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羲:良渚文化的祖宗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伏羲:良渚文化的祖宗神
过去学者对伏羲研究最为精深的,莫过于闻一多。他的《伏羲考》洋洋数万言,所引文献资料可谓搜罗殆尽,并吸收芮逸夫的人类学论文《苗族的洪水故事与伏羲女娲的传说》、常任侠的考古学论文《重庆沙坪坝出土之石棺画像研究》的研究成果,把文献资料与人类学、考古学资料融汇贯通,进行综合研究。
《伏羲考》的主要学术价值在于:一、文献资料十分翔实,为后来的研究者提供方便;二、对伏羲作多学科的综合研究,方法新鲜,值得学习。芮逸夫与闻一多的研究结论都以为伏羲是西南少数民族的祖先。现代的西南少数民族,族系不一,而且都经历过漫长、复杂的迁徙、演变过程。而伏羲之名,见于《易-系辞下传》、《庄子内篇-人间世》以及长沙子弹库出土的《楚帛书》,女娲之名见于《天问》,它们都是先秦资料,可知伏羲神话有十分古远的源头。
近年,笔者在研究良渚文化时发现,举世聚讼的良渚神像,就是伏羲。今试说之。
一、良渚神像“鸟首龙身”
1986年与1987年,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分别在余杭的反山、瑶山出土大量玉质礼器。其中有几件刻着人与动物合体的神像。这些神像,以反山第12号墓出土的“琮王”与“王”所刻的形象最为完整。神像头戴羽冠,人面,胸腹部饰有兽面纹,四肢像人的手脚,而脚端有鸟爪(图一)。其中,羽冠、人面、兽面纹作浮雕突出处理,可知是神像的主要部分。有的玉器只刻出这三个主要部分,其它则予省略,有的玉器只刻神像的上部,或下部,或把各部另行组合,分开刻制,这些都是以局部代表整体。例如瑶山出土的三叉形冠饰M7:26,左右二叉皆刻人面与羽冠,中叉刻羽冠与兽面,共刻了三个神像,每个神像只刻其一部分(图二:1)。瑶山出土的三叉形冠饰M10∶6,三个叉仅刻羽冠,下面刻一个大兽面纹,三个羽冠共着一个兽面(图二:2),可见神像各部分的组合是极其自由的。良渚文化玉琮大多只刻大眼兽面纹或小眼人面纹,或两者的组合,更是以局部(眼)代表整体(神像),
大眼纹与小眼纹都是良渚文化神像的简化标志(图三)。以局部代表整体,是良渚文化主题纹饰最常用的手法。认识良渚文化这种最常用的艺术手法,是我们正确理解良渚神像的钥匙。掌握了这把钥匙,就不会被那繁简十分参差的表面现象所迷惑,产生种种穿凿附会的猜想。
研究这个神像的论文已发表不少,关于神像的性质,有祖先神、太阳神、太阳神与祖先神的综合体,有巫骑兽、神骑兽等说。笔者已发表两篇小文,一篇论证此为良渚文化的祖先神(上帝),一篇与太阳神之说商榷。近来,“骑兽论”颇为盛行,此说既脱离刻纹实际,又脱离人类童年的历史实际。刻纹毫无“骑”的姿势,根据良渚文化的艺术水平,刻出骑的姿势是轻而易举的事。在人类文明早期,其所崇拜的神基本上都是亦人亦兽的“怪物”。当时,祖先崇拜已开始人形化,即开始在人类自身寻找祖先,但又未能摆脱动物图腾的遗俗,于是就出现人与动物合体的神像。这是世界众多民族进入文明时代早期的普遍现象,古埃及遗留下来的人面狮身像,就是一个显例。中国在这方面也毫不例外,《山海经》里的神,几乎全是亦人亦兽、即人与动物合体的“怪物”,各地发现的伏羲女娲“人面蛇身”交尾图,用实物证明《山海经》所记并非虚妄。把人兽合体的神像说成是神人骑兽,是现代人思维惯性在起作用的缘故只要人与兽在一起,就想到骑,而没有想到上古时代的神全部是人兽合体的怪物。
那么,这尊良渚神像是人与什么动物合体呢?关于这个问题,拙文《良渚文化上帝小考》与《良渚文化神像释义》已作出论证,大意如下:《山海经》从不描写神的冠帽,神的头才是介绍的重点,或“人首”,或“鸟首”,或某兽之“首”。因为头比冠帽重要得多。良渚文化神像的冠刻得那么大,那么精,难道真的只为了介绍神的冠吗?神像于不显眼之处露出鸟爪,已暗示羽冠是象征“鸟首”。此神之形状既鸟首,又鸟爪,说明他本得鸟神,是吴越地区传统图腾的遗存。兽面纹装饰在神的胸腹部,胸腹部是身躯的主干,胸腹部饰兽面纹是象征此神为“兽身”。这不是一般的兽,而是神兽——龙。反山出有两种形制特殊的冠状器,所刻神像也头戴羽冠,人面,但颈项以下是盘曲的龙身(图四),这是神像“龙身”的直接证据。《山海经南次
二经》写吴越地区,说其神状皆“龙身而鸟首”,文献记载与考古发现合若符节。
良渚文化既崇拜鸟,又崇拜龙,两者的关系如何呢?根据太湖、钱塘江地区的历史文化背景,鸟应该是原生的信仰,是图腾;而龙是次生信仰,是图腾以外的新神灵。犹如商民族,到东周时期,其后裔宋人还以玄鸟为自己的始祖,但在商代青铜器中,“饕餮纹”是母题纹饰,“饕餮”是商族新的神灵。据马承源先生研究,商代青铜器的“饕餮纹”是一种龙纹;李学勤先生也认为“饕餮”是龙的一种,良渚文化神像的兽面纹与红山文化的块状玉龙有相似之处。如此看来,良渚文化与商文化都以鸟为图腾,都以龙为新神灵。
良渚神像基本轮廓是人形,说明当时已进入文明时代的早期阶段,已开始有了一定程度的人性觉悟,企图把人从动物界剥离开来。鸟首与龙身不可等量齐观,鸟是自然物,龙是人造的自然,龙出现较晚,是中国人对自然力的抗争表现,也是人性觉悟的一种表现。鸟首是图腾遗俗,龙身是新的宗教崇拜。前者是出于对历史的怀念,后者是出于现实的需要。现实比历史更重要,因此“兽(龙)面纹”是神像最突出的部分,良渚文化玉琮以饰大眼“兽(龙)面纹”最为多见,犹商代铜器以“饕餮纹”最为多见。
二、伏羲:风姓,人面蛇(龙)身
这尊人面、鸟首、龙身的神,是良渚文化的宗神(上帝),也就是文献中的伏羲。此说有八条理由:
第一、伏羲风姓,古书无异辞。如《尚书序》旧注:“包羲氏,三皇之最先,风姓”。《帝王世纪》:“庖牺氏风姓也。”古书未见伏羲他姓之说。风字本从鸟。“甲骨文只有从鸟的凤字,没有从虫的风字。甲骨文从鸟的凤字,绝大多数假作风雨之风,因古人以为凤鼓翼而生风,故凤风同字。”伏羲风姓,说明他以鸟为图腾,中国古代风姓部族皆为东部以鸟为图腾的民族。“图腾”是外来词,中国与它相当的是“姓”。“姓”表示血统、种族,它与图腾一样,是不可改变的。姓字从生,“因生以赐姓”(《左传》隐公八年),《论衡诘术篇》解释说;“因其所生赐之姓也。若夏吞薏苡而生,则姓苡氏;商吞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