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深度学习解读(2020年整理).pdf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深度学习解读
一、什么是语文深度学习
(一)什么是深度学习
2016年初,人工智能AlphaGo与韩国棋手李世石的围棋五番战成为全球瞩目的火热话题。围棋以其极为丰富的可能性,曾被认为是人工智能难以攻克的挑战。而AlphaGo这次之所以能以4:1战胜李世石,取得这场旷世人机大战的胜利,则主要得益于一种全新的机器学习方式——深度学习。科技界顿时掀起了对于深度学习研究的热潮。
其实,在另外一个与人类未来发展息息相关的领域——教育界,对深度学习的研究已经持续多年,大规模的实践也正在铺开。早在2014年9月,教育部课程教材发展中心组织专家团队,在借鉴哈佛大学“为理解而教”等国外先进课程理念的基础上,针对我国课程教学改革的需要,正式启动了“深度学习”教学改进项目。首批实验在10个实验区和北京市海淀区25所学校的初中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6个学科中展开。
2016年,教育界的深度学习与人工智能领域的深度学习方式遥相呼应,形成了一股可贵的深度学习浪潮。
1.在人工智能领域,深度学习以人工神经网络的研究为基础,其动机在于建立、模拟人脑进行分析学习的神经网络,来解释数据。
2.在国内教育界,深度学习是指在教师引领下,学生围绕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主题,全身心积极参与、体验成功、获得发展的有意义的学习过程。
3.深度学习是相对应浅层学习而言的一种基于高阶思维发展的理解性学习。
具有注重批判理解
强调内容整合
促进知识建构
着意迁移运用等特征。
美国心理学家布卢姆将认知领域的学习目标由低到高分为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创造六个层次。
(二)语文深度学习
语文的浅层学习只停留在对学习内容的机械记忆与简单理解、运用上。
深度学习则是在浅层学习的基础上,通过适切的学习方式对学习内容进行系统梳理与批判性理解,同时注重基于不同情境的言语实践,有效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学习过程。
在语文深度学习中,注重基于语文经验进行深度学习内容的提取,强调学生通过主动参与学会语文学习,并因此改变学生的言语行为及行为潜能。
基于此,对于“深度”的把握便成了语文深度学习中最重要、最关键的内容。
“过深”会超出学生的语言最近发展区,由此产生对语文学习的无力感;
“不够深”又使语文学习成为浅表学习的重复性“拉锯”,学生因此会丧失兴趣。
《现代汉语词典》中对“深度”的解释为:向下或向里的距离;事物向更高阶段发展的程度;触及事物本质的程度。从解释中可以看出,“深度”是一个空间立体的概念,由“方向”和“程度”两部分构成。
语文深度学习中的“深度”是指以学生原有的语文知识结构为基础,结合语文学习内容与学生的语言发展需求,学习内容指向的确定与学习目标所需达到的深入程度。
要明确语文学习的“深度”,需从两个方面来进行:明确深度学习的内容指向,清晰学习目标所要达到的程度。
语文核心素养包括
(小学:语言文字理解能力,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思维力,审美力)
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理解与传承四个方面,最终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语言核心素养。基于此,语文深度学习的内容指向也应指向语言、思维、审美与文化四个方面,并在每个方面都有其目标要求。
在新一轮高中课改中,修订后的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从学科育人价值的角度,凝练了“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
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方面学科核心素养;提出新的课程结构,“以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为纲,以学生的语文实践为主线,设计‘语文学习任务群’”,
包括“整本书阅读与研讨”
“当代文化参与”
“跨媒介阅读与交流”
“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文学阅读与写作”“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实用性阅读与交流”等18个学习任务群(普通高中语文课程由必修、选择性必修、选修三类课程构成,以上列举为必修部分的7个学习任务群)。
修订后课程标准18个学习任务群的设置,充分顾及问题导向、跨文化、自主合作、个性化、创造性等因素,并关注语言文字运用的新现象和跨媒介运用的新特点。作为一种新的课程组织方式,怎样理解学习任务群,它的基本特点是什么;基于学习任务群如何做教学设计,它和以往的教学又有什么样的关系……针对这些问题,本文将尝试作一些解说。
语文课堂深度学习就是基于语文学科特点,运用“深度学习”理念和策略,在教师深度教学的基础上,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一系列教与学方式。就是通过创建积极的学习共同体,培育“倾听关系”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深度表达的欲望和能力,在问题引领下,以丰富的、结构化的语文学习活动,引导学生深度参与,在实现对文本的深度理解的过程中,拓展思维空间、发展思维能力、理解能力和迁移能力,不断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
(三)语文深度学习与肤浅学习的区别
基于对内涵的理解,语文课堂深度学习和浅层学习在学习目标、学习内容、问题类型等等方面都有明显的差异,具体见下表。
(三)语文课堂深度学习的主要特征
一是有丰富的、有意义的语文学习活动。深度学习既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也关注教师的教学活动,但是以学习活动作为基点来研究教的活动,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以学习为导向,要求教师通过丰富的、有意义的语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语文素养。作为“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学习活动从本然意义上来讲就应该是丰富的,听、说、读、写都是活动,诵读活动、思维活动、讨论活动等等也是活动,但这些活动都应指向语文的活动,而所谓有意义的语文活动应该“更有结构一点,更完整一点”,这样的活动可以突破文本理解的障碍,实现对文本的深度理解,可以突破学生思维的障碍,将课堂教学不断推向深入。
二是有高质量问题驱动的学习。所谓高质量的问题,意味着能够引发丰富的、结构化的语文学习活动的问题,而不是几乎不要思维活动、不要深入文本就能找到答案的问题,甚至一问“齐答”的问题。它还意味着是能够引发高阶思维的问题。高阶思维是发生在较高认知水平层次上的心智活动或较高层次的认知能力,在教育目标分类中表现为分析、综合、评价、创造等较高认知水平层次的能力。就是《课程标准》要求的“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注重培养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能力”。作为一种高阶学习,深度学习的实现与高水平思维的运用及发展密切相关。课标所说的“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就是体现了这种关系。可以说,高阶思维是实现深度学习的关键,发展高阶思维能力有助于实现和促进深度学习;同时高阶思维又是深度学习的核心特征,深度学习的实现又有助于提高学习者的思维品质和学习效能。
三是有深度参与的学习。深度学习者通常具有内在的学习动机、积极的、主动的学习态度和强烈的学习兴趣,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能积极地与同学及教师产生互动和交流,因此深度参与是深度学习的前提和保障。每一个学生都会带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