约风格,但摆脱了浮艳颓靡的词风,以真纯自然,清新超逸,有如清水芙蓉的风格,赢得了“北宋以来,一人而已”(王国维语)的赞誉,确立了他在清初词坛上的巨擘的地位。

纳兰词中出现最多的是“雨”的意象。

由于纳兰的词多以感伤的笔调写人生聚散,爱情悲欢,或追忆旧踪残梦,感叹兴亡,因此雨的意象在他的词里,有一种凄清哀婉的情韵和色调,成为他表达悲凄伤感、幽怨多苦感情的一个载体。

他笔下的雨有:细雨、冷雨、伏雨、红雨、夜雨、寒雨、丝雨、秋雨、灵雨、微雨、泪雨、花雨、疏雨、零雨、烟雨、和雨、残雨、归雨、暮雨、暗雨、敲窗雨、三更雨、阑珊雨、萧萧雨、灯前雨、沉香雨、廉纤雨、霏微雨、轻薄雨等等,俯拾即是,出现了近百次。

他写自己秋夜梦回无眠的愁情:“更夜深、细听空阶雨滴,梦回无据。

”(《疏影》)他表达自己的客中的凄凉:“独客单衾谁念我,晓来凉雨飕飕。

”(《菩萨蛮》)他抒发自己扈从的无奈:“明日客程还几许,沾衣况是新寒雨。

”(《蝶恋花》)他抒发兴亡盛衰的伤感:“行人莫问前朝事,风雨诸陵,寂寞鱼灯。

天寿山头冷月横。

”(《采桑子》)他用雨的消逝,暗示繁华不可久恃:“夜雨几番销瘦了,繁华如梦总无凭。

”(《浣溪沙》)但在纳兰词中,“雨”的意象最多地关联到他的爱情生活:“相逢不语,一朵芙蓉著秋雨。

”(《减字木兰花》)少女艳丽娇羞之态可感;“新寒中酒敲窗雨,残香细袅秋情绪。

”(《菩萨蛮》)妻子孤寂相思之情可见。

总之,他词作中的“雨”或柔、或愁、或悲、或怨、或凉、或渺,传达出丰富的“雨”的意象。

“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诗魂。

”纳兰的诗魂与冷月也有着解不开的情结。

这其中固然蕴含着传统的“月”的意象的审美意趣,更因为“月”是触发他情思的直接物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