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当气功太极拳拳法内景气脉内功要领(摘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武当气功太极拳拳法“内景”气脉内功要领(摘录)

燚炅道人马杰著

一外形各部位领

1/ 头要正头是一身之主,必须保持中正。头包括脑、目、耳、鼻、舌等部位,尤其脑是先天祖气所藏中心,称为“元神室”,又为“髓之海”,髓充足则脑力健壮精神充足,保其神清目明。“人之灵在脑,其机在目。”

2/ 顶要贯顶指头之顶,人身最高部位,顶心为“百会穴”内为“泥丸宫”。脑之位,神之在。形上要做到“百会穴”心须向上虚领顶劲,前额向前微顶,下颌微收,使“百会穴”与大椎之间有一股相拔之劲以达到体内的提神贯顶。

3/ 项要竖竖项要保持中正,…竖可通气,旋可活血。

4/ 肩要沉肩要向下沉,放松肩带肌,使肩锁关节自然下沉、舒展韧带易筋使其臂长伸筋,气可下行,并可用腰摧肩送劲助击发之力。

5/ 肘要坠曲肘下坠肘尖要常有下垂之意。坠肘可护肋,使气圆不上行,并有缠、裹、掩、击,攻防之运用。

6/ 腕要垂使掌沉有力,立掌手腕要塌、要有坐力,进掌前顶腕要挺,有前送之势。

7/ 手要展展手开指气贯“十宣穴”掌指,出掌向前顶、出手指微张、掌心微突、意贯两掌;收掌回拉有缩吸之念。拳走蛹动行气合握。

8/ 胸要含双肩前合,背扣而圆。胸微内含要腹实胸空,使气上下畅通、经络通顺。收敛心肺之气可向下行,不能使胸存余气,否则,会有闭气之感。

9/ 腰要塌。腰是连接身体上下之机枢,为身之轴、发劲之源。腰椎前(唐注:后)突放松腰肌,使无僵劲,腰部灵活运转自如。塌腰下坐使气沉于腹,气自然不上浮。

10/ 背要拔。背部肌肉向下松沉,两肩中间脊骨鼓起上提,向后上方拉起皮肤有绷紧之感,可使气通。

11/ 臀要收。放松臀部肌肉向内收敛,防向后撅。内敛收臀、提裆,以辅下实,为内家拳术之要。12/ 裆要提。微缩谷道虚提会阴,拿住丹田之气勿外溢,以保二阴漏气失精。

13/ 膝要屈。两膝不可挺直僵立,曲伸可使关节活,动作灵敏。两膝曲而内扣,下盘沉实,使气上下畅通。

14/ 胯要松。松开关节能使腰腿的转动动作非常灵活,迈步可以轻灵开阔。

15/ 足要扣。为步型步法的根基,进退转换时可使身法稳定。

二外象形体动作要领

(一)贯顶调裆贯顶指头向上虚领顶劲,使神贯於顶才能提起精气拿住丹田之气。调裆提肛如忍便使气不外溢,调和裆部以理阴阳之气,此为“贯顶调裆”。

(二)含胸松腰双肩关节松沉,两肩头微向里扣,其气自归于丹田,胸感空虚,背肌圆撑有宽舒之感。反之,挺胸则气悬胸满,逆气上行难归丹田。腰为全身之主宰,松腰,放松腰肌使无僵劲,使气不上浮,下盘即可使足部坚实,桩步稳固。故其进退旋转变化皆由腰部支配动作,松腰即可求之。

(三)沉肩坠肘沉肩即两肩关节松开向下垂劲。坠肘是不论在出拳或出掌时,肘尖要向下坠劲。因肩与肘有连带关系。能沉肩坠肘即可气达指稍,使内劲弹力外发;反之,耸肩,则气必闭于胸,两脚无根、轻飘浮动,为拳法中之大忌。

(四)尾闾中正尾闾即尾骶骨。位于脊柱之最末端指尾骨。此处如不中正则脊椎的直度必然受其影响,则精力必难于上达。尾闾保持中正神才能贯顶。两股用力臀部前收,脊骨根部对准鼻、脐的连线,谓“尾闾中正”。

(五)屈膝松胯胯、膝、踝为下肢三大关节,松胯可使腰腿的动作更为灵活协调。因胯是腰腿的转动关连之处,关节不松开就不灵活,腰腿就很难相顺相连。转腰在实际上是转腰胯。屈膝能使下体沉着有力,定式要有微向内扣之意,前膝弓出踏实,膝尖不可超过脚尖。腿部的弧形转换虚实是由膝关节和胯关节的旋转来领导着做顺、逆、旋圈动作。

(六)旋踝转腿提足迈腿走弧形划圆圈。松踝关节,足尖上翘、下落;外撇、内扣先落足跟,前进、后退;左旋、右转腿不离圈。此种动作都有利于足部的踝关节能畅通经络,保持和发展腿部的柔韧性和灵活性。

(七)分清虚实拳式的连续整体动作即是虚实的变化,终点为实,过程为虚。步法的整体变化是防止双重,双腿能分虚实,才能随意起落、伸屈灵活,毫不费力;如虚实不分则迈步重滞自立不稳;肢臂的虚实可使刚柔变换。

(八)上下相随动作中由脚到腿到腰总须完整一气,手动、腰动、脚动、眼神也随之动,各部位都要协调,使动作完整一气,方可谓上下相随,有一处不动即散乱也。

(九)连绵不断拳术整套动作式式贯串,自始至终连绵不断没有停顿,一气呵成,周而复始,循环无端为拳术特点。

(十)纯任自然拳术动作用意不用力,意之所至,气与力自然而到,为内劲与弹力,违其自然乱用拙力,则全身僵劲,经络不舒,血脉阻滞动作不灵。在疏通经络行气用功时要顺其自然,不可过于着意用力急于求成,以防发生气阻偏差。

三拳法内景气脉内功要领

(一)内外合一

拳法其贵在于神意与躯体一致。“内”指大脑皮层的思维、心、神、意、气的内在无形之物的心意活动和气息的运行;“外”指肢体各部和整个外在的形体活动,手、眼、身法、步、肩、肘、腰、胯、膝等有形之物。“内外合一”要求人体内外要密切配合,统一协调。练拳先由意发,以意行气、继而内动,然后以气运身、体形才动,谓“内动带外行、外形含内动”,而成为“由内及外、以外引内,内外合一”。拳论讲“内不动,外不发”,“外之所形莫非内之所发”。大脑是授命于心,心动神专,手足即听其指挥;手足所到之处,心意随之俱到;手足停止,心意即止。说明外形的俯、仰、屈、伸都是由意识所发,是受内气的气化运转所支配的。…因此,在拳术上,每一招式都要求用意支配动作,而拳势的每一动作又促使其气血的内里运转变化。采用“内功支外动,外功复内动,完成内功”成为“内外合一”的功法。此为拳术的基本要点。

(二)行经走脉

练拳时必须要内行气,外行式。式是肢体的表现,无外於方、圆、点、线;而人体内不仅存在有形的血,还存在无形的气。气的不停运动,促使血液不断的循环。练拳时必须了解人身气血行经走脉的线路。行经走脉后一般手部温度升高2~3度,手心“劳宫穴”温度上升2.8度,并测验出明显的光圈……。在拳术功理上谈到运用“三节九窍”。“九窍”就是指关窍经穴,掌握了关窍的经穴,才能在练拳时“以意守窍”,把气集中引导至窍疏通经脉,即可使骨节松开而气通。此“九窍”即是:身、臂、腿各有三窍,合之为九窍。

身之三窍:身之根节窍为“气海穴”;身之中节窍为“檀中穴”;身之梢节窍为“百会穴”。

臂之三窍:臂之根节窍为“肩井穴”。臂之中节窍为“曲池穴”;臂之梢节窍为“劳宫穴”;

腿之三窍:腿之根节窍为“环跳穴”。腿之中节窍为“陵泉穴”;腿之梢节窍为“涌泉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