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项软基处理施工技术规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薄壁筒桩、Y型沉管灌注桩
1.1 一般规定
1.1.1 薄壁筒桩、Y型沉管灌注桩的施工必须确保工程质量,在施工前应做好施工组织
设计,加强工地技术管理,严格按照有关的操作规程实施,认真做好工程质量检查和验收工作。
1.1.2 一般施工工艺流程:桩机和成孔器就位→安装桩尖(靴)→振动沉管至设计深度→
灌注混凝土→边振动边拨管至地面→桩机移位。
1.1.3 薄壁筒桩、Y型桩桩顶一般应设置盖板(桩帽)和土工格栅进行处理,桩顶50cm
厚的填料应采用含泥量小于15%、粒径小于5cm的细宕渣填筑。
1.1.4 桩基的轴线应从基准线引出,在不受打桩影响的适当位置设置轴线控制桩和水准
点,并妥善保护。在施工过程中应对桩基轴线做系统检查,使轴线偏差群桩不超过20mm,单排桩不超过10mm的允许偏差范围。
1.1.5 软土地段路基应安排提前施工,填筑时要做好必要的沉降和位移监测,并严格控
制施工填料和加载速度。路堤完工后应按设计留有沉降期。
1.2 施工前准备
1.2.1 施工前,应先完成下列工作:
1 收集并熟悉有关施工图、工程地质报告、土工试验报告和地下管线、构造物等资料。
2 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作业指导书。
3 原材料、半成品、成品的检验。
4 施工机械设备的调试。
5 在软基处理的外缘应做必要的沉孔、成桩试验,以检验设备和工艺是否符合要求,数
量一般不少于两根。
1.2.2 施工前应做好施工期间的排水措施,对常年地表积水、水塘地段应按设计要求先
做好抽水、清淤、回填工作。
1.2.3 在施工中应遵循“按图施工”的原则和“边观察、边分析”的方法;如发现现场地质情
况与设计提供资料不符或原设计的处治方式因故不能实施而改变设计时,应及时报告并根据有关规定报请变更设计。
1.3 桩尖及成孔器的要求
1.3.1 桩尖的要求
1 沉孔桩尖一般采用预制钢筋砼,预制桩尖的混凝土标号应比桩身提高一档,几何尺寸
应符合要求。
2 桩尖的表面应平整、密实,不得有面积大于1%的蜂窝、麻面及缺边掉角现象。
3 薄壁筒桩桩尖内外面圆度偏差不得大于桩尖直径的1%;桩尖上端内外支承面应平整,
高差不超过10mm(最高与最低值之差);Y型桩桩尖可根据实际需要采用小平底三刃桩尖或尖头桩尖。
4 预制桩尖上应标明编号、制作日期。
1.3.2 成孔器的要求
1 成孔器的内外模具要求有足够的刚度和强度,筒桩成孔器应采用优质锰钢制成,内模
壁厚不小于12mm,外模壁厚不小于14mm;Y型桩成孔器的壁厚要求不小于15mm,并要求在成孔器内距三个尖角顶端不小于5cm处设置三道中隔板。
2 在成孔器的外模或桩架上应设置标尺。
3 在安装成孔器时,应控制底部套筒的环形空隙即壁厚的均匀性,要求精确测试内、外
套管间的环隙偏差小于5mm后才能固定上端法兰或缩压夹持器。
1.4 沉管准备
1.4.1 打桩前应平整场地,清理高空和地面障碍物。桩机移动的范围内除应保证桩机垂直度的要求外,还应考虑地面的承载力,施工场地及周围应保持排水沟通畅。
1.4.2 打桩锤宜用中高频率的锤,激振锤选择应根据工程地质条件,桩的直径、结构、间距及施工条件选用。
1.4.3 在邻近建筑物(构筑物)打桩时,应采取适当的隔振措施,如开挖减振沟、打隔离板及砂井排水等。
1.4.4 打桩前应对成孔器下端与桩尖接触处作止水止漏处理,以保持密贴,使其在全部沉孔过程中不会漏水漏泥。
1.5 沉管
1.5.1 在软土地基上打设间距小于3倍桩径的较紧密群桩时,应有保证不影响相邻桩成桩质量和减少挤土效应的技术措施,一般可采取控制打桩速度、合理设计打桩顺序等措施。
混凝土预制桩尖埋设的位置应与设计位置相符,成孔器应垂直套入桩尖,二者的轴线应一致。
1.5.2 开始激振时,应保持成孔器垂直,垂直度按±0.5%控制,位置正确,成孔器下放速度应慢,防止成孔器倾斜。
振动沉管时,可收紧钢丝绳加压,或加配重,以提高沉管效率。收紧钢丝绳加压时,应随成孔器沉入深度随时调整离合器,防止抬起桩架,发生事故。
1.5.3 成孔施工完成,应检测孔深,并做好沉孔施工记录。在混凝土浇筑前检测孔底有无渗水和淤泥挤入。当用测绳测得挤入淤泥厚度大于20cm时,应拔出成孔器,重新下桩尖成孔;当渗水较多时,应用气泵抽吸,渗水量较少时,可采用投入干水泥,再用空气吹混使水泥成浆;当桩端为渗透性较大的非粘性土层时,在桩尖沉入到该层前可预灌1米高度的混凝土,以防渗水。
1.5.4 沉孔时,如遇桩尖损坏或地下障碍物时,应及时将成孔器拔出,待处理后,方可继续施工。
1.5.5 成孔过程中应观测桩顶和地面有无隆起及水平位移,发现偏移应及时采取纠偏措施进行处理。
1.6 混凝土灌注和提管
1.6.1 混凝土
1 可采用矿渣水泥、火山灰水泥、粉煤灰水泥或硅酸盐水泥、普通水泥,水泥的初凝时间不宜早于2.5h。
2 粗骨料宜优先选用卵石,如采用碎石,宜适当增加含砂率;骨料最大粒径不应大于壁厚的1/3,同时不应大于40mm。
3 混凝土的含砂率宜采用40~50%,水灰比宜采用0.5~0.6,坍落度宜采用8~12cm。
4 混凝土拌和物应有良好的和易性,在运输和灌注过程中无显著离析、泌水。
1.6.2 管内混凝土灌满后,先振动5-10s,再边振动边提升,提升7-8m后将连续振动改为间歇振动,采取加一次料提升一次,保持管内砼面不高于地面
2.5-3m,同时也不小于2m。提升速度宜控制在1.2-1.5m/min,不应大于2.0m/min,灌注时必须保持成孔器的钢管埋入混凝土内不小于1m,保证桩身的连续性。
每次向桩管内灌注混凝土时应尽量多灌。当用长桩管打短桩时,混凝土可一次灌足;打长桩时,第一次灌入桩管内的混凝土应灌满。第一次拔管高度应控制在能容纳第二次所需要灌入的混凝土量为限,不宜拔得过高。在拔管过程中应设专人用测锤或浮标检查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