颌面部骨与肌肉 PPT课件
合集下载
颌面部局部解剖—颌骨(口腔解剖生理学课件)

下颌隆突:下颌孔的前上方,是由喙突和髁突分别往后 下方和前下方汇合而成的骨嵴。此处由前向后有颊神经、 舌神经和下牙槽神经越过。
下颌舌骨沟:下颌孔的下方有一向前下的沟,沿内斜线 的下方向前延伸,沟内有下颌舌骨肌神经、血管经过。
翼肌粗隆:下颌小舌的后下方骨面比较粗糙,称之,是 翼内肌的附着处。
(4)外面:
(三)大翼
下颌切迹:髁突与喙突之间凹陷,又称乙状切迹。有咬肌 血管、神经通过。
(3)内面:
下颌孔:漏斗状,开口朝向后上方。孔的前方有下颌小舌, 为蝶下颌韧带附着处。
下颌神经沟:下牙槽神经、血管通过此沟进入下颌孔。其 位置相当于下颌磨牙平面上方约1cm处。行下牙槽神经 阻滞麻醉经口内注射时,为了使针尖避开下颌小舌的阻挡, 接近下牙槽神经,注射器针尖应到达下颌孔上方约1cm 处。
易于发生骨折的薄弱部位: 1.正中联合 2.颏孔区 3.下颌角:骨质更薄 4.髁突颈部 由于下颌骨上有咀嚼肌附着,咀嚼肌的牵拉方向不
同,常使骨折块发生移位,产生咬合错乱,有的还可 能使舌后坠,引起呼吸困难甚至窒息。
(四)血液供应、淋巴回流及神经支配
血液供应:来自下牙槽动脉,周围软组织的动脉,如 翼内肌动脉、翼外肌动脉、颞下颌关节囊动脉、颞肌 动脉、咬肌动脉和舌下动脉等。
上颌结节:是后面下部比较粗糙 的圆形隆起,是翼内肌浅头的附 着点。
牙槽孔:后面中部、上颌结节上 方有数个小骨孔,是牙槽管的开 口,向下通入上颌窦后壁,有上 牙槽后神经、血管通过。上牙槽 后神经阻滞麻醉时,麻醉药物应 注入牙槽孔周围。
(3)上面:即眶面,构成眶下壁的大部。
眶下沟:向前、内、下通眶 下管。
垂直部:鼻腔的后外侧壁,外侧面有翼 腭沟与上颌体内面和蝶骨翼突前面的沟, 共同形成翼腭管。
《口腔颌面外科简介》课件

患者接待与病史采集
详细询问患者病情、病史,了 解患者需求和期望。
制定治疗方案
根据诊断结果,制定个性化的 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手 术治疗等。
疗效评估与随访
治疗后定期随访,评估治疗效 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诊疗技术与方法
传统诊疗技术
如口腔颌面部疾病的常 规检查、诊断和治疗。
微创诊疗技术
如内窥镜、显微镜等辅 助下的微创手术操作。
定期口腔检查
定期进行口腔检查,及时发现 口腔问题,预防口腔疾病的发
生。
保持口腔卫生
养成早晚刷牙、饭后漱口的习 惯,使用牙线清洁牙缝,减少 口腔细菌滋生。
控制危险因素
戒烟限酒,减少酸性食物和饮 料的摄入,避免过度疲劳和压 力,以降低口腔疾病的风险。
预防性治疗
根据医生建议,进行预防性治 疗,如窝沟封闭、涂氟等,增
口腔颌面部畸形整复
先天性或后天性畸形对患者的生理和心理健康造成严重影响,研究如何利用现代医学手段 进行畸形整复是学科的重要研究内容。
学科发展趋势与展望
1 2
精准医疗与个体化治疗
随着精准医疗技术的发展,个体化治疗将成为口 腔颌面外科未来的发展趋势,包括基因检测、靶 向治疗等手段的应用。
智能化诊疗与机器人辅助手术
面对颌面部疾病和手术带来的心理压力, 应积极调整心态,保持乐观向上的情绪, 有助于康复进程。
06
口腔颌面外科研究与发展 趋势
学科研究重点与热点
口腔颌面部肿瘤的早期诊断与治疗
随着医学影像技术和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对口腔颌面部肿瘤的早期诊断和个性化治疗成为 研究热点。
口腔颌面部创伤修复
针对口腔颌面部复杂的解剖结构和功能需求,创伤修复技术的研究不断深入,包括组织工 程、生物材料、干细胞等方面的应用。
口腔颌面部颈部解剖—面颈部肌肉(口腔解剖生理学课件)

• 当口腔充满气体而颊部膨 胀时,颊肌的收缩还可将 气体驱出口外。
02
其他表情肌
三、其他表情肌
• 鼻部肌 • 眼周围肌 • 耳周围肌 • 颅顶肌
(一)鼻部肌
• 鼻部肌肉包括鼻肌、降鼻 中隔肌和鼻根肌
• 鼻肌和降鼻中隔肌的主要 作用是开大或缩小鼻孔
• 而鼻根肌可牵拉眉间部的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肤向下,使鼻根部的皮 肤产生横纹
(二) 唇周围肌下组
• 降下唇肌(depressor labii inferioris): 又称下唇方肌,呈方 形,位于颏孔和颏结节之间,起自下颌骨外斜线,行向上内, 与对侧同名肌汇合,止于下唇和颏部的皮下 。其作用是降下 唇。
• 颏肌(mentalis): 又称颏提肌,呈圆锥状,位于降下唇肌 的深面,起自下颌骨侧切牙及中切牙的 牙槽突的骨面,行向 内下,靠近对侧颏肌,止于颏部皮下。其作用是收缩时上提 颏部皮肤,前伸下唇。
• 提上唇鼻翼肌(levator labli superioris alaeque nasi):起自上颌骨额突和眶 下缘,呈内、外两束向外下,内侧束止于鼻大翼软骨和周围的皮下,外侧束 与提上唇肌共同参与口轮匝肌的构成。其主要作用是牵拉鼻翼向上。
• 提口角肌(levator anguli oris):又称尖牙肌,位于提上唇肌的深面,起自上 颌骨的尖牙窝,向下止于口角的皮下,并参与口轮匝肌的构成。其主要作用 是牵拉口角向上。
止于:下颌骨内侧面及翼肌粗隆;
功能:上提下颌骨。一侧收缩, 产生侧向运动。
神经支配:翼内肌神经
4.翼外肌
上头:起自蝶骨大翼的颞下面和颞 下;
下头:起自翼外板的外面;
止于:关节翼肌窝,部分止于关节 囊和关节盘;
功能:牵引髁突和关节盘向前,使 下颌前伸并有降下颌的作用。 单侧收缩使下颌向对侧运动 。
02
其他表情肌
三、其他表情肌
• 鼻部肌 • 眼周围肌 • 耳周围肌 • 颅顶肌
(一)鼻部肌
• 鼻部肌肉包括鼻肌、降鼻 中隔肌和鼻根肌
• 鼻肌和降鼻中隔肌的主要 作用是开大或缩小鼻孔
• 而鼻根肌可牵拉眉间部的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肤向下,使鼻根部的皮 肤产生横纹
(二) 唇周围肌下组
• 降下唇肌(depressor labii inferioris): 又称下唇方肌,呈方 形,位于颏孔和颏结节之间,起自下颌骨外斜线,行向上内, 与对侧同名肌汇合,止于下唇和颏部的皮下 。其作用是降下 唇。
• 颏肌(mentalis): 又称颏提肌,呈圆锥状,位于降下唇肌 的深面,起自下颌骨侧切牙及中切牙的 牙槽突的骨面,行向 内下,靠近对侧颏肌,止于颏部皮下。其作用是收缩时上提 颏部皮肤,前伸下唇。
• 提上唇鼻翼肌(levator labli superioris alaeque nasi):起自上颌骨额突和眶 下缘,呈内、外两束向外下,内侧束止于鼻大翼软骨和周围的皮下,外侧束 与提上唇肌共同参与口轮匝肌的构成。其主要作用是牵拉鼻翼向上。
• 提口角肌(levator anguli oris):又称尖牙肌,位于提上唇肌的深面,起自上 颌骨的尖牙窝,向下止于口角的皮下,并参与口轮匝肌的构成。其主要作用 是牵拉口角向上。
止于:下颌骨内侧面及翼肌粗隆;
功能:上提下颌骨。一侧收缩, 产生侧向运动。
神经支配:翼内肌神经
4.翼外肌
上头:起自蝶骨大翼的颞下面和颞 下;
下头:起自翼外板的外面;
止于:关节翼肌窝,部分止于关节 囊和关节盘;
功能:牵引髁突和关节盘向前,使 下颌前伸并有降下颌的作用。 单侧收缩使下颌向对侧运动 。
王美青口腔解剖学颌面部骨PPT课件

1)尖牙支柱:主要支持尖牙区的咀爵压力,该柱 起于上颌尖牙区的牙槽突,上行经眶内缘至额骨。
2)颧突支柱:主要支持第一磨牙区的咀爵压力, 该柱起于上颌第一磨牙牙区的牙槽突,沿颧牙槽 嵴上行达颧骨分为两支,一支经眶外缘至额骨; 另一支向后外经颧弓达颅底。
3)翼突支柱:主要支持磨牙区的咀爵压力, 该柱由蝶骨翼突与上颌骨牙槽突的后端连接构成, 将咀爵压力传至颅底。
愈合,骨髓炎较少。抵抗及修复力强。
淋巴回流广,恶性肿瘤转移快。(咽后、颌下、颈深淋巴结)
上颌骨由上颌神经支配
二、下颌骨 mandible
下颌骨是面颅骨中 唯一能运动的骨
(一) 下颌骨外形
下颌体(水平部) 下颌支(垂直部)
1. 下颌体
内、外两面,上、下两缘
(1)外面 •正中联合 •颏隆凸 •颏结节 •外斜线 •颏孔
(4) 内侧面(鼻面) 参与构成鼻腔外侧壁 上颌窦裂孔 翼腭沟 翼腭管:3.1cm,腭降动
脉及腭神经
2. 上颌骨突起
(1)额突:其上、 前、后缘分别与额骨、 鼻骨、泪骨相连。额 突参与泪沟的组成。
(2)颧突:向外上 与颧骨相连,向下至 第一磨牙处形成颧牙 槽嵴。
(3)腭突: 骨腭的前3/4 口腔顶 鼻腔底 腭中缝 切牙孔:腭前孔 切牙管
一、上颌骨 maxilla
成对 颜面正中 参与构成:
眶下壁 口腔顶 鼻腔底、鼻腔侧壁 颞下窝 翼腭窝 翼上颌裂 眶下裂
(一)上颌骨的外形
一体和四突 1.上颌骨体 前、后、上、内四面
(1)前面(脸面) 上界:眶下缘 下界:牙槽突 内界:鼻切迹 后界:颧突及颧牙槽嵴
眶下孔 眶下管 尖牙窝
提口角肌起始处 上颌窦手术入路
绪 论 1.定义:口腔解剖生理学是一门以口腔、颅、颌、 面、颈部诸部位的正常形态结构、功能 活动规律及其临床应用为主要内容的学 科。
2)颧突支柱:主要支持第一磨牙区的咀爵压力, 该柱起于上颌第一磨牙牙区的牙槽突,沿颧牙槽 嵴上行达颧骨分为两支,一支经眶外缘至额骨; 另一支向后外经颧弓达颅底。
3)翼突支柱:主要支持磨牙区的咀爵压力, 该柱由蝶骨翼突与上颌骨牙槽突的后端连接构成, 将咀爵压力传至颅底。
愈合,骨髓炎较少。抵抗及修复力强。
淋巴回流广,恶性肿瘤转移快。(咽后、颌下、颈深淋巴结)
上颌骨由上颌神经支配
二、下颌骨 mandible
下颌骨是面颅骨中 唯一能运动的骨
(一) 下颌骨外形
下颌体(水平部) 下颌支(垂直部)
1. 下颌体
内、外两面,上、下两缘
(1)外面 •正中联合 •颏隆凸 •颏结节 •外斜线 •颏孔
(4) 内侧面(鼻面) 参与构成鼻腔外侧壁 上颌窦裂孔 翼腭沟 翼腭管:3.1cm,腭降动
脉及腭神经
2. 上颌骨突起
(1)额突:其上、 前、后缘分别与额骨、 鼻骨、泪骨相连。额 突参与泪沟的组成。
(2)颧突:向外上 与颧骨相连,向下至 第一磨牙处形成颧牙 槽嵴。
(3)腭突: 骨腭的前3/4 口腔顶 鼻腔底 腭中缝 切牙孔:腭前孔 切牙管
一、上颌骨 maxilla
成对 颜面正中 参与构成:
眶下壁 口腔顶 鼻腔底、鼻腔侧壁 颞下窝 翼腭窝 翼上颌裂 眶下裂
(一)上颌骨的外形
一体和四突 1.上颌骨体 前、后、上、内四面
(1)前面(脸面) 上界:眶下缘 下界:牙槽突 内界:鼻切迹 后界:颧突及颧牙槽嵴
眶下孔 眶下管 尖牙窝
提口角肌起始处 上颌窦手术入路
绪 论 1.定义:口腔解剖生理学是一门以口腔、颅、颌、 面、颈部诸部位的正常形态结构、功能 活动规律及其临床应用为主要内容的学 科。
颌面部肌肉 PPT

深层:颊肌
大家好
15
4.颊肌:呈四边形,参与口轮匝肌的组成。 功能:牵拉口角向后,使颊部靠近上下牙列,从 而参与咀嚼和吮吸
大家好
16
二. 咀嚼肌
狭义:咬肌、颞肌、翼内肌、 翼外肌。
广义:还包括舌骨上肌群
大家好
17
咬肌
起点:浅层:上 颌骨颧突和颧弓 下缘前2/3 深层:颧弓深面
止点:咬肌粗隆
功能:使下颌骨向上、微向前运动。
功能:降下唇
大家好
12
起点:下颌骨侧切牙 根尖处骨面
颏肌
止点:颏部皮肤
功能:使下唇靠近牙龈 及下唇前伸
大家好
13
• 2.口周围肌下群
大家好
14
3.口轮匝肌: 功能:闭唇并参与咀
嚼、发音 浅层:(是口轮匝肌
的固有纤维)
中层:(颧大肌、颧小肌、提上唇肌、提上唇鼻翼肌、 提口角肌、降口角肌、降下唇肌)
下头:翼外板外侧面
功能:使髁突和关节盘向前;使下颌牵伸、下降;参 与侧方运动
大家好
21
狭义咀嚼肌群信息汇总表
大家好
22
二腹肌
起点: 后腹:乳突切迹 前腹:二腹肌窝
止点:中间腱
功能:降下颌骨,拉舌骨向前
大家好
23
下颌舌骨肌
起点:内斜线 (下颌舌骨线)
止点:舌骨体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功能:降下颌骨,拉舌骨向前
大家好
24
肌
大家好
1
一、表情肌
共同特点: 1.起自颅骨,止于皮肤; 2.薄,收缩力弱,且多在上颌; 3.参与表情;
大家好
2
一、表情肌
4.参与口腔功能; 5.位于自然孔裂周围; 6.两种排列方式:环行排列和放射状排列。
大家好
15
4.颊肌:呈四边形,参与口轮匝肌的组成。 功能:牵拉口角向后,使颊部靠近上下牙列,从 而参与咀嚼和吮吸
大家好
16
二. 咀嚼肌
狭义:咬肌、颞肌、翼内肌、 翼外肌。
广义:还包括舌骨上肌群
大家好
17
咬肌
起点:浅层:上 颌骨颧突和颧弓 下缘前2/3 深层:颧弓深面
止点:咬肌粗隆
功能:使下颌骨向上、微向前运动。
功能:降下唇
大家好
12
起点:下颌骨侧切牙 根尖处骨面
颏肌
止点:颏部皮肤
功能:使下唇靠近牙龈 及下唇前伸
大家好
13
• 2.口周围肌下群
大家好
14
3.口轮匝肌: 功能:闭唇并参与咀
嚼、发音 浅层:(是口轮匝肌
的固有纤维)
中层:(颧大肌、颧小肌、提上唇肌、提上唇鼻翼肌、 提口角肌、降口角肌、降下唇肌)
下头:翼外板外侧面
功能:使髁突和关节盘向前;使下颌牵伸、下降;参 与侧方运动
大家好
21
狭义咀嚼肌群信息汇总表
大家好
22
二腹肌
起点: 后腹:乳突切迹 前腹:二腹肌窝
止点:中间腱
功能:降下颌骨,拉舌骨向前
大家好
23
下颌舌骨肌
起点:内斜线 (下颌舌骨线)
止点:舌骨体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功能:降下颌骨,拉舌骨向前
大家好
24
肌
大家好
1
一、表情肌
共同特点: 1.起自颅骨,止于皮肤; 2.薄,收缩力弱,且多在上颌; 3.参与表情;
大家好
2
一、表情肌
4.参与口腔功能; 5.位于自然孔裂周围; 6.两种排列方式:环行排列和放射状排列。
第四章 颌面部骨2——口解课件PPT

第三节 鼻骨
➢邻接 ➢内侧:两侧鼻骨相接→ 鼻背 ➢外侧:接上颌骨额突 ➢上缘:窄而厚,接额骨 ➢下缘:宽而薄,构成梨 状孔上缘
第三节 鼻骨
➢鼻骨下部较薄且向 前突出,容易骨折, 而且多双侧同时发生
第四节 颧骨
➢外形和位置 ➢近似菱形 ➢左右各一 ➢位颜面外上部
第四节 颧骨
➢作用
➢支撑面部外形 ➢参与构成眶外侧壁、眶 底、颞窝、颞下窝和颧弓
二、结构特点
4.下颌管与牙的关系
➢与下颌磨牙关系密切 ➢下颌8牙槽窝与其接触 ➢下颌7、6磨牙根尖与下 颌管距离逐渐加大 ➢拔牙或摘除断根时,应 避免损伤下牙槽神经
二、结构特点
(二)牙力轨道 ➢下颌骨承担咀嚼压力显 著的部位→骨质增厚 ➢下颌牙槽窝底周围→斜 向后上→下颌支→髁突 ➢传导咀嚼力达颅底
(二)下颌支-髁突
➢髁突头 ➢卵圆形,前后径短, 外极
内外径长 ➢内外各有一突起→
内、外极 ➢开口运动可在耳屏
前触及外极
内极 前面观
(二)下颌支-髁突
➢髁突头 ➢上面观→前、后两斜面 ➢前斜面→关节功能运动 →颞下颌关节的功能区
后斜面
前斜面
(二)下颌支-髁突
➢髁突头
➢前面观→内、外两斜面 ➢外斜面较大→关节压力集中 处→侧方运动工作侧 ➢内斜面→侧方运动非工作侧
(二)下颌支-髁突
➢髁突头
➢两侧髁突头长轴延长线: ①斜型:相交于枕骨大孔 前缘,呈145º~160º(多) ②中间型:大于160º ③横型:不相交
(二)下颌支-髁突
➢髁突颈
➢髁突头下部缩窄处 ➢髁颈较细→下颌骨 骨折的好发部位 ➢关节翼肌窝→翼外 肌下头附着处
(二)下颌支-髁突
➢髁突颈
颌面部局部解剖—肌(口腔解剖生理学课件)

(一)口颌系统的肌链
3.姿态肌链:由头部背侧的颈后 部肌肉通过帽状腱膜绕过头顶, 连接颞肌、咬肌和舌骨上、下肌 群组成。和胸锁乳突肌等支持头 的垂直位置。
下颌骨的位置取决于这个肌链 中诸肌群的平衡力。如头后仰闭 颌时,下颌则回到正中合位之后; 相反,如头前倾闭颌时,下颌则 回到正中合位之前。
(一)口颌系统的肌链
腮腺导管:腮腺浅叶前缘发出,在颧 弓 下 约 1.5cm 处 穿 出 腮 腺 鞘 。 长 5~7cm,壁厚,管径0.2~0.3cm。 在腮腺咬肌筋膜浅面向前走行,与颧 弓平行,上方有面神经上颊支和面横 动脉,下方有面神经下颊支,在咬肌 前缘几乎成直角转向内,穿颊肌,约 成45°角向前,在颊肌与颊粘膜之间 走行一短距离后,开口于上颌第二磨 牙颊面相对的颊粘膜上。 腮腺乳头:为导管口处的粘膜隆起。
口周肌群:口轮匝肌
浅层:固有纤维,从唇的 一侧至对侧,构成浅层。
深层:部分纤维来自颊肌 唇部,构成深层。
中层:由颧大肌、颧小肌、 提上唇肌、提 上唇鼻翼肌、提口角肌、 降口角肌和降下 唇肌的纤维参与组成。
作用:闭唇,并肌指咬肌、 颞肌、翼内肌和翼外肌。 广义的咀嚼肌包括舌骨上 肌群。
舌骨下肌群的作用:下拉舌骨。 舌骨上、下肌群共同收缩,亦能 固定舌骨以利于附着舌骨的诸肌 活动。
五、口颌系统的肌链及其临床意义
头颈部口颌系统的各肌肉之间,各组肌群之 间都有密切联系,以链的方式互相连接着。任何 一组肌肉的活动都会直接或间接地牵动另一组肌 肉的张力和功能。各肌链之间的平衡和协调是行 使正常生理功能所必需的,否则就可能引起肌肉 功能失调甚至结构的紊乱。
数为粘液性腺。
一、腮腺
(一)位置、形态和毗邻
位置:颜面两侧部,颧弓下方,外耳道前下方,下颌 支后外方,大部分腺体位于下颌后窝内。深、浅叶之间 在下颌支后缘以峡部相连。
口腔颌面部解剖肌肉及筋膜-PPT课件

• 降颌肌群: 二腹肌、颏舌骨肌、 下颌舌骨肌
• 翼外肌: • 神经支配:
5
升颌肌群
6
降颌肌群
7
翼外肌
8
舌部肌群
• 固有肌 • 舌外肌群 • 神经支配
9Hale Waihona Puke 腭咽肌• 腭帆提肌 • 腭帆张肌 • 悬雍垂肌 • 舌腭肌 • 咽腭肌 • 咽缩肌
10
11
颈部肌群
• 浅层肌: 颈阔肌、胸锁乳突肌、 肩胛舌骨肌、斜方肌
• 深层肌: 斜角肌、椎前肌
• 神经支配:
12
13
面颈部筋膜及间隙
• 面部筋膜 面部浅筋膜 面部深筋膜
• 颈部筋膜 颈部浅筋膜 颈部深筋膜
• 筋膜间隙
14
面部筋膜
15
颈部筋膜
16
筋膜间隙
• 骨骼—肌肉 • 肌肉—肌肉 • 筋膜—肌肉
17
口腔颌面部解剖
Oral and Maxillofacial Anatomy
肌肉及筋膜
胡开进副教授
1
面颈部肌肉
• 表情肌 • 咀嚼肌群 • 舌部肌群 • 咽腭肌 • 颈部肌群
2
表情肌
• 起止点: • 功能: • 分类:环状排列
放射状排列 • 神经支配:
面神经
3
4
咀嚼肌群
• 升颌肌群: 嚼肌、颞肌、翼内肌
• 翼外肌: • 神经支配:
5
升颌肌群
6
降颌肌群
7
翼外肌
8
舌部肌群
• 固有肌 • 舌外肌群 • 神经支配
9Hale Waihona Puke 腭咽肌• 腭帆提肌 • 腭帆张肌 • 悬雍垂肌 • 舌腭肌 • 咽腭肌 • 咽缩肌
10
11
颈部肌群
• 浅层肌: 颈阔肌、胸锁乳突肌、 肩胛舌骨肌、斜方肌
• 深层肌: 斜角肌、椎前肌
• 神经支配:
12
13
面颈部筋膜及间隙
• 面部筋膜 面部浅筋膜 面部深筋膜
• 颈部筋膜 颈部浅筋膜 颈部深筋膜
• 筋膜间隙
14
面部筋膜
15
颈部筋膜
16
筋膜间隙
• 骨骼—肌肉 • 肌肉—肌肉 • 筋膜—肌肉
17
口腔颌面部解剖
Oral and Maxillofacial Anatomy
肌肉及筋膜
胡开进副教授
1
面颈部肌肉
• 表情肌 • 咀嚼肌群 • 舌部肌群 • 咽腭肌 • 颈部肌群
2
表情肌
• 起止点: • 功能: • 分类:环状排列
放射状排列 • 神经支配:
面神经
3
4
咀嚼肌群
• 升颌肌群: 嚼肌、颞肌、翼内肌
【口腔医学】颌面部骨2PPT课件可修改全文

第四节 颧骨
➢结构 ➢一体三突
第四节 颧骨
➢体部
➢颊面:隆突朝前外 ➢颞面:凹向后内→
颞下窝前外壁 ➢眶面:平滑内凹→
眶的外下壁
第四节 颧骨
➢突起 ➢额蝶突:上→接额骨和蝶骨大翼 ➢上颌突:内下→上颌骨颧突 ➢颞突:后→颞骨颧突→颧弓 ➢颧骨、颧弓位置突出易骨折
第五节 腭骨
➢形态和位置 ➢一对L形骨板 ➢鼻腔后部,上颌骨 与蝶骨翼突之间 ➢作用 ➢鼻腔底和侧壁、腭、 翼腭窝、翼突窝
(二)下颌支-外面
➢下颌角:
➢下颌支后缘与下颌体 下缘移行处 ➢茎突下颌韧带附着处
(二)下颌支-喙突
➢解剖标志及临床意义 ➢肌突/冠突/前突 ➢呈扁三角形 ➢有颞肌和咬肌附丽
(二)下颌支-髁突
➢特点及临床意义 ➢髁状突/关节突/后突 ➢下颌骨主要生长中心 ➢参与颞下颌关节构成 ➢分为头、颈两部分
第六节 蝶骨
➢形态和位置 ➢形似蝴蝶 ➢位于颅底中部 ➢嵌入额骨、颞 骨和枕骨之间
第六节 蝶骨
➢邻接 ➢前接额骨 ➢后接颞骨和枕骨 ➢下接犁骨和腭骨
第六节 蝶骨
➢结构 ➢蝶骨体 ➢小翼 ➢大翼 ➢翼突
第六节 蝶骨
➢蝶骨体
➢蝶窦:蝶骨体前面中隔 (蝶嵴)两侧的气窦 ➢蝶轭:蝶骨体上面前方 平滑处 ➢交叉沟:蝶轭后方 ➢视神经管:交叉沟外侧
第三节 鼻骨
➢邻接 ➢内侧:两侧鼻骨相接→ 鼻背 ➢外侧:接上颌骨额突 ➢上缘:窄而厚,接额骨 ➢下缘:宽而薄,构成梨 状孔上缘
第三节 鼻骨
➢鼻骨下部较薄且向 前突出,容易骨折, 而且多双侧同时发生
第四节 颧骨
➢外形和位置 ➢近似菱形 ➢左右各一 ➢位颜面外上部
第四节 颧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7
结束语
当你尽了自己的最大努力时,失败也是伟大的, 所以不要放弃,坚持就是正确的。
When You Do Your Best, Failure Is Great, So Don'T Give Up, Stick To The End
48
感谢聆听
不足之处请大家批评指导
Please Criticize And Guide The Shortcomings
口腔颌面部系统解剖
1
2
3
4
5
6
7
Hale Waihona Puke 8910牙槽突(牙槽骨) 牙槽窝 牙槽嵴 牙槽间隔 牙根间隔 硬板、固有牙槽 突、筛状板
11
尖牙支柱(鼻额支柱):起于尖牙区的牙槽突,上行经眶 内缘至额骨。
颧突支柱:起于上颌第一磨牙区的牙槽突,沿牙槽嵴上行 达颧骨分为两支,一支经眶外侧缘至额骨,一支经颧弓达 颅底。
翼突支柱:传导磨牙区的咀嚼压力,经蝶骨翼突与上颌12 骨 牙槽突的后端连接构成,将咀嚼压力传至颅底。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演讲人:XXXXXX 时 间:XX年XX月XX日
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