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菲人物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莎菲人物形象分析

《莎菲女士的日记》是“满带着五四以来时代烙印的”作者丁玲于1927年创作的。她的创作延续的是五四落潮期“个性解放”幻灭的思绪,关注知识女性的命运。本篇小说以日记体裁,描写了“五四”运动后几年北京城里的几个青年的生活。作者细腻真实地刻划出女主角莎菲倔强的个性和反叛精神,同时明确地表露出脱离社会的个人主义者的反抗带来的悲剧结果。莎菲追求真正的爱情,希望人们真正地了解她,但是她不断追求,不断幻灭,并未实现,最终以对社会的不满与失望“悄悄的死去”。本文就通过莎菲与周围人物关系来分析其人物形象和与时代的矛盾。

莎菲是乘着个性解放的风潮走出家门的知识女性,走上社会后,她发现并不能寻找到自己的理想,甚至找不到可以“对话”的人。

好朋友能在生活上关照她却不能理解她。

在她眼里毓芳、云霖太平庸、苇弟太卑怯、凌吉士太丑恶。除了那个远在他方后来死去的蕴姐外,没有一个人配与她进行心灵交流。“莎菲需要一个人真正的理解她,我总愿意有那末一个人能了解得我清清楚楚的,如若不懂得我,我要那些爱,那些体贴做什么?”毓芳被莎菲看做闺蜜,她对莎菲照顾也是无微不至,生病在莎菲处陪同,并且为她在西山找房子,这并非一般友谊所能做到,但莎菲并不能在心灵上与她找到契合。关于她对毓芳提及她对凌吉士的不能抑制的爱恋时,“我隐隐向毓芳吐露我近来所感得的窘状,我想她能懂得这事,并且能作主把我的生活改变一下,做我自己所不能胜任的。但她完全把话听到反面去了,她忠实地告诫我:‘莎菲,我觉得你太不老实,自然你不是有意,你可太不留心你的眼波了”。莎菲便很失望,知道不被理解后,本来“到九点我还不肯放他俩走”,却在“毓芳愿意留下住一夜时,我又赶她走了”。她对朋友也是依赖的,当要去西山的时候,当她得到毓芳和苇弟答应每周上山看她一次,她才有些心安。“回来已夜了,我一人寂寂寞寞地收拾东西,想到我要离开北京的这些朋友们,我又哭了。但一想到朋友们都未曾向我流泪,我又擦去我脸上的泪痕。我又将一人寂寂寞寞地离开这古城了。”她感激于朋友们的关心照料,却对朋友们不能理解她而有些许不满足与失望。“是的,明早我就要走了,北京的朋友们不会再腻烦莎菲的病。为了朋友们轻快舒适,莎菲便为朋友们死在西山也是该的!”“关于朋友,我不说了。我知道永世也不会使莎菲感到满足这人间的友谊的!”

异性朋友又令她失望。

虽然有苇弟深爱自己,对莎菲忠心耿耿,处处体贴,百依百顺,关心得无微不至,并常常陪伴左右,使莎菲得到一点快意,但可怜又可悲的苇弟不懂得爱的艺术,他怯懦、懦弱,动不动就哭,只会每日将泪水洒在她的手背上,一点也不懂得莎菲的思想,无法走进莎菲的心灵深处,常常让莎菲感到心灵的空虚和焦躁。而且他太过顺从,使得百依百顺反而成了缺点,让她感觉无趣。“竟有时忍不住想去指点他:…苇弟,你不可以换个方法吗?这样是只能反使我不高兴的。”病中的莎菲是迫切需要人间的感情,需要别人的关怀,这种关怀要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上,苇弟不能从心灵上给莎菲以关爱,更不能给莎菲一真正的爱情。不过莎菲是善良的,面对苇弟忠实的求爱,她总是毫不含糊地加以拒绝,从不欺骗和玩弄他。并且“更愿有那末一个真诚纯洁的女郎去饱领苇弟的爱,并填实苇弟所感得的空虚啊!”

整篇文章是以莎菲对凌吉士的渴望为主调的。从见他的第一面,莎菲“第一次感觉到男人的美”,被他的丰仪深深吸引,“他的颀长的身躯,白嫩的面庞,薄薄的小嘴唇,柔软的头发,都足以闪耀人的眼睛”,但是她知道在这个社会里面是不准许任她去取得她所要的来满足她的冲动、欲望,无论这于人并没有损害的事,“我只得忍耐着,低下头去,默默地念那名片上的字”。从这可以看出,虽然莎菲的内心思想解放,敢于追求爱,但又受到社会封建思想传统意识的束缚而不敢表现,所以说她是受着时代苦闷创伤的。她又主动接近凌吉士,

将住处搬到了离凌吉士的住处很近的地方,直到最后自己的感情完全被凌吉士的骑士形象所俘虏,“我把他什么细小地方都看遍了,我觉得都有我嘴唇放上去的必要”,一种对凌吉士的身体占有的渴望至此已经达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谁都可以体会得出来,假使他这时敢于拥抱我,狂乱的吻我,我一定会倒在他手腕上哭出来:‘我爱你呵!我爱你呵!”但是,当她“胜利”,凌吉士对她表达爱意时,她又强烈鄙视他的可鄙和浅薄,在莎菲看来,凌吉士漂亮迷人的外表下掩盖的是庸俗龌龊的灵魂。“在他最近的谈话中,我懂得了他的可怜的思想:他需要的是什么?是金钱。他的爱情是什么?是拿金钱在妓院中,去挥霍而得来的一时肉感的享受,和坐在软软的沙发上,拥着香喷喷的肉体,抽着烟卷,同朋友们任意谈笑。”她明白了那使她爱慕的一个高贵的美型里,是安置着如此一个卑劣灵魂。莎菲是追求完美爱情的,她不允许自己接受一个内心鄙陋的男人,纵使他有一副好皮囊。

莎菲渴望异性的爱,“其实,我并不是要发牢骚,我只想哭,想有那末一个人来让我倒在他怀里哭,并告诉他:‘我又糟踏我自己了!”莎菲同苇弟的交往,使她看到了男性的懦弱;在于安徽男人的接触中,她看到了男人的粗俗;在同云霖的来往,则看到了男人的呆拙;与凌吉士的结识,又认识到了男人的卑劣。“不过谁能了解我,抱我,抚慰我呢?是以我只能在笑声中咽住‘我又糟踏我自己了’的哭声。”对于异性的失望其实是莎菲对整个社会的绝望。这个社会也把她看成“另类”,一个礼教森严的社会是不容莎菲式的女子的。既然“在这个社会里面是不会准任我去取得我所要的来满足我的冲动,我的欲望”,于是,莎菲便放弃、颓废、堕落,以自戕的生活方式表达自己对社会的失望与反抗,哀叹着“悄悄的活下来,悄悄的死去”。茅盾说莎菲女士是“心灵上负着时代苦闷的创伤的青年女性的叛逆绝叫者”,“是…五四‟以后解放的青年女子在性爱上的矛盾心理的代表者”,实在是在切合不过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