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性陷阱与日本案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流动性陷阱与日本案例
流动性陷阱通常被认为是这样的一种情形:货币供应量的增加没有带来利率下降,而仅仅表现为闲置持币余额的增加。在正常条件下,货币供应量的增加会导致债券价格上升。人们会试图用持有的多余现金购买资产,从而使利率下降。在凯恩斯所描述的流动性陷阱中,人们确信目前的债券价格过高、以后可能下跌,利率也相应太低、今后还会升高。人们因此认为,现在购买债券无疑会造成资本损失,还是应该选择持有现金。其结果是,货币供应量的增加仅仅是闲置持币余额上升,而对利率没有产生影响……。流动性陷阱意味着货币政策在这种情况下不起作用。增加货币供给不能降低利率,更不能增加经济中的产出。可以说20世纪90年代的日本的经济的确具备了“流动性陷阱”的一些特征。
1991年,日本的泡沫经济破灭,随后整个20世纪90年代,日本经济一直处于萧条的状态,经济增长率持续下降,个别年份甚至出现负的增长率,2001年底日本的净资产为2 907.6万亿日元,比上一年减少了56.2万亿日元,以至于有人感叹这是“失去的十年”。
面对这样的情况,日本政府想方设法刺激经济的复苏,其中最主要的措施就是实行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但是政策的效果并不明显。
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包括降低利率、增加货币供应量。日本的中央银行连续下调利率,1995年日本的货币市场利率下降到1%的水平,1998年下降到0.37%,1999年2月至2000年8月甚至实行了零利率政策,但是经济并没有因此而复苏。正因为如此,国内外很多经济学家认为日本经济陷入了“流动性陷阱”。
虽然日本银行不断地降低利率、增加货币供应量,但是并没有刺激经济中的投资,中央银行增发的货币只是在商业银行内部流动,没有进入到经济循环中,
这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因为经济的景气,增加了企业破产的风险,银行不愿意向企业发放贷款。这样做的负面影响是比较大的,因为日本企业的融资方式主要就是通过银行进行间接融资,如果银行不愿发放贷款,相当多的企业就难以生存发展。
另一方面,银行为了提高自身的抗风险能力,倾向于增加存款准备金,从而把大量的货币滞留在银行系统内部。这样造成的后果就是货币乘数下降,虽然日本银行不断增加基础货币,但是经济中的货币供应量并不能相应扩张,货币政策归于无效。
在日本案例出现之前,流动性陷阱被认为仅仅是一个理论上的设想,在现实世界中并不存在。1994 年,多恩布什和费希尔的经济学教科书《宏观经济学》第6 版出版。在这本书中,他们是这样写的:“凯恩斯自己也无法确认是否真的存在这样一种现象(流动性陷阱)。在60 年后的今天,我们同样也不知道。”日本明显地符合流动性陷阱的绝大多数经济特征。包括保罗·克鲁格曼在内的一些著名经济学家证实了日本流动性陷阱的出现。日本现在的隔夜拆借存款利率只有0.02%,10年期的政府债券收益率从1990 年9 月开始已经由8.7%下降为1.8%,而一些短期政府债券的收益率仅为0.055%。
学术界最关注的问题是:一个存在问题的银行体系是否是形成流动性陷阱的必要前提条件?克鲁格曼(1998)认为,即使银行系统运行良好,流动性陷阱也可能出现。在流动性陷阱的条件下,基础货币量的增加不会导致广义货币总量的增加,因为:第一,公众将大量持有现金,广义货币总量的增加是很有限的;第二,大量现金将转化为储备;第三,银行将增加作为基础货币的准备金,而减少贷款。所有这些的发生并不一定意味着银行体系出了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