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间的“四灵”信仰
民间信仰与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民间信仰与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一、民间信仰的定义与意义民间信仰是指广大普通民众对于神灵、祖先、灵魂、鬼怪等超自然现象所产生的信仰、崇拜以及行为表现。
民间信仰具有丰富多彩、形态多样、源远流长的特点,是人类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民间信仰中,普通人们通过对神灵的崇拜、祖先的追思、自身祈福等方式,既满足了心灵上的需求,也凝聚了社会共识,弥补了社会制度中的不足,发挥着凝聚社会力量和推动社会进步的作用。
二、民间信仰的传承1、祖先崇拜祖先信仰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信仰之一,祖先崇拜是一种将祖先视为保佑自己的信仰,同时,祖先崇拜也是通过祭祀祖先,弘扬和发扬祖先的精神,文化和传统。
2、宗教信仰宗教信仰作为一种古老而又广泛的信仰形式,它对于我们的社会、文化、伦理、习俗等多方面都产生着重要影响,宗教信仰的传承也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
在我国,最为广泛的宗教信仰是佛教、道教和基督教,其传承和发展至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
三、民间信仰的创新1、文化创新民间信仰是文化的一部分,因此,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化环境的变化,民间信仰也需要相应地进行创新,以适应新时代、新需求的发展需要。
比如,民间艺术和节日,如舞龙舞狮、腰鼓、花灯等,这些表现形式都是在民间信仰的基础上进行的文化创新,同时也成为了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
2、精神创新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精神需求也在逐渐提高,传统的民间信仰已不能完全满足人们的精神追求,因此,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民间信仰也在不断地进行精神上的创新,以适应新的形势、新的群体、新的思维模式。
比如,国学、道家、佛教、禅修等,这些精神上的创新体系,既传承了历史传统,又融合了新的思想、思维,为新时代人们提供了新的精神层面上的追求。
四、民间信仰的未来在未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民间信仰也将会继续发展壮大。
同时,民间信仰也面临着一些新的挑战,其中,最主要的挑战可能就是现代化的革新对于传统信仰的冲击,因此,我们需要尊重传统信仰,同时,也需要逐渐对传统信仰进行更新、创新,以适应新时代人们的精神需求和文化要求。
中国古代民间信仰
二 职业神
职业神是生产行业神或不同阶层、不同年龄、不同性 别的集团职业者崇拜的神。 包括生育神,灶神,福、禄、寿、喜、财神,门神, 还有木匠行的鲁班、医药行的孙思邈、纺织行的黄道 婆等等。
灶神,也叫灶王爷,中国古代就祭祀灶神。魏晋以后, 灶神有了姓名。隋杜台卿《玉烛宝典》引《灶书》称, “灶神,姓苏,名吉利,妇名博颊”。冀中地区供张奎、 高兰英。 其来历也分为四种流派:上古帝王或后裔说、人死变神 说、穷蝉演变说、鬼神或精变说。
三 人神
中国民间不但信仰神,也信仰鬼。民间相信人死 后会变成鬼或神,是因为人们相信灵魂不灭。
秦汉以前,中国沒有天堂地狱的概念,人们对鬼 神的去向不十分明确,只是模糊地认为神住在天上, 鬼游荡在世间,或入黄泉。所以,中国民间不懂重 视祭祀自己的列祖列宗,祭祀黄帝、炎帝,还要为 许多为百姓做事的地方官立祠祭祀,让他们死后灵 魂有个归宿。但这种祭祀还算不上俗神崇拜。
在民间,土地公也被视为财神与福神,因为民间相信「有土 斯有财」,因此土地公就被商家奉为守护神。据说他还能使 五谷丰收,因此,很多人就把土地公迎进家里祭拜。一般家 庭的厅堂五神中必有供奉土地公,家中没有供奉土地公的, 也在每月的初二、十六,在家门前设香案、烛台、供品祭拜。 不过一般农家则是以每月的朔、望两天,也就是初一和十五 祭拜土地公。
黄大仙擅长炼丹和医术,得道之后在民间除奸, 劝善扬善,赠医施药,有求必应,留下了许多 脍炙人口的故事。
古代中国人民为什么信仰神明?
主要是为了疏解心中的困扰、家庭和社 会的纠纷以及自然环境带来的折磨和苦 难,还有就是寄托自己的理想和带来心 理安慰。
我们应该从什么角度去看待古代民间信仰?
我们在看待中国民间信仰时,不应该过分强调 以汉族信仰为中心,而忽视其多民族性。当有关民 间信仰研究的视点向多民族的视角展开后,就会发 现中国民间信仰的历史形态具有较完整的多层次文 化特点。只要把上述所有的“万灵崇拜”和“多神 崇拜”的事象摆放到中国社会发展和文化演进的历 史长河中,就会从纵观上显示出较清晰的民间信仰 文化史的轨迹来。
民间信仰
中国民间信仰1、简介中国民间信仰主要指俗神信仰,就是说,是非宗教信仰。
这种信仰在中国具有悠久的历史,而且比佛教信仰和道教信仰更具有民间的特色。
中国民间的俗神信仰的一个典型特征,就是把传统信仰的神灵和各种宗教的神灵进行反复筛选、淘汰、组合,构成一个杂乱的神灵信仰体系。
不问各路神灵的出身来历,有灵就香火旺。
这鲜明地反映了中国世俗信仰的多元性和功利性。
中国民间信仰中的世俗神主要有自然神、职业神和人神。
下面我们分别简单介绍一下。
2、自然神所谓自然神,指的是自然现象被人格化之后升格为神。
在中国民间信仰中有许多自然神,我们这里主要介绍在中国古代比较有影响的几个自然神。
(1)天崇拜与王母娘娘、玉皇大帝在中国,天是被当作一个实在的天体加以崇拜的,因而才有仰望青空,向"苍天"拜祭的仪礼的源远流长。
至今在民间还尊称"天公"、"天老爷"。
玉皇大帝的崇拜也是民间信仰中具有普遍性的俗神信仰。
在民间玉皇大帝为万神之主至高的大帝,民间简称玉皇、玉帝。
道教对玉帝的全称是"吴天金阙无上至尊自然妙有弥罗至真玉皇上帝"。
道教的最高神本来是元始天尊,但在民间信仰中玉皇大帝的地位远超过了元始天尊,成为统辖天下众神的至上神,以致使原有的道教最高天神逐渐都退居玉皇大帝臣下。
王母娘娘神的崇拜也是中国最为广泛的世俗神崇拜。
王母娘娘又俗称西王母,瑶池金母。
民间的祀奉又众多西王母传说的影响。
比如,传说王母娘娘是一位雍容华贵的夫人,有一年七月七日,她把四颗蟠桃送给汉武帝,汉武帝吃了之后,觉得很好,想把核拿去种。
王母娘娘说,这种蟠桃三千年结一次果,人间是无法种活的。
又有传说讲,后羿曾向西王母求得蟠桃,那是长生不死之药,被嫦娥偷吃了,升上月宫。
这种种传说使得民间更加信仰王母娘娘,认为她能够赐福添寿。
(2)雷公、电母中国民间信仰最直接祟拜的天象,首先是雷。
它那巨大的震响声给人们带来的恐惧,从远古便引起了人们的畏敬。
中国民间信仰
祭祀黃帝、炎帝,還要為許多為百姓做 事的地方官立祠祭祀,讓他們死後靈魂 有個歸宿。但這種祭祀還算不上俗神崇 拜。將英雄作為神來祭拜的,在中國民 間並不多,主要是岳飛和關羽。不過中 國民間信仰中最普遍的人神是關羽。
(1) 關羽
自古以來,名臣大將被祀奉 為神的,以關羽最為顯赫, 上至帝王,下至婦孺,無不 敬畏。 明代關羽被封為“帝”,後 來又被敕封為“三界伏魔大 帝神威遠震天尊關聖帝君”, 成為儒、佛、道三教共尊的 帝君大神。清代被封為“忠 義神武關聖大帝”。由於朝 廷也崇拜關羽,因此,關帝 廟香火之盛,罕有其比。
中国民间信仰
主讲人:侯小敏
簡介
中國民間信仰主要指俗神信仰,是非宗教信仰。這種信仰在中國具有 悠久的歷史,而且比佛教信仰和道教信仰更具有民間的特色。中國民 間信仰中的世俗神主要有自然神、職業神和人神。 下面我們分別簡單介紹一下。 1、 自然神 2、 職業神 3、 人神
1、 自然神
所謂自然神,指的是自然現象被人格化
之後升格為神。在中國民間信仰中有許 多自然神,我們這裏主要介紹在中國古 代比較有影響的幾個自然神。
在中國,天是被當 作一個實在的天體 加以崇拜的,至今 在民間還尊稱“天 公”、“天老 爺”。
玉皇大帝的崇拜也 是民間信仰中具有 普遍性的俗神信仰。 在民間玉皇大帝為 萬神之主至高的大 帝,民間簡稱玉皇、 玉帝。
(5) 河神
古代官方祭祀的河神,主要有黄河、济水、淮河、 长江,称作四渎。
(6) 后土與土地神
各地的土地神多由有功於當地的人物來充當。宋代以後,土地神 信仰開始盛行,俗稱土地爺爺、土地公公。民間幾乎每個村社都 有土地廟,土地神被塑成一個鬚髮皆白、和藹可親的老翁形象。
传统节日的民间信仰与神灵崇拜
传统节日的民间信仰与神灵崇拜民间信仰和神灵崇拜是中国传统节日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既是人们对于神秘力量的敬仰和信仰,也是文化传承和价值体现的重要载体。
在中国丰富多样的传统节日中,都可以看到人们通过民间信仰和神灵崇拜来表达对于神明的崇敬与虔诚,这既是一种信仰状况,也是一种文化形态。
一、民间信仰的体现在中国的传统节日中,很多都与民间信仰息息相关。
比如,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节日之一,也是全民庆祝的传统节日,其中关于春节的民间信仰更是丰富多样。
人们会进行祭祀祖先的仪式,以表达对祖先的敬意和感恩之情。
同时,也有对于神明的崇拜和祈求,希望在新的一年里能获得神明的保佑和庇护。
这些民间信仰的具体形式包括祭祀、祭拜、贴对联、挂红灯笼等。
除了春节,像元宵节、清明节、中秋节等都有着丰富深厚的民间信仰。
元宵节的民间信仰主要是对灯神的崇拜,祈求神明保佑家庭平安和人生顺利。
清明节则是人们祭祀祖先、扫墓祭奠的传统节日,民间信仰体现为对死者的尊敬和追思。
中秋节则是对月亮女神嫦娥的朝拜,表达人们对家人团聚和幸福美满的向往。
二、神灵崇拜的传承在中国的传统节日中,神灵崇拜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神灵崇拜是指人们对于神灵的崇敬和崇拜,以及与神灵相关的信仰和仪式活动。
这种信仰和崇拜不仅有助于人们寻找心灵安慰,也是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
举例来说,端午节是中国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源自对于屈原的纪念活动。
在端午节期间,人们会划龙舟、挂艾草、吃粽子等,这些都是对于龙神和屈原的崇拜和纪念。
这种神灵崇拜通过世代相传的方式,使得端午节的文化内涵得以保留和传承。
同样地,农历七月是中国的鬼月,也是人们对于鬼神的崇敬和纪念。
在这个月份,人们会举办盂兰盆节和中元节等活动,为亡灵祭祀、为罪鬼超度,表达对神灵的敬畏和怀念之情。
这种神灵崇拜既是宗教信仰的体现,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三、传统节日的文化演变在现代社会,随着社会进步和观念的变迁,传统节日的民间信仰和神灵崇拜也在不断演变。
中国古代民间的神鬼信仰课件
3、财神、行业神信仰 (1)财神信仰
财富神化的结果
财神形象:赵公明、比干、关羽
近代南方民间多以赵公明为财神
赵公明: 原是道教中冥神、瘟神一类
的神灵 元明之后,封正一玄坛元帅,
成为道教的执法天神,而且具备了 财神的初步形态。
“驱雷役电,唤雨呼风,除 瘟 翦虐,保病禳灾。至如讼冤伸抑, 公能使之解释公平;买卖求财,公 能使之宜利和合。” ——《三教源流搜神大全》卷三
——《论衡·订鬼篇》
秦琼
尉迟恭
三星门神
(2)灶神信仰
俗称灶君、灶王、 灶王爷、东厨司命
先秦时代 祭灶已列入天子“七祀”和诸侯“五祀”之中 掌管饮食
汉代 祭灶变成了一种民间风俗 掌管人的寿夭祸福 阴子方的故事(见于《风俗通义》、《后汉书》等书 )
魏晋时代 督察人间过失,定期向天帝汇报
“月晦之夜,灶神亦上天白人罪状。大者夺纪。纪者,三百日也。小 者 夺算。算者,三日也。” ——《抱朴子·微旨》
狐 仙
“狸髠千人得为神”
——《列异传》
“唐初以来,百姓多事狐神, 房中祭祀以乞恩。食饮与人同之, 事者非一主。当时有谚曰:无狐 魅,不成村。”
——《朝野佥载》
B、植物神崇拜
有草 焉,其状如韭而青华,其名曰祝余,食之不饥。有木 焉,其状如谷而黑理,其华 四照,其名曰迷谷,佩之不迷。
——《山海经 卷一 南山经》 爰有嘉果,其实如桃,其叶如枣,黄华而赤 柎,食之不劳。
b、龙王信仰
龙——汉民族创造的、不存在 于生物界中的一种虚拟的生物
“旱而为应龙之状, 乃得大雨。”
——《山海经·大荒东经》
(2)、动植物神与灵物崇拜
A、动物神崇拜
九 凤
雷神
民间信仰的知识点总结
民间信仰的知识点总结民间信仰的知识点总结如下:一、起源与发展1. 人类早期的原始宗教信仰原始宗教信仰是人类最早的宗教信仰形式,它是先民在对自然现象的崇拜和对神灵的信仰中逐渐形成的。
原始宗教信仰内容丰富多样,主要包括对太阳、月亮、星辰、山川、湖泊等自然界物体的崇拜,以及对祖先、英雄、神灵等超自然力量的崇拜。
2. 民间信仰的演变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文明的进步,民间信仰也逐渐演变出不同的形式和特点。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不同的地域文化中,民间信仰得到了丰富的表现和发展,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民间信仰体系。
比如,在中国,民间信仰包括对神灵、祖先、神祇等的崇拜和祭祀,在西方,民间信仰则包括对各种神话传说、民间传统等的信仰和敬仰。
二、民间信仰的内容1. 对神灵的崇拜在许多民间信仰中,人们对神灵的崇拜是其中最基本的内容之一。
人们认为神灵具有超自然的力量和能力,能够保佑人们、给予人们幸福和福祉,因此对神灵的崇拜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内容。
2. 对祖先的尊崇在一些民族和地区的信仰中,人们对祖先也十分尊崇和敬仰。
他们认为祖先是自己的灵魂源泉,是对自己有意义的生活指导者,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对祖先进行祭祀和敬拜已经成为一种习俗和传统。
3. 对自然界的崇拜自然界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根本,因此在许多民间信仰中,人们对自然界也进行着崇拜和敬仰。
他们相信自然界具有自己的灵性和神力,能够给予人们福祉,因此对自然界的崇拜是其中重要的内容之一。
4. 对鬼神魔鬼的信仰在一些民间信仰中,人们相信鬼神魔鬼等存在,他们可能是好的,也可能是坏的,人们需要通过祭祀、祈祷等方式来获得保佑和祝福。
三、民间信仰的表现形式1. 宗教仪式和礼仪宗教仪式和礼仪是民间信仰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
在宗教仪式中,人们通过祭祀、祷告、祈祷等形式来表达对神灵、祖先等的敬仰和崇拜,同时也通过宗教仪式来获得神力的庇护和保佑。
2. 祭祀和祈祷祭祀和祈祷是民间信仰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
人们通过祭祀祈祷的方式来向神灵、祖先等表示自己的敬意和崇拜,并通过祭祀祈祷来向他们祈求福祉和保佑。
民间敬神的知识点总结
民间敬神的知识点总结一、敬拜对象民间敬神的对象主要包括神祗、祖先和其他神灵。
神祗是指相传有神奇力量的存在,通常是古代孤配的历史英雄、圣贤或神话传说中的神明。
在中国民间信仰中,比较有名的神祗包括关公、妈祖、城隍、财神等。
祖先崇拜是中国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信奉的对象一般是先祖及祖上的神灵。
此外,民间敬神还包括一些与自然物相关的神灵。
比如对山神、水神、财神等的崇拜,它们是人们对自然的景仰和崇敬,反映了古人对自然界力量的敬畏和依赖。
二、敬神仪式敬神仪式是民间敬神的一种表达方式,通常在特定的时间和场合举行。
比如每年的农历正月初一是中国的春节,一般都会举行拜祭神灵的活动,向神灵祈求平安、福气。
还有每年的清明节和中元节等,也是民间向神灵敬拜的重要时刻。
在敬神仪式中,人们会搭建神台、上香、献供品、祷告等,展现出对神灵的信仰和崇敬之情。
比如中元节时,人们会去祠堂祭祀祖先,祈求先人的庇佑和保佑。
在妈祖的庙会上,人们会上香、献鲜花,以表达对神灵的尊重和崇敬。
三、敬神习俗除了敬神仪式外,民间敬神还有一些习俗和禁忌。
比如过年时要扫尘、上门祭祖,中元节要向亡灵默哀、祭菊花,都是民间敬神的一种表达。
民间敬神的习俗中还有一些相关的禁忌。
比如不可大声喧哗、不可在神前吃鸡鸭、不可嘲笑神明等。
这些禁忌的存在是为了尊重神灵,显示出对神灵的尊崇和敬畏之情。
四、敬神的意义敬神活动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体现着中华民族的信仰和精神追求。
通过敬神活动,人们能够感悟神灵的存在和超越,体验到一种超脱世俗和平和宁静的心境。
同时,敬神活动也能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并凝聚民族的向心力。
敬神活动还能够加强人们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观念,使人们更加团结和和睦。
在敬神的过程中,人们能够感悟到尊重和谦卑的美德,学会爱护他人,并且在日常生活中更加注重实践这些美德。
因此,敬神活动在促进社会和谐、人与自然和谐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五、敬神的传承敬神是古老的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在当代社会仍然保留着其独特的价值和意义。
中国的民间信仰和敬神文化
中国的民间信仰和敬神文化中国是一个庞大的国家,拥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
在这些遗产中,有一种非常独特的文化——民间信仰和敬神文化。
这种文化深植于中国人的生活中,体现了中国人的信仰和道德观念。
民间信仰是指中国传统文化中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所形成和遵从的宗教习俗和信仰。
它涉及到社会、家庭、生活,不仅是一种宗教信仰,也是一种世俗信仰。
在中国,民间信仰包括儒教、道教、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等多种信仰,也包括祖先崇拜、自然崇拜和神明崇拜等。
祖先崇拜,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种非常重要的信仰。
在中国,祖先被视为“神灵之源”,崇拜祖先是一种传统的文化礼节。
人们为了表达对祖先的敬意,通常会在祖先的诞辰日、忌日等各种节日,举行祭祀仪式,烧香献花,宣读祭文,表达自己的诚挚敬意。
祭祀祖先的传统被称为“祭祀文化”。
自然崇拜是指中国人对自然的崇拜。
在中国,自然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人们对风、雨、雷电等自然现象都有着很深的敬畏之情。
在古代,人们通常会在祭祀祖先的同时,也会祭祀自然神灵,如东海龙王、岳阳楼、雁荡山等等。
现代社会中,人们仍然会在各种场合下,祭祀自然神灵,感谢自然的恩赐。
神明崇拜是指中国传统文化中人们对神明的崇拜。
中国的神灵种类繁多,有天神、地神、水神、山神、城隍、土地、神仙等等。
人们在对神明的祭祀中,通常是通过一系列的行为和仪式,来展示自己的崇敬之情。
除了上述三种民间信仰之外,中国还有另外一种非常重要的敬神文化——道教。
道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一支,是追求长寿、健康和安宁的一种修行方式。
道教强调的是宇宙自然之道,在实践中,道教徒通常是通过修习道家经典、参加庙会等方式来表达自己对神明的敬意。
民间信仰和敬神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它不仅是中国优秀的文化遗产,更是中国人民信仰和道德观念的体现。
在现代社会中,虽然大家的信仰方式和崇拜方式略有不同,但是对于这种民间信仰和敬神文化的传承和发扬,我们依然应该保持敬畏之心,让这种文化继续在中国社会中发扬光大。
中国民间信仰
中国民间信仰1、简介中国民间信仰主要指俗神信仰,就是说,是非宗教信仰。
这种信仰在中国具有悠久的历史,而且比佛教信仰和道教信仰更具有民间的特色。
中国民间的俗神信仰的一个典型特征,就是把传统信仰的神灵和各种宗教的神灵进行反复筛选、淘汰、组合,构成一个杂乱的神灵信仰体系。
不问各路神灵的出身来历,有灵就香火旺。
这鲜明地反映了中国世俗信仰的多元性和功利性。
中国民间信仰中的世俗神主要有自然神、职业神和人神。
下面我们分别简单介绍一下。
2、自然神所谓自然神,指的是自然现象被人格化之后升格为神。
在中国民间信仰中有许多自然神,我们这里主要介绍在中国古代比较有影响的几个自然神。
(1)天崇拜与王母娘娘、玉皇大帝在中国,天是被当作一个实在的天体加以崇拜的,因而才有仰望青空,向"苍天"拜祭的仪礼的源远流长。
至今在民间还尊称"天公"、"天老爷"。
玉皇大帝的崇拜也是民间信仰中具有普遍性的俗神信仰。
在民间玉皇大帝为万神之主至高的大帝,民间简称玉皇、玉帝。
道教对玉帝的全称是"吴天金阙无上至尊自然妙有弥罗至真玉皇上帝"。
道教的最高神本来是元始天尊,但在民间信仰中玉皇大帝的地位远超过了元始天尊,成为统辖天下众神的至上神,以致使原有的道教最高天神逐渐都退居玉皇大帝臣下。
王母娘娘神的崇拜也是中国最为广泛的世俗神崇拜。
王母娘娘又俗称西王母,瑶池金母。
民间的祀奉又众多西王母传说的影响。
比如,传说王母娘娘是一位雍容华贵的夫人,有一年七月七日,她把四颗蟠桃送给汉武帝,汉武帝吃了之后,觉得很好,想把核拿去种。
王母娘娘说,这种蟠桃三千年结一次果,人间是无法种活的。
又有传说讲,后羿曾向西王母求得蟠桃,那是长生不死之药,被嫦娥偷吃了,升上月宫。
这种种传说使得民间更加信仰王母娘娘,认为她能够赐福添寿。
(2)雷公、电母中国民间信仰最直接祟拜的天象,首先是雷。
它那巨大的震响声给人们带来的恐惧,从远古便引起了人们的畏敬。
中国传统文化-信仰
民间信仰
燕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魏黎波
一、民间信仰的形成 二、鬼魂信仰
三、正神信仰
四、妖仙信仰 五、民间信仰的特点
一、民间信仰的形成
灵魂观念的产生 从灵魂到神灵 龙图腾
一、民间信仰的形成 灵魂观念的产生
问题
梦是不是真的? 睡觉和死有什么不同?
灵魂观念的产生
猜测
人是由肉体和灵魂两部分组成的
推测1 睡觉是灵魂暂时离开肉体
死亡是灵魂永远离开肉体
推测2 万物有灵
一、民间信仰的形成
从灵魂到神灵
推定1
强者灵魂也强,弱者灵魂也弱
推定2
具有超人伟力的灵魂是“神灵”
盘古开天地
天地浑沌如鸡子。盘古生在其中。万八千 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盘古在 其中。一日九变。神于天。圣于地。天日高一 丈。地日厚一丈。盘古日长一丈。如此万八千 岁。天数极高。地数极深。盘古极长。故天去 地九万里。后乃有三皇。 …… 垂死化身。气 成风云。声为雷霆。左眼为日。右眼为月。四 肢五体为四极五岳。血液为江河。筋脉为地里。 肌肉为田土。发为星辰。皮肤为草木。齿骨为 金石。精髓为珠玉。汗流为雨泽。身之诸虫。 因风所感。化为黎甿。
祖先神
传说中的伏羲、女娲都是人面蛇身
二、鬼魂信仰
魂魄与鬼
问题
推测
为什么睡觉时有呼吸、心跳,甚至会夜游?
魂外有魄,可维持人体机能 (三魂七魄)
《封神演义》第十三回
哪吒打死东海龙王三太子引来四 海龙王寻仇,为了不连累父母, “自剖其腹,刳肠剔骨,散了七 魄三魂,一命归泉。” 哪吒的师父太乙真人用莲花做成 人形, “绰住哪吒魂魄,望荷、 莲里一推” ,哪吒才得以以莲花 化身复活。
家乡风俗的民间信仰与崇拜
家乡风俗的民间信仰与崇拜
我家乡的风俗传统中,蕴藏着丰富的民间信仰与崇拜。
这些信仰和
崇拜贯穿于生活的各个方面,从日常的饮食起居到节日庆典,都展现
出浓厚的宗教色彩和民俗风情。
首先,家乡人民对祖先的崇拜是最核心的民间信仰之一。
每到清明
节和重阳节,家家户户都会祭祀先人,烧纸钱、供奉食物,表达对逝
去亲人的思念和尊敬。
在祭祀过程中,人们还会聚在一起传承家族历史,讲述先祖的事迹和故事,弘扬家族文化,加深亲情纽带。
其次,家乡民间信仰中的山神水神也占据重要地位。
家乡地处山水
之间,山川灵气十足,因此人们对山神水神的崇拜亦是家常便饭。
在
山间神社和溪边祭坛,人们祈求风调雨顺、平安吉祥,为本地的自然
环境和生态平衡感到担忧,希冀神灵的庇佑。
此外,家乡还有许多关于疾病、厄运和灾难的民间信仰。
人们会向
土地公求福、向财神祈福,以期在生活中得到平安和幸福。
在灾年和
疫情期间,人们也会举行祈福活动,驱邪避凶,祈求风调雨顺。
总的来说,家乡的风俗传统充满着民间信仰与崇拜的元素,体现着
人们对自然、祖先和生活的敬畏和感恩之情。
这些信仰和崇拜不仅连
接着过去和现在,也指引着人们前行的方向,成为家乡文化的一部分,传承至今。
愿家乡的风俗传统与民间信仰永远繁荣昌盛,代代相传。
汉代民间信仰探讨
汉代民间信仰探讨概要:图腾被认为是原始初民意识到人之生命起源并假设与追问人之生命何以起时的一种文化与心理现象,图腾的文化功能在于唤醒氏族的群体意识以及群体意识隶属下的生命意识。
汉代人认为,死亡不是生命的终结,而是生命形态的另一种转变,在这种转变中,升仙是最好的归宿。
但在升仙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鬼魅邪恶的威胁,因而要给死者的幽灵制造了一个安全的栖息之所就成为当务之急。
一、汉画像石的形象分类“四灵”是传说中的“四方”之神,即青龙、白虎、朱雀、玄武,他们是道教中主要的护卫神,在画像石中屡屡出现。
飞廉,也是传说中的瑞兽,形似鹿,有飞升成仙的功能。
汉代画像石石墓的墓门上常见的两个面目狰狞、勇猛威武的神人形象,即为神荼、郁垒。
还有神兽与铺首衔环的组合,在汉代画像石中有大量的表现。
铺首来源于青铜器上的饕餮纹。
饕餮是一种贪食凶兽,面目狰狞恐怖,具有强大的威慑力,用其头部作为铺首,并与神兽结合,彰显其驱恶避邪的强大能力。
汉画像石这些纷繁多彩的画面,透露出汉代人独有的文化心理和民间信仰。
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1、汉画像石与儒家思想汉代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使儒家思想第一次上升到“国教”的统治地位。
而“仁”“礼”“孝”是儒家学说中的核心概念。
孔子说:“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论语·学而》)“仁”是孔子思想的根本,而“孝”则又为“仁”的根本。
《荀子·礼论》)就是说对待死者要像对待生者一样,给他们布置一个和生前一样的生活环境和生活场所,使死者(灵魂)在阴间依然享受着阳世那样的福祉,决不能“厚其生儿薄其死”,否则便是大不孝了。
为了体现儿女后人的“孝道”,至少争个“孝”的名声,一种厚葬之风——汉代画像石墓出现了人们留恋现实,渴望幸福永驻,但最终还是要面对死亡,死后的世界无从知晓,只能想象。
于是他们竭尽全能地把现实的世界搬到地下,希望为死魂营造一个和和活着时候一样的空间,使死者的灵魂的得到慰藉,使生者得到庇佑,获得心灵的安慰,以此来寄托一种对生命安全感的渴望和生命永驻的美好愿望。
龙王的故事
三天以后,南至六盘山,西至贺兰山,到处都是水,只留下几个山尖尖尔德老汉这才抽出宝剑,叫黄河水向前流去
性情温顺者:椒图,最反感别人进入它的巢穴,常饰于大门口
好鸣者:蒲牢,最喜欢音乐和吼叫,常饰于大钟的钟纽上
龙生九子古时民间有龙生九子,不成龙,各有所好的传说但九子是什么,说法也不同中国吉祥图说谓:九子之老大叫囚牛,喜音乐,蹲立于琴头;老二叫睚眦(ya zi),嗜杀喜斗,刻镂于刀环剑柄吞口;老三叫嘲风,平生好险,今殿角走兽是其遗像;四子蒲牢,受击就大声吼叫,充作洪钟提梁的兽钮,助其鸣声远扬;五子狻猊(suan ni),形如狮,喜烟好坐,倚立于香炉足上,随之吞烟吐雾;六子霸下,又名XX(bi xi),似龟有齿,喜欢负重,碑下龟是也;七子狴犴(bi gan),形似虎好讼,狱门或官衙正堂两侧有其像;八子负质,身似龙,雅好斯文,盘绕在石碑头顶;老九螭(chi)吻,又名鸱尾或鸱(chi)吻,口润嗓粗而好吞,遂成殿脊两端的吞脊兽,取其灭火消灾
诸神由来一书说升庵外集记载龙之九子是:品质,形似龟好负重,即碑下龟;螭吻,形似兽,性好望,站屋脊;饕餮,好食,立鼎盖;蚣蝮,好立,站桥柱;椒图,似螺蚌,性好闭,立于门首;金猊,形似狮,好烟火,立于香炉;再加上蒲牢狴犴睚眦三个,恰为龙之九子
民间崇拜的二郎神
二郎神是中国民间老百姓广泛崇拜的一位神,自11世纪以来关于他的神话事迹在民间特别盛行
传说他本名赵煜,约生活在7世纪初在隋炀帝时,他做了一个地方官,公正无私,使当地百姓安居乐业那时,当地的一条河里有蛟龙(一种水中巨兽),经常危害百姓,引起恐慌于是他就带了一把刀,独自一人跳到河里与蛟龙搏斗,并最终杀死它,解除了人们的痛苦后来他辞去官职,到青城山里修炼道术,终于成了神仙
仙化现象中国民间神灵的独特演变规律
作者: 郑土有
出版物刊名: 思想战线
页码: 34-41页
主题词: 中国民间;仙化;山海经;神仙思想;神仙信仰;自然崇拜;万物有灵论;信仰体系;灵魂不死;民间信仰
摘要: <正> 在中国民间信仰体系中,神灵主要有神、神仙、人鬼、菩萨、妖魔五大类。
从理论上说,神仙与其它四类神灵是截然不同的:神仙既重灵魂又重肉体,是灵魂肉体同时长生不死的人;而其它四类神灵有的是自然崇拜的结果,有的是人死后灵魂所化,都重灵魂而轻形体,是万物有灵论和灵魂不死观念形象化的产物。
但是自从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神仙思想和神仙信仰以后,由于中国人对神仙的偏爱,其它四类神灵在漫长的信仰过程中,也逐渐向神仙靠拢,有的演变为神仙,有的沾染上仙气,出现了奇异的仙化现象。
明清时代的神灵信仰(上)
明清时代的神灵信仰(上)
萧放
【期刊名称】《励耘学刊:文学卷》
【年(卷),期】2005(000)001
【摘要】明清时期我国民间社会普遍地奉祀着四位大神,相对应地有四种神灵信仰,分别是关帝、观音、碧霞元君、真武上帝。
另外还有一些重要的神灵信仰,分别是天妃信仰、东岳大帝信仰、文昌信仰、五通信仰、萧公、晏公信仰。
明清时代处在中古社会的末期,开始出现了向近代社会转变的历史趋势,在这样的历史情景中广大民众的精神生活显现出世俗化与情趣化的趋向,同时古代社会的精神传统仍然具有强大的影响。
【总页数】16页(P200-215)
【作者】萧放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248
【相关文献】
1.明清时代的神灵信仰(下) [J], 萧放;
2.闽都动物神灵信仰初探 [J], 洪晓芳;房建国
3.清代北洋地区漂流民神灵信仰文化初探
——以"问情别单"为中心 [J], 张贺宇
4.明清时代版本目录学概述(上) [J], 谢国祯
5.关于明清时代壮族佃农化之考察——明清时代壮族史研究(二) [J], 冢田诚之;覃义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四灵信仰及其道教化探微
作者: 卜祥伟
作者机构: 山东理工大学齐文化研究院,山东淄博255049
出版物刊名: 管子学刊
页码: 48-52页
年卷期: 2014年 第4期
主题词: 图腾 四灵 四灵信仰 道教化
摘要:图腾崇拜中的青龙、白虎、朱雀、玄武为四灵的原始形态,其形象的嬗变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进程,四灵崇拜的形成也是其本身内外兼修的产物。
四灵发展为四灵信仰,这与四灵本身所具有的功能性特征密不可分,同时也是汉晋时期人们信仰观念转化的结果。
随着道教的产生,四灵信仰逐渐被纳入到道教的范畴,其信仰的内容与形式进一步被神化,从而完成了四灵信仰道教化的进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人民间的“四灵”信仰
“四灵”(龙、凤、虎、龟)信仰也是中国人的俗信之一,视青龙、朱雀(风鸟)、白虎、玄武(龟)为镇四方之神。
家有病者,在其身左臂写“青龙”,右臂写“白虎”,前胸写“朱雀”,后背写“玄武”,以为可以驱邪治病。
古时有祭“四灵”习俗。
在中国传统文化观念中,这四灵是先民们的图腾样式。
伏羲部族以蛇为图腾。
蛇图腾经吸纳其他民族的图腾样式,一变为龙图腾。
至夏,华夏族盛行过龙崇拜,生活在中国的西戎周祖先民把龙奉为自己的图腾标志。
东夷盛行过凤崇拜与虎崇拜。
周又继承了商代礼器的风虎形制,成为周祖又一图腾主体。
神龟崇拜于伏羲氏时代就出现了,后来周民族以龟为神,至则天武后因玄武与其姓同,便号令天下,朝野皆信玄武为神圣之物,为镇国之宝,为吉祥之物。
中国民间节日文化、饮食文化,服饰文化、民居文化、游艺文化以及民间艺术等,其间有大量的“四灵”信仰的反映。
汉代的“四灵”瓦当,晚唐的“四灵”镇宅圈,宋元的“四灵”兽头柱石,明清的“四灵”祝福礼服、札馍等,均在民间有传统和实物遗留。
“四灵”为祥瑞之神。
中国人视龙为神奇,是权力、尊贵的象征。
特别因其能呼风唤雨而备受信仰,奉其为神,建龙王庙供奉。
有些地方的龙王庙还以方位命名,如东海龙王庙、南海龙王庙、西海龙王庙、北海龙王庙等,还有以池、泉、河等命名的如黄池龙王庙、玉泉龙王庙、黑河龙王庙……千里陇原,龙王庙星罗棋布,逢年过节,必有祭祀,求降甘露,必有祭祀,除妖降魔,必有祭祀,甚至求子还愿、结婚庆典、保人畜平安兴旺都要祭祀。
凤凰为百鸟之王,在中国虽不立庙祭祀,但常以凤凰配龙,谓之龙凤呈样,用于结婚庆典,贺寿祝年。
陇右大片地方常把大红公鸡称为“高头凤凰”,认其有灵,可献神、招魂、除邪。
虎为镇宅神兽。
古代有用于军事的虎符,旧时中国民间摹画虎于桃木版上,亦称虎符。
如果家中犯事,制虎符挂于院门、厨房门、上
房门、厕所门,则认为可驱逐魑魅之邪。
故陇上人家中堂有挂老虎的习俗。
孩子满月或周岁,就要穿虎头鞋,戴虎头帽,枕虎头枕,这样保佑小孩平安成长。
龟为寿神。
小儿体弱多病,多佩龟牌。
老年人求寿,祭龟神。
中国民间以为龙风虎龟在人体集于一身,左为青龙,右为白虎,前为朱雀(凤鸟),后为玄武(龟)。
迷信者认为,人一旦得病,朝太阳口念四灵三遍,疾病便可禳除。
所以民间常有祭青龙、白虎、朱雀和玄武之讲究。
祭青龙于东方,献青蛇一条。
祭白虎于西方,献白羊一只。
祭朱雀于南方,献大红公鸡一只。
祭玄武于北方,献黑鱼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