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考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播学

传播是一个系统的过程,在其中人们凭借或者通过符号相互作用,而产生意义或者理解内涵。

传播的定义:传播是人们运用符号并借助媒介来交流信息的行为与过程。

2FZPJ8O7TS4[0H%48IGU)AY.jpg

学科任务:通过对社会信息系统及其各部份的结构、功能、过程以及互动关系的考察,探索克服传播障碍和传播隔阂的科学方法,找到社会信息系统良性循环的机制

传播学的五大奠基人

1、政治学家拉斯维尔(1902-1978)

他认为描述传播行为的一个简便方法是只需回答下列五个问题:谁(Who)、说了什么(Says What)、通过什么渠道(In Which channel)、对谁说的(To Whom)、取得了什么效果(WithWhich effects)。此后,这名话便被称做是“拉斯维尔传播模式”。

宣传理论;五W模式;传播的三大社会功能;内容分析法。2、心理学家卢因(1890-1947)

强调群体对个体的影响和作用:欲对个体施加影响,必须考虑到其身后的群体的强大的制约机能。

“把关人” ;场论,团体动力学;实验法。

3、社会学家拉扎斯菲尔德(1901-1976)

创建“二级传播”机制倡导、确立“实地调查法”

两级传播论(意见领袖);哥伦比亚学派;调查研究法

4、社会心理学家霍夫兰(1912-1961)

从心理学角度切入传播学研究,由微观入手,对传播技巧进行前所未有的细致总结

使“控制实验法”成为传播学的又一种基本研究方法

态度说服理论;耶鲁学派;实验法。

5、传播学的鼻祖和创建者威尔伯·施拉姆(1907~1987)

对前人的传播研究加以系统化、正规化、完善化,创立了传播学。

大力推进传播学教育,创立了四个传播研究机构,形成了“施拉姆学派”。

“最后7分钟”比喻

信息:是事物存在方式或运动状态以及这种方式状态的直接或间接的表述

符号:可以拿来有意义地代替另一事物的事物。是一种独立存在。语言符号:人类特有的有声符号和文字符号等符号系统

非语言符号:借助直接刺激人的感觉器官进行传播的符号

传播的特性:整体性、双向性、动态性、社会性

社会传播系统:大众传播、组织传播、人际传播、人内传播

人际传播——约哈里窗口

自己了解的信息自己不了解的信息

别人了解的信息透明窗格(开放区

域)不透明窗格(盲目区域)

别人不了解的信息隐蔽窗格(秘密区

域)未知窗格(未知区域)

组织:人们为实现共同目标而各自承担不同的角色分工,在统一意志之下从事协作行为的持续性群体

四大功能:内部协调、指挥管理、决策应变、形成共识

组织内传播的三种渠道

1、 下行传播(传达组织的目标、任务等)

2、上行传播(下级向上级汇报、提建议等)

层次、环节过多传达速度慢;信息易失真

3、横向传播(同级部门或成员间互通情况等)

大众传播:传者、受众、渠道、信息、效果

社会功能:协调、监视、传承、娱乐+授予地位、重申准则、麻醉作用

大众传播的受众的主要特点:规模巨大、成分复杂、分散、匿名性关于受众的理论:一、个人差异论二、社会分类论三、社会关系论

受众对信息的接收是有选择的

解释选择性因素的部分观点

1、认识连贯论(人们会有意识地避开那些与自己固有观念不和谐的信息,以保持心理平衡和认识的一贯性机制)

2、可获得性论

3、实用论(使用满足论)

传播效果的层面:微观效果、宏观效果 : 认知层面、态度层面、行动层面

传播效果的类型:长期的、短期的、预期的、非预期的

早期的魔弹论:核心观点:传播媒介拥有不可抵抗的强大力量,它们所传递的信息在受传者身上就像子弹击中躯体、药剂注入皮肤一样.可以引起直接速效的反应;它们能够左右人们的态度和意见,甚至直接支配他们的行动。

有限效果论:核心观点:大众传播不是效果产生的唯一和充分条件,它只能在各种中间环节的连锁中并且通过这种关系才能发挥作用。大众传播最明显的倾向不是引起受众态度的改变,而是对他们既有态度的强化。

二级传播理论:意见从媒介到意见领袖到受众再从受众到媒介的过程。

意见领袖的基本特征:

1、与被影响者一般处于平等关系而非上下级关系

2、均匀地分布于社会各阶层和群体

3、其影响力可分为“单一型”和“综合型”

4、对大众传播的接触频度高、接触量大

宏观效果论(适度效果论):适度效果论不是某一种研究的结论,而是对一系列新研究的概括

1、魔弹论过分夸大、有限效果论又过分贬低了大众传播的效果。

2、魔弹论以媒介的巨大威力来否定受众的主动性,有限效果论又以受众的顽固态度来否定媒介的劝服效果。

3、以往的研究侧重于揭示大众传播对受众态度与行为的影响,而极少探求怎样变动传播的方式以提高传播效果。

4、以往的研究只注重大众传播的短期效果,而忽略了长期效果的研究。

方向:探求媒介与受众的互动、传播技巧研究传播的综合、长期效果影响传播效果的因素

1、传播者因素外予因素(职位、资历、荣誉)内予因素(品质、

专长、人情味)

2、信息因素信息选择(1、选真实的2、选典型的

3、把新鲜的和熟悉的结合起来)信息加工(词汇的难易程度、词汇的抽象程度、句子的长度)

3、媒介因素1、就记忆而言,印刷与声音媒介的比较2、就说服作用而言,面对面传播、电子媒介、印刷媒介的比较3、就印象影响力而言,电视、电影与其他媒介的比较

4、受众因素预存立场团体规范个人性格

结论

1、首先提出的论点有利于引起受传者注意

2、最后提出的论点有利于受传者记忆

3、如果内容是受传者可能接受的,先提出来比较有利

4、如果正反观点都是由同一个人提出,先提出的观点容易给人先入为主的印象

5、如果传播的内容是受传者不熟悉的,应先提出问题的要点

6、如果讯息内容是为了满足收传者的需要,最好成绩先唤起其需求

议程设置功能:大众传播具有一种为公众设置“议程”的功能。传媒的新闻报道和其他信息传播活动以赋予各种“议题”不同程度的显著性的方式,影响着人们对周围世界的“大事”及其重要性的判断。

设置议程的三种机制:

知觉模式 → 报道或不报道某议题 → 影响受众的感知

显著性模式 → 突出强调少数议题 → 引起受众的重视

优先顺序模式 → 按重要程度安排报道顺序→ 强调报道的轻重缓急

“议程设置功能”理论的特点:

1、着重认知层面上的传播效果

2、考察较长时期的传播活动所产生的综合的、宏观的社会效果

3、传媒的报道是一种有目的的取舍活动

沉默的螺旋:人们公开发表意见时,如果感觉自己的意见处于“优势”,便倾向于积极大胆地发表;当发觉自己的意见处于“劣势”时,为防止可能的孤立而保持“沉默”。而一方的沉默就造成另一方意见的增长,如此循环往复,便形成了一方越来越强大,另一方越来越沉默的螺旋发展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